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杠铃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读研报 | 当杠铃两端同时出现了缩圈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6-24 18:46
杠铃策略缩圈现象 - 杠铃策略两端(高股息资产和微盘股)近期均出现缩圈现象,达到历史极值水平[4] - 高股息资产中仅配置银行行业标的在过去两个季度收益最高[4] - 微盘股呈现"三高"特征:指数创新高、成交占比升至高位、IM年化贴水率持续高位[4] 微盘股风险特征 - 微盘股缩圈指标高位时成交占比同步走高,需持续流动性支撑[6] - 历史数据显示"三高"后最大回撤显著:2025年3月回撤22.94%、2024年12月回撤23.47%、2024年初回撤49.63%[6] - 当前"三高"状态延续后可能面临系统性调整风险[6] 高股息资产调整逻辑 - 银行股调整主因是配置性价比下降(股息率与10Y国债收益率差收窄至2.5%)而非流动性[8] - 历史规律显示息差扩大后银行股行情能延续创新高[8] - 红利缩圈反映市场对确定性的追逐,类似抱团行为[8] 市场行为分析 - 缩圈现象本质是投资者在不确定性中对确定性的趋同交易[8] - 历史抱团案例显示市场容易低估成为最后一棒的风险[9] 数据来源 - 兴业证券构建的红利缩圈指标和小微盘缩圈指标均达历史高位[4][6] - 国联民生证券指出银行股为高股息最优配置方向[4] - 华宝证券量化微盘股"三高"特征及历史回撤数据[4][6]
下半年A股怎么走?最新研判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6-23 14:14
市场整体展望 - 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1][3] - 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市场中枢逐渐上移,三季度末或四季度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时间窗口 [3][4] - 从全球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市场拐点或在外围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后显现 [4] 投资策略 - 继续看好杠铃策略,一头是稳定高ROE、高分红等稀缺类资产,另一头是估值弹性较大的成长类资产,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 [6] - 港股市场中挖掘符合产业趋势的方向,包括AI、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港股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6] - 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及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的优势制造企业,国内制造业正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跃迁 [6] 投资主线与板块 - 下半年市场或呈现结构化牛市,政策倾斜的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和消费细分领域(创新药、新消费等)等方向或相对占优 [9] - 继续关注以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投资机会,以及服务消费、差异化情绪消费、银发经济相关的新型消费机会 [10] - 成长风格预计继续占优,AI算力、智能驾驶等科技细分领域及创新药有望成为核心主线 [10] 热门板块分析 - 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水平,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3倍PS附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2] - 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部分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其中优质资产长期仍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12][13] - 热门板块需动态看待并去伪存真,最终具备长期价值的板块和个股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12] 结构性机会 - 新能源企业在下游招标中产品价格表现超预期,或对未来企业毛利率形成正向支撑 [16] - 港股的小市值医药公司目前定价尚未充分,部分公司市值仅和账面现金及等价物相当,明显处于低估状态 [16] - 中国AI产业潜力有待充分释放,视频生成软件开发及下载量居世界前列,广告生成工作室、企业端数据分析服务呈增长趋势 [17] 港股市场机会 - 港股整体估值分位仍处于低位,在消费、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领域均存在机会 [19] - 科技企业受益于AI产业催化,互联网板块估值较纳斯达克板块折价超50%,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20] - 重点关注高股息、新消费和金融板块,具备稀缺性优势的恒生科技板块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20] 投资者建议 - 建议普通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长期、理性的投资与配置,风险偏好较低的可侧重固收类基金或价值、均衡型权益类基金 [22] - 目前权益类资产的吸引力依然大于债券类资产,下半年可更多关注偏权益类的产品 [22] - 参与基金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基金经理的底层策略逻辑,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理财计划匹配的产品 [22] 市场影响因素 - 政策推动、产业催化作用、流动性状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流入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5] - 需关注海外经济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汇率、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影响 [25] - 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是影响股市行情的核心因素 [26]
