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深耕数控机床业务 迈向行业第一梯队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5:09
公司概况 - 乔锋智能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金属切削机床产品 [1] - 公司从机床贸易起步,2004年涉足整机装配,2009年正式成立 [1] - 2024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 [4] - 2024年机床业务收入达17.60亿元,占国内金属切削机床收入约1.05%,细分行业排名前列 [5] 行业背景 - 数控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应用领域涵盖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汽车、机器人等 [2] - 国内数控机床行业起步阶段市场被境外品牌把控,高端机床被外资企业垄断 [1] - 当前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激增,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3] - 中国机床市场规模超千亿元,市场集中度低 [5] 技术研发 - 公司2010年前后开始自主研发制造光机,为产品品质筑牢根基 [3] - 2020年起自研主轴等核心部件,累计投入数亿元,实现机械主轴、电主轴、转台、动力刀塔等自研自制 [3]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0.56亿元、0.63亿元、0.86亿元,占营收比例从3.64%提升至4.90% [4] - 已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系列布局,涵盖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等八十多种机型 [5]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处于行业第二梯队,正全力布局高端机床向第一梯队迈进 [1] - 对标山崎马扎克、德马吉森精机等国际一流机床企业,致力于成为百年企业 [5] - 已在国内数控机床领域成为"小巨人"企业,聚焦中高档数控机床 [2] - 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头部公司已使用其数控机床,并投资了人形机器人企业开普勒 [2] 核心优势 - 从光机到主轴、刀塔、转台等关键部件大多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3] - 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网络等方面建立起护城河 [4] - 可为客户提供整体加工解决方案 [5] - 部分十多年前生产的机床仍在客户车间运转,验证产品耐用性 [2]
从技术验证迈向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05:09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近期表现强势,7月11日以来累计上涨14.95%,8月6日单日上涨2.83% [1] - 指数成分股中机器人、奥比中光-UW涨超14%,中马传动、中大力德涨停,长盛轴承、金发科技等跟涨 [1]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举行,汇聚200余家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其中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创纪录 [2]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举办,包含田径、足球、舞蹈等主体赛事及羽毛球、乒乓球等外围赛事 [2] 产业化进展与订单情况 - 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行业逻辑从主题投资转向产业落地 [1] - 优必选中标9051.15万元采购订单,创公司纪录;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1.24亿元代工项目 [3] - 乐聚机器人预计全年交付量达千台级别,松延动力总订单超2500台,合同额超1亿元 [3] - 国产机器人产业链出现积极变化,终端商业场景探索进入落地阶段 [4]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23年21.6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324亿美元 [3] - 中国2024年市场规模约27.6亿元,政策重心从技术转向产业化 [3] - 行业进入"技术突破-量产降本-场景渗透"黄金周期,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 [5] 投资方向与产业链机会 - 建议关注三大主线:高价值量零部件(丝杠、传感器等)、场景落地(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政策催化标的 [5] - 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和数据潜力,可能从"技术追赶"转向"生态引领" [4] - 全产业链市场空间广阔,需聚焦确定性龙头和低估值标的 [4]
年内走出二百五十八只翻倍股 重仓基金捡到宝
证券时报· 2025-08-07 02:29
A股翻倍股表现 - 截至8月6日收盘,年内已诞生258只翻倍股,覆盖数字货币、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多个热门板块 [1] - 上纬新材以超12倍涨幅成为年内唯一10倍股,舒泰神和*ST宇顺涨超5倍,联合化学、胜宏科技等6只个股涨超3倍,北方长龙、恒立钻具等十余只个股涨幅超2倍 [1] - 年内翻倍股多为中小盘乃至小微盘个股,小市值公司少量资金进场即可实现股价大涨 [3] 基金持仓与收益 - 舒泰神二季度末基金持仓达49只,持有市值12.28亿元,泰信医疗服务等5只基金将其买至第一大重仓股,大成医药健康等基金买至第二大重仓股 [1] - 泰信医疗服务下半年涨近20%,永赢医药健康涨近39% [1] - 胜宏科技一季度大涨超90%,摩根新兴动力连续多季度重仓,一季度末占基金净值比9.21%,二季度净值增幅约15% [2] - 热景生物基金持仓比例超22%,益方生物公募持仓比例逼近23%,诺诚健华公募持仓比例超30% [2] 主题基金表现 - 吃到翻倍股红利的基金多为小微策略主题基金,如诺安多策略、建信灵活配置、中信保诚多策略、国金量化多因子近期创历史新高 [3] - 翻倍牛股多集中在医药和科技领域,年内涨幅领先的基金多为医药主题基金和科技主题基金 [3]
蓝思科技股价上涨1.57% 人形机器人业务取得新进展
金融界· 2025-08-07 01:5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6日收盘,蓝思科技股价报23.2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 [1] - 当日成交金额达15.05亿元,成交量651178手,振幅4.37%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业务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1] - 产品包括玻璃盖板、触控模组、金属结构件等 [1] 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 - 已为智元机器人等合作伙伴交付数百台整机 [1] - 与北美机器人头部客户确定了头部模组和结构件份额 [1] AI眼镜领域 - 公司是Rokid全系产品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 [1] 折叠屏手机领域 - 作为超薄柔性玻璃的全球核心供应商 [1] - 深度配合多个国际客户开发和量产相关产品 [1]
