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
icon
搜索文档
何以智驾
河南日报· 2025-05-05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智能驾驶汽车走向现实生活,但某品牌车辆“智驾事故”引发对智能驾驶发展阶段、安全性等问题的思考,河南在智能驾驶领域有诸多努力,车路云一体化是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重要路径,发展智能驾驶需科学严谨态度保障安全 [6][7][15] 目前发展情况 - 今年年初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车企发布重磅智能驾驶方案,智驾技术突破且价格平民化,成日常出行“标配” [6] - 国内车企宣传的“智驾”属L2级系统,是“组合驾驶辅助”,驾驶者需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 [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千万辆级,2025年汽车发布会AI成热门关键词,智能驾驶领域竞争激烈 [19] 消费者认知 - 车展上不少消费者冲着“智驾”,“是否具备智驾系统”成购车重要衡量标准,但对智驾认知有偏差,易混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 [8][9] 技术差异 - 智能驾驶强调AI在驾驶中深度应用,不限于自动驾驶,可整合座舱交互等;自动驾驶以车辆自主感知—决策—控制为核心,强调单车智能;智能网联强调通过V2X实现车路云协同,依赖外部基础设施 [10] 应用场景拓展 - 宇通自动驾驶巴士“小宇”在郑州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运行,宇通是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唯一客车企业 [10][11] - 河南田野有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用户可远程干预调整工作状态,控制多种农具进行无人化作业 [12][13] - 智能驾驶应用场景拓展到商业运输、公共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垂直领域 [13] 河南政策支持 - 河南出台《河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13] 安全解决方案 - 嵩山实验室成立内生安全与网络弹性测评研究中心,搭建平台、发布白皮书、研发实训平台,提出网络弹性检测方法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性 [14] 车路云一体化 - 中原工学院自主研发智能网联车辆云控制平台,实现“水陆空合作”流畅,构建“天—空—地—海(水)”一体化跨域协同云控制系统 [15] - 车路云一体化是“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中国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处于规模化发展关键期,河南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郑州建设智慧交通及配套设施 [16] - 夏元清提出“动态云”,构建动态云协同控制与计算一体化模型进行资源精细调度 [18] 行业发展建议 - 智能驾驶技术尚不成熟,宣传概念边界模糊,用户认知易出现偏差,现阶段主流车企智能驾驶功能不等同于自动驾驶 [19] - 发展智能驾驶要有科学严谨态度,各方敬畏安全底线,让智能驾驶回归产品发展规律,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20]
新质生产力 职业新观察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如何给智能网联汽车“把脉问诊”?
央广网· 2025-05-03 11:2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网联汽车从科技概念逐步进入日常生活 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被纳入国家19个新职业[1] - 行业呈现年轻化特征 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30岁[10] - 部门人员规模快速增长 从最初7人扩展至160多位测试员[28] - 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月1日实施 包括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等三项标准[22] 测试技术体系 - 采用高精度仿真测试环境 通过9台投影仪拼接曲面屏幕模拟真实道路场景[3][6] -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和主动座椅提供高度真实的驾驶体验[6] - 测试内容涵盖车辆控制算法安全性 人类驾驶员行为反应 以及车-人-环境交互表现[7] - 触控交互实验室使用机械臂进行屏幕测试 单产品需执行近千次点控测试[14][17] - 信息安全测试通过模拟攻击信号验证车辆电子控制单元防御能力[20] 人才需求结构 - 专业背景要求广泛 涵盖车辆工程 自动化 机械 通信 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等领域[11] - 需掌握智能驾驶技术 信息安全 通信技术 智能座舱等专业技能[29] - 需要具备实验研究方法 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 以及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29] - 职业发展路径包括工程师职称序列和中心技术培养路线[29] 测试服务范围 - 开展基础测试手段与技术研究 参与测试验证体系搭建工作[24] - 发布行业测评体系C-ICAP 涵盖隐私保护和智能座舱领域测试要求[24] - 测试服务从最初道路测试扩展至多功能测试体系[27] - 测试需求持续增长 出现集体倒班进行测试的情况[22] 技术发展特征 - 车辆软件复杂度显著提升 单辆车集成上亿行代码[20] - 行业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驾驶辅助 智能座舱等功能依赖复杂软件系统[20] - 测试对象包括未上市车型 通过人脸识别等措施保障产品保密性[12] - 测试设备先进性 资源协调能力较发展初期大幅提升[27]
