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来了!完成固定投资2万亿元,战新产业投资占比近四成|2025中国经济半年报
华夏时报· 2025-07-18 18:04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7月16日至17日,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总结上半年工作,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月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完 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关键 指标同比稳步增长,有效发挥了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华 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中央企业运行总体平稳。面对国际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央企 业仍保持平稳发展,实属不易。期间,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重组整合深入推进,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 为逆势发展中的三大亮点,这些成绩展现了中央企业的韧性与活力。 上半年完成固定投资2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1至6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这一数据不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积极回 应,更是中央企业着眼长远、布局未来的重要战略举措。 刘兴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中央企业而言,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目的就是进行设备更新 或形 ...
厦门同安区属国企直投基金招GP.
搜狐财经· 2025-07-18 14:35
基金基本情况 - 基金名称暂定为厦门苏颂壹号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 - 基金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规模为人民币2亿元[2] - 采用双普通合伙人模式,辰石投资作为GP之一,铜鱼创投作为LP认缴主要出资[2] - 首期实缴不超过总规模10%,后续按项目进度分期缴款[3] - 存续期10年(5年投资期+5年退出期),可延长2次每次1年,投资期内允许循环投资[3] 投资策略 - 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 - 原则上投资注册地或主营在同安区的企业,或拟落地同安区的优质项目,经批准可投区外关联产业[3] - 单笔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20%,不成为被投企业第一大股东[4] 收益分配机制 - 分配遵循"先回本后分利",全体出资人优先收回实缴出资并享6%年化门槛收益(单利)[3] - 超额收益部分GP与LP按20%:80%分配,GP之间再平分其20%份额[3] 决策与管理 - 设立4人投委会(管理人提名2名+辰石投资提名2名),需全体同意通过决议[4] - 管理费标准:投资期按实缴2%/年,退出期按未退出项目成本2%/年,延长期免收[3] 管理人遴选条件 - 需注册在福建且具中基协私募股权管理人资质,厦门国资背景机构优先[5] - 实收资本≥1000万元,无重大违规记录,团队需3名5年以上经验高管且主导过≥3个成功案例[6] - 累计管理规模≥5亿元,管理过≥3只股权类基金,具备产业资源整合能力[8] - 有政府/国企产业基金经验者优先,承诺认缴基金出资的机构优先[9][8] 申报流程 - 申报截止2025年7月27日24:00,需提交纸质+加密电子材料[11][15] - 初审后进入专家评审,按得分排序确定候选,结果公示前需经同安区产业投资基金理事会批准[13][14]
央企上半年“成绩单”发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7-18 13:38
国资央企上半年表现 - 中央企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高水平 [1] - 发售电量、原油产量、航空运输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同比稳步提升,有效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作用 [1] 国资委下半年重点任务 - 国资委强调要在供给提档、转化提速、产业提质、改革提效上下更大功夫,全面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2] - 重点做好"稳、优、保、促",包括稳健经营、优化投资结构、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协同发展 [3] - 2025年央企"一利五率"经营目标为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等四项指标提升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去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3] - 今年国资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倍增计划落地见效 [3] - 下半年央企有望加大在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投资,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竞争力 [4] 新质生产力培育 - 国资委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4] - 发展战略产业和科技创新是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的重要抓手 [4] - 建议扩大央企非主业产业投资决策权,深化科创体制改革,加大研发投入 [4] 国企改革进展 - 截至一季度末,国资央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 [7] - 下半年将继续推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国数联物流等新组建企业展业,深化油轮、动力电池等领域整合 [7] - 改革重点是统筹"放得活"和"管得住",优化新领域政策供给,构建智能化监管系统 [7] 创新与产业培育 - 需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呵护包容期,发展长期资本孵化未来产业 [6] - 推动初创企业从"播种"到"参天大树"的长周期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6]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仍存在体制机制问题,需通过深化改革解决 [5]
2994.8亿斤、5.2万亿元、22.4亿人次……看中国经济“答卷”中的“含金量”
央视网· 2025-07-18 09:24
农业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1]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夏粮亩产375.6公斤 比去年增加0.1公斤 [3]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 秋粮面积稳中略增 长势正常偏好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3]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和88% [4][6]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 [7][9] - 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 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 旬产量2623万吨 同比增长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 [11] -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长2.8% [11]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2][14]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16]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16] 中央企业经济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同比增长0.5%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 营业收入利润率7.4%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 - 1-6月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8924亿元 占总投资的38% [20] 铁路运输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91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0.1%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2% [22]
