Workflow
梦幻西游
icon
搜索文档
传媒行业周观察(20250721-20250725):关注暑期档优质内容供给,WAIC展会再掀AI热潮,持续看好AI应用产业机会
华创证券· 2025-07-28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维持对传媒行业的投资评级为推荐,持续看好AI推荐应用产业机会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下传媒板块明线为AI应用起势,暗线为内容输出带来的文化自信,需锐度和配置并重;看好今年成为中国开源大模型的爆发及应用格局重塑之年,分三步发展 [6] - 港股方面,随着关税博弈节奏或趋缓,叠加港股市场流动性较好,科技主线有望对产业催化更敏感,恒生科技值得配置 [6] - 游戏再次提示关注回调后的布局机会,产业端投流费用抵税问题预计对游戏上市公司实际经营影响有限,Q3 AI产业较多催化,有望受益于配资资金 [6] - 互联网继续看好基本面有支撑、AI叙事有长逻辑的配置型互联网资产 [6] - 电影受重点单片驱动景气度向上,后续仍有大单片待映,看好大盘持续性,此外ai短剧等进展较快 [6] - 教育龙头公司即将进入财报季,行业景气度持续,此外ai教育进展较快 [6] - 分众传媒是优质配置标的,主业稳健+近期互联网加投带来eps提升,6月起大力推广碰一碰,有望带来增量广告投放+潜在新变现方式,此外仍有新潮整合预期,当前低估值+高分红 [6] 各目录总结 上周市场表现回顾:传媒行业上涨2.15% - 上周传媒(申万)指数整体上涨2.15%,同期沪深300指数整体上涨1.69%,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0.46%,位列所有板块第18位;幸福蓝海、新华传媒等领涨,世纪天鸿、新迅达等领跌 [9][12] - 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华虹半导体、东方甄选等领涨,哔哩哔哩-W、理想汽车-W等领跌 [13][15] - 游戏市场腾讯系产品优势地位显著,网易系产品排名位居中上位置,其他厂商产品表现分化 [16] - 电影市场2025年票房大盘已恢复约88%,观影人次已恢复约77%;7月21日-7月25日整体票房5.08亿元;《长安的荔枝》等五部影片为上周票房前五;后续待上映重点影片包括《寒冰白血》等 [19][20][24][26] 行业重要新闻与重点公司公告 - 行业重要新闻包括国泰海通发布新一代全AI智能APP灵犀、OpenAI年底部署百万GPU与马斯克xAI掀算力军备竞赛、可灵AI全球用户超4500万、阿里巴巴首款自研AI眼镜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电影暑期档票房突破49亿元等 [28][29] - 公司公告包括万达电影、世纪华通等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光线传媒发布董事离任公告,荣信文化发布首次回购公司股份公告 [30][32][34][35]
游戏大厂一季度现双位数增长 研究指行业增长模式进入新阶段
经济观察网· 2025-05-27 16:46
游戏公司一季度财报表现 - 腾讯2025年第一季度游戏业务收入达595亿元,其中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4%,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3% [1] - 网易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288亿元,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贡献240亿元同比增长12 1% [1] - 两家公司经典IP如《王者荣耀》《穿越火线手游》《梦幻西游》等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1] 游戏公司运营策略 - 腾讯运用AI技术提升长青游戏用户黏性,包括新玩家引导和现有玩家体验优化 [1] - 网易通过定制活动和跨界联动提升《第五人格》《蛋仔派对》等游戏人气 [1] - 公司强调创新与长线运营结合,通过内容更新和玩法提升维持游戏生命力 [2] 移动游戏行业趋势 - 行业进入新增长阶段,头部公司转向长期价值挖掘而非短期体量扩张 [2][3] - 头部App付费用户转化率增长6%,高价值用户(占安装量0 02%)贡献20%全球游戏收入 [2] - 行业重点转向优化变现策略、用户留存和终身价值(LTV)提升 [2]
传媒行业周观察(20250519-20250523):IP潮玩维持高景气度,市场震荡下继续建议关注配置型资产
华创证券· 2025-05-26 08:20
