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贾跃亭新车亮相,官网却显示“魏牌”信息
观察者网· 2025-07-20 10:15
(文/观察者网周盛明 编辑/高莘) 7月18日,贾跃亭创办的汽车品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在美国举行新车发布会。在发布会 上,法拉第未来正式发布第二品牌FX的MPV新车——Super One。新车定位全球首款E-AI MPV,采用 纯电及插混两种动力模式。 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联席CEO贾跃亭主持发布会 法拉第未来 官方称,该车的最终规格、定价、上市时间和其他细节将在终极发布会上公布。 据悉,新车发布后,大量中国网友指出"Super One"和长城汽车魏牌推出的MPV产品"高山9"外观相似度 较高。 法拉第未 来FX Super One(上)对比魏牌高山9(下) 观察者网制图 法拉第未来FX Super One 法拉第未来 此外,官方介绍新车还具有一个"变革性的技术架构FF EAI具身智能体6×4架构", 三类目标核心用户群 体为"名人明星、商务精英与奋斗者、中高产家庭"。 观察者网注意到,在法拉第未来中国官网关于"Super One"的介绍页面中,确实出现了"高山9"的字样, 这一表述也引发热议。 法拉第未来中国官网 观察者网就此事询问了长城汽车,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应。 贾跃亭表示,Su ...
光模块龙头,爆火!近140家机构调研
证券时报· 2025-07-20 10:1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本周继续上扬,上证指数全周上涨0.69%,深证成指涨2.04%,创业板指涨3.17% [3] - 光模块(CPO)、创新药、稀土、仿制药、减肥药等主题表现亮眼 [3] - 160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调研纪要,约七成机构调研公司本周实现正收益,新易盛涨幅超39%,中大力德涨超30%,恒帅股份、中电港、鹏鼎控股、中际旭创等6家公司涨超20% [3] 光模块行业 - 光模块板块成为本周领涨主题,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亮眼 [4] - 新易盛周内共有139家机构调研,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7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327.68%—385.47% [5] - 新易盛在产能侧已做充分准备,泰国工厂一期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二期于2024年末建成并于2025年初投产,目前仍在持续扩充产能 [6] - 中际旭创本周接受130家机构调研,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亿元—44亿元,同比增长52.64%—86.57% [6] - 中际旭创表示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大幅增加,预计下半年800G需求进一步增长,1.6T需求也将逐步提升 [6] 其他重点公司 - 新时达本周接待95家机构调研,2025年拟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并计划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推出整机产品 [6] - 新时达与海尔集团战略协同,将深度融合海尔卡奥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提供全栈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7] - 闻泰科技本周接待84家机构调研,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9亿元到5.85亿元,同比增加178%到317% [7] - 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二季度收入、净利润双增长,三季度订单向好,GaN产品已量产交付多个领域,SiC产品下半年将在汽车中量产出货 [7] - 闻泰科技未来业务结构和战略中心将聚焦于半导体业务领域,引入半导体业务领域专业背景人员进入董事会 [8]
协同发力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在嘉定揭牌
解放日报· 2025-07-20 10:14
产业集聚区建设 - 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在嘉定揭牌 聚焦市区协同、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生态完善四大核心 [1] - 集聚区通过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 深度联动产业链各环节 [1] 产业生态举措 - 成立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市区协同专家委员会 强化智库支撑 [1] - 揭牌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 同步发布嘉定区5GA建设重大场景 升级数字底座 [1] - 推出《汽车零部件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技术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 启动上汽清陶中试线 引领创新标准 [1] - 上海国际试车场提供全场景检测服务 为产业创新提供研发测试条件 [1] 产业项目签约 - 一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涵盖整车研发、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技术等关键领域 [1] - 上海国际试车场与沃尔沃汽车、联创电子等6家领军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拓展测试场景 深化产业协同 [1] 政策支持 - 发布《协同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30年)》和《嘉定区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明确市区协同路径 [2] - 嘉定区将汽车产业作为立区之本 围绕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 推动上下游企业与链主深化合作 [2] - 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落地 构建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2]
“更中国”的丰田,上半年在华销量逆势增长7%
观察者网· 2025-07-20 10:12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整体遭遇严峻挑战。曾经的行业霸 主们,市场份额一度下滑至30%以下。然而,在行业普遍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 却在中国市场逆势复苏。 今年上半年,丰田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含雷克萨斯)达83.77万辆,同比增长6.8%。此外,截至7月中 旬,丰田在华累计销量突破2500万辆,成为首个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日系车企。 2025上海车展丰田展台 视觉中国 雷克萨斯 视觉中国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丰田近年在中国市场实施的一系列战略变革。 今年年初,丰田中国进行了重要管理层调整——董长征担任副董事长,李晖出任总经理。这也是丰田入 华以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高层管理职位。 今年上半年,丰田章男来到丰田中国时曾表示,中国的本地化应该由本地的员工自己理解并完成,这是 对中国员工的要求和责任。 事实上,早在2023年,丰田便将位于常熟的丰田全球最大的海外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更名 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进入2025年,丰田又将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比亚迪丰田原本分散在 中国各地的研发机构,与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出丰田在中国独 ...
