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更好互联互通 更多合作共赢——第16届国际基建论坛暨展览将于6月10-12日在澳门举办
中国能源网· 2025-05-08 12:10
业界精英云集,论坛"朋友圈"持续扩大 5月8日,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暨展览(简称第16届国际基建论坛)组委会在北京召 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将于6月10-12日在澳门举办的第16届国际基建论坛,以及同期由国家商务部主办 的第11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简称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的筹备工作情况。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房秋晨会长、副会长于晓虹,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余雨生主席,商务部台港澳司 左祥华二级巡视员(副司级),美大司刘大江二级巡视员(副司级)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承包商会新 闻发言人、秘书长姚丹波主持。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环球时报和国际商报等40余家主流 媒体记者出席。 发布会上,房秋晨会长介绍了本届论坛的筹备进展情况。余雨生主席介绍了论坛的澳门元素和澳门会展 业发展情况。左祥华二级巡视员(副司级)介绍了内地支持澳门会展业及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举措 和成果。刘大江二级巡视员(副司级)介绍了第11届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的筹备进展,以及中国同拉 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合作情况。于晓虹副会长回答了有关媒体提问。 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合作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年度 ...
混凝土生产检测施工告别“灰头土脸”
科技日报· 2025-05-08 10:08
行业数字化转型 - 混凝土行业正从传统生产施工场景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检测水平和施工精细化程度 [1] - 华南材料推出"华南智砼"数智化解决方案,包含数智化平台、检测设备和施工设备,实现全场景智慧赋能 [1] 智能生产场景 - 混凝土生产依赖人工经验,面临原材料计量不准、设备监测滞后、物流管理粗放等挑战 [2] - 智慧生产采用智能视觉识别、红外定位、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实现自动称重、磅单生成和异常报警 [2] - 设备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振动、温度、压力等参数,提前预警故障,提高生产连续性和可靠性 [3] 自动化检测技术 - 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从人工操作转向自动化,试块制作、养护、检测全流程由设备完成,提升效率和准确性 [4][5] - 移动智能生产试验中控室可实现原材料快速检测、结构实体强度检测等,支持全过程质量监管 [6] - 检测设备24小时运转,相比人工操作大幅提升效率,解决了工序多、任务重的痛点 [5] 智能化施工设备 - 混凝土激光摊铺机通过激光基准面实现超高平整度,自动调整高度确保施工精度 [8] - 刮板整平和喷淋养护一体化设备将两道工序合并,减少设备倒运和等待时间,缩短施工周期 [8]
坚定价值认可 韵达股份控股股东拟1亿元—2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全景网· 2025-05-08 10:06
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罗颉思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为10,000-20,000万元 [1] - 截至公告日,上海罗颉思持股1,510,552,788股,占总股本52.10%,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1,658,825,073股,占比57.22% [1]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以"质效领先、数智引领、创新驱动"为战略指引,深耕电商快递市场,推进"客户分群、产品分层"策略,高附加值时效产品与散单业务实现飞跃式发展 [1]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 [1] - 构建"1+N+AI"多层次科技战略,基于数字化能力和全链路业务场景,应用AI技术提升经营和网络服务 [2] - 数字化工具覆盖省区经营管家、客户管家、网点管家、快递员揽派四大场景 [2] 网络与基础设施 - 全国优化设立73个转运中心,拥有4,775个一级加盟商(加盟比例100%),末端门店及驿站超9.5万个 [2] - 网络覆盖2,843个县级单位(新增5个西部县级单位),地级以上城市除三沙市外实现100%覆盖 [2] - 全网快递员数量超20万人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 - 完成快递业务量60.76亿票,同比增长22.9% [3] - 营业收入121.89亿元,同比增长9.3% [3] -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扣非净利润3.08亿元 [3] 行业展望与发展规划 - 快递行业产品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公司将跟进电商平台战略,拓宽服务体系以提升创收能力 [3] - 坚持长期主义战略,通过数字化和AI优化网络结构,协同加盟商降本增效,构建利益共同体 [3]
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将围绕AI应用等多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08 00:06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 据海信集团消息,5月7日,海信集团与美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AI应用、全球先进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领域开展全 面战略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与协同创新为基础,开启合作共赢新篇章,全方位赋能用户和生态合作伙伴。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FO钟铮、海信集团副总裁兼海信家电集团董事长高玉玲作为代表现场签约。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集团副总裁兼智能家居事业 群总裁王建国、集团副总裁兼CSO李国林、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集团董事刘克诚、集团CIO张贺等出席签约仪式。 当前,全球创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AIGC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给全球家电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各自数字化实践的基础 上,开展广泛的数字化和AI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合作,特别是推动AI智能体在制造、物流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在全面提升中国两大家电巨头数智化运营能力 的同时,也将结合全流程业务场景,以AI全流程深度赋能生态合作伙伴。 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海信和美的将围绕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全球产能布局等方面展开合作。双方还将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坚,探索工 艺创新 ...
