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和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韦尔股份Q1净利润大增55%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17:52
业绩表现 - Q1营收64.72亿元,同比增长14.68% [2][3][4] - Q1归母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大增55.25% [2][3][4] - Q1扣非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49.88%,显示核心业务改善显著 [2][3][4] - Q1每股收益0.72元,同比增长56.52% [4] 毛利率与盈利能力 - 综合毛利率达31.03%,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05个百分点 [1][3][4] - 毛利率提升源于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管理调整增效 [1][3] 业务驱动因素 - 智能终端与汽车智能化浪潮支撑业绩增长,高端智能手机产品持续导入 [2][3] - 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推动营业收入增长 [3] 研发投入与现金流 - Q1研发费用6.54亿元,占营收10.1% [3] - 开发支出期末余额11.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3% [3] - 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8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12% [3]
华勤技术业绩说明会:2025年首季强劲开局筑牢稳增长基础,全球化布局夯实竞争壁垒
全景网· 2025-04-29 17:33
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同比增长28.8%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达8.1% [3] - 2025年一季度实现首季强劲开局 营收同比增幅高达115.7% [3] - 公司持续进行营收结构优化 实现各板块业务提质增速 打开长期增量空间 [3] 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升级为"3+N+3"全球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 以智能手机 笔记本电脑 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成熟业务基石 [3] - 衍生智慧生活 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N"多品类产品组合 [3] - 锚定机器人 汽车电子 软件三大新兴赛道 直指AI算力 智能终端与高端制造的蓝海市场 [3] 新兴业务发展 - 汽车电子业务实现首个座舱产品全栈研发成功交付 并在新势力车企客户取得突破 获得多个海内外新项目定点 [4] - 预计汽车电子业务两三年内有望达到盈亏平衡点 逐步成为新增长点 [4] - 机器人业务通过并购豪成智能切入扫地机器人赛道 同步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 计划2025年完成团队搭建和研发模型机构建 [4] - 公司致力于在工业机器人与健康养老机器人等领域建立核心技术竞争力 [4] 全球化制造布局 - 公司推进"China+VMI"全球制造布局 形成国内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双供应体系 [5] - 国内制造以东莞和南昌为主 海外在越南 墨西哥 印度建立制造基地 [5][6] - 2024年越南及印度制造基地已实现产品量产交付 墨西哥制造基地并购进程顺利推进 [6] - 海内外制造基地实现动态平衡 强化供应链韧性 [6] 投资者沟通 - 公司通过全景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直播 上证路演中心视频转播和网络互动形式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1] - 同步在官方微信视频号开启直播 拓宽投资者参会渠道 [1]
对话孙庆瑞:“外循环”与“内循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思考
高毅资产管理· 2025-03-20 16:58
2025年中国经济三大关键变量 - 美国关税博弈:2024年1-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份额较2017年下降3.5%,但对东盟、俄罗斯出口份额分别上升3.4%、1.1%,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份额维持在14%的历史高位,显示供应链重组能力 [1] - 地产修复节奏:2024年4季度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回升,需关注需求恢复持续性及库存去化,2017-2024年地产下滑显著影响终端消费与地方财政 [2] - 政策工具箱效能: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积极(提高赤字率、化解地方债、消费补贴),货币政策保持宽松,成为经济正向拉动抓手 [2] 双循环投资策略框架 - 外循环主线:聚焦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消费电子)、材料(化工)、工业(电力设备),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应对关税冲击 [4] - 内循环主线:围绕国内供需主导行业,如可选消费(互联网)、信息技术,关注商业模式护城河与估值修复 [4] 外循环细分领域机会 消费电子 - 行业竞争格局分化,部分企业通过产品迭代实现份额增长,智能驾驶/机器人等硬件创新打开增长天花板,上游镜头/半导体环节受益 [8] - 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突围,具备硬科技储备的厂商伴随高端市场扩容迎来结构性升级 [8] 工业(新能源中游) - 中国新能源电力设备在全球效率与成本优势显著,国内渗透率高但全球空间大,技术领先企业通过高研发投入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10] 内循环核心赛道 互联网行业 - 行业估值处于低位但商业模式护城河深厚(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平台类企业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并拓展企业端客户创造第二增长曲线 [11] - 对比全球同业估值更具吸引力,优质公司具备2025年投资价值 [11] 出口企业分类应对关税策略 - 非美市场主导型(如消费电子):对美出口占比低,受影响较小 [6] - 全球产能调配型(如化工):海外基地规避关税,欧洲产能替代带来间接机会 [6] - 分散布局型(如汽车零部件):全球产能分布分散(中国本土产能<1/3),监察成本限制关税实际影响 [6]
张瑜:久战不输就是赢——十句话极简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一瑜中的· 2025-03-06 00:08
基调:强调"动态调整"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部环境描述篇幅大幅增加,字数从去年的40字增至149字,更关注外部环境对贸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预期的冲击[2] - 政策取向更强调相机抉择,提出"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2] - 动态调整包括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资本市场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投资领域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房地产领域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2] - 财政政策可能加码,如2023年增发国债、2024年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2] 增长:更务实的名义增长预期 - 2024年GDP实际增速目标为5%左右,符合预期[4] - 根据赤字率和赤字额倒算的名义GDP增速预期为4.9%左右,低于去年的7.4%[4] - 2024年名义GDP增速为4.2%,增长预期更加务实但仍高于名义增速,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供求关系[4] 改革:财政金融领域或有诸多推进 -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40多次,是重要关键词[5] - 财政领域细化了9件具体改革内容,包括零基预算改革、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等[5] - 部分表述为首次提及,如零基预算改革、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意味着这些领域今年将有实质性进展[5] 财政:发债规模增加,但收入增长存忧 - 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6] - 债务组成包括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特别国债、5.66万亿赤字和4.4万亿专项债[6] - 预计收入端对财政支出形成掣肘,政府性收入增速假设为-10%-0.7%,两本账支出增速在3.4%-5.1%之间[6]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速0.1%,其中税收增速3.7%,非税增速-14.2%[6] -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增速0.7%,但取决于卖地情况能否好转[6] 消费:"以旧换新"增加多少消费 - 以旧换新政策对社零的额外拉动约3000亿,有望拉动社零增速回升至4.1%左右[7] - 两个角度估算补贴乘数,取均值按2倍计算[7][8] - 角度一:2024年1500亿消费补贴的乘数可能在1.6倍左右[7] - 角度二:汽车领域补贴乘数在2.4倍[8] 产业:亮点在消费供给增加与设备智能化 - 消费领域强调增加供给以促进消费,包括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9] - 制造领域强调发展智能设备,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9]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9] 投资:重点或在乘数能否扩大 - 2025年财政资金用于投资约5.33万亿,略低于2024年[11] - 2024年财政资金撬动投资乘数为1.48,属于偏低水平[11] - 支持政府投资乘数扩大的积极表述包括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等[12] 地产:"控量稳价"思路下积极去库存 - 稳楼市思路延续"控量稳价",而非量价齐增[13] - 积极表述包括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等[13] - 住宅未售现房去化周期达5.76个月,为2011年以来新高[13] 民生:亮点或在生育支持 - 继续提高医保和养老金补贴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14] - 今年或将有更多生育支持政策,包括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14] 能耗:目标有所提高 -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15] - 2024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