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转型

搜索文档
钛白粉企业“跨界”受挫 项目被接连叫停
中国经营报· 2025-06-14 04:29
项目终止与资金调整 - 中核钛白拟终止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投建的"水溶性磷酸一铵资源循环项目"及"年产50万吨磷酸铁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16.66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 - 终止原因包括下游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需求增速放缓及行业盈利水平低于预期 [3][7] - 2021年定增计划募资70.91亿元,实际募得净额52.49亿元 [3] 项目进展与行业动态 - 磷酸铁项目原承诺投资33.85亿元(调整后25.24亿元),累计投入13.09亿元,已建成10万吨产能并投入运行 [4] - 钛白粉行业多家企业(如龙佰集团、金浦钛业、惠云钛业)曾跨界布局磷酸铁锂项目,但近期相继暂缓或终止 [4][5][6] - 惠云钛业终止年产10万吨磷酸铁项目(原计划投资6.3亿元,已投入3031万元) [6] - 金浦钛业磷酸铁项目完成65%建设进度后暂缓 [6] 市场供需与竞争分析 - 2024年国内磷酸铁产量202.76万吨,同比增长47.87%,但价格同比下降20.67%(年均价下跌2358元/吨) [8] - 2025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预计达575万吨,全球需求仅267万吨,过剩超300万吨 [8] - 行业产能利用率低,原材料(磷、铁)供应紧张且成本攀升,导致企业业绩下滑 [8] 原材料价格与供应 - 磷矿石2024年产量11353万吨,但因品位下降及流通量有限,价格维持高位 [9] - 磷矿、硫酸等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且整体上涨,加剧生产成本压力 [8][9] 公司战略调整 - 中核钛白称终止项目为优化资源配置,剩余资金用于日常经营及战略发展 [9][10] - 决策基于当前市场环境,旨在避免资源错配和潜在亏损风险 [7][8]
跨界光通信“梦碎” 万通发展“讨债”
中国经营报· 2025-06-13 06:12
跨界并购计划 - 公司拟通过财务资助及并购方式跨界进入光通信行业,计划向索尔思成都提供5000万美元可转债贷款,并拟以现金收购其母公司索尔思光电不低于51%股权 [3] - 该计划遭到两名董事反对,反对理由为议案推进仓促且研究时间不足 [3][4][5] - 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而标的公司索尔思光电主营光通信元器件,产品涉及数据中心与电信通信领域 [3] 并购交易细节 - 公司公布交易方案拟以3.24亿美元现金收购索尔思光电60.16%股权,其中40%资金(约9.18亿元)来自自有资金,60%(约13.77亿元)需自筹 [7]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仅11.81亿元,不足交易对价一半 [7] - 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机制引发监管关注,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1749.88万元且毛利率(19.30%)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04%) [7][8] 财务资助逾期 - 公司分两期支付5000万美元财务资助款,截至2024年5月31日仅收回681万美元本金,剩余4319万美元已逾期 [10][12] - 贷款质押物为索尔思成都30%股权,付款条件包括委任公司提名董事等 [12] - 公司已对相关方提起仲裁,但未披露质押股权价值是否与贷款额等值 [1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索尔思光电2024年4月底总资产23.72亿元,负债17.34亿元,评估值达41.93亿元(增值率603%) [8] - 2022-2023年营收从15.01亿元降至12.93亿元,净利润由1.25亿元转为亏损1749.88万元 [8] - 盈利预测显示2024年营收增速高达204.56%,且预测期毛利率稳定在25%左右,显著高于2023年水平 [8]
棒杰股份筹划易主背后:跨界光伏深陷亏损泥潭 光伏产线继续停产
