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GDP增速5.3%,通信运营商却陷入滞涨?
虎嗅· 2025-07-21 09:09
宏观经济与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 同比增长5.3%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 同期电信业务收入累计7488亿元 同比仅增长1.4% 增速显著低于GDP水平 [1] - 数字经济规模2024年同比增长12% 通信行业增速落后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失衡 [8] 传统业务瓶颈 - 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8亿户(人均1.28张SIM卡) 固定宽带用户近6亿户 渗透率接近饱和 [2] - 流量业务收入持续负增长 增量不增收成常态 移动数据业务占通服收入超三分之一 [2] - 语音业务萎缩与宽带边际收益递减共同压缩利润空间 "靠流量吃饭"模式难以为继 [2] 市场竞争困境 - 个人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 5G套餐/家庭宽带等领域陷入价格战 ARPU难以突破 [3] - 政企市场竞争模式复制个人市场 如煤矿5G改造项目竞标价差不足10% [4] - 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但客户获取效率降低 增长潜力已被提前透支 [3] 数字化转型挑战 - 产业数字化收入增速从三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新业务增长乏力 [5] - 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尚未突破实验室阶段 规模化商用进展缓慢 [6] - 缺乏垂直行业Know-How 政企客户更倾向专业工业软件公司而非运营商 [6] - 5G基站/算力网络等重资产投入回收周期长达3-5年 短期业绩压力制约长期投入 [6] 基础设施与价值分配矛盾 - 运营商承担5G/千兆光网/算力网络建设重任 但数字应用价值多被互联网平台捕获 [7] - 电信业务收入对GDP拉动效应从1:1.7降至1:0.8 行业贡献度边际递减 [9] 转型路径建议 - 商业模式需从"卖管道"转向"卖服务" 如5G+工业互联网实现煤矿自动化生产 [10] - 加强6G/卫星互联网/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投入 构建技术护城河 [11] - 推动生态协同 典型案例显示"运营商+华为+中控"联合方案使港口效率提升40% [11]
业绩大超预期,坚定看好算力!
2025-07-21 08: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通信行业、AI 算力产业链、光纤光缆行业、算力租赁市场 - **公司**: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中微股份、长兴博创、仕佳光子、太辰光、联杰科技、东田威、长城华西、光迅科技、华工科技、联得科技、旭创、锐捷、瑞杰网络、亨通、协创、友方、红景、盈丰、长飞、博通 [1][6][8][11][18][19][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通信行业景气度超预期**:中际旭创二季度净利润约 24 亿元,同比增长 75%,环比增长 53%;新易盛二季度净利润达 23.8 亿元,同比增长 340%,环比增长 52%;天孚通信业绩也有望优于市场预期 [1][2] - **对未来业绩预期乐观**:受益于 AI 应用和算力需求增长,Meta 和 OpenAI 加大算力投资,海外建设投入巨大;英伟达恢复向中国销售 H20 芯片,增加供给,释放积极信号 [1][3][10] - **部分公司估值具备上升空间**:新易盛 2026 年业绩预期接近 150 亿元,对应估值约 12 倍;中微股份 2026 年利润预期在 150 亿 - 200 亿之间,对应估值约 11 倍,相对较低 [1][5] - **产业链配套环节值得关注**:跳线、芯片供应等后周期环节公司如长兴博创、仕佳光子等;上游供应商如东田威、长城华西;国产电相关公司如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等 [1][6] - **国内厂商表现出色**:国内光模块厂商如华工光迅、锐捷等二季度业绩突出,建设进度及配套硬件需求旺盛;IDC 公司上修预期,数据中心上架进度快,大客户项目进展顺利 [1][9] - **海外光纤光缆市场景气**:6 月单月出口额达 6.66 亿元,同比增长 71%;东南亚和美洲部分地区对非传统电信用途光纤需求增加 [13][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大模型进展**:7 月 11 日 Kimi K2 发布,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首,进入大模型竞技场总榜第五位 [8] - **6 月通信行业海关出货数据**:光模块出口环比较平淡,跳线 MPO 表现显著,光纤光缆价格创历史新高 [3][12][13] - **光纤光缆行业新趋势**:关注出口市场,如多模光纤及 654E DCI;空心光纤发展,长飞、亨通等公司积极研发 [18] - **美国放宽推理芯片限制影响**:对高端卡算力租赁业务影响有限,大厂训练算力需求需通过租赁解决,部分商业租赁提供商将受益 [19]
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苏州日报· 2025-07-21 08:19
苏州市专利代办处荣誉与成就 - 连续1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年度先进集体称号[1] - 全国地级市中首家获批准设立的专利代办机构[1] -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年文明号""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1] - 成为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要窗口[1] 业务拓展与创新 - 从单一专利纸质文件受理发展为知识产权全领域"一窗通办"模式[2] - 全国首批开展专利优先权证明文件、专利查阅复制等试点业务[2] - 专利电子申请率从不到10%提升至99.8%[2] - 新申请专利质押登记"无纸化"率达100%[2] - 全省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业务试点[2] 数字化转型与典型案例 - 审核通过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案例[3] - 