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
搜索文档
中航沈飞涨停,军工龙头ETF涨4.59%,航空航天ETF、航天航空ETF、航天ETF、国防ETF涨超3.5%
格隆汇· 2025-09-30 14:50
板块表现 - 军工板块异动拉升,中航沈飞涨停且股价创新高 [1] - 军工龙头ETF上涨4.59%,航空航天ETF、航天航空ETF、航天ETF、国防ETF等涨幅超过3.5% [1] - 自2025年4月8日阶段性市场低点至9月26日,中证军工指数上涨25.80%,但跑输创业板指数71.25%的涨幅 [2] - 2025年9月以来至9月26日,国防军工(中信)板块下跌9.35%,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垫底 [2] 行业催化剂 - 三型舰载机完成航母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被视为海军实力的里程碑事件 [1] - 九三阅兵前两个月持续催化板块情绪,但阅兵后出现显著回调 [2] - 长春航展上歼-6无人机公开亮相,体现未来无人化、智能化发展方向 [3] - 近期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地缘事件刺激或提升我国军贸出口商机 [3] 订单与基本面 - 资产证券化率较高的军工产业链上游企业订单自2025年春节后同环比高增 [2] - 军工企业过去交付的订单有望在2025年三季度结束后逐步回款,多项重大订单披露释放基本面修复信号 [3]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行业需求已迎来结构性反转并将延续至2027年 [2] - 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高景气发展有望带动上游材料、电子等领域订单恢复和毛利率提升 [3] 未来展望与投资主线 - 随着十五五临近,新一阶段的装备建设即将启动,在建军百年目标牵引下,武器装备建设力度有望强化 [1][2] - 军贸领域未来5到10年持续上行的大趋势非常明确,四季度军工板块行情可期 [2]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军贸、核聚变等大军工板块轮动特征清晰,展现出板块韧性与活力 [4] - 多家民营火箭公司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尝试新型号火箭首飞,有望提升市场对商业航天等板块的关注度 [3] - 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新建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四号(HL-4)",加速推动可控核聚变工程化和商业化进程 [3][4] - 主题活跃与业绩修复将构成未来较长时间的"二重奏",共同推动军工整体行情 [4]
挚达科技启动招股 乘智能充电浪潮突围 多元客户结构构筑成长新范式
证券日报· 2025-09-30 12:39
智能充电技术迭代加速挚达携手车企布局"无人化"未来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智能化、自动化的今天,充电技术正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一环。作为全 球家用充电桩领域的领先企业,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挚达科技",股份代号:2650.HK) 凭借强大的产品力,不仅绑定多家头部车企实现"共生共长",更在智能充电、自动充电等前沿领域持续 发力,展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态势。9月30日,挚达科技开启港股招股,计划全球发售5,978, 900股,最高招股价每股83.63港元,按每手50股计,入场费4223.68港元,预计于10月10日在港交所主板 挂牌,申万宏源香港为独家保荐人。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充电行业正迎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发 展新阶段。自动充电机器人、无线充电、移动充电服务等新型技术形态不断涌现,推动充电场景从"人 工插拔"向"无人化、自动化"跃迁。挚达科技自2016年启动自动充电技术研发以来,已积累近40项相关 专利,产品矩阵覆盖柔性臂、关节臂、交流、直流等八大类型,具备大规模部署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挚达科技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充电机器人产品。目前,其 ...
