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搜索文档
特朗普惹上事了,巴西对美打出3连击,日本这时候对美也硬气到底
搜狐财经· 2025-07-14 15:31
全球关税战升级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对包括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紧密经济联系国家加征关税,推行"美国优先"政策[3] - 2025年7月9日宣布对巴西所有进口商品加征50%关税,创历史新高[10] - 2025年4月8日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冲击其支柱产业[7] 巴西的反制措施 - 启动《商业互惠法》,对美国商品加征50%关税并暂停部分药品专利授权[12] - 2025年4月巴西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3] - 与中国中粮集团签署50万吨牛肉采购协议,向印度免税出口100万吨白糖[12] - 以过去15年美国对巴贸易顺差累计4100亿美元(2024年达320亿美元)数据反击美方[10] 日本的强硬回应 - 首相石破茂称汽车关税为"国难",公开表示日美谈判破裂因日本未让步[7][14] - 7月9日表态"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转向对华类似强硬路线[14] - 汽车产业受25%关税冲击,潜在经济影响深远[7]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 多国开始挑战美国单边主义,寻求公平互利合作[4] - 巴西转向中国等新贸易伙伴,减少对美依赖[3][12] -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加剧,盟友联合反抗趋势显现[17] - 美国累计对巴西贸易顺差4100亿美元的事实削弱其加税合理性[10]
(豆粕周报7.7-7.11):美豆天气有利,豆类震荡偏弱-20250714
大越期货· 2025-07-14 14: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豆受中美贸易谈判和产区天气影响震荡,美国大豆产区天气良好压制价格,但仍存变数,国内豆粕和大豆短期或回归区间震荡,受美豆、进口大豆到港、库存、需求等因素影响 [10][11][56] - 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回升,生猪养殖需求偏淡,豆粕价格短期震荡偏弱,等待中美关税谈判和进口大豆到港指引 [10][54][56] - 国产大豆受进口大豆和增产预期压制,价格短期震荡偏弱,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11][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每周提示 - 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和中美关税谈判影响美豆和国内豆类市场,短期市场震荡,等待进一步指引 [10][11][56] 近期要闻 - 中美关税谈判利多美豆,但美国大豆种植天气良好使美盘偏弱,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增多,豆类震荡回落 [13] - 国内生猪养殖利润减少,豆粕需求转淡,油厂豆粕库存低位回升,豆粕短期震荡偏弱 [13] 多空关注 豆粕 - 利多因素为进口大豆到港通关缓慢、国内油厂豆粕库存低位、美国大豆产区天气有变数 [14] - 利空因素为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总量6月回升、巴西大豆丰产 [14] 大豆 - 利多因素为进口大豆成本支撑、国产大豆需求回升预期 [15] - 利空因素为巴西大豆丰产、新季国产大豆增产 [15] 基本面数据 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 2015 - 2024年收获面积、产量、总供给、总消费和期末库存整体呈上升趋势,库存消费比在17.69% - 23.05%之间波动 [22] 国内大豆供需平衡表 - 2015 - 2024年收获面积、产量、进口量、总供给和总消费整体呈上升趋势,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波动变化 [35] 美豆生长进程 - 2024年度播种、出苗、开花、结荚、落叶和收割进程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有差异,优良率整体较好 [24][25][26] 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种植和收割进程 - 2024/25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种植和收割进程与去年同期和五年均值有差异 [27][28][29] 持仓数据 未提及 基本面影响因素概览 |项目|概况|驱动|下周预期| |----|----|----|----| |天气|美国大豆部分产区短期天气良好|偏空|中性或偏空 [9]| |进口成本|美豆震荡回落,关税谈判和天气有变数|偏空|中性或偏空 [9]| |油厂压榨|豆粕需求转淡,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偏空|开机预计高位回落,偏多 [9]| |成交|下游远期备货积极性减弱|偏空|中性或偏空 [9]| |油厂库存|油厂豆粕库存维持历史同期低位|偏多|预计继续回升,偏空 [9]| 大豆&豆粕基本面(供需库存结构) 美豆市场情况分析 - 美豆受中美贸易谈判和天气影响震荡,短期千点上方等待指引,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和中美关税战影响走势 [33] 国内豆粕产业链情况 - 进口大豆到港量6月回升,油厂大豆库存小幅回落,豆粕库存持续回升,未执行合同增多 [36][37][39] - 油厂压榨量维持高位,6月豆粕产量同比增加,中下游采购减少,提货量高位回落 [41][45] - 生猪和母猪存栏同比增加、环比回落,生猪价格回升,仔猪价格弱势,养殖利润低位回升,需求偏淡 [46][48][54] 下游需求情况分析 - 豆粕需求短期转淡,关注7月需求情况,价格由供应端决定 [54][55] 粕类市场结构 - 豆粕期货回归震荡,现货贴水维持偏高位,豆菜粕现货价差小幅波动,2509合约价差维持震荡 [58][60] 技术面分析 大豆技术面分析 - 大豆期货窄幅震荡,受美豆和国产大豆现货影响,KDJ指标低位回升,MACD震荡回落,短期震荡偏弱,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65] 豆粕技术面分析 - 豆粕本周震荡回升,受美豆和国内供应影响,KDJ指标中高位反弹空间有限,MACD低位回升,短期区间震荡 [67] 下周关注点 - 最重要的是美国大豆产区生长天气、中美贸易关系和关税战后续、中国进口大豆到港及开机情况 [69] - 次重要的是国内豆粕需求情况、国内油厂库存和下游采购情况 [70] - 再次重要的是宏观和俄乌、巴以冲突等 [70]
特朗普对全球划红线,谁敢支持金砖“反美”政策,就加征10%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7-14 13:03
特朗普关税威胁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威胁对支持金砖国家政策的国家加征10%额外关税 [1] - 此举正值金砖峰会召开之际,暴露美国对全球霸权衰落的焦虑 [1] - 威胁被解读为美国单边主义霸权的无力宣示而非有效经济制裁 [1] 金砖国家发展态势 - 金砖国家在经济、政治领域成就显著,推动全球治理格局向公平公正方向发展 [3] - 中俄等国崛起客观上削弱美国全球影响力,加速其霸权地位收缩 [3] - 金砖国家推动本币结算等举措形成美国难以阻止的趋势 [5] 美国霸权衰落特征 - 特朗普"反美政策"定义模糊,核心实质是反对多极化世界秩序 [3][5] - 关税威胁无法阻止其他国家与金砖国家合作,策略与全球发展潮流相悖 [5] - 金砖国家崛起被视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标志美国单极霸权时代终结 [5]
海外周报第98期:特朗普驱逐移民的进度如何?-20250714
华创证券· 2025-07-14 12:15
特朗普移民政策情况 - 截至2024年底美国非法移民约1280 - 1520万人,贡献约850 - 1000万劳动力[3][12][13] - 今年2 - 6月驱逐人数不到10万,不到存量非法移民的0.7 - 0.8%[4][15] - 今年1 - 5月西南边境遭遇非法移民约10.87万,较2024年同期降88%,较2022 - 24年同期降88.6%[17] 美国社会对移民态度变化 - 希望减少移民的人数比例从去年6月的55%降至今年6月的30%[5][19] - 79%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移民对国家是好事,创2001年以来新高[5][25] - 驱逐无证移民支持率从47%降至38%,允许其成公民支持率从70%升至78%[6][29] 海外高频数据情况 - 本周美国6月财政从赤字转盈余270亿美元,欧元区5月零售环比 - 0.7%,日本5月劳工现金收入1%[30][31] - 下周美国将公布6月CPI等数据,欧元区公布5月工业产值等,日本公布5月核心机械订单等[7][32][33][34] - 美国经济活动指数、红皮书零售同比小幅上行,德国经济活动指数回落[35][39] 金融市场情况 -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汽油零售价下跌[51] - 美国和欧元区金融条件指数基本持平,离岸美元流动性变化不大[56] - 美日长端国债利差扩大、美德收窄,意德长端国债利差收窄[60]
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应对