下半年A股怎么走?最新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0:37
市场整体展望 - 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1][4] - 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市场中枢逐渐上移,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时间 [4][5] - 从全球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市场拐点或将在外围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后逐步显现 [4][5] 投资策略 - 继续看好杠铃策略,一头是稳定高ROE、高分红等稀缺类资产,另一头是估值弹性较大的成长类资产,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 [7][12] - 计划在港股市场中挖掘符合产业趋势的方向,包括AI、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港股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7][19] - 更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及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的优势制造企业,国内制造业正加速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跃迁 [7] 投资主线与板块 - 下半年投资主线预计聚焦成长性行业,优质的科技资产、新兴消费行业都值得关注,成长风格或继续占优 [11][12] - 科技领域关注AI算力、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医药领域创新药有望成为核心主线 [11] - 稳定类资产方面看好交运、城农商行、消费、出版、游戏、有色等ROE高且分红率稳定的板块 [12] 热门板块分析 - 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水平,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3倍PS附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3] - 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部分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其中有些公司股价上涨有基本面的坚实支撑 [13][14] - 这类资产经过前期大幅上涨,面临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其中的优质资产长期仍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14] 结构性机会 -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下游招标中产品价格表现超预期,或对未来企业毛利率形成正向支撑 [16] - 港股的小市值医药公司目前定价尚未充分,部分公司拥有良好的创新药产品布局和梯队,但市值仅和账面现金相当 [16] - 高分红细分方向中,中等市值、具备较大分红潜力的细分个股存在机会,大制造领域也有被"错杀"的方向 [16] 港股市场机会 - 港股当前整体估值分位仍处于低位,在消费、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领域均存在机会 [19] - 科技企业受益于AI产业催化,互联网板块估值较纳斯达克板块折价超50%,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19] - 港股下半年依然会受益于全球资金再平衡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关注高股息、新消费和金融板块 [19] 影响因素 - 政策推动、产业催化作用、流动性状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流入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5] - 需关注海外经济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汇率、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影响 [25] - 国内经济刺激政策执行与预期若出现错配,可能影响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及对结构性占优板块的判断 [25]
下半年A股怎么走?最新研判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2 20:21
