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 职教何为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6:3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1] - 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与治理现代化[1]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技术创新被列为首要驱动力[2] - 企业对人工智能开发技能需求提升214% 数据分析技能提升189% 手动灵活性等技能重要性下降37%[2] - 全球一半雇主正在瞄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机会并计划调整业务方向[2] 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需求 - 职业教育需加快构建与智能化产业生态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1] - 需实现从"教技术"到"强能力"的转变 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3] -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 夯实基础能力 培育高阶思维 提升未来素养[4] 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建设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新要求[4] - 制定涵盖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三核心部分的分层递进标准 贯穿安全伦理教育[5] - 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系统 针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开发梯度化测评工具[6] 专业与课程体系升级 - 职业院校需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7] - 推动现有专业智能化改造 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具应用、伦理规范纳入课程体系[7] - 开发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微证书项目[7] 教学模式创新 -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8]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实训场景[8] - 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测工具和虚拟协作平台 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8] 教师能力建设 - 教育部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9] - 将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分为普及层、深化层和研发层三个层次[9] - 采用分层培训+产教融合策略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师型团队[9] 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 - 发布《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对智慧环境、人工智能基座、数智治理提出明确标准[10]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10]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内容审核机制[10]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请看《浪尖周报》第40期
新浪财经· 2025-09-07 14:34
产业政策动向 - 上海布局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与基金矩阵以促进产业发展 [2] - 杭州萧山发布22条新政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2] - 苏州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正式落户姑苏区强化产业协同 [2] 区域经济规模 - 合肥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百亿级别 [2] - 南通船舶海工集群上半年产值超过1100亿元 [2] 产业应用拓展 - 南京浦口拓展20余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商业化落地 [2] - 无锡"一园两址"新能源产业园揭牌并签约13个重点项目 [2] 技术成果转化 - 宁波三大中试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2] - 常州与宁德时代共建智慧电能生态体系 [2] 信息服务平台 - 澎湃研究所推出"浪尖计划"聚焦长三角九大万亿GDP城市产业动态 [1] - 浪尖周报精选129条9城主要报刊新闻与领导活动资讯 [1] - 每周通过邮件推送长三角产业政策动向与发展趋势 [2]
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发展论坛9月21日开幕 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协同赋能上市公司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06 18:30
论坛主题与目标 - 论坛以未来产业与国有资本赋能上市公司为主题 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响应证监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指导精神 [1] - 聚焦前沿科技与上市公司融合 探索利用科技实现产业升级 创新发展及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推动科技在上市公司广泛应用 [1] - 明确三大核心目标 包括科技转化加速器 区域经济新引擎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持续深化平台价值 [5] 论坛结构与模块 - 设置四大创新模块 包括高层对话 平行论坛 权威榜单 实地对接 构建产业协同新范式 [3][4] - 高层对话聚焦上海市未来产业规划 上市公司与未来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上市公司等主题 政府 学界及上市公司领袖共探产业突围方案 [3] - 五大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产业链龙头 国有资本 金融科技 未来科技及浦东区域发展展开讨论 通过资源整合 技术协同 资本运作 政策解析与区域对接全方位赋能上市公司 [4] - 组织上市公司浦东行实地对接 考察张江科学城等重点园区 推动与华民投已投生物医药 集成电路企业深度合作 促进技术交叉应用与产业链整合 [4] 权威评选与资本对接 - 联合六棱镜科技推出未来产业之星上市公司评选 从技术壁垒 产业化能力等维度遴选领军企业 入选企业可对接华民投产业基金及上海天使清芬基金 [4] - 依托执中数据发布最佳国资机构榜单 推动国资从资金供给向生态构建转型 [4] - 通过基金赋能重点投资上市公司CVC基金及未来产业项目 协同推进上市公司产业升级 [5] 区域发展与生态构建 - 依托华民投地方基金网络 引导上市公司在长三角 大湾区 京津冀 中西部等重要区域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促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5] - 依托浦东国际化开放优势 构建上市公司 前沿科技 国有资本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整合国际顶尖创新资源与技术力量 [5]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推动上市公司与未来产业发展要素深度融合 [5] 参与价值与历史成果 - 上市公司可直击前沿政策风向 获取精准产业资源对接与专业资本运作支持 在AI 量子信息等未来赛道找准布局坐标 [6] - 国资机构能深度探索国有资本创新投资模式 高效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实现资本与实体产业深度耦合与价值共创 [7] - 投资者有机会近距离挖掘未来产业赛道优质标的 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投资先机 [7] - 前两届论坛共吸引超过1000家上市公司 投资机构及行业精英参与 围绕未来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 资本对接与产业并购等主题深入交流 推动众多项目落地实施 [7]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三届论坛时间2025年9月21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规模300家上市公司 200家国资机构 共800人参与 [9] - 论坛由华民投作为核心策划方与主办方 联动各地政府资源同步举办 每年定期举办一届 [7]