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维持"推荐"评级,IP潮玩板块保持高景气度 [1] 核心观点 - IP潮玩赛道持续高增长,阿里影业战略收缩电影业务聚焦现场演出&IP衍生,大麦(一级票务TOP1)和阿里鱼(IP转授权TOP1)为核心驱动力 [6] - 游戏板块进入配置窗口期,关注苹果EPIC听证会带来的出海催化,重点标的包括恺英网络、ST华通等 [6] - 出版行业具备稳健分红属性,AI教育/研学提供增长期权,推荐南方/中原等地方出版集团 [6] - 互联网板块以腾讯、阿里为核心配置,快手/美团Q1业绩为短期催化点 [6] 市场表现 指数表现 - 传媒(申万)指数周跌0.16%,跑赢沪深300指数0.02个百分点,位列全行业第14位 [9] - 近1年绝对收益21.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15个百分点 [4] - 个股周涨幅前三:丽人丽妆(+53.87%)、游族网络(+16.24%)、昆仑万维(+15.65%) [12] 港股科技 - 恒生科技指数周跌0.65%,阅文集团(+5.87%)/美团-W(+4.19%)领涨,阿里健康(-14.29%)跌幅居前 [15] 细分领域数据 游戏市场 - iOS畅销榜TOP5均为腾讯系产品:《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三角洲行动》等 [17] - 新游动态:网易《命运》5月29日测试,中手游《聊天群的日常生活》5月27日上线 [18] 电影市场 - 2025年总票房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9%,观影人次恢复87% [21] - 周票房TOP3:《水饺皇后》(2737万/占比23.5%)、《猎金·游戏》(2512万/21.6%)、《星际宝贝史迪仔》(1305万/11.2%) [26] - 待映重点影片:《碟中谍8》(想看人数14.3万)、《时间之子》(想看人数20.3万) [28] 行业动态 重大事件 - 52TOYS提交港股IPO申请,2024年授权IP收入占比64.5%,为中国第三大IP玩具公司 [31] - 掌阅科技AI短剧单月产能达3部,《焚星决》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31] - 5月国产游戏版号发放130款创纪录,完美世界《异环》获移动/PC/PS5三端版号 [32] - 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2023年12亿收购大麦后战略转型 [32] 公司业绩 - 哔哩哔哩1Q25营收70亿元(yoy+24%),游戏收入同比激增76%至17.3亿元 [33] - 阿里影业1Q25收入67亿元(yoy+33%),大麦业务收入增长236%至20.57亿元 [38] - 爱奇艺1Q25总收入71.9亿元(环比+9%),Non-GAAP运营利润4.6亿元 [36]
最高奖励500万元!广东发力破解游戏产业“精品爆款少”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5:27
行业政策支持 - 广东省推出《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核心任务是破解"精品爆款少"难题,支持原创网络游戏精品生产 [1] - 省级统筹资金对优质游戏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扶持奖励,重点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IP [1] - 支持AI等前沿科技在游戏研发中的运用,如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取得显著突破的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广东网络游戏营收达2604亿元,体量领跑全国,但缺乏现象级爆款游戏 [1] - 外省游戏企业迅速崛起,如上海米哈游《原神》和杭州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引发全球关注 [1] 游戏出海战略 - 打造"粤产游戏出海矩阵"和"游戏企业出海联盟",推动广东原创游戏走向国际市场 [2] - 支持并购或入股海外优质企业和团队,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协同出海 [2] - 广州、深圳试点建设省网络游戏出海服务中心,提供境外市场研究、政策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2] 产业集群规划 - 提升广州科韵路、深圳粤海、佛山三龙湾等核心游戏产业聚集区功能定位,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2] - 游戏产业与文旅、制造业、新消费等跨界联动,形成产业融合集群 [2] - 计划打造游戏文旅精品路线、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孵化具有广东文化符号的特色地标 [2] 中小微开发者支持 - 鼓励平台让利反哺中小微开发者,孵化有潜力的市场主体,形成平台与开发者良性生态 [3] - 支持各地与国内流量平台合作,探索搭建流量券、算力券等新型扶持体系 [3] 行政服务优化 - 在广州、深圳分设游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2]