金融时报· 2025-07-14 11:14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通胀与投资市场的双重冲击 - 短期关税政策抬升进口成本,美国居民消费16.7%依赖进口,通胀压力阶段性显现,但5月以来因中美互降关税及企业消化成本,通胀风险弱化,预计本轮关税上调对美国通胀影响低于1个百分点 [2] - 中长期供应链重构引发效率损失,企业通过进口来源转移、本土化布局规避关税,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最终推升全球通胀水平 [2] - 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投资信心,企业长期决策趋谨慎,例如沃尔玛因对等关税计划在美国三家工厂裁员550-800人 [3]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WTO困境与RCEP的崛起 - WTO机制瘫痪,成员分歧加剧,区域性贸易协定如RCEP加速发展,2020年15国签署RCEP,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4] - RCEP扩大中国出口市场,2024年对成员国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4.5%,三年累计占中国总进出口额超30% [5] - RCEP降低贸易成本,十年内90%以上货物实施零关税,推动产业链深度整合,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获竞争力,汽车、高端制造等产业扩大市场份额 [5] 关税成本传导下的美国通胀压力及政策调整 - 关税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并减少供给,2025年5月美国家电、医疗保健、娱乐用品等价格环比上涨0.4%-0.8% [7] - 加征关税影响滞后约两个月,预计4月对等关税冲击自6月起显现,美联储将2025年通胀预期从2.7%上调至3% [8] - 美国政府通过延长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增加石化能源供应(如加快油气项目审批)缓解通胀压力,但6月汽油、柴油零售价分别涨至3.34、3.78美元/加仑 [8][9] 中美伦敦经贸磋商:机制启动与未来展望 - 伦敦会议达成原则性协议框架,落实元首通话共识,为双方提供对话平台,增强互信 [10] - 机制化运行便于及时沟通协调,减少误解,为中美经贸注入稳定性 [11] 关税压力下中国出口企业的生存挑战与突围策略 - 2017-2024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降14.7%至4294.3亿美元,中国占美进口份额从21.6%降至13.2% [12] - 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如电机、电气设备)、以价换量(钢铁、塑料制品)、转口贸易(对越南出口增22.5%)、产能出海(对东盟投资存量复合增速超两位数)应对冲击 [12][13] 通过多维度政策提升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 - 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精准消费补贴促进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增长 [14] - 强化全产业链韧性,税收返还鼓励技术攻关,推动大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升级 [14] - 稳定房价和资本市场预期,加大企业回购和分红力度提升投资者回报 [15]
FT中文网精选:“美国党”能改变美国的政治生态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7-14 11:12
FT中文网 .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旨在为中国商业菁英和决策者们提供每日不可或 缺的商业财经资讯、深度分析以及评论。 美国的政党经费制度决定了美国的政党需要取得一定的规模,才能生存下去。马斯克 如果高举高打,倒也不是不能成事,但难度实在很高。 编者荐语: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同样于19世纪创刊的日本和英国的两家 报社形成的同盟正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共同特辑等广泛领域的协作。此次, 作为其中的一环,两家报社的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 以下文章来源于FT中文网 ,作者李瀚明 阅读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由FT中文网提供) 文丨李瀚明 马斯克因为美丽大法案的问题和特朗普分道扬镳、彻底闹掰以后,马斯克在今天(7月5日) 宣布成立了一个新政党"美国党"(America Party)。 为了讲清楚"美国党"能不能成事,我们得先从美国的选举制度开始。 假设我们要通过选举分配一个位置——那常识告诉我们,"少数服从多数",哪位候选人拿到 的票最多,哪位候选人坐这个位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嘛。事实上,几乎所有总统制,通 过 ...
