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搜索文档
连续四个月销冠,零跑靠什么“杀疯了”?
和讯· 2025-07-14 17:51
零跑汽车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 零跑汽车从行业"搅局者"成长为2025年上半年连续4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的企业,股价从年初不到30港元涨至60港元左右 [3]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展现出在行业激烈竞争中的韧性与适应能力 [3] - 创始人朱江明从"造车初学者"蜕变为兼具技术实力与商业洞察力的领导者,公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3] 全新C11车型的战略意义 - C11是零跑首款面向主流市场的车型,累计销量突破25万台,成为品牌起势关键 [6] - 2021年月销千辆,2024年10月月销过万,与特斯拉Model Y并列2021年上市仍持续热销的新能源车型 [6] - 新款C11进行六大维度110项升级,售价14.98万-16.58万元,贯彻"加量不加价"理念 [6] - 标配AR-HUD、真皮座椅等配置,续航与配置优于小鹏G6、比亚迪宋PLUS等同价位竞品 [7] 零跑的核心竞争策略 - 采用"成本定价"策略,整车65%成本为自研,相比外采供应商节省约10%额外成本 [8][16] - 高配与低配版配置差异价值超3万元但价差更小,体现"最大化品价比"原则 [9] - 全域自研能力形成2万元成本优势,同等配置竞品市场定价普遍达20-25万元 [16] - 聚焦高速智驾等真实用户需求,避免行业虚火,展现精准需求判断能力 [16] 差异化发展路径 - 与"蔚小理"高举高打策略不同,零跑通过T03微型车自救后走"先活下来再求发展"路径 [11] - 依靠超高自研率压缩成本,在性价比赛道中逐步积累口碑实现突围 [11] - 开放供应链合作策略,放弃芯片全自研模式,专注硬件整合与成本控制 [17] 当前市场表现与未来目标 - 2025年6月交付量达48006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664辆 [18] - 全年销量目标50万辆+,上半年已完成44%,管理层对实现全年盈利信心强烈 [18] - 规划A/B/C/D四个产品系列,目前仅落地B/C系列,未来三年目标年销百万辆 [19] - 2025年一季度出现1.5亿元亏损,需解决可持续盈利与供应链整合等挑战 [15] 管理层战略认知 - 朱江明清醒认知销冠仅为阶段性成功,指出公司销量仅为比亚迪十分之一 [13] - 强调需将销量转化为体系竞争力,实现从"销量领先"到"价值领先"的跨越 [14] - 以"龟兔赛跑"比喻公司发展策略,注重打好基础逐步推进 [19]
复星自研罕见病创新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已在多省市投入临床使用
中金在线· 2025-07-14 17:21
复星医药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临床进展 - 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MEK1/2抑制剂芦沃美替尼(FCN-159)治疗复发/难治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儿童患者的关键研究成果在2025年EHA年会上发布 [1] - 芦沃美替尼已完成首批发货并在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医院开出首批处方 [1] - 该药物是中国首个且唯一拥有LCH成人患者及NF1儿童患者双适应症的MEK1/2抑制剂 [1] 药物机制与审批进展 - 芦沃美替尼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1] - 5月29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LCH成人患者及2岁以上NF1儿童患者 [1] - 儿童LCH适应症已被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1] 临床研究数据 - II期研究显示芦沃美替尼治疗难治/复发性LCH患儿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2] - 研究由北京儿童医院张蕊教授牵头,未出现因TRAE导致停药案例 [2] - 目前儿童LCH领域尚无获批药物 [2]
腾讯研究院数字内容研究实习生招聘
腾讯研究院· 2025-07-14 16:36
岗位描述 - 研究方向为影视、综艺、短视频、微短剧等数字内容研究 [1] - 实习时间要求每周坐班5天、实习6个月以上,立即上岗者优先 [1] 工作内容 - 围绕影视、综艺、短视频、微短剧等产业发展及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方向提供研究支持 [3] - 需综合应用各类AI工具完成信息查询、数据分析、案例研究、文章撰写等工作 [4] - 需完成日常交办的其他工作 [5] 岗位要求 - 重点大学出版/经管/统计/传媒等专业的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相关研究成果者可不限专业 [7] - 需了解数字内容行业趋势及技术创新,有互联网行业研究经验并对热点事件有独立见解 [7] - 需具备较强写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行业研究素养,喜爱研究并有意从事相关工作 [7] - 责任感强且实习期6个月以上者优先 [8] 工作地点与待遇 - 工作地点为北京市朝阳区亚洲金融大厦 [9] - 工作待遇为税后150元/天 [9] 申请方式 - 需以特定格式命名邮件标题和附件并发送简历至指定邮箱,附带个人研究论文等成果 [8]
科兴制药内分泌领域创新药GB08长效生长激素研发新进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5:39
核心观点 - 科兴制药自主研发的I类创新药GB08(Fc融合蛋白长效生长激素)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药效动力学指标与已上市长效、短效生长激素可比,并为后续儿科剂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 - GB08采用Fc融合蛋白长效化技术,具有免疫原性低、半衰期长(81.7-110.0小时)、每两周给药一次等优势,适合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治疗 [3] - GB08的分子设计实现高产量生产(10.1g/L),具备产业化优势,未来市场竞争力强 [4] -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市场规模预计以15.7%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0年的48亿美元,全球生长激素市场规模预计2032年达73亿美元 [5] - 公司在内分泌领域布局创新药管线并引进多款产品,同时通过出海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 [5][6] 产品与技术 - GB08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采用Fc融合蛋白长效化技术,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人生长激素与IgG4亚型Fc段基因连接表达 [3] - 与已上市长效化产品不同,GB08采用人体天然存在的Fc蛋白,免疫原性低,安全性高,适合儿童使用 [3] - GB08半衰期长达81.7-110.0小时,可实现每两周给药一次,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 [3][4] - GB08通过稳定的连接器设计实现高产量生产(10.1g/L,分子量103kDa),具备产业化优势 [4] 临床试验结果 - GB08 I期临床试验入组48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其中36名单次给药,12名进行阳性对照试验 [4] - 试验结果显示GB08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和免疫原性表现优异 [4] - GB08能够持续维持体内IGF-1高水平,与其Fc融合设计目标一致 [4] 市场与行业 - 中国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市场规模预计从2018-2030年以15.7%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达48亿美元 [5] - 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重组人生长激素销售规模约67亿元 [5] - 全球生长激素市场规模2022年约34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1% [5] - 目前中国长效生长激素市场仅有一款上市产品,竞争格局良好 [5] 公司战略 - 公司在内分泌领域布局创新药管线,并引进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多款产品 [5] - 公司通过出海平台拓展新兴市场,未来将同步开发国内外生长激素市场 [6]
两家企业跻身“百强”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15:26
医药工业百强榜单 - 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榜单揭晓,南京有2家企业入选——先声药业与健友股份,均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园区 [1] - 先声药业创新药收入占比已超74%,已实现上市创新药数量10款,近期获批上市一类抗体新药恩泽舒(注射用苏维西塔单抗),是我国首个取得铂耐药卵巢癌全人群适应症的靶向药 [1] - 健友股份是我国肝素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肝素制剂畅销中国市场并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客户包括辉瑞、山德士、赛诺菲安万特等国际制药巨头 [1] 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 - 《2025中国药品研发实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发布,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有3家企业登榜:健友股份登上化药研发实力排行榜,南京威凯尔登上医药CRO企业20强,药石科技登上医药CDMO企业20强 [2] - 系列榜单包括总榜、化药榜、中药榜、生物药榜,以及医药CRO/CDMO企业20强,评选标准涵盖药品受理与批准情况、研发投入、临床试验、专利等数据 [2] - 药石科技是世界排名前二十制药企业中超过80%的合作伙伴,为全球几百家中小型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 [3]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 - 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300余家 [4] - 园区企业入选医药工业百强和研发实力排行榜,体现区域创新集群发展成效 [1][2]
华农校友圈“链动”云浮产业,打造产学研资源融合新范式
南方农村报· 2025-07-14 15:01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华南农业大学与云浮市政府联合举办投资对接交流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文旅融合等领域合作[2][3] - 华农提出"高校+政府+校友+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通过产学研融合、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政校联动四条路径深化合作[7][8] - 会议采用"宣传推介+经验分享+精准对接"模式,设置洽谈环节促进资源对接[14][15] 参会企业与项目 - 140余家校友企业在内的200余名代表参会,温氏集团等企业分享校企合作经验[4][18][19] - 明基水产、富赢田田圈等云浮地方企业与20余家校友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20][21] - 企业代表表示将发挥校友经济纽带作用,共同推动云浮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2]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云浮市投资促进局重点介绍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和政策支持[16] - 云浮市政协主席表示将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支持校友企业在当地发展[11][12]
