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数据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电源大厂和英伟达合谋一件大事
36氪· 2025-05-28 10:02
800V架构在汽车和数据中心的应用 - 800V架构在汽车行业已成为标配,部分厂商甚至将高压母线提升至1000V等级,以提高充电速度和降低热损耗[1] - 相比400V架构,800V架构电流减半,热损耗降低至四分之一,能量利用效率更高[1] - 数据中心行业正加速探索高压直流(HVDC)架构,以应对IT机架电力需求突破200kW并向MW级规模演进的需求[1] AI数据中心电力架构演进 - 传统48V/54V供电模式面临空间约束与母线可扩展性问题[1] - 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公司推动数据中心向+/-400VDC演进[1] - 英伟达联合电源厂商开发800V HVDC架构,计划2027年与NVIDIA Kyber机架系统同步量产[1] 英伟达800V HVDC生态系统 - 英伟达与芯片提供商、电源系统组件厂商和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公司合作推动800V HVDC架构[3] - 合作厂商包括英飞凌、MPS、TI、ST、罗姆、纳微半导体、台达、伟创力、光宝、麦格米特、伊顿、施耐德电气、维谛技术等[3] - 英飞凌宣布开发基于800V HVDC的新架构电源系统[3] - 纳微半导体的GaN和SiC技术被选中支持英伟达800V HVDC架构[4] - 台达推出创新的800V HVDC电源架构和微电网解决方案[4] - 维谛技术计划2026年下半年发布800V DC电源产品组合[5] - 德州仪器与英伟达合作开发800V HVDC电源管理和传感技术[5] 800V HVDC架构技术优势 - 传统54V直流配电在1MW机架下需消耗200kg铜母线,1GW数据中心机架母线铜耗可达50万吨[7] - 800V HVDC架构铜线厚度减少45%,端到端电源效率提升5%[8] - 直接800V输入可释放机架空间,提高冷却效率,简化设计[9] - 台达方案中Power rack侧效率达98%+,IT rack侧效率达98.5%+[11] 数据中心电力架构演进历史 - 高压直流(HVDC)并非新技术,2000年代已有尝试[14] - 谷歌在俄勒冈州数据中心部署380V HVDC,节省15%能源成本[14] - 早期HVDC未普及因成本高、标准碎片化、改造难度大[14] - AI算力提升和环保要求推动800V架构转型[14]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 800V架构对IGBT、SiC、GaN等元器件可靠性要求高[15]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高压系统对安全保护要求更高[15] - AI推动机架密度从2~4kW增至50kW以上,部分超100kW[15] - Gartner预测到2027年40%现有AI数据中心将受限于电力供应[15] - 行业面临400V架构、800V架构、+/-400V架构三种选择[16] - 800V架构被认为是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16]
光芯片,台积电的豪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7 09:25
全光AI数据中心技术合作 - 半导体制造巨头台积电宣布与初创公司Avicena合作生产基于MicroLED的互连产品 旨在用光学连接取代电连接 满足AI数据中心GPU间通信的低成本、节能需求 [1] - 技术核心是通过蓝色MicroLED和成像型光纤传输数据 模块化LightBundle平台避免激光器带来的可靠性、成本和功耗问题 适合短距离应用 [1] 传统光互连技术瓶颈 - 当前光纤连接依赖可插拔模块进行电光转换 能效低下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正在向GPU领域推进 但基于激光的设计面临可靠性、制造和成本挑战 [3] - 多波长激光需复杂解析 计算开销大 而铜线在AI数据中心机架内连接处理器和内存时已无法满足带宽、延迟需求 [3] Avicena技术创新优势 - LightBundle技术通过多芯成像光纤(每通道10GB/s)连接数百个MicroLED 单链路可延伸10米以上 净传输速率达3Tb/s 功耗低于铜线 [4] - 采用成熟LED和摄像头技术 无需开发新组件 仅需对现有技术微调 台积电因此签约生产其光电探测器阵列 [6][7] - 原型演示亚皮焦/比特能耗 显著优于其他光学方法的5皮焦/比特 具备成本优势和冗余设计潜力 [7] 技术应用前景 - 该方案针对机架内及10米距离场景 LED功率足够且成本更低 有望快速规模化 [7] - 硅光子学需开发环形谐振器等新组件 成熟周期长 而Avicena方案依托显示产业成熟供应链 [6][7]
特朗普推迟50%关税后,欧盟称欧美贸易谈判有“新动力”,计划“快速推进”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05:59
上周日特朗普说推迟对欧盟征50%关税后,欧盟表示,同意加快与美国的谈判,以避免跨大西洋贸易战。 5月26日,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Paula Pinho表示: 谈判现在有了新的推动力,双方同意加快贸易谈判并保持密切联系。 同日稍晚时间,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在社交媒体上也表示: 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进行了良好的通话,欧盟委员会仍然完全致力于以建设性和专注的方式,努力 达成协议。我们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 此外据报道, 欧盟各国大使在周一举行了紧急会议,讨论与委员会的最新进展。 此前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说,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他同意将对欧盟征收50%关税的起征时间从6月1日延至7月9 日。冯德莱恩在社交媒体上也表示与欧美双方同意快速推进贸易谈判并保持密切联系。 冯德莱恩:与特朗普沟通良好。欧盟和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密切的贸易关系,欧洲准备迅速而果断地推进谈判。为了达成一个 好的协议,我们需要到7月9日的时间。 尽管欧美贸易谈判有了超过一个月的缓冲时间,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报道指出,双方分歧根深蒂固,寻找能够安抚 ...
