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口红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口红效应”下的香水行业是好生意吗?
格隆汇· 2025-06-28 01:17
行业分析 - "口红效应"指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等廉价消费品销量上升的现象 消费者会转向购买提供情绪价值的低价商品[1] - 中国内地香水市场是全球前10大市场中增速最快的 2018-2023年市场规模从146亿元增至261亿元 CAGR达12.3% 预计2028年达477亿元 CAGR12.8%[1] 公司概况 - 颖通控股是中国内地早期进口香水引进的先行者 按2023年零售额计是国内除品牌所有者外最大的香水集团 也是第三大香水集团[3] - 公司1987年首次将巴黎品牌香水引入中国 2005年开始管理爱马仕香水 2022年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3] - 目前拥有超过70个外部合作品牌 包括爱马仕、梵克雅宝、萧邦等[3] 品牌与渠道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品牌组合中有65个外部品牌 其中61个仍保持合作 22个品牌授权将在一年内到期[4] - 产品覆盖中国400多个城市 拥有100+自营网点和8000+零售商网点 线上布局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4] - 自营零售品牌"拾氛气盒"主打嗅觉社交空间概念 拥有5家线下和4家线上门店 2025财年线下收入220万元 线上1150万元 毛利率分别达75.7%和70.8%[5] 财务表现 - 2023-2025财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99亿元、18.64亿元、20.83亿元 年内溢利分别为1.73亿元、2.06亿元、2.27亿元[5] - 香水销售占总营收比例从88.5%降至80.9% 但仍是核心业务 2025财年香水收入16.88亿元 毛利率稳定在48%左右[5] - 护肤品和彩妆业务占比提升至7.3%和10.9% 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收入从2023财年100万元增至2025财年1700万元[6] 市场竞争 - 公司定位高端香水中介商 代理72个国际品牌 香水收入占比超80% 全渠道网络和本地化服务是核心优势[7] - 对比科蒂集团(全品类龙头)、InterParfums(奢侈香水制造商)、毛戈平(本土高端彩妆)等竞争对手 公司PE仅14倍 估值较低[7] - IPO定价不到40亿市值 上市后小幅破发 上市前三年已分红6亿元 未来高分红可期[7][8]
游戏ETF大涨5.24%,影视ETF大涨4.68%点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9:1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涨0.35% 深成指涨0.41% 创业板指涨0.66% 全市场成交额1.21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603亿元 [1] - 游戏ETF(516010)收涨5.24% 影视ETF(516620)收涨4.68% [2] - 光线传媒股价上涨20% 作为游戏ETF(权重8.93%)与影视ETF(权重11.12%)的核心成分股 单只个股对两只ETF涨幅贡献均超过三分之一 [4] 上涨驱动因素 - IP热度持续发酵 《哪吒》系列衍生品正版销售额或已达数百亿元 未来有望突破千亿元 [4] - 618电商大促中 潮玩行业超2400家商家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 游戏电竞衍生品销售同比增长超过80% 国谷IP在成交额和增速上全面领先日谷 [4] - 浙江省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 从税收、融资、平台推广等维度助力国产游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5] - 5月中国33家厂商跻身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 合计收入20.2亿美元 占全球总收入的36.6% [5] - 暑期档临近 已有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 动画电影在IP转化和衍生品开发方面表现亮眼 一季度票房达2024年全年票房的57% 2025暑期档猫眼想看指数超8000的影片28部 [5] 行业趋势与结构升级 - 中国IP产业正从"内容爆款"向"商业闭环"跃迁 2023年中国IP授权商品零售额137.7亿美元 仅为美国的21.6%、日本的不到40% IP衍生品销售收入仅占整体收入的10% 远低于美日市场70%的水平 [7] - Z世代情绪消费崛起 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超5亿人 95%以上为Z世代女性用户 谷子产品在经济弱周期中表现出超预期增长 [7] - 游戏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产品力成为核心分化逻辑 iOS畅销榜前列产品集中度提升 头部游戏对用户时长与流水占比持续扩大 国产厂商在TOP100手游发行商中占比超三分之一 [8] - AI技术重塑行业格局 实现AI内容生成、语音合成、动态交互落地的公司获得更强用户留存与商业化效率 [8] 后市展望 - 内容产业链进入重估周期 AI赋能、产业格局优化与后链路商业化潜力广阔 [6] - 内容消费热度提升叠加技术赋能进程加快 为游戏与影视板块行情提供支撑 市场对IP价值链关注持续升温 AI技术在内容创作与运营中应用深化 政策支持与出海加速打开新增长通道 [9]