汽车市场暖意升腾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05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延续回暖向好态势,“五一”期间汽车消费热潮涌动,成为拉动消费、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 [1] 客流出现明显增长 - 中央和地方政策发力,经销商推出举措促进二手车流通与新车销售,3月起车市走强,“五一”迎来客流高峰 [2] - 北京王府井华为旗舰店、环耀盛世比亚迪汽车王朝店人气爆棚,方程豹汽车北京鑫敏恒鑫达4S店到店客流同比提升约30%,家庭购车群体增多 [2] 多重利好拉动消费 - 5月1日多家车企公布4月销量及交付数据,印证汽车市场回暖,新能源汽车是增长主力 [3] - 政策优惠是拉动消费重要驱动力,截至4月24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达270.5万辆,懂车帝上线“全国汽车以旧换新智能服务平台” [3] -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落地,上海浦东新区“五五购物节”推出汽车促消费活动,购新车可享3000元补贴 [3] - 以旧换新政策降低换车成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基建并进,2025年是免征购置税最后一年,将推动销量攀升 [4] 消费升级催生新趋势 - 用户需求升级,车企以迎合需求转变作为差异化竞争重要策略,如问界M8、比亚迪汉EV智能辅助驾驶版满足多元需求 [5] - 汽车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空间转变,智能网联功能成车企卖点和消费者购车考虑因素 [6] -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认可度提升,74.58%受访者购车首选自主品牌,33.15%受访者将“配置丰富、科技感强”列为首要购车因素 [6] - 自主车企在智能座舱新技术应用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发展较快,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6]
深城交(301091):受传统业务影响业绩承压 公司迎来“产品+平台”双维度转型元年
新浪财经· 2025-04-30 18:5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13.16亿元(-7.26%),归母净利润1.06亿元(-34.74%) [1] - 2024Q4营收5.36亿元(-0.15%),归母净利润0.47亿元(-57.59%) [1] - 2025Q1营收1.81亿元(-20.78%),归母净利润-0.2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1] - 2024年计提坏账8068.6万元影响业绩 [1] 业务板块表现 - 大数据软件及智慧交通营收7.36亿元(+27.09%) [1] - 工程设计检测营收2.24亿元(-31.84%) [1] - 规划咨询服务营收3.55亿元(-30.25%) [1] - 其他业务营收0.02亿元(-41.5%) [1] 合同与转型进展 - 2024年新签合同额25.8亿元(+49%),新质业务同比增长138%占比超67% [2] - 低空经济在手订单超3亿元,为深圳低空经济建设主要技术支持方 [3] - 低空规划咨询业务确认收入1858.56万元 [3] 低空经济布局 - 承接深圳南山低空协同感知系统试验点项目及大鹏新区起降设施建设 [3] - 发布通感一体毫米波雷达、直流充电桩等硬件产品 [3] - 成立低空运营公司开展AI巡检、文旅飞行及无人机血液运输服务 [3] -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构建全产业链布局 [3] 新业务拓展 - 中标深圳龙岗大运AI小镇光储充一体化、湖州南太湖充电桩等项目 [4] - 参与香港1000辆电动化出行服务及成都虚拟电厂项目 [4] - 协助深智城集团开展深圳智能算力建设及川南智算中心建设 [4] 产品与技术 - 发布23类硬件产品包括无人机、机器狗、液冷超充主机等 [4] - 产品涵盖地空一体管控、城市运维、新型运输及新能源四大方向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35/28.07/34.89亿元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27/3.38/4.67亿元 [5] - 对应PE为58/39/28X [5]
千方科技(002373):收入稳步提升,积极战略调整下多项业务取得重要成果
民生证券· 2025-04-30 16: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扭亏 [3] - 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在智慧交通和智慧物联下游需求端面临压力下收入仍正增长,体现业务韧性 [4] - 公司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多项业务取得重要成果,放弃低质量集成项目,加强管理,推进产品方向,加大出海力度,探索新领域和运营模式 [5] - 看好公司在智慧交通、智慧物联等领域发展潜力,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1/4.88/6.72亿元,对应PE分别为45X、29X、21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品牌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是国内领先的行业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子公司宇视科技在全球AIoT领域排名靠前 [4] - 前瞻性的研发体系:基于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PD)形成领先闭环,在多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承担多项重大专项,获众多科技奖项 [4] - 