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

搜索文档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起步有力 后劲十足 二季度 奋力冲
河南日报· 2025-05-01 07:31
扩内需激活力 - 河南省推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基础设施投资回升措施,深挖内需潜能[1] - 消费提升方案包含八大行动,聚焦就业增收、减负政策、带薪休假等,覆盖"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全环节[1] - 基础设施投资14条措施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集中攻坚、审批提速和专项债保障推动建设[2][3] 助企惠企 - 重点企业包保服务范围从1500家扩展至15000家,一季度开展产需对接活动1600余场[4] - 实施错峰用电、融资白名单、地价调整等举措降低企业成本[5] - 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开展5G应用、数据要素行动,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场景全覆盖[5] 财政支持 - 安排1.5亿元支持"乐购河南"消费券发放,优化专项债管理机制[6] - 对营收增长超10%的重点企业给予10万元直补,加快清理拖欠账款[7] - 二季度计划发行632.98亿元置换债券,强化"三保"支出保障[7] 稳产保供 - 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保障58个生猪调出大县和1351家调控基地产能[8] - 推进2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二季度末工程进度目标超90%[9] - 打造6大农业产业集群和18条产业链,发展设施种植业促农增收[9] 消费外贸 - 一季度河南社零总额7400.54亿元(同比+7%),全国规模第五、增速第三[10] - 发放1.5亿元消费券覆盖零售、文旅等领域,加码汽车家电以旧换新[10] - 前3月外贸进出口2042.6亿元(同比+28%),通过海外仓建设、展会补贴等稳外贸[11]
操之有方 行之有力 ——以奋进姿态拼抢二季度之二
河南日报· 2025-05-01 07:31
经济形势与政策部署 - 全省召开动员部署会分析当前经济形势 为确保"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规划路径并做出具体部署 [1] - 围绕稳外贸 促消费 扩投资 强主体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 提高投资效益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重点任务之首 [1] 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长5 9% 高于全国0 5个百分点 [2] - 全省上下坚持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 拼出新气象 干出新作为 [2] 二季度重点工作 -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加强市场运行监测监管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3] -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千方百计扩消费 多策并举增加有效投资 [3]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坚持教育 科技 人才一起抓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提升产业链群能级 [3] - 推进产业园区改革发展 打造吸引力强的投资场景 发展场景 [3] - 挖潜扩容就业空间 倡导大学毕业生 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3] 发展理念与方向 -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挥改革关键作用 该破的及时破 坚决破 彻底破 [3] - 聚焦"四高四争先" 保持拼抢姿态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4]
经济学家张奥平:4月PMI回落至收缩区间,扩内需政策需加力提速
搜狐财经· 2025-04-30 21:44
他建议,因当前经济主要矛盾仍为需求不足,且外部环境仍存更大的不确定性,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 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 具体来看,财政政策方面,应加快今年已安排的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 债等发行使用,加力扩围落实"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加码留出空间。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夏晨翔】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 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 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回落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 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均高于临界点。 作为经济监测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指数变化有何重要意义?对此,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了经济学家、新 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张奥平。 "4月PMI录得数据为49.0%,显示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紧迫性加强。"张奥平分析称,美国 发动的全球新一轮关税战使我国外需承压,且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下阶段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 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存量政策的发行使用,同 ...