人形机器人牛股长盛轴承控股股东等拟转让超788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0:53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百盛投资和陆晓林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788.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5% [1] - 百盛投资为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陆晓林为公司副董事长及高管 [1] -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 [1] - 2023年曾披露减持计划但未实施,当时股价约20元,2025年股价已涨至102元,年内涨幅超190% [2] 公司股价表现 - 2024年底前股价经历85个月横盘,随后因机器人概念爆发,2024年12月23日至2025年2月20日股价累计涨幅达447.03%,期间6次20%涨停 [4] - 2025年8月6日股价收于102.00元,较2023年低位上涨超190% [2] 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为自润滑轴承,2024年金属塑料聚合物轴承营收占比37.22%,双金属边界润滑轴承占比16.09%,金属基自润滑轴承占比15.43% [4] - 2024年首次将机器人行业列为主营业务之一,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 [4] - 与宇树科技合作机器人关节轴承,已签订订单但营收占比不足1%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71亿元、11.05亿元、11.37亿元,增速逐年下滑至2.89%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2.42亿元、2.29亿元,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 [5] 股东承诺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股份,以维护市场稳定 [3]
倒计时7天!去网红「重庆」免费参加「2025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8-07 00:05
大会概况 - 2025年8月14-16日在重庆举办"2025(第二届)国际前沿新材料大会暨(第五届)中国(重庆)石墨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汇新材 链动重庆" [2] - 采用"1+3+N"模式设置日程框架,包括1场全体大会、3场专题论坛及多场特色活动(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学术海报等) [2] - 目标为促进重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汽车、电子等重庆明星产业 [2]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 - 协办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电科碳基电子重点实验室等8家机构 [3] 参会阵容 - 邀请工信部、重庆市政府领导、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学者及新材料/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企业代表 [2] - 2024年大会吸引中石油、中石化、方大炭素、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200余位行业代表参会 [8] 核心议程 8月15日大会报告 - 新型轻质碳基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探索(成会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4] - 基于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的新材料创新(吕坚,香港城市大学) [4] - 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及新材料需求(张海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 [4] 产业专题:石墨烯及新材料 - 一维碳纳米材料填充改性高性能复合材料(王勇,西南交通大学) [4] - 氧化石墨烯二维大分子构象调控(许震,浙江大学) [4] - 高能射线辐照制备石墨烯环保应用(李吉豪,中科院上海应物所) [4] 应用专题: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 石墨烯在新能源汽车应用(王旭东,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 [4] - 单壁碳纳米管吨级量产装备(简贤,电子科技大学) [4] - 高功率蓄电池碳纳米导电剂研究(李新禄,重庆大学) [5] 学术专题: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 稀土新材料在半导体领域应用(王宁,有研稀土) [5] - 碳纳米管基高分子热电材料(张贻川,西南大学) [5] - BN陶瓷纤维气凝胶隔热材料(杨文彬,西南科技大学) [6] 特色活动 - 设置产业需求对接、产品展示、学术海报等同期活动 [6] - 2024年大会曾创新采用闭门会议、项目签约、引才长廊等形式 [8] 会议配套 - 举办地点为重庆岱江花园饭店,协议价370元/间/晚 [9] - 提供赞助、展位、媒体合作通道,联系人董经理(18042099907) [9]
高端PCB供需趋紧 上市公司扩产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8-06 23:46
本报记者 陈红 在新能源汽车、5G、AI(人工智能)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端印制电路板(PCB)需求持续爆发。近期,多家上市 公司密集落子,通过资本运作与产能扩张抢占市场,行业成长逻辑进一步强化。 具体来看,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布局节奏紧凑。8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拟以"现金+债转 股"方式向超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增资3.5亿美元,加速推进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布局。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 公司才宣布拟投资不超过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聚焦高速运算服务器、AI等新兴场景。 "传统PCB市场竞争激烈且利润空间有限,迫使上市公司向高端领域转型,通过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提升竞争力;政策层 面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为企业布局高端PCB赛道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内外合力推动行业转型。"中关村物联网产 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密集投资布局将加速高端PCB产业规模扩张与集聚效应形成,同时提升企 业技术水平与国际话语权。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平台分会副会长高泽龙分析称,上市公司密集布局高端PCB,缘于市场需求强劲与制造工艺进步的 双重驱动。当前高端PCB供 ...