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 综合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中国证券报· 2025-09-06 02:00
公司战略与治理 - 国机集团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作为长期工作 引导上市公司使用市值管理工具箱 打造主业突出、治理规范、业绩优良、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领军上市公司集群 [1] - 集团在五个方面发力:聚焦主责主业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强化资本运营发挥平台功能、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发展活力、坚持规范运作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回报投资者提升投资价值 [2] - 集团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 支持上市公司开展提高投资价值的资本运营 包括整合行业资源弥补产业链短板、开展同行业上下游重组整合做强核心主业、通过市场化并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2] - 集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资本运营滚动规划 明确各上市公司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机制并将市值管理纳入上市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3] - 集团以市值的相对增长为基本原则 以跑赢大市优于行业为主要目标 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工具实现价值创造和传递 [3] 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回报 - 集团推动上市公司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 综合运用分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 注重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协同 [2] - 中国电研2025年获得国机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657万股(占总股本1.62%)增持总金额超1.4亿元 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例均高于42% 自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约9.3亿元 [4] - 国机汽车2025年继续实施中期分红 制定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现金方式分配利润不少于归母净利润的35% [6] - 一拖股份A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14.73亿元 其中2024年度分红金额为3.37亿元 2025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已提请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回购H股的一般性授权 [6] - 苏美达积极探索以重组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 拟收购蓝科高新 收购完成后将成为A+A结构上市公司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发展能力 [6] 业务发展与产业布局 - 中工国际着力打造科技型专业化工程公司 实现一提升(工程全产业链业务功能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集团主责主业)、三转变(业务向工业化领域聚焦、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化转变、竞争优势向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国际化经营转变) [4] - 国机重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重要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能源产业 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规模并保持高位占比 [5] - 国机精工布局未来潜力业务:在轴承领域推动空间执行部件服务商业航天发展并拓展人形机器人用轴承(开发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超硬材料领域加速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优化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突破大尺寸光学级金刚石产品) 预计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散热片和光学窗口片将在3-5年内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5] 市值表现与管理措施 - 国机集团控股11家上市公司(10家A股含1家A+H 1家境外) 截至2025年6月末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2年末增长17.5% 总体涨幅高于同期指数涨幅 [3] - 中国电研积极做好市值管理 获得集团一致行动人增持 [4] - 中工国际制定并发布市值管理及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 [4] - 国机汽车2025年4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明确市值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 [6]
国机集团多家控股上市公司加快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21:32
国机集团开启增长第二曲线战略 - 国机集团多家控股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电研、国机重装、国机精工和苏美达正加快开展增长第二曲线相关工作 [1] 国机重装战略新兴产业布局 - 公司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增长第二曲线重要支撑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4个战新产业和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1] - 坚持将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与十五五发展规划一体部署推进 稳步提升战新产业营收规模并保持高位占比 [1] 国机精工新业务领域拓展 - 在轴承领域推动空间执行部件服务商业航天发展 拓展人形机器人用轴承 重点开发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角接触轴承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在超硬材料领域加速迈入金刚石功能化应用时代 优化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突破大尺寸光学级金刚石产品 [2] - 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金刚石散热片和金刚石光学窗口片将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主力军 预计3-5年内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2] 中国电研新产品开发成果 - 质量技术服务领域从传统家电向智能家居延伸 拓展至新能源、低空、电力、医疗器械等新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构建光储充全场景应用的NQI一体化服务 [3] - 电气装备领域推出新一代串联化成分容技术 开发可控核聚变用变流器、静止变频器SFC、半导体生长电源等新产品 [3] - 成套装备领域开发汽车热管理装备 环保涂料领域开发汽车轮毂粉、绝缘储能粉及固体丙烯酸树脂等新产品 均获行业头部企业认可 [3] 苏美达外延式发展举措 - 公司积极探索以重组并购方式实现外延式发展 已公告拟收购A股上市公司蓝科高新 [4] - 蓝科高新前身为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拥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 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目前重组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 [4] -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形成A+A结构上市公司 强化新能源与化工装备行业协同发展能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4]
