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搜索文档
伊以停火:美元遇猛烈抛售,人民币反弹,油价或跌回60美元?
第一财经· 2025-06-24 18:02
地缘政治风险缓和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全面彻底停火"协议 为期12天的冲突即将结束 [1] - 消息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避险需求消退导致美元抛售 油价大幅下跌 [1] - 截至北京时间24日16:30 美元指数报98.13 美元/人民币报7.1778 WTI油价报66.31美元/桶 [1] 油价走势分析 - 地缘风险曾导致WTI油价单日飙升超10% 6月22日最高触及77美元/桶 [4] - 高盛预测布伦特油价年底将回落至60美元/桶 因全球石油供应增速是需求增速的4倍 [4][5] - 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假设情景被证伪 因封锁不符合其经济利益且会遭国际反制 [5] - OPEC核心产油国和非OPEC国家将贡献显著产量增幅 供应过剩压制油价 [5] 美元汇率动态 - 冲突期间美元指数一度冲击100 停火后回落至97区间 [7] - 德国商业银行指出美联储维持4.25%-4.5%高利率支撑美元 但强势或难持续 [7][8] - 鲍威尔听证会表态成关键 若坚持鹰派立场可能短暂提振美元 [9] - 资管机构预测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或使美元再跌10% 但过程将波折 [9] 人民币及中国资产表现 - 美元/人民币重回7.18以下 上证综指涨超1%收复3400点 [11] - 高盛调整人民币汇率预测 12个月目标价6.9 主因出口强劲和汇率低估 [11] - 对冲基金连续4周净抛售中国股票创纪录 但地缘风险缓和改善风险情绪 [11] - 摩根士丹利看好A股三大主线:科技成长/AI 中国高端制造 新消费出海 [12]
亚马逊2025会员日大促定档7月8日;Temu推“Temu Week”对标亚马逊会员日;伊以冲突致部分航线运费暴涨|一周「出海参考」(06.16-06.22)
钛媒体APP· 2025-06-24 13:11
新兴市场动态 - 新加坡数字经济贡献接近18%,计划未来一年支持500个AI企业项目和1,000家企业,提供800个AI相关就业与培训机会 [1] - 阿联酋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达1670亿迪拉姆(450亿美元),同比增长48%,跃居全球第十大投资目的地 [2] - 沙特主权基金PIF成立子公司ERC,投资78亿美元建设和运营2030年利雅得世博会,并推动长期资源转化 [3] 平台动态 - 2025年亚马逊Prime会员日首次持续4天(7月8-11日),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阶段启动 [4] - 亚马逊推出20余项创新举措,包括中日航线海运测试、澳洲站企业购上线及多站点补贴政策 [5] - TikTok Shop上线五种徽章系统(如官方店铺、金星卖家等),提升卖家信誉透明度 [6] - TikTok Shop墨西哥站将开放中国跨境商家入驻,此前本土模式日销千单,5月日均用户较3月增长超3倍 [7][8] - Temu推出对标PrimeDay的"Temu Week"活动(6月28日启动),分三档折扣,覆盖大部分站点 [9] - Temu墨西哥站开放个人卖家入驻,仅需本地身份证及税号,跨境店需中国公司资质 [10] - SHEIN能效项目累计助供应商减碳7.5万吨、节水120万吨、节电2700万度,节约成本近亿元 [11] - Shopee新加坡站点SIP店铺6月25日升级为海外仓模式,提升履约时效 [12] - Shopee印尼站7月20日起每笔订单收取1250印尼盾(0.08美元)处理费 [13] - 速卖通在韩国启动网红营销项目"Celeb Shop",联合K-fashion网红推广明星同款商品 [14] 热门行业 - 2025年Q1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量509.6万台,同比增长11.9%,Top5厂商市占率63.4% [15] - 2025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前三为字节跳动、小米、希音,联想、华为等进入前十 [16]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6.6%,同比+14.5%),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120%) [17] - 中国小家电在欧洲年销6280万件,咖啡机、空气炸锅等产品在100-200美元价位快速渗透 [18] - 全球发饰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466.4亿美元,2025-2033年复合增长率8.0% [19][20] - 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2033年预计达1341.8亿美元,欧洲因基础设施完善领跑市场 [21] 服务生态 - 伊以冲突致波斯湾至欧洲航线运费一周暴涨250%,超大型油轮日租金从2万飙升至5.5万美元 [22] - 京东物流在沙特推出自营快递品牌JoyExpress,提供当日达、货到付款服务 [23] - 菜鸟加拿大第二座自营仓投入使用,北美仓网扩至13个,尾程妥投及时率超99% [24] - PayPal推出"店面广告"功能,支持广告内直接购物,并与AI搜索引擎Perplexity合作 [25][26] - 联盟营销公司PartnerBoost战略投资船长BI数千万元,聚焦AI营销和亚马逊广告运营 [27] - 阿里云韩国第二座数据中心月底启用,全球覆盖29个地域、88个可用区 [28] 海外政策 - 特朗普政府第三次延长TikTok禁令宽限期至2025年9月17日 [29] - 美国对八大类钢制家电加征50%关税,6月23日起生效 [30] - 美国对华六类商品加征最高1157.53%关税,包括低速电动车、胶合板等 [31][32] - 欧盟要求2025年6月20日起手机/平板必须贴A-G能效标签,违规商品下架 [33] - 越南修订《产品与商品质量法》,2026年起电商需公开商品完整质量信息 [34] - 马来西亚暂缓执行电商平台强制使用马来文的规定 [35]
