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巴渝大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环球网· 2025-11-14 14:59
文章核心观点 - 重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 通过完善政策、构建平台、优化生态等一系列举措 系统性推动人才工作重塑 加快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2][9] 人才引进政策与成效 - 整合实施项目跟投、人才奖励等举措支持重点单位集聚顶尖人才 例如吸引前大众集团全球设计负责人克劳斯·齐乔拉加入长安汽车担任副总裁 [1] - 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 2024年以来吸引青年留渝来渝71.2万人 [2] - 推出新重庆青年创新人才项目 每年支持100名青年科技人才自由探索 [2] - 迭代实施博士后创新发展政策 年均招收博士后超1000名 博士后留渝率达90% 较2020年增长10个百分点 [2] - 密切国际交流合作 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会议 建设成渝地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4] - 在全国首批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试点 建立国际人才双向离岸创新创业新机制 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213项 [4] - 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 联合开展161项技术攻关 实现两地4万多名专家资源共享共用 [5] 人才培养与产业支撑 - 实施卓越工程师、"满天星"软件人才培养专项 每年新增卓越工程师及后备人才1万余名 目前工程师总数达55万人 [3] - 升级"巴渝工匠"行动 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人 较"十三五"末增长72% [3] - 实施一流学科建设专项 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 8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7] - "十四五"时期重庆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185万人 全市三大主导产业70%以上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重庆职业院校 [7]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优化科创平台布局 形成以高能级实验室、高水平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为支撑的平台体系 [6] - "十四五"时期金凤、嘉陵江、明月湖3个重庆实验室挂牌建设 市级以上创新基地平台达到1297家 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 [6] - 金凤实验室建成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8个 集聚科研人员691人 其中院士团队7个 [6] - 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矩阵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9123家、科技型企业达7.56万家 分别是2020年的2.1倍和2.8倍 [7] - 千里智驾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落地 赛力斯等高成长型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7] 人才服务与创新生态 - 布局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 例如支持光动量公司团队 参股投入550万元 公司年产值超2000万元 [8][10] - 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投用两年来 已集聚创新创业人才1100余名 在孵人才企业524家 [10] - 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目录+计分"双通道分类评价体系 累计认定新重庆人才超12万人 [9] - 探索授予重点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 构建"企业认才、政府认账"新机制 [9] - 将高校用于奖励科技人员的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高至80%以上 试点单位赋权转化知识产权391件 累计金额达到4.1亿元 [9] - 开发投用"渝才荟"应用 压缩评审时长30天以上 73项服务一网通办 支撑重点产业引进人才2万余人 [10]
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集中亮相 高交会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央视网· 2025-11-14 14:58
本届高交会设置国之重器重大装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22个专业展区,预计专业 观众超过45万人次。 央视网消息: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14日在深圳开幕,集中展示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 本届高交会汇聚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知名企业及国际组织参展,5000余项代表全球科技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 果集中发布。其间,还将举办首发首秀活动超过100场次,彰显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效。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称:"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我们邀请了一些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把他们的供 应商,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的供应商组织在一起,集体参展、集体呈现。通过这种产业链聚集的方式,使得交易的成本大大下降、交易的效率 极大提升。" 展会同期,200余场活动将密集展开,专业论坛、首发路演、采购对接等搭建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高交会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遴选"高、精、尖"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 产力转化。 ...
