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扶摇直上!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17 07:36
中国直升机产业整体发展 - 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中国各型直升机、无人机等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 [1] - 直-8L运输直升机客货舱空间较原直-8系列直升机增加40%,填补了国产直升机运输全地形车辆装备的空白 [1] - 直-8系列机型与直-20J舰载突击运输直升机、直-18系列直升机组成规模化运输阵列,具备全疆域机动投送与复杂环境任务执行能力 [1] 民用直升机市场与应用 - AC系列民用直升机包括4吨级AC332、7吨级AC352以及13吨级AC313A,在经济建设和应急救援等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预计,到2029年中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将突破1700架,飞行量将超过30万小时,未来10年飞行时间将总体呈增长趋势 [2] - 在研的大型重载运输直升机因运载能力大、响应速度快,可在重大灾害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航空发动机技术进展 - 1100千瓦级涡轴发动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先进涡轴发动机,结构紧凑轻巧、性能优越,适用于最新一代6吨级的直升机 [2] - 兆瓦级航空混合动力系统输出能量形式为电能,可用于3至8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10至20吨分布式电推进通航飞机,具有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高、低排放等特点 [4] - 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是实现航空"零碳"飞行的探索,未来可衍生兆瓦级氢涡桨、氢涡扇等氢能动力系统 [4] 低空经济与新型航空器 - 本届直博会增设5000平方米低空经济馆,展出一批新型航空器,展现出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 [4] - 一款外形酷似虎鲸的eVTOL以纯电为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达3180千克,最大航程可达300千米,为医疗救援市场需求设计 [4] - 垂起固定翼无人值守系统让无人机实现"无人化",方舟系列物流无人机产品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有上百万架次的应用 [6] - AR-E800 eVTOL突破了多旋翼重构控制、航空动力电池抗坠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单旋翼失效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飞行 [6]
淮海国际陆港核心 工业重镇攀高向强
新华日报· 2025-10-17 07:31
秋日,走进位于徐州市泉山区柳新镇的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巨型门机挥舞长臂,高效吊装集装箱;自 动化皮带机昼夜运转,精准输送大宗散货;远处的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内,厂房鳞次栉比,生产线高 速运转……这幅"港口繁忙、园区兴旺"的图景,是柳新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徐州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战略锚点,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柳 新镇作为徐州重要枢纽——淮海国际陆港"水港"核心承载地、铁水联运关键节点,依托其作为省级经济 发达镇的独特地位,积极谋篇布局,以转型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协同为支撑,从传统工业镇蜕变为兼具 枢纽优势与创新活力的工业发展新高地。 2019年,顺堤河作业区被确定为淮海国际陆港铁水联运中心,成为徐州"亿吨大港"核心。一期作业区的 1593亩土地,包含966米码头岸线、12个2000吨级泊位,11.6公里铁路专用线直通堆场,65台套翻车 机、斗轮机等大型装卸设备通过4条自动化生产线串联,形成"铁—水—公"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年 设计吞吐能力达1400万吨,可高效承接煤炭、砂石、粮食等大宗散货及集装箱中转业务。 眼下,顺堤河作业区二期工程正稳步推进。"二期计划投资1 ...
一座工业园区,如何协同减碳?(美丽中国·关注零碳园区)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闵行开发区内,一处停车场使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为汽车充 电。 郑 剑摄 核心阅读 自启动零碳园区创建以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引导企业不断提升能效和碳 效,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园区的转型。 走进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堂,智慧能源平台显示屏 上,各家并网企业的发电量等主要指标实时、清晰可见。 "得益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节能降耗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日趋清洁化,2009年以来,园区在实现工业 产值持续上升的前提下,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部副主任余仲华说。 园区—— 探索碳排放核算体系 "闵行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3.5平方公里的园区面积不大,含金量却 高。"余仲华介绍,经过几十年发展,闵行开发区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园区向绿色智能制造和研发创新 园区的转型,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有集中也有分散。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园区力推的"零碳电源"。园区管理中心率先在办公楼屋顶和车棚 建设光伏项目,一些企业相继跟进,在自建厂房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并完成并网。 企业—— 不断提升能 ...