市场展望 - 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偏低位置,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双宽松"阶段,为市场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4] - 预计下半年市场有望震荡向上,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时间点 [5] - 从全球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市场拐点或将在外围扰动因素阶段性缓解后逐步显现 [5] 投资策略 - 继续看好杠铃策略,一头是稳定高ROE、高分红等稀缺类资产,另一头是估值弹性较大的成长类资产,特别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 [7] - 计划在港股市场中挖掘符合产业趋势的方向,包括AI、新消费、机器人等领域,港股红利资产值得关注 [7] - 更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壁垒及海外渠道建设能力的优势制造企业 [7] 投资主线 - 下半年投资主线预计是科技成长(AI、机器人、自主可控等)和消费细分领域(创新药、新消费等) [10] - 继续关注以人工智能和自主可控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投资机会,以及服务消费、差异化情绪消费、银发经济相关的旅游和保健产业等新型消费机会 [10] - 成长风格预计将继续占优,AI算力、智能驾驶等细分领域或成为投资主线 [11] 热门板块分析 - 创新药当前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合理偏低水平,A股、H股的估值水平在3倍PS附近,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3] - AI、人形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领域局部热度较高,部分公司估值水平较高,但其中优质资产长期仍具备较好投资价值 [14] - 热门板块短期积累了一定热度,但后续可能呈现"跷跷板"效应,需关注估值合理且长期空间较大的标的 [15] 结构性机会 - 部分新能源企业在下游招标中产品价格表现超预期,或对未来企业毛利率形成正向支撑 [17] - 港股的小市值医药公司目前定价尚未充分,部分公司市值仅和账面现金及等价物相当,明显处于低估状态 [17] - 中国AI产业潜力有待充分释放,视频生成软件开发及下载量居世界前列,广告生成工作室、企业端数据分析服务呈增长趋势 [18] 港股市场机会 - 港股当前整体估值分位仍处于低位,在消费、科技、互联网、金融、医药领域均存在机会 [20] - 科技企业受益于AI产业催化,互联网板块估值较纳斯达克板块折价超50%,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20] - 港股下半年依然会受益于全球资金再平衡以及香港资本市场改革,重点关注高股息、新消费和金融板块 [20] 影响因素 - 政策推动、产业催化作用、流动性状况以及海外资金的流入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26] - 需关注海外经济周期与地缘政治风险,美联储降息节奏对汇率、全球流动性的边际影响 [26] - 宏观经济形势、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趋势是影响股市行情的核心因素 [27]
下半年的A股:三种猜想
国投证券· 2025-06-22 18:31
报告核心观点 - 本周权益市场普跌,A股处于“俯卧撑+杠铃+跷跷板”状态,伊以冲突演化为长期通胀冲击可能性不高,港股受资本流动和套利交易影响或承压 [1][2] - 下半年A股市场有三类设想,类比2019年接受度最高,类比2020年需“边走边看”,类比2024年尚不明晰 [2] - A股正处新旧动能转换“新胜于旧”阶段,新消费和新科技呈现双轮动,科技板块交易热度回升,高股息策略有底仓价值 [4][57][92] 近期权益市场重要交易特征梳理 - 本周全球主要指数多数下跌,A股日均交易额环比下降,南向资金6月恢复流入,ETF资金流入提供支撑 [9][13][14][15][20] - AH溢价触及近五年新低后反弹,提示A股相对H股估值吸引力回升,A、H股分化或收敛 [34][35] - 市场对中长期悲观问题认知乐观改善,资金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方向,新消费和科技板块表现突出 [48][57][58] - A股新旧动能转换可参考日本四阶段定价规律,当前处于“新胜于旧”阶段 [62][63][70] - 中期市场有三类预判,类比2019年时大盘震荡、消费与科技轮动,新消费和新科技呈现类似规律 [73][87] - 新消费板块出现交易拥挤信号,科技板块交易拥挤度下降后热度回升,“科技第二波”有交易基础 [88][92][94] - 高股息策略有底仓价值,中美利差走阔提供条件,增量资金流入支撑红利资产上涨 [101] - 本周美债收益率震荡,美元指数上行,金价走弱,原油价格上涨,铜价震荡下行 [103][105][108][109][115] 内部因素:二季度经济减速相对温和,政策支持下尾部风险可控 - 5月社零超预期但后续或回落,工业生产增速走低,地产量价收缩,物价分化,6月经济减速幅度或温和 [118] - 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制造业贡献大,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领先,微观创新动能强 [118] - 5月社零同比增长6.4%,限额以上家电等三类商品增速高,餐饮收入增长得益于假期旅游 [118] - 5月商品房销售环比增但同比降,新开工降幅收窄,投资端压力大,施工和竣工情况有改善 [118] - 5月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0%,就业市场企稳,结构优化,企业用工需求边际改善 [118] 外部因素 6月FOMC会议如预期未调整利率;消费者未雨绸缪降低支出,尤其耐用品领域 - 美联储6月FOMC会议维持不降息,联储内部分歧加大,年内降息仍受关注 [30] 以伊冲突持续发酵,美国介入成关键变量 - 以伊冲突升级,美国介入态度不明,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威胁封锁海峡,影响原油供应 [109] 美国5月零售超预期下滑,机动车销售负增长拉低零售数据 - 5月美国零售数据环比增长 -0.9%,低于预期,经济放缓限制美元走强 [9][105]
年内大买近7000亿!港股还能再涨10%?