叉车行业专题汇报 :既有无人叉车,更是机器人落地先锋场景
2025-09-24 17:35
叉车行业与无人化技术发展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叉车制造行业 无人叉车细分领域 自动驾驶设备行业(包括无人矿卡 无人物流车辆)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行业[1][3][8] * **公司**:杭叉集团 安徽合力 九识智能 西迪智驾 国自机器人(杭叉旗下) 华为(合作方) 新松机科 极智嘉 海康机器人 蓝箭智能 今天国际[1][3][5][14]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2025年下半年无人叉车板块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被称作“无人叉车元年” 当前渗透率极低(约1.66%)但增长潜力巨大[3][9][10] * 全球叉车市场需求分化 零售 电商 物流占据约50%市场份额 内销因政策促进更新需求而复苏 出口保持稳健增长[1][6] * 锂电池驱动的大车型销量增速超过40% 大车型锂电化率已提升至30%以上 锂电替代内燃机趋势持续加强[1][6][7] * 无人化产业趋势有望复制锂电化的发展路径 国内外替代性强 预计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1][7] * 无人矿卡 无人物流车辆等自动驾驶设备前景广阔 能适应复杂工业场景 实现全环节自动驾驶 是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8]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发展与产品特性 * 无人叉车是传统叉车技术与AGV(自动导向车辆)技术融合的高端新兴品类 与传统叉车(人工操作 内燃机驱动)和AGV小车相比 智能化程度更高 能在复杂场景中进行拣选 检测和制造等任务[2][3][11] * 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基础(激光导航 机器视觉 5G 物联网等)和经济效益 AI能力是下一步核心关注点 旨在提高设备通用性和周转效率[12][13] * 无人叉车型的毛利率达到30%以上 高于传统叉车15%-20%的水平 实现客户降本与制造增利双赢[3][13] * AGV均价从2018年的60万元降至2023年的22万元 而无人叉车型均价稳中有升 但仍低于整体AGV均价 无人化部分(定位导航 控制及通信装置)占总成本47%[13]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企业动态 * 无人化产业格局非常分散 收入过亿的企业约10家 前五大份额仅20% 前十大份额30% 总体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14] * 海康与极智嘉体量最大 各自份额5%-10% 其次是合力杭叉(10-20亿级别)[14] * 杭叉集团拥有国自机器人并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解决方案 合力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 两家公司主业复苏 积极探索新技术 有望成为最早实现机器人批量出货的公司[1][3][5] * 传统叉车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上具备优势(电池包 自制减速机 电机 电控 车架等) 形成了规模化效应 新兴无人叉车企业多为轻资产型 其车体成本占比约25% 通常由传统龙头企业代工[16] * 渠道和客户是传统叉车企业的重要竞争要素 其成熟的国际渠道网络(覆盖欧美 东南亚 巴西 澳大利亚等地)使得产品升级时客户群体保持一致 提高了复用程度[17]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估值展望 * 传统叉车毛利率虽不如无人叉车型 但规模化效应使费用投入比例有限 产品结构优化有长期改善空间 新兴产业需重新投入渠道费用 实现盈利较难[18] * 合力预计2026年业绩为16亿(对应12倍估值) 杭叉集团预计业绩为25亿(对应15倍估值)[19] * 智慧物流业务可对标港股极智嘉10倍PS估值 合力智慧物流收入约10亿 杭叉合并国自机器人后整体营收约15亿 若给予同样PS估值 两者市值可增加100-150亿[19] * 人形机器人短期内有望实现批量出货 对应新增50-100亿市值增量 两家公司未来仍有50%增长空间 目前合力估值相对更低[19][20] * 板块催化剂包括:具身智能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带来估值重估 以及中美关税变化可能成为出口链利好催化剂[21] 其他重要内容 * 2023年中国市场AGV销量约为12.5万台 8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2% 市场规模约200亿人民币[10] * 2023年无人叉车总销量不到2万台 市场规模约40亿人民币[10] * 在所有AGV中 潜伏式小型车辆占比最高(58%) 其次是无人叉车(15.6%) 在无人叉车型中 托盘式和堆垛式占比接近70% 平衡重式占比仅约8%[11] * 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 物流搬运 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促进了无人叉车市场发展[4] * 行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 预计江淮将成立专门子公司进行技术开发合作[15] * 传统企业正向智能仓储领域的识别 包装 分拣等环节渗透 并推出智能机器人产品[18]
无人环卫机器人爆单 ,无人环卫服务市场订单迎爆发期
新浪财经· 2025-09-15 19:42
