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给予海光信息买入评级,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产品商业化加速,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加强产业整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6:04
业绩表现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同时加大销售及市场投入力度 [2] - 公司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旨在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与市场协同效应 [2] 评级与估值 - 开源证券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最新股价为136.61元 [2]
6500亿巨无霸并购诞生!A股重组五大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3:55
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 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能源企业股权,覆盖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物流运输全链条,打造超级能源航母 [2] - 收购总资产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是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 [4] - 收购完成后将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上游新增亿吨级优质煤炭产能,中游注入煤制油化工技术平台,下游整合港口、航运资产 [4] 产业整合支持政策 - 监管层鼓励头部上市公司立足主业整合产业链上市公司 [5] - 支持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同行业或上下游,合理提升产业集中度 [5] - 支持私募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 [5] 跨行业并购趋势 - 2024年"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有超过30单跨行业并购公告,标的大部分属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行业企业 [6] - 跨行业并购需满足四大特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符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逻辑、有助于塑造第二增长曲线、具备整合管控能力 [6]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于2025年4月过会,为同一实控人控制的下属资产整合 [6] 亏损企业收购案例 - 亏损企业可以收购盈利或亏损企业,但要求严格,需符合四大特征:收购方亏损为短期现象、标的市场前景好、业务协同性强、收购方资本实力充足 [10] - 芯联集成定增收购芯联越州72.3333%股权,收购双方均处于亏损状态,但均属于硬科技企业且业务协同性强 [10] - 分众传媒拟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标的公司尚未盈利但亏损幅度持续收窄 [7]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为灵活,鼓励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等支付工具 [12] - 业绩承诺安排更为自主,上市公司向第三方购买资产是否设置承诺可自主协商 [12] - 支持以多元化评估方法为基础协商交易作价,适当提高对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包容度 [13] 中小股东保护措施 - 收购亏损标的需设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安排,且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8] - 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100%股权时,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对参与业绩对赌的财务投资人提高交易对价 [8] - 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标的公司在审核期间实现最近一期盈利 [7]
6500亿巨无霸并购诞生!A股重组五大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3:50
央企并购重组浪潮 - 中国神华拟收购13家能源企业股权,覆盖煤炭开采、煤电、煤化工、物流运输全链条,打造超级能源航母 [1] - 收购资金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相关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央企战略并购是当前A股并购重组新特点之一,伴随政策修订实施,市场呈现产业整合支持力度加大、监管包容度提升、跨行业转型升级加速等趋势 [1] 全产业链整合创纪录 - 中国神华重大重组是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总资产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3] - 收购完成后将构建一体化运营体系:上游新增亿吨级优质煤炭产能,中游注入煤制油化工技术平台,下游整合港口、航运资产 [4] - 监管层鼓励产业整合的具体政策包括支持头部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完善限售期规定、支持传统行业并购提升集中度等 [4] 跨行业并购加速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已有超过30单跨行业并购公告,标的以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科技类行业为主 [6] - 成功跨行业并购需满足四大特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符合转型升级逻辑、塑造第二增长曲线、具备整合能力 [7]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于2025年4月过会,为同一实控人下属资产整合案例 [7] 中小股东保护机制 - 已有发行股份购买亏损标的项目通过审核,半导体行业占多数,如思瑞浦收购创芯微100%股权 [9] - 分众传媒拟收购新潮传媒100%股权,虽标的未盈利但亏损持续收窄,方案设计体现对中小股东保护 [9] - 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案例中设置财务投资人参与业绩对赌可提高交易对价的保护机制 [9] 亏损企业并购政策 - 亏损企业可收购盈利或亏损企业,但要求严格,如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33%股权双方均亏损但业务协同性强 [13] - 成功案例需符合四大特征:收购方短期亏损且为硬科技企业、标的市场前景好、业务协同性强、资本实力充足 [13]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灵活: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鼓励综合运用多种支付工具 [16] - 业绩承诺安排更自主:向第三方购买资产可不设承诺,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316%股权未设业绩承诺 [16] - 科创板新政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企业 [17]
