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

搜索文档
港股、医药“霸屏”收益榜,上半年最赚钱基金榜单出炉
华夏时报· 2025-07-02 09:45
2025年上半年基金收益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5.64%的区间回报率位居榜首,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分别以82.45%和75.18%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1][2][3] - 前20名基金中,名称含"医药""生物科技""创新药""医疗健康"或明确投资港股的基金占比超80%,收益率均在57%以上 [3] - 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亮眼,汇添富、银华、万家、广发旗下产品收益率集中在57%-59%区间 [3][7]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主动管理型医药基金领跑,中银港股通医药A和平安医药精选A收益率分别为70.08%和58.80% [4] - 被动指数型医药基金表现优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分别达58.77%和58.01% [4][7] - 万得医药大类指数年内上涨26.74%,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高达60.87% [5][7] 北交所基金表现 - 北交所基金崭露头角,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2.45%的收益率位居第二 [3]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和万家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收益率分别为72.16%和60.36% [3] 创新药行业动态 - 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达455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 [6] - 国家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优化医保谈判机制,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 [5] - 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进入商业化阶段,如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 [6]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创新药板块成为上半年最耀眼的收益来源,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超50% [7][9] - QDII基金业绩突出,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和工银新经济人民币收益率均超51% [7] - 港股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E约25倍),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推升估值 [9]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高开0.96%,银河娱乐(00027)涨超9%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9:39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高开0.96%,恒生科技指数涨1.07% [1] - 银河娱乐涨超9%,金沙中国涨6%,吉利汽车涨近5% [1] 机构观点 短期走势 - 光大证券认为短期港股可能呈现震荡走势,受流动性放松受限、A股财报披露扰动及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影响 [2] - 中信证券预计三季度港股或呈震荡向上趋势,四季度或迎业绩上修契机 [2] 长期配置价值 -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长期盈利能力较强,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稀缺且估值偏低,配置性价比高 [2] - 中信证券强调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将提升资产质量及流动性,南向资金或持续流入 [2] - 中金公司认为港股在分红稳定性和结构性机会(新消费、AI科技、创新药)方面更具优势 [2] - 海富通基金指出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远低于美欧日市场,性价比显著 [2] 下半年展望 - 汇添富基金预测港股下半年或"震荡上行+结构分化",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或突破万亿元 [3] - 华夏基金预计恒生科技估值将持续提升,受益于经济复苏、AI业绩催化及优质企业上市 [3] 资金流向 - 汇添富基金提到海外区域性资金对港股关注度上升,外资配置比例有望从低位回升 [3]
深、港两地交易所联袂,成功举办“深港联合路演·走进ETF成分股上市公司”活动
金融界· 2025-06-30 15:21
深港联合路演活动概况 - 深交所、港交所联合富国基金等金融机构在福建晋江、厦门举办"深港联合路演·走进ETF成分股上市公司"活动,50余位嘉宾参与 [1] - 活动聚焦港股通消费板块投资价值,实地调研安踏体育和美图公司总部 [1][2][3] 港股消费板块投资机会 - 安踏体育为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第二大权重股,通过收购形成多元化品牌矩阵,展示制造理念与运营思路 [2] - 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体现"潮经济"与"烟火气"融合,港股消费板块为香港市场特色风口 [2] - 富国基金指出Z世代"悦己消费"爆发带动新型消费崛起,港股通消费ETF(159245)凭借精准定位和历史业绩成为布局优选 [2] 港股科技板块边际改善 - 美图公司为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成分股,专注数字影像与社交领域,展示影像处理、美颜工具及社交平台技术 [3] - 2023年后港股互联网公司资本开支下降、现金流改善,2024年业绩超预期叠加AI发展,板块投资确定性高 [3] 交易所合作与ETF发展 - 深交所与港交所计划推动ETF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推广核心ETF单品及组合定投,加强投教服务支持资本市场 [3]
QDII投资额度持续放宽 “港股+医药”成资金新锚点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3