从碳素厂到购物潮 绿色低碳激活成都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10-17 02:10
成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成都启动“碳索成都 绿色新程”2025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 全方位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与绿色低碳发展新成效 [2] - 成都正全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截至10月14日2025年雪山可见天数已达69天 比往年同期显著提升 [2] 生态修复与土地价值转化 - 成都蓉光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原厂区通过高温焚烧处置工艺修复受污染土壤 总计约268亩土地达到住宅和商业开发安全标准 [2] - 修复后土地成功引入成都杉杉奥特莱斯 该项目以“奥莱+”新消费范式成为龙泉驿区文旅消费动线重要一环 [2][3] - 成都杉杉奥特莱斯实现累计接待消费者1000万人次 节假日单日峰值突破8万人次 销售额破10亿元 [3] “无废城市”建设与理念推广 - 成都探索出从单点修复到全域治理的“净土再生、价值转化”完整链条 [3] - 依托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同步推进“十百千万”细胞工程 累计建成21类1458个“无废城市细胞” [3] - 将无废理念嵌入小区、商场、工厂等最小单元 为生态价值持续变现提供绿色动能 [3]
长华化学,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公示
DT新材料· 2025-10-17 00:05
长华化学融资与项目规划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5亿元,用于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2] - 项目总投资额为74,294.85万元,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长华化学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建成后将形成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的产能规模[2] - 通过该项目,公司将转型为提供高性能、碳中和与可循环特性的聚氨酯解决方案供应商,旨在增强客户粘性和品牌价值[2] 聚醚行业市场状况 - 2022至2024年,聚醚行业总需求量复合增长率达15.15%,其中出口增长势头尤为强劲[2] - 近五年聚醚行业需求平均增长率为6.38%,出口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41%[3] - 2024年下游消费量为418.5万吨,同比增长10.63%[3] - 行业面临产能同质化扩张引发的价格竞争加剧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整体盈利水平下滑[2]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共识,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下游客户对低碳产品需求显著提升[2] - 新能源汽车的亮眼表现为聚醚行业提供新商机,车用聚氨酯产品的低碳和可回收性对中国汽车出口意义凸显[3] - 国际化工巨头如巴斯夫和科思创均加快绿色转型,目标实现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3] 二氧化碳聚醚技术与合作 - 二氧化碳聚醚由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制成,技术难点在于开发高效、低廉的新型催化剂及低温低压工艺[4] - 2022年6月,公司与Econic签署协议,获得其催化剂技术在中国授权使用,双方共同开发制备技术,技术成果共有[4] - 2022年至今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一系列成果专利,夯实项目实施的技术基础[4]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行业动态 - 2025年12月将于浙江宁波举办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涵盖政策市场解读、先进回收技术及循环利用案例等专题[6][7][8] - 先进回收技术包括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等多种方式,将废弃高分子转化为单体/低聚物/热解油[7] - 同期活动包括动态高分子论坛,探讨通过可逆化学键分子结构设计实现高分子可持续化及功能化[9]
新华鲜报丨扶摇直上!直博会见证中国直升机产业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16 22:43
直升机产品与技术展示 - 直-8L运输直升机客货舱空间较原直-8系列直升机增加40%,填补了国产直升机运输全地形车辆装备的空白 [1] - 直-8系列机型与直-20J舰载突击运输直升机、直-18系列直升机组成规模化运输阵列,具备全疆域机动投送与复杂环境任务执行能力 [1] - AC系列民用直升机包括4吨级AC332、7吨级AC352和13吨级AC313A,在经济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作用 [3] - 在研的大型重载运输直升机因运载能力大和响应速度快,可在重大灾害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 [3] 航空发动机与动力系统 - 1100千瓦级涡轴发动机采用组合压气机、回流燃烧室等设计,结构紧凑轻巧、性能优越,适用于最新一代6吨级直升机 [3] - 兆瓦级航空混合动力系统输出能量形式为电能,可用于3至8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和10至20吨分布式电推进通航飞机,具有功率密度高、安全性高、低排放等特点 [5] - 兆瓦级氢燃料涡轴发动机是实现航空零碳飞行的探索,未来可衍生兆瓦级氢涡桨、氢涡扇等氢能动力系统 [5] 低空经济与新型航空器 - 本届直博会增设5000平方米低空经济馆,展示设计感、科技感、未来感兼具的新型航空器 [5] - 一款外形酷似虎鲸的eVTOL以纯电为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达3180千克,最大航程可达300千米,为医疗救援市场设计并可实现城市空中交通、货物运输等应用 [5] - 垂起固定翼无人值守系统让无人机实现无人化,方舟系列物流无人机产品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有上百万架次的应用 [7] - AR-E800 eVTOL突破了多旋翼重构控制、航空动力电池抗坠防护等核心技术,在单旋翼失效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飞行 [7] 市场预测与行业前景 -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预计,到2029年中国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将突破1700架,飞行量将超过30万小时 [3] - 未来10年中国民用直升机飞行时间将总体呈增长趋势 [3] -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赛道,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领域 [7]
京东物流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全球绿色低碳智慧供应链新标杆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6 22:28
合作概述 - 京东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供应链的绿色低碳和数智化转型 [1] - 双方合作是绿色能源与智慧物流领域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3][5] 物流电动化合作 - 围绕城配车辆电动化展开深度合作,宁德时代凭借商用电池产品技术优势为京东物流提供电动化解决方案 [3] - 在干线物流领域推动换电重卡产品的试用与推广,利用骐骥换电解决方案降低重卡运营成本并推动碳减排 [3] - 围绕仓储物流园区等关键节点联合探索园区换电站运营模式,构建覆盖物流全场景的高效补能网络 [3] - 基于在轻卡、重卡自营车辆方面的良好合作基础,共同呼吁行业伙伴加速新能源车辆转型 [3] 全球供应链优化 - 依托京东物流的仓库资源、配送网络及技术能力,围绕宁德时代电池产成品及售后零配件的仓储与运输需求开展深度合作 [4] - 共筑一体化国际国内仓储配送体系,实现动力电池等产品的极速、安全、零碳运输 [4] - 京东物流已助力宁德时代在欧、美、亚太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及售后仓库,物流供应链覆盖3大洲的18个国家 [4] - 未来将进一步助力宁德时代构筑覆盖全球的物流服务体系 [4] 合作目标与行业影响 - 合作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战略,共同推动物流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5] - 旨在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及终端用户提供更卓越、更绿色的服务体验,重塑行业标准 [4]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龙头企业,依托四大创新体系攻克动力及储能电池关键核心技术 [4]
长江能科今日登陆北交所 国家级“小巨人”锚定“一带一路”与能源安全 携海工装备战略布局开启新征程
搜狐网· 2025-10-16 18:50
公司上市与募资 - 长江能科于10月16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代码920158 [1] - 本次发行价格为5.3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6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重型特种材料设备产能扩建及研发中心建设 [1][5]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架构以电脱设备为核心,海陆油气装备及LNG清洁能源设备为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电脱设备2021-2023年连续三年国内市占率第一 [2] - 产品应用于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等大型炼化项目 [2] - 2022-2024年,公司来自老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从1.03亿元增至2.54亿元,复购率稳步提升 [2] 国际化战略与“一带一路”布局 - 公司业务已覆盖新加坡、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巴西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3] - 2022-2024年,公司境外项目收入接近营收的半壁江山 [3] - 公司计划在迪拜设立子公司,以本地化运营重点拓展中东市场的电脱设备、海工装备及LNG清洁能源设备业务 [3] 海工装备与LNG市场机遇 - 2020-2024年,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生产总值从573亿元增至1032亿元 [4] - 同期,国内海洋船舶工业生产总值从819亿元增至1370亿元 [4] - 国内LNG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11亿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LNG进口需求年均增速超过8% [4] - 公司拥有2项LNG设备相关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软件著作权 [4] - 募投项目将新增4500吨海陆油气工程装备产能,重点聚焦船用LNG设备 [5]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61%,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为4.63% [6]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2.88%,拥有55项授权专利,其中17项为发明专利 [6] - 7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 [6] - 关键技术成果包括智能多级梯度复合电场电脱盐技术、新型碳矿化CCUS技术及易凝高粘原油高压电场改性技术 [6]
