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和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国防部:美方不要欺骗误导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
快讯· 2025-06-26 16:08
中美军事关系 - 美国国防部长称中国是"步步紧逼的威胁",将优先增加印太地区威慑力,"以实力求和平" [1] - 美国"大而美"法案明确拨款120亿美元用于"太平洋吓阻计划",提升印太部队战备实力,强化台湾防卫能力 [1] - 中国国防部回应称大国相处之道不应是零和博弈,和平共处是中美两国应共同守住的底线 [1] 中国军事立场 - 中国的发展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 - 中国国防部表示中国从来不像有的国家那样搞威慑、胁迫那一套 [1] 台湾问题 - 中国国防部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1] - 中国国防部批评美方一再背信弃诺,执意武装台湾,最终只会引火烧身、自食苦果 [1] - 中国敦促美方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不要总拿中国说事,欺骗误导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 [1]
北约秘书长操弄涉华议题,外交部回应
环球网· 2025-06-26 15:35
北约军费开支与亚太扩张 - 北约成员国军费已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55% [1] - 北约要求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升至本国GDP的5% [1] - 北约突破地理范围限制 以欧亚安全联动为借口向亚太扩张 [1] 中国军事建设立场 - 中国反对北约诋毁其正常军力建设 认为这是北约扩权借口 [1] -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坚持劝和促谈 不向交战方提供武器 [2] - 中国严格管控两用物项出口 立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2] 中国国际角色定位 - 中国自称为世界和平建设者 全球发展贡献者 国际秩序维护者 [2] - 中国表示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 [2] - 中国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 停止操弄涉华议题 [2] 地区安全局势 - 亚太国家对北约东进亚太保持高度警惕 [1] - 国际社会对北约扩张意图看得一清二楚 [1] - 中国将继续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
北约以应对中国为借口强推5%军费目标,外交部回应
财联社· 2025-06-26 15:29
北约言论与中方回应 - 北约秘书长指控中国军力显著扩张并支持乌克兰战争 认为欧盟和北约需加大军费开支 [1] - 中方驳斥北约渲染紧张局势是为增加军费和扩张亚太影响力寻找借口 [1] - 中方敦促北约摒弃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 停止操弄涉华议题 [1] - 中国强调将坚定维护主权安全 继续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1] 国际关系动态 - 北约将中国军力扩张与俄罗斯威胁、朝鲜伊朗行动并列作为增加军费的理由 [1] - 中方指北约言论包含对华错误认知 需纠正涉华议题的操弄行为 [1]
汽车行业需走出“互怼互黑”的竞争误区
快讯· 2025-06-20 08:28
行业竞争生态 - 部分车企陷入"流量即销量"误区 通过互怼互黑获取竞争优势 [1] - 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是队友关系 "内卷式"竞争没有赢家 [1] - 互怼互黑行为破坏行业生态 需警惕对创新势头的侵蚀 [1] 行业发展策略 - 营销造势对获取关注和树立品牌不可或缺 [1] - 中国车企已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1] - 需摒弃"零和博弈"旧思维 转向技术和服务开放竞速 [1] 行业未来展望 - 只有摆脱抹黑拉踩 中国汽车业才能行稳致远 [1] - 开放竞速模式将助力行业驶向更远未来 [1]
犬儒主义者很难成功,只因陷入了零和思维
36氪· 2025-06-19 08:55
犬儒主义的影响 - 犬儒主义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场残酷的达尔文式生存斗争,成功可能需要踩在别人身上[1][3] - 超过半数的父母认为孩子应将世界视为严酷和危险的,MBA学生被教导公司要与竞争对手、供应商、员工和监管机构竞争[3] - 硅谷中才华横溢但具有毒性的领导者如史蒂夫·乔布斯被赞美和模仿[3] 犬儒主义对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 犬儒主义思维会阻碍成功,拥有这种心态的人赚得更少,工作满意度更低[4] - 长期跟踪研究发现,犬儒主义者的工资增长速度仅为非犬儒主义者的三分之一,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可能性更小[4] - 犬儒主义者倾向于采取支配性策略提升地位,导致孤立并限制成功[5] 犬儒主义对团队和企业的危害 - 犬儒主义侵蚀工作场所的创造力、开放性和士气,影响企业底线[5] - 自恋程度更高的NBA球队赢得的比赛更少,因为自恋球员破坏团队协作[5] - 团队的成功确保个人成功,而非反之[5] 改变犬儒主义的途径 - 犬儒主义只有一小部分是遗传的,社会环境显著影响信任建立意愿[5] - 设计公司IDEO通过建立"互助文化"鼓励团队相互支持,将信任和合作变为标准工作方式[8] - 领导者可以创建集体协作环境,共享集体力量[7][8] 对抗犬儒主义的策略 - 匿名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希望合作文化,但误以为同事偏好竞争[10] - 领导者可通过公布调查结果展示员工共同愿望,打破"多元无知"[11] - 管理者应提高信任度,以身作则倡导"反犬儒主义"文化[12] 领导者的作用 - 领导者鼓励集体心态可为每个人实现目标提供更大机会[12] - 领导者可通过创造协作环境逆转犬儒主义趋势,帮助人们团结一致取得成功[12]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专家热评