苏州沃时数字科技以数据知识产权获得300万元银行贷款[3] 体制机制改革与服务优化 - 2019年并入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 - 2023年获准开展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全流程服务[4] - 年均服务超2万家经营主体享受专利费用减缴政策[4] - 窗口业务办件量稳居全国代办处第一方阵[4]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 在太仓、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设立首批专利局苏州分理处工作站[5] - 工作站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业务咨询[5] - 构建覆盖全市、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5] 服务效率提升 - 专利权质押登记时间从数周压缩至2个工作日[6] - 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6] - 增设咨询、维权援助、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域[6] 党建与业务融合 - 与波司登、科沃斯等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7] - 2023-2024年推动企业办理专利质押合同备案5600多笔[7] - 质押金额超530亿元[7] - 开展"五送"活动营造创新氛围[7]
【钛晨报】工信部下一步工作重点速览18条:汽车、建材等行业将迎稳增长方案,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娃哈哈宗氏财产纠纷案8月1日将有新...
钛媒体APP· 2025-07-21 07:32
人工智能与终端发展 - 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和数据集落地运营,开源550多万条训练数据 [2] -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 [6] 5G与算力基础设施 - 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8 EFLOPS [3] - 加快推进5G-A、万兆光网试点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 [6] - 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 [6]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 累计培育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7] 重点行业稳增长与转型 - 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5] - 印发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落实机械和电力装备2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5] - 持续落实铜、铝、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6] 未来产业布局 -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6] - 今年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等6个关键领域 [6] 新能源汽车与数字化转型 - 工信部等部门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9] - 遴选推广一批示范作用强、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解决方案 [7] - 培育一批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7] 资本市场与金融动态 - 首批数据中心公募REITs成立,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募资45亿元,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募资24亿元 [11][12] -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集成电路行业以56家企业领跑 [12] - 特朗普签署稳定币相关法案,设立联邦"战略比特币储备"和"国家数字资产储备" [13] 国际企业动态 - 马斯克宣布将推出儿童版AI应用"Baby Grok",暂未披露功能细节 [8] -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减持7.5万股股票,价值约1294万美元 [8] - 雪佛龙完成对赫斯的收购,合并后公司资本支出预算预计在190亿美元至220亿美元之间 [9] 政策与监管动向 - 香港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稳定币监管制度,提供清晰的合规框架 [9] - 国家发改委强调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的现象 [10]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理性竞争 [10] 其他重要行业信息 - 茅台拟在各省成立联营公司维稳飞天茅台价格,并可能获得定制文化茅台开发权 [7] - 京东币链科技声明称京东稳定币并未发行,所有交易平台JD-HKD均为仿冒 [7] - 娃哈哈宗氏财产纠纷案定于8月1日在香港高等法院聆讯 [7]
6.4% 工业生产增势良好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15