销量激增!Labubu周边火爆跨境电商
搜狐财经· 2025-06-09 17:10
Labubu成为全球现象级IP - Labubu是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旗下IP,近期在全球市场引发抢购热潮,成为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第一搜索词[3] - 美银美林报告显示Labubu 3.0系列在美国及欧洲市场4月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倍和5倍[3] - Labubu相关话题如Labubu、Labubu成跨境电商搜索TOP1登上热搜,显示其社交媒体热度[2] 泡泡玛特业绩增长 - 泡泡玛特2025年Q1营收同比增幅达165%-170%,其中海外市场运营收入同比增幅475%-480%[6] - 分地区看,亚太地区收入同比增长345%-350%,美国市场增长895%-900%,欧洲市场增长600%-605%[6] - 2024年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达30.4亿人民币,占总收入23.3%,较2023年5.8%占比大幅提升[6][7] 跨境电商平台表现 - 亚马逊美国站"Labubu"关键词本周搜索排名第6,较上周上升5位,带动玩偶服装、配件等类目热度暴增[8][9] - 亚马逊上已有超过2000件Labubu周边产品,其中服饰套装最热销,榜首产品上月销量过千[8][9] - Temu平台部分Labubu服饰售出数千单,保护壳、收纳盒等周边售出数百单[12] 营销与品牌策略 - 名人效应助推热度,BLACKPINK成员Lisa、贝克汉姆等明星在社交平台晒出Labubu产品[17] - TikTok上用LABUBU装饰我的手袋话题获百万级流量,用户自发创作开箱、变装等内容形成病毒传播[17] - 本地化策略包括与ZARA合作推出限定服饰,在欧美市场定位为"奢侈品配饰"[17] 市场反应与溢价现象 - 泡泡玛特在欧美市场定价比国内高一倍以上,StockX平台隐藏款盲盒炒至上千美元[15] - 英国市场Labubu售价13.5-50英镑,二手平台稀有款转售价达数百英镑[18] - 摩根大通将Labubu视为"下一个Hello Kitty",认为其角色风格和商业模式具备超级IP潜力[15] 行业影响 - Labubu的成功证明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运营模式具有全球化可行性[19] - 行业关注点从短期爆品转向可持续的全球化商业逻辑构建[19] - 现象级传播结合情绪消费需求,精准触达年轻人对个性化标签和心理满足的追求[15][17]
Labubu 绑定奢侈品,富人们的“齐美尔时刻”
36氪· 2025-06-09 16:26
Labubu现象的核心分析 1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LABUBU 3 0系列原价99元一盒的新品当日售罄 二手平台价格飙升至130元以上 端盒玩家需支付1000多元集齐全套 [1] - 与Vans联名款定价599元 转手价达14839元 溢价超24倍 [1] - 搪胶工艺玩偶系列三代定价499元 二手市场价格突破3000元 形成奢侈消费属性 [4] - 厂家刻意控制供应量 避免产品普及化导致魅力消退 维持稀缺性 [7] 2 全球市场表现与明星效应 - 东南亚市场因BLACKPINK成员Lisa社交种草引发抢购 曼谷MEGA BANGNA门店首日营业额突破千万人民币 [1] - 国际巨星蕾哈娜多次将Labubu作为奢侈品包挂饰 带动时尚圈模仿 [1] - BLACKPINK成员Rosé、泰国公主Sirivannavari Nariratana等名人公开使用 强化高端潮流符号属性 [11][13] - 欧美明星如西蒙·拜尔斯、杜阿·利帕通过社交媒体推广 形成跨文化影响力 [13] 3 消费心理与符号价值 - 契合"Kidult"现象 成年人通过丑萌形象获得情感慰藉 缓解现实压力 [17] - 体现"口红效应" 经济不确定性下 消费者倾向以较低成本获取愉悦感 单次消费500-3000元区间覆盖年轻白领需求 [18] - 与LV、爱马仕等奢侈品搭配形成新符号系统 既保留传统奢侈品的财富象征 又注入年轻化、个性化标签 [21] - 稀缺性+潮流属性创造"齐美尔时刻" 明星通过"稀缺+稀缺"搭配建立时尚区隔 [15][16] 4 行业竞争壁垒 - 复制奢侈品核心逻辑:高二级市场价格门槛(溢价20倍以上)、主动限制产能、制造获取难度(排队/抢购) [4][7][8] - 联名策略提升溢价空间 Vans合作款溢价表现远超普通款 [1] - 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替代传统代言 节省营销成本 [9][13]