海新能科(300072) - 300072海新能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附件:海新能科及生物能源产业介绍
2025-10-16 17:48
公司概况 - 北京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 [6] - 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10年上市,证券代码300072 [7] - 国内首批研发、生产、销售烃基生物柴油的先行企业之一 [8] - 主营业务为生物能源、催化净化(环保材料)、特色化工 [9] 核心主业与产能 - 生物能源是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全链条业务体系 [13] - 烃基生物柴油硫含量 <1ppm,碳减排率80%以上,十六烷值 >70 [14][16][17] - 生产工厂分布在山东、海南、河南,高凝生物柴油产能约30万吨,低凝生物柴油产能约20万吨 [18] - 子公司山东三聚2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已投产,新增生物航煤产能16万吨/年(收率约80%) [18] - 环保材料业务包括脱硫催化剂等百余品种,在美国市场拥有稳定份额 [20][21] 财务与资产优化 - 应收账款从2018年峰值117亿元降低至2024年5.3亿元 [24] - 通过处置三聚绿能等低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并剥离非核心业务 [24] 产品技术优势 - 独创悬浮床加氢技术应用于烃基生物柴油生产 [10] - HVO可100%替代化石柴油,冷凝点最低达-35℃,热值44 MJ/kg [30][31] - 相比酯基生物柴油(FAME),HVO无氧无硫无芳烃,欧盟限制FAME掺混比例不超过7% [30][31] - 公司拥有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技术储备及生产实践 [14] 行业前景与政策 - 全球烃基生物柴油消费量2014-2023年年均增速26.9%,2024-2028年预计年均增速16.38% [37] - 欧盟推行SAF强制掺混政策:2025年2%、2030年6%、2050年70% [52] - 中国SAF试点启动,2030年需求量预计约300万吨;国内仅四家企业获适航证书(含海新能科) [48][58] - 全球SAF消费量预计2025年达640万吨,2050年攀升至3.59亿吨 [45] - 中国政策持续鼓励生物柴油与SAF发展,包括出口白名单机制及试点推广 [42][43][48][58] 国际市场需求 - 欧盟通过ReFuelEU计划及碳交易体系(ETS)拨款1.18亿美元支持SAF采购 [52][65] - 亚太国家如日本(2030年SAF掺混10%)、新加坡(2026年1%)、印度(2030年5%)均推出强制掺混政策 [56][65] - HEFA是当前最成熟的SAF工艺路线,中国已建成装置主要采用此技术 [61][62]
聚焦"智造"新动能!2025重型机械装备展郑州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7:00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郑州)重型机械装备展览会于10月15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幕,展会方向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1] - 展会布展面积达3.2万平方米,吸引超过300家行业领军企业参展,涵盖冶金锻压、矿山机械、物料搬运等全产业链核心领域[2] 行业趋势与战略 - 行业需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型机械生态圈,掌握自主可控的重型装备是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的关键[2] - 在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背景下,展会促进创新要素汇聚与产业融合,推动行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5] 企业创新与技术展示 - 中信重工展示向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成果,其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工业数智化系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2] - 井下采矿机器人已能替代约80%的人工劳作,具备自主运行与远程操控能力,预计未来2至3年内实现完全替代熟练工人[2] -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展示集成AI视觉识别与数字孪生技术的全自动龙门起重机,可实现毫米级精确定位[5] - 该公司起重机产销量已突破12.8万台,产品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5] 企业市场表现 - 河南隧通机械有限公司专注于港口机械、竖井提升系统等产品,年营业额达5亿元[5] - 该公司地铁盾构钢结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产品服务国内大型企业并出口至以色列、沙特等国,出口额占比达10%-15%[5] 产业链协同 - 展会期间举办产业链协同发展论坛、供需对接交流会等多场活动,深度打通装备制造与用户行业的交流通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