一鸣食品子公司获注资,以科技攻坚乳业种源核心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3:39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拟引入浙江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作为全资子公司中星科技新股东,注册资本从3000万元增至1.5亿元,其中乡村振兴基金认购4500万元,公司认购7500万元,增资后持股比例保持70%控股权[1] - 此次增资旨在强化中星科技在奶牛种业和乳品质研究的科研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1] 奶牛种业布局与技术突破 - 中国奶牛育种存在高端冻精依赖进口、优质母牛需国外引进的痛点,公司2011年、2022年两次从澳大利亚引进荷斯坦及娟珊奶牛建立基础种群[2] - 南方湿热气候导致进口奶牛产奶量下滑,公司通过重点实验室攻关耐湿热、高繁殖、高产、长寿命的新品系选育[3][8] - 实验室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结合生产性能数据筛选高产奶牛作为卵子供体,利用全球优秀公牛冻精进行平衡育种[5] - 胚胎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头均可用胚数量从4枚提升至7枚,实现"人工输胚,双胚一犊"的高成功率[7] - 当前核心群头均产奶量达12吨,目标通过基因筛选培育出头均13吨、生产寿命超5胎的新种群[8] 科研体系与数据积累 - 联合浙江大学、泰顺县政府建立浙江省奶牛遗传改良与乳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聚焦南方奶牛育种关键技术[3] - 已积累30TB育种数据和数百万条表型信息,构建智慧育种平台推动中国特色种质评估体系[8] - 自主研发菌种资源库分离近600株益生菌,其中300多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余株申请国家专利[12] 产业链协同与市场应用 - 公司拥有从牧场到零售的全产业链布局,每日通过数字化物联网配送500多吨鲜奶[11] - 自主研发的inm25益生菌应用于纯酸奶、见轻酸奶等产品,打破国外菌种垄断[12] - 反渗透膜技术、超滤浓缩乳品技术及面包酵母研发等多项成果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14]
美银证券料老铺黄金2025财年净利润45亿人民币 行业价格竞争压力可控
快讯· 2025-07-14 13:06
公司业绩预测 - 美银证券预计老铺黄金2025财年净利润为45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21亿元人民币 收入预测按年增长212%至110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毛利率为40.1% [1] 股价表现分析 - 公司股价自高峰滑落 可能是由于过去一个月强劲表现后的获利回吐 [1] - 近期对新消费品牌的情绪较弱也影响股价表现 [1] 公司竞争优势 - 盈利可持续性将受到持续的品牌渗透力和成熟的研发记录支持 [1] - 考虑到成熟的盈利能力 公司仍有较长的增长空间 [1] 行业环境 - 行业价格竞争压力可控 [1]
病毒学家李文辉:打开乙肝病毒之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2:24
科学家李文辉的科研成就 - 发现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功能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这是过去30年乙肝研究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式发现[12] - 该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乙肝病毒的技术手段,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肝病药物[12] - 2012年在科学期刊Elife发表相关论文,2016年获得全球乙肝研究领域最高荣誉"巴鲁克·布隆伯格奖",2022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3][12][38] 华辉安健公司发展 - 2015年由李文辉与妻子隋建华等联合创立,专注于研发治疗乙肝和丁肝的创新药物[28] - 核心药物立贝韦塔已获国家药监局上市申请受理,有望在2024年获批上市,可能成为乙肝合并丁肝感染领域的领先药物[3][29] - 公司文化强调包容开放与高标准,研发原则是"如果自己生病愿意使用该药物才值得开发"[28][29] 科研方法与理念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为这是北生所涌现顶尖科学成果的关键[23][24] - 倡导"探险式"科研而非"赛跑式",注重原始创新而非重复性论文发表[18][19] - 通过每周研究员讨论会(PIClub)进行尖锐的学术批评与跨领域碰撞,激发创新灵感[25][26] 乙肝病毒研究背景 - 乙肝病毒直径仅42纳米,只能感染人类、黑猩猩和树鼩,研究团队通过建立树鼩肝细胞模型最终发现受体[11] - 全球每年约13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其中83%由乙肝引发,中国有近1亿感染者,每年约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肝病[10] - 现有药物均无法根治乙肝,患者需终身服药,受体发现为开发根治性药物提供新路径[10][12]
为保“中国方案”稳定落地 大众中国CEO贝瑞德续约三年
经济观察报· 2025-07-14 11:48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稳定性 - 大众汽车集团提前与贝瑞德续约三年至2028年夏,确保中国战略持续落实[1] - 贝瑞德将继续主持大众在华业务,管理层稳定对实现中国市场战略目标至关重要[1] - 大众正处于转型成果交付关键节点,大批新车即将推出市场[1] - 贝瑞德过去三年主要推进在华产品研发和"在中国 为中国"战略下的系列投资[1] 贝瑞德的职业背景与角色 - 贝瑞德1993年进入大众集团,2020年升任大众乘用车品牌CEO[2] - 2022年8月转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及董事会主席[2] - 成为大众在华全新战略核心人物,负责提升决策效率和研发加速[2] - 新架构赋予中国区更多决策权和自主权,贝瑞德积极使用社交媒体传递战略[2] 在华业务转型与投资 - 过去三年是"全速推进在华业务重塑"关键过渡期[3] - 总投资达500亿元,重点推动智能电动车本土化研发[3] - 设立合肥研发中心VCTC,与大众安徽构成新总部基地[3] - 与上汽、华为、小鹏、地平线等建立合作关系[3] - 本土化车型平台和电子架构使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优化40%[3] 产品规划与市场前景 - 2024年转型投资达巅峰,进入战略成果"交付模式"[4] - 2025年下半年起将陆续交付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4] - 2026年计划在华推出超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4] - 产品覆盖燃油、纯电、插混及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4] 财务表现与未来预期 - 2024年从中国合资企业获得投资收益17亿欧元,同比下滑33.5%[4] - 对集团总利润贡献率从30%降至不足10%[4] - 预计对华投资收益将继续触底,承诺2027年迎来反弹[4] 未来挑战与管理调整 - 未来三年是转型落地关键期,将与中国品牌电动车正面竞争[5] - 除贝瑞德外,大众中国董事会其他主要成员均进行了更替[5] - 7月1日齐泽凯接替孟侠担任大众乘用车品牌中国CE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