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整合
icon
搜索文档
央国企并购重组提速 横向整合成主流趋势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1
央国企并购重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央国企旗下上市公司主导的并购重组呈现"体量大、速度快"特点 截至2025年6月23日首次披露的央国企重大并购重组案例达16例 [2] - 央国企通过整合分散资源提升估值水平 增强市场对优质资产价值重估预期 推动形成"高质量龙头企业引领创新发展"的产业格局 [2] 能源行业整合案例 - 电投能源拟收购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实现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优化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3] - 华电国际拟收购江苏公司80%股权及多地发电资产 聚焦火电资产优化配置 [4] - 中国稀土正配合集团开展同业竞争解决方案 择机推进并购重组 [4] 产业整合特点 - 横向并购成为资源类企业主流类型 有助于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产业集中度 [4] - 央国企加速布局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 通过横向整合与专业化重组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5] 新兴赛道并购案例 - 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 补足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产业链 [5] - 蓝科高新收购蓝亚检测100%股权及空分工程51%股权 形成能源装备领域"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 [5]
并购招商时代:地方国资“抢滩”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6-23 18:31
国资收购上市公司现象 - 2025年以来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达20起,创近年历史高位,其中50亿元以下市值公司占比60%(12家),50-100亿元占比20%(4家)[3] - 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曲靖国资拟入主罗平锌电(市值21.86亿元)、十堰国资委11.42亿元收购科德教育(市值48.61亿元)、无锡国资6.8亿元收购宁波博汇股份(市值26.22亿元)[1][4] - 跨区域收购占比近50%,江苏国资最活跃(4起),浙江和安徽各3起,出现福建上杭县财政局收购601亿元市值的藏格矿业等突破地域限制的案例[4][5] 行业分布特征 - 基础化工领域最集中(3家),机械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各2家,电力设备/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均有涉及[7] - 制造业项目最受青睐,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等能带动实体投资的领域,而芯片/AI等高科技企业因人才集聚要求较高存在地域限制[9] - 被收购企业2024年业绩分化明显:上海雅仕净利润增长442.86%、ST中利营收下降41.8%但股价上涨22.95%、中天精装净利润暴跌5246.97%[12][13] 收购动因与模式 - 地方国资通过"资本招商"战略精准锁定3-4个核心行业,要求标的符合当地产业链拼图[3] - 典型案例ST中利通过厦门国资入主后实施董事会改组、业务优化和市值管理组合拳,股价上涨超20%并成功摘星[10] - 出现"产业资本+国资"协同模式,如上海宝山国资联合产业方收购汇纳科技控股权[1][18] 操作挑战与风险 - 部分案例出现后续经营困境,如某地级市国资收购后持续注资数十亿元仍难挽救退市风险[14] - 管理机制冲突频发,大富科技创始人团队与蚌埠市国资爆发控制权之争导致董事会改组[14] - 产业认知脱节问题突出,部分国资在光伏/锂电池行业高点接盘,存在静态误判行业周期现象[17] 趋势与建议 - 2025年国资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或创历史新高,地方国资活跃度显著超越央企[3][18] - 专家建议采用"并购基金+优质资产绑定"模式,国资出资80-90%搭配产业方专业管理[18] - 需建立产业敬畏意识,避免"扩张-消化不良-风险暴露"的循环,重点提升整合能力[17][18]
并购招商时代:地方国资“抢滩”上市公司
FOFWEEKLY· 2025-06-20 18:04
国资并购潮核心观点 - 2025年地方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达20起,创历史新高,中小市值企业(50亿以下占比60%)仍是主要目标,但高市值龙头如藏格矿业(601亿)也开始被整合[5][6] - 江苏国资最活跃(4起),浙江安徽紧随(各3起),跨区域收购占比近50%,突破地域限制进行产业链整合[7] - 基础化工(3家)、机械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各2家)是主要收购领域,汽车零部件等实体投资类制造业最受青睐[9][11] 战略逻辑与操作模式 - 地方国资收购动机从纾困转向资本招商,通过上市公司平台提升融资能力、优化发债评级,并绑定产业链龙头(如厦门国资助ST中利摘星,股价涨20%)[13][14][19] - 产业资本+国资协同成为主流模式,建议国资以基金形式后期介入(出资80-90%),规避前期风险并借助产业方专业能力[23] 市场效应与问题 - 光伏头部企业中利集团通过破产重整+国资输血成功脱困,但部分案例出现国资接盘后持续注资仍难翻身(如某园林施工企业致国资亏损数十亿)[13][15][16] - 产业认知脱节(高价接盘光伏/锂电池)、管理机制冲突(兼职高管、薪酬僵化)、"既要又要"的决策纠结是三大核心问题[21]
南华期货硅产业链企业风险管理日报-20250620
南华期货· 2025-06-20 10:02
南华期货硅产业链企业风险管理日报 2025年6月19日 夏莹莹(投资咨询证书:Z0016569 ) 余维函 (期货从业证号:F03144703)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290号 工业硅&多晶硅期货价格区间 | 品种 | 价格区间预测 | 当前波动率(20日滚动) | 日涨跌 | 当前波动率历史百分位(3年) | 日涨跌 | | --- | --- | --- | --- | --- | --- | | 工业硅主力合约 | 震荡区间7200-7700 | 28.0% | 0.09% | 84.4% | 0.4% | | 多晶硅主力合约 | 强压力位35000 | 24.45% | -0.27% | 57.01% | -0.5% | source: 南华研究,同花顺 工业硅&多晶硅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 行为 导向 | 情景分析 | 策略推荐 | 套保工具 | 买卖方向 | 套保比例 | | --- | --- | --- | --- | --- | --- | | 库存 | 产品库存偏高,有存 | 为了防止存货减值,根据企业库存情况,做空期货来 锁定利润,弥补企业的生产成本 | SI2509/P ...