2025年行业发展研究报告: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可观测性实践与趋势洞察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07
金融数字化转型与可观测性概述 - 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预计2027年达4万亿美元,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16.2%,中国金融行业IT支出2025年将达3359.36亿元 [8][12] - 金融数字化转型呈现技术融合深化、业务场景扩展、服务模式创新加速三大特征,可观测性市场爆发式增长 [12] - 头部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全面上云,人工智能提升反欺诈准确率,区块链实现跨境支付实时结算 [13] 可观测性技术趋势 - 实时数据采集技术融合多元异构数据源,AI驱动智能根因定位与预测性分析 [20][25] - 分布式系统监控实现毫秒级交易异常识别,流式计算处理百万笔/秒交易数据流 [27] - 智能体协同监控框架通过LLM实现自主故障修复,知识中枢沉淀运维经验 [29] - OpenTelemetry成为多云监控统一标准,支撑跨职能协作 [31] 行业实践案例 银行业 - 全链路监控缩短故障定位时间80%,AI大模型生成故障处置预案 [34][36][39] - 业务黄金指标聚焦成功率、响应时间、吞吐量,KBOM工具提升问题识别准确率 [38] 证券业 - 交易系统响应时间控制在300ms以内,开户业务无纸化改造突破时空限制 [40][43] - 运营驾驶舱实时监控数百项指标,AI智能规则引擎自动化落地合规要求 [41] 保险业 - 数据可视化使核保效率提升35%,3D动态模拟与物联网缩短车险理赔周期 [34][47][48] - 客户旅程地图分析投保转化节点,精准营销策略提升用户留存率 [45][48] 技术支撑与挑战 -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2021年8378亿元,2027年预计持续增长,为可观测性提供基础设施 [2] - 系统复杂化导致故障排查难度上升,需优化数据流转与监控精准度 [2][33]
广发证券胡金泉谈科创板改革:为企业提供广阔空间,为投资者开拓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20 10:06
科创板政策改革 - 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1] - 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实施分层管理增强制度包容性 [1][5] - 政策明确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贴近实体经济需求 [1][3] 行业布局与项目储备 - 广发证券围绕国家战略布局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等核心赛道,形成发行/申报/辅导/储备的科创板项目梯队 [2] - 在审项目包括环动科技(机器人减速器龙头)、健信超导(全球最大超导磁体供应商),辅导未盈利企业粤芯半导体、锐石创芯 [2] - 后续重点培育AI+、机器人、航空航天、化工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项目储备 [2] 战略性产业投融资机会 - 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适用第五套标准,资本逻辑转向长期技术价值评估 [2] - 三大领域投资需关注政策适配性、技术-商业平衡、产业链卡位能力 [2] -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协同催生差异化投融资机遇,推动资本与技术创新良性循环 [2] 投行业务执行策略 - 建设专业机构投资者生态圈,通过产业论坛、闭门会议等活动评估企业科创属性 [3] - 为早期科技企业提供规范培训、股权激励设计、上下游资源引荐等综合服务 [3] - 通过并购重组丰富退出路径,引导市场理性看待未盈利企业长期价值 [3] 未盈利企业上市风控 - 项目选择聚焦硬科技领域,注重行业前景分析和国家战略匹配度 [5] - 强化研发费用真实性核查,评估团队背景、专利质量及商业化落地可能性 [6] - 加强行业理解、资产定价等核心能力建设,防范"伪科技"企业风险 [6] IPO预先审阅机制 - 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减少企业上市阶段信息曝光时间,保护技术安全 [7] - 正式申报时同步披露预先审阅问询回复及文件差异说明,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7] - 机制平衡信息披露与投资者研判需求,增强科技企业IPO意愿 [7]
黄仁勋在北京见雷军,懂的都懂!黄仁勋来中国了
搜狐财经· 2025-07-20 10:06
黄仁勋北京之行与雷军会面 -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与小米创始人雷军进行会面 表面是商务交流 实则隐含复杂战略布局[1][3] - 会面时机特殊 正值全球半导体竞争白热化 中国市场对英伟达战略重要性凸显[7][9] - 双方合作可能涉及AI技术、芯片产业等高科技领域 将影响未来科技竞争格局[5][7] 英伟达战略动向 - 英伟达全球扩展面临复杂局面 中国市场运作需要持续调整策略[5] - 公司可能通过与中国科技巨头合作 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链地位[9] - 此次访问或为寻找新突破口 应对美国芯片巨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打压[7] 小米发展战略 - 小米智能硬件+AI战略进展不及预期 需要外部技术合作实现突破[5] - 与英伟达在AI和芯片领域深度合作 是追赶竞争对手的关键举措[5] - 公司手机业务稳步上升 但高科技领域发展面临挑战[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激烈 AI领域成为主要战场[7] - 未来科技竞争可能演变为芯片+数据模式 而非单纯硬件+软件[7] - 中国科技公司全球崛起 正改变传统市场竞争态势[9]