工业经济整体表现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1][2] -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GDP增速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6.3% [2]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5.7% [1] 产业结构优化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5%和10.2%,成为工业增长关键支撑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2] - 面对美国关税干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仍实现4.2%增长,上半年出口总额达13万亿元(同比+7.2%) [2]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其中智能设备制造(+14.9%)和电子元器件制造(+11.7%)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工信部新增26个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和35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4] - 工业互联网平台活跃企业用户达29万余家,覆盖钢铁、化工、能源等关键行业 [4] 绿色低碳发展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2%、53.3%、18.2% [7] -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7] - 目标到2027年将废钢铁、废铜、废铝在原料中占比分别提升至22%、30%、25% [8] 政策与战略方向 - 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四大行业 [7][8] - 加快清洁低碳氢能在冶金、合成氨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8]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和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效率 [3][5]
强化全流程供应链能力——访嘉吉农业与贸易亚太集团总裁柯沛瑜
经济日报· 2025-07-21 06:09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尤其在农业领域表现突出 [1] - 嘉吉在华布局了涵盖原料种植、全球运输、精深加工、分销与创新研发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中国持续迸发的巨大食品消费潜力使其成为嘉吉至关重要的市场 [1] 嘉吉的供应链能力与链博会参与 - 嘉吉连续3年参展链博会,携多元供应链解决方案亮相绿色农业链展区 [1] - 链博会对嘉吉的价值远超产品与技术展示,更在于联动上下游伙伴、紧密链接农场与市场 [1] - 链博会是嘉吉洞察中国供应链体系与市场趋势的重要窗口,也是其全球供应链创新体系的关键平台 [1] 农业供应链的挑战与嘉吉的策略 - 面对复杂的全球产业格局,农食品企业的供应链能力正经历考验 [1] - 嘉吉通过"全球技术+本土洞察"协同模式构建更具韧性、高效且可持续的农业供应链网络 [1] - 嘉吉承诺在全球及中国市场推进碳减排,减少原料、生产和物流等环节的碳排放 [1] 嘉吉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举措 - 嘉吉携手中国合作伙伴推动本土再生农业生态系统发展 [1] - 2023年11月,嘉吉中国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署协议启动再生农业研究与实践项目 [1] - 2024年7月,嘉吉启动绿色运输试点项目,广东阳江工厂率先采用新能源重型卡车进行公路运输 [1] - 嘉吉在中国东莞、南通、黄骅和阳江等地工厂的光伏发电设备已并网并投入使用 [1] 数字化在农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 数字化是农业提效的重要工具,也是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的关键 [2] - 嘉吉持续投入数字化创新,升级客户服务门户系统,提升订单到结算周期的效率与数据可视度 [2] - 嘉吉通过数据驱动洞察市场趋势和需求,夯实本地研发能力,满足中国消费者升级需求 [2] 嘉吉在中国的运营与投资 - 嘉吉在中国已布局50余家运营点,涵盖销售部门、制造工厂、创新中心等 [2] - 过去5年,嘉吉农业与贸易在华供应链建设投入超3.35亿美元 [2] - 嘉吉对上海创新中心进行全面升级,规模扩展至最初的两倍,配备先进技术设备和一流研发团队 [2]
轻工业活力充沛展新质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5
行业整体表现 - 前5个月轻工主要商品零售额增长11.9%,高于全国6.9个百分点,其中家电类增长30.2%,家具类增长21.4% [1] - 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5315亿元同比增长2.8%,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工业3.9个百分点 [1] - 行业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轻工强国,重点提升新质发展特征和综合实力 [1] 龙头企业表现 - 2024年轻工业前200强企业营收3.95万亿元利润3448亿元,分别占全行业17.2%和23% [2] - 五粮液、天能、伊利、海信、蒙牛等企业凭借卓越业绩跻身行业前列 [2] - 科技百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2.9%,其中轻工机械企业达6.5%,化妆品企业6.0%,塑料企业4.6% [2] 国际化发展 - 家电、家具、皮革等行业产品出口额占全球40%以上 [6] - 海尔并购GE家电、美的并购库卡、伊利并购威士兰等案例推动行业全面"出海" [6] - 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对轻工消费品需求旺盛,为国际化经营提供广阔市场 [5] 科技创新 - 累计评选914个升级与创新消费品,家电企业在全球设立200余个研发中心 [3] - 未来5年计划评选轻工科技奖1000项,选送国家奖80项,评荐创新消费品500个 [4] - 行业研发强度目标达到4%,加强国际标准研制和工业设计 [4] 数字化转型 - 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4%,高于全国工业 [7] - 中国79家灯塔工厂中轻工企业占25家,包括海尔、宁德时代等 [7] - 到2027年目标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 [8] 高端化发展 - 蒙牛高端冰品品牌蒂兰圣雪进驻港澳200家零售终端,成为首个获批香港牌照的内地高端冰品品牌 [3] - 行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6] - 组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智慧家居等领域制造优势领先全球 [3]