比买黄金还赚钱,二手市场部分溢价超30倍!“85后”泡泡玛特创始人1467亿元身家成河南新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6-09 09:13
河南首富变更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取代牧原股份秦英林(163亿美元)成为河南新首富 [1][4] - 王宁持有泡泡玛特48.73%股权 持股市值约1467亿元 [6] - 牧原股份秦英林夫妇此前以1300亿元财富蝉联河南首富 [4] 泡泡玛特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30.4亿元 同比增长106.9% 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 同比增长185.9% [6] - 旗下4大IP营收破10亿元 其中THE MONSTERS营收30.4亿元 同比增长726.6% [6][7] - 股价从2024年初至今涨幅超11倍 截至6月6日总市值3287.52亿港元 [5] Labubu IP市场表现 - Labubu联名款被炒至超28000元 隐藏款年均收益率超300% [8] - 成为速卖通搜索词第一 泡泡玛特官方店稳居潮玩类目首位 [9] - 摩根大通预测THE MONSTERS系列2027年销售额将达140亿元 [9] 海外扩张与市场反响 - 海外扩展重点转向欧美 英国已开业5家专卖店 进驻Hamleys等高端渠道 [11] - 伦敦门店出现排队现象 等候时间超20分钟 Labubu 3.0曾因抢购斗殴事件下架 [11] - 产品在泰国、日本等市场引发抢购潮 获贝克汉姆等国际明星带货 [12] 产品创新与消费逻辑 - 盲盒机制创造消费刺激感 隐藏款设计提升复购率 [13] - 搪胶+毛绒品类创新 结合复杂盲盒玩法形成差异化优势 [9] - 满足年轻人"小确幸"消费需求 提供高情绪价值 [13]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撬动千亿潮流市场 [14] - 证明中国原创IP全球竞争力 打破欧美主导潮玩市场的认知 [14] - 带动周边产业链发展 如娃衣配饰等衍生品市场 [14]
港股新消费指数年内涨幅超20%,如何选择合适的ETF?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18:32
新消费行业表现 -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毛戈平等新消费公司股价表现突出,被称为"年轻人的茅台" [1] - 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年内涨幅达20.66%,领跑港股消费指数 [1][2] - 新消费主要受众为Z世代,在宏观经济压力下形成"悦己消费"的刚需,呈现新时代"口红效应" [2] 港股新消费指数分析 - **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 - 成分股包含服装、珠宝、美容护肤、家电、餐饮旅游等,新消费含量高 [3] - 泡泡玛特为权重第一成分股,老铺黄金等大牛股位列其中 [3] - 富国、鹏华、汇添富等基金公司正发行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 [3] - **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 - 覆盖主要消费、可选消费、传媒、消费电子等行业,科技属性较强 [3][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阿里巴巴(首位)、腾讯控股(第二位)、泡泡玛特(第六位,占比3%) [3] - 现有4只ETF跟踪,银华规模最大(6.51亿元),易方达费率最低 [4] 其他消费指数对比 -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增加医药公司(如百济神州),无ETF但泰康有指数基金跟踪 [5] - **中证沪港深新消费指数**:沪港深三地选股,可选消费占比37.68%(低于中证港股通消费的59.61%) [5] - **恒生消费指数**:覆盖传统消费领域,防御属性强,年内涨幅较弱但稳健,景顺长城ETF规模17.79亿元 [8]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聚焦线上经济(通信服务占比54.81%),年内表现弱于新消费指数 [7] 市场趋势与投资逻辑 - 新消费与科技板块共同推动国证港股通消费、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表现强劲 [11] - 传统消费指数(如恒生消费)涨幅相对滞后,内地消费指数表现一般 [12] - 投资建议: - 长期看好新消费首选国证港股通消费指数(成分股新消费占比最高) [12] - 兼顾新消费与科技可选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 [13] - 偏好稳健防御可选恒生消费指数 [13]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3:17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文化输出与商业逻辑重构现象 [1][2] - 该现象本质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与文化输出的三重叠加效应 [36]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次,形成病毒式传播 [3] - 线下销售出现秒罄现象,转售价达零售价2-3倍,限量版在StockX平台炒至数百美元 [5] - 抢购引发治安事件导致英国实体店暂停销售 [7]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原创设计,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实现量产 [10] - 盲盒机制结合限量发售/联名款策略,创造赌博式消费体验 [12]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与时尚符号属性,成为欧美"口红效应"典型载体 [13][14]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发展出睫毛改造/BBL翘臀手术/镶牙钻等魔改文化 [16][18][23] - 改造视频在社媒获数百万播放量,形成恐怖谷效应仿妆风潮 [25][30] - 山寨版"Lafufu"以0.46美元低价流通,形成审丑亚文化 [34][35] 行业影响 - 体现全球消费市场规则重构,展示文化输出的双向创新路径 [36] - 对比迪士尼玲娜贝儿汉服改造案例,显示IP本土化改造的商业潜力 [36]
镶牙、隆臀、改肤色…欧美人魔改Labubu停不下来,山寨Lafufu也来蹭热度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6 18:55
核心观点 - 中国泡泡玛特的Labubu毛绒玩具在欧美市场引发狂热投机热潮,形成全球性文化现象 [1] - 该现象颠覆传统商业逻辑,重新定义市场规则,是消费心理学、社交媒体算法和文化输出的完美结合 [1][43] 市场表现 - TikTok上Labubu标签浏览量达数千万,形成病毒式传播 [2] - 实体店销售火爆:消费者排队数小时抢购,新品几秒售罄,引发竞价战 [10] - 限量版和联名款在StockX等转售平台价格达零售价2-3倍,部分卖到数百美元 [10] - 抢购引发混乱导致泡泡玛特暂停英国实体店销售 [12] 产品特性 - 香港艺术家龙嘉星2015年创作,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量产 [16] - 盲盒模式创造赌博式购买体验,结合限量发售和稀有款设计 [18] - 产品兼具收藏价值和时尚属性,成为身份象征和社交货币 [18][20] - 契合"口红效应",满足后疫情时代对小奢侈品的需求 [20] 用户行为 - 欧美玩家对产品进行"魔改":添加夸张睫毛、进行"BBL手术"塑造翘臀 [20][22] - 牙齿改造融入街头文化元素,相关视频获数百万播放量 [30] - 肤色改造和仿妆引发恐怖谷效应,形成社交媒体话题 [34][36] - 山寨版"Lafufu"价格低至0.46美元,因"丑萌"特质形成另类消费现象 [40][42] 行业影响 - 现象展示文化交流双向性,体现商业成功的文化融合创新本质 [43] - 社交媒体讨论维持品牌热度,正版与山寨形成共生关系 [42]
经济不好,有些行业反而火了
商业洞察· 2025-05-18 14:31
经济周期下的行业重塑 - 经济周期潮起潮落,企业无法摆脱周期影响,但需求形态会被重塑 [1][3] - 经济下行时部分行业逆势崛起,呈现"经济越冷,行业越热"现象 [4][5] 性价比经济 - 经济遇冷时消费需求转向理性,"省钱"成为全民共识,催生轻资产商业模式 [7][8] - 闲鱼无货源模式让中间商赚取差价,部分从业者月入过万 [9][10] - 低端消费业态爆发,如摆摊卖茉莉手串单晚售上百串,烤肠摊位单日净利超千元 [11] - 二手经济快速增长,年轻人追求极致性价比,闲鱼等平台广告投放激增 [12][13] 情绪经济 - 宠物消费成为情绪慰藉出口,上海宠物寄养单日收费200元仍供不应求,宠物美容利润比人理发高两倍 [15][16][17] - 玄学消费兴起,雍和宫香灰琉璃手串、灵隐寺十八籽等单价数百元供不应求,命理咨询单次收费达数千元 [18] - 玄学渗透商业领域,写字楼风水布局咨询费涨至10万元,年轻人热衷五行穿搭等微仪式 [19][20] 焦虑经济 - 失业焦虑推动自我投资,编程、数据分析等技能培训课程报名激增 [22] - 灵活就业成为新常态,设计师转行摆摊、白领兼职宠物寄养等多元职业路径涌现 [22] - 知识付费市场扩张,职场生存类课程如"裁员生存法则"、"职场怼人技巧"热销 [23][24] 行业创新与重构 - 经济周期通过创造性破坏推动行业创新,逆势行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增长机会 [26] - 周期重构财富分配逻辑,成功者需精准捕捉需求变化并适应人性 [27]
食品饮料行业4月月报:食饮行情延续,零食、乳品领衔