全国性营销网络及全球渠道覆盖:在全国各区域设分支机构,与重点地区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国内市场布局完善,国际覆盖约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完备的供应链支撑和先进的柔性制造体系:打造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具备敏捷柔性化生产能力 [4] 战略调整与业务成果 - 战略调整:放弃低质量集成项目,加强应收账款和现金流管理,向产品方向推进,加大出海力度,探索高速路网干线物流领域 [5] - 业务成果:2024年8月与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雄安千方数城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业务中标道路交通信号灯专用设备采购项目;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融合应用体系,中标多个交通项目,推动重卡换电站落地运营;推出“空地云网”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并多地落地 [5]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249|8,036|8,862|9,772| |增长率(%)|-7.0|10.9|10.3|10.3|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193|311|488|672| |增长率(%)|-319.9|126.0|57.1|37.8| |每股收益(元)|-0.75|0.20|0.31|0.43| |PE|/|45|29|21| |PB|1.3|1.2|1.2|1.1|[7]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249|8,036|8,862|9,772| |管理费用|354|321|354|391| |投资收益|3|64|71|78| |净利润|-1,202|314|493|679| |其他流动资产|1,355|1,270|1,234|1,278| |非流动资产合计|7,005|7,321|7,278|7,317| |资产合计|18,512|18,376|19,350|20,599|[11] 利润表及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7,249|8,036|8,862|9,772| |营业成本|4,993|5,285|5,825|6,420| |营业税金及附加|44|80|89|98| |销售费用|1,113|1,125|1,152|1,173| |管理费用|354|321|354|391| |研发费用|1,066|1,085|1,108|1,173| |EBIT|-285|301|512|715| |财务费用|-89|-61|-50|-56| |资产减值损失|-848|-78|-86|-95| |投资收益|3|64|71|78| |营业利润|-1,148|348|547|754| |营业外收支|-8|1|1|1| |利润总额|-1,156|349|548|755| |所得税|47|35|55|75| |净利润|-1,202|314|493|679|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93|311|488|672| |EBITDA|82|717|983|1,155|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营业收入增长率|-6.99|10.85|10.28|10.27| |EBIT增长率|-226.12|205.62|70.16|39.54| |净利润增长率|-319.86|126.05|57.08|37.80| |毛利率|31.12|34.23|34.27|34.30| |净利润率|-16.45|3.87|5.51|6.88| |总资产收益率ROA|-6.44|1.69|2.52|3.26| |净资产收益率ROE|-10.65|2.70|4.08|5.35| |流动比率|1.75|1.83|1.84|1.86| |速动比率|1.31|1.36|1.37|1.39| |现金比率|0.57|0.53|0.54|0.56| |资产负债率(%)|36.77|34.50|35.49|36.46|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88.92|180.00|180.00|180.00| |存货周转天数|180.48|180.00|180.00|180.00| |总资产周转率|0.38|0.44|0.47|0.49| |每股收益|-0.75|0.20|0.31|0.43| |每股净资产|7.08|7.29|7.57|7.95| |每股经营现金流|0.09|0.12|0.45|0.53| |每股股利|0.00|0.03|0.05|0.06| |PE|/|45|29|21| |PB|1.3|1.2|1.2|1.1| |EV/EBITDA|140.65|16.07|11.73|9.98| |股息收益率(%)|0.00|0.33|0.52|0.72|[12]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1,202|314|493|679| |折旧和摊销|367|416|470|440| |营运资金变动|-174|-720|-366|-403| |经营活动现金流|143|189|713|844| |资本开支|-134|-340|-345|-391| |投资|-234|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316|-597|-198|-313| |股权募资|120|0|0|0| |债务募资|-256|-56|0|0| |筹资活动现金流|-442|-126|-139|-109| |现金净流量|-573|-534|376|423|[12]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中国汽研】业绩符合预期,前沿布局持续跟进市场需求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46.97亿元,同比+14.65%,归母净利润9.08亿元,同比+8.56%,扣非净利润8.69亿元,同比+15.25% [2] - 2025Q1营收8.87亿元,同比+0.62%,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6.29%,扣非净利润1.66亿元,同比+8.59% [2] - 