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液冷渗透趋势显著 关注上游冷却介质投资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4:40
液冷技术发展背景 - AI和5G等高密度业务推动数据中心功率密度提升 AI服务器功率达2000-3000W 远高于普通服务器的300-1000W [2] - 数据中心面临高热密度和巨额能耗挑战 散热问题成为重大瓶颈 [2] - 英伟达自BlackWell架构开始采用液冷技术 GB200使用单相冷板+风冷方案 DGXGB300系统引入机架级液冷设计 全面转向全液冷方案 [2] 冷板式液冷技术 - 冷板式液冷通过金属冷板紧贴高功耗芯片 冷却液在流道循环吸热 是较早发展的液冷技术 [3] - 单相冷板式液冷不发生相变 适用于中低功率服务器 冷却介质以水和乙二醇为主 占液冷市场70%份额 [3] - 双相冷板式液冷采用低沸点液体如R134a或氟化液 利用相变潜热高效散热 英伟达Rubin芯片或将采用该技术 [3] 浸没式液冷技术 - 浸没式液冷将服务器整机或部件浸入不导电冷却液 通过液体对流和相变散热 适用于超高功率密度场景 [1][4] - 单相浸没式成本更低且无冷却液溢出风险 目前以阿里、字节、腾讯为主采用 [4] - 双相浸没式散热能力更强 但成本和技术成熟度较低 主要应用于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超算中心 [4] 冷却介质选择 - 浸没式液冷介质包括矿物油、硅油和氟化液 矿物油和硅油成本低但存在可燃风险和信号传输影响 [5] - 氟化液具有不可燃性、高稳定性和低介电常数优势 但成本较高 [5] - 主流氟化液包含氢氟醚、全氟聚醚、六氟丙烯低聚体和全氟胺 全氟聚醚性能佳但价格贵 六氟丙烯低聚体成本低但存在酸性和挥发性问题 [5] 市场空间预测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总装机量预计达114.3GW 2024-2030年平均年新增装机量16.6GW(乐观24GW 悲观9GW) [1][6] - 按液冷渗透率60%和浸没式渗透率40%计算 将新增4万吨氟化液需求 [1][6] - 以25万元/吨价格测算 氟化液市场空间约100亿元 [1][6] 行业标的 - 氟化液领域建议关注东阳光、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八亿时空、三美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 [7][8] - 硅油领域建议关注润禾材料、新安股份、兴发集团 [8]
祥鑫科技:目前公司的算力服务器液冷模组、液冷结构件等产品可应用于算力服务器冷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9:17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拥有热管理系统相关产品并熟练掌握液冷散热技术[1] - 公司算力服务器液冷模组、液冷结构件等产品可应用于算力服务器冷却(例如GPU冷却)[1] - 公司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产品解决方案[1] 客户与市场 - 公司已经为市场头部客户提供相关产品[1] - 公司密切关注算力服务器和液冷技术的发展情况[1] - 公司不断挖掘相关液冷散热产品的市场机会[1]
祥鑫科技:目前公司为超聚变、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等公司供应液冷服务器相关产品
第一财经· 2025-08-19 08:57
技术应用领域 - 液冷和冷媒直冷技术可应用于算力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IDC数据中心、低空无人飞行器等领域 [1] - 公司为超聚变、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等公司供应液冷服务器相关产品 [1] 新能源汽车客户与产品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包括液冷板、箱体上盖、托盘、端板、底护板等金属结构件 [1] - 已为C客户、B客户、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正力新能、孚能科技、欣旺达、远景动力、威睿(吉利汽车)、蜂巢、瑞浦兰钧等知名厂商供货 [1]
液冷需求爆发!概念股强势,多家公司披露布局进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8:15
液冷概念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液冷概念股爆发 22家公司股价涨幅超10% 曙光数创30cm涨停 方盛股份、高澜股份、强瑞技术、润禾材料20cm涨停 [1] - 曙光数创专注数据中心领域20余年 主营浸没相变液冷/冷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及模块化产品 提供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 [1] 液冷技术发展背景 - 数据量爆炸增长推高计算需求 数据中心散热问题突出 液冷技术凭借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优势成为绿色革命新方案 [2] - 国内外云厂商包括英伟达、谷歌、微软、Meta、华为、阿里均已引入液冷技术方案 [2] 液冷市场空间预测 - 东方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空间达688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179亿元 [4] - 浙商证券预测2025-2027年液冷市场规模分别为354亿元/716亿元/1082亿元 [4] - 东方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提升至30% 2025年为渗透率加速元年 [2] 液冷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液冷系统部件:一次侧含冷却塔/干冷器/冷水机组/水泵 二次侧含CDU/液冷板/分水管/快插接头/冷却液/管路 [4] - 中游包括第三方液冷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器OEM/ODM厂商 [4] - 下游为服务器终端用户 [4] - CDU/分水管/快插接头/液冷板四大产品价值量占比超90% [7] 国内厂商发展机遇 - 海外液冷产业链相对封闭 产能扩张难以满足需求增长 为国内供应商提供增量配套机会 [9] - 国内液冷供应商有望实现从0到1破圈 多家A股公司披露布局进展 [10] 上市公司业务进展 - 方盛股份液冷板产品已交付数据中心应用 同时覆盖储能/风力发电/轨道交通领域 目前销售收入占比不高 [10] - 高澜股份提供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 产品含CDU PUE值控制在1.1以内 截至3月31日在手订单11.1亿元 [10] - 润禾材料拥有改性硅油冷却液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 正推进研发迭代和市场推广 [12] - 胜蓝股份液冷板产品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 [13] - 科创新源主营数据中心散热结构件 产品含虹吸式散热模组/液冷板 与霍尼韦尔合作开发虹吸散热/板换液冷/浸没式液冷技术 [13][14]
浪潮信息股价上涨4.07% 液冷技术推动数据中心绿色转型
金融界· 2025-08-18 23:58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8日15时最新股价为61.07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39元 [1] - 当日开盘价58.96元,最高触及61.60元,最低下探58.89元 [1] - 成交量1158265手,成交金额70.03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云计算基础设施、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 [1] - 国内领先的服务器和存储产品供应商,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1] 行业趋势 - 液冷技术受AI算力需求爆发与数据中心绿色转型驱动成为高成长赛道 [1] - 英伟达GB200液冷机柜商用及ASIC芯片渗透推动全球液冷市场规模扩张 [1] - 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0亿美元增至2030年213亿美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1387.77万元,占流通市值0.35%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1134.06万元,占流通市值0.9% [1]
数据中心液冷介质点评:液冷渗透趋势显著,关注上游冷却介质投资机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8 23:2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数据中心液冷介质行业 [4] 核心观点 - 液冷技术是解决数据中心散热问题的关键方案,尤其适用于AI、5G等高密度业务场景,AI服务器功率达2000-3000W,远高于普通服务器的300W-1000W [5] - 英伟达从BlackWell架构开始采用液冷技术,GB300系统引入机架级液冷设计,全面转向全液冷方案 [5] - 冷板式液冷是目前主流技术,单相方案以水/乙二醇为主,占比70%,双相方案采用R134a或氟化液,散热效率更高,英伟达Rubin芯片或将采用双相技术 [5] - 浸没式液冷散热效率优于冷板式,单相浸没成本更低且无溢出风险,双相浸没散热能力更强但技术成熟度较低,阿里、腾讯等采用单相,浪潮信息、中科曙光采用双相 [5] - 氟化液是浸没式液冷最佳介质,全氟聚醚和六氟丙烯低聚体综合性能突出,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装机量达114.3GW,液冷渗透率60%下氟化液需求约4万吨,市场空间百亿元 [5] 技术路线与市场分析 冷板式液冷 - 单相冷板式以水/乙二醇为介质,无需大幅迭代架构,占液冷市场70% [5] - 双相冷板式采用R134a或氟化液,利用相变潜热高效散热,英伟达或将其用于Rubin芯片 [5] 浸没式液冷 - 单相浸没式成本低且安全,阿里、字节、腾讯为主要采用企业 [5] - 双相浸没式散热能力更强,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用于超算中心 [5] - 氟化液中全氟聚醚和六氟丙烯低聚体有望成为主流,氢氟醚适用于精密清洗,全氟胺因3M退出面临生产壁垒 [5] 投资标的梳理 - 冷板式双相介质供应商: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昊华科技 [6] - 浸没式单相介质供应商:润禾材料、巨化股份、新宙邦、八亿时空、永和股份、东阳光 [6] - 浸没式双相介质供应商:巨化股份、东阳光、永和股份、新宙邦 [6]
当前时点如何看待液冷产业机遇?