东阳光药(01558)IPO启航:解码传统Pharma的创新进阶之路
智通财经网· 2025-06-24 09:46
创新转型战略 - 公司以创新药收入撑起业绩"半壁江山",标志传统药企创新转型进入关键质变阶段[1]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7.92亿元(占收入20.8%)、8.27亿元(13.0%)、8.88亿元(22.1%),形成研发与商业化的双轮驱动模式[2] - 拥有150款获批药物的全球化产品矩阵,为创新转型提供现金流支撑[2] 全产业链优势 - 具备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完整生产线,包括化学药固体制剂、生物药工厂、全系列胰岛素基地及全球最大奥司他韦生产基地[2] - 获得中美欧多重GMP认证,规模化生产能力符合国际质量标准[2] - 销售网络覆盖国内32个省级行政区、超2500家三级医院及8.9万家一级医院,海外拓展至8个国家[3] 核心产品管线 - 抗感染领域:王牌产品可威(奥司他韦)支撑基本盘,3款丙肝1类创新药(东卫恩、东卫卓、东英贺)覆盖中国主要基因型,SVR12达99.5%[3][10] - 肿瘤领域:20+个创新管线覆盖血液/胃肠道肿瘤,4个进入II/III期临床,代表药物克立福替尼(FLT3抑制剂)国内首个进入III期,全球销售峰值潜力10亿美元[4][5][8] - 代谢疾病:1类糖尿病新药奥洛格列淨(SGLT-2)已递交NDA,GLP-1/FGF21双靶点药物HEC88473布局NASH/肥胖领域[10] 技术平台布局 - 建立小核酸、ADC、PROTAC、特异性抗体等前沿技术平台,深度整合AI技术提升研发效率[11] - 自主研发平台覆盖化药/生物药全周期,包括早期发现至商业化生产[11] - 创新结构设计成果发表于J Med Chem(2025),临床数据入选EHA/ASH国际学术会议[5] 商业化进展 - 克立福替尼与沈阳三生制药达成国内商业化合作,预计中国区年销售峰值30-40亿人民币[8] - 胰岛素产品具备进入美国市场潜力,甘精胰岛素(英国)已完成布局[10] - 4款III期临床产品临近商业化:乙型肝炎药东安帝、肺纤维化药东健帝、AML药东宁春、食管癌药东宁冠[10] 研发管线规模 - 在研药物超100项,含49项中国1类创新药,覆盖感染/肿瘤/代谢/神经精神等领域[9][10] - 丙肝治疗管线国内覆盖最广,乙肝领域5款在研药物显示抗病毒活性优势[10] - 差异化布局血液肿瘤(AML)、NASH、肺高压等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4][10]
30亿新厂开建!跨国医疗巨头重仓中国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与未来会议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举行 [1][19] 罗氏诊断苏州新项目概况 - 新项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占地108亩,首期用地55亩 [2] - 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厂房、办公楼、质检楼、仓库等 [2] - 首期投资30亿元人民币(约3.83亿瑞士法郎),累计投资将达10亿瑞士法郎 [2][4] - 2024年8月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协议,2025年5月举行奠基仪式 [4] - 2025年6月2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预计2027年竣工,2028年投产 [8] 新项目战略意义 - 引入国际领先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线,覆盖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监测 [4] - 投产后可生产超过400种试剂和仪器产品 [6] - 提升亚太地区生产能力与供应链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4][6] - 服务亚太地区核心医院、实验室及病理机构 [6] 罗氏在中国发展历程 - 1997年在上海建立首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 [9] - 2015年成立苏州基地,为亚太首个生产研发中心 [9] - 2018年启动亚太研发中心,2021年投产诊断系统试剂制造基地 [9] - 2023年建立亚太仪器生产基地 [9] - 2024年签署苏州新投资项目协议 [11] - 2025年宣布投资20.4亿元在上海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11] 体外诊断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IVD市场估值1080-1167亿美元,预计2025-2035年CAGR为3.61%-8.4% [12] -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为增长最快市场,预计2025-2034年CAGR达6.64% [12] - 分子诊断、NGS、AI和POC测试为技术发展方向 [12] - 2025年推出NGS创新测序平台和VENTANA MET RxDx伴随诊断试剂 [12] - 收购LumiraDx增强POC技术能力,支持本土化生产 [13] 罗氏诊断苏州公司定位 - 成立于2015年,是罗氏诊断在亚太首个集生产研发一体的战略基地 [16] - 2024年推出首款本土设计研发的免疫诊断产品Elecsys CA 242 [16] - 2025年5月获批第二款本土产品Elecsys PGI/PGII,用于胃癌风险评估 [18]
