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类脑智能是AI新突破关键,上海全链条布局产业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4-19 13:49
类脑智能技术发展 - 中科院院士蒲慕明提出借鉴大脑结构和计算特点突破人工智能在算力、数据和参数规模的限制,实现更高级别的通用人工智能[1][5] - 类脑智能技术研究涵盖类脑人工网络、类脑机器学习、类脑芯片等领域,随着算力、芯片、算法三要素突破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类脑智能迎来新发展契机[1] - 当前人工智能性能提升面临算力和数据瓶颈,类脑智能通过优化新算法与人工网络模型,借鉴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可突破现有限制[5] 类脑智能战略意义 - 科技部五司副司长董琪表示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有望成为驱动数字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的战略新引擎[4] - 蒲慕明强调加快布局类脑智能技术对我国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 -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指出上海正全链条布局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8] 类脑智能产业生态建设 - 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成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成员包括灵汐科技、时识科技、中电海康、华为、长安汽车等企业[7] - 联盟将制定类脑智能标准体系、构建数据集,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终端等应用场景[7] - 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由10家投资机构联合发起,聚焦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支持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7] 类脑智能应用前景 - 蒲慕明认为未来5-10年类脑智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具有高等智能的人形机器人,需将大语言模型与物理系统结合[6] - 上海通过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在类脑计算芯片、类脑视觉系统研发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7] - 上海将建设类脑智能概念验证中心、应用示范场景和未来产业集聚区,加速产业链协同发展[8] 类脑智能跨领域融合 - 蒲慕明指出类脑智能需实现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但目前两领域交叉程度不足[6] - 脑机接口目前与类脑智能无关,人工智能、类脑研究、脑机接口是三个相对独立领域[6] - 未来技术发展可能促进三个领域的融合[6]
上市公司动态 | 3天内A股回购增持金额近800亿元,罗博特科重大资产重组暂缓审议
和讯财经· 2025-04-10 09:49
A股回购增持动态 - 3天内111家上市公司抛出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416.7亿元;67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381.87亿元,合计798.57亿元,显著高于3月全月的199.4亿元 [2] - 盘后25家A股公司披露金额超2亿元的回购或增持计划,其中国泰君安拟回购10亿-20亿元A股股份,荣盛石化控股股东拟增持10亿-20亿元(贷款不超过18亿元) [2] 并购重组进展 - 罗博特科重大资产重组暂缓审议,原计划以10.12亿元收购苏州斐控泰克81.18%股权及两家德国公司各6.97%股权,以提升光电子封装测试设备技术 [3] - 深交所质疑罗博特科前后两次交易关联性,要求说明实际控制人是否已实质控制标的公司及是否存在利益安排 [4] - 天汽模拟现金收购东实股份50%股权,完成后持股比例升至75%,东实股份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9] - 新奥股份收到上交所问询函,需说明私有化新奥能源的定价依据、估值差异及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1] 一季度业绩预告 - 中际旭创预计一季度净利润14亿-17亿元,同比增长38.71%-68.44%,受益于800G/400G光模块销售大增 [5] - 华泰证券预计一季度净利润34.37亿-36.66亿元,同比增长50%-60%,财富管理等业务线显著增长 [6] - 中国银河预计一季度净利润27.73亿-31亿元,同比增长70%-90%,财富管理及投行业务表现突出 [7] - 东阳光预计一季度净利润2.53亿-3.23亿元,同比增长156%-227%,制冷剂涨价及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推动增长 [13] - 东方精工预计一季度净利润2.68亿-2.9亿元,同比增长500%-550%,智能装备制造及投资收益贡献显著 [22] 上市公司经营动态 - 安琪酵母2024年营收151.97亿元(+11.86%),净利润13.25亿元(+4.07%),拟每10股派5.5元 [14] - 澳华内镜2024年营收7.5亿元(+10.54%),净利润2101.22万元(-63.68%),拟每10股派0.8元 [17] - 绝味食品2025年一季度营收15.01亿元(-11.47%),净利润1.2亿元(-27.29%) [18] - 我爱我家2024年营收125.36亿元(+3.67%),净利润7341.23万元(同比扭亏),拟每10股派0.043元 [19] - 齐翔腾达2024年营收252.19亿元(-6.31%),净利润3168万元(同比扭亏),拟每10股派0.3元 [21] 战略与技术突破 - 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材料、电芯及系统集成取得进展,与头部车企合作开发,并推出低空飞行及消费电子领域解决方案 [20] - 一汽富维拟更名“富维股份”,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需股东大会及交易所审核 [15][16] ETF市场表现 - 消费电子ETF(159732)近五日下跌16.10%,市盈率32.65倍,最新份额25.5亿份(减少68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477.7万元 [24]
