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价值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历史!重磅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5-11 16:41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至上"转向"基民赚钱",强化长期投资价值创造 [1] - 新规通过改革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费率结构、提升权益投资占比等措施,引导行业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3][12][22] - 行业积极响应,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将完善考核体系,强化投研能力,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 [9][10][28] 考核机制改革 - 考核模式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短期指标权重,强化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 [2][3][4] - 长周期考核机制重塑行业评价标尺,引导基金经理立足长期价值投资,减少短期波动干扰 [6][7] - 新考核体系要求基金公司优化风控、人力等体系,重点关注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强调业绩基准重要性 [9][10] 费率结构优化 - 建立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对低于/符合/超越基准的产品适用差异化费率 [14][15] - 头部机构需发行不低于60%的浮动费率主动权益基金,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14][15] - 稳步降低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及指数基金费率,直接减轻投资者负担,增强获得感 [12][21] 权益投资提升 - 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加快主动权益基金审批,增加市场资金供给与活跃度 [24][25] - 产品创新聚焦国家战略,布局科技类指数基金、场外宽基试点等差异化工具 [27][28] - 销售端将权益类保有规模纳入评价,推动从"重首发"向"重服务"转型,优化行业生态 [30][31] 行业生态重塑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与投资风格监督,显著淡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 [33][34] - 团队化、平台化投研体系成为趋势,基金经理职业稳定性有望提升 [35][37] - 销售机构从产品推销向财富管理转型,强化投顾能力与数字化服务 [19][31]
政策东风起,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核心宽基又到配置期
新浪基金· 2025-05-09 10:17
政策组合拳核心内容 - 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并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 [2] - 政策利率下调10BP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结构性工具PSL及公积金贷款利率同步调降25BP [2] - 推出8000亿元科技创新与设备更新再贷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2] - 金融监管总局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额度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3] - 证监会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制度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强化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功能 [3] 政策对市场影响 - 货币宽松释放流动性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推高股价 [4] - 低利率环境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和债务压力提升盈利预期利好高杠杆行业如房地产金融制造业及依赖融资的科技股 [4] - 宽松政策传递政府支持经济信号推动资金从避险资产转向股票等风险资产 [4] 核心宽基指数投资机会 - 中证A500指数通过三级行业龙头筛选ESG负面剔除等规则聚焦新兴产业涵盖多条新质生产力赛道 [6] - A500ETF基金(512050)日均成交额长期位居同类第一最新规模超100亿元场内综合费率0.2% [6] -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联合设立200亿元私募基金明确投向中证A500成分股 [5]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再调降10%,新增2000亿元险资入市待发
华夏时报· 2025-05-08 15:55
保险资金入市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拟推出三条措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2]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风格稳健的特性,加大入市力度可减少股市波动并倡导价值投资 [2]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首批试点(2023年10月)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鸿鹄基金,2024年已投资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3] - 第二批试点(2025年1月)规模520亿元,涉及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等;第三批试点(2025年3月)规模600亿元,覆盖人保寿险、平安人寿等5家公司 [3]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私募子公司泰康稳行,首期投资规模120亿元 [3] - 当前试点总规模达1620亿元,若计入泰康120亿元及拟批复600亿元,合计将达2340亿元 [4]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整 - 2023年9月政策已优化权益因子: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降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降至0.4 [5] - 本次再调降10%后,中泰证券估算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可带来1349亿元资金,叠加600亿元试点资金合计近2000亿元增量 [5] - 风险因子下调可缓解偿付能力压力,改善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状况 [5] 长周期考核机制 - 近七成险企采用年度考核,超大型机构兼顾中长期考核,其他机构以年度为主 [6] - 2025年1月六部委方案要求国有险企实行三年以上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年度权重≤30%,3-5年指标权重≥60% [6] - 长周期考核可抑制短期行为,优化资产配置并稳定资本市场,对国有险企的示范效应将影响非国有机构 [7] 国有保险公司参与情况 - 财政部或中央汇金控股的险企包括人保、国寿、太平、新华等8家公司 [7] -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可抑制承保赌博心态,鼓励长期投资匹配资金特点 [7]
释放积极政策信号!公募火速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5-08 11:15