2025年四川经济“半年报”发布,透视经济发展“期中考”成绩单 “含新量”“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四川日报· 2025-07-18 08:24
四川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 - 地区生产总值31918 2亿元 同比增长5 6% 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 1个百分点 比全国高0 3个百分点 [2][5][6] - 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3 4亿元 同比增长5 3% 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1 5亿元 同比增长6 0% [2][6]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 3% 其中现代服务业表现突出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4% 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9% [6][7] 产业发展 工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3% 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 1个百分点 41个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实现增长 [3][8]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1% 智能电视 智能手表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 4倍 1倍 63 1% [8][9]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 0% 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 凯翼汽车产量5 99万辆 同比增长319% 出口量1 55万辆 同比增长314% [8]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 9% 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 6个百分点 [9] - 绿色低碳产业中动力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36 5% 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1 0%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 4倍 [9][10] 农业与服务业 - 第一产业增加值1963 3亿元 同比增长3 2% 夏粮产量476 2万吨 同比增加11 1万吨 [2][3]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提升 单位产值能耗低于工业 符合绿色转型趋势 [7] 投资与消费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 7%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 5%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 8%(工业投资增长10 9%)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 4% [3] - 民间投资由上年下降1 3%转为增长2 4%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 7%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 4个百分点 [11][1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0 2亿元 同比增长5 6% 限额以上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0 8%(智能手机类增长51 6%) 家用电器类增长20 2% [4][11] 政策与趋势 - "两新"政策带动设备更新投资 全省有设备购置投资项目4559个 同比增长13 4% [11] -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6][10] - 工业经济呈现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趋势 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10]
海淀将在街镇建立营商环境工作站
搜狐财经· 2025-07-18 07:25
海淀区企业注册与创新活力 - 上半年海淀区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 [1] - 区域创新活力强劲,人工智能企业达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95款,占全市近70% [2] - 建成全市首个万P级智算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覆盖医药健康、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领域 [2] 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 - 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首个"1"聚焦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末位"1"提升科技服务业聚合能级,"X"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未来产业新赛道 [1] - 未来产业布局六大领域(信息、制造、空间、能源、健康、材料)23个细分方向,获批全市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2] "海八条"营商新政核心措施 - 助企降本:推出2类9项措施降低隐性成本,包括街镇营商环境工作站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2] - 蓄势增效:4类17项任务涵盖金融支持(财金协同平台、百亿科技成长基金)、创新赋能(10万平方米免费AI产业空间)、合规指导清单等 [3] - 人才支持:试点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提供2万余套人才公寓、最高5000万元"科技人才贷","海英计划"资金支持超2亿元 [3] 人才资源与国际化发展 - 海淀区人才总量20045万占全市25%,两院院士646位占全国358% [3] - 打造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开放100个AI示范场景,举办国际青年论坛并组建北京国际AI人才创新联盟 [4]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多项指标提前完成 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超十五件(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5
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 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跃居世界前列,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技术、生物医药、光伏等领域掌握大量关键核心技术专利 [1]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提前完成"十四五"12件的目标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七成 [2] - 高价值发明专利中近四成维持年限超10年,达79.3万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 [2] - 26.5万家企业共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 [2]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 2024年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 [2] - 清洁能源、储能领域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速分别达34.9%、32.8% [2] - 2024年绿色低碳技术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3] - 企业累计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绿色技术平台提供1.2万件绿色技术 [3] - 2024年4家企业进入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 [3] 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 布局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 [4]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 [4]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提升至2024年82.36分 [4] -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3194.4亿元提升到2024年3987.1亿元,年均增速5.7% [4] -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备案外资、合资企业超8000家 [5]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5]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6]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11.97%提升到2023年13.04% [6] - 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存量专利盘点,筛选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 [7] - 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12.7万次 [7]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483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75家 [7] - 全国专利代办处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367个 [7] - 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 [7]
江苏,正批量诞生母基金
投资界· 2025-07-17 15:23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最新动态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155亿元,包含5只基金:100亿元合作类基金1只、40亿元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2只、10亿元省属企业产业专项基金1只、5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1只 [1] - 该母基金一年内累计设立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在政府引导基金整体放缓背景下仍保持活跃 [1] 第三批基金具体构成 - **100亿元合作类基金**: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江苏),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联合中国石化、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设立,重点投资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3] - **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 - 30亿元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 [4] - 10亿元江苏镇江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覆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方向 [4] - **省属企业专项基金**:10亿元江苏农垦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布局医药健康、生物农业等领域 [4] - **未来产业天使基金**:5亿元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支持通用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 [4] 基金特点与战略意义 - 首次引入央企合作模式,强化央地资源协同 [6] - 实现江苏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 [7] - 投资领域扩展至生物技术、未来产业等新方向 [7] - 累计设立41只基金,总规模达1069亿元,覆盖13个设区市和6家省属企业 [7] 母基金发展历程 - 2024年6月启动500亿元母基金,聚焦"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1650"产业体系 [9] - 首批14只基金规模506亿元,覆盖7个地区 [9] - 第二批22只基金规模408亿元,扩展至11个设区市 [9] - 三批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元,设立速度创行业纪录 [9] 行业影响与区域表现 - 江苏在2025年第一季度股权投资市场表现突出:募集基金139只(全国第二)、投资案例428起(全国首位) [10] - "江苏模式"在政府引导基金普遍放缓背景下逆势增长,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0]
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午后翻红,近1周规模增长显著,政策精准引导,电力央企获更稳定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7-17 14:11
指数表现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000861)上涨0.19%,成分股长飞光纤上涨10.00%,国睿科技上涨7.03%,深南电路上涨6.59%,中材科技上涨6.43%,内蒙一机上涨5.19%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上涨0.14%,最新价报1.48元,近1周累计上涨0.68%,涨幅排名可比基金2/4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5年净值上涨55.62%,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84/995,居于前8.44% [5] 流动性及规模 - 央企创新驱动ETF盘中换手0.26%,成交867.51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2691.82万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1周规模增长268.51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4 [4] 政策及行业动态 - 重要领导强调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国企改革,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贯通机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新能源发展节奏趋于理性,国家新增钢铁、水泥等行业绿电消费指标,预计全年新增风光消纳需求约5000亿度 [4] 收益及风险指标 - 央企创新驱动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5.05%,最长连涨月数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24.91%,涨跌月数比37/31,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3.97%,年盈利百分比80.00%,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97.53% [5]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5.22%,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08% [5] 产品结构及费用 - 央企创新驱动ETF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5]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4.87%,包括海康威视、国电南瑞、长安汽车等 [6]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3月跟踪误差0.035%,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5]
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7-16 18:09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设立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 -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盐城市共同出资设立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 规模20亿元 主要投资于绿色低碳产业 包括新能源及智慧能源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绿色环保等领域 [1] - 产业子基金规模要求 苏南地区不低于10亿元 其他地区不低于5亿元 各级政府出资比例合计不超过50% [1] - 投资地域限制 直接投资于江苏省内企业的金额不低于各级政府出资总额 且在直接投资总金额中的占比不低于70% [1] 行业动态与活动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报名启动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 一级市场出现管理费焦虑现象 [3] - 上市公司今年热衷设立并购基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