攀枝花“智”援木里 大棚生金 芯片管牛
四川日报· 2025-11-14 14:50
对口帮扶政策成效 - 攀枝花市通过结对帮扶,将科技创新思路融入木里县的传统农耕畜牧产业,推动其从单季蔬菜种植向多季丰收、从粗放养殖向精细发展转变 [5] - 自2010年对口帮扶以来,攀枝花市累计选派351名干部人才、投入帮扶资金4.77亿元、建设项目303个 [11] 农业种植转型升级 - 通过援建农业智慧大棚,为高海拔土地提供保暖措施,使木里县蔬菜种植从一年一季转变为一年两到三季 [6] - 木里县已建起生态大棚蔬菜产业基地100余亩,打造魔芋产业示范点8个,技术帮扶推动规范化种植面积超3000亩 [6] - 农户收入显著提升,一亩地年收入从过去的约6000元增加至1.2万元至1.8万元 [6] - 智慧大棚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使人工投入节省一半,实现一键式管护 [7] - 攀枝花市相关院校及研究院与木里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技术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派出专家提供技术指导 [7] 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 结对帮扶工作队牵头两地4家企业建立农特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并利用攀钢集团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直销渠道,拓宽木里农产品销售市场,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8] 畜牧养殖现代化 - 通过“攀枝花2.4万工程”补贴政策,鼓励村民新建或改造圈舍(超80平方米),推动从放养向圈养转变 [9] - 圈养模式提高了牲畜成活率,缩短了出栏周期,使平均每头牛多卖1000元以上,每只羊多卖200元以上 [9] - 为牛羊安装智能电子耳标,实现实时位置追踪、健康状态监测和品牌溯源管理,牧民可通过数字牧场监管平台进行远程监控 [10] - 投入帮扶资金705万元建设高原牦牛畜牧产业服务中心,推行“1(园区)+9(牧场)+N(乡镇牦牛养殖区域等)”发展模式,推动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10] - 九大牧场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具备屠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产品包括牛肉干、酸奶、毛毡等,正在开展省级园区创建工作 [10]
跃升“十四五”科技成就|广东以全域创新构筑发展优势
科技日报· 2025-11-14 14:35
开放创新生态建设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 [2][6] - 布局建设26个重点创新平台,2024年平台内创新主体累计申请PCT专利量约占全省总量的十分之一 [4] - 粤港澳三地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破跨境合作壁垒,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约5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 [5] - 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已为港澳及海外超过260个科研团队提供服务,科创走廊内面向港澳的孵化载体已超40家 [5] 科技基础设施与投入 - 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突破51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2] - 以光明、松山湖、南沙等科学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向港澳及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 [4] -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海陆结合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向社会开放共享 [4] - 构建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持续将超过三分之一的省级财政科研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7] 前沿技术与产业创新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约占全国1/3,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2][9] - 率先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连续布局5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并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9] - DeepGEM病理大模型实现通过病理图像预测肺癌基因突变,精准度达78%至99%,1分钟内完成预测 [9] - 生产操作智能体覆盖20个生产现场复杂操作场景,助力企业降低超10%能耗,提高10%至15%生产效率 [11] 产业集群与未来产业 - 培育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 [2] - 低空经济迈入千亿级规模,相关企业超1.5万家,占全国产业链企业3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11]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 [11] - 建成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包括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引领的459家省重点实验室等 [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直接融资更加匹配科技创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4:28
"探索投贷联动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既能大幅分摊 风险,银行也能更全面地掌握贷款企业的经营与业务状况,还可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跨期平衡。"王一鸣 表示。 他进一步提出,可通过多条路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债券市场设立科技 板、壮大创业投资规模、依托股权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强化科技对金融服务的赋能作用等。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杭州11月13日电 11月13日,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活动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 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需要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与 商业银行贷款相比,以股权、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更有利于科技与资本的结合,也是国际上金融支持科 技创新的主流模式。 王一鸣表示,科技、产业与金融既各自独立运行,又存在内在关联。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 离不开金融支持,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助力。金融能在创新投入、降低风险、提升效率等方面发挥关键作 用。创新从科学研究走向大规模产业化,需跨越多个"死亡之谷",单一创新主体往往难以独自承担全部 风险。而金融系统的核心功能恰是分散与配置 ...