天天基金网· 2025-06-20 21:15
A股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超3600只个股下跌 白酒 银行等板块逆势上涨 [1] - 两市成交额1 07万亿元 缩量明显 传媒 半导体 医药等板块回调 [3] - 分析人士建议维持哑铃策略 大盘配置红利价值资产 小盘配置科技量化资产 [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恒生指数涨幅超1% 与A股形成分化 [5]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近7000亿港元 达2024年全年的86% 中金测算全年或超万亿港元 [11]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上市以来低位区间 比80%以上时间更便宜 修复空间较大 [14] - 年内恒生指数上涨17 30%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4 88% 表现居全球前列 [16] - 花旗预计恒指年底有望涨至25000点 2026年达26000点 上涨空间超10% [18][19] 行业配置方向 - 港股科技 创新药等新质生产力方向较A股具稀缺性 但波动较大 [21] - 红利资产具"类债"属性 高股息率使其波动更低 适合底仓配置 [22] - 泡泡玛特因监管风险及IP稀缺性逻辑瓦解跌近4% 白酒板块因政策托底及防御属性上涨 [24][26][27][28][29] 新旧消费对比 - 贵州茅台2024年收入增速约15% 股息率3 6%~4% 海外市场弱 PE25-30倍 [31] - 泡泡玛特2024年收入暴增107%至130亿元 海外收入涨375% PE达40倍 市值超3200亿港元 [31] - 传统消费属阶段性避险 估值低位 新消费待监管出清 长期出海及IP扩张存机会 [31] - 建议采取杠铃策略均衡配置传统消费和新消费 [30][32]
2025年股指期货半年度行情展望:N型下半场,认准方向,无惧颠簸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6-18 19: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维持偏多头格局,更看好具有贴水优势,又具备成长超额优势的 IC、IM 表现 [3][54]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 年 N 字型走势的调整阶段已出现,下半年 N 字型后半段将持续演绎,行情呈“蛇型”震荡上行;外部扰动给出经济与股指下限,提升悲观投资者入市信心;基本面不确定强化政策托底,利率下行与制度优化提升股市配置价值,有望带来增量资金,最终股指或靠估值抬升震荡上行;成长风格强势与红利策略轮番起舞,或减小成长与价值指数收益差距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 年上半年 A 股市场与股指期货走势回顾 - 上半年主要指数宽幅震荡,收益率表现平淡,3 月两会稳增长政策与经济开门红带动指数达上半年高点,4 月初贸易摩擦使期指跌停创年内低点,后行情震荡修复;截止 6 月 12 日,沪深 300 指数 -1.09%,上证 50 指数 0.24%,中证 500 指数 1.3%,中证 1000 指数 3.94% [6] - 结构性行情突出,小盘成长与银行超额明显,“杠铃策略”强者恒强,形成小盘成长与银行等红利板块同步走强格局,导致成长与价值风格指数收益率趋同;北证 50、中证 2000 指数涨幅远超平均水平,市盈率明显上升;2025 年以来至 6 月上旬,银行板块居涨幅榜第二,累计上涨 9.5% [12][15] 2025 年下半年股指期货运行逻辑 - 宏观基本面:关税与政策给定经济区间,宏观下修风险探明,外部扰动压力测试给出经济与股市下限,明确宏观下行最低位置,风险偏好有回升基础,N 字型走势调整阶段已实现,未来宏观预期或修复 [18][19] - 外部扰动强化政策支撑,提振风险偏好:实体经济维稳,政策加大财政赤字、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加强股市维稳力度,预计政策宽松将延续;资本市场维稳,政策重视股市,央行、汇金等机构参与维稳,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明确,A股分红金额超融资额,提升股市配置价值 [20][24][27] - 无风险利率下行,资金股市配置意愿提升,地产融资需求减少,物价走低,利率下降,四大行 3 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降至 1.55%,万得全 A 股息率 2.36%,四大行股息率超 4%,股票吸引力上升 [31] - 风险偏好助推估值扩张,2025 年或现“弱现实、强预期”格局,股市可脱离基本面拉估值上涨;当前 A 股未高估,存在估值扩张空间 [33] 风格判断 - 成长走强依托的基本面环境:成长风格超额收益需宏观经济无系统性风险且不过热,受益于产业周期;经济弱复苏下政策宽松,提供流动性支撑;今年宏观经济弱复苏、产业处于爆发初期、政策维持流动性宽松、题材多,利于小盘成长风格;中证 500 与中证 1000 指数科技含量高 [38][40][45] - 红利风格助推价值指数走强,今年上半年成长表现强,但上证 50 等权重指数有亮点,红利风格带动银行板块走强,拉动权重指数上涨;中国利率长期下行,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价值风格指数有支撑 [48] 结论与投资展望 - 2025 年下半年股指价格预判:预计沪深 300 指数运行区间 3700 点 - 4300 点,最高点较 6 月中旬涨幅约 10%;上证 50 指数运行区间 2500 点 - 2900 点,最高点较 6 月中旬涨幅约 7.8%;中证 500 指数运行区间 5500 点 - 6500 点,较目前涨幅约 12%;中证 1000 指数运行区间 5600 点 - 7100 点,最高点较 6 月中旬涨幅约 14.6% [52] - 投资展望:维持偏多头格局,利用突发性利空或宏观预期偏弱阶段,逢回调做多,更看好 IC、IM 表现 [3][54]