行业变革趋势 - 环卫行业正经历由无人化驱动的深刻变革 [1] - 无人环卫机器人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1] - 无人环卫服务市场订单迎来爆发期 [1]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无人清扫机器人可按预设路线实现垃圾自动清扫和倾倒 [1] - 大运中心体育场周边区域原需四人清扫半天 使用机器人后仅需两个半小时即可完成 [1] 企业订单与增长 - 深圳某无人环卫机器人企业在手订单金额超过3500万元 [1] - 企业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00%以上 [1]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无人环卫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800亿元 [1]
科思科技:聚焦智能化、无人化方向 重点推进智能无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研发与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21:12
公司研发战略 - 公司积极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持续加大研发创新领域投入 [1] - 研发聚焦智能化与无人化方向 重点推进智能无人装备 智能无线通信及智能通信芯片等关键领域 [1] - 坚持在计算机与网络 通信 计算机软件 云计算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智能决策 芯片设计开发等领域持续研发投入 [1] 管理层展望 - 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 - 公司将全力以赴力争以良好经营成果回报投资者信任与支持 [1]
科思科技:公司将持续聚焦核心技术、优化资源配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21:1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1] - 公司利润亏损 主要因保持较高研发投入 业务发展相关费用增加 以及计提适当资产减值准备 [1] 研发与产品战略 - 公司持续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 加强智能化无人化方向的系统级解决能力 [1] - 通过新产品研发 现有产品升级迭代以及新市场开拓增强产品竞争力与应用潜力 [1] 发展前景 - 未来相关技术日益成熟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1] - 公司有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提升经营质量与盈利能力 [1] - 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将持续聚焦核心技术 优化资源配置 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1]
杭叉集团 20250910
2025-09-10 22:35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杭叉集团是中国叉车行业龙头企业 核心业务为1-5类电动及内燃驱动的传统车辆 占比超99% 同时布局高空作业车、清洁设备等新兴领域[10] * 公司积极拓展智能物流系统与后市场业务[10]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4年公司营收达165亿元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13% 毛利率24% 净利率13 1%[2] * 预计2024-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 2亿 25 6亿和30 1亿元 同比增长10% 15%和18% 未来三年复合增速16%[2][6][2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润增速保持在10%至15%[6] 重要并购活动 * 杭叉集团控股子公司杭叉智能通过增资扩股收购巨星科技旗下浙江国自机器人99 23%股份[1][5] * 浙江国自机器人2024年营收超3亿元(具体为3 3亿元) 归母净利润约6600万元(具体为6636万元)[2][5][21] * 该公司由浙大机器人团队创立 算法实力强劲 并购旨在增强杭叉在算法和技术方面的实力[1][5][23] 全球化布局与产能建设 * 公司已建立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层级服务网络 包括70余家直属销售公司 600余家经销商及10余家海外公司[4][19] * 在欧美、南美、东南亚、大洋洲设立海外销售公司与配件服务中心 并拓展租赁业务[19] * 公司在泰国建立工厂 规划年产1万台平衡重式高空作业平台及锂电池组装业务 以提升东南亚供应能力并应对贸易壁垒风险[4][19] 技术优势与产品布局 电动化优势 * 公司在锂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上实现自主可控 具备成本优势[4][25] * 新能源产品体系全面 包括纯电动叉车、氢能叉车及混合动力叉车 并积极研发高压锂电叉车及氢燃料电池叉车[25] * 建成新能源叉车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工厂 实现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4][25] 无人化与智能物流布局 * 公司自2012年布局AGV业务 2018年成立子公司杭叉智能 产品线涵盖堆垛、全向、前移、平衡重等各类AGV产品 2024年前三季度AGV营收同比增长80%以上[20] * 正在研发人形智能物流机器人 与无人叉车形成互补[3][20] * 早期进入智能物流系统赛道 