均胜电子系列十一-年报点评: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在手订单充沛【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4-09 14: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58.64亿元,同比+0.24%,归母净利润9.60亿元,同比-11.33% [11] - 2024Q4实现营收147.29亿元,同比+2.15%,环比+4.79%,归母净利润0.19亿元,同比-93.77%,环比-93.77% [11] - 2024年汽车安全系统收入386.17亿元,同比+0.23%,毛利率提升2.27pct至14.81% [11] - 2024年汽车电子系统收入165.99亿元,同比-1.13%,毛利率提升0.63pct至19.71% [11] - 2024Q4毛利率18.01%,环比提升2.3pct [3][4][1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16.2%,同比+1.1pct,净利率2.4%,同比+0.1pct [4][18] 业务发展 - 2024年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839亿元,其中汽车安全574亿元,汽车电子265亿元 [6][40] - 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460亿元,占比超55% [6][40] - 中国市场新获订单金额约350亿元,占比超40%,新能源销量TOP10客户全覆盖 [6][41] - 智能驾驶领域新获海外主机厂L2/L2++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业务 [46] - 智能座舱领域获得国内头部新势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等新业务 [46] - 新能源管理系统具备12V/48V/400V/800V全电压平台产品研发能力 [31] 战略布局 - 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10][73] - 2025年研发人形机器人嗅觉传感器,可检测ppb级气体浓度,识别8种气体准确率99% [74] - 与智元机器人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机器人"大小脑"及关键零部件 [7][77] - 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和"肢体"三大核心技术 [73] - 建立全球最大真实工业场景具身智能数据空间 [73] 技术创新 - 智能驾驶领域发布基于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 [54] - 与Momenta合作开发L2+/L2++级别ADAS全栈解决方案 [54] - 5G-V2X产品进入量产周期,启动基于3GPP R17的5G+C-V2X解决方案开发 [54] - 智能座舱领域推进多屏联动、多模态交互和AI主动交互研发 [54] - 新能源管理领域研发1000V及以上电源管理系统和功率电子器件 [60] 运营优化 - 推进全球产能优化,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中国等地 [66][67] - 欧洲区削减600名员工,关闭德国阿沙芬堡工厂和罗马尼亚卫星工厂 [48] - 合肥新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全力量产爬坡 [67] - 湖州扩建气体发生器产业基地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供比例 [67]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27.7% [48]
机器人新视界|中国成全球机器人最大“练兵场” 深圳剑指“第一军团”
证券时报· 2025-04-07 08:25
十年前,如果你在深圳创办了一家机器人企业,你可能会惊讶于这样的"深圳速度":上午拿着一张自主设计的零部件图纸,下楼就能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 到设计好的加工件。 磁场:以上游"磁力"虹吸下游企业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就像一个哑铃,呈现上游、下游"两头粗"的发展格局。耿德强表示:"深圳智能机器人集群重点优势技术主要集中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传感器、机 械臂和软件算法以及下游机器人运用等领域。"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传感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深圳汇聚了全球最密集的机器人核心硬件供应商,在微型驱动系统有兆 威机电等企业,在激光雷达方面有速腾聚创等,在伺服系统方面有汇川技术,在3D视觉上有奥比中光等企业。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深圳核心硬件(含执行器、感知 器件、控制交互、动力系统)企业超6400家。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传感器行业公开专利数量达1561个,伺服电机、减速器、末端执行器公开专利均超百个。耿德强称,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有专利的企业 数量、专利公开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手握着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强磁场",深圳得以虹吸机器人中下游企业。越疆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培超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
A股重磅!四大利好,集体来袭!“重头戏”将撬动4万亿?