2025-08-18 23:10
行业与公司 **液冷产业** - 中国在IDC和AIDC机房温控散热领域拥有完善产业链,服务器和交换机内部散热方面具备显著优势[1] - 液冷需求旺盛源于双碳政策推动(降低PUE要求)及国内芯片热转换效率低(科技贸易战导致)[1][2] - 全球AI算力分工中,中国在光模块、PCB、液冷和MPO四个子板块具备比较优势[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禀赋与需求** - 液冷技术分为IDC/AIDC温控和设备温控,国内产业链覆盖冷塔、冷水机组、CDU等[2] - 2026年为液冷产业从0到1的关键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液冷热板环节已率先发酵[2][12] - 技术路径从风冷向浸没式、喷淋式升级,龙头企业绑定海外大客户(如Meta、NV)[6][10] **市场发展趋势** - 未来三到五年行业格局趋向头部集中,类似光模块发展路径,产品迭代加速(200G→1.6T)[7][8] - 扩散路径:液冷板龙头→二线厂商→上下游(快接头、管路、CDU等),材料创新(氟化液、尼龙管道)[15] - 国内厂商通过台湾ODM或AVC间接供应北美算力链,逐步提升份额[15][16] **竞争与潜力** - 英维克表现突出,年收入/利润增长超20%,为行业标杆[11] - 液冷市场潜力类比PCB产业链,若切入北美供应链可能诞生大牛股[17] - 2024-2025年利润预期6亿元,未来增量或达几十亿至上百亿[13][14] 重要细节 **政策与芯片影响** - 国内芯片制程受限导致散热需求更高,强化液冷比较优势[3] - 双碳目标推动PUE降低,高效液冷成为重要路径[2] **技术挑战** - 需持续研发应对快速迭代,绑定大客户确保订单[7] - 浸没式液冷需新材料(如氟化液),提升产业链价值[15] **市场动态** - 推理节点大规模采用液冷方案超出预期,加速渗透[10] - 台厂产能不足为国内企业切入提供机会[17] **投资机会** - 液冷板块空间不亚于光模块/PCB,早期回撤为投资良机[18][19] - 产业从0→1→10发展,长期逻辑无瑕疵[19]
液冷需求爆发!这家公司“30cm”涨停
上海证券报· 2025-08-18 22:32
液冷概念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液冷概念股爆发 22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10% 曙光数创"30cm"涨停 方盛股份、高澜股份、强瑞技术、润禾材料等"20cm"涨停[2]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曙光数创涨29.99%至99.09元 方感股份涨22.07%至47.90元 高澜股份涨20.02%至30.94元 强瑞技术涨20.00%至89.29元 润末材料涨19.99%至43.64元[3] 行业背景与增长驱动 - 数据中心面临散热挑战 液冷技术凭借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优势成为绿色革命解决方案[5] - 国内外云厂商包括英伟达、谷歌、微软、Meta、华为、阿里均引入液冷技术方案 液冷技术从可选变为刚需[5] - 东方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提升至30%左右[5] 市场规模预测 - 东方证券预计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空间约688亿元 其中国内市场约179亿元[7] - 浙商证券预测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达354亿元 2026年716亿元 2027年1082亿元[7] 产业链结构 - 液冷产业链上游包括一次侧部件(冷却塔、干冷器、冷水机组、水泵)和二次侧部件(CDU、液冷板、Manifold、UQD、冷却液、管路)[7] - 中游包括第三方液冷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器OEM/ODM厂商[7] - 下游为服务器终端用户[7] - CDU、Manifold、UQD、液冷板四大产品价值量占比超90%[9] 国内企业布局进展 - 曙光数创专注数据中心领域20余年 主营浸没相变液冷和冷板液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4] - 高澜股份提供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 服务器液冷产品PUE值控制在1.1以内 截至3月31日液冷板块在手订单约11.1亿元[11] - 方盛股份液冷板产品已交付数据中心应用 同时覆盖储能、风力发电、轨道交通领域[11] - 润禾材料拥有改性硅油冷却液自主知识产权和相关专利 正推进研发迭代和市场推广[13] - 胜蓝股份液冷板产品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14] - 科创新源开展数据中心散热结构件业务 产品包括虹吸式散热模组和液冷板 与霍尼韦尔合作开发虹吸散热技术和液冷技术[14]