中国平安:科技底座赋能、“三省”体验提质,一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0:31
中国平安在一季报中表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外部环境更趋 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 动力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公司坚守金融主业,推动 高质量发展,实现整体经营基本面稳固、业绩保持稳健"。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平安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差异化优势赋能主业。公司一季度基本面稳 定,多渠道展业成效显著,预定利率调降和浮动费率产品转型有望持续带动负债成本下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近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 止三个月期间业绩。1-3月,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 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总资产突破13万亿 元,达13.18万亿元。 在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上,平安不断整合优质医疗供给方,形成 "324" 业务模式,代表三大支付方,构建 起一个庞大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 "四到" 服务网络。截至一季度末,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 5 万 人,合作医院近 3.7 万家,已 ...
科锐国际(300662) - 300662科锐国际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9:12
公司战略 - 坚守“四化”战略,即专业化、国际化、数智化、生态化 [3] - 专业化方面,布局重点区域、岗位及战略新兴产业,聚焦高端岗位进行价值升级 [3] - 国际化方面,推进全球化服务体系建设,在8个国家设10余家分支机构,未来考虑东欧市场 [3] - 数智化方面,持续技术投入,关注AI,从三方面带来想象空间,即增加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效率、改善服务体验 [4] - 生态化方面,旗下禾蛙平台构建生态智能体,推动资源共享和能力聚合,去年平台生态规模突破增长 [5] 财务指标 2024年全年 - 集团收入增长突破百亿元,达117.87亿元,同比增长20.55%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42%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3.57% [6] - 扣除限制性股票费用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1.44亿元 [6]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净流入1.18亿元 [6] - 基本每股收益1.0434元每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91% [6] - 集团总资产金额为40.24亿元,较年初增加7.37% [6] - 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72亿元,较年初增加9.85% [6] - 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55%,灵活用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2%,招聘类业务收入降低12.52%,技术收入增长率为44.18% [7] - 中国大陆地区业务全年同比增加28.67%,港澳台及海外业务收入下滑4.39% [7] - 实现毛利7.49亿元,同比增长4.86%,集团综合毛利率为6.36% [8] - 销售费用同比降低8.97%,管理费用同比增加8.4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较高 [8]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1.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约3149万元(含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7026万元 [8] 2025年一季度 - 集团收入33.02亿元,同比增长25.13% [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78万元,同比增长42.15% [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9万元,同比增长103.24% [8] - 经营现金流流量净额为净流出1488万元 [8] - 基本每股收益0.2936元每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9% [8] - 集团总资产金额为40.57亿元,较年初增加0.81% [8] - 