新浪证券· 2025-06-04 16:12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及黄荣耀 通过4.18元/股价格转让5.03%股份(对应2310万股 总价9655.8万元)及委托14.91%股份表决权实现 [1][2] - 上海启烁为2025年4月新设特殊目的载体 由黄荣耀通过广东创管投资公司(持股51.44%)控制 依托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资源 [2] - 新股东计划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并寻找新增长点 同时化解债务问题 暗示可能进行资本运作或业务重组 [2] 股东交易与资金动向 - 陶建伟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四次套现累计收割超6亿元 包括2022年股权转让套现4.84亿元 2023年初减持套现1.36亿元 及此次控制权转让获现金近亿元 [2] - 股份转让较市价溢价5.8% 上海启烁仅支付不足1亿元现金即获得19.94%表决权 大幅降低收购成本 [2] 光伏业务状况 - 扬州棒杰光伏生产线自2025年3月1日停产检修 原计划3个月内复产 但6月2日公告宣布继续停产且未提及复产时间 实质性陷入停滞 [1][3] - 公司2022年跨界光伏 一年内抛出超百亿投资计划(扬州10GW电池片+江山16GW电池硅片+10GW组件) 但2023年光伏营收仅2.29亿元(占比30%) 导致全年亏损0.88亿元 [3] - 2024年亏损扩大至6.72亿元 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5% 光伏电池片价格2024年跌幅超40% 扬州棒杰2023年净亏1.6亿元 2024年毛利率低至-32.93% [3] 行业与公司治理警示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加剧 缺乏技术壁垒的资本跟风在产能过剩行业中成为代价 [3] - 公司治理失效表现为实控人高位减持及职业经理人内幕交易 内部约束机制形同虚设 [3]
跨界光伏巨亏,这家A股要被卖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6-03 00:15
控制权变更 - 上海启烁通过股份转让及表决权委托成为棒杰股份控股股东 持股2310万股占总股本503% 表决权915888万股占总股本1994% [2][3][4] - 原控股股东陶建伟转让1010万股占总股本220% 苏州青嵩转让1300万股占总股本283% 剩余684888万股表决权委托给上海启烁36个月 [3][4] - 上海启烁为新设特殊目的主体 由谊持管理出资100万元 广东创吉出资9000万元设立 广东创吉合伙人包括广东创管等机构 [5][6] 光伏业务困境 - 公司2022年末宣布跨界光伏 累计投资超百亿元 包括扬州26亿元电池项目 江山80亿元电池片及硅片切片项目 扬州10GW组件项目 [8] - 光伏业务持续亏损 子公司扬州棒杰因行业竞争加剧及产品价格下跌停产 截至2024年逾期借款776亿元占净资产25885% [8][9] -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4310万元和-672亿元 2025年Q1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6780% 净利润-486273万元 [9] 主营业务与转型 - 公司核心业务为无缝服装 包括内衣 套装 运动服饰等 因主业增长乏力多次尝试转型 [8] - 当前总市值18亿元 股价395元/股 控制权变更处于筹划阶段 [9]
财说| 负债率89%的宜宾纸业“跨界转型”蒙阴影
新浪财经· 2025-05-27 07:38
公司股价表现与并购背景 - 近一个月股价涨幅接近一倍创历史新高 此前曾出现"天地板"剧烈震荡 [1] - 股价异动源于2.06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五粮液集团旗下醋纤公司67%股权 标的2023年净利润1.49亿元对应市盈率仅2倍 [1] - 市场期待醋酸纤维素业务扭转造纸主业颓势 但年报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8.34% 净亏损扩大至1.28亿元 造纸业务毛利率为-0.71% [1] 并购标的财务与行业状况 - 醋纤公司负债总额9.71亿元 资产负债率88.31% 需在3个月内偿还控股股东3.87亿元 剩余3.13亿元需在2030年前分期偿还 [2] - 业绩承诺逐年递减:2025-2027年分别为1.55亿/1.21亿/1.20亿元 反映行业增长瓶颈 [4] - 核心产品80%用于香烟过滤嘴 全球烟用丝束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且需求增长乏力 TAC膜全球市场规模2030年仅15亿美元 国内份额6-7亿美元 [4] 公司财务压力 - 自身负债率89.24% 短期借款2.54亿元 长期借款17.56亿元 收购资金依赖银行借款形成"以债养债"模式 [3] - 每年需承担醋纤公司利息6000万元 叠加5200万元还款计划 2030年前年固定财务支出达1.1亿元 [5] - 终止3.99亿元定增计划 原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5] 造纸主业困境 - 2024年纸制品产量同比减少18.79% 销量下滑9.7% 吨价下降5.7%至5022.5元/吨 单位成本上涨11.2%至5474.9元/吨 [7][8] - 行业对比显示2024年竹浆成本波动 针叶浆涨9.4% 阔叶浆跌8.5% 进口纸浆均价仅增0.72% 公司成本控制存疑 [8] - 员工薪酬逆势上升 2022-2024年人均薪酬从10.7万增至13.5万 高管薪酬三年累计增加190.69万元 同期同行普遍降薪 [9] 市场估值风险 - 当前市净率25倍远超行业平均1.54倍 高估值依赖醋纤公司业绩承诺兑现及成长预期 [10] - 若环保监管加码或烟草政策突变可能导致业绩不及预期 [10]
京基智农跨界文创IP:万亿赛道能否开辟第二增长极?