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同比+21.36%,装备制造业务收入同比-20.50% [2] - 2024年综合毛利率44.5%,同比+1.3pct,汽车技术服务毛利率48.42%,同比+0.2pct [6] - 2024年研发费用2.78亿元,同比+7.86%,研发费用率7.14% [6] 业务发展 - 氢能产业化与装备业务实现"零突破",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技术优势提升行业地位 [3] - 新增苏州阳澄半岛、成都中德试验场合作运营权,控股南方试验场公司,整合试验场资源 [3] - 与马来西亚、意大利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拓展海外服务网络 [3] - 能源动力事业部聚焦"电能、氢能、储能"三大战略方向,构建新能源汽车消防安全体系及能效分级规程 [4][5] - 信息智能事业部在智慧座舱交互系统、车载信息安全防护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5] 盈利预测 - 下调2025-2026年营收预测至54.7/63.2亿元(原59.1/70.7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73.7亿元,同比+17%/+16%/+17% [7]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11.1/12.8亿元(原11.7/13.6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23%/+14%/+13% [7] - 2025-2027年对应PE 17/15/13倍 [7] 财务数据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1.21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6.24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4.38亿元 [8] - 2024年ROIC 13.38%,ROE-摊薄12.86%,资产负债率25.76% [8] - 2024年每股收益0.90元,每股净资产7.04元 [8]
中国汽研(601965):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前沿布局持续跟进市场需求
东吴证券· 2025-04-30 08: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营收46.97亿元,同比+14.65%,归母净利润9.08亿元,同比+8.56%;2025Q1营收8.87亿元,同比+0.62%,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6.29% [7] - 技术持续突破、试验场整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布局深化,2024年氢能产业化与装备业务零突破,新增试验场合作运营权,拓展海外服务网络 [7] - 双轮创新驱动,能源动力事业部聚焦三大战略方向深化产业链布局,信息智能事业部在前沿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带动订单规模与业务边界延展 [7] - 经营性利润稳健释放,2024年综合毛利率44.5%,同比+1.3pct,研发费用2.78亿元,同比+7.86%,刨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全年业绩增长稳健 [7] - 下调2025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预计2027年营收73.7亿元,归母净利润14.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4,096|4,697|5,471|6,322|7,365| |同比(%)|24.48|14.65|16.50|15.55|16.5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36.17|907.78|1,114.41|1,275.21|1,437.57| |同比(%)|21.33|8.56|22.76|14.43|12.73|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83|0.90|1.11|1.27|1.43| |P/E(现价&最新摊薄)|22.77|20.98|17.09|14.93|13.25|[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9.12元,一年最低/最高价15.01/21.33元,市净率2.65倍,流通A股市值18,999.20百万元,总市值19,182.82百万元 [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7.22元,资产负债率25.53%,总股本1,003.29百万股,流通A股993.68百万股 [6]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4,905|5,848|7,581|9,629| |非流动资产|5,129|5,091|5,043|4,990| |资产总计|10,035|10,939|12,624|14,619| |流动负债|2,078|2,055|2,386|2,845| |非流动负债|507|254|254|254| |负债合计|2,585|2,310|2,640|3,09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7,061|8,184|9,469|10,927| |少数股东权益|389|445|516|593| |所有者权益合计|7,450|8,629|9,984|11,520| |负债和股东权益|10,035|10,939|12,624|14,619|[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4,697|5,471|6,322|7,365|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2,605|3,256|3,793|4,493| |税金及附加|46|71|82|96| |销售费用|185|181|209|243| |管理费用|399|416|480|560| |研发费用|278|290|335|390| |财务费用|(4)|(25)|(21)|(35)| |加:其他收益|85|11|76|88| |投资净收益|(34)|0|0|0| |公允价值变动|4|6|8|9| |减值损失|(115)|(26)|(39)|(50)| |资产处置收益|15|66|46|57| |营业利润|1,142|1,340|1,535|1,723| |营业外净收支|(1)|0|12|23| |利润总额|1,140|1,341|1,547|1,745| |减:所得税|173|170|201|230| |净利润|968|1,170|1,346|1,515| |减:少数股东损益|60|56|71|7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08|1,114|1,275|1,438| |每股收益 - 最新股本摊薄(元)|0.90|1.11|1.27|1.43| |EBIT|1,158|1,258|1,423|1,584| |EBITDA|1,568|1,675|1,891|2,106| |毛利率(%)|44.52|40.50|40.00|39.00| |归母净利率(%)|19.33|20.37|20.17|19.52| |收入增长率(%)|14.65|16.50|15.55|16.5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8.56|22.76|14.43|12.73|[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495|1,210|1,470|1,838| |投资活动现金流|(624)|(312)|(362)|(391)| |筹资活动现金流|(438)|(284)|(9)|(9)| |现金净增加额|(566)|614|1,098|1,438| |折旧和摊销|409|417|468|522| |资本开支|(690)|(292)|(342)|(371)| |营运资本变动|(1,017)|(328)|(326)|(170)|[8]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净资产(元)|7.04|8.16|9.44|10.89| |最新发行在外股份(百万股)|1,003|1,003|1,003|1,003| |ROIC(%)|13.38|13.27|12.98|12.52| |ROE - 摊薄(%)|12.86|13.62|13.47|13.16| |资产负债率(%)|25.76|21.11|20.91|21.20|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0.98|17.09|14.93|13.25| |P/B(现价)|2.70|2.33|2.01|1.74|[8]
杭州鸿泉物联财报解读:财务费用大增691.62%,研发投入下降14.40%
新浪财经· 2025-04-30 05:45
文章核心观点 - 鸿泉物联2024年多项财务数据变化大,虽营收增长和减亏有成效,但面临财务费用大增、研发投入下降和市场依赖等问题,需优化费用管理、保持技术创新和拓展市场提升盈利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1][12] 营业收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203,688.71元,较上年增长27.81%,得益于下游商用车行业回暖及进入乘用车和两轮车领域 [2] - 剔除无关和不具商业实质收入后营业收入为506,509,222.84元,同比增长27.32%,证明主营业务增长动力强劲 [2]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944,087.73元,上年同期为 -71,600,213.55元,同比大幅减亏,但仍未盈利 [3] 扣非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7,491,300元,上年同期为 -77,009,906.90元,大幅减亏,核心业务经营有成效但盈利压力大 [4] 基本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3元/股,上年同期为 -0.71元/股,虽为负但显著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改善 [5] 扣非每股收益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 -0.08元/股,上年同期为 -0.77元/股,亏损幅度收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6] 费用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3,968,917.71元,较上年减少12.76%,系销售人工等支出减少,需关注对市场拓展影响 [7] - 管理费用为36,257,842.47元,较上年增长7.67%,系离职补偿增加,需平衡管理效率与成本控制 [7] - 财务费用为3,097,519.34元,较上年大幅增长691.62%,系借款利息支出增加,会影响利润,需关注债务结构 [7] - 研发费用为127,842,996.62元,较上年下降14.40%,系研发人工等费用减少,虽有成果但可能影响未来竞争力 [7]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28人,较上年减少121人,占比从64.88%降至55.41%,需关注研发团队稳定性和创新能力 [9]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154,921.66元,上年同期为 -81,599,112.75元,同比增长,经营现金状况改善但需优化 [1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76,503.11元,上年同期为 -80,780,551.67元,同比大幅增长,资金回笼增强流动性 [1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989,438.14元,较上年增长18.68%,系取得借款增加,需注意还款压力和财务风险 [10] 可能面对的风险 - 存在业绩亏损、技术升级迭代、研发人员流失、大客户依赖、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市场波动、政策、应收账款超过信用期和宏观经济等风险 [11]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报酬情况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军强税前报酬总额为5.55万元,副总经理刘浩淼45.22万元、吕慧华38.34万元等,财务总监报酬未提及 [12]