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38亿元,较年初增加3.36% [8] - 集团主营业务收入33.02亿元,同比增长25.13%,灵活用工收入同比增长26.67%,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加58.91%,招聘业务收入降幅收窄 [8] - 集团实现毛利1.82亿元,同比增加1594万元,增长9.59%,海外业务毛利增长22.90% [8] - 三项期间费用同比减少约3.7%,管理费用下降6.54%,财务费用下降34.24% [8] - 其他收益增长4366万元 [8] 技术进展 行业问题与机会 - 招聘领域细分,2024年重点在中高端岗位招聘匹配,2025年针对基础和初级岗位招聘AI化 [9] - 猎头业务面临市场变化和岗位细分挑战,需解决匹配效率问题,多种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大模型应用存在问题 [9] 技术进展 - 2024年4月立项Match System匹配系统,已在多方面应用,其核心组成包括PJData数据集等 [9] - 公司在智源的BGE Embedding模型基座下做自己的Embedding模型,去年12月开始构建CRE1.0基座模型 [9] 2025年技术规划 - 核心目标是改进Match System,增强其从语义级匹配往应用级匹配过渡的能力,形成Agentic RAG [9] - 坚持四个一基本战略,关注前沿科技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动态,探索AI在人力资源招聘场景的应用 [10] 问答环节 - 向腰部客户拓展时,促进区域下灵活用工业务中独立顾问服务增强 [10] - 为中企出海提供“企业全球化综合解决方案”,今年加大东欧、中东等市场服务投入 [10] - 中长期AI不仅基于招聘领域,公司有两个Agent推进,即MatchSystem中的Agentic RAG和PC Agent第一步Voice Agent [10] - 应用好AI是组织变革挑战,AI赋能可带来服务规模扩大等,有助于提升毛利率 [11]
长虹美菱(000521) - 000521长虹美菱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8:26
2024 年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286.01 亿元,同比增长 17.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99 亿元,同比减少 4.97% [1] - 冰箱(柜)业务收入约 92.96 亿元,同比增长约 5.53% [2] - 空调业务收入约 154.07 亿元,同比增长约 33.20% [3] - 洗衣机业务收入约 17.47 亿元,同比增长约 31.44% [5] - 厨大电、小家电业务收入约 14.92 亿元,同比减少约 19.34% [5] - 生物医疗业务收入约 2.64 亿元,同比减少约 5.36% [6] 各产业经营策略 冰箱柜产业 - 国内:坚持“抢存量、拓增量、练能力”,研产端以用户为中心,市场端构建“精品 + 超级单品”双轨策略 [1][2] - 海外:产品端加大中高端研发投入,研发端推差异化产品,营销端深化市场能力建设 [2] 空调产业 - 国内:贯彻“产品第一、品牌优先、渠道共建、用户直达”策略,聚焦产品名片,加强品牌宣传,推进渠道共建和用户直达 [3] - 海外:围绕品牌蓄势、产品升级等推动业务发展,执行品牌优先战略,聚焦核心市场,开拓新区域和新客户 [3] 洗衣机产业 - 国内:坚持差异化错位竞争,以用户为中心,推进高端化,夯实腰部精品布局 [4] - 海外:通过冰洗协同拓展客户资源,聚焦重点区域及大客户 [5] 厨大电、小家电产业 - 聚焦核心产品线,推进产品技术更新迭代,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经营策略 [5] 生物医疗产业 - 国内:实施渠道组织变革与重构,挖掘用户需求,强化市场宣传 [6] - 海外:坚持“老客户上规模,新客户强布点”策略,拓展新兴市场,提升交付效率和客户服务能力 [6] 营销能力发展情况 - 国内:优化销售网络及服务体系,坚持五大关键举措,推动营销转型 [7] - 海外:提升营销能力,打造专家型团队,强化推广建设,围绕 KA 业务转型升级,聚焦优势渠道,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 [8] 2025 年经营计划 - 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以资源整合助力产业矩阵,强化产业协同,内外融合,力争规模和利润双增长 [9] 2025 年各产业市场策略 国内冰箱柜产业 - 紧抓四个机会,坚持三个导向,打通四个路径,精细化运营渠道,分类提升市场区域,聚焦品牌建设 [10] 海外冰箱柜产业 - 把握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构建产品矩阵,构建营销体系,拓展业务,深耕品牌根据地市场 [12] 海外空调产业 - 践行“有利润的规模增长、有现金流的利润增长”理念,坚持品牌优先,保存量求增量,紧跟市场趋势,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 [13] 国内洗衣机产业 - 坚持产品为王,推进品质化和高端化,强化电商渠道能力建设,聚焦线下渠道 [14]
和府捞面因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被罚,行业竞争转向数字化、标准化、连锁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7:41