美关税延期亚太股市多数上涨,东盟国家经济表现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8:36
美国关税政策 - 美国政府将从8月1日起对20多个国家征收新关税 税率从25%到40%不等 涉及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 泰国 老挝 缅甸 菲律宾等国家 [1] - 与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相比 此次日本和马来西亚面临的关税从24%上调至25% 韩国 印尼和泰国面临的关税持平 [5] - 泰国工业联合会预计泰国出口将因美国关税政策遭受8000亿至9000亿泰铢(约合1764亿至1984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泰国农业合作部部长表示关税举措将对泰国农产品出口造成打击 [5] 亚太股市表现 - 在美关税阴霾下 亚太区股市多数仍呈现上涨 越南胡志明指数周涨5.23%或72.55点 泰国SET指数周涨0.11%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周涨1.85%或182.25点 新加坡海峡指数周涨1.85% 菲律宾马尼拉指数周涨1.01% [1] - 日经225指数周跌0.61%或241.2点 韩国KOSPI指数周涨3.98% 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周跌0.27% [2] - 高盛集团将MSCI亚太(日本除外)指数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了3%至700点 预计以美元计算该指数在此期间回报率有望达到9% [3] - 高盛维持对中国 日本和韩国股市的"增持"立场 但将马来西亚股市的评级下调至"减持" [4] 东南亚经济状况 - 越南2025年第二季度GDP增长7.96% 上半年增长率为7.52% 创14年来新高 企业抓住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窗口期大力完成出口订单 [6] - 世界银行预计泰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放缓至1.8%和1.7% 政治不确定性可能推迟财政预算 抑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6] - 印尼计划扩大对非传统国家的出口份额 包括中东 东欧 非洲和拉丁美洲 以平衡或替代美国市场 [6] - 越南业界认为企业需与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加强联系 瞄准中东 东北亚 非洲等新兴市场 以实现出口高增长和可持续增长 [7] 资本市场动态 - 印尼证券交易所总裁对2025年完成66家企业IPO目标充满信心 过去两年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5至47家公司选择在下半年提交财报推进IPO流程 [8] - 印尼目前有956家上市公司 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将这一数字提高到1000家 [9] - 东南亚市场在全球资本配置中的吸引力逐步提升 企业融资需求与资本市场活跃度同步上升 部分市场相比成熟市场仍有一定性价比 [9]
美国在“劫贫济富”
虎嗅APP· 2025-07-14 07:58
法案核心内容 -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未来十年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支出1.5万亿美元,联邦债务上限一次性提升5万亿美元[1][3] - 法案延续2017年减税政策,大幅削减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和社会福利支出[1] - 法案本质是利益重新分配,富人更富,穷人更穷[1] 政治博弈与利益分配 - 法案以51:50和218:214的微弱优势通过,民主党全体反对,共和党内部也有分歧[5] - 法案精准回应共和党支持者诉求:削减清洁能源补贴,增加国防和边境安全开支[6] - 传统能源行业向共和党提供数亿美元政治献金,化石能源贡献怀俄明州超30%的GDP[6] 财政与债务影响 - 法案未来十年新增2.5万亿美元赤字,债务上限提升至41万亿美元[9][10] - 美国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将维持在125%高位,借贷成本上升,美元信用受侵蚀[11] - 法案通过发行更多国债弥补赤字,形成"借新债还旧息"的恶性循环[11] 债务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 财政紧缩、经济增长和债务违约三条路在美国均难以实现[14] - "通胀化债"成为可能路径,通过高通胀稀释债务实际价值[15] - 美联储降息可缓解国债利息压力,推升通胀,但长期削弱美元信用[16][17] 市场影响 - 法案可能牺牲美债和美元的长期价值,为黄金上涨提供支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