潍柴重机约5亿元注入船艇业务 实施专业化整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2:25
收购交易概述 - 潍柴重机拟以现金4.9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潍柴集团持有的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后续将根据运营需要安排注册资本实缴或减资 [1] - 公司此前于7月14-15日披露筹划收购事项后股价连续涨停 后三个交易日再涨超20% [1] 标的公司业务与历史 - 常玻公司主营30米以下各类船艇研发生产 产品包括公务船艇/工作船艇/休闲船艇 [2] - 潍柴集团2020年6月以3.24亿元竞价收购常玻公司 2022年常玻设立子公司渤星船舶拓展30-80米船艇业务 [2] - 常玻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3373.75万元 2025年1-2月延续亏损 [2] 协同效应与整合价值 - 收购可实现动力系统与船体制造垂直整合 通过技术适配优化提升动力匹配效率并降低能耗排放 [2] - 产品开发阶段即可进行深度集成 涵盖船用柴油机/发电机组/推进器与船体设计 [2] - 公司长期寻求下游船艇制造商以实现产业整合和产业链条打通 [1] 亏损原因与未来前景 - 亏损主因公务船艇订单需求波动 该业务占常玻收入比例超60% [2] - 渤星公司主要项目处于竣工验收备案阶段尚未贡献收益 [2] - 常玻已入围某公务船艇项目 预计未来几年完成交付 [3] - 渤星公司一期达产后年产30艘 当前在手订单超4亿元 市场空间较大 [3]
6500亿巨无霸并购诞生!A股重组五大新趋势引爆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1:30
中国神华重大资产收购 - 中国神华拟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13家能源企业股权 覆盖煤炭开采 煤电 煤化工 物流运输全链条 打造一体化运营体系 [1][4] - 收购总资产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 上游新增亿吨级优质煤炭产能 中游注入百万吨煤直接液化 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 下游整合港口航运资产 [4] - 收购资金拟通过发行股份 支付现金并募集配套资金完成 是对并购重组新规鼓励产业链整合的积极响应 [1][4] 全产业链整合趋势 - 监管层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 具体政策包括鼓励头部公司整合产业链 完善限售期规定 支持传统行业并购提升集中度等 [4][5] - 中国神华收购后实现资源总量跨越式增长 地理布局与现有互补 打通煤矿—铁路—港口—用户自主物流网络 [4] - 2025年此类整合案例规模创纪录 央企战略并购与产业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3][4] 跨行业并购加速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明确支持合理跨行业并购 2024年后已有超过30单跨行业并购公告 标的集中于半导体 高端制造等科技行业 [6][7][8] - 成功案例需满足四大特征: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符合转型升级逻辑 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具备整合能力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已过会 [9] - 盲目跨界并购仍被禁止 政策支持与风险管控并行 [7][9] 亏损标的收购与中小股东保护 - 监管允许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33%股权获通过 双方均处亏损但属硬科技领域且业务协同 [2][11][14] - 亏损标的收购需满足两大前提:设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安排 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12] - 保护措施包括提高财务投资人交易对价补偿风险 如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案例 [11] 监管包容度提升 - 支付方式更灵活 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 注册决定有效期延至48个月 鼓励综合使用股份 可转债 现金等工具 [17][18] - 业绩承诺安排自主化 多个案例未设置承诺 如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316%股权 [17] - 评估方法多元化 提高对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包容度 建立绿色通道审核机制 缩短私募基金锁定期 [18] 科创板公司整合支持 - 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公司可成为吸收合并对象 2025年6月科创板"1+6"新政支持此类整合 [18] - 政策旨在推动科技型企业聚焦主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 符合国家关键技术突破战略导向 [18]
潍柴重机: 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购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6 19:38