广告违规事件 - 和府捞面因在广告中使用"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等违规用语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 [1] - 2024年12月26日至2025年1月20日期间所有直营门店完成整改 [1] - 2024年7月子公司南京坤府餐饮因在食品广告中宣称"莱茵衣藻"可辅助降血糖被罚款6万元 [1] 行业竞争格局 - 面馆市场集中度极低 前五大品牌(和府捞面0.9%、李先生牛肉面0.7%、老碗会0.5%、遇见小面0.5%)合计份额不足3% [2] - 西式快餐前五品牌集中度达43.7% 百胜中国独占27.5%市场份额 [2] - 注册资本低于100万元的面馆企业占比超99% 500万元以上不足1% [2] 区域分布特征 - 五爷拌面812家门店中74%集中在黑龙江、山东等北方地区 一线城市占比仅0.74% [3] - 和府捞面580家门店中41.38%位于一线城市 上海单城达106家 黑吉辽地区均为个位数 [3] 价格战与市场策略 - 行业超70%门店定价10-30元 30-60元占17.7% 60-90元仅3.3% [4] - 和府捞面2023年推出"养生系列" 30元以下产品占比从10%提升至50% 番茄肥牛面从35元降至26元 [5] - 2025年和府捞面人均消费32.75元 较此前40-50元降幅达30% [5] - 遇见小面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66.2% 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0.46亿元 2024年增至0.61亿元 [5] 数字化转型 - 和府捞面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门店人力、能耗、损耗等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 [7] - 遇见小面自主研发数字化管理体系 实现餐厅运营、人员、菜品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 [7]
万里扬(002434) - 002434万里扬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7:28
成本控制与盈利提升 - 加快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和品质,扩大产销规模,推进技术和工艺降本,提升盈利能力 [1] - 2024年制造板块数字化升级等投入增加经营成本,但为新业务增长提供支撑 [2] 储能业务发展 - 已投运2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分别位于广东肇庆和浙江义乌,装机容量均为100MW/200MWh;多个拟投资建设项目分布在广东佛山、海南万宁、浙江义乌、海盐、江山等地,总装机容量可观 [2] - 在浙江布局的8个项目进入“十四五”浙江省新型储能规划储备项目,在广东、海南等地积极布局 [2] - 具备“价值运营能力”和“电站集成及接入系统”核心能力,有自研决策系统和一体化平台,可实现可靠控制和效益最大化;2024年与外部客户签订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运维技术服务合同 [4] 业务市场拓展 - 乘用车变速器产品直接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071.31%,成立国际业务事业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 [3] - 不断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建立全球化采购和供应链信息平台,整合供应商资源 [4] 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 - 成立机器人减速器产品产业化团队,完善产品型号,推动产业化和配套应用 [3] - 商用车轻卡变速器重点发力AMT自动变速器、混动与电驱动桥产品研发推广;重卡变速器涵盖多种类型,满足自动挡和新能源化需求,相关产品配套车型逐步量产上市 [3]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三年,乘用车变速器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和发展新能源EV减速器;商用车变速器业务发展智慧星系列重卡和轻卡混动电驱动产品;非公路传/驱动系统业务发展工程机械电驱动等系统和机器人减速器产品;新型储能业务提升已投运电站效益,推进储备项目开发和增加储备规模 [5] 其他事项 - 控股股东将按增持计划完成股份增持,增持股份无法注销 [2][6] - 江山抽水蓄能项目为控股股东业务,不属于上市公司 [5] - 中美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无影响,因直接出口客户市场非美国 [6]
中联重科(000157) - 000157中联重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7 16:52