汇丰:中国电动车价格和销量面临挑战 未来几个月价格仍会受压
快讯· 2025-06-19 11:07
金十数据6月19日讯, 汇丰环球研究发报告指,中国电动车价格和销量面临挑战,主要受需求冷淡和消 费交易下降所致。因近期新车上市价格普遍低于预售价格,又因夏季通常为淡季,因此该行预期未来几 个月中国电动车的价格环境可能仍会受压。其次,中国电动车正在进行产业整合,故有短暂的波动性。 另外,由於原始设备制造商付款周期缩短,供应商将因此受惠。汇丰见业界定价和产量面临更多挑战, 相对於原始设备制造商,更为青睐稳健的供应商,包括福耀玻璃(03606.HK)、 宁德时代(03750.HK)和拓 普。 汇丰:中国电动车价格和销量面临挑战 未来几个月价格仍会受压 ...
新董事长上任首秀,山西建投旗下华控赛格推资源整合重磅运作
搜狐财经· 2025-06-17 09:20
收购与增资 - 华控赛格决定以自有资金收购北京清控中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价格合计918.33万元 [1][2] - 公司将对清控中创增资8,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增至1亿元,为原来的5倍 [1][2] - 清控中创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施工总承包管理(EPC)及各专业专项工程施工,拥有15项建筑工程施工资质 [2] 战略规划 - 收购清控中创有利于实现压降法人层级,推动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管理效率 [2] - 增资将帮助清控中创申办水利相关资质、拓展环保业务,打破专业壁垒,快速切入水利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 [2][3] - 此举有助于提升高附加值项目承接能力,优化整体盈利结构,推动主业转型,进一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3] 公司背景 - 华控赛格1997年在深圳主板上市,主营业务包括水环境综合治理、城市水系统综合技术服务、海绵城市建设、市政设计等 [4] - 公司经营状况起起伏伏,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4] - 2020年山西建投通过深圳华融泰实现对华控赛格的间接控股 [4] 管理层变动 - 2020年7月山西建投推荐7名非独立董事全面改组华控赛格董事会 [6] - 原董事长黄俞辞职后,新任董事长均来自建投系 [6] - 公司通过出售非主业资产回笼资金数亿元,并解决了同方投资仲裁案历史遗留问题 [6] 经营改善 - 在建投运作下,华控赛格营收和净利润表现有所改观,2024年报显示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6] - 部分项目顺利推进,公司收益情况将明显改善 [6] - 山西建投拟将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履行期限延期3年,将通过资产重组、业务调整等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6]
科创板医药、芯片产业突围:联影、龙芯、爱博的资本赋能实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11:20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迎来开板六周年,上市公司数量达588家,总市值超6.8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1] - 集成电路和医药行业集中度突出:集成电路公司119家占A股同类半壁江山,医药公司113家成为全球主要上市地之一[2] - "科八条"政策发布一周年,进一步突出"硬科技"特色,推动资源配置和产业活力提升[1][2] 生物医药行业表现 - 联影医疗科创板IPO募资109.88亿元,资金用于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已建立涵盖磁体、射频等核心零部件的完整自研体系[3] - 爱博医疗连续五年营收与净利润高速增长,研发投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9.56%,核心研发人员数量翻倍[5] - 科创板创新药企2025年获批5款国家1类新药,占同期国产1类新药总数的14%,累计推出33款"全球新"药物[6][7] 集成电路行业动态 - 科创板集成电路公司达119家,形成设计、代工、封测完整产业链,2025年一季度行业营收721.82亿元(同比+24%),净利润44.79亿元(同比+73%)[7] - 龙芯中科上市后研发效率提升,年推出芯片数量从1-2款增至4-5款,构建独立于X86/ARM的第三套信息技术体系[8][9] - 海光信息DCU产品合同负债32.37亿元创历史新高,寒武纪连续两季度盈利,中芯国际净利润同比大增166.5%[9] 产业整合与并购趋势 - 科创板出现首单集成电路"A控A"案例(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10] - 龙芯中科表示政策鼓励产业整合,支付方式灵活,可促进上市公司市值增长[11] - 联影医疗关注纵向技术强化与横向业务拓展并购,爱博医疗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投资[11][12]
打通“部门墙”,车企“产品CEO”上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6 09:23