券商中国· 2025-03-31 07:40
国有大行资本补充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募资,财政部现金认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全部新发行股份,并包揽交通银行、邮储银行超90%新发行股份,合计出资规模达5000亿元 [1] - 中国银行拟发行不超过272.73亿股,每股6.05元;建设银行拟发行不超过113.27亿股,每股9.27元,财政部将分别出资1650亿元、1050亿元认购 [3] - 邮储银行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6%,注资后普通一级资本提升0.8%-1.2%,可撬动万亿级信贷增量 [3] - 中信证券测算5000多亿注资按8倍乘数效应可撬动4万亿信贷增量,有助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4] 金融机构业绩 - 广发证券2024年净利润96.37亿元,同比增38.11%;华泰证券净利润153.51亿元,同比增20.4%;华林证券归母净利润3.5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75亿元,同比上升84.4% [1] - 中国石油2024年营收2.94万亿元,同比降2.5%;归母净利润1646.8亿元,同比增2%,创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1043.52亿元 [6] - 中国海油2024年营收4205.06亿元,同比增0.9%;净利润1379.36亿元,同比增11.4%;资本支出1302.2亿元 [6] - 华润医疗2024年总营收98.55亿元,同比减2.5%;归母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9.6% [6] - 海信家电2024年营收927.46亿元,同比增8.35%;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17.99% [6] 上市公司回购 - 美的集团拟用50-100亿元回购股份,其中70%及以上用于注销,已取得不超过90亿元贷款承诺函 [2][9] - 美的集团拟将之前用于股权激励的超过1100万股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注销 [9] - 格力电器股东京海互联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0.5亿元,不超过21亿元 [9] - 自去年9月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至今,A股已有4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计划,贷款额度上限正朝1000亿元迈进 [10] 智能机器人产业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协议,宇树负责运动控制和本体,长城负责上层应用开发 [11] - 合肥市设立1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三年内投入2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补贴智能机器人企业研发成本 [11] - 中关村战新基金规模100亿元,聚焦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2] 市场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核心资产已体现出极强经营韧性,左侧布局契机成熟 [13] - 配置上延续科技点火、供给侧发力和消费补短板的思路 [13]
一位女CEO带队IPO了
投资界· 2025-03-30 16:27
公司概况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以酒店场景为突破口,产品覆盖30000多家酒店及100家医院[5][9][14] - 创始人支涛为工程学背景,拥有10年以上传感器和自动化行业经验,曾担任北京英维思科技CEO等职务[7] - 公司2024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第六家以18C章程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拟冲击"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5][19]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为"润"系列和"格格"系列服务机器人,具备物品配送、自动充电、语音交互等功能,2024年累计完成超5亿次服务[10][13][14] - 产品应用场景从酒店延伸至医院、学校、科技馆等,2024年12月单月执行指令超186亿次[14][17] - AI数字化系统收入占比从2022年16.4%提升至2024年22.8%,显示技术服务能力增强[1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23.2%,2024年达2.45亿元;毛利率从24.3%提升至43.5%[15][16] - 机器人销售贡献超75%收入,2023年酒店场景智能体市场份额全球第一[16][17] - 