新浪财经· 2025-05-23 16:21
核心观点 - 生猪养殖企业京基智农宣布跨界进军文创IP运营领域 通过旗下应允之地文化科技公司开展新业务 目标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认为文创IP行业已进入成熟期 选择聚焦后链路IP运营这一差异化赛道 现有50余个IP储备 计划明年新增超过10个签约IP [3][5] - 新业务采用轻资产模式 团队具备盈利能力和成功案例 预计将快速贡献利润 全球IP授权市场规模达3565亿美元 中国同比增长40% [10] - 生猪养殖主业保持稳健增长 2024年营收39.01亿元同比增长38.69% 占比65.45% 完全养殖成本低于13元/公斤 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11][17] 业务布局 文创IP新业务 - 商业模式:构建"IP矩阵-流量运营-二级市场管理"体系 以大型展览、赛事、演艺活动为切入口 规划年度8-10场演艺活动 [3][5] - 竞争策略:差异化聚焦后链路运营 包括用户分层运营、衍生品设计、二级市场运营等 避开前链路IP孵化的红海竞争 [4][8] - IP选择:侧重"中腰部IP" 现有50余个合作IP 采用赛马机制每年筛选调整 已与新生代艺术家及头部游戏IP达成合作 [5] - 团队优势:核心团队覆盖IP全链条运营职能 具备成功案例和快速变现能力 擅长私域流量运营和大型活动策划 [7][9] 生猪养殖主业 - 产能情况:2024年出栏量突破200万头 2025年目标250万头 推进两个新增项目预计贡献95万头产能 [14][16][17] - 成本控制:2025年3月育肥猪完全成本约13元/公斤 通过提升存活率和规模效应持续降本 [17] - 财务表现:2024年营收39.01亿元同比增长38.69% 2025年1-4月销售生猪67.80万头同比增长3.91% 销售收入12.22亿元同比增长25.59% [11][12] 战略协同 - 业务互补:农业是刚需存量市场 IP是轻资产增量市场 形成周期波动对冲 生猪养殖低频(年2.2批次)与IP运营高频创新互补 [20] - 资金平衡:新业务强调资金周转率 要求每个项目必须盈利 公司资产负债率59% 有息负债率低于20% 财务状况可支持双线发展 [19] - 资源整合:上市公司平台提供资金和商业资源背书 团队自带盈利项目和运营经验 计划打造核心IP产品及终端运营门店 [10][19]
证监会严查严控私募“协转”违规乱象,陈氏家族仍顶风上演!茶花股份:业绩摆烂,一边玩跨界,一边狂减持
市值风云· 2025-05-15 18:01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家居塑料用品,2017年上市后营收持续下滑,2024年总营收仅5.6亿,产能利用率低至30%左右[3][6][7] - 上市8年累计净利润仅2亿,但分红达3.3亿,分红率高达164%,存在过度分红现象[9][12] - 连江工厂和滁州工厂设计产能分别为52,011吨和22,157吨,但产能利用率仅34.61%和29.11%,募投项目进展缓慢[7] 实控人减持行为 - 实控人陈氏家族(陈葵生等5人)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68.81%降至38.18%,累计减持25.82%股份,套现近12亿[1][18][27] - 减持方式包括:二级市场减持7%套现1.45亿(2020-2022年)、协议转让10.76%给私募基金套现3.53亿(2023年)、协议转让15.06%给达迈科技套现6.77亿(2024年)[21][24][25] - 减持价格存在折价,如2024年协议转让价格较当日收盘价折价8.4折[24] 资本运作与股价异动 - 2023年10月股价从9.5元启动上涨,2025年3月最高达28.4元,涨幅近200%,与协议转让时间高度重合[31][47] - 私募基金深圳含金量在锁定期满后立即减持0.28%股份至5%以下,规避大股东披露义务[50][51] - 股东户数从上市初期持续下降至2025年2月的不足9000户,筹码高度集中[51][53] 跨界转型疑点 - 2024年宣布从塑料制造跨界半导体分销,增资达迈智能4500万元,但该公司净资产不足100万、年净利润仅10万,业务关联性存疑[36][38][39] - 达迈科技在受让股份后迅速将15.06%股权全部质押,资金实力存疑[39][40] 监管套利模式 - 利用协议转让规避减持新规(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90日内限减3%),单次转让比例超5%[41] - 私募接盘方北京厚毅曾参与安博通(688168 SH)等疑似庄股炒作,存在协同减持嫌疑[55][57][60]