第一财经· 2025-06-13 14:53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 - 会议于2025年6月9日至10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中方牵头人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及贸易代表格里尔 [1] - 会议旨在巩固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落实6月5日两国元首战略共识,体现中美通过机制化对话管控分歧的转向 [1][5] 谈判立场与成果 - 中方明确坚持平等协商核心立场,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 [2] - 双方承认经贸分歧可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成为扭转零和博弈思维、回归经济理性的重要探索 [3][4]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其磋商机制常态化运行有助于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确定性,缓解当前保护主义阴云下的供应链撕裂风险 [5] - 会议成果被视为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减震器",发展中国家与跨国资本联合呼吁回归公平贸易原则 [3][5]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美同意进一步发挥磋商机制作用,通过增进共识、减少误解来强化合作,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 [3] - 双方探索重构健康全球经济秩序的路径,强调开放市场与产业链自然合作是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4][5]
魏建国:中国单边开放是世界近代史的奇迹一一在郑永年新作《论单边开放》国内首发式上讲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6-10 17:41
中国单边开放的历史意义 - 中国的单边开放是对全球化逻辑和规则的创造性突破,打破了西方主导的"对等开放"原则,主动降低关税从15.3%降至7.4%,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 [1] - 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达3.3万亿美元,在华外资企业66万户,连续30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通过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成为全球外商投资"首选地" [1] - 单边开放是中国传统开放思想的延续和升华,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开放精神,形成"自主性全球化的典范" [3] 单边开放的全球治理价值 - 破解"零和博弈"思维,通过本土市场开放带动亚洲产业链崛起,实现"增量共赢" [4] - 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等多边机制凝聚共识,推动区域合作和全球规则参与,助力联合国2035发展倡议 [4] - 在气候、能源、消除贫困等全球议题上提供公共产品,展现新兴大国的责任担当 [4] 未来开放路径升级方向 - 从"要素流动型"转向"规则引领型",在数字经济、绿色贸易、5G等领域构建中国标准 [5] - 从"经贸开放"扩展到"文明对话",通过文化和服务业开放提升软实力 [5] - 从"接纳国际规则"转向"贡献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向更包容公平方向发展 [5] 理论体系与战略定位 - 单边开放是基于百年发展战略需要的主动决策,展现对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 [2] - 21世纪全球化将由中国单边开放与多边协同共同定义,体现5000年文明的开放胸襟 [5][6] - 本质是对自身道路的自信和人类进步的信念,为人类发展探索新路径 [6]
确保中美经贸关系大船行稳致远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52