蔚蓝锂芯(002245):出货提升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海外产能释放 新应用场景不断促进需求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26 08: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67.56亿元,同比增长29.4%,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46.4%,扣非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20.9%,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00.6%,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204%,环比有所下降 [1] - 2024年锂电池销售4.42亿只,同比增长100.7%,预计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到7亿只或更高水平 [1] - 海外产能已投产,全年贡献有望超过2亿颗,盈利能力将随产能爬坡增长 [1] 财务表现 - 2024年锂电池业务收入25.87亿元,同比增长58%,毛利率21.94%,同比增长13.5个百分点 [3] - 2024年锂电池单只价格从2023年的7.43元降至5.85元,但单只盈利从0.42元上升至0.51元 [3] - 2025年一季度锂电池出货量1.33亿颗,同比增长77%,单价约5.2元/颗,环比略降0.2元/颗 [4] 业务发展 - 锂电池业务增长主要来自电动工具市场修复、容量型出货增长,预计容量型出货增长1亿颗以上 [4] - 公司开发倍率电池适配机器人场景,已有送样和小规模出货,圆柱锂电池预计在机器人场景中有大规模应用 [4] - 公司已开始出货用于AI数据中心的BBU产品电池,2027年有望放量,未来高倍率圆柱电池或成新增长点 [4] - LED业务向miniLED、microLED等高附加值产品切换,金属物流业务同环比稳定增长 [6] 产能与国际化 - 马来西亚工厂已于4月投产,今年有望贡献产出2亿颗以上,部分解决关税问题 [5]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2、8.59、10.90亿元,对应估值21、17、13倍 [7]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烯草酮、TDI价格上涨,重点关注铬盐和磷矿石行业-20250525
国海证券· 2025-05-25 21: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化工行业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基于库存逐渐去化、盈利见底、中美财政政策有望加码且欧洲部分装置加速退出三个判断 [8][9] - 重点关注铬盐和磷矿石行业,铬盐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磷矿石供需紧张局面仍将延续,价值有望重估 [6][7] - 重点关注四大机会,包括低成本扩张、景气度提升、新材料、高股息 [9][10][11] - 仍然重点看好各细分领域龙头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心标的跟踪 - 自2021年Q1以来化工景气持续下行,当前开启新一轮补库存周期,重点关注低成本扩张、景气、高股息率、新材料四类标的,仍看好各细分领域龙头 [37] - 2025年5月22日,国海化工景气指数为92.90,较5月16日下降0.20 [38] - 介绍万华化学、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多家公司情况,如万华化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玲珑轮胎中高端配套有优势等 [98][100][107] 市场观察 - 截至2025年5月23日,Brent和WTI期货价格分别收于65.03和61.76美元/桶,周环比 -0.46%和 -1.17% [12] 数据追踪 - 展示国海化工景气指数、价差指数,以及涤纶长丝、粘胶短纤等多种产品价格及库存曲线 [34][35][36] 本周重点关注个股 - 分析丙烯酸、烯草酮、TDI等重点涨价产品,如丙烯酸因供应紧张和刚需采买价格上涨 [13] - 跟踪万华化学、玲珑轮胎等重点标的信息,如万华化学发布停产检修和技改公告 [14]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铬盐和磷矿石行业,化工有望迎来补库周期 [6][7] - 展望2025年,中美财政政策有望加码,欧洲部分装置加速退出,化工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部分供给端受限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维持化工行业“推荐”评级 [29]
甲骨文(ORCL.US)将砸4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NVDA.US)芯片 为“星际之门”数据中心“输血”
智通财经网· 2025-05-24 11:16