QDII投资额度放宽与港股配置热情 - QDII投资额度持续放宽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5年5月新发放12.3亿美元额度 32家公募基金公司获得新增额度 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华夏、广发均获5000万美元支持 [2] - QDII基金规模稳步增长 截至6月27日QDII基金数量达312只 占全部公募基金约2.42% 总份额5650亿份 资产净值5820亿元 [2] - 年内新发7只QDII基金 主题覆盖医疗健康、科技、消费、高股息等领域 中欧恒生消费指数基金和招商利安新兴亚洲精选ETF发行规模均超10亿元 [2]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突出 - 多只QDII产品收益率超50%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初至今收益率达89.15%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和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分别录得55.81%、55.75%回报 [3] - 港股医药板块强劲反弹 为相关产品贡献显著超额收益 港股创新药表现明显强于A股 "含H量"越高的指数表现越强 [3] - 港交所"18A"规则吸引优质创新药公司 2018年修订上市规则 为无盈利但有潜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创设上市条件 [3] 创新药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 创新药行业迎来关键拐点 从题材驱动走向商业模式兑现 受政策红利、出海加速、全球竞争力提升等多重利好支撑 [1] - 创新药估值偏高但无显著泡沫 短期波动可能放大 尤其港股创新药对全球流动性更敏感 盈利稳定性相对较弱 [5] - 中期配置价值显著 可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前沿领域稀缺标的 如ADC、基因编辑等相关生物科技企业 [5] 港股市场整体配置机会 - 港股在科技领域拥有丰富优质标的 AI、半导体、新能源及创新药等板块受海外投资者重点关注 [6] - 新消费公司密集IPO为港股注入新动能 作为新消费公司IPO主要市场 港股将持续受益于新模式带来的高弹性 [6] - 投资者可长期关注香港市场 在市场波动过程中积极布局优质资产 [6]
港股投资周报:恒生科技领涨,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38.64%-20250628
国信证券· 2025-06-28 16:28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策略**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上调盈利预测、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优质股票[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从事件池中选取盈利增速、估值等指标优于行业的股票 3. **技术面筛选**:结合股价动量、突破新高趋势等指标进一步精选[16] - **模型评价**:兼顾基本面确定性与技术面趋势,长期超额收益显著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股价与历史高点的偏离程度捕捉趋势延续性[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 - \(Closet\)为最新收盘价 - \(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收盘价最大值[21] - **因子评价**:有效识别股价处于突破阶段的标的,在港股动量效应显著 3. **复合因子: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构建思路**:结合分析师覆盖、股价强度、路径平滑性等维度筛选持续创新高股票[22]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条件**: - 上市时间>15个月 - 过去6个月≥5份买入/增持研报 - 过去250日涨幅前20% 2. **精细筛选**: - **位移路程比**:$$ \frac{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 $$(衡量价格路径平滑性)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序均值[22] --- 模型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策略** - **全样本期(2010-2024)**: - 年化收益:17.02% - 超额收益(vs恒生指数):17.60% - 信息比率(IR):1.19 - 最大回撤:23.73%[18] - **2024年表现**: - 绝对收益:24.35% - 超额收益:6.68%[18] 2. **平稳创新高因子** - **应用案例**: - 大金融板块15只股票入选(数量最多) - 医药板块12只入选(如归创通桥250日涨幅102.4%)[27] --- 因子测试结果 1.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典型标的**: - 小米集团-W(250日涨幅218.3%,新高距离0%)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250日涨幅97.1%,新高距离0%)[27] 2. **位移路程比因子** - **筛选效果**:剔除波动剧烈标的(如部分周期股)[22] --- 关键图表引用 - 图4:平稳创新高筛选要素流程图[22] - 表1:港股精选组合分年度绩效明细[18] - 图6:创新高股票列表(含250日涨幅等指标)[27] 注:未提及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
多只港股主题ETF年内规模猛增,为何这些ETF被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2:43
港股ETF资金流入概况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已超过6500亿元 [1] - 港股ETF规模增长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药、红利类板块 [1] -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上涨19.94% 带动科技类ETF规模激增 [4][17] 头部ETF产品表现 规模增长TOP3 - **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 SZ)**:规模452.71亿元 年内新增230.81亿元 较年初翻倍 机构持有占比96.66% [4][7][10] -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 SZ)**:规模217.29亿元 新增140.51亿元 较年初增长近3倍 管理费0.45%行业最低 [3][13]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SZ)**:规模63.05亿元 新增56.52亿元 年度回报53.66%居首 [4][15] 其他亮点产品 - 港股科技50ETF(513980 SH)年内回报25.50% 规模增长75.89亿元 [4][16] - 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 SH)规模111.22亿元 低波动特性吸引资金 [4] 成功ETF的核心因素 产品设计 - 港股通机制优势明显 不占用QDII额度且规避印花税 [11] - 低位发行策略有效 富国互联网ETF在行业低谷期布局后规模爆发 [9] 费率竞争 - 工银瑞信通过降低管理费至0.45% 托管费至0.07%实现规模突破 [13][14] - 同赛道ETF中 低费率产品更易获得机构资金青睐 [18] 行业贝塔驱动 - 互联网板块受益DeepSeek科技行情 创新药板块年度回报超50% [4][15][17]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表现突出 带动相关ETF收益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效应显著 前三大ETF合计规模占比超40% [4][8] - 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 跟踪同一指数的ETF规模差异可达10倍 [5][12] - 中小基金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和费率优惠寻求突破 [19]
量化掘基系列之三十六:流动性边际改善下,如何布局港股投资热潮?
