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务

搜索文档
京东集团:第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5-13 18:53
财务表现 - 第一季度收入达3011亿元 同比增长15 8% 其中商品收入增长16 2% 服务收入增长14% [1] - 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109亿元 较上年同期71亿元大幅提升 [1] - 营销开支105亿元(15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9% 但占收入比例从3 6%降至3 5% [1] - 研发开支46亿元(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6% 占收入比例从1 6%降至1 5% [1] 用户增长 -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一季度增速超20% [1] - 第三方商家成交用户数和订单量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1] 管理层评论 - 首席执行官许冉指出消费情绪改善及供应链优化共同驱动业绩 用户增长强劲反映消费者信任度提升 [2] - 新业务探索取得早期成果 有望成为长期高质量增长动力 [2] 市场表现 - 港股股价单日下跌2 07%至137港元 但月内累计涨幅超7% [2]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扫描:寿险新业务价值集体高增,平安、太宝投资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8:31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微增1.4%,但各险企表现分化显著 [1]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集体高增成为行业亮点,投资端表现则凸显不同险企间的分化 [1] -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随着资产配置优化与非经常性损益出清,险企业绩修复可期 [1] 归母净利润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速呈"三升两降"格局 [2] - 中国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排名第一 [2] - 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2] - 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 [2] - 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 [2] - 中国太保实现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 [2] 业绩变动原因 - 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利润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低基数下投资收益同比显著提升 [2] - 中国人寿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保险服务费用同比减少134.38亿元 [2] - 中国太保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134.49亿元 [2] - 中国平安业绩受公允价值变动亏损562.89亿元和平安健康业务并表产生一次性损益34.14亿元所拖累 [2] 寿险新业务价值 -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为57.78亿元,同比增长39.0% [4]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 [4]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8% [4]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5% [4]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速达67.9% [4] 保费收入表现 - 新华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增长149.6% [5]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第一季度保费收入268.89亿元,同比增长69.4% [6] - 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57.22亿元,同比增长107.8% [6] 投资表现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6.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1%,实现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75% [8] -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 [8] - 中国太保投资资产2.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0.8% [8] -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为1.69万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7% [8] 投资策略 - 中国人寿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固收投资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 [9] - 中国平安积极应对利率下行风险,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保持资产负债的良好匹配 [9] - 中国太保积极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延展资产久期,强化权益主动管理 [10] - 中国人保在权益投资方面果断加仓,有效把握市场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 [11]
葵花药业:营销模式升级基本完成 将通过研发与投资不断获取新业务增长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5-08 19:07
公司经营策略与调整 - 公司2024年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优化升级传统销售模式及品牌打造模式,同时加强研发投入与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1] - 调整导致经营指标较去年同期下滑,一季度仍处于调整后期磨合阶段,但预计调整落地后将奠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 [1] - 营销模式升级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流程固化与局部优化 [1] - 中药材价格周期性波动,当前价格较2023年高点回落,若趋势持续将对毛利率产生正向影响 [1] 研发战略与投入 - 公司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稳步提升,现金储备综合考虑运营资金需求和外延式发展需求 [1] - 采用"买、改、联、研、代"整体研发策略,通过资本纽带实现核心领域品种快速落地,补充化药仿制药管线 [2] - 专注"一老、一小、一妇"特色领域布局产品群,差异化竞争,针对不同产品实施多样化营销模式组合 [2] 市场布局与业务重点 - OTC市场是公司优势板块,未来将在合规前提下加大处方市场开拓力度 [2] - 呼吸领域是业务重点,拥有丰富产品矩阵,将持续加强布局 [2] - 积极观察新媒体渠道变化,尝试不同品牌宣传方式以优化投入产出比 [2] 行业环境与公司展望 - 医药行业受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扰动,但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医疗健康需求持续上升 [3] - 公司计划巩固品牌、产品与渠道优势,通过研发与投资获取新增长点 [3] - 在管理层稳定性基础上引入优质人才,支持业务拓展 [3]