最新!达芬奇老将加入单孔机器人公司
思宇MedTech· 2025-06-23 16:23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17]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3-5日召开 [1][17] Virtual Incision公司高管变动 - 2025年6月18日任命Jim Alecxih为新任CEO,接替任职13年的John Murphy [1] - 此次人事变动正值公司推动MIRA手术机器人平台商业化和下一代产品开发的关键时期 [1] Jim Alecxih职业履历 - 医疗设备行业经验超过30年,专注手术机器人领域 [4] - 曾任Intuitive Surgical美国销售领导,推动da Vinci手术机器人在美广泛采用 [4] - 曾任DH Medical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专注AI医疗软件开发 [4] - 认为Virtual Incision技术具有前瞻性,可使机器人手术更易用灵活 [4] MIRA手术机器人技术特点 - 微型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重约2磅(900克),体积小适合狭小空间 [7] - 首创微型机器人设计,无需专用空间,具有完整机器人功能 [7] - 系统由微型臂、配套手推车和医生控制台组成 [7] - 机械臂具有六个自由度,配备全高清(1080p/60Hz)自动跟踪摄像头 [7] - 医生控制台提供触觉反馈和四个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 [13] MIRA临床应用与认证 - 主要用于腹腔镜手术,应用包括疝气修复、胆囊切除等腹部手术 [14][15] - 已获美国FDA临床研究用器械豁免(IDE)认证 [15] - 正在美国少数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15] Virtual Incision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6年,源自内布拉斯加大学分支机构 [16] - 开发了全球首个小型机器人辅助手术(RAS)平台 [16] - 由工程学教授Shane Farritor和外科医生Dmitry Oleynikov共同创立 [16] - 正在开发下一代M2系统,旨在降低大型手术机器人成本复杂度 [16]
微软新一轮裁员风暴来袭,数千岗位面临调整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6-23 05:31
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此次大规模裁员可能与公司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大力投入密切相关。为了在AI竞赛中保 持领先地位,微软不断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这导致公司在其他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通过裁员,微软可以 优化人力成本结构,将更多资源聚焦于AI等核心业务领域,从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据最新报道,微软正酝酿一场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预计数千个工作岗位将面临被裁撤的风险,其中销售部门成为此 次调整的重灾区。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再次将科技行业在快速变化中面临的挑战与调整推到了聚 光灯下。 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微软的裁员计划可能会在其财年结束后,即7月初正式宣布,但具体的时间节点仍有可能发 生变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并非仅限于销售部门,其他多个部门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 事实上,这并非微软首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早在今年4月,微软就已经向员工释放了信号,表示未来会将更多面向 中小企业的软件销售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处理。这一举措被视为微软调整业务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部分。 微软方面表示,公司会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定期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以确保资源能够更精准地投入到业务增长的 关键领域。当前 ...
