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6月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环比缩短
证券时报· 2025-07-27 12: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155 8亿元 同比下降4 3% 降幅较5月份收窄4 8个百分点 [1][3]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增长2 5% 6月单月营收同比增长1 0% 增速与5月持平 [3] - 6月末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73 9元 同比减少1 9元 人均营业收入182 3万元 同比增加5 6万元 [3] 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 - 6月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下降2 9%转为增长9 6%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 8个百分点 [4][5] - 汽车行业利润增长96 8% 电气机械 仪器仪表 金属制品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 7% 12 3% 6 2% [5]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电子专用材料 飞机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利润分别增长68 1% 19 0% 17 8% [5] 智能化与绿色化产业表现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绘图计算仪器制造利润分别增长40 9% 12 5% [5] - 锂离子电池制造 生物质能发电 环境监测仪器利润分别增长72 8% 24 5% 22 2% [5] "两新"政策效果显现 - 医疗仪器设备 印刷制药设备 通用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2 1% 10 5% 9 5% [7] - 智能无人飞行器 计算机整机 家用空调制造利润分别增长160 0% 97 2% 21 0% [8] - 光电子器件 计算机零部件制造利润分别增长29 6% 16 9% [8] - 2024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 预计撬动1 1万亿元消费品销售规模 [8]
6月份制造业利润由降转增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14
制造业利润变化 - 6月份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4 1%转为增长1 4%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7155 8亿元 同比下降4 3% 降幅较5月份收窄4 8个百分点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 0% 较5月份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2 9%转为增长9 6% 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 8个百分点 [1] 高端制造行业增长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飞机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8 1% 19 0% 17 8% [1]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 9% 12 5% [1] - 锂离子电池制造 生物质能发电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 8% 24 5% 22 2% [1] 政策驱动行业改善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 1% 10 5% 9 5% [2]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计算机整机制造 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 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0 0% 97 2% 21 0% 9 7% [2]
2024年汽车行业人均工资为16.3万元 自主合资薪酬分化加速
财经网· 2025-07-27 12:14
近日,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简称CAHRD)发布了《2024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和 《2024年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 具体来看,相较于2023年,2024年汽车行业除销售收入外,利润、工业增加值、销量等指标均呈负增 长。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员总量显著收缩的背景下,行业人均工资达16.3万元,较2023年(15.8万元) 和2022年(15.3万元)微增。 从不同人员类别来看,2024年人均工资增幅最高的是研发人员(+3.2%)、营销人员(+2.7%)和从事 生产一线操作的直接人员(+1.6%)。 值得注意的是,从成本指标来看,2024年自主乘用车板块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总额呈现增长趋势,人工 成本总额增幅为5.5%和工资总额增幅为6.6%均高于行业增幅;而合资乘用车板块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 总额呈现下降趋势,人工成本总额同比下降7.6%,工资总额同比下降9.8%。 具体来看,2024年自主乘用车板块人均人工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为25.3万元/人,同比增长 7.7%,近五年平均增长率(+7.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合资乘用车板块人均人工成本高于行业平均 水平,为28.0万元/人,同比增长2 ...
国家统计局: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5月份有所收窄 以装备工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快讯· 2025-07-27 09:37
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情况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 [1]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同比下降1.8% [1]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份持平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增速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2]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6.8% [2] - 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金属制品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7%、12.3%、6.2% [2]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8.1%、19.0%、17.8% [3]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9%、12.5% [3] - 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8%、24.5%、22.2% [3] "两新"政策带动效果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1%、10.5%、9.5% [4]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21.0%、9.7% [4] - 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9.6%、16.9% [4]