浦银国际 于变局中开新局 - 2025年中期展望策略会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钢铁、汽车、运输、仓储、可选消费、医疗健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公用事业、信息技术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 2025 年下半年关税政策变化集中在特朗普政府措施,4 月 2 日宣布新对等关税政策,后因个性化部分关税太高或被淡化降低,9 号暂缓除中国外个性化对等关税执行,11 月豁免 3C 产品关税[2] - 与英国 5 月 8 日达成初步协议,大部分英国到美国产品延续最低 10%基准关税线;与中国达成口头协议,中国同意放宽美国出口稀土限制,但无正式文本[3] 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个性化对等关税若全面实施,或拉高美国通胀率 0.6 - 1.3 个百分点,极端情况达 1.4 - 2.9 个百分点;此前中美休战前情景可拉低美国 GDP1.1 个百分点,休战后缩减至 0.7 个百分点;若 90 天暂缓期结束后继续实施,美国经济增速可能降至 0,核心 PCE 通胀率飙升至 3.8%,美联储可能降息 75 - 100 个基点[5] - 预计暑假开始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显著,二季度通胀小幅下滑,下半年上升;运输、仓储业就业将快速反映变化,上调 2025 年全年失业率预测至 4.4%;一季度美国 GDP 环比增速转负因前置进口,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特朗普暂缓期结束后,美国衰退概率从 40%调至 25%,2025 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测从 1.5%下调至 1.3%[9] 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极端情况下,关税战对中国 GDP 影响约 1.5 - 2 个百分点;2025 年年初至今,美国对中国加征 30%关税及 2 - 3 月加征芬太尼 20%关税,对 GDP 拉低 1.2 个百分点;5 月初加征 10%个性化对等关税,影响 0.6 个百分点;预测 2025 年经济增速为 4.5%,后续可能有 50 个基点降准、10 - 20 个基点降息及 0.5 - 1 万亿元额外财政资金支持;若关税战升级,经济增速可能下滑至 4%;若再降 20%针对芬太尼的关税,经济增速可能达 4.7%[7] - 预计关税对出口影响下半年逐步显现,全年出口增速预测下调至 0%,进口可能改善,进出口对 GDP 贡献可能拖累经济 0.2 个百分点[22] 货币政策预期 - 美联储强调观望态度,关注关税对通胀影响,除非劳动力市场急剧恶化,否则不会贸然降息,再次降息时间点延后至最早 9 月,全年降息次数预测下调至两次,每次 25 个基点,不排除仅一次降息可能[10] - 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更依赖数据,二季度 50 个基点降准和 10 个基点降息已兑现,短期内可能用结构性工具定向调节,下半年可能再次降准降息[16] 市场表现与策略 - 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初降低,后飙升至 4.5%,标普指数一周内猛跌 12%后回升,将年底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期从 4.1 调整为 4.2;预计美元指数今年剩余时间仍有贬值空间[11][13] - 中国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 5.4%,好于预期,但下半年面临房地产市场下行、通胀低迷等挑战;财政政策短期内加快落实已制定政策,中期可能拿出 0.5 - 1 万亿元额外资金支持;看好港股,因其出口型企业少,基本面受关税冲击小,外资及南向资金流入有望改善流动性,恒指估值提升空间大;下半年更看好可选消费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主题看好杠铃策略及出海策略[14][31] - 全球市场中,美国、韩国和中国等市场盈利增速较高,上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表现突出;欧洲和英国指数盈利增速相对落后;关税提升预计下半年影响中国企业盈利,A股公司受影响大,港股公司盈利预期下调压力相对较小[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端,若房产销售动能未好转,政府可能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供契质优惠及购房优惠;供给端将加快出台融资制度,解决房地产企业资金流问题;预计 