北交所4月份定期报告:一季报披露完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3%
东莞证券· 2025-04-30 19:22
核心观点 - 26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03.58亿元,同比增长5.81%;归母净利润26.12亿元,同比下滑7.50%[7][16] - 162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8家增速超20%,18家超50%;剔除负净利润公司,104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家增速超20%,39家超50%[7][16] - 建议关注高景气新质生产力标的、创新驱动领域国产替代和技术突破、北交所消费产业链相关企业[7][16] 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北证50指数4月涨1.70%,区间最高涨幅8.38%;今年涨24.57%,区间最高涨幅39.52%[8][17] - 4月北交所131只股票上涨,134只下跌;今年243只上涨,22只下跌[8][17] 估值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29日,北证50指数PE(TTM)均值58.99倍,中位数59.76倍;创业板指均值30.10倍,中位数29.87倍;科创板均值79.68倍,中位数80.05倍[9][23] - 4月北交所成交额5869.58亿元,成交量288.32亿股[9][24] 新股动态 - 4月北交所0只新股上市,截至4月29日共265家公司上市交易,4月1 - 29日申购1家,上市0家[9][32] - 25家公司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2家至终止[9][32] 风险提示 - 北交所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风险[9][38] - 个股短期涨幅较大的风险[9][38]
河南财政:备足“粮草军需”,确保二季度“双过半”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42
支持扩大内需 - 财政部预拨河南省超长期特别国债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50亿元 省级已第一时间下达各地 第二批资金即将下达 [1] - 省财政安排1 5亿元支持2025年"乐购河南"消费券发放 其中零售餐饮消费券1 1亿元 文旅住宿消费券4000万元 [1] - 财政部2025年第一批下达河南省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138亿元 一季度已发行364 5亿元 其中208 5亿元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502个项目 [1] - 财政部一季度下达河南省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资金15 1亿元 省级已下达各地 二季度将加快推进政府债券发行 [1] 稳住外贸 -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受美制裁打压外贸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提质增效发展 [2] - 鼓励重点外贸企业扩增量稳规模 对突出贡献企业给予奖励 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会 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升级 建设海外仓等 [2] - 支持扩大汽车 特色农产品等重点产业产品出口 对关键设备 能源资源等进口产品给予贴息支持 [2] 帮助企业 - 对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及以上的重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奖补 资金实施"直达快享" [2] - 加快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加强债券资金统筹 用好金融支持欠款清偿政策 确保政府拖欠账款清偿任务如期完成 [2] 兜牢风险底线 - 2025年河南省所有县区均能足额编制"三保"支出预算 综合财力可足额覆盖需求 一季度"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率27 8% 高于序时进度2 8个百分点 [3] - 已发行两批置换债券594 02亿元 发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156亿元 二季度将建立健全"四严"管理机制 做好全年剩余632 98亿元置换债券发行工作 [3] - 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确保6月底前退出50%以上 [3]
4月PMI回落至收缩区间,扩内需政策需加力提速
经济观察网· 2025-04-30 14:07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 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回落至收缩区间。非制造业 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 点,均高于临界点。 4月PMI录得数据为49.0%,显示经济受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扩内需紧迫性加强。笔者认为,美国发动的 全球新一轮关税战使我国外需承压,且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下阶段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 期特别国债等存量政策的发行使用,同时及时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量储备政策,更大力度支持 扩大内需、稳定外贸。 首先,从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的13个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供需两端均回落,外需大幅走弱, 价格低位运行。具体来看: 1.供需两端回落:生产端,4月PMI生产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需求端,4月PMI新订 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均跌入收缩区间; 2.外需大幅走弱: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是出口的领先指标,4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 ...
政策预期点燃市场信心,500质量成长ETF(560500)盘中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4-30 13:24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930939)上涨0 22%,成分股晶晨股份(688099)上涨4 29%,安克创新(300866)上涨3 80%,科达利(002850)上涨3 47%,水晶光电(002273)上涨3 44%,新泉股份(603179)上涨3 21% [1]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上涨0 22%,最新价报0 92元,本月份额增长500 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3 [1]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4 26%,包括赤峰黄金(3 13%)、九号公司(2 71%)、水晶光电(2 61%)等 [2][4]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版平准基金持续入市,政策定位"稳股市、活跃股市",推动长期稳市机制建设和常规化"护盘"信号释放 [1] - 政策部署"长钱长投"生态建设、市值管理与分红回购常态化机制,增强政策、资金、市场协同效应 [1] - 内需政策和产业趋势是当前国内资产定价核心,增量储备政策将择机推出以支撑风险偏好 [1] 指数构成与投资标的 - 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从中证500样本中筛选100只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且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提供场外联接基金(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A:007593;C:007594) [4]