PEEK材料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企业加码研发降成本
证券日报· 2025-08-06 23:43
PEEK材料特性与应用前景 - PEEK材料具有耐磨、耐热、抗腐蚀、可减震、绝缘性高、质量小等特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等部件关键材料 [1] - 材料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但高昂生产成本限制其应用拓展 [1] - 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大有望降低PEEK成本,推动其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场景大规模商用 [1] 人形机器人领域需求 - PEEK材料可使人形机器人轻量化,减少关节摩擦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并提升运动精度 [1] - 材料在高温、高湿及化学腐蚀环境中表现突出,可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1] 低空经济领域需求 - eVTOL商业化推进增加对PEEK材料需求,可显著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续航和飞行效率 [2] - eVTOL发动机部件和紧固件需承受高温和腐蚀环境,PEEK材料特性符合要求 [2] 行业成本与价格挑战 - PEEK材料价格较高限制下游应用规模拓展,是行业共性问题 [2] - 生产成本下降将带动售价良性下降,加速材料向各应用领域导入 [2] 原材料环节进展 - DFBP是PEEK主要原材料,占成本50%左右 [3] - 新瀚新材新增2500吨DFBP产能已获国内外PEEK厂商验证并批量供货 [3] - 中欣氟材已建设DFBP全产业链生产线,推进下游材料研发及中试工作 [3] 生产加工环节进展 - PEEK生产加工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中研股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材料性能 [3] - 凯盛新材突破PEEK技术并实现量产,生产工艺不断优化改进,产出量和良品率持续提升 [4] 行业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 国内企业通过研发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产能逐步提升 [4] - 产能提升将降低PEEK成本,提高供应稳定性,为更多领域应用创造条件 [4]
【公告全知道】人形机器人+汽车热管理+核电+风电!公司已取得宇树科技订单并与智元机器人合作
财联社· 2025-08-06 23:12
前言 每周日至每周四推送明日股市重大公告!内容包含"停复牌、增减持、投资中标、收购、业绩、解禁、 高送转"等一系列个股利好利空公告,其中重要公告均以红色标注,帮助投资者提前寻找到投资热点, 防范各类黑天鹅事件,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辨和寻找合适的上市公司。 ①人形机器人+汽车热管理+核电+风电!这家公司已取得宇树科技订单并与智元机器人合作,部分产品在 机器人零部件领域已实现批量销售;②军工+机器人+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这家公司控股股东成立人形 机器人创新联合体;③风电+海洋经济!船舶工业工程设计龙头拟57亿元投建风电项目。 ...
盈峰环境20250806
2025-08-06 22:45
行业与公司概述 - 盈峰环境主营业务为环卫装备和环卫服务,2024年总收入131亿人民币,其中环卫装备51.87亿、环卫服务64亿,合计占比超85%,另有约15亿来自风机及固废业务[2][4] - 公司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上虞风机厂,2015年通过并购进入环保领域,2018年以150亿收购中联环境奠定行业地位[3] 环卫装备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环卫装备上险数量3.96万辆,同比增长6.7%,为2021年来首次半年正增长[2][5] - 新能源环卫装备销量6,382辆(同比+95.9%),渗透率16.1%,政策推动下替代趋势明显[2][11] - 2025年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同比+6%,城乡社区支出持平,对行业形成支撑[7][8] 公司竞争优势 - 环卫装备市占率近20%,中高端产品市占率超30%,高端产品达40%[2][6] - 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历史毛利率超30%(行业平均15%),产品线覆盖400+型号[6] - 新能源业务快速成长: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仅400辆,2025H1占比已达32.7%[13] 财务与业务预测 - 2025-2027年收入弹性预计18.3%/10.5%/10.0%,对应利润6.8亿/8.1亿/9.4亿[2][21] - 2025年商誉减值大幅减少,归母净利润预计约7亿元[21][23] - 在手现金50亿元,负债率低,现金流稳定[23] 战略布局 - 无人驾驶环卫装备已在深圳多地落地应用,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2] - 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成立专门子公司拓展智能机器人业务[22][23] - 环卫服务市场化率接近饱和,未来增速可能放缓(2019-2024年收入从10亿增至60亿)[18] 风险与挑战 - 油车毛利率从30%降至20-25%,新能源车毛利率从40-50%降至30%[17] - 环卫服务人工成本占比超60%,面临用工老龄化问题(1/3工人近60岁)[22] - 债务化解政策对企业应收账款改善效果有限,但环卫服务或优先受益[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