杀入AI眼镜赛道,小米能否引爆市场?
虎嗅· 2025-06-22 19:10
产品发布与设计 - 小米首款AI眼镜将于下周发布,功能形态全面对标RayBan-Meta,采用"系统级SoC+协处理器"双芯片方案[1] - 产品形态大概率采用"光学镜架+电致变色玻璃"方案,区别于主流墨镜式和光学镜架式设计[1] - 原型机完成度获行业人士高度评价,机身重量控制在49克水平,与RayBan-Meta相当[4][15] 技术优势与创新 - 采用恒玄2700/2800协处理器处理低功耗场景,结合高密度电池技术,续航可能大幅领先竞品[15][16] - 配备电致变色镜片应对光线变化,技术曾应用于Xreal等AR眼镜厂商产品[17] - 硬件研发积累深厚,过去开发"米家眼镜相机"等眼镜形态产品规避了常见技术陷阱[6] 市场竞争与定位 - 选择RayBan-Meta形态因产业链成熟度最高,是目前成本与体验的最优解[9][12] - 起售价预计1600-2100元区间,低于前代米家眼镜相机2499元众筹价,成本因去除AR光机显著降低[19][20] - 相较互联网大厂无需考虑手机流量分成问题,相比创业公司具备渠道、供应链和生态整合优势[7][8] 行业生态与前景 - AI眼镜行业当前缺乏生态,小米因智能手机基本盘和生态链布局最可能率先跑通生态[21][26] - 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550万台,未来6年复合增长率达97.4%,属消费电子领域最高增量市场之一[26] - 行业尚未形成马太效应,创业公司仍存机遇,但大厂入场将加速产业链兼并收购[26][27] 产品迭代与教训 - 2022年"米家眼镜相机"众筹5分钟破100万元,但存在100克重量、重心前倾等设计缺陷[15] - 新款产品吸取教训,重量减半至竞品水平,功能聚焦AI交互而非单纯拍照[15]
千亿宠物诊疗市场遭遇看病贵 宠物险理赔控费如何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2 10:40
宠物诊疗市场现状 - 宠物治疗费用差异大,同一症状价差可达千元,存在"看病贵"、"收费标准不统一"、"误诊多"、"过度诊疗频繁"等问题 [1] - 2022年国内城镇宠物猫犬数量突破1.2亿只,宠物经济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其中25%与宠物医疗相关 [4] - 宠物医疗产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20%,单只宠物年均医疗支出持续提升 [4] - 国内宠物医院数量约3万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部分机构通过抬高诊疗费用维系经营 [8] 宠物险发展现状与挑战 - 预计2025年宠物险规模将达到约32亿元,在保渗透率上升至逾5% [6] - 当前宠物险赔付率居高不下,部分渠道与保险公司亏损,主要原因是诊疗不规范与欺诈挤占带来的赔付成本超过20% [1][7] - 保险公司与渠道方签订盈亏对赌模式,但因赔付金额超过保费收入导致合作力度下滑 [10] - 常见猫肠胃炎规范治疗费用不超过500元,但部分机构通过过度诊疗将费用抬高至2000-3000元 [7] 行业规范与解决方案 - 蚂蚁保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新瑞鹏医疗集团等探索就医理念、诊疗标准等应用规范 [2] - 计划建立标准化诊疗体系、科学用药指南及透明化服务标准,规范涵盖疾病分级、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核心环节 [12][13] - 需建立疾病图谱、疾病分级、定义指征、处置方案、用药用量、收费参考等诊疗行业规范 [13] - 需建立宠物大病表、宠物重疾定义、精算模型、产品定价、理赔审核标准等保险行业规范 [13] AI技术应用 - 在事前环节,AI可提供疾病类型与诊疗建议,推荐优质宠物医院 [3] - 在事中环节,通过AI建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规范诊疗费用开支 [3] - 在事后环节,AI可追溯分析不合理诊疗案例,优化诊疗方式 [3] - 蚂蚁保推出宠物鼻纹识别技术、宠物生物信息识别系统,解决宠物身份唯一性问题 [10] 未来发展方向 - 保险公司将引导投保人前往规范经营的"三好医院"与"常态医院",识别和清退"黑产医院" [14] - 蚂蚁保基于20多种因子构建"找医院"产品,精准匹配优质宠物医院 [15] - 规范建立后将优化保险产品条款与定价,可能提高保障杠杆、取消单次赔付限额 [15] - 预计将推动宠物诊疗行业生态完善,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筛选与分层 [15]
特斯拉宣布本财年资本支出计划:再投80亿美元聚焦AI与产能扩张
环球网· 2025-06-22 10:21
资本支出与投资计划 - 截至今年年初公司累计资本支出达4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59亿元),其中2024财年资本支出高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1] - 本财年计划追加投资约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4亿元),重点投向AI研发、墨西哥工厂建设及Cybertruck产线升级[1] AI领域布局 - 2024年公司在AI领域投入达100亿美元,近半用于自研AI推理计算机、车载传感器及Dojo超级计算机[3] - 全系在售车型搭载第四代车载计算平台AI 4,未来计划逐步升级至AI 5、AI 6、AI 7[3] - Cortex算力中心已部署超5万块GPU,预计年内突破10万块,跻身全球前五超级计算中心[3] - 新一代Dojo 2超级计算机即将问世,算力较第一代提升10倍,加速FSD系统迭代[3] 产能扩张与Robotaxi进展 - 墨西哥超级工厂建设及Cybertruck产线改造是资本支出重点方向[4] - 原计划6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的Robotaxi试运营项目因新州法延期至9月[4] - 首批计划投放10辆Model Y进行路测,配备远程监控团队[4] - FSD V13.3版本完成无监督测试,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V14版本,聚焦行人路径预判与音频数据处理[4] 现金流与市场预期 - 富国银行警告若维持110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2025年自由现金流可能转为负值,为2018年以来首次[5] - 富国银行预测二季度汽车交付量仅为34.3万辆,较市场预期低17%[6] - 公司已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从110亿美元下调至80亿美元以缓解现金流压力[6]