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21.17亿元,同比增长3%,归母净利润14.10亿元,同比增长54%,归母净利率11.64%,同比提升3.86pct,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0亿元,同比增长141%,收现比同比提升5.11pct [1] 业务转型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公司加速向全球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产品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高附加值为研发导向,实现产业梯队和销售市场的拓展升级 [1] - 国际市场践行“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业务体系,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5.17%;国内市场以价值销售为导向,内销复苏由挖机传导至非挖板块,混凝土、工程起重机销售超预期 [2] 全球化战略 区域表现 - 海外市场前十大区域占比较均衡,规避对单一市场依赖 [2] 网点拓展 - 一季度在多个国家新增投资运营30余个网点,截至一季度末,已在全球40多个重点国家设立超430个网点,产品覆盖超170个国家 [2] 本土化布局 - 海外员工约7300人,其中本土化员工约4600人;拥有超210个服务备件仓库,覆盖全品类产品;2月投建匈牙利工厂、3月开启德国工厂二期项目 [2] 管理升级 - 数字化赋能,聚焦业务、物流、服务三大模块,推进“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利用AI技术优化端对端效率,强化全流程风险管控 [2] 传统优势板块 工程起重机 - 国内销售超预期,大吨位履带吊供不应求,履带吊市场份额行业第一,汽车吊行业第二,大吨位及110吨以上全地面汽车吊销量行业第一;海外全地面起重机实现符合欧盟准入标准产品的规模化出口 [3] 建筑起重机 - 国内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风电大塔占比达历史新高,核电领域需求旺盛;海外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在多地交付标杆产品 [3] 混凝土机械 - 国内销售超预期,电动搅拌车销量和渗透率快速提升;海外在中东本地化定制产品获青睐,打破欧美品牌垄断,在西欧上市多款泵车填补市场型谱空白 [3] 新兴板块 土方机械 - 国内中大挖销售企稳增长,市占率保持行业国产前三,小微挖确保经营质量,一季度开发经销商近40家,建设近300个营销网点;海外中大挖产品增长迅速,11款新产品推进,两款小挖新品销往欧洲多国 [3][4] 矿山机械 - 国内发挥模式优势,与头部厂商竞争屡获佳绩,与多名头部客户签署年度采购协议;海外高端新品获订单,行业首台全国产100吨级电传动自卸车海外销售,产能较年初增长3倍 [4] 高空机械 - 国内高机渗透率有提升空间,电动化产品渗透率达90%;海外本地化资源整合推进,匈牙利工厂开工,高米段臂车热销多地,公司在超高米段产品享有国际定价权,推出多款新产品 [4] 农业机械 - 国内拖拉机可售机型拓展至300马力,烘干机市占率行业第一,小麦机市占率行业第二,水稻机销量大幅增长;海外连续三年保持中国农机出口增速第一品牌 [4] 财务表现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0.21pct,归母净利率大幅提升3.86pct [4][5] 风险控制 - 回款持续优化,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40.96%,销售回款率91.57%,同比提升5.11pct,逾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5] 降本情况 -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6.67%、262.09%,合计减少1.76亿元;销售费用增加1.70亿,研发费用同比增加0.65亿 [5] 三化创新 - 引领工程机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季度新能源产品营收占比近10%,完成22款新产品上市,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发展,发布2款人形机器人样机 [5] 股东回报 - 一季度董事会审议通过2024年度分红预案,拟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在港股回购一般性授权下持续回购,截至一季度末,累计回购H股总金额超1.6亿港元并拟注销 [5][6] 问答环节 内销复苏驱动场景 - 重大基建项目集中开工,包括交通、水利与能源、新能源基建等领域;城市更新与农村建设,如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新能源与设备更新政策,推动电动搅拌车增长和非挖板块换新 [6][7] 土方机械拓展情况 - 一季度土方板块新开发经销商近40家,建设近300个营销网点,布局超600人专职销售队伍,三年以上行业销售经验人员占比超80% [8] 直销体系优势 - 基于国内成熟直销经验、数字化技术(中科云谷)和深度本土化能力构建,包括国内经验全球化移植、中科云谷数字化赋能、本土化运营深度沉淀 [8][9] 汇兑损益情况 - 一季度汇兑净收益约1.3亿元,收益主要来自美元、巴西雷亚尔、白俄罗斯卢布敞口;管理措施包括商务合同约定计价货币、考虑汇兑风险成本、设置专业团队锁定汇率成本 [9][10] 应收账款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中国内与海外各占50%;预计全年应收账款规模基本稳定,与去年持平 [11] 存货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较年初增加约10亿,主要因新兴板块增长提前备货;存货压降措施包括全业务流程管控、海外产销存精细化管控、释放智能制造优势、梳理长库龄存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