游戏圈洗牌:腾讯网易稳坐龙头,十强门槛逼近50亿
第一财经· 2025-05-16 21:45
行业格局 - 中国游戏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头部大厂持续增长而中小厂商下滑亏损[2]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4年前十厂商门槛达47亿元,较2022年增长17.5%[2][9] - 前十厂商游戏业务总收入约3500亿元,占行业总收入4500亿元的近80%[4] - 腾讯和网易在前十厂商中份额超过80%,形成双寡头格局[2][4] 腾讯表现 - 2024年游戏收入1977亿元同比增长9.9%,2025年Q1单季度收入达595亿元创历史新高[4][5] - 《无畏契约》《金铲铲之战》等长青游戏和《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等新游支撑增长[5] - 2024年1月《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穿越火线》全球收入分别激增94%、267%和421%[6]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约30%,形成稳定的第二增长曲线[7] 网易表现 - 2024年游戏收入836亿元同比仅增2.5%,依赖《梦幻西游》和阶段性爆款模式出现断层[6] - 海外布局滞后,收入占比约10%,2024年关闭日本樱花工作室并暂停北美新作开发[7] - 2025年Q1游戏收入240亿元同比增12.1%,得益于《第五人格》等老游戏焕新[7][8] - 美股单日涨幅超14%,市值增加约100亿美元,但手游端储备不足仍是硬伤[8] 腰部厂商动态 - 世纪华通凭借《无尽冬日》游戏收入209.7亿元同比增70.3%,净利润增131.5%[3][9][10] - 金山软件游戏收入52亿元同比增21%,《剑网三》和《尘白禁区》表现强劲[3][10] - B站游戏收入56.1亿元同比增40%,《三国:谋定天下》推动首次季度盈利[3][10] - 完美世界营收55.7亿元同比降28.5%,净亏损12.88亿元,战略失焦导致掉队[3][12] 行业趋势 - 爆款游戏仍是支撑业绩核心要素,玩法创新和产品质量是关键竞争点[9] - 中小厂商可通过微创新和细分市场卡位寻找生存空间[11] - 出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已进入红海竞争阶段[12][13]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质量竞争,厂商需明确自身定位避免边缘化[13]
游戏圈洗牌:腾讯网易稳坐龙头,十强门槛逼近50亿
第一财经网· 2025-05-16 17:54
行业格局 - 中国游戏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头部大厂持续增长而中小厂商面临下滑和亏损 [1] -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十厂商门槛从2022年40亿元升至2024年47亿元,增幅达17.5% [1][11] - 腾讯和网易两大巨头占据行业主导地位,2024年两家收入超2800亿元,在前十厂商中份额超过80% [4] - 前十厂商游戏业务总收入约3500亿元,占整个行业收入(含出海)4500亿元的近80% [4] 头部厂商表现 腾讯 - 2024年游戏收入达1977亿元,同比增长9.9%,2025年一季度单季收入创历史新高595亿元 [5] - 长青游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和《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全球收入分别激增94%、267%和421% [6] - 通过《无畏契约》《金铲铲之战》等老产品增长和《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等新游巩固市场地位 [5] 网易 - 2024年游戏收入836亿元,同比仅增2.5%,主要因《蛋仔派对》热度下降导致双爆款模式断层 [8] - 2025年一季度游戏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12.1%,主要靠《第五人格》《率土之滨》等老游戏焕新 [10] - 海外布局相对滞后,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仅10%,目标为40%-50%,但2024年关闭日本樱花工作室 [9][10] 腰部厂商动态 - 世纪华通凭借《无尽冬日》等爆款游戏营收达209.7亿元,同比增长70.3%,超越三七互娱升至第三 [3][12] - 金山软件游戏业务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靠《剑网三》和《尘白禁区》表现强劲 [3][12] - B站游戏业务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40%,得益于《三国:谋定天下》爆火 [3][13] - 完美世界营收55.7亿元,同比下降28.5%,净亏损12.88亿元,主要因战略失焦和项目调整 [3][13] - 中旭未来营收54.8亿元,同比下降14.3%,海外收入增长44.9%至6亿元但未能扭转颓势 [3][14][15] - 吉比特掉出前十,海外收入增长84%至5亿元但缺乏爆款支撑 [17] 行业趋势 - 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开发新游戏成本高且成功率低,运营长青游戏成为更省力的破局方向 [7] - 爆款游戏仍是支撑业绩的核心要素,在玩法、产品质量和运营上的深入打磨是成功关键 [11] - 出海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已进入红海阶段,需要爆款产品而非普通产品才能实现盈利 [17]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质量竞争,厂商需明确自身定位,专注细分赛道打造爆款才能穿越周期 [17]
网易(纪要):对未来 Pipeline 不用太担心
海豚投研· 2025-05-16 17:15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1Q24总营收268.5亿元(CNY 100mn),同比增长7.2%,略超一致预期1% [1] - 毛利率63.4%,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创季度新高 [1] - 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28.4%,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1] - 调整后净利润85.1亿元,同比增长125%,净利率31.7% [1] -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214.6亿元,同比增长7%,占营收79.9% [1] - 移动游戏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长19.4%,PC游戏收入43.7亿元,同比下降15.1% [1] - 有道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9.7%,云音乐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3.6% [1] - 销售费用率15%,研发费用率15.5%,同比均有所优化 [1] 游戏业务亮点 - 《漫威争锋》Steam全球畅销榜第一,采用双月赛季制保持热度 [2] - 《界外狂潮》PC版发布3天峰值玩家超11万,Steam畅销榜第6 [2] - 《七日世界》移动版在160+地区iOS登顶,Steam畅销榜第5 [3] - 《燕云十六声》累计玩家超3000万,计划多平台全球化发行 [3] - 暴雪游戏回归带动《守望先锋》同时在线创新高,《魔兽世界》直播电商领先 [4][5] - 《梦幻西游》手游十周年联动《大理寺日志》,《第五人格》全球注册破4亿 [6][7] - 《永劫无间》Q1收入创新高,与《第五人格》入选2026亚运会电竞项目 [7] - 《蛋仔派对》春节活动吸引超1亿玩家,月活创新高 [8] - 《Justice Mobile》AI互动升级,5月将拓展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8][9] 创新业务进展 - 有道Q1经营利润创新高,AI翻译服务采用自研大模型"子曰" [15] - 词典笔新品Spaceone支持实时问答,广告收入通过KOL合作增长 [16] - 严选宠物食品获行业奖项,清洁用品及新品持续热销 [17] 未来发展方向 - 多款游戏全球化布局加速,包括《燕云十六声》《Justice Mobile》等 [3][9] - 暴雪系游戏技术测试推进,《暗黑破坏神III》重返中国市场 [5] - 有道聚焦AI技术应用,优化智能学习平台个性化服务 [15][16] - 严选强化爆品策略,拓展宠物健康细分市场 [17]
2025游戏公司「破产」模拟器:大家挣的钱,还够活多久?
创业邦· 2025-05-12 18:06
行业生存状况 - 80%上市游戏公司安全月数不足9个月,32%公司安全月数小于3个月,无公司能撑过三年 [4][6][7] - 安全月数最长的是掌趣科技(34个月),最短的是中手游、深海软件和极致互动(均不足1个月) [12][13][16] - 行业抗风险能力弱表现为收入不稳定、现金流转化率低、收款周期长等特点 [9] 公司财务表现 - 腾讯和网易分别占据行业收入49%和21%,TOP10厂商占收入86% [20] - 4家公司游戏收入突破100亿元,11家突破50亿元 [21] - 46%厂商实现收入增长,儒意控股以346%增长率位列第一 [24] - 亏损厂商比例从48%收窄至44%,30%厂商实现利润增长 [25] 成本结构分析 - 三七互娱销售费用达97亿元,占游戏收入55.7%,冰川网络销售费用占比达82.6% [32][33] - 祖龙娱乐研发强度最高(46.6%),心动研发费用金额最高(9.2亿元) [34][35] - 腾讯人均薪酬成本102万元最高,金山软件薪酬成本占收入比达78.3% [36][37] 行业运营特征 - 非自研代理游戏和IP版权多的公司营业成本占比高(如创梦天地69%) [43] - 行业普遍存在大额应收账款和递延收入,极致互动应收账款是货币资金3倍 [44][46] - 硬性成本占比通常在50-80%,飞鱼科技非硬性成本占比达88% [40][42] 典型案例 - 完美世界收入下滑22.3%,员工减少32.1%,多个项目被关停 [50][51] - 世纪华通因虚假记载被实施风险警示 [53] - 墨麟股份员工从1830人减至10人 [53] - 4家游戏公司触及退市红线 [57]