中原证券· 2025-05-15 08: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同步大市(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食品饮料指数微跌但跑赢市场,1 - 4月累计上涨0.5%跑赢沪深300约2.9个百分点,子行业表现分化,零食、乳品和软饮料是上涨主线 [4][6][7] - 食饮板块估值环比抬升,但处于十年间较低水平,4月30日估值22.18倍,环比升高11.35% [4][13] - 4月食饮个股表现改善,上涨个股增多,零食、乳品、复调和软饮领衔上涨 [4][18] - 2025年以来食品饮料制造业投资延续高增长,高于社会投资增长水平,3月食品制造业固投累计同比增18%,酒、饮料和茶制造业增8.2% [4][21] - 2025年1 - 3月部分民生消费品产量延续收缩,鲜冷肉产量由减转增,食用植物油温和增长;进口方面部分产品数量减少,干鲜果及坚果增长但增幅收窄,乳制品进口显著增长 [4][24][29] - 原奶、PET等价格延续跌势,易拉罐、面粉等价格延续上涨或反弹 [4][33] - 2025年5月推荐关注白酒、软饮料等板块投资机会,股票投资组合包括今世缘、山西汾酒等 [4][44][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食品饮料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食品饮料指数区间涨跌幅-0.23%,跑赢沪深300指数(-3%),主力资金净流出10.14亿元,小单资金净流入93.73亿元,市场波动大 [6] - 4月零食、软饮料、乳品、其它酒涨幅较大,分别为32.45%、12.67%、6.26%、5.45%,白酒和肉制品分别下跌2.39%和3.48% [6] - 2025年1 - 4月食品饮料指数累计上涨0.5%,跑赢沪深300约2.9个百分点,子行业表现分化,零食、软饮料、熟食涨幅较好,调味品和预加工行业较弱 [7] - 2025年4月31个一级行业中26个下跌,5个上涨,上涨行业多为内向型,出口导向型行业跌幅居前 [9] 食品饮料板块估值 - 截至2025年4月30日,食品饮料板块估值22.18倍,环比3月升高11.35%,处于十年间较低水平,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低于16个行业,高于14个行业 [13] 食品饮料板块的个股表现 - 2025年4月食饮上涨个股67个,下跌个股60个,零食、乳品、复调和软饮领衔上涨 [18] - 零食受益渠道变革,乳品产业链上游供需优化,复调增长水平高,软饮料竞争格局优化 [18] - 零食板块万辰集团等、乳品板块贝因美等、复调板块安记食品等、软饮料板块东鹏饮料等涨幅较大 [18] 行业产出和要素价格 投资 - 2024年1 - 12月食品制造业固投累计同比增22.9%,酒、饮料和茶制造业增18%,投资增速持续提振 [21] - 2025年截至3月,食品制造业固投累计同比增18%,酒、饮料和茶制造业增8.2%,高于社会固投同比增速4.2% [21] 国内产出及进口数量 - 国内产出方面,2025年1 - 3月葡萄酒、啤酒等产量延续收缩,鲜冷肉产量由减转增,食用植物油温和增长 [24][25] - 进口数量方面,2025年1 - 3月玉米、小麦等进口数量减少,干鲜果及坚果增长但增幅收窄,3月以来大豆进口由增转减,乳制品进口显著增长,啤酒进口连续三月高增长,葡萄酒进口由增转降 [29][30][31] 要素价格 - 上游价格方面,原奶、PET等价格延续跌势,易拉罐、面粉等价格延续上涨或反弹 [33] 河南省企业动态 河南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仲景食品和莲花控股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双汇发展等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降 [37] - 2024年仲景食品、双汇发展和莲花控股毛利率上升,三全食品和千味央厨毛利率下降 [37] - 莲花控股业绩增长突出,收入和净利润高增长因主营产品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升 [37] - 仲景食品维持收入增速,净利润微增因调味配料毛利率提升 [37] - 预制食品行业面临下游餐厅景气度低和利润空间小的困难 [37] 河南省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好想你和莲花控股市场表现较好,股价分别上涨35.51%和13.33% [40] - 莲花控股表现好源于主业业绩和算力服务预期,好想你因参与零食量贩项目表现良好 [40] 投资策略及风险提示 投资策略 - 食饮行业内部新兴市场发展快,体现居民消费升级趋势 [43] - 2025年5月推荐关注白酒、软饮料等板块投资机会,白酒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休闲食品行业市场和渠道情况相对健康 [44][45] 股票组合 - 2025年5月股票投资组合包括今世缘、山西汾酒、宝立食品、劲仔食品、仙乐健康和东鹏饮料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