研判2025!中国劳保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行业规模稳步扩张,产品加速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7 09:08
行业概述 - 劳动防护用品主要用于保护劳动者免受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涵盖手部、躯干、足部、呼吸等多类防护装备 [1][2] - 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覆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分销及终端应用,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等高危领域 [4][17] - 2024年市场规模达1099.3亿元,同比增长1.5%,疫情后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9] 细分市场结构 - 手部防护和躯干防护为两大主流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91.4亿元(占比35.6%)和339.7亿元(占比30.9%) [11] - 足部防护占比12.4%,其他品类需求分散且规模较小 [11] - 石油/化工/天然气领域应用占比最高(14.0%),冶金有色(9.6%)、汽车(9.5%)、机械及建筑(各8.5%)紧随其后 [1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低集中竞争型结构,生产企业集中在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本土企业如英科医疗、迅安科技等主导中低端市场 [17] - 外资企业(3M、杜邦、霍尼韦尔)在高端产品领域仍具显著优势 [17] - 定制化趋势显著,订单占比从2020年10%提升至2024年28%,满足电焊、物流等特定场景需求 [15] 技术标准与政策 - 国家出台多项强制性标准(如GB 8965.1-2020阻燃服、GB 24541-2022机械防护手套等),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6][8] - 2023年发布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2025年实施,强化用人单位防护装备管理要求 [6] 未来趋势 - 预计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1272.8亿元,2024-2031年复合增长率2.1%,建筑、化工等高危行业需求为主要驱动力 [19] - 材料创新(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化(传感器集成)推动产品性能升级,绿色化(可降解材料)成为发展方向 [20][21]
小小智能电表的背后——走进许继电气“黑灯工厂”
新华社· 2025-07-26 23:04
公司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许继电气所属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单相智能生产车间实现"黑灯工厂"模式 各类物料由自动无人AGV小车运送 智能机械臂每秒下线一只单相智能电表 [1] - 通过工件自动识别、加工状态全流程自动感知和数据自动采集 智能生产线实现订单、物料、设备信息互通共享 工作人员可实时掌控制造过程 [1] - 数字化改造后公司人均生产效率提升7倍 产品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1] 国际化业务布局 - 公司在亚欧、南美、非洲设立3个区域中心 业务覆盖20余个国家 提供完整AMI系统解决方案 [2] - 参与巴基斯坦默拉±66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塔吉克斯坦帕米尔能源公司风光储项目、沙特移动变电站等国际项目 [2] 技术创新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继电器单一产品起家 加速布局新能源、新型储能、电力电子等多个赛道 [2] - 在特高压输电和智能电网领域创造20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为中国四分之一变电站提供继电保护等核心设备 [2]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 - 智能电表已成为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和智能用电最基础单元 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1]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电网 拥有最高输电电压等级、最长特高压输电线路、最大新能源并网规模 [2]
研判2025!中国气敏传感器‌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消费升级与新兴领域需求增长,气敏传感器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6 10:18
气敏传感器行业概述 - 气敏传感器通过将气体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半导体式、电化学式、催化燃烧式、红外光学式和固体电解质式 [1][2] - 半导体式传感器灵敏度高、成本低但选择性较差,电化学式精度高但需定期更换电解液,催化燃烧式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检测,红外光学式精度高但成本昂贵,固体电解质式稳定性好但需高温工作 [4] - 按检测气体类型可分为可燃气体传感器、有毒气体传感器、VOC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分别应用于工业安全、化工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医疗及农业温室等领域 [4] 行业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家层面政策如《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将传感器列为战略性基础产业,地方政策如深圳专项扶持计划加速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 [6] - 环保政策加码、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及消费升级驱动行业爆发式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175亿元(同比+16.67%),预计2025年突破200亿元,2030年达400亿元(CAGR约15%) [11]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上游核心原材料(半导体材料、陶瓷基底等)国产化率提升,中游企业如四方光电(光学/电化学)、增敏科技(MEMS热导式)加速高端突破,下游环境监测、工业安全、智能家居需求占比达75% [8] - 半导体式和催化燃烧式技术成熟且主导市场,电化学式和红外光学式性能优化显著,MEMS技术取得突破(如增敏科技12英寸产线月加工能力达2万片) [13] 区域竞争格局 - 长三角聚焦高端MEMS与光学传感器(无锡布局太赫兹技术),珠三角以消费电子见长(增敏科技18个月建成MEMS产线),华中(武汉)形成完整产业链,京津地区在新材料研发领先 [15] - 行业呈现"东强西渐"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在规模与创新上领先,中部地区加速追赶 [15] 市场竞争格局 - 外资巨头(霍尼韦尔、西门子等)占据高端工业、医疗及汽车电子领域35%份额,本土龙头(四方光电、汉威科技等)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领域占比30%,中小企业聚焦低端产品 [17] - 环境监测领域国产化率超50%(四方光电主导),工业安全领域外资占比60%以上,智能家居国内企业垄断,汽车电子和医疗健康国产化率不足5% [19][20]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向智能化(AI融合)、微型化(MEMS工艺)、高精度(纳米材料)演进,多模态感知技术(如激光雷达+气体传感器)提升复杂环境监测能力 [21] - 新兴应用场景如碳中和监测(2025年市场规模50亿元)、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量300+个)、智慧农业(土壤传感器提升产量10%)催生增长动能 [22][23] - 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工业自动化领域目标国产化率50%),生态协同模式形成(头部企业开放接口、联合制定标准),2030年新兴领域贡献增量超40% [24]
商业银行关停、整合旗下App 为推进数字化减负增效
证券日报· 2025-07-25 23:50
银行App集中关停与整合趋势 - 行业核心观点:银行App关停与整合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核心目标是"减负"与"增效",通过精简非核心应用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集中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智能服务能力 [1][4] - 信用卡类和直销银行类App成为整合重点领域,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均参与其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信用卡App已所剩无几 [2][4] - 直销银行App整合更受关注,多家银行将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App,如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 [2][4] 整合原因分析 - 信用卡行业处于组织架构变革期,直销银行与手机银行功能高度重合,难以适应行业发展路径 [3] - 银行从广撒网式运营转向精准化深耕,缩减低活跃度、功能冗余的App以优化资源配置和降本增效 [4]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更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4] - 监管政策加速整合进程,如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移动应用统筹管理 [4] 整合影响 - 有助于银行降低技术维护和运营成本,集中资源优化核心功能,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5] - 提升用户使用体验与获得感,增强用户对银行品牌的认可度 [5] - 长期来看,推动服务从"工具导向"向"场景化、生态化"升级,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5] 未来发展方向 - 场景化:突破单一金融场景,嵌入消费、教育、养老、生活服务等高频生活场景,构建"金融+场景生态"闭环 [6] - 生态化:打造覆盖支付、贷款、理财、权益等多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 [6] - 智能化:借助AI智能助手实现快速响应、复杂问题一键解决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感和黏性 [6]
新华时评·年中经济观察丨让外贸发展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新华社· 2025-07-25 18:52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 [1]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20%,"新三样"产品出口加速 [1] 外贸发展动能 - 推动外贸从价格优势、成本优势向技术比较优势转变 [1] - 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1] - 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可控水平,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1] 市场多元化布局 - 巩固传统市场同时大力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2] - 捕捉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 [2] - 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机遇 -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2] - 中国进口惠及世界,超大规模市场具有高成长性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2] 外贸竞争优势 - 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综合竞争优势基础稳固 [2] - 稳中有进的外贸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动能 [2] - 为世界贸易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2]
旅行车只是幌子!享界的野心,藏在这台车里!
电动车公社· 2025-07-25 16:46
核心观点 - 享界S9T作为新时代旅行车,凭借超大空间、智能化配置及国产新能源优势,填补豪华旅行车市场空白,并对传统旅行车实现降维打击 [26][38][59] - 中国汽车行业通过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打破传统豪车品牌溢价,进入"需求定义产品"的创造性繁荣期 [55][60][62] 产品特征 空间与设计 - 车长5.2米、轴距超3米,空间超越奥迪A6 Avant等竞品,装载能力媲美中大型SUV [8][9] - 仙踪绿车色与旅行车"翘臀"设计获"鸿蒙智行最好看车"评价 [5][7][9] 智能化配置 - 搭载华为ADS 4.0系统,配备4颗激光雷达(含1颗192线激光雷达)及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支持L3级预埋 [16][17] - 可选装电动门、电子外后视镜等问界M9同款配置 [12] 动力与续航 - 提供纯电(单/双电机)和增程(1.5T)双版本 [19] - 增程版37度电池包起步,53.4kWh版本CLTC纯电续航354km,综合续航1305km;纯电版100kWh电池CLTC续航801km [22] 市场定位 竞争策略 - 预计40万级定价,利用国产新能源的关税优势,解决传统旅行车"价格与产品力不符"痛点 [38][39] - 直接竞品稀缺,可覆盖豪华轿车/SUV用户群体 [38][47][48] 用户场景 - 瞄准户外露营、滑雪等新兴生活方式,通过车顶行李架等配置提升可玩性 [42][43] - 华为技术赋能实现"车带你出游"的智能驾驶体验 [47] 行业趋势 市场格局变化 - 国内旅行车市场份额长期不足1%,主因进口车型价格虚高(如奥迪A6旅行版比国产A6L贵10万元) [28][32] - 消费者转向关注产品力而非品牌溢价,智能电动车10年内实现与燃油车分庭抗礼 [50][51] 中国车企创新 - 中国品牌通过800V架构、碳化硅电驱等技术实现40万级车型标配高端配置 [55] - 电动化解决性能焦虑,智能化重构豪华标准,场景化探索塑造生活美学 [57] 产业影响 - 享界S9T代表中国产业链纵向破局,实现对全球高端车型的降维打击 [59] - 行业从内卷红海转向百花齐放,进入"需求定义产品"的黄金时代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