国家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公布
南京日报· 2025-07-20 10:05
国家数据局试点项目 - 公司凭借《钢铁企业产业链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 [1] -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链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 [1] - 试点目标为构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提供行业典型性技术前瞻性标杆经验 [1] 项目核心场景 - 聚焦供应链协同智能制造生产协同优化市场分析与预测研发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客户与增值服务五大类场景 [1] - 构建钢铁产业特色数据产品与服务利用可信数据空间管控能力资源交互能力与价值共创能力 [1] - 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流通深化场景应用技术系统完善生态培育运营机制优化入手打造产业链数据融合应用模式 [1] 数字化转型成果 - 公司以"数据要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引擎打造"一脑三中心"智慧中枢实现全业务链数字孪生与智能决策 [2] - 上月联合产业链伙伴成立"钢铁产业链可信数据空间联盟"并发起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倡议 [2] - 目标打通产业链数据流通应用成为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先行者共筑钢铁行业开放协同数据新生态 [2]
上半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新质生产力培育驶入“快车道”
北京晚报· 2025-07-20 09:56
北京产业经济发展概况 - 上半年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6.2%,创历史新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6% [1] -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4]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 通明湖信息城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新质社区集群,在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 [2] - 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全国首位,新增智算供给1.1万PFlops [7] - 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居各行业首位 [5]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制造 - 上半年生产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带动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7%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6.8% [3] - 新增14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累计达212家,绿色企业比例27.2% [3] 医药健康产业 - 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和9个AI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全国首位 [3] - 12家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 [3] - 美敦力、阿斯利康、辉瑞等跨国药企相继落户 [3] 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 建成全国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和自主指令集高性能处理器芯片 [2] - 出台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政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13亿条 [7] - 高精尖产业资金累计支持企业500家,金额近20亿元 [7]
“AI登月时刻”,OpenAI模型摘取奥数金牌
虎嗅· 2025-07-20 09:41
重大意义在于,这是一个通用推理模型,而不是一个专门用来解数学题的专门系统,也没有经过验证的奖励信号,即它不是依赖于"有标准答案、实时打 分的奖励"来学会的,而是靠更通用的推理和新技术,在长时间复杂的过程中,做出了正确的推理和证明。 OpenAI证明,尽管经历了Meta疯狂的挖角,它依然保持了顶尖研究人才的密度,做出重大的研究突破。本周OpenAI的模型o3 alpha在AtCoder世界巡回赛 2025决赛中仅逊于人类编程奇才Psyho,获得第二名;测试中强于o3 pro,是最好的编程及物理模型。 这样,OpenAI目前拥有了最强的编程及数学模型,让它再次碾压DeepMind,Anthropic,Grok等,也再次与中国引领的开源模型拉开了差距。 OpenAI的一个通用推理模型,在刚结束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中达到了金牌的水平。AI登月时刻,社交媒体一夜无眠,AI圈子沸腾了。 在与人类参赛者完全相同的规则下,OpenAI的模型挑战了2025年IMO试题:两场各4.5小时的考试、禁用任何工具和互联网、只能阅读官方题面并以自然 语言撰写完整证明。模型完整解出了6题中的5题。每道题都由三位前IMO奖牌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