传媒行业周观察(20250428-20250502):关注影视、游戏景气度修复,产业侧关注AI应用进展加速
华创证券· 2025-05-05 18: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传媒行业,认为当下传媒板块明线为AI应用起势,暗线为哪吒带来的文化自信,需锐度和配置并重;看好2025年成为中国开源大模型的爆发及应用格局重塑之年 [7] - 影视方面,五一档大盘略平淡,但全年维度看大盘供给拐点明确,国内外大厂优质内容储备丰富,看好大盘复苏,后续关注暑期档排片 [2] - 游戏是传媒板块配置方向首要关注,有望基本面+政策+AI共振 [8] - 互联网建议关注优质资产的配置价值,节后科技主线有望强化,AI方向具备配置价值 [8] - 分众传媒韧性基本盘+大比例分红,顺周期弹性展现 [8] - 教育政策+格局改善+业绩三重共振,教培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市场表现回顾 - 上周传媒(申万)指数整体上涨2.69%,同期沪深300指数整体下跌0.43%,板块跑赢沪深300指数3.13%,位列所有板块第1位;个股中山东出版、冰川网络等领涨,中广天择、返利科技等领跌;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金蝶国际、金山软件等领涨,比亚迪电子、百度集团等领跌 [12][15][18] - 游戏市场,2025年4月26日至5月2日游戏iOS畅销排行显示腾讯系产品上榜较多居领先,网易系紧随其后,其他厂商《恋与深空》《无尽冬日》排名靠前;新游方面,《英勇之地》5月22日上线,《王者荣耀世界》5月开启测试,《踏风行》5月16日上线 [21][22] - 电影市场,截至5月2日,2025年电影大盘票房(不含服务费)恢复约103%,观影人次恢复约90%;4月28日 - 5月2日整体票房42920.8万元(不含服务费),观影人次1125.9万人,平均票价38元;上周院线上映电影TOP5为《水饺皇后》等,票房分别为10317万等;待上映重点影片有《黑暗迷踪》等 [24][27][31][33] 行业重要新闻与重点公司公告 - 行业重要新闻包括腾讯重构混元大模型研发体系,Meta推出独立AI应用对标ChatGPT,马斯克称下周推出Grok 3.5,2025年五一档新片票房破3亿元,饿了么宣布超百亿补贴 [34][36][37] - 公司公告有华数传媒独立董事姚铮辞职,万达电影公布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47.1亿元,同比上升23.2%,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上升154.7%等 [37][38] 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给出A股重点传媒公司如神州泰岳、三七互娱等的股价、总市值、PE、EPS、营收、归母净利润等估值情况 [40] - 报告给出港股重点互联网公司如腾讯控股、美团 - W等的股价、总市值、PE、PS、Non - GAAP净利润、营收等估值情况 [41]
港股互联网核心标的基本面展望&逻辑解读:腾讯、阿里、美团、快手、网易等读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广告行业、游戏行业 - **公司**: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快手、网易、京东、百度、贝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情况与投资策略 - **市场波动与分歧**:近期港股市场波动大,4月8日关税开始后大幅下跌,后阶段性反弹,现处于交易边际性收点位置,投资者迷茫,市场对未来走势有分歧,关税不确定时有进一步下探风险[3] - **投资策略**:光大海外认为短期市场难判,应关注确定性,推荐对美关税敞口低、受监管限制少、主营业务好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作底仓配置,兼具防御和进攻属性[1][4] - **推荐互联网公司理由**:互联网公司底部强势,资金持续配置;对美关税敞口低,国内政策支持;受国内经济影响小;有防御和进攻属性,AI投入估值低,后续估值修复力度强[5] 各公司业绩与发展情况 - **腾讯** - **一季度业绩**:预期收入同比增11%,经营利润同比增13%,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25%;游戏收入预期同比增近17%,国内游戏预期同比增19%-20%;广告收入预期同比增19%[6] - **业务发展**: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增速6%,金融科技服务低个位数增速,企业服务后续改善;云业务全年增速预期上修,成收入端重要驱动因素,但AI投入使税收及营收联动弹性收缩[11][13] - **利润预期**:经营利润率和净利润端增速略好于收入端,经调整净利润增速较好来自非经营性利润;今年全年收入预计增10%以上,利润端增14 - 15%[12] - **估值**:目前约16倍PE被低估,目标回到18 - 19倍,微信AI产品等或推动估值突破[15] - **游戏市场**:二季度游戏市场因头部产品商业化驱动增长,预计收入增速13% - 15%;三季度有高基数风险,但新游戏上线可对冲影响[16][17] - **投资价值**:相对美股互联网公司有70%左右估值折价,全球风险资产估值提升时将受益,内地或只能投港股的海外投资者布局腾讯是不错选择[19][20] - **阿里巴巴** - **一季度表现**:表现稳健,核心业务淘天集团和云业务符合预期,预计收入同比增8.6%,达2400亿左右[21] - **各业务情况**:淘天集团GMV同比增速约5%,变现率向好,客户管理收入增速8.7%,收入预计达980亿,同比增5.2%;阿里云业绩稳健,一季度收入增速环比提升至15%,对应收入约290亿;阿里国际业务AIDC一季度增速约25%,对应收入约345亿,亏损幅度收窄[22][24][25] - **整体业绩与估值**:一季度整体收入增速预计8.6%,EBIT margin约13.4%;全年云智能集团收入有望双位数增长,带动整体高单位数增长;目前估值对应淘天10倍PE和云计算5倍PS,有望回到11 - 12倍PE及7 - 8倍PS,目标价区间140 - 150港币[26][27] - **美团** - **一季度表现**:表现符合预期,收入同比增16.3%达850亿元,经营利润约97 - 98亿元,各板块均增长[28] - **各业务情况**:外卖订单数量同比增约12%,单均收入同比小幅提升,单季利润与去年四季度持平,经营利润率预计15.7%;闪购业务单量增长约28%,经营利润率维持低个位数;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增长约22%,单量增速接近40%,运营利润率预计35%以上;新业务整体增速16% - 17%,亏损可能超20亿元,集团层面运营利润率估计不到8%[29][30][33][34][36] - **估值与竞争**:当前股价对应外卖10倍PE、到店15倍PE,处于相对底部位置;美团外卖业务目标价15倍价格收益比,整体目标价约170元;美团现有优势明显,长期具备深厚竞争壁垒[37][39][40] - **快手** - **一季度表现**:基本面承压,广告收入同比增7.5%,电商收入同比增14%,新增可灵AI相关收入一季度超1亿元,全年指引约6000万美元,有望达10亿流水以上;全年预计实现200亿利润,同比增13%[41] - **未来预期**:未来两个月有望显现AI相关市场行情,股价有望超65港元;科灵2.0发布会提价,预计5、6月流水涨幅喜人[43][44] - **网易** - **近期表现**:近期表现良好,头部游戏表现不错,新游戏漫威争锋稳健运行,老产品下滑影响减弱,三季度业绩改善可期[45] - **产品线与估值**:关注后续内部S级产品,目前整体PE水平约13倍,相对合理偏低,可作为避险标的[46] AI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 - **长期趋势**:长期科技发展不可逆转,新AI应用落地和美股软件公司财报发布将推动AI估值修复和市场关注度提升[7][8] - **对互联网公司影响**:AI对头部互联网公司是重要逻辑,但市场情绪过后需回归核心业务基本面[8] - **对广告市场影响**:互联网广告市场环比小幅改善和复苏,腾讯获兴趣画像相关专利,提升广告能力,腾讯广告同比增速有小幅提升[1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京东运营情况**:京东补贴商家调整,配送依靠达达骑手,活跃骑手约100万,日均订单约1000万单,接近运力瓶颈,未来运营挑战大[38] - **港股互联网公司风险**:面临中概股退市及金融脱钩风险,但概率极小,中概股转港股上市可缓解流动性缺口,投资者应关注公司独立行情与宏观交易趋势,选避险属性标的[2][47] - **港股科技股受关注原因**:一是AI带动,恒生科技指数97%公司有AI属性;二是头部互联网公司优质且估值便宜[49] - **美团和快手未来表现看法**:美团未来估值修复取决于业绩利润释放和与京东竞争情况,获胜概率大;快手关注主营业务对应市场估值进行仓位调整[50] - **港股通其他互联网公司**:百度、贝壳等港股通互联网公司性价比不如重点公司,会议未详细汇报,但有深度跟踪覆盖[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