重磅连连!央地协同擘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蓝图
国际金融报· 2025-06-21 11:0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2025陆家嘴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和"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 - 《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5-10年内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2] - 央行将在上海实施8项政策举措,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等[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和扩大制度型开放[3]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3] - 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和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4] 沪港金融合作 - 沪港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合作方向[5] - 香港在离岸人民币、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等方面具备优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建议深化沪港机制连通[6] - 沪港通、深港通对香港和内地都非常有利,ESG成为两座城市金融合作发力点[5] -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沪港将强强联手,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5] -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下一步要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7] 资本市场发展 -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正推动投融资两端共同发力[7] -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提出中国股权市场发展需要"智慧的钱"和耐心资本[7] - 花旗银行业务主管龙明睿建议政策一致性、本地需求与全球实践协调、吸引耐心资本[8] -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结构性优势[7] 科技金融与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提出三个"加":加大资源倾斜、加强政银企合作和加快政策落地[9] - 中国人寿探索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破解保险资金投早投小难题[9] - 中国银行着力提升科技金融六种能力,包括股权投资能力和全球化金融服务能力等[9] - 上海发布20款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产品,侧重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10] - 渣打银行表示沪港可为不同阶段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机会[10] 绿色金融 - 交通银行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转型金融标准,加强产品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11] - 中国人保推动完善绿色投资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做绿色经济转型长期投资者[11] - 法兰克福金融发展中心强调中德在绿色减排领域需要密切合作[11] - 复旦大学建议发展天气衍生品等绿色金融产品分散气候变化风险[12] 普惠金融与AI技术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表示数字技术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及性[13] - 上海银行推动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建设,基于全链条产业生态建设普惠金融[13] - 高盛集团表示AI处于应用早期,将改变金融工作方式和模式[13] - 中信集团介绍AI三大趋势:推理大模型、多模态信息分析、人机协同模式[14]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 - 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强调各国货币政策当局相互交流很重要[15] - 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指出央行要确保本地经济稳定并开展跨境合作[15] - 新加坡金管局副行长表示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货币政策协调难度[15]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呼吁采取更积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协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