中美关系发展 - 中美元首通话有助于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对校正中美关系航向至关重要 [1] -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此次战略沟通,视其为加强对话的积极信号,期待双方落实共识推动关系重回正轨 [1] - 中美经贸牵头人在日内瓦举行会谈,迈出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问题的重要一步,成果受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 [1] 经贸合作与分歧 - 中方严肃执行日内瓦会谈协议,但美方后续出台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包括AI芯片出口管制和停止对华芯片设计软件销售 [2] -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共赢,人为割裂联系和强推"脱钩断链"将损害各方利益,美方亦难独善其身 [2] - 美国加征关税曾导致其国内港口货运量骤减,而日内瓦共识达成后订单激增,中美航运市场再现"一船难求"景象 [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美将用好经贸磋商机制,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各自关切,争取双赢结果,增进各领域交流 [3] - 中美重启新一轮经贸磋商,举行首次会议,表明双方希望通过持续对话找到化解障碍的有效途径 [3] -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关乎两国人民和人类前途命运,需立足共同利益,担当大国责任推动关系健康发展 [3]
高考成绩和主权货币
虎嗅· 2025-06-09 22:26
高等教育分配机制 - 文章提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以"高考币"定价的体系(国家统一考试)和以法币定价的体系(市场主导)[1][2] - "高考币"体系特征包括国家信用背书、标准化和强制性,确保机会平等[7][8][9][10] - 法币定价体系依赖市场机制,高校自主决定录取标准,学费反映市场估值[22][23][24] "高考币"体系分析 - 高考成绩具备主权货币属性,但缺乏价值储藏和交换自由功能[12][13] - 该体系通过年度清零机制防止优势积累,实现极致机会平等[14][16] - 社会对高考公平性高度认可,形成"唯第一学历"的共识[19][20][21] 法币定价体系特点 - 美国高校收入结构中捐赠基金+学费占比超50%,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27] - 体系催生全球顶尖高校但导致本土学生面临国际竞争压力[26][29] - 产生两极分化结果:培养顶尖人才同时存在大量教育弱势群体[30] 基础教育影响 - "高考币"体系导致基础教育陷入零和博弈,催生内卷现象[33][34] - 双减政策试图控制竞争烈度,但县域中学仍采取极端应对措施[35] - 体系灌输零和博弈价值观,影响学生长期思维模式[37][38] 高等教育问题 - 高校形成三方博弈格局,重科研轻培养导致"论文工厂"现象[41][46] - 中国SCI论文数量10年增长260%,但质量指标落后发达国家[52][54] - 研究生供需失衡使其沦为科研"耗材",学术不端频发[49][50][54] 国际化挑战 - 来华留学生占比低于10%,高校为提升排名过度优待留学生[59][62] - "学伴"事件反映本土学生在高校评价体系中被工具化[64] - 国际化需求与公平原则冲突,形成制度性套利空间[65] 改革方向 - 短期需增强本土学生话语权,实现真正的三方博弈[67] - 长期应建立多元信用体系,平衡公平与效率需求[67]
美国的真实目的,中方早已识破,拿不到稀土后,特朗普彻底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6-08 21:52
中美经贸关系动态 - 中美在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并发布联合声明,中方随后宣布取消或暂停针对美的部分关税和非关税措施[1] - 美方在联合声明次日发布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并后续切断部分企业对华半导体设计软件销售渠道,暂停关键技术出口[3] - 美国国务卿宣称将撤销与中国政府有联系或具关键领域科系背景的中国留学生签证[3] 稀土供应链博弈 - 中国掌控全球90%以上稀土磁体产量,并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4月对美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骤降58.5%至246吨[4] - 美方抱怨中方未加快稀土出口,但忽视日内瓦声明中未明确包含稀土管控的事实[4] - 稀土涉及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军工供应链安全,美方寻求通过谈判迫使中方放松管制[4] 美方战略困境与矛盾行为 - 美国汽车制造业等巨头警告白宫稀土断供将冲击生产秩序,特朗普团队对华政策呈现混乱特征[6] - 摩根大通CEO指出中国不害怕美国施压,美国最大威胁来自内部[6] - 美方在指责中方违反共识的同时,主动释放谈判信号,试图推动进展[6] 中方反制与谈判立场 - 中方明确表态若美方一意孤行将坚决反制,商务部强调维护权益坚定且落实共识诚信[6] - 稀土争议背后是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结构性矛盾,中方掌控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优势难以替代[7] - 中方强调中美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与平等协商,反对美方单方面撕毁共识和零和博弈思维[7] 全球产业链影响与舆论反应 - 美方的边打边谈策略加剧全球产业链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的脱钩政策打破中美商业联系支柱[9] - 中国凭借稀土等筹码具备反制能力,美方讹诈策略被舆论认为注定失败[9] - 商界呼吁美方务实谈判,避免将经贸问题意识形态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