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博弈

搜索文档
五粮液业绩会:普五控货后电商销售额增长21%;已摆脱千元价格带竞品纠缠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10
分红及回购政策 - 2024年拟每10股派31.69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3亿元,叠加中期分红后全年分红总额达223亿元,分红率为70%,创上市以来新高 [5]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4次,连续6次达100亿规模,分红总金额1164亿元,系上市募集资金的31倍 [5] - 未来将在适当时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股票回购 [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91.75亿元(同比+7.09%),归母净利润318.53亿元(同比+5.44%) [17] - 2024年Q4归母净利润69.22亿元(同比-6.17%),系2013年后首次下滑,主因市场费用投放增加以让利经销商和消费者 [8] - 2025年Q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58.49亿元(同比+2970.31%),合同负债101.7亿元(同比+101.42%),主因现金收款比例提升及经销商激励政策增强打款意愿 [10][9] 产品竞争与动销 - 第八代五粮液控货后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21%,千元价格带唯一实现价格稳定回升的品牌,拉开与竞品价差 [4][13] - 官方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长30%,社会库存处于低位,品牌地位持续巩固 [13] - 三大主品动销稳中向好,1618/低度产品转向"高质量动销"和"降库存"策略 [14] 新品与战略布局 - 围绕"1+3"产品体系完成7个自营系列、15款新品开发封样 [14] - 经典五粮液将重点打造四大样板市场,深耕2000+价格带团购渠道 [14] - 年轻化战略聚焦度数/外观/酒体/容量/定价创新,计划推出29度五粮液等产品 [18] - 浓香酒公司将以五粮窖龄、12.18等次高端产品布局腰部市场,增量来自市场精耕与渠道扩展 [19] 行业展望与目标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呈现向优势产区/企业/品牌加速集中的结构性分化 [15] - 对"十四五"千亿目标表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强调以变应变应对市场变化 [16][4]
大通小兑:电商平台发展史与未来趋势分析(四)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5
拼多多发展策略 - 公司通过"砍一刀"等社交裂变模式快速渗透农村市场 在农村地区形成"只知拼多多 不知淘宝"的现象 [1] - 2018年6月30日连续12个月成交总额达2621亿元 年度活跃买家3.44亿人 人均年消费762元 [3] - 精准承接C店出走卖家群体 覆盖其他电商平台未触达市场 抓住微商时代流量红利 [3] 互联网行业竞争格局 - 滴滴通过补贴大战实现行业垄断后 面临政策收紧和舆论压力 从行业代表转变为监管重点目标 [3] - 共享单车行业经历颜色大战后 最终形成美团收购摩拜 滴滴收购小蓝车的寡头格局 OFO等企业倒闭 [5] - 共享经济延伸出充电宝 雨伞等细分领域 但多数模式难持续 [5] 流量与变现挑战 - 抖音成为国民应用后遭遇流量增长瓶颈 娱乐标签导致商业化变现困难 [5] - 互联网整体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增量时代结束 高频应用更新速度加快 [5] - 垂直电商因早期投入过大而失败 当前细分领域存在新机会但窗口期缩短 [7]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探索"通存通兑通用积分"模式 打造跨业态商户服务平台 助力实体零售降本增效 [7] - 中国互联网行业结束模仿美国模式阶段 进入深度本土化创新探索期 [7] - 行业竞争维度提升 需结合中国社会特有结构开发差异化商业模式 [7]
苹果在中国营收再下滑27亿,但库克嘴很硬:已有所改善了
搜狐财经· 2025-05-03 12:31