亏损逐年收窄: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2.24亿降至2024年2755.9万元,年复合减少65.7%[19] 融资与股权 - 累计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科大讯飞等,2021年估值达40亿元[5][19] - 创始人支涛直接持股9.73%,通过投票权控制36.52%股份;沸点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10.70%)[19] - 其他主要股东:科大讯飞关联方(9.57%)、林芝腾讯(9.09%)、启明创投(5.39%)[19] 行业动态 - 2023-2024年机器人行业IPO集中爆发,优必选、越疆科技等相继上市,海康机器人等多家企业推进IPO[21][22] - AI技术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投资热点,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新锐企业受资本追捧[22] - 商业化能力存争议,部分投资人认为行业存在泡沫,质疑实际客户需求[22][23]
新祖训
Datayes· 2025-03-17 19:03
通联五大API工具 快速构建个性化智能投研体系。 A股复盘 | 周末吹爆的题材不要碰 / 2025.03.17 今天这个局面让我我不禁想起新的祖训。 当然这个祖训是上周一总结的,还记得华为组建医疗军团但AI医疗周一高开低走的故事嘛? 今天这个大消费啊!难道是周五已经透支了? 看样子大家都不期待顺周期能接棒科技主线。 发布会也没什么新意。 申万宏源认为, 这一次春季躁动发酵的顺周期线索,仍要面临"四月决断"的考验。 社零同比增长4%,彭博预期3.8%。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彭博预期5.3%。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彭博预期3.2%。 今天公布了1-2月经济数据,整体来说不差,数据有些超预期,但是仍然在季节性回升 预期之内。 房地产这块还是以价换量,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企稳回升,住宅销售大幅收窄,但价 格变动不大,2月全国70城房价有所下降,但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 政策还得加力啊! 2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相较于高频数据额外上升的规模达到了约1.1万亿,这就相当 于降准0.5%, 这样的上升结合银行净融出企稳,可能反映了1-2月资金持续收紧的过程已经 结束,1.8%可能已经成为 ...
大消费行业周报(3月第2周):呼和浩特育儿补贴政策率先落地-2025-03-17
世纪证券· 2025-03-17 08: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3/10 - 3/14)大消费全线收涨,各板块表现优于沪深 300 指数,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板块领涨和领跌个股明确 [4] - 呼和浩特育儿补贴政策率先落地,后续地方政府有望跟进,建议关注母婴零售等相关板块 [4]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即将发布,食品饮料板块处于中长期底部区间,配置价值凸显,关注春糖会动销反馈及政策落地节奏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市场周度回顾 - 本周大消费全线收涨,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板块周涨跌幅分别为 +8.18%、+6.19%等,沪深 300 指数上涨 1.59% [4] - 各板块领涨和领跌个股明确,如食品饮料领涨个股熊猫乳品(+18.72%),领跌个股莲花控股(-3.65%)等 [4] 二、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2.1 行业要闻 - 3 月 10 日,TCL 推出旗舰产品 TCL Q10L 系列极景 QD - Mini LED 电视 [17] - 3 月 10 日,小红书公布“小红书电商出海领航计划”,助力商家触达全球用户 [17][18] 2.2 公司公告 - 极米科技全资子公司宜宾极米收到某国内知名汽车主机厂第二个开发定点通知,将成为车载投影零部件供应商 [19] - 3 月 10 日,阿米奥机器人获得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达亿元级别 [20] - 3 月 11 日,爱美客旗下合资公司拟收购韩国 REGEN Biotech,Inc. 85%股权 [20] - 3 月 12 日,五粮液集团公布线上渠道授权店名录 [20] - 3 月 12 日,深圳市商务局等发布支持政策,推动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20] - 安井食品与江苏鼎味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签订收购 70%股份协议 [20] - 3 月 11 