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

搜索文档
神火股份(000933) - 000933神火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7
2025-06-17 18:30
煤炭板块情况与展望 - 煤价短期触底,继续下降空间有限,但反弹时间不确定 [1] - 2025 年中国煤炭行业处于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保障并行阶段,市场或延续供需宽松格局,价格中枢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1] 氧化铝产业布局与成本应对 - 电解铝供给侧改革限制产能,氧化铝供应持续增加,公司布局将从矿石端综合研判,有合适铝土矿资源可考虑 [1] - 公司通过合资持有部分氧化铝权益产能,将通过把握供需变动、稳定供应渠道、适时战略采购降低成本波动风险 [1] 外部指标与扩产情况 - 新疆准东地区支持产能置换转入,公司跟踪市场和电力情况,论证扩产规模和可行性,目前仍在对接、洽谈 [2] 云南水电铝成本与电价情况 - 云南省电力供给改善,电价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氧化铝价格走低,云南地区电解铝成本显著下降 [2] - 云南电价采用市场化定价模式,受省内供需关系、新能源疏导、火电分摊等政策影响 [2] 分红政策 - 公司有现金分红传统,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比例保持在 30%左右,2024 年度达到 41.78%,将综合考虑多因素保持稳定股利分配政策 [2] 盈利增长点与出海计划 - 公司坚持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链,通过巩固、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盈利水平 [2] - 出海投资风险高,公司目前暂无出海计划,但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向寻找机会 [2]
2025年世界钢铁统计数据报告-世界钢铁协会
搜狐财经· 2025-06-14 10:19
全球粗钢产量 - 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8 85亿吨 基本持平 呈现总量趋稳 区域分化格局 [1] - 中国产量10 05亿吨 占全球53 3% 印度以1 49亿吨位居第二 同比增长6% [1] - 高炉-转炉流程占比70 4% 电炉工艺占比29 1% 中国电炉流程占比10 2% 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1] 钢铁消费 - 2024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17 42亿吨 人均消费量214 7千克 中国以人均601 1千克领先 [2] - 亚洲占全球消费72 4% 欧洲和北美分别仅占7 5%和7 7% [2] - 建筑及基础设施占比52% 汽车制造业 机械设备 金属制品分别占比10% 12% 16% [2] 原料与贸易 -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11 8亿吨 对外依存度超80% 澳大利亚和巴西占全球出口量72% [3] - 全球废钢贸易量达95 8百万吨 每吨废钢循环利用可减少1 5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直接还原铁产量从2020年1 06亿吨增至2024年1 44亿吨 [3] 可持续发展 - 2023年每吨粗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1 92吨 能耗强度21 27吉焦/吨 材料效率98 15% [4] - 行业将98 82%收入分配给社会 新工艺和产品投资占收入7 25% [4] - 误工工伤率降至0 70 正式员工年均培训达8 9天 [4] 贸易格局 - 2024年钢材贸易量4 49亿吨 中国出口1 17亿吨 欧盟和美国净进口分别为1500万吨和1860万吨 [5] - 钢铁间接贸易规模2019年达3 59亿吨 中国 德国 日本是主要间接出口国 [5] - 区域贸易协定如美墨加协定 RCEP提升区域内钢铁流通效率 [5] 未来展望 - 低碳转型聚焦氢冶金 CCS等技术 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碳中和 [6] - 智能化升级通过工业互联网 AI优化生产流程 [6] - 预计2030年印度钢铁消费将突破2亿吨 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6] 行业数据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130 09百万吨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23] - 2024年全球连铸钢产量占比达97 5% [26] - 1950-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从189百万吨增至1885百万吨 [18]
深耕低碳转型,宝马多家经销店启用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站
中国经济网· 2025-06-13 16:16
宝马储能站与梯次利用 - 上海、重庆等地的宝马经销店启用配备退役动力电池的储能站,标志着公司在梯次利用领域的新场景拓展 [1] - 该举措显著降低储能成本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 低碳供应链建设 - 公司聚焦钢和铝等高碳排汽车原材料减碳降耗,与本土供应商深化合作 [3] - 签订低碳汽车用钢、低碳铝采购备忘录,鼓励供应商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3] - 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电解铝可减少约70%碳排放量 [3] - 2024年实施铝锭废料闭环回收,再生铝锭使用率提高到65% [3] 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 - 搭建完善的动力电池闭环回收体系,联合产学研各界合作伙伴 [3] - 在中国通过授权经销商渠道实现100%退役动力电池回收 [3] - 2024年共回收再利用超过2,100吨电池再生原材料 [3] 梯次利用创新应用 - 优先考虑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4] - 2020年起开发多种梯次利用场景,如工厂叉车和固定式储能系统 [4] - 2024年将商业模式拓展至经销商网络 [4] 地热能合作项目 - 结合沈阳地热能资源优势,与中国华能集团等合作采集地下2,900米深处地热能 [4] -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18,000吨 [4]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商业成功共赢 [5] - 在中国与本土合作伙伴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实践 [5]
索普股份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答卷
中国化工报· 2025-06-13 10:51