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以1330万部出货量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市场份额19% 同比增长40% [1][2][7] - 华为以1300万部出货量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18% 同比增长12% [1][2][7] - 苹果出货量920万部 市场份额13% 同比下降8% 在前五大品牌中下滑最严重 [1][2] 苹果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全球营收95359亿美元 同比增长5% 净利润24780亿美元 同比增长5% [3] - 大中华区营收16002亿美元 同比下降226% 少收入37亿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 [5] - 大中华区营收占比降至1678% 较历史高峰超20%明显下滑 [5] - 公司管理层称剔除外汇影响后中国区销售额基本持平 且较上季度(下滑11%)有所改善 [5][7] 市场竞争态势 - 小米数字系列旗舰机与苹果形成直接竞争 华为Mate/Pura系列及折叠屏产品持续抢占高端市场 [9] - 国内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华为小米销量增长直接导致苹果份额下滑 [9] - 国产手机品牌在"以旧换新"等政策中更具价格优势 苹果Pro系列因售价高于6000元无法享受补贴 [11]
饥渴的大厂,面对大模型还需新招
36氪· 2025-04-30 12:11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竞争集中在算力成本、数据质量和场景渗透的三角博弈,技术进步方向转向效率优化,但仍面临瓶颈,大厂突围需从技术堆叠转向价值创造,“云厂商 + 行业应用 + MCP 协议”的三重共振或成企业落地关键 [2][6][10][14][15] 大模型竞争现状 竞争进入存量博弈 - 模型差距缩小,竞争进入新阶段,真正差异更多在使用方式 [1] - 竞争聚焦于算力成本、数据质量和场景渗透 [2] 各公司竞争策略 算力成本优化 - 阿里 Qwen3 用“混合推理”技术,部署成本降至 DeepSeek - R1 的 1/3 到 1/4 [2] - 腾讯混元 T1 用稀疏激活机制,算力利用率比传统模型提升 30% 以上 [3] - 百度文心大模型推理速度在工业级场景比竞品快 20% [3] - 字节跳动通过场景化落地间接降低通用大模型部署压力 [3] 数据质量提升 - 阿里 Qwen3 训练数据量达 36 万亿 token,支持 119 种语言和方言 [4] - 百度文心一言依托搜索、地图等积累真实用户行为数据 [4] - 腾讯混元通过开源生态积累开发者数据,在游戏和内容生成领域有优势 [4] - 字节跳动利用抖音、今日头条流量池捕捉用户偏好数据 [4] 场景渗透拓展 - 阿里 Qwen3 深耕电商、金融、医疗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5] - 百度文心一言嵌入搜索、地图等产品,形成“技术 - 场景 - 用户”闭环 [5] - 腾讯混元聚焦游戏和内容生产,抢占多模态赛道 [5] - 字节跳动将大模型融入内容生产流程,打通“技术 - 内容 - 流量”链条 [5] 技术瓶颈与方向调整 技术瓶颈体现 - 单纯堆参数效果不佳,激活效率成为新竞争点 [7][8] - 技术优化多为对现有架构的修补,未实现真正突破 [9][10] 技术方向调整 - 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化”,聚焦效率、成本和场景落地 [8][10] 大厂突围困境与策略 困境 - 技术优势衰减速度超预期,过度依赖参数规模和稀疏激活机制易陷入“技术幻觉” [11][13] - 技术同质化,竞争内耗,算法优化存在天花板 [13][14] 策略 - 从“技术堆叠”到“价值创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锚点 [14] 企业落地新范式 “三重共振”模式 - “云厂商 + 行业应用 + MCP 协议”能落地到企业实际场景 [15] MCP 协议作用 - 重新定义企业与 AI 合作规则,为 AI 提供“导航系统”,打通企业数据与 AI 能力 [15][16] MCP 驱动 ToB 范式变化 - 从“模型为中心”变为“数据为中心”,重点转向数据流通 [17] - 从“孤岛”变为“协同”,打通企业内部系统,成为生产力基础设施 [17]
心里那个恨
猫笔刀· 2024-06-07 22:13
市场表现分析 - 小微盘股整体反弹4.8% 基本覆盖前一日跌幅 技术面存在超跌反弹需求 [1] - 宁德时代受美国议员提案影响 盘中大跌8.4% 收盘仍跌5.6% 拖累创业板指下跌2.1% [1] - A股呈现明显跷跷板效应 权重股下跌促使资金流向微盘股 [1] 市场结构特征 - A股长期处于存量博弈状态 缺乏增量资金入场 形成残酷的零和游戏 [1] - 市场热点轮动极快 半年内炒作超20个概念 多数概念持续时间不足一周 [1] - 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参与者行为短期化 形成"又卷又鸡贼"的交易氛围 [1] 行业监管动态 - 证监会出面安抚市场 类似4月中旬的监管干预后市场出现反弹 [1] - 美国议员提议将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纳入实体清单 禁止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1] 投资者情绪观察 - 市场长期亏钱效应导致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 新增开户人数持续低迷 [1] - 部分资深投资者已逐步减配A股 转向其他投资领域 [1] - 分析师观点分歧严重 看多3500点观点遭遇极端负面反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