数据中心投资与合作 - 甲骨文将斥资约4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高性能芯片,为OpenAI新建的美国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支持 [1] - 数据中心位于得克萨斯州Abilene,是美国"星际之门"计划的核心部分,总投资高达5000亿美元 [1] - 甲骨文、OpenAI、软银和投资公司MGX是该计划的股权合作伙伴,甲骨文、Arm、微软、英伟达和OpenAI为初始技术合作伙伴 [1] - 甲骨文将采购约40万片英伟达最强算力芯片GB200,并将计算能力租赁给OpenAI,已签署15年租赁协议 [1] 数据中心运营与融资 - 数据中心预计2026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供电能力达1.2吉瓦 [2] - 摩根大通通过两笔总计96亿美元的贷款提供了大部分债务融资,克鲁索能源和蓝猫头鹰资本注入约50亿美元现金 [2] - 对OpenAI而言,该数据中心将缓解其对微软的算力依赖 [2] - 对甲骨文而言,参与"星际之门"及运营该数据中心是提升云计算竞争力、追赶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关键机遇 [2] 全球扩展与项目进展 - OpenAI、甲骨文和英伟达还在中东推进"星际之门"相关项目,一座超大型AI数据中心正计划在阿联酋落地 [2] - 阿联酋数据中心预计将搭载超10万片英伟达芯片,一期工程将于2026年上线 [2] AI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 - AI数据中心需要专门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来处理AI工作负载所需的大规模并行计算 [3] - 传统数据中心专注于存储和基础计算,而AI设施需要密集配置GPU和AI加速器(如英伟达H100芯片) [3] - AI数据中心需要专门的硬件支持AI模型的复杂矩阵计算 [3]
蚂蚁集团领投,北京专精特新企业「中海储能」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 36氪首发
36氪· 2025-05-23 15:42
融资与技术突破 - 公司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由蚂蚁集团领投 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及产能扩大 [1] - 自主研发铁铬液流电池技术 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难题 产品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录 [1] - 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及结构耦合应用 解决液流电池析氢和反应活性等技术瓶颈 开发出碳布电极和带流道双极板 [3][4] - 研发团队拥有电化学、控制、电器等领域顶尖人才 2022年开始开发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 [6] 产品优势与市场定位 - 铁铬液流电池具有20-30年使用寿命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优势明显 随着储能时长增加成本优势呈指数级放大 [7] - 瞄准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场景 判断中国市场将孕育出海量需求 [8] - 电解液度电成本已下降至2020年一半 通过取消集装箱结构和引入余热回收系统 使业主收益提高5%-10% [9] - 中标惠阳区50MW/300MWh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 总投资近十亿元 [1] 行业趋势与产能规划 - 2025年政策调整推动储能行业从"强制配储"向"按需配置"转变 将开启良性发展元年 [10][11] - 预计2025年签约金额达数十亿级 2026年预计翻倍 AI数据中心需求推动长时储能技术发展 [12] - 已形成1GWh年产能 规划建设"1+4+N"产业布局 预计年内完成一期建设实现2GWh以上产能 [14] - 建立全数字化智能工厂 实现产品全流程可测可控 要求单一材料至少保证3-5家合格供方 [14]
奥拓电子(002587):Q1业绩大幅改善,新拓抖音品牌服务业务
华西证券· 2025-05-22 19: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奥拓电子2024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亏损,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幅改善,费用率控制较好且订单储备充足,同时布局新业务并重视股东回报,维持“增持”评级 [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收7.22亿元,同比增长9.78%;归母净利润为 - 3853.01万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含税) [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2.72%;归母净利润为1360.27万元,同比增长2139.84% [2] 业绩改善原因 - 2024年净利润亏损主要系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至5403.36万元;2025年一季度业绩改善得益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和期间费用同比减少 [3] - 2025年一季度各项费用率控制较好,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05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00pct,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2.13pct,财务费用率为 - 1.21%(去年同期为 - 2.60%) [3] 业务布局 - 子公司创想数维2024年营收1582.27万元,同比增长36.14%,四季度成为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商,利用AIGC + XR提供虚拟直播技术服务,服务超50个头部品牌 [4] - 推出新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服务伊利、周大生等多家知名品牌,覆盖4000 + 品牌门店 [4] - 影视行业2024年营收约1.54亿元,同比增长13.14%,交付36块LED电影屏,项目落地超全球20个城市,承接25个XR/VP虚拟影棚项目,全球累计承接92个 [4] 股东回报 - 