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搜索文档
“既看GDP也看GNI”,GDP与GNI有何区别和联系?详解→
第一财经· 2025-10-24 12:4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五五”时期将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并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 [1] - 国家强调既关注GDP也关注GNI,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表明对国民收入和国际投资净收益的重视程度提升 [1] GDP与GNI的基本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强调国内生产,体现增加值的生产创造 [2] -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1993年前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2] GDP与GNI的联系与区别 - GNI的核算是以GDP为基础,其计算公式为:GNI = GDP + (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 - 付给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 [3] - GDP衡量生产成果,GNI衡量收入总量,两者的区别在于衡量经济总量的角度不同,GDP从生产角度衡量,GNI从收入初次分配角度衡量 [3][4] GDP和GNI的作用 - 国际社会在分析各国经济增长时更关注GDP,在分析贫富差异程度时更关注GNI或人均GNI [5] - 联合国根据GNI和人均GNI决定会费,世界银行将人均GNI作为国家收入等级划分标准,GDP主要用于衡量经济增长,GNI更多用于分析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5] GNI与GDP的历史数据对比 - 2013年至2022年间,GNI与GDP的差额在-12,957亿元至817亿元之间波动,差额率在-1.1%至0.1%之间 [6] - 2022年GNI为1,191,767亿元,GDP为1,204,724亿元,两者差额为-12,957亿元,差额率为-1.1% [6]
观察| “经济学”的大厦正在崩塌?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10-23 11:0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正在从根本上瓦解传统经济学体系的理论根基,而非仅仅取代人类工作[1][2] 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假设和衡量标准在AI时代面临结构性崩塌,需要重新定义价值体系[22][32][35] GDP仪表盘的失灵 - 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已无法准确反映人类福祉与进步,出现增长与民众实际感受脱节的现象[3][4][5] - 传统经济学以"能卖多少钱"为价值标准,导致维基百科等免费知识产品(月供200亿页免费知识)因未产生直接收入而被视为"负面贡献"[7] - AI医生以0.1元成本提供普惠医疗服务,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价值在传统GDP核算体系中无法体现[7] - 当前衡量体系是用工业时代标尺丈量智能时代价值,导致结构性崩塌[8][9] 人类经济价值的负值化 - 在认知任务领域,人类经济价值正趋于负值,AI产出速度是人类的38倍且效果更优(文案点击率平均高出27%)[11][12] - AI生成单篇文案成本不到0.1元,相当于人类成本的1/200,且无请假、犯错、离职等隐性成本[12] - 制造业AI质检设备每秒检查10个零件(准确率99.99%),人类最多每秒2个(准确率98%),AI年省50万人工成本并减少100万次品损失[14] - 金融领域AI风控模型0.03秒完成信贷评估,坏账率仅为人类的1/5,传统"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受到根本挑战[14] 效率崇拜的反噬 - 追求极致效率导致全球系统失去"缓冲余地",类似为减重丢弃必需品而面临突发风险[15] - AI作为"超级加速器"让80%全球集装箱运输由AI调度,但系统漏洞会导致全球贸易链停摆[16] - AI预测农产品需求误差会引发农民集体跟种,导致供大于求、千万农民血本无归[16] - 传统经济学基础概念(员工、资本、商品)在AI时代开始模糊,建立在之上的理论体系面临崩塌[19][20][21] 四大理论支柱的崩塌 - **稀缺资源分配理论失效**:AI使智能资源无限供应(如AI日生成百万份法律文件),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传统供需模型失效[24][25][26] - **人力劳动价值理论失效**:当劳动可无限复制且成本为零时,人类劳动经济价值归零甚至为负,工厂学校培养的技能可能瞬间过时[26] - **增长需要资源投入理论失效**:AI实现"无中生有"增长(如AI一周学会医学诊断),价值来自要素重新排列而非资源消耗,传统增长理论无法解释[27][28][29] - **价值金钱衡量理论失效**:AI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免费(开源软件、免费课程),金钱无法捕捉真正价值,经济学价值坐标系失灵[30][31] 智能时代价值重构 - AI促使重新思考价值本质,关注GDP之外的家庭温暖、阅读快乐等无法量化的意义[32][33] - 当AI接管效率任务,人类有机会关注真正想要的生活(时间自由、清洁空气、童年快乐)[34] - 新价值体系应包含幸福指数、生态平衡,珍惜AI无法替代的人类独有特质(真情实感、温暖安慰、艺术理解)[35][36][37]
我国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究竟如何?|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1 18:56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增速小幅回落,名义GDP同比增长3.7% [4] -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5.2%,超过全年5%的增长目标,四季度GDP仅需达到4.5%左右即可完成目标 [4][6] - 三季度GDP环比增速保持平稳,为1.1% [6] - 净出口对GDP新增部分的贡献在三季度达到24.5%,预计全年贡献度在25%以上 [11] 物价水平 - 三季度物价有所回升,三产物价持续正增长且幅度扩大,二产物价回落速度减缓 [10] - 三季度CPI录得负增长,主要受第一产业物价下行拖累 [10] - 四季度物价预计缓慢回升,第一产业中猪肉、鸡蛋等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工业品价格可能继续小幅回升,出口价格进入平稳期 [10] 消费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前值3.4%回落,商品零售增速为3.3%,餐饮收入增长0.9% [16] - 1-9月服务零售额增速为5.2%,较前值回升0.1个百分点 [16] - 商品零售呈现结构性分化,通讯器材(16.2%)、家具(16.2%)、体育娱乐用品(11.9%)维持高增长,家电类零售增速大幅回落11.0个百分点至3.3% [20] -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收入和支出累计增速分别为5.1%和4.6%,支出增速显著落后于收入增长,居民消费倾向较去年三季度有所下降 [24] 固定资产投资 -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3.0% [29]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制造业投资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9% [29] - 1-9月制造业投资边际下滑1.1个百分点至4%,估算9月当月同比为-1.92% [3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是拉动投资正增长的唯一项目,而建筑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分别录得-4.1%和-0.2% [33][35] - 汽车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保持19.2%的高增速,但出口产业链投资下降显现,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医药制造投资累计分别为-2.1%、-9.5%和-9.9% [35] 基建投资 - 1-9月狭义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为1.1%,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估算当月增速为-4.7% [44] - 水利管理业、铁路运输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分别较前值下降4.4、0.3、1.7个百分点 [44] - 四季度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5000亿地方债结存限额资金下放,同时可能有2026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发,预计对投资形成支撑 [11][44] 房地产 - 1-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销售额63040亿元,下降7.9%,呈现以价换量态势 [29][50] - 9月70大中城市一、二、三线新房价格同比跌幅持续收窄至-0.7%、-2.1%和-3.4%,但一线二手房价格负增扩大至-5.7% [50][54] - 1-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7706亿元,同比下降13.9%,估算当月投资增速为-21.3% [60] - 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4%,新开工面积下降18.9%,竣工面积下降15.3%,极端天气对施工产生影响 [60] 工业生产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5%,环比增长0.64%,1-9月累计同比增长6.2% [64][69] - 工业生产反弹主因是“抢出口”、“抢两新”政策效应叠加“金九银十”旺季,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8.3% [69] - 9月汽车、电子信息、通用设备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增加7.6、1.4和2个百分点至16%、11%和9.3% [69] - 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69] - 9月工业产销率为96.7%,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但距离历史均值97.4%仍有差距 [72] 就业市场 - 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平均值为5.2%,高于去年同期的5.1% [76] - 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9%,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7% [76] - BCI企业招工前瞻指数9月上升至50.49%,较前值增加6.42个百分点 [76] - 青年就业压力较大,8月18-24岁青年失业率录得18.9%,高于去年同期的18.8% [77]
10月21日汇市晚评:特朗普对哥伦比亚进行关税措施
金投网· 2025-10-21 17:58
外汇市场动态 - 美元指数小幅反弹至98.50附近,短期维持区间震荡 [1] - 英镑兑美元汇率下跌,交投于1.3385附近 [1] - 欧元兑日元突破176.00关口,最新报176.01,日内上涨0.31% [1] - 美元兑日元突破151.00关口,最新报151.01,日内上涨0.19% [1] 宏观经济数据与政策 -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2] - 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未作调整,一年期和五年期LPR均维持不变 [2] - 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 [2] - 大商所将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可交易品种范围 [2] 技术面分析 - 美元指数连续第三天走强,欧洲早盘交易于98.75附近,远高于上周五低点98.00 [3] - 欧元/美元技术面支持其重新瞄准10月峰值1.1778,并得到2025年高点1.1918的支持 [3] - 英镑/美元4小时图上突破100期简单移动平均线及38.2%斐波那契回撤位,技术指标显示积极动能 [3] - 美元/日元日内低点为150.47,近期关键支撑位在一目均衡基准线149.39 [3] 未来事件与数据前瞻 - 瑞士将公布9月贸易帐,英国将公布9月公共部门净借款 [4] - 加拿大将公布9月CPI月率 [4] - 美联储将举行支付创新会议 [4] - 日本将举行首相指名选举,美国总统将宣布对哥伦比亚实施重大关税措施 [4]
期指:利多进一步明朗,偏强震荡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21 13: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10月20日四大期指当月合约悉数上涨,本交易日期指总成交回落、总持仓减少,显示投资者交易热情降温,市场受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中美谈判预期、GDP等经济数据及A股市场表现等因素影响[2][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 沪深300收盘价4538.22,涨0.53%,成交额5058亿;IF2511收盘价4519.8,涨0.50%,基差 -18.42,成交额342亿,成交量25145手(↓10415),持仓量40679手(+3188)等[2] - 上证50收盘价2974.86,涨0.24%,成交额1283.6亿;IH2511收盘价2972,涨0.30%,基差 -2.86,成交额117.6亿,成交量13161手(↓3908),持仓量14994手(↓1216)等[2] - 中证500收盘价7069.64,涨0.76%,成交额3146.8亿;IC2511收盘价6972,涨0.73%,基差 -97.64,成交额402.5亿,成交量28764手(↓7884),持仓量48948手(↓3728)等[2] - 