频繁跨界难掩颓势 卧龙地产更名“新能”背后的资本腾挪术
贝壳财经· 2025-05-14 13:27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证券简称自2025年5月15日起由"卧龙地产"变更为"卧龙新能",彻底抹去"地产"二字,转向新能源领域 [1] - 公司此前已尝试过游戏和矿产领域的跨界转型,但均未能打开新局面 [1] - 2022年公司拓展矿产贸易业务,收购卧龙矿业100%股权,从房地产转型为矿产贸易企业 [4] - 2024年公司再次转型,收购龙能电力43.21%股权、卧龙储能80%股权、卧龙氢能51%股权和舜丰电力70%股权,进军新能源领域 [8] - 公司名称从"卧龙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符合新能源发展战略 [9] 业务表现 - 2022年矿产贸易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47.91%,但房地产业务收入16.27亿元,同比减少34.71% [5] - 2023年矿产贸易收入34.71亿元,同比增加12.13%,房产销售收入12.57亿元,同比减少22.74% [6] - 2024年矿产贸易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8.62%,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35% [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24.08%,净利润4086.29万元,同比下降75.15% [9] - 收购的四家新能源公司中,三家处于亏损状态:卧龙储能亏损1434.23万元,卧龙氢能亏损364.63万元,舜丰电力亏损36.88万元 [8] 公司背景与历史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浙江上虞富豪陈建成家族 [1] - 陈建成是电机领域大佬,将卧龙电驱做到全球电机业第二 [2] - 2007年借壳上市的卧龙地产自2016年起开启多元化转型 [2] - 2015年陈建成女儿陈嫣妮接棒董事长,主导收购君海网络,尝试"地产+游戏"双主业 [2] - 2017-2019年君海网络完成对赌协议,但此后业绩变脸被剔除出合并报表 [2] - 2021年陈嫣妮辞去董事长职务 [3] 转型动机与策略 - 公司称转型是为分散房地产单一主业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4] - 新能源转型是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注入发展新动能 [8] - 收购新能源资产可能隐藏资本运作目的,此前陈建成曾尝试拆分龙能电力上市未果 [9] - 公司同步出售卧龙矿业90%股权,全力发展新能源业务 [8] - 房地产业务区域性明显,集中在清远、绍兴、武汉三地,规模较小 [9]
酒企跨界“踩雷”:理想很丰满,利润很骨感
搜狐财经· 2025-05-09 17:39
中国葡萄酒企业跨界转型困境 行业整体现状 - 葡萄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市场持续低迷 企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 [2] - 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跨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但转型效果不佳 反而加剧业绩下滑 [2][9] - 跨界领域包括可降解材料 电商平台 酱酒等 但多数业务与主业协同性弱 [3][6][9] 莫高股份案例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大涨65.38%至3.2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207.53万元 [2] - 葡萄酒业务营收6055.64万元 毛利率50.50% 医药业务营收6712.11万元 毛利率48.00% 均实现正增长 [3] - 可降解材料营收1.11亿元(占比最高) 但毛利率-23.34% 膜袋业务毛利率-0.37% 是主要亏损来源 [3] - 可降解材料业务自2013年布局以来 连续四年录得负毛利 成为长期经营痛点 [5] 通葡股份案例分析 - 2024年营收达8.6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988.21万元 