国金证券· 2025-06-25 21:24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恒指港股通指数模型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旨在反映通过港股通买卖的恒生指数成份股的整体表现,采用行业中立策略,使行业分布与恒生指数相同[26]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 选样方法为所有符合港股通资格的证券 - 指数每季度调整一次,并根据港股通资格进行临时替换[26] **模型评价**:该指数具有高弹性特点,在行情上涨时能带来显著的Beta收益[27] 2. **因子名称**:技术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分析恒指港股通指数相对于恒生指数的因子暴露,发现该指数主要暴露在技术因子上[3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技术因子暴露值为-0.066 - 其他显著暴露的因子包括盈利(-0.029)、分红(0.026)和波动率(0.022)[38]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恒指港股通指数模型** - 累计收益率:49.92% - 年化收益率:39.22% - 年化波动率:24.48% - 夏普比率:1.60 - 最大回撤:20.08%[29]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估值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市盈率和市净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估值水平[4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市盈率(PE):$$ PE = \frac{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 - 市净率(PB):$$ PB = \frac{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均低于中证全指,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40] 2.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ROE)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盈利能力[42]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ROE_TTM:$$ ROE = \frac{净利润}{股东权益}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ROE显著高于恒生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体现较高盈利能力[42] 3. **因子名称**:股息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股息率衡量港股通指数的分红回报[4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股息率:$$ 股息率 = \frac{年度股息}{股票价格} $$ **因子评价**:恒指港股通指数的股息率始终优于中证全指和沪深300指数[49]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估值因子** - 市盈率:10.08倍 - 市净率:1.08倍[40] 2. **盈利因子(ROE)** - ROE_TTM:10.63%[42] 3. **股息率因子** - 股息率:4.76%[49] 其他相关指标 1. **拥挤度指标** - 恒指港股通指数成交额占恒生综合指数成交额比重:52% - 分位数:9%[45] 2. **行业分布** - 非必需性消费:18只(26.24%权重) - 金融业:11只(33.21%权重) - 资讯科技业:18.13%权重[33] 3. **市值分布** - 1000亿以上市值成分股占比:92.90% - 500-1000亿市值成分股占比:6.36%[34] 以上内容全面总结了研报中涉及的量化模型和因子,包括构建思路、具体过程、评价及测试结果。
924重现?如何最优把握港股先行机会?
金融界· 2025-06-25 13:55
港股科技指数表现 - 港股科技指数自去年924以来累计上涨49.75%,跑赢恒生科技指数6.49个百分点 [3] - 今年4月8日低点以来港股科技指数上涨21.54%,继续领先恒生科技指数1.17个百分点 [3][4] - 港股科技指数成分股数量达50只,相比恒生科技指数的30只更具容量优势 [4] 行业配置优势 - 港股科技指数包含8.5%的医药生物板块(申万分类),受益于创新药板块强势表现 [4] - 创新药板块受十年出海收获期和BD爆发支撑,估值仍具吸引力,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4] - 指数重仓小米、芯片等自主可控产业链公司,外围环境影响下补涨动力强劲 [7] 相关ETF产品表现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自去年924以来上涨50.15%,今年4月8日以来上涨12.78% [6][8] - 该ETF年内已5次刷新历史新高,具备两融资格且支持T+0交易 [5][8]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35次创历史新高,4月8日以来上涨19.86% [6] 市场配置策略 - 港股科技与红利低波ETF呈现齐头并进态势,打破传统成长/价值跷跷板效应 [6]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当前股息率达7.65%,高于A股红利品种 [7]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均衡配置两类ETF,利用T+0机制灵活调仓 [6][7]