产品涵盖AGV、立库、软件、集成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成功打造多个标杆项目 2024年合同金额突破10亿元[20] 行业市场分析 叉车市场 * 2024年中国叉车总销量129万台 其中国内销量81万台 出口销量48万台[2][8] * 过去五年国内销量复合增速12% 出口销量复合增速26% 出口占比从2019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37%[2][8] 无人叉车与移动机器人市场 * 2023年全球无人叉车销量3 1万台 过去四年复合增速52% 中国无人叉车销售规模43亿元 过去四年复合增速35%[2][14] * 预计2024年中国无人叉车销量2 5万台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55% 当前渗透率仅2% 提升空间巨大[2][14] * 2023年移动机器人销售规模53亿元 过去四年复合增速29% 销量21万台 过去四年复合增速43%[13] * 预计2024年中国移动机器人销售规模221亿元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29% 销量14万台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33%[13] 智能物流系统市场 * 2024年全球智能物流系统市场规模约4700亿元 预计2029年达8000亿元 复合增速11%[3][4][18] * 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系统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 预计2029年达2000亿元 复合增速15% 全球渗透率约20%[3][4][18] * 智能物流系统具有显著降本提效优势 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3] 竞争格局 全球叉车竞争格局 * 全球前三大叉车企业丰田、凯傲、永恒力的营收市占率分别为28% 16%和11%[7] * 中国主要厂商合力、杭叉、中力、诺力的全球营收市占率分别为4% 4% 1%和0 7% 总计约10%[7] * 销量份额方面 丰田占14% 合力14% 中力12% 杭叉11% 凯傲11% 诺力8% 永恒力6% 海斯特耶鲁5%[7] 无人叉车与智能物流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市场AGV移动机器人订单额过亿元的企业有41家 但订单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有4家 2023年无人叉车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只占8%[15] * 参与厂商主要分为四类 传统叉车企业(杭叉、合力、中力、诺力) 技术型企业(海康机器人) 初创企业(极智嘉) 智能物流系统企业(今天国际、蓝箭智能等)[16] * 全球智能物流系统市场由欧美日企业主导 前五强是日本大福、美国德马泰克、美国霍尼韦尔、荷兰范德兰德、奥地利科纳普[18] 被收购标的详细情况(浙江国自机器人) 业务与财务 * 主要业务包括智能巡检和智能物流两大部分[23] * 2024年智能巡检业务营收约9000多万元 占总收入29% 毛利率28% 智能物流设备营收2 4亿元 占总收入72% 毛利率33%[23] * 2024年投资收益4680万元 政府补助1632万元[21] * 承诺2025至202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292万元 2601万元和4815万元[21][22] 核心竞争力与客户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算法和技术领域 团队来自浙江大学[5][23] * 移动智能物流产品包括叉式叉车机器人、潜伏顶升式机器人、重载机器人、拣选机器人以及移载机器人 覆盖中国31个行政区 并实现了北美、欧洲、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地区项目落地[23] * 标杆客户包括史泰博(最大供应商)、沈阳宝马、上海大众等[24] * 智能巡检业务主要客户为电网、电解铝、发电、铁路、IDC、煤炭及化工企业[24] 其他重要信息 * 电动化替代趋势 电动叉车经济性优于内燃式 一台2 5吨铅酸电池工作6年总费用约21万元 同吨位柴油内燃式约39万元 锂电池因质量轻、体积小、能量密度高、充电快、寿命长等优势正逐步替代铅酸电池[17] * 无人化技术应用 在移动机器人中 潜伏顶升式占58% 无人叉车占16% 料箱式机器人占7% 按导航方式分为AGV(固定路线)与AMR(自动导航)[9] * 无人叉车产业链 上游为导航装置(激光雷达、3D视觉传感器)及软件 中游为制造厂商 下游应用98%集中在室内 应用行业锂电池占21% 光伏占19% 汽车汽配占13% 泛电子占11% 一般制造业和纺织各占9%[11][12]
祖国万岁 信念永存(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人民日报· 2025-09-07 05:54
老兵视角与情感 - 99岁抗战老兵申秉宸作为老兵代表在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并与国家领导人亲切握手,感到温暖和幸福 [2] - 申秉宸在阅兵前夜写下“祖国万岁”四字,并于凌晨4点起床准备,情绪激动难以入眠 [2] - 这是申秉宸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并感叹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挥臂感慨国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 国防装备发展对比 - 申秉宸评价阅兵展示的装备全部为自主研制,科技顶尖、门类齐全,包括地上、天上和海里的装备 [2] - 对比抗日战争时期装备落后,需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坦克飞机,强调当时主要问题是装备不行 [2][3] - 指出国防建设从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发展到如今的机械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阶段 [3] 历史记忆与信念 - 申秉宸于1941年入伍,曾深入敌占区贴标语、发传单,并学会日语对日军据点喊话,对烽火岁月永生难忘 [2] - 他强调胜利是无数先烈以自我牺牲精神换来,要珍惜和平但不能幻想和平从天而降 [3] - 申秉宸始终关心国防建设和部队发展,认为当前敌我力量对比已非敌强我弱,而是你强我也很强,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3]