交易概述 - 潍柴重机拟以现金49,166.94万元收购控股股东潍柴集团持有的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100%股权 [1][2] - 交易完成后常玻公司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 常玻公司注册资本63,000万元,实缴资本23,000万元,未实缴部分40,000万元由公司后续履行出资义务 [1][2] 交易背景与目的 - 交易符合国家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加强产业整合的政策导向 [2] - 公司旨在完善产业布局,拓展船艇业务板块,打造新增长点,增强综合竞争力 [2] - 通过"动力系统+船体设计"垂直整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抢占高附加值船艇市场先机 [18][23]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常玻公司主营30米以下复合材料、钢质、铝质等各类船艇研发生产,核心产品为公务船艇、工作船艇和休闲船艇 [7] - 2022年设立全资子公司渤星船舶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拓展30-80米船艇业务 [7] - 2024年合并口径营业收入17,949.12万元,净利润-3,373.75万元,经营亏损主因公务船艇订单需求波动及渤星公司尚未实现业绩释放 [9][10] 业务协同效应 - 动力系统与船体制造垂直整合可实现技术适配性优化,降低能耗与排放 [23] - 共用采购渠道实现降本提质,销售渠道互补掌握市场需求 [23] - 建立"动力-船体"一体化服务体系降低客户维护成本并创造新利润来源 [23] - 潍柴重机发动机、推进器等核心部件可为常玻公司和渤星公司产品配套 [24] 行业发展前景 - 国内30-80米船艇市场2023年建造约3000艘,渤星公司一期完全达产后年产30艘 [11][25] - 公务船艇需求因水上执法装备要求提高迎来上升通道 [24] - 滨水旅游开发带动休闲船舶发展,海外工作船市场不断扩大 [24] - 国家政策支持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及高端化升级 [22] 标的公司竞争优势 - 常玻公司是国内高性能船艇领域领军企业,拥有甲级船舶设计资质和70余项专利 [11][12] - 渤星公司产品具备重量轻、航速快、智能化程度高、续航里程长等差异化优势 [12][25] - 常州和青岛基地分属长江口和环渤海湾造船基地,地理条件优越且人才储备丰富 [11] - 渤星公司目前在手订单超过4亿元,已取得7艘海外订单 [11][25] 财务与评估细节 - 交易价格以2025年2月28日评估基准日资产基础法结果49,166.94万元为准 [14][16] - 标的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26,374.49万元,增值率115.72%,主因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增值 [16] - 渤星公司评估增值因在建工程考虑资金成本及地价上升导致无形资产增值 [16] - 潍柴集团2024年末营业收入2,309.08亿元,净利润143.55亿元,净资产1,283.53亿元 [4] 交易程序安排 - 交易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尚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及股东会审议 [2][3] - 支付方式为股权交割日起10个工作日内支付100%交易价款 [20] - 交易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不涉及员工安置或债务重组 [22]
千亿级并购连环爆!下一个是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6 11:46
A股并购重组市场概况 - A股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 央国企并购有新进展 创新性案例相继涌现 [2]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至2025年8月5日 有24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公告 [5] - 监管机构持续完善配套措施支持并购重组 市场活跃度持续高涨 [6] 央国企并购整合案例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00%股权获证监会批复 进入实施阶段 交易金额1151.50亿元 [2][6] - 中国神华拟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煤炭等相关资产 涉及13家公司股权 [5][8] - 内蒙华电并购重组申请获上证所受理 拟向控股股东北方公司购买新能源公司股权 [8] - 远达环保 中国动力 国投中鲁 中化装备 中化国际等公司并购重组均为大股东注入资产 [9] 重大并购交易特征 - "并购六条"发布后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 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 海光信息吸并中科曙光 [7] - 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交易金额1159.67亿元 [7]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价格4.03元/股 预计申报不超过3.23亿股 [6]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价格30.02元/股 预计行权股份不超过1853.85万股 [6] 并购支付方式创新 - 支付方式多元化成为突出特征 包括股份 定向可转债 定增募资 并购贷款 并购基金等 [10] - 中国动力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 [10] - 长鸿高科拟通过发行股份 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广西长科100%股权 [11] - 福昕软件试点并购贷款新政 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收购股权款项 [12] 创新并购案例类型 - 出现跨板块吸收合并案例:科创板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沪市主板中科曙光 [12] - 出现A股公司发行H股私有化H股公司案例 [12] - 出现"H控A"创新案例:港股收购A股获得控制权 [12] - 新奥股份拟私有化新奥能源并向购股权持有人提出购股权要约 [12] 机构参与情况 - 股权投资机构 券商投行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调配资源向业务倾斜 [5][13] - 券商建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 提升估值定价 方案设计 交易执行等服务能力 [14] - 部分券商搭建全公司级并购商机整合平台 设立专职并购部门 强化人力配置 [14] - 券商与头部私募机构 主流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 整合多方资源 [14] 市场驱动因素 - 国企改革政策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 集团资产证券化与市值管理考核等多重因素驱动 [6]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旨在规范同业竞争 提高经营质量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7] - 全面注册制环境下决定权交给市场和企业 并购行为趋于理性 [13] - 产业整合与产业转型升级逻辑将更加鲜明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诉求更明确 [15]
千亿级并购连环爆,下一个是谁?