5家A股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透视 净利润“三升两降”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时报· 2025-05-08 10:04
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概览 - 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呈现"三升两降"格局 [1] - 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43.36%)、中国人寿288.02亿元(+39.5%)、新华保险58.82亿元(+19.02%) [2] - 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270.16亿元(-26.4%)、中国太保96.27亿元(-18.13%) [2] 业绩分化的驱动因素 - 中国人保增长靠保险承保业绩提升及投资策略优化:权益类资产正收益,债券配置灵活把握利率波段 [2] - 中国平安及中国太保净利润下降主因投资利差承压,债券市场波动导致长债浮亏拖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 寿险业务结构优化 - 新业务价值普遍增长:人保寿险(+31.5%)、中国人寿(+4.8%)、平安寿险(+34.9%)、太保寿险(+11.3%,可比口径+39.0%)、新华保险(+67.9%) [4] - 代理人渠道提质增效:平安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1.5%,人均产能提升14%;太保核心人力月均保费8.3万元 [5] - 银保渠道爆发:新华保险银保保费收入268.89亿元(+69.4%),太保银保规模保费257.22亿元(+107.8%),平安银保新业务价值增长170.8% [5] 财险业务成本优化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4.5%(-3.4%)、平安产险96.6%(-3.0%)、太保产险97.4%(-0.6%) [7] - 人保财险车险保费716.96亿元(+3.5%),意健险605.28亿元(+6.5%),非车险费用率下降 [7][8] - 成本改善主因大灾赔付减少及费用精细化管理 [7]
中集集团累赚590亿分红186亿 首季净利增5.5倍合同负债154亿
长江商报· 2025-05-08 08:42
处于周期性行业,中集集团的经营业绩也曾明显波动,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较强。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中集集团累计盈利590.81亿元,累计分红186.38亿元。 多板块业务发力扣非倍增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环境景气度依然较高,中集集团(000039.SZ)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近日,中集集团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60亿元,同比增长约11%;归属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约5.5倍。 对于经营业绩强劲增长,中集集团表示,公司多板块业务发力,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777亿元,同比增长约39%;归母净利润近30亿元,同比增长逾6倍。 上述数据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均为大幅倍增。 3月,在业绩说明会上,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表示,公司持有的在手订单已近70亿美元,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 一季度报告显示,期末,公司合同负债约为154亿元。 中集集团经营业绩实现开门红。 一季报显示,前3个月,中集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0.26亿元,同比增长11.04%; ...
上海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20250507
海通国际· 2025-05-07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13.73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营收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虽归母净利润受工业利润贡献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但商业板块展现出较强业绩韧性,预计公司后续会持续提升管理、提质增效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实现营收707.6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8.1% [3] - 医药商业板块一季度收入648.8亿元,同比+2.6%,其中药品合约销售CSO业务收入超18亿元,同比+9.9%,创新药分销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23.2%,器械大健康业务收入109亿元,同比+6.9%,商业板块贡献利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 - 医药工业板块一季度收入58.9亿元,同比-15.3%,环比+8.0%,研发投入6.1亿元,工业板块贡献利润5.3亿元,同比-21.4% [4] - 一季度销售费用27.6亿元,同比-16.1%,销售费用率3.9%,同比-0.8pcts;管理费用率1.9%,同比-0.1pcts,研发费用率0.7%,同比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0.5%,同比基本持平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使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及FY26 - FY33的现金流进行估值,基于WACC 6.2%、永续增长率3%、港股对A股折价60%(均不变),维持公司目标价HKD13.73 [5] 财务数据预测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 | ---- | ---- | ---- | ---- | ---- | |营收(CNY mn)|260,295|275,251|297,348|319,081| |营收增速|12.2%|5.7%|8.0%|7.3%| |净利润(CNY mn)|3,768|4,553|4,939|5,427| |净利润增速|-26.1%|13.6%|9.3%|9.9%| |ROE|6.5%|7.2%|7.4%|7.7%| |毛利率|12.0%|11.1%|11.2%|11.1%|[2][11] ESG情况 - 环境方面,上海医药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18] - 社会方面,公司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18] - 治理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优化ESG结构 [19]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保隆科技】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25Q1业绩同比高增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05-06 23:2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70.3亿元,同比+19.1%,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20.1%,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14.0%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9.0亿元,同环比+28.5%/-4.7%,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环比+40.0%/+76.5%,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环比+25.1%/+91.2% [2] - 