日,三花智控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约 19 万股,成交总金额约 581 万元 [22] - 3 月 12 日,张家界全资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 2025 年 6 月 11 日 [22] - 3 月 12 日,华利集团发布 2024 年度业绩快报,控股股东提议利润分配方案 [22] - 3 月 13 日晚间,贝因美全资子公司宜昌基地拟投资 8000 万元建设项目 [22] - 3 月 13 日,红棉股份发布 2024 年度业绩预告 [22] - 3 月 13 日,白云山发布 2024 年年度报告,经营业绩同比下降 [22] - 3 月 13 日,泸州老窖控股股东计划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 1.50 亿元,不超过 3.00 亿元 [22]
太狠了!深圳,机器人正在逼疯机器人
商业洞察· 2025-03-15 12:29
深圳机器人产业概况 - 深圳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城",拥有优必选、宇树机器人等知名企业,春晚亮相的机器人多来自深圳[2][3] - 2025年2月,深圳众擎机器人研发的PM01完成全球人形机器人首个前空翻,该机器人具备24个自由度、320度旋转电机等先进技术,从图纸到成品仅用2个月[3][5] - 深圳肯綮科技研发的1.8公斤外骨骼机器人"π"已在野生动物园应用,十年迭代100代产品,重量从20公斤大幅减轻[6][9] 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乐聚机器人开发的"夸父"能理解模糊指令,实现自主决策,曾在乒乓球亚洲杯和政协会议中执行交互任务[10][12] - 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在极氪工厂展示协作能力,通过负载辨识和柔顺控制技术可协同搬运大工件,抓取柔软薄膜精度达人手水平[13][14] - 优艾智合机器人可替代4名工人完成半导体晶圆搬运,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和AI声纹技术替代8名工程师[16] 产业链优势与规模 - 深圳拥有5.11万家机器人企业(全国第一)、34家上市公司(全国第一),2023年产值达1797亿元(全国第一)[19] - 7家深圳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机器人百强,涵盖核心零部件(兆威机电、速腾聚创)、控制系统(汇川技术)、整机制造(优必选)等全产业链[24] - 本地供应链使核心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如谐波减速器价格从波士顿动力的3万元压缩至800元,本地化率最高达60%[28][31]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两小时配套圈"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优艾智合曾用14天完成从概念到样机,宇树科技为补强供应链在深设分公司[25][30][35] - 深圳开放100个应用场景供测试,涵盖工业、交通、服务等领域,比亚迪工厂、盐田港等均部署机器人实测[32] - 2025年深圳推出45亿元资金支持,目标2026年AI终端产业达1万亿元,2027年机器人关联产业破1000亿元,培育10家百亿级企业[38] 发展历程与企业案例 - 越疆科技获100万元专项扶持起家,现为全球协作机器人第二,产品进入80家世界500强[17][38] - 优必选早期获南山区政府破格扶持,从200万年销售额成长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38] - 2013年深圳启动"登峰计划",2020年立法规定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不低于30%,持续强化科技投入[37]
每日速递 | 冠宇动力完成9亿元战略增资
高工锂电· 2025-03-13 19:03
电池 - 冠宇动力完成9亿元战略增资 注册资本增至23亿元 增资方包括珠海冠宇集团及多家专业投资机构[2][3] - 诏安金钠1.8亿元大圆柱钠离子储能电池项目开工 占地面积37256平方米 规划建设47168平方米生产设施[4] - 赣锋锂业拟向深圳易储增资2.5亿元 实缴出资总额将达4.5亿元 持股比例不变[5] - GGII预计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达2.2GWh 2030年超100GWh 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00%[6][7] - 亿航智能2024年营收4.56亿元 同比增长288.5% 交付216架eVTOL航空器 首次实现调整后净利润4310万元 目标2025年营收9亿元[8] 电池回收 - 金昌市与杭州鹏成新能源签约合作 将建设年产1GWh锂电池集成系统 1GWh锂离子电芯 2万吨全硅负极材料和1万吨锂电池回收再生项目[10] 海外 - 保时捷追加投资8亿欧元用于产品研发 软件服务和电池技术 2025财年预计营收390-400亿欧元 销售回报率10%-12% 产品组合包括纯电 混动和内燃机车型[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