公司概况 - 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镇江市市属国有企业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化工原料及产品制造、销售 [1] - 公司拥有煤化工、精细化工、基础化工3条完整产业链,主要产品醋酸年产能约占全国年总产能的11%、全球年总产能的7% [1] -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醋酸醋酐行业协作组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 [1] -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镇江市环保示范性企业、镇江市无废工厂、镇江市大气污染防治友好减排先进单位 [1] 环保治理 - 公司投资8.8亿元实施《本质安全暨生态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大气治理、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安全应急等方面重点部署 [4] - 对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低氮和SCR改造,NOx原始生成量降低70%,氨水使用量降低50%,锅炉运行周期达6个月以上 [4] - 投入约600万元实施环保项目技术改造,完成高效密封呼吸阀、特征因子在线监测、VOCs处置技术研究等项目 [5] - 投资2400万元建成清下水回收项目,建设2万立方米雨水收集池,回收厂区所有雨水及清下水 [5] - 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水降硅改造项目,每天可回收3000吨中水,每年减少污水排放量约110万吨 [5] - 投资2100万元建设三级应急防控体系,形成800立方米一级应急容量、10.7万立方米二级应急容量和2.1万立方米三级生态应急容量 [6] 数字化转型 - 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五位一体"安全信息化系统、生产全流程管理系统、可视化监控系统和环保排口监管系统 [10] - 平台采集全厂11套DCS、4套电力系统和多套PLC系统数据,共采集点数9万多个 [10] - 投资1780万元完成智能控制室项目,整合24套生产装置生产操作系统 [11] - 围绕生产运行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开展多维度智能化应用 [11] - "基于工业云脑的醋酸产品智能工厂"被认定为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11] 技术创新 - 投资12.7亿元建设醋酸造气工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年协同处置10万吨危险废物,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14] - 投资约1.76亿元对醋酸装置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降低产品能耗,减少废液产生 [15] - 采用国际先进的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替代煤炭能源 [14] - 随着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技术的日趋成熟,装置运行费用逐步下降 [15]
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基准联盟联合发布报告显示—— 数字技术公司碳排放持续上升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6
日前,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基准联盟联合发布《绿色数字企业2025年版》报告,聚焦数字技术行业在低 碳转型中的角色与责任,评估了全球200家主要数字技术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使用情况以及气候 承诺的透明度和实际行动等。报告显示,当前数字技术行业的碳排放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该报告统计了截至2023年的200家全球领先数字技术公司,其中,有92家公司承诺将按照不同时间节点 实现净零排放,有23家使用了100%可再生电力。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较多数字技术公司采用可再生能 源,其仍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采购者之一。在一系列努力下,数字技术公司碳排放得分普遍提升,在 9分制的气候评估中,8家公司得分超过8.1,94家公司得分超过4.5,整体气候治理目标明确。 尽管数字技术公司碳减排意愿较强,但温室气体实际排放数量不减反增。据统计,2023年,来自企业直 接控制的资源和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企业通过购买外部能源,如电力、蒸汽、冷暖气等而产 生的温室气体总排放同比增长1.4%,达到2.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高了耗电 和排放。使用人工智能的大型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增长迅速,而数据中心的用电需求仍在以每年1 ...
向“绿”求“金” 低碳产业重塑经济增长逻辑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8:13
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增收新赛道 - 低碳转型从"高投入、低回报"转变为企业增收的"黄金赛道",通过绿色技改降低能耗成本和低碳产品抢占市场实现账本增长 [1] - 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证明,2024年前5个月中国累计核发10.93亿个,交易量达2.89亿个同比增长4.9倍,参与消费主体9.6万个覆盖34个省级区域 [1] 上海绿电绿证采购与民营经济表现 - 上海企业2021年以来累计采购绿证2700万张、绿电150亿千瓦时,助力外向型企业低碳转型和国际竞争 [2] - 绿证可通过"证电合一"或单独购买实现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是能源电力消费转型重要途径 [2] - 碳博会设立民营经济专区,普为光电通过场景化灯具设计降低能耗50%,产品出口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地区 [2] 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平台发展 - 上海技术交易所2023年12月设立绿色技术交易专板,累计成交169宗项目、258个服务成果,金额达8.24亿元 [3] - 交易主体覆盖15个省市区域,包括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及中国融通科学研究院等央企 [3]
东方电气集团换帅!罗乾宜接掌千亿资产能源巨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1:00
人事变动 - 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变更为罗乾宜,原董事长俞培根信息已从官网撤下 [1][2] - 上市公司东方电气(SH600875)董事长尚未调整,仍由俞培根担任,其任期原定至2027年6月 [1][5] - 罗乾宜曾任国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具有机械工业部背景及央企财务管理经验 [5] 公司概况 - 东方电气集团为中央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全球最大能源装备制造商之一,总资产1388 95亿元(2023年) [2][7] - 集团业务覆盖"六电"(风电、太阳能、水电、核电、气电、煤电)和"六业"(石化装备、环保产业等) [7] - 旗下上市公司东方电气持股比例55 79%,2024年营收696 95亿元(同比+14 86%),归母净利润29 22亿元(同比-17 7%) [5][9] 行业与战略 - 电力设备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处于优化调整阶段,但低碳转型政策利好龙头企业 [9] - 公司海外战略聚焦"一带一路",业务覆盖110国,累计出口能源装备超1亿千瓦、石油钻机620台 [9] - 国机集团旗下国机重装(SH601399)年报显示,东方电气集团为其第九大股东(持股1 18%) [6]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获国内首张净零排放碳中和认证证书