放宽注册,这支百亿省级科创母基金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5 17:41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中国母基金行业新增管理规模达396亿元,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区,投资领域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各地区母基金设立及招募情况 - 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对创投类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50%,对种子类、天使类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不超过60%,省外子基金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 [4][6] -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科创投资基金规模1亿元,其中政府出资占比不超过80%,管理人募集资金不低于20%,首期出资规模3000万元,投资领域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等 [7][8] - 江苏盐城市黄海汇创金石并购产业基金由江苏黄海金融控股集团联合中信金石投资发起,聚焦盐城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要求项目在盐城有明确落地计划 [9][10][11] - 浙江杭州湾人才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由绍兴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集团100%出资,直投占比不超过40%,单个项目投资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 [12] - 浙江丽水市新智生产力产业基金总规模60亿元,出资比例为丽水市国资公司59.5%、丽水市丽投公司40%、丽水市处富公司0.5%,主要采取子基金投资模式运作 [13][15] - 四川九洲元禾母基金由九洲集团与元禾控股合作组建,已完成备案,重点投资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新兴产业,以及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 [16][17] - 浙江省首支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完成备案,目标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重点投向低空经济关联领域的科创型企业 [18] - 江苏苏州人才壹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公示第一批拟参股子基金,包括太仓航空航天青年人才基金、昆山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等 [19][20] - 河南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采用常态化申报方式,对单只子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2亿元,返投要求为母基金出资额的1倍 [25][30][34][37] - 河南人才发展母基金为河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的人才主题母基金,优先投资科研院所背景机构,要求子基金投资早期项目比例不低于60% [53][63][70] 政策及管理办法更新 - 浙江温州市发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及三个配套细则,进一步规范基金运作管理 [21][23] - 河南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放宽子基金申报时限、注册区域、存续期限等要求,并优化返投认定和奖励机制 [31][33][35][44]
返投仅一倍,河南省这两支母基金常态化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5 17:41
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 基金总规模30亿元 首期规模10亿元 由河南投资集团发起设立 旨在投资种子期和初创期天使类项目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6] - 采用常态化公开遴选方式 不设截止日期 以吸引优秀子基金管理机构和社会资本 [7][31] - 子基金最高认缴出资比例可达30% 对单只子基金的认缴出资额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 [10] 子基金设立政策 - 放宽子基金注册区域限制 原则上应在河南省内注册 但非最高比例出资人时不做限制 [8][46] - 子基金存续期限不超过10年 到期日不晚于天使母基金最后到期日 [11][49] - 返投要求为天使母基金出资额的1倍 并扩大返投认定范围 包括省外企业迁入、新增设立子公司等情形 [12][54] 投资能力要求 - 子基金管理机构累计管理基金实缴规模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或团队主要成员曾管理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基金 [14] - 需有至少3个天使类项目投资成功案例 其中至少2个为天使投资成功案例 [14] - 成功案例要求投资收益率不低于50% 或项目后续融资估值实现翻倍或已成功上市 [14][15] 天使项目定义 - 天使类项目需满足成立期限短、从业人数不超过200人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不低于30% [17] - 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年销售额或年营业额不超过3000万元 其中1000万元以下企业投资占比不低于20% [18] - 接受投资时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比例不低于20% [17] 激励机制 - 设立回购机制 3年内回购按原始出资额转让 3-5年回购按原始出资额加LPR收益转让 5年以上按市场化定价 [20] - 采用让利机制 满足返投要求后 天使母基金将河南地区项目收益分配给子基金管理机构及其他出资人 [21] - 对业绩良好的子基金管理机构 母基金后续优先合作 且不将正常投资风险作为追责依据 [23] 人才发展母基金 - 总规模未明确披露 是河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下设的以人才为主题的母基金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河南投资集团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3] - 重点投资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食品等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群 [50] - 子基金投资于早期项目的比例不低于60% 且投资单个企业的金额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20% [51][52] 人才子基金管理要求 - 管理机构需有不少于3个储备人才项目 人才需符合河南省高层次认定标准或为创始人及高级管理人员 [40] - 优先支持科研院所背景机构 要求与源头单位有股权或任职关系 并完成衍生项目融资总金额不低于700万元 [42] - 市场化机构需在清科等第三方榜单排名靠前 管理过早期基金且退出项目平均IRR不低于20% [43][44]
36氪2025产业未来大会9月10日厦门开幕,汇聚新兴产业先锋
36氪· 2025-09-05 16:00
9月10-11日·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25 产业未来大会 2025年 Sep. 9.10 / 9.11 #36氪2025产业未来大会# 大咖阵容持续揭晓! 9月10-11日,与新兴产业先锋、未来产业领域的代表企业、产业投资及财务基金侧的杰出嘉宾们共同探 寻未来产业先机。 丁 浩 博原资本 合伙人 2025 产业未来大会 2025年 Sep. 9.10 / 9.11 B11官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预见未来会议室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会展路198号) 活动行搜索 Q 2025产业未来大会 B11官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预见未来会议室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会展路198号) aeK 活动行搜索 Q 2025产业未来大会 aeK 2: 11:41 2476 王方玉 36氪智能涌现资深作者 2025 产业未来大会 2025年 sep. 9.10 / 9.11 B11官 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 】【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会展路198号) 36K 吉星 光源资本合伙人 光源创新基金管理合伙人 活动行搜索 Q 2025产业未来大会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会展路198号) ...