2024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299.42万元 [5] - 自上市以来连续14年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约5.14亿元(含回购股份方式及2024年拟分配现金红利),远超IPO时融资额 [5] - 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占累计归母净利润比例65.14%(不含回购股份方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5]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调整 - 考虑项目回款进度,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9.2/10.4亿元(上期预测为8.5/9.4亿元) [6]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8/1亿元(上期预测为0.8/1亿元),EPS分别为0.09/0.13/0.15元(上期预测为0.13/0.16元) [6] - 5月22日收盘价5.95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66/48/40倍,维持“增持”评级 [6] 财务摘要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58|722|800|920|1040| |YoY(%)|-28.8%|9.8%|10.8%|15.0%|13.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39|59|82|98| |YoY(%)|-34.4%|-379.6%|253.1%|38.4%|19.8%| |毛利率(%)|35.8%|33.9%|39.1%|39.5%|40.4%| |每股收益(元)|0.02|-0.06|0.09|0.13|0.15| |ROE|1.0%|-2.9%|4.3%|5.5%|6.0%| |市盈率|297.50|-99.17|65.74|47.50|39.67|[8]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相关数据,包括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各项费用、资产、负债等情况 [10] - 主要财务指标涵盖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每股指标、估值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及变化情况 [10]
纳微暴涨200%!与英伟达合作下一代800V电力架构,氮化镓和碳化硅成关键
硬AI· 2025-05-22 15:20
合作公告 - 纳微半导体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架构,为包括Rubin Ultra在内的GPU提供支持的"Kyber"机架级系统供电 [3][4] - 纳微的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将在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3][4] - 合作消息公布后,纳微股价一度暴涨200% [3][4] 技术革新 - 现代AI数据中心需要吉瓦级电力,传统54V机架内配电系统功率限制在几百千瓦,当功率超过200kW时达到物理极限 [6] - 英伟达方案将13.8kV交流电网电力直接转换为800V高压直流,使用固态变压器和工业级整流器,消除多个转换步骤,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6] - 800V HVDC架构可将铜线厚度减少多达45%,传统54V直流系统为1MW机架供电需要超过200kg铜 [7] 行业影响 - 该合作代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技术飞跃,特别是在支撑吉瓦级AI计算负载方面 [4] - 新技术将大幅提升能效并降低铜材使用量 [4] - 800V架构通过增加电压和降低电流传输相同功率,解决下一代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问题 [7]
纳微官宣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下一代800V电力架构 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是关键
华尔街见闻· 2025-05-22 05:10
战略合作与技术突破 - 英伟达与纳微半导体合作开发800V电力架构 旨在彻底改变AI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系统 [1] - 合作重点为下一代800V高压直流架构 将支持包括Rubin Ultra在内的GPU供电系统"Kyber" [1] - 纳微半导体的氮化镓和碳化硅技术在该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1] - 该技术被媒体评价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飞跃 尤其在支撑千瓦级AI计算负载方面 [1] - 纳微半导体盘后价格暴涨153% 反映市场对该合作的积极预期 [1] 技术细节与效率提升 - 新方案在数据中心外围直接将13.8kV交流电转换为800V高压直流 采用固态变压器和工业级整流器 [2] - 800V架构可减少多达45%的铜线厚度 显著降低材料成本 [2] - 传统54V直流系统为1MW机架供电需200kg铜 而800V系统通过提高电压降低电流实现更高效传输 [2] 行业需求背景 - 现代AI数据中心需要吉瓦级电力供应 现有54V架构功率限制在几百千瓦 [1] - 传统架构使用笨重铜母线传输低压电力 在200kW以上功率时面临功率密度和效率瓶颈 [1] - 下一代AI数据中心对吉瓦级电力的需求使传统54V系统不可持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