每日投资策略-20250625
国都香港· 2025-06-25 09:38
报告核心观点 - 中东局势缓和,港股造好,恒指连涨三天,有望挑战25000点;凯基上调恒指今年目标至25500点,建议下半年布局采用「ACE」策略;陈茂波料楼市趋向平稳;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业绩及重大事项 [2][6][8]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43089.02,幅度1.19;标普500指数收市6092.18,幅度1.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市19912.53,幅度1.43;英国富时100指数收市8758.99,幅度0.01;德国DAX指数收市23641.58,幅度1.60;日经225指数收市38790.56,幅度1.14;台湾加权指数收市22188.76,幅度2.10 [2] 内地及香港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市3420.57,幅度1.15;深证成指收市10217.63,幅度1.68;恒生指数收市24177.07,幅度2.06;国企指数收市8760.45,幅度1.90;红筹指数收市4108.84,幅度1.15;恒生科技指数收市5297.96,幅度2.14;AH股溢价指数收市129.06,幅度 -0.94;恒生期货(06月)收市24341,幅度0.78;恒生期货(07月)收市24331,幅度0.77 [2] 每日投资策略 - 以色列和伊朗同意全面停火,中东局势大幅降温,港股应声造好,恒指连涨三天,三日累涨939点或4%,科指扬4.1%,恒指有望挑战25000点 [2] - 恒指昨日裂口高开143点,收市升487点或2.1%,全日成交2404.82亿元;蓝筹股中,汇控走高2.5%,友邦涨3.5%,腾讯升1.1%,阿里巴巴涨1.7%,宏桥股价大升6.4%,新东方急涨8.7%,美团跌1.1% [3] 宏观&行业动态 - 凯基上调2025年恒指目标价至25500点,对应约11倍预测市盈率,下半年潜在增长6.3%,全年总升幅达27.5%;看好工业、互联网等板块,给出13大选股 [6] - 凯基预测联储局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减息25个基点,2026年持续减息50至75个基点;美股今年出现熊市机率不高,但第三季度可能下跌,全年盈利预估降至不到9%;建议投资防御性和优质股 [7] - 凯基下半年维持「ACE」策略建议,包括投资黄金及其他另类资产、高评级债券、分散投资优质股票 [7] -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料楼市趋向平稳,认为未来息口稳定并趋向回落、有资金流入、人才计划申请人带来住宅需求可稳住楼市;政府会因应市况审时度势卖地,会支持零售市道 [8] 上市公司要闻 - 中国旺旺截至3月底止全股东应占利润43.36亿元,按年升8.65%;收益235.11亿元,按年跌0.32%;毛利率47.6%,升1个百分点;将深化组织活力、开发新产品等 [10] - 雅居乐悉售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约25.9%股权,出售及回购事项完成后将不再持有其股份 [11] - 维他奶国际截至3月底止全年股东应占溢利2.35亿元,按年升1.02倍;收入62.74亿元,按年增加0.91%;拟派末期息每股10.2仙,全年共派14.2仙,按年增84.42% [12]
低利率倒逼资产配置转型,港股成险资“避风港”?
北京商报· 2025-06-24 20:55
保险资金加速向港股市场倾斜 - 中国香港市场投资余额占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的51%,是股票、债券境外投资的首选市场 [1][3][4] - 2025年有63%的保险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主要通过港股通方式增加投资 [1][7] - 港股通投资余额规模达7622亿元,占保险公司投资港股总余额8105亿元的94% [7] 港股成为保险资金战略配置方向 - 港股凭借高股息特征、地理文化相近、政策机制成熟等优势,成为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首选 [4][10] - 未来1-2年看好的境外投资资产中,港股投资占比最高达28% [5] - 保险资金举牌港股次数显著增加,2025年举牌19次中13次涉及港股,其中7次为港股银行股 [6] 港股通机制的关键作用 - 港股通主要投向金融、能源、电讯等传统行业,平均持有期约1.09年 [8] - 港股通成交额占比稳步提升至港股市场总成交的25%-30%,成为跨境资本流动重要通道 [9] - 港股通具有门槛低、人民币结算便捷、监管完善等优势,助机构提升配置效率 [10] 保险资金投资港股的核心逻辑 - 保险资金需匹配规模大、期限长、安全性与收益性要求高的特点,港股提供适宜投资环境 [9][10] - 2025年港股市场呈现"高安全边际+政策红利+收益弹性"三重组合优势 [10] - 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外汇资金受限是影响境外投资的前三大因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