第一财经· 2025-08-06 11:46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并购重组持续活跃 央国企整合与硬科技并购成为两大核心趋势 支付方式多元化特征突出 [1][4][6] -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进入实施阶段 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 换股比例为1:0.1339 [1][7] - "并购六条"政策推动市场活跃度 发布以来24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公告 出现3单千亿级并购案例 [4][8] 央国企并购整合 - 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00%股权 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分别为4.03元/股和30.02元/股 行权股份不超过3.23亿股和1853.85万股 [7] - 中国神华拟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公司股权 涉及煤炭/坑口煤电/煤化工等资产 [4][9] - 内蒙华电并购重组获受理 拟收购控股股东北方公司旗下两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交易比例分别为70%和75.51% [9][10] - 大股东资产注入成为主流模式 远达环保/中国动力/国投中鲁/中化装备/中化国际等公司均采用此方式 [10] 并购支付方式创新 - 支付工具呈现多元化特征 股份/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方式被广泛应用 [11][12] - 中国动力采用可转债支付收购中船柴油机16.5136%股权 系资本市场首例定向可转债发行 [12] - 长鸿高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及现金方式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 [12] - 福昕软件试点并购贷款新政 贷款占交易价款上限由60%提至80% 期限由7年延至10年 [12][13] 创新并购案例 - 出现跨板块吸收合并案例 科创板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沪市主板中科曙光 交易金额1159.67亿元 [8][14] - 新奥股份提出私有化新奥能源方案 涉及"H控A"创新模式 [14] 机构参与情况 - 股权投资机构将上市公司并购作为重要退出渠道 制度包容性提高交易成功率 [15] - 券商调整业务布局 建立信息网络数据库 提升估值定价/方案设计/交易执行等综合服务能力 [15][16] - 部分券商搭建全公司级并购商机平台 设立专职并购部门 深度覆盖长三角区域并与私募/银行建立战略合作 [16]
并购基金的中国式突围:打法重构与理性博弈正当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1:26
政策环境与市场动态 - 新"国九条"和证监会"并购六条"政策推动并购市场热潮 [1] - 50余位来自政府投资基金、产业资本、GP/LP及中介机构的嘉宾参与闭门研讨会 [1] - 并购成为产业转型与资本退出的重要桥梁 [5] 基金策略演进 - 基金打法从美元基金主导过渡到人民币基金主导的"控股+赋能"策略 [2] - 优山资本将美元并购基金经验应用于人民币市场 通过提升合规和管理为控股企业赋能 [2] - 大钲资本通过横向纵向并购整合加大工业自动化领域投资 [2] - 元禾璞华提出"收购是外科 整合是内科" 强调控股并购需匹配适当节奏与策略 [2] - 翼朴资本采用"体外并购+择机注入"合作模式 产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成为投资机会 [3] 并购实操挑战 - 估值认知差、控制权让渡意愿低、投后整合复杂成为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 [4] - 绿动资本强调并购成功关键在于"看得准 买得低" 治理结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4] - 鼎旭投资认为并购交易"七分靠人 三分靠运气" 提出链接专精特新企业资源搭建生态 [4] - 疆亘资本指出IPO趋严背景下上市公司难以接受高估值 实控人不愿利益让渡导致谈判停滞 [4] - 丰源投资认为选择好资产比努力做投后更重要 国内并购贷款发展有利于市场发展 [5] 行业整合趋势 - 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横向纵向并购加速整合 [2] - 与上市公司协同推进产业并购成为重要实践方向 [2] -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在并购交易方面开展更多探索 [5]
千亿级央国企整合加速,A股创新性并购重组案例涌现
第一财经· 2025-08-05 21:42
核心观点 - 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逻辑主导市场 [1][4][15] - 央国企并购成为核心趋势 千亿级交易频现且支付方式多元化 [4][5][9] - 监管政策(如"并购六条")推动市场创新 机构积极布局并购业务 [4][13][14] 央国企并购整合案例 - 中国船舶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00%股权 交易金额达1151.50亿元 换股比例为1:0.1339 [5] - 中国神华拟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煤炭、煤电及煤化工等13家公司股权 交易金额预计跻身市场前列 [4][7] - 内蒙华电并购重组获受理 拟收购控股股东北方公司持有的两家新能源公司股权 [7][8] - 央国企并购多采用大股东资产注入模式 案例包括远达环保、中国动力、中化装备等 [8] 并购交易特征 -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市场逾2400家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公告 出现3单千亿级交易 [4][6] - 支付方式多元化趋势显著 涵盖股份、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及并购基金等工具 [9][10] - 创新案例涌现 包括跨板块吸收合并(如海光信息合并中科曙光)、A股发行H股私有化等 [12] 政策与市场机制 - 证监会"并购六条"推动市场化改革 配套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引入分期支付、简易审核等机制 [9] - 并购贷款政策试点放宽 贷款占交易价款上限由60%提至80% 最长期限由7年延至10年 [10] - 可转换债券应用增加 中国动力案例为市场首例定向可转债发行 [10] 机构参与动态 - 券商投行调整业务布局 建立信息网络与数据库 强化估值定价和方案设计能力 [14] - 股权投资机构将并购作为重要退出渠道 制度包容性提升交易成功率 [13] - 部分券商设立专职并购部门 构建全国服务网络并与私募、银行建立战略合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