中证1000收盘价7239.18,涨0.75%,成交额3284.5亿;IM2511收盘价7137.6,涨0.47%,基差 -101.58,成交额645.2亿,成交量44989手(+10232),持仓量71066手(↓6537)等[2] - 10月20日,IF上涨0.5%,IH上涨0.3%,IC上涨0.73%,IM上涨0.47% [2] - 本交易日,IF总成交减少57144手,IH总成交减少36593手,IC总成交减少37567手,IM总成交减少62630手;IF总持仓减少8343手,IH总持仓减少8030手,IC总持仓减少3371手,IM总持仓减少9885手 [3] 期指前20大会员持仓增减 - IF2511多单增减 -2838,空单增减 -2453;IF2512多单增减 -4609,多单净变动 -8401,空单增减 -3739,空单净变动 -7350等[6] 趋势强度 - 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强弱程度分弱、偏弱、中性、偏强、强, -2表示最看空,2表示最看多 [8] 重要驱动 - 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工作报告并就“十五五”规划建议说明 [9] - 中美双方即将重返谈判桌,美方将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谈判问题,中方回应应平等协商解决经贸问题 [9] -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9] - 上证指数涨0.63%报3863.89点,深证成指涨0.98%,创业板指涨1.98%;A股全天成交1.75万亿元创8月8日以来新低;盘面上下午交投清淡,硬科技方向回落,煤炭、燃气等防守行业吸引热钱,高位抱团股批量连板;个股涨多跌少,培育钻石、CPO、电极液概念涨幅居前,黄金、稀土、镍矿明显下跌 [9]
9月经济数据点评:基数上升拖累GDP同比,4季度仍有政策支撑
西部证券· 2025-10-21 10:30
宏观经济表现 - 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较第二季度的5.2%有所回落,主要受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环比增速1.5%)拖累[1] - 第三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长3.7%,较第二季度的3.9%进一步放缓,创2023年以来新低[1] - 第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下降1%,较第二季度跌幅收窄0.2个百分点[1] -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5.2%,高于全年约5%的增长目标[4] 生产与工业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较8月的5.2%大幅回升,季调后环比增长0.64%,为3月以来最高水平[2] - 9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8%,较8月的-0.4%回升,推动工业增长[2] - 9月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8月增速提高7.6个百分点[2] - 9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8月回落5.1个百分点[2] 消费与零售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较8月的3.4%进一步回落,季调后环比下降0.18%[2] - 9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9%,均较8月增速放缓[2] - 9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同比增长3.3%,增速受去年高基数拖累明显回落[2] - 截至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89.2,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3] 居民收支与就业 - 第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3.4%,均较第二季度增速回落[3] - 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环比季节性回落,但高于去年同期的5.1%[3] 投资与房地产 - 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1%,跌幅与8月持平,前三季度累计同比下降0.5%[3] - 9月基建投资同比下降8%,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3%,跌幅仍较上月扩大[3] - 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5%,接近8月跌幅;销售额同比下降11.8%,跌幅略有收窄[3] - 9月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4%,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0.6%,房地产需求仍偏弱[3] 政策展望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并安排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为第四季度经济提供支撑[4] - 预计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仍有再次降准降息的可能[6]
9月经济数据解读:内外动能或进入转换期
华创证券· 2025-10-20 2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前三季度不变价GDP累计增速5.2%,四季度经济增长达4.5%以上可完成全年目标,投资或成对冲出口放缓抓手,全年增速有望达5% [8][11] - 四季度“宽信用”发力、中美谈判在即,经济内生动能或改善,债市多空因素交织,或在新平台窄区间波动 [4] 各目录总结 三季度经济数据概览:投资走低、消费放缓、出口亮眼 - 总量上,前三季度不变价GDP累计增速5.2%,完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大 [8] - 节奏上,三季度GDP环比+1.1%,高于二季度,但强度弱于季节性 [8] - 价格上,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当季同比-1.0%,高于二季度,名义增速向实际增速靠拢 [8] - 结构上,投资弱化、消费放缓,出口成经济增长支撑 [9] - 展望四季度,消费基数、出口周期或使增速走弱,但投资有望修复,完成全年目标概率大,追加“稳增长”力度概率下降 [11] 9月数据解读:生产强势再回归 基建:政策效果初显,传统基建边际回暖 - 1-9月不含电力、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均下降,单月看不含电力同比-4.6%、全口径同比-8.0%,9月下旬政策工具投放后高频指标改善,10月效果或更明显 [20] 房地产:投资降幅扩大,销售持稳 - 1-9月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3.9%,单月同比-21.3%,降幅扩大,住宅销售面积同比-11.4%,“金九”弱于去年,四季度高基数扰动或放大 [24] 制造业投资:降幅继续走扩 - 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1.9%,降幅扩大0.6pct,1-9月累计同比+4.0%,价格环境未修复、盈利预期待增强致投资决策后置 [25] 消费:弱环比与高基数拖累社零回落 - 9月社零同比+3.0%,环比季调转负至-0.18%,去年国补品类零售高增致今年9月同比走弱 [29] - 餐饮收入同比+0.9%,环比+0.3%,弱于同期;商品零售限额以上同比+2.7%,家电增速下降,通讯器材、家具增速高 [30] 工业:出口拉动叠加生产旺季,工增回归强势 - 9月工业增速同比+6.5%,较8月提升1.3pct,环比季调+0.64%,出口交货值同比+3.8%,拉动制造业生产 [34]