中国能源网· 2025-06-05 17:42
碳中和认证与项目概况 -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心园区获得TÜV南德意志集团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是国内电力行业首张基于ISO14068国际标准的净零排放认证[1] - 该项目由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共同打造,实现供给侧100%绿电和地源热泵供冷供热,消费侧全面绿色建筑和园区车辆电气化[1] - 园区位于通州区核心地带,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低碳转型示范区[3] 能源结构与技术创新 - 园区构建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采用"引绿+赋数+提效+汇碳"路径实现绿色用能及零碳运行[3] - 能源供给侧充分利用本地地源热泵和分布式光伏,并通过引入山西绿电、与内蒙古新能源基地签署长期协议实现100%清洁能源供应[3] - 消费侧实施全面电能替代,包括600千瓦超级充电桩等设施,并搭建绿心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管控[3][4] 碳减排成效与系统管理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研发城市智慧能源管理系统(CIEMS),整合电力、燃气、冷热等运行数据进行用能及碳排放综合分析[4] - 预计2025年通过电能替代减少碳排放11556吨,分布式光伏及域外绿电减少电力领域碳排放30382吨,全年结合树木碳汇实现负碳排放957吨[4] - 项目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认证,该机构拥有160年历史和国际专家团队[5]
达坂城区税务局:“春风”助企增添“含绿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9:10
绿色税收政策推动企业转型 - 绿色税收政策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推动企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治污 [1] - 乌鲁木齐博峰恒达水务通过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水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闭环 [1] - 达坂城区税务局通过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绿色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企业实践与政策红利 - 乌鲁木齐博峰恒达水务通过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实现水资源循环再生,用于城市绿化 [2] - 公司因环境保护税等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税费超过33万元,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设备改造 [2] - 计划加大供水管网改造投入,提升供水稳定性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响应绿色税收政策导向 [3] 税务部门服务与支持 - 达坂城区税务局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加速政策找人,帮助企业算清生态账和经济账 [3] - 乌鲁木齐达坂城金风科技通过合规经营和低碳转型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3] - 税务部门为企业定制绿色税收政策清单,辅导增值税留抵退税和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免 [4] 企业技术与资金投入 - 金风科技零碳数字工厂实现100%绿电自给,配备2兆瓦风机和403千瓦屋顶光伏 [4] - 2024年至今享受西部大开发减免2400多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850多万元 [4] - 风力发电机年产量达232台,销售额突破28亿元,资金重点投向零碳工厂建设 [4]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绿色税制体系推动企业将绿色生产理念嵌入发展内核,加速技改升级和循环生产 [5] - 达坂城区税务局计划构建绿色企业标签库,完善政策直达和服务精准机制 [5]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首次打造民营经济主战场
国际金融报· 2025-06-04 22:55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与民营企业角色 - 全球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民营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敏锐度成为绿色变革核心力量[1] - 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绿色技术瓶颈,探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展现灵活运营机制和创新活力[1] 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绿色新势力"专区 - 第三届博览会设立民营经济专属展示平台,集中呈现绿色技术、低碳产品和创新模式的前沿成果[3] - 专区旨在助力民营企业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成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3] - 绿色低碳发展为民营经济注入新动能,既是创新催化剂也是产业升级加速器[3] 民营企业在博览会的发展历程 - 首届博览会打造"专精特新科技走廊",10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参展[4] - 第二届博览会民营企业规模扩大至近50家[4] - 第三届博览会首次以民营经济为主战场,汇聚20家碳中和领域专精特新与高新技术企业[4] 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应用案例 - 绿色包装领域:艾录包装、柯菲包装展示低碳包装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建设成果[5] -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瓯洋海工等4家企业展出智能电推船舶、碳捕集装置等产品,推动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5] - 节能增效领域:时链科技等企业演示零碳数智化系统、建筑节能等创新产品[5] - 工业制造领域:优耐特斯等企业展示高效节能空气压缩站房模型等核心技术[5] 民营企业对碳中和事业的贡献 - 民营企业通过工艺革新、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6] - 企业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提供节能减碳解决方案、零碳产品矩阵和数字化碳管理工具[6] - 民营企业为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实操范本,对标国家碳中和战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