2025 年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延迟至年底恢复[17][19] - 2025 年消费品零售累计增速预计从 4.7%小幅上升到 4.8%;政府新设立 5000 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或有助于服务消费改善,但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推动力较弱[21] - 前五个月 CPI 接近负区间,将今年 CPI 预测从 0.8%下调到 0.2%,食品、通讯和交通价格是主要拖累因素[23] - 下半年内需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改善,外需因关税效应显现对经济贡献减弱,二季度经济增速约 4.8%,下半年可能降至约 4%[24] - 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 7.1 - 7.4 区间内浮动,今年四季度更靠近波动区间弱端[25] - 美国资本市场面临关税政策、中美非关税谈判议题及国内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26] - 中国企业加快全球产业链布局,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再出口到美国,有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难以削弱;筛选了 25 个值得关注的出海概念股票[40][41] - 美股市场政策风险较年初更高,但与对等关税时期相比有所降低;关税政策使部分企业缩减成本、资本开支,停止招聘新员工,取消财务指引;预计下半年美股市场区间波动;美股估值偏高,提高关税将压低企业盈利预期;3 - 4 月外资净流出美股,但前五个月整体吸金能力强,全球资金再平衡趋势下可能面临净流出压力;看好公用事业和信息技术板块,细分领域看好 AI 基础层和应用层公司[43][45][48][49]
红利策略攻守兼备 易方达红利基金矩阵护航穿越市场波动
搜狐网· 2025-06-13 15:57
高股息资产市场表现 - 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756亿元 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312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中证红利指数近一年股息率5.73% 基日以来年化收益8.92% [1]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近五年年化回报4.63%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0.73%)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2.93%) [2] 易方达红利产品矩阵 - 中证红利ETF联接基金覆盖银行 煤炭 钢铁等21个申万一级行业 成分股为100只高股息A股 [1] - 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年化收益率8.93% 年化波动率17.18% 风险调整后收益优于沪深300和创业板指 [2]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ETF联接基金采用"高股息+低波动+低估值"三因子策略 聚焦港股通标的 [2] 行业配置环境 - 中证红利 红利低波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近一年股息率分别为5.73% 5.63% 7.87% [3] - 监管层强化分红导向 推动上市公司分红率提升 [3] - 利率下行周期增强红利资产吸引力 [3] 投资策略建议 - 稳健型投资者可长期持有红利产品 获取稳定现金流 [3] - 采用"杠铃策略"组合配置 红利资产打底+消费科技资产博弹性 [3]
【宏观策略】全球贸易谈判关键阶段,以稳应变——2025年6月资产配置报告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05 19:03
A股大盘 - 国内经济基本面面临关税反复和总需求回落压力 需关注政策对冲效果 [5] - A股成交额回落至"9.24"以来低位 市场观望情绪上升 [5] - 政策面短期内以落实已部署政策为主 下半年或有增量政策 [5] - 外部环境方面 关税谈判期仅剩月余 不确定性风险上升且不可预测性强 [5] - 关税豁免期临近结束(7月8日) 6-7月市场或先抑后扬 [5] - 市场风格呈现极致"杠铃"策略 大盘权重+微盘股表现突出 但当前风险收益性价比偏低 [5] 行业/风格配置 - 短期建议以稳应变 关注银行等偏防守板块 [5] - 大盘权重在有中央汇金托底背景下 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5] - 微盘股面临"三高"局面(指数高/成交占比高/IM贴水高) 需等待风险释放 [5] - 建议关注科技/医药/服务消费/新消费等调整后的布局机会 [5] - 关税谈判不确定性上升 可适度提高稳健资产配比 [5] 多资产配置 - 建议关注日股/欧股/黄金等多资产分散化布局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