中国制造要“打开限制”
经济网· 2025-04-30 10:21
后美国时代的中国工业化挑战与机遇 核心观点 - 美国政策转向导致全球工业化格局变化,中国需关注国家安全和工业化安全 [2] - 中国工业化面临三大"甜蜜的苦恼":市场发展滞后、重复性内卷竞争、技术赶超而非引领 [2][3][4] - 提出扩大内需、有序出海、逆周期调节、技术前瞻布局四大解决方案 [5][6] 市场发展滞后问题 - 工业能力与本土消费能力不匹配,摩托车行业典型案例: - 高端摩托车技术成熟(如长城8缸发动机车型售价22-29万元)但受13年强制报废和100+城市"禁摩"政策限制销量 [2][3] - 2024年国内高端摩托车市场出现"有技术、有产能、无市场"现象 [3] - 企业被迫无序出海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利润压缩 [3] 重复性内卷竞争问题 - 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突出: - 2024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新车总销量40%,但多数企业未盈利 [3] - 存在低价抢市、虚假宣传等无序竞争行为,威胁行业长期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 [3] - 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税收导向下的"重投资、轻消费"机制 [4] 技术引领能力不足问题 - 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和专利数量领先但仍处赶超态势,ChatGPT等突破性创新未首发于中国 [4] - 工业化规模全球领先但芯片、AI等关键领域仍需技术突破 [4] 解决方案建议 **扩大内需** - 商务部正研究调整摩托车强制报废标准,考虑技术发展/安全/环保/消费需求等因素 [5] - 需消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障碍(如"禁摩令") [5] **有序出海** - 企业应注重与东道国产能合作,避免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下滑和东道国"消化不良" [5] **逆周期调节** - 建议对成熟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实施市场化产能置换机制,控制新增产能 [5] **技术前瞻布局** - 需持续投资萌芽期技术(如AI新细分领域),警惕专家"一票否决"潜在突破方向 [6]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为新技术商业化提供独特市场优势 [6]
消费|离境退税细则落地,推广提速提振内需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30 08:06
离境退税政策修订细则 -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修订细则,从退税商店扩容、商品供给丰富、服务水平提升3方面推出8条举措,加速"即买即退"推广落地[3] - 备案流程简化至5个工作日内,资质放宽至纳税信用M级企业和设立<1年的新店,推动退税网点覆盖特产店/礼品店等中小商家[3] - 单笔消费退税上限从5万元提至10万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上调至2万元,起退点从500元降至200元,拓宽价格带场景[3] - 新增老字号、非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9类商品,支持培育"城市礼物"等特色产品,优质国货有望受益[3] - 增加退税网点和服务方式,建设全国信息平台,提升便利度[3] 消费政策升级趋势 - 2024年中央及地方持续出台提振消费政策,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8方面30项任务,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增收减负、清理限制性措施[4] - 政策体系涵盖服务消费提质、商圈升级、离境退税等细分领域,形成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合力[4] 离境退税市场空间 - 2024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较日本/泰国年接待3600万外国游客仍有潜力[5] - 按2019年1.45亿入境游客为基数,假设渗透率5%-15%,对应离境退税人次727-2180万,客单价3000-5000元,销售额达218-1090亿元[5][6] - 中性-乐观情景下可对国内旅游收入产生1.5%-2%的边际增量[6] 受益板块分析 - 购物中心:上海67%离境退税店位于购物中心,国金中心等头部项目单店聚集274家退税店,政策优化将提升整体客流和客单价[7] - 旅游零售运营商:中国中免等龙头在出入境口岸布局的门店将受益于入境游客购物增长[8] - 出行服务提供商:政策优化带动高消费欧美游客回流,创造航空/铁路等出行服务增量[8] - 景区目的地:作为终端消费场景直接享受入境游客红利[9] 核心投资机会 - 传统零售板块中调改转型领先企业、消费基础设施运营商、优质国货品牌商[1] - 具备高端商品聚集能力的购物中心持有方或管理平台[7] - 旅游零售、出行服务、景区等入境旅游产业链相关企业[8][9]
以数字金融助力消费信贷提质扩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30 06:31
文章核心观点 - 数字金融作为消费信贷提质扩面的强大助推器,通过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渗透率、运行效率和场景丰富度 [6][7][8][9] - 消费信贷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8万亿元(+3.5%),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4.5% [3] - 政策层面通过降准降息、财政贴息等组合措施推动消费信贷需求增长,2025年一季度消费增速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至4.6% [4][3]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我国消费信贷占比仍低于国际水平,存在信用体系不健全、产品同质化、服务成本高等结构性矛盾 [5] - 金融机构通过场景化信贷嵌入电商、旅游等领域,采用"即需即用"模式将传统审批流程压缩至实时完成 [8][9] - 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并优化利率期限结构 [4] 数字金融技术应用 - 大数据+云计算构建消费者信用画像,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风险自动识别,使偏远地区/低收入群体获贷率提升 [6][7] - 智能风控系统使贷前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贷后催收自动化降低运营成本30% [8] -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与征信体系市场化改革同步推进,支撑普惠金融覆盖率扩大 [11] 行业优化方向 - 需加强农村网络基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目前仅45%的县域金融机构完成全流程数字化改造 [11] - 算法透明度不足导致30%的信贷申请存在"信息茧房"风险,需建立伦理审查机制 [11] - 数据安全领域存在监管滞后问题,仅60%的金融机构达到《个人信息保护法》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12] 监管与生态建设 - 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对消费信贷全流程穿透式监测,违规放贷惩处力度同比提升200% [13] - 线下智能支付终端覆盖餐饮/零售业速度达年均120%,形成O2O信贷生态 [14] - 产业链协同模式使汽车/家电领域信贷投放增长40%,定向刺激耐用品消费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