20cm速递|关注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投资机会,研发强度凸显科创板长期潜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4:25
科创板研发与业绩表现 - 科创板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强度为11.22%,显著高于全市场2.16%的平均水平 [1] - 科创板企业营收达10142.07亿元,净利润达441.25亿元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发强度为5.21% [1] 产业发展与投资趋势 - 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10% [1] - 实体经济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先进制造成为重要增长极,产业结构持续焕新升级 [1] 科创综指ETF与指数构成 - 科创综指ETF国泰(589630)跟踪科创综指(000680),单日涨跌幅达20% [1] - 指数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成分股涵盖科创板全部股票 [1] - 指数侧重于科技创新企业,行业分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 [1]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到中国国新调研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4:24
战略规划与方向 - 公司将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突出战略导向[1] - 公司需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1] - 公司需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布局,打造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孵化器”[1] 运营与投资模式 - 公司需实施“投资主体+行业赛道+区域中心”的立体式投资模式[1] - 公司需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1] - 公司需发挥资本纽带和资源链接作用[1] 管理与能力建设 - 公司需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管理运营体系[1] - 公司需打造国有资本运营人才高地,持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1] - 公司需不断提高资本运作专业化能力[1] 风险防控 - 公司需树立底线思维,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防范遏制风险[1] - 公司需加快健全数智化、穿透式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1]
南阳市企业联合会赴新野县调研指导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搜狐财经· 2025-11-14 12:12
赵红亮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市企业联合会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赵红亮指出,新野始终把优 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持续强化县企业联合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 作用,整合工信局、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力量,在企业服务专区建设、政策直达、要素保障等方面实现 创新突破,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光电电子、玩具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 字化专业化为路径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下一步,新野将认真研究吸纳调研组提出的宝贵意见,聚焦企业 急难愁盼,进一步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动县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为全市发展大局作 出新的贡献。 刘朝瑞一行先后走访新野纺织、鼎泰高科、磊展玩具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实地察看生产车间,详细了解 企业运行、科技研发、产业链延伸及市场拓展情况,并就进一步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强化科技创新、持 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来源:新野政务网 11月11日,南阳市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名誉会长刘朝瑞带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一行,深入新 野县调研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并就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县委书记赵红亮, 县政协主席黄慧,县先进制造业开发 ...
车间到田间,三秦大地涌新潮(新华社)
新华社· 2025-11-14 11:49
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西安整车生产基地实现冲压、焊接、喷涂全自动化,2024年生产整车超过30万辆 [1] -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突破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技术瓶颈,实现国产RV减速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 [2] - 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攻克溢流法基板玻璃配方及成型控制等关键工艺,打破跨国公司长期技术垄断 [2] 农业智慧化与技术创新 - 西安市高陵区全季西红柿示范园采用倒挂式微喷系统、智能水肥一体机等科技装备,实现大棚温度湿度手机调节,节省人力物力并提升品质 [2] - 高陵区西红柿种植已吸引1400余户农户、40家合作社、6家企业参与,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 [2] - 周至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应用高科技分选线,每个猕猴桃拍摄240张照片进行检测,按大小外形等参数分类以提升质量与标准化水平 [4] 农业产业化与经济效益 - 周至县积极探索应用预冷催熟技术,通过智慧化手段模拟自然温度变化解决猕猴桃成熟难题 [4] - 周至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年产鲜果超6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县32万名群众嵌入产业链 [4]
海信空调深耕智慧健康空气场景,开启“好空气”时代
财富在线· 2025-11-14 11: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冷年中国家用空调内销出货量达1.02亿台,同比增长8.7% [1] - 2025冷年空调外销出货量达9363万台,同比增长14.7% [1] 行业竞争焦点转变 - 空调行业竞争焦点从价格战、参数战转向基于用户场景的价值竞争 [1] - 产业升级路径从单一空调设备转向全屋冷暖、健康、节能、舒适等系统方案定制 [1] 产品与技术升级方向 - 行业最大亮点是从空调到空气的场景化方案升级 [1] - 海信空气产业提出"好空气、海信造"的战略目标 [1] - 海信2008年推出中国首台新风空调,开启行业"新风时代" [3] - 海信深睡宝X5系列首创搭载CO₂传感器,通过三色呼吸灯直观显示空气质量 [3] 未来产业发展机遇 - 未来机遇在于基于家庭、工商业多场景下的空气、热水等多能源管理 [3] - 将打开从空调、空气、暖通向舒适家居的全新产业空间 [3] - 随着"好房子"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企业需提供从单一设备到全屋空气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5] 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 未来行业领军者将是最懂用户需求的企业 [5] - 企业需将"好空气"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价值 [5] - 坚守"科技创新"与"用户价值"双引擎的企业能穿越周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