英维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17.54%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1:5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 同比增长50.25% [1] - 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增长17.54% [1] - 业绩增长主要系机房及机柜温控节能产品收入增加所致 [1] 主营业务 - 公司是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 服务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设备、通信网络、储能系统等领域 [1] - 机房温控节能产品主要针对数据中心、算力设备、通信机房等领域的房间级专用温控节能解决方案 [1] 液冷业务发展 - 液冷技术在高热密度趋势和高能效散热要求推动下加速导入 已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2] - 公司形成"端到端、全链条"平台化布局和系统方法论 成为液冷业务核心竞争优势 [2] - 报告期内算力设备及机房的液冷相关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 [2] 市场表现与关注 - 7月股价月度涨幅35.34% 8月涨幅74.58% 受AI算力题材追逐影响 [2] - 市场对AI、算力设备、数据中心等行业动态较为关注 对公司液冷业务有较多讨论 [2] - 公司核查未发现未公开重大信息影响股价 [2] 战略规划 - 公司凭借风冷和液冷技术创新优势 持续拓展国内外数据中心及算力设备行业客户 [3] - 已构建相对完整的液冷全链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 [3] - 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3]
液冷行业科普报告
长江证券· 2025-08-18 21:44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首次 [6] 液冷技术概述 - 数据中心散热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液冷技术具备更高散热效率、低能耗、低TCO、低噪声和低占地面积等优势 [13] - 液冷升级主要在机房侧,服务器与机房内散热方式强绑定,室外侧变动不大 [13] - 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浸没式三种,浸没式可进一步分为单相和双相 [13] 液冷技术驱动力 - AI推动芯片功耗快速提升,GPU功耗显著高于CPU,风冷散热上限为TDP<1000W [14][17] - 高功耗服务器带动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传统风冷技术一般在单机柜20kw达到上限 [19] - 政策严控PUE,传统风冷PUE极限在1.3左右,冷板式液冷最低1.1,浸没式接近1.0 [20] - 2025年底政策要求平均PUE降至1.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PUE不得高于1.2 [25] -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冷板式液冷TCO具备绝对优势,单相浸没式与风冷基本持平 [26][29] 液冷技术方案 - 冷板式为当前及短期内主流方案,喷淋式路线小众 [30] - 浸没式短期内难以渗透原因:改变用户习惯、价格高昂、环保争议 [30] - 冷板式液冷方案中仍有20%-30%热量需通过风冷带走 [39] - 冷板式液冷全链条产品环节数显著多于风冷,液冷板+CDU占比约60% [40]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国内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40-50亿元,2026年70-80亿元 [43] - NV液冷空间测算:2025年30-38亿美元(216-270亿元),2026年93-114亿美元(670-823亿元) [51] - ASIC液冷空间测算:2026年中性对应26亿美元市场(184亿元) [52][53]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液冷板:价值量占比约30%,国产替代逻辑,昇腾系验证窗口期 [55][61] - CDU、Manifold等机房侧产品:价值量占比约50%,国内厂商为主 [57][66] - 快速接头:海外以欧美厂商为主,国内多用中航产品 [71] - 浸没式冷却液:国产替代或更换为有机硅油类是价格下降关键 [57] 重点公司分析 - 英维克:稀缺的液冷全链条布局厂商,2024年液冷相关营收约3亿元 [79][84] - 液冷板相关标的:英维克、飞荣达、中航光电等 [78] - CDU相关标的: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 [78] - 快速接头相关标的:英维克、中航光电、鸿腾精密等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