政策发布概况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价扩容、险资入市加码、公募费率改革等增量政策 [1] - 央行发布三类共10项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8项增量政策,覆盖房地产、资本市场、小微民营企业、外贸及科技创新等领域 [3] - 证监会强调巩固市场回稳势头,支持汇金公司发挥"平准基金"作用,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政策超预期表现 - 会议级别超预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一把手"参会,类似去年9月国新办会议级别 [4] - 政策节奏超预期,降准50BP(市场预期25BP),政策利率调降10BP,结构性工具利率和个人公积金利率调降25BP [6] - 政策协调性强化,多部门联合部署传递系统性维稳意图 [4] - 落地速度快于预期,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后迅速推出具体措施 [5] 政策影响分析 - 货币政策空间打开,总量工具"双降"缓解汇率约束 [4] - 重点风险化解加码,支持房企融资、推进地方债务重组,严控IPO节奏缓解资金分流压力 [4] - 引入长线资金,推动险资、养老金入市,优化分红回购机制,引导长期价值投资 [4] - 债市反应分化,降准降息后中短端收益率下行而长端收益率小幅上行 [8] 市场展望与配置建议 - A股短期或维持震荡格局,长期看好成长风格和科技方向 [7] - 中期市场韧性较强,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保持韧性 [7] - 关注政策受益领域:房地产、银发经济、大消费、科技创新 [9] - 红利风格仍占优,关注现金流优质且与外需关联度低的板块 [9] - 主题交易和高低切换轮动可能是主要思路,重点关注科技板块 [9] 行业机会聚焦 - 金融板块(银行、保险)直接受益于流动性改善 [11] - 低估值板块(地产、基建)因政策支持预期有望上涨 [11] - 科技行业受政策持续聚焦,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呼应 [11] - 内需板块(金融、地产、消费)及创新药、机器人、TMT等行业受益于情绪向好 [10]
浙江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突破1000亿元 183家公司分红过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19:28
浙江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 - 浙江辖区上市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达1010 73亿元 首次突破1000亿元 同比增长2 84% [2] - 浙江辖区披露年报的602家上市公司中 468家拟实施现金分红 分红公司占比77 74%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 53个百分点 [2] - 2024年拟分红金额超1亿元的公司有183家 较上年增长10 24% [2] 分红覆盖面和支付率 - 浙江辖区具备分红条件的541家公司中 分红面达86 51% [2] - 平均股利支付率为43 35% 较上年同期提高1 75个百分点 [2] - 浙江民营上市公司分红总额近640亿元 同比增长4 96% 占净利润比重达45 81% 较上年提升3 32个百分点 [3] 分红持续性 - 浙江辖区连续3年及以上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有314家 占比64 08% [4] - 连续5年及以上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有246家 占比50 50% [4] - 连续10年及以上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达96家 占比19 59% [4] 回购增持情况 - 2024年浙江辖区上市公司实施回购210余亿元 同比增长74 51% [4] - 控股股东 董监高等重要股东实施增持超60亿元 同比增长96 34% [4] 政策影响与行业趋势 - 新"国九条"等政策引导下 A股市场常态化分红机制逐渐形成 [2] - 上市公司通过将分红政策制度化 规范化确保股东回报持续稳定 [4] - 政策持续落地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和投资者获得感 [4]
推动险资入市力度升级!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千亿级资金有待增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8:53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自2023年9月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后,保险资金持续加大股票配置比例,中泰证券测算显示本次风险因子下调10%在50%沪深300配置假设下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对应资金达1349亿元 [1][5] - 业内人士认为三条措施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可更好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并实现资产负债匹配 [1] 保险资金入市措施解读 - 扩大试点范围直接注入增量资金提振信心,调降风险因子10%降低资本占用释放资金空间,长周期考核减少短期压力引导长期投资 [2] - 保险资金期限长且风格稳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并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2] - 保险机构可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下行压力,实体经济通过"资金—资本—资产"循环提升服务效能 [2]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展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指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向二级市场并长期持有,2023年10月启动后两批试点合计规模1620亿元,本批次600亿元落地后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 [3] - 试点通过"长股投+FVOCI"组合降低权益资产波动对净利润影响,首批鸿鹄基金已进入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3]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2024年1月方案明确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包括扩大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3] 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调整 - 2023年9月《通知》将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调至0.4,本次再下调10%进一步释放配置空间 [4][5] - 中泰证券测算显示若不增配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可改善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1.4个百分点 [5] - 调整后权益资产最低资本消耗降低,缓解保险公司资本紧张并支撑加大入市力度 [6] 长周期考核机制优化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中,净资产收益率年度权重不超30%,3-5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6] - 专家建议允许险资持仓核心指数成分股以成本法估值,可大幅释放权益配置空间并缓解"怕波动"心理 [6][7] - 当前保险资金权益类配置比例不足10%远低于30%监管上限,成本法计价有望释放巨大配置空间并改善市场资金结构 [7]
传奇谢幕!“股神”巴菲特年底交棒 伯克希尔何去何从?
智通财经网· 2025-05-05 16:00
巴菲特的离任将标志着美国商业史上一个独特时代的结束。巴菲特在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当 时这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股价不足20美元。而截至上周五,该公司A类股收于创纪录的 809,808.50美元,铸就了企业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长期业绩之一。 几十年来,人们不断猜测巴菲特离开之后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会是什么样子。2003年,时年仅72岁的他 曾打趣说,如果自己"开始糊涂了",全家人都得来劝他退位。二十多年后,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不过并 非因为他"开始糊涂了",而是出于远见和一贯的谦逊。 不可复制的组合 智通财经APP获悉,当地时间5月3日,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股东大会在小镇奥马哈 举行。"股神"巴菲特当天宣布,他计划在年底退休,并表示将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推荐非保 险业务副董事长格雷格·阿贝尔在年底接任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称他认为阿贝尔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 时机已经成熟。 尽管巴菲特的接班人计划早已制定好,但巴菲特宣布计划于年底退休的声明让股东乃至部分董事会成员 都感到意外,且这一声明引发的震撼仍在引发广泛回响。有媒体称:"(巴菲特)他的离开早已被认为是 不可避免的,但这 ...