行业变革与组织架构调整 - 长安汽车任命两位"产品CEO"分别执掌引力与启源品牌 标志着汽车行业开始借鉴互联网管理模式进行体系变革 [3] - 新任CEO狄智睿和袁志雄均来自市场部门 将直接向执行副总裁叶沛汇报 强化产品与营销的协同 [4] - 广汽集团昊铂品牌也进行类似调整 马海洋出任品牌首席执行官并提出营销改革策略 [4] - 中国一汽召开产品大会 董事长邱现东强调各产品线CEO需以产品为核心加强管理 [5] 汽车产品属性转变 -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从"代步工具"转变为"第三生活空间" 集成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底盘等高科技特性 [6] -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使产品定义核心从机械参数转向用户需求 形成市场偏好倒推设计的模式 [7] - 传统工程思维(提升发动机效率等)被用户思维取代 付于武指出这是本质性转变 [6][7] 管理模式创新 - "产品CEO"角色需兼具电动化技术/组织协调力/技术趋势前瞻三重能力 是管理科学的高阶实践 [7] - 该机制旨在打破"部门墙" 解决传统车企销售/设计/制造部门互相推诿的问题 [7] - 长安汽车通过此机制实现研发制造销售全流程协同 为2025年300万辆销量目标提供支撑 [7] 产业整合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超300家但已现淘汰潮 整合合作与集团化发展成为必然 [7] - 整合目标非规模扩张而是构建用户中心的服务生态 如江淮高端品牌主打音响/蔚来构建用户社群 [7] - 付于武强调整合是优势互补而非零和博弈 终极目标是高效服务用户 [8] 市场竞争新态势 - 中国消费者极为挑剔 产品设计必须从用户角度出发否则难以立足 [8] - "产品CEO"需解决市场洞察转化为研发语言/制造部门理解体验标准等关键问题 [8] - 行业正经历从"各自为战"到"生态共赢"的根本变革 工程师思维与用户思维需辩证统一 [8]
政策与市场同向发力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案例涌现
证券时报· 2025-06-14 02:15
证券时报记者程丹 私募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热潮不断涌现。鸿合科技近日表示,合肥瑞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以 15.75亿元收购该公司25%股份并取得控制权。这是"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市场披露的第6单私募股 权创投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更多私募料参与其中 在现已披露的6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中,市场更关注2单,关注度主要集中在两起具 有标杆意义的交易上:一是启明创投拟以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二是合肥瑞丞私募基金计 划以15.75亿元收购鸿合科技25%股份。这两起交易无论哪宗获得监管部门通过,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 行业形成示范效应。 监管部门多次明确表示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这与市场需求不谋而合。中央财 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认为,部分上市公司有寻找赋能方和融资方等诉求,希 望有新的伙伴加入,私募基金在产业链上下游往往有众多被投企业,若能入主上市公司,可借助上市公 司主体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现上市公司做大做强,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需求被充分激发。 年内披露多个收购案例 以年初启明创投拟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0%股份为始, ...
华控赛格: 关于收购三级子公司股权并对其增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21:19
交易情况概述 - 公司决定以自有资金收购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清控中创82%股权,以及控股子公司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清控中创100%股权,并以自有资金向其增资8,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将增至10,000万元 [1] - 公司于2025年6月13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交易标的基本情况 - 清控中创成立于2018年9月12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从事施工总承包管理(EPC)及各专业专项工程施工,拥有15项建筑工程施工资质 [2] - 2024年末清控中创资产总额34,262.54万元,负债总额33,752.41万元,所有者权益510.13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30,115.17万元,净利润-408.17万元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持有清控中创100%股权,并表范围未发生变化 [3] 增资协议主要内容 - 增资方为深圳华控赛格股份有限公司,被增资方为北京清控中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4] - 增资金额为8,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清控中创注册资本将增至10,000万元 [1] 交易标的的审计评估情况 - 清控中创总资产账面价值35,223.47万元,总负债账面价值34,305.16万元,净资产账面价值918.31万元 [4] 交易目的和对公司的影响 - 本次交易有利于压降法人层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管理效率,符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4] - 增资有利于清控中创申办水利相关资质,拓展环保业务,快速切入水利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 [5] - 增资有助于提升清控中创高附加值项目承接能力,优化整体盈利结构,推动主业转型,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