2024年归母净利率4.3%,同比-2.1pct,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及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影响 [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率5.0%,同环比+0.4pct/+2.3pct,盈利显著修复 [7] 业务发展情况 - 新业务传感器/空气悬架2024年收入分别为6.7/9.9亿元,增速同比+25.4%/+41.8% [3] - 传感器业务增长来自品类拓展及新客户突破,空悬业务受益于配套理想L8、腾势N7、智界R7等车型放量 [3] - 成熟业务中TPMS业务2024年收入增速+12.3%,汽车金属管件/气门嘴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9%/-0.6% [3]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25.1%,同比-2.4pct,新业务传感器/空悬毛利率17.1%/22.6%,同比-3.2pct/-1.9pct [4]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8.8%,同比-0.9pct,收入增长摊薄费用增加影响 [4]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3.3%,同环比-6.0pct/+1.1pct,期间费用率16.2%,同环比-5.5pct/-0.4pct [7] 财务预测 - 下调2025-2026年营收预测为91/111亿元(原95/115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135亿元,同比分别+30%/+22%/+21% [8]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1/7.2亿元(原5.9/7.8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9.2亿元,同比分别+68%/+41%/+28% [8] -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6/11/9倍 [8]
上海医药(02607):2025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06 18: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HK$13.73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医药营收符合预期,医药商业创新业务增速瞩目,虽归母净利润受工业利润贡献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但预计后续管理和费用率有望改善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上海医药市值HK$63.18bn/US$8.15bn,日交易额(3个月均值)US$7.17mn,发行股票数目919.07mn,自由流通股占比74%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07.6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8.1% [3] 分板块情况 - 医药商业板块一季度收入648.8亿元,同比+2.6%,由创新业务拉动,CSO业务收入超18亿元,同比+9.9%,创新药分销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23.2%,器械大健康业务收入109亿元,同比+6.9%,贡献利润8.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 - 医药工业板块一季度收入58.9亿元,同比-15.3%,环比+8.0%,研发投入6.1亿元,贡献利润5.3亿元,同比-21.4% [4] 毛利率与费用率 - 一季度销售费用27.6亿元,同比-16.1%,销售费用率3.9%,同比-0.8pcts;管理费用率1.9%,同比-0.1pcts,研发费用率0.7%,同比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0.5%,同比基本持平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使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及FY26 - FY33的现金流进行估值,基于WACC 6.2%、永续增长率3%、港股对A股折价60%,维持目标价HKD13.73 [5] ESG情况 - 环境方面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系统和系列规范性文件;社会方面积极投身慈善公益;治理方面不断完善可持续治理系统和优化ESG结构 [18][19]
东吴证券: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 利差损风险逐步缓解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2:00
行业观点 - 负债端持续改善,行业利差损风险逐步缓解,市场储蓄需求旺盛,负债成本有望下降[1]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63%,未来伴随经济复苏长端利率企稳或上行,新增固收类投资收益率压力缓解[1] - 公募基金对保险股持仓处于低位,估值对负面因素反应充分,2025年4月30日保险板块估值2025E 0.49-0.79倍PEV、0.88-1.95倍PB[1] 2025Q1经营回顾 - 净利润与净资产短期波动,受利率上行、债市下跌影响,公司间分化明显[2] - 新单结构改善明显,NBV延续较快增长,分红险占比显著提升,NBV margin显著改善[2] - 代理人队伍保持稳定,人均产能持续提高,银保渠道NBV贡献预计提升[2] - 产险COR同比大幅改善,受大灾赔付减少、降本增效及高风险业务出清影响,承保利润增长空间大[3] - 投资收益率略有承压,25Q1总、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下滑,但Q2起债券相关投资浮亏明显改善[3] 产品变革与发展 - 人身险产品从单一保障向多元保障+长期储蓄演变,当前重疾险转型但康养空间广阔,储蓄险向分红险转型[4] - 海外寿险市场产品发展本土化,美国英国以年金险为主,日本基于老龄化发展医疗险等第三领域产品[4] - 健康险创新发展潜力大,保险产品+康养服务成增长关键方向,分红险是当前兼顾保费增长与缓解利差损的最优选择[4]
业务结构优化 投资收益大增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一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 [1][2] - 中国人寿以288.02亿元净利润规模位居首位,中国人保净利润同比增长43.4%增速最快 [2] - 五大险企合计投资收益838.7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超4倍 [2] 业务结构优化 - 五大险企合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63%,保险服务费用同比下降0.91% [4] - 费差益对业绩贡献上升,行业探索减少对利差模式的依赖 [2] 负债端改革成效 - 中国人寿总保费收入3544.09亿元(+5.0%),太保寿险保费1184.22亿元(+11.8%),新华保险保费732.18亿元(+28.0%) [5] - 新业务价值普遍提升:中国人寿+4.8%,中国平安+34.9%,太保寿险+39.0%,新华保险+67.9%,人保寿险+31.5% [6] - 产品结构向分红险转型: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51.72%,太保寿险分红险占比提升16.1个百分点至18.2% [6] 财险业务转型 - 人保财险保费1207.41亿元(+6.1%),平安产险保费851.38亿元(+7.7%),太保产险保费631.08亿元(+1.0%) [7] - 综合成本率优化:人保财险94.5%(-3.4pct),平安产险96.6%(-3.0pct),太保产险97.4%(-0.6pct) [7] - 人保财险承保利润66.53亿元(+183.0%),推动集团净利润增速居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