连续三年亏损 [6] - 酒类业务营收7622.75万元 毛利率53.40% 电商平台营收7.91亿元(占比91%) 毛利率仅10.72% [6] - 收购的电商子公司九润源业绩持续下滑 2023年营收较2019年降17% 净利润降58% [8] - 电商行业价格内卷叠加白酒价格倒挂 对依赖电商业务的通葡股份形成双重压力 [8] 跨界失败深层原因 - 跨界动机多为行业环境倒逼 属于被动自救行为 而非战略主动延伸 [11] - 选择与主业完全脱节的领域(如可降解材料) 缺乏专业积累和风险控制能力 [3][11] - 跨界后管理能力不足 典型案例显示收购标的业绩承诺普遍不达预期 [6][8] - 行业存在跟风现象 如酱酒热时期盲目投资 热潮退去后形成库存积压 [9] 行业转型建议 - 跨界应优先选择与主业协同性强的领域 如渠道资源可复用的相关品类 [11] - 需建立专业团队深耕新领域 避免"业余选手"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竞争 [11] - 参考异业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经验 跨界成功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沉淀 [11]
两家老牌陕企,遭遇“中年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4 21:01
核心观点 - 传统制造业面临主营业务萎缩与转型发展的普遍困境,标准股份和达刚控股是典型案例 [2] - 两家公司均深陷连续多年亏损,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滑,转型尝试效果不佳 [2][3][8] - 行业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与国内需求饱和的双重压力,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12] - 企业技术护城河缺失、战略定力不足是深层问题,需向更高价值、更具技术含量的领域转型 [12][17] 标准股份 - 2024年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减少11.95%,归母净亏损1.5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4690.45万元 [3] - 工业缝纫机业务收入3.45亿元,同比下滑14.97%,毛利率减少5.06个百分点;零件制造业务收入9050万元,微降 [3] - 扣非净利润连续13年为负,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亏损 [3][4] - 2020年尝试布局供应链业务实现短暂扭亏,但2022年后该业务再未产生收入 [7] - 研发投入占比仅5.09%,技术护城河缺失,转型向环境与服饰领域尚无实质性进展 [12][13] - 2025年经营目标为营业收入5.8亿元、净利润71万元,但长期发展仍存不确定性 [13] 达刚控股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39%,归属净利润-1.15亿元,扣非净利润-1.19亿元 [8] - 高端路面装备研制业务收入减少18.46%,城市道路智慧运维业务收入减少45.11% [11] - 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5亿元 [11] - 2019年收购众德环保切入环保赛道失败,2022年剥离该业务转向乡村振兴 [8] - 2024年收购新能源企业浙江恩科星电气,新能源业务收入3160万元,占总营收20.37% [11] - 计划向高端装备充电、换电,电桩、电场运维等领域转型,拓展海外市场 [15] 行业分析 - 纺织行业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与国内需求饱和,缝制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3][12] -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下滑,筑养路机械领域市场影响力不足 [8][12] - 传统行业利润空间压缩,需向上游高价值、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 [17] - 装备制造作为陕西支柱产业,技术壁垒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