国机集团携旗下7家上市公司集体亮相,透露这些重要信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9-05 13:04
在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方面,张晓仑表示,将推动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综合运用分 红、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让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持续办好投资者集体交流活动,充分听取投 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意见建议。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中介机构、新闻媒体 等各方的沟通协同,多措并举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面向未来,张晓仑表示,集团将持续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研制与服务、工业化建设与供应链服 务三大主业,用好资本市场"助推器""催化剂"作用,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担当新 型工业化建设主力军。 力争"跑赢大市、优于行业" 国机集团目前共控股11家上市公司,A股包括国机重装、一拖股份(A+H)、国机精工、中国电研、中 工国际、苏美达、国机汽车、蓝科高新(601798)、国机通用(600444)、林海股份(600099)10家; 境外上市公司1家,为恒天立信。 9月5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在广州举办"合力同行 共创价值"2025年上市 公司集体投资者交流活动。 活动期间,国机重装(601399)、一拖股份(601038)、国机精工(002046)、中 ...
一场阅兵,掀开未来六大重点产业
吴晓波频道· 2025-09-05 08:30
阅兵展示的军事装备技术进步 - 2025年9.3阅兵仪式中84%的装备为全球首次亮相 包括歼-20S、东风-61、惊雷-1、100坦克等顶尖武器装备 [4] - 军事装备技术民用化特征明显 例如100坦克采用相控阵雷达阵列和AR眼镜 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民用科技同根同源 [6] - 装备技术快速迭代 2019年国庆阅兵时老军迷还能聊细节 到2025年已出现"军迷变军盲"现象 [5] 未来产业的国家战略布局 - 未来产业概念于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 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划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主战场 共78个重点赛道 [7] - "十四五"期间中国研发总投入达3.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积累大量核心专利 [8] - 阅兵仪式被视为中国全产业链的"未来预告片" 代表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8]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中国研发投入规模全球第二 "十四五"期间达3.6万亿元 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 较2012年提升10个位次 [15] -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将突破8% "十五五"期间或迈进10% 逐步缩小与美国(16.2%)、日本(12.5%)的差距 [16] - 研发资金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通信等战略新兴行业倾斜 [16] 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 - 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有望达到50% [17] - 2027年央企国企将100%完成信创替代 涵盖芯片、基础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关键领域 [17] -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约31% 较欧盟的40%存在差距 需补强物流、金融、数字化等环节 [24] 区域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 京津冀区域:北京布局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 建设10家未来产业育新基地 [34]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打造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 [35] - 长三角区域:江苏未来产业核心企业近1700家 营收超5000亿元 规模全国第一方阵 [35] - 其他地区:山东15个未来产业集群产值超3200亿元 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 [36] 未来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 2030年中国未来产业七大重点领域市场总规模预计约10万亿元 [43] - 未来智能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达5万亿元 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元宇宙发展 [43] - 量子信息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 [44] - 未来网络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 聚焦卫星互联网和6G技术 [45] - 未来材料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1.2万亿元 涵盖石墨烯、超导、新能源材料 [46] - 低碳能源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1.6万亿元 支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以上 [46] - 生命科学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 重点发展合成生物、脑机接口、基因治疗 [46] - 未来空间领域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 包括低空飞行、深空深海探索 [47] 重点细分赛道发展前景 - 通用人工智能:2024年中国已发布130余个参数超千亿大模型 2027年45%企业将采用生成式AI 2035年产业规模预计达17295亿元 复合增长率15.6% [51] - 人形机器人:2025年为量产元年 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 总量5900万台 供应链占比63% [52][54] - 可控核聚变:2025年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突破 "十五五"期间重点突破CFETR建设 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55] - 新型储能: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量73.7GW 占全球超40% 固态电池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200GWh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