坦克到底有没有后视镜?100坦克:有,360度全景的那种~
齐鲁晚报· 2025-09-04 10:59
军事装备技术升级 - 地面突击方队由99B坦克、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编成 采用"箭"形布阵寓意胜利[1] - 从99系列转向100系列代表陆军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无人化方向迈进[3] - 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是陆军未来战场的核心力量[3] 通信与操控系统改进 - 99B坦克天线由两根相同改为粗细各一 通信能力提升[6] - 炮塔高射机枪改为无人操控 射手可在炮塔内操作[6] - 实现集成化通信 支持多种通信模式且更稳定[10] - 配备360度影像系统 帮助驾乘人员观察周围状况[13] 防护与生存能力增强 - 100坦克采用多棱突起外形设计 增加炮弹命中难度[8] - 采用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模式[10] - 炮塔上端配备观瞄仪器、高射机枪及拦截弹[8] 侦察与战场感知能力 - 100支援战车增配无人操作手 可操控无人侦察车和无人机[11] - 驾驶员配备新型可视化头盔 实时显示车辆行驶数据与侦察图像[11] - 屏幕同步显示车辆行驶数据和战场地图 提升战场态势掌握度[11] 隐身与静音技术 - 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可实现静默接近敌人 避免噪声暴露目标[10] - 炮手可通过战位前屏幕观察战场动态并操控火力[8]
最强阅兵后板块大幅回调,后市怎么看
2025-09-03 22:46
行业与公司 * 军工行业及商业航天产业[1][3][24] * 韩国军工企业如韩华[13] * 国内军工企业如中无人机、航天电子、楚江新材、菲利华、中航成飞、中航沈飞、国睿科技、鸿都航空、瑞科激光、佳航装备、712研究所、中国卫星、国博电子、海格通信、华利创通、蓝盾光电、振友科技等[25][28][29] * 商业航天企业如蓝箭航天、中科宇航、星际荣耀等[2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军工板块作为高贝塔板块,易受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影响,前期涨幅较大后市场回调导致调整显著,阅兵日当天申万军工指数下跌近6%[1][2] *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被压制需求集中释放,推动供应链基本面反转,新型主战装备进入大规模列装阶段[3][15][18] * 全球局势动荡,各国军费开支创新高,国防投入紧迫性增强,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的稀缺安全资产易获高估值溢价[3][12][14] * 阅兵展示装备亮点包括全部为现役国产主战装备,多款首次公开亮相,实战化联合作战编组,突出智能化、体系化和无人化[1][4][11] * 无人机技术应用呈现多样化和智能化特点,陆海空均有广泛应用,已基本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1][7][20] * 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迅猛,阅兵展示东风17、NG21、东风26D等多种型号,覆盖多种运载平台,形成全天候作战能力[1][8][30] * 战略武器新进展包括惊雷1号、巨浪3号、东风61等,覆盖陆基、海基及空基平台,全面展示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9][11][30] * 非传统领域军事装备如网信、电子对抗及后勤保障等大部分已服役,参阅型号较新,采购量增速显著[10][19] * 商业航天产业迎来政策、技术与资本三重共振拐点,卫星互联网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加速过程[24][26][27] * 卫星互联网在运营和应用环节市场规模预计是火箭和卫星市场规模的10倍以上[27] 其他重要内容 * 国内军工板块近年面临疫情影响及人事大范围调整等挑战,导致业务流程停滞,但2025年春节后需求明显恢复性增长[15][17] * 无人化装备迭代速度明显快于传统有人主战装备,反无人能力建设成为主要增量方向[20][21] * 态势感知能力是体系化作战核心,十五五期间天基态势感知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将成为重点投入方向[22] * 军工行业长期发展前景明确,但短期受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环境影响较大[23][31] * 韩国军工企业股价从2021年至今增长60多倍,反映全球冲突加剧推动需求增加[13] * 工信部可能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卫星互联网运营牌照,为C端市场奠定基础[26] * 阅兵展示的新技术可能外溢到民用领域,带动相关技术进步[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