巴菲特年底退休,资本主义“先知”谢幕
日经中文网· 2025-05-05 11:42
巴菲特宣布卸任CEO - 沃伦·巴菲特将于2025年年底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职位 [1] - 现年94岁的巴菲特通过长期投资展现资本主义体系创造财富的力量 [1] - 巴菲特被称为"奥马哈的先知",以关注市场忽略的本源价值著称 [1]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 - 投资策略核心是选择高利润率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以实现复利效应 [2] - 坚持"不了解的事物就不投资"原则,曾在2000年IT泡沫中避免跟风 [2] - 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60年间增长至6万倍 [2] - 认为悲观是投资良机,曾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股价低迷时集中投资 [1] 巴菲特的市场影响 - 树立了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美国资本主义范例 [2] - 推动股票文化成熟,证明股票是参与企业长期成长的工具 [2] - 每年股东大会吸引4万人参加,展现"全民资本主义"理念 [3] 巴菲特的危机应对 - 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危机中以年薪1美元担任临时董事长 [2] - 雷曼危机期间为濒临破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2] 巴菲特的投资布局调整 - 持仓资产中包含对日本大型商社的投资 [4] - 赞赏日本商社商业模式和管理能力,视为对"失去的30年"后日本价值的再投资 [5] - 正在逐步减持苹果股份并增加现金持有 [5]
巴菲特一生赚最多的投资,来自生涯最后十年的“改变”
华尔街见闻· 2025-05-04 10:00
巴菲特对苹果的投资 - 巴菲特在退休之际承认苹果是其最赚钱的投资,并特别感谢苹果CEO蒂姆·库克为伯克希尔创造的财富 [1] - 巴菲特此前对科技股不看好,但2016年破例投资苹果,打破了其长期价值投资的规则 [2] - 伯克希尔最初购入少量苹果股份,随后增持至10亿美元,成为重要股东 [3] 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 巴菲特要求投资经理寻找符合三个条件的公司: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低于15倍、未来五年收益增长确定性高、年增长率至少7% [2] - 苹果当时交易价格约为预期收益的14倍,接近巴菲特目标上限,但已表现出色 [2] - 巴菲特观察到iPhone对客户的强大吸引力,客户保留率高达约95%,认为苹果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非单纯电子产品 [3] 持仓变动情况 - 自2023年四季度起,巴菲特开始减持苹果股票,截至2024年底持股从9.05亿股降至3亿股,减持比例接近三分之二 [3] - 伯克希尔仍持有苹果约2%的股份,位列前五大股东之一,苹果仍是其最大持仓对象,市值远超美国运通和美国银行 [3]
25Q1基金医药持仓:企稳回升,创新药加仓较多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 [1][2][3][14][15][16] - **公司**:甘李药业、三外三、康弘、一品红、人福医药、华康净化、宜和佳业、康方生物、Semperit、陕煤、美好医疗、瑞士诺华 [1][3][4][5][6][7][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是长期投资主线**:创新药虽短期受情绪影响,但超额收益多,调整提供入场机会,长期投资价值明确 [1][2] - **关注业绩驱动型股票**:甘李药业等业绩优异的底部个股展现增长潜力,投资策略除创新药主线外,应关注业绩驱动型股票 [1][3] - **推荐投资组合**:康弘核心产品增长、一品红痛风药有潜力、人福医药管理层变动、华康净化新业务拓展、宜和佳业业绩亮眼 [1][4][6] - **康方生物基本面稳健**:临床试验 HR 值为 0.77,PFS 已获批,OS 显示显著趋势,中位 OS 可能提升 5.5 个月,一线治疗 PFS 获益重要 [1][8] - **海外临床研究结果关键**:2025 年关注海外临床研究结果,若与国内一致,有望获美国 FDA 批准,将成股价催化剂 [1][12] - **医药板块有加仓空间**:2025 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环比上升,整体仍低配,主动基金超配创新药 [1][14][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Semperit 股价下跌原因**:肺癌研发成功率预期过高,市场估值过于乐观,股价下跌前市值 270 亿美元,对应海外峰值销售额预期约 90 亿美元 [7] - **康方临床试验样本量差异**:国内临床试验样本量 400 例,海外预计 780 例,海外后线用药患者少,更易做出显著 OS 获益 [9] - **一线治疗的重要性**:海外患者接受二三线疗法比例低,一线治疗 PFS 获益重要,康方一线治疗易实现 OS 获益,加深美国 Hamilton 7 研究确定性 [10] - **康方研发成功率可能调整**:若国内二期研究结果好,海外 Hamilton 7 研究成功率可能从 70%上调至 80% [11] - **医药行业资金结构变化**:被动基金在医药行业占比持续提升,主动基金规模回升但份额下降,创新药是加仓方向,中药和医疗设备减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