链博会观察:中外企业的“链”接突破口在哪
北京商报· 2025-07-20 23:37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吸引1200家中外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现场签署协议或意向超6000项 [2] - 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第四届参展协议,现场签约量同比增50% [2] - 境外参展商占比逐年提升,从首届26%升至本届35%,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占比超65%,覆盖国家和地区从55个增至75个 [9] 供应链稳定与韧性 - 霍尼韦尔首发2款中国本土研发的自动化产品,聚焦建筑与船舶智能化,并发布化工行业精益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3] -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强调供应链稳定为优先事项,需与供应商协同满足客户动态需求 [3] - 施耐德电气提出敏捷和韧性为供应链新刚需,其30家在华工厂与1600家供应商构建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体系,支持全球市场 [4][5] 数字化与技术创新 - 浪潮计算机展示自主服务器主板及CPU、GPU等核心部件,赋能金融、通信等行业智能化升级,如助力国有银行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营商5G云资源池搭建 [6] - 浪潮指出供应链安全需体系化自主,突破CPU、操作系统等技术壁垒的同时,需建立主板设计、固件开发等全链条标准 [7] - 链博会首设创新链专区,推动知识产权确权至产业化全流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7] 中国供应链全球地位 - 中国具备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形成原材料采购到售后的完整产业链,规模大且多元 [9] - 霍尼韦尔新能源汽车传感器产品在中国广泛应用并出口日韩,体现中国供应链全球影响力 [10] - 英伟达CEO称"中国供应链是奇迹",中国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快,为科技革命最佳应用场景 [9] 未来趋势与机遇 - 企业依托中国完整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成为全球供应链"韧性锚点" [10] - 数字化与绿色转型催生机遇,如AI赋能供应链、低碳技术应用等领域 [10] - "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协同模式吸引高价值产业链落地,同时推动技术产能输出海外 [10]
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出海?大华银行报告:东盟吸引力还在提升
第一财经· 2025-07-20 20:35
企业出海策略 - 超过70%国内受访企业已采取措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包括数字化降本增效、注重本地化和多元化、深化供应链韧性建设 [1] - 未来3年内有出海需求的受访企业占比达86%,与去年调研结果相近 [1] - 95%受访企业需要财政支持,75%需要贸易和供应链支持,44%认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应对关税负面影响 [1] 企业经营现状与挑战 - 78%受访中国企业2024年业绩同比提升,但面临营运成本高(44%)、劳动力成本上升(35%)、经济周期性波动(32%)等挑战 [2] - 制造业企业压力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2] - 中型企业受地缘风险冲击程度是大型企业的1.5倍 [2] 供应链战略调整 - 供应链策略从"中国+1"加速转向"中国+N",东盟成为核心枢纽 [3] - 1/3受访企业已实现供应商来源多元化 [3] - 供应链三大挑战:供应成本上升、采购挑战、营运资金管理困难 [2] 东盟市场布局 - 40%受访企业视东盟为最重要海外采购市场,37%认为是最重要终端市场,48%将其列为首选投资目的地 [3] -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9823亿美元,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3] - 中国企业以东盟为基础推进全球化布局,新加坡成为国际化第一步 [4] 区域经济影响 - 东盟市场竞争加剧("内卷"),主因中国企业比较优势显现及美国关税压力传导 [5] - 中国企业供应链策略转型将强化东盟产业链发展和区域经济紧密度 [5]
Club Med总裁称自己被“强行替换”,谁动了谁的“奶酪”?
观察者网· 2025-07-20 19:03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分歧 - Club Med全球总裁德斯坦因与母公司复星旅文在战略及公司治理层面存在分歧宣布离职,声称被"强行替换"并主张通过IPO实现股权多元化[1] - 复星回应称董事长继任计划是与德斯坦协作推进的,承诺决策中心留在法国但未对股权结构提供保证[1][2] - 德斯坦担忧复星选择的新管理层可能导致决策权转移至上海,削弱公司国际治理和法国根基[2] Club Med的财务贡献与集团战略 - Club Med是复星旅文核心营收来源:2024年上半年贡献88.9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83%),较2023年全年76%的占比进一步提升[3] - 复星旅文退市后战略转向轻资产运营与数字化转型,曾计划分拆三亚亚特兰蒂斯项目发行REITs,市场推测Club Med可能成为类似资本运作对象[3] - 德斯坦主张Club Med独立上市(估值20亿欧元),与复星轻资产战略冲突,复星明确否认巴黎IPO计划[5] 双方矛盾演变过程 - 2015年收购后复星曾赋予德斯坦高度自主权,分歧始于北京、上海度假村项目及2022年中国团队管理权重提升[4] - 2023年底德斯坦辞去复星旅文副董事长职务,2024年财务管理权移交复星系高管,原CFO沃尔沃夫斯基离职引发德斯坦不满[4] - 复星选定零售背景的斯特凡·马凯尔接任,其缺乏旅游业直接管理经验[6] 潜在影响与市场关注 - 法国政府支持Club Med独立上市,Bpifrance有意成为股东,但复星坚持现有战略方向[5] - 欧洲市场担忧Club Med"去法国化",可能影响未来战略引资或资产重组进程[6] - 复星已释放为Club Med重资产项目寻找战略投资者的信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