投资深圳 | 一文看懂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机会前瞻
前瞻网· 2025-04-29 22:31
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地位 - 新能源汽车是产业革新、国际竞争与社会变革的关键引擎,打破传统燃油车技术壁垒,构建智能化、绿色化产业生态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首次跨越200万辆大关,带动全年汽车出口达641万辆,重塑全球汽车工业话语权 [1] - 深圳作为"汽车第一城"缩影,汇聚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生态构建等维度全面领跑 [1] 深圳市政策体系 - 构建"全周期布局、全链条协同、全要素驱动"政策体系,聚焦市场扩容、基建攻坚、生态跃迁三大支点 [1] - 政策演进呈现战略递进性(补短板—扩需求—强输出)、系统集成性(市场-基建-生态循环)、数字绿色双轮驱动特征 [2] - 具体政策包括:2025年推动16万辆汽车以旧换新(报废更新4万辆/置换更新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台 [3] - 取消非深户籍新能源车指标社保限制,放宽混合动力车增量指标条件刺激消费 [3] - 2025年目标建成"超充之城",提高住宅小区/工商业建筑充电设施配建比例,高速公路服务区加速布局 [3] 产业链布局 - 上游材料与核心部件高度集聚: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备,形成千亿级集群(正极材料/电解液/稀土永磁等) [8] - 中下游生态完善:三电系统企业超千家,整车制造31家,充换电设施74家,后市场企业1000+家 [8] - 区域分工明确:龙岗区零部件制造第一(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坪山区整车制造核心,南山/福田发展智能网联高端业态 [9] - 形成"东制造(龙岗/坪山)、西配套(宝安/光明)、中服务(南山/福田)"梯度分布 [9] 产业发展规模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1年30万辆跃升至2024年290万辆(增长近10倍),保有量达120万辆占机动车总量25% [12] - 超充站突破1000座,车网互动站/光储充一体化站加速落地,提前1年完成2025年200万辆年产量目标 [12] - 比亚迪深汕合作区50万辆产能工厂达产,2025年将新增100万辆产能 [12] 企业布局 - 企业数量2020-2023年年均增6250家,2024年进入调整期(新注册1600家) [18] - 金字塔结构: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细分技术)、50家上市企业(核心环节)、5家独角兽(高成长创新) [20] - 比亚迪形成坪山超级工厂+龙岗研发中心+深汕60万辆产能的"研发-制造-出口"闭环 [21] 融资与投资机会 - 2022-2025年融资聚焦固态电池/智能电控/车路云解决方案,头部企业单笔融资超60亿元 [27] - 区域融资热点:光明区材料技术(贝特瑞负极材料)、坪山区整车配套、南山区智能算法(腾讯/速腾聚创) [28] - 核心技术攻坚:贝特瑞硅基负极/星源材质复合隔膜产业化,华为5G车规芯片/L3自动驾驶商业化 [33] - 区域协同机遇:东部(整车+部件)、西部(车规芯片+算法)、光明-龙岗(钠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 [34] - 政策赋能:百亿级产业基金支持三电系统,燕罗产业园提供低成本空间 [34]
鸿泉物联一季度业绩扭亏为盈大幅增长 成功获得欧盟ECall认证证书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6: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达5.23亿元,同比增长27.81%,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94.41万元,同比大幅减亏 [1] - 第四季度营收1.59亿元,净利润2700.88万元,实现单季盈利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6亿元,同比增长29.60%,归母净利润2020.46万元,扣非净利润1665.62万元,延续盈利状态 [1]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网联业务收入规模与2023年基本持平,在商用车销量下滑背景下展现竞争力 [2] - 智能座舱和控制器业务高速增长,新产品和新领域开拓初见成效 [2] - 软件平台开发业务保持稳健增长 [2] - 商用车智能网联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与前五大重卡整车厂均有业务联系,部分客户供货占比高 [2] - 后装领域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渣土车、商砼车、环卫车等多车型中占据较高份额 [2]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28亿元,研发人员328人,占员工总数55.41% [3] - "多场景低速无人驾驶车辆研发项目"、"基于5G-V2X技术的车路云智能化解决方案研发项目"和"基于多模态交互及增强现实融合的智能座舱系统研发"均已完成结项 [3] - 完成Ecall产品开发并通过欧盟ECall认证 [1] 市场拓展与战略 - 巩固商用车智能网联优势,同时开拓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控制器、T-BOX、ECall等产品已实现批量安装 [3] - 2025年计划跟随客户出海和新能源需求提供产品,加大乘用车和两轮车市场开拓力度,探索创新业务增量市场 [4] 行业认可与荣誉 - 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浙江省数字化服务商" [4] - 获得陕汽重卡"技术创新奖"、吉利远程"2024年度价值远程奖"、安道拓"技术创新奖"、腾讯云"2024年度最佳合作奖"等客户评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