三季度4.8%,政策发力否
华西证券· 2025-10-20 23:24
宏观经济表现 - 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4.8%,较二季度的5.2%放缓0.4个百分点[1] - 前三季度不变价GDP累计同比增长5.2%,四季度仅需增长4.5%-4.6%即可实现全年5%的目标[1] - 三季度现价GDP同比增长3.73%,较二季度的3.94%小幅放缓0.2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同比为-1.0%[2] 生产与需求 -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5%,较前月的5.2%提升1.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增3.8%,直接拉动工业增加值约0.45个百分点[2] - 9月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加权同比增速反弹0.5个百分点至5.9%,而投资、零售和出口交货值三个需求指标加权同比增速为-0.6%,供需增速差约6.5个百分点[2]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0%,创年内新低,其中国补相关五类商品拉动零售同比1.1个百分点,较前月放缓0.14个点[3] 投资与房地产 - 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下降0.5%,为2020年10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4%,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5] - 9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至-4.6%,制造业投资放缓至-1.9%,地产投资放缓至-21.3%[5] - 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48.5%,销售额环比增长47.2%,表现强于2015-2019年及2021-2023年同期的30%-40%环比增速[7] 政策与市场展望 - 政策加码必要性下降,财政方面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货币政策年内或推动降准+结构性降息[7] - 权益市场避险资金可能流入红利板块,债市短期缺乏下行动力,但四季度风险偏好压制可能缓和[8]
预计:我国2025年GDP上涨5.1%,突破140万亿元,约为19.6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10-20 23:11
上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我国经济发展顶住多重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强大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 算结果显示总量达到1015036亿元人民币。 相较于上年同期的975357.4亿元,在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实际增长了5.2%。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发力、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 内需市场的稳步复苏,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这一差距主要反映了价格水平的变动,意味着与2020年的基准物价相比,我国当前的综合物价水平大致下降了1.1%左右,显示出当前阶段存在着一定的"同 缩"压力。 认识到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表明:在经济体量实质性扩大的同时,价格因素暂时对名义增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今年第四季度,若保持当前的经济复苏势头和发展动能,预计 2025年全年有望实现5.1%左右的实际经济增长。 在此基础上,2025年全年按市场价格核算的名义GDP规模,预计将在2024年1349083.5亿元的基础上扩大约4个百分点左右。 在分析经济数据时,需明确"实际增长"与"名义增长"的区别至关重要——实际增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反映了经济体量的真实扩张; ...
2025年三季度经济数据点评:近5年首次!固定投资同比转负
联合资信· 2025-10-20 19:36
宏观经济增速 - 2025年前三季度GDP为101.50万亿元,同比增长5.2%[4] - 2025年三季度GDP当季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1%,显著低于过去两年1.5%的平均水平[4] - 经济环比动能偏弱,显示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在修复过程中[4] 固定资产投资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万亿元,同比下降0.5%,为2020年8月后首次同比转负[5]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金额同比降幅持续扩大[5]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回落至1.1%[5]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5] 消费与工业生产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9万亿元,同比增长4.5%;9月社零同比增长3.0%,增速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6]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制造业增长6.8%[6] - 汽车、电气机械、电子等行业增长均超过10%,装备制造业占比持续提升[6] 增长动力与展望 - 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回落,内需不足问题尚未根本缓解[4] - 四季度外需不确定性及内需内生动力缺失仍是经济运行压力的主要来源[2][4] - 宏观政策需进一步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并着力扩大内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