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卓胜微董事长参加《民营经济促进法》座谈会: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生态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2:33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为民营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动能,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卓胜微作为江苏民营企业唯一代表参加国家发改委组织的《民营经济促进法》面对面活动,董事长许志翰表示依法治理是最好的招商措施,能吸引更多科创型企业投入 [2] - 法律实施将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推动更多企业投身创新创业 [2] 公司技术研发与创新 - 卓胜微深耕射频芯片领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2] - 通过设计、工艺、材料层面的联合创新,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瓶颈,推动射频前端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第二代SOI工艺研发顺利,WiFi7模组已在智能手机端实现规模出货,滤波器专利布局持续强化 [3] - 自主研发的L-PAMiD产品作为业界首次实现全国产供应链的系列产品,已进入品牌客户验证及小批量交付阶段 [3] 产能与产品进展 - 芯卓12英寸产线产能爬坡进展顺利,利用率提升缓解成本压力,产品性能优势显现 [3] - L-PAMiD产品预计下半年将迈入放量周期,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 [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从"跟随"到"领跑"的道路获得《民营经济促进法》带来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 [3] - 未来将推进自主可控的射频前端芯片产业链建设,加速构建产业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3]
构建IP全链生态体系,为企业搭建高能级资源对接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0:50
深圳文博会宝泰·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分会场 核心亮点 - 分会场以"IP领潮·世界回响"为主题,聚焦IP全链生态体系构建,推动IP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1] - 深圳市IP产业转化中心发布"IP新质战略生态计划",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 [1] - "IP+科技+艺术"跨界特展通过沉浸式展销、AI创作体验等活动实现精准交易转化 [1] IP产业转化中心布局 - 中心以"1-4楼"立体化功能布局构建生态闭环:一楼为策展型IP价值释放平台,二楼为创意设计产业协同枢纽,三楼为跨境商业显能中枢,四楼为IP转化中心孵化基地 [2] - 依托四大服务板块(IP授权联盟、创新设计院、潮流文创方、产业IP成长营)和七大资源赋能(空间、营销、设计打样等),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2] - 四楼"IP转化中心孵化基地"首次向公众开放 [2] 资源整合与生态建设 - 中心由深家居协会执行会长马福青领衔,汇聚红点奖得主、故宫文创设计团队等国际化资源 [3] - 推出流量裂变计划:线上通过AI智能匹配供需资源,线下举办季度"设计师之夜",2024年已促成37家企业入驻 [3] - 联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与"IP出海联盟",强化国际化网络 [3] 战略合作与项目落地 - 开幕式完成三轮签约:首轮聚焦"全链协同",182设计园与8家企业战略联盟打通IP产业链核心环节 [4] - 第二轮签约"区域标杆"项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主题空间,探索产城融合 [4] - 第三轮签约"文旅创新"项目,清溪九里避暑康养建设项目融合智能技术与文旅IP [4] 活动信息 - 分会场活动持续至5月26日 [5]
天智航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投资者 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20:06
增资扩股交易 - 安徽爱视睿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5家投资者,包括国中三期基金、国中久荣基金、国元种子基金、合肥经开区天使基金、合肥产投大健康基金 [1] - 投资者拟以5980万元认购安徽爱视睿498.33万元注册资本,对应增资后28.53%股权 [1] - 增资前安徽爱视睿作价1.5亿元,增资后估值提升至2.1亿元 [2] - 每1元注册资本的增资价格为12元 [2] - 增资完成后安徽爱视睿注册资本增至1746.66万元 [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前天智航持有安徽爱视睿40.85%股权,增资后持股比例降至29.20% [2]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俊采智兴及其他原股东放弃本次增资优先认购权 [1] - 安徽爱视睿仍为天智航合并报表内的子公司 [2] 公司财务与业务 - 安徽爱视睿成立于2024年12月26日,主营业务为医疗影像等系列机器人协同产品业务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3828.91万元,净资产3705.11万元 [1] - 2025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274.89万元 [1] - 本次交易将为安徽爱视睿带来现金投资5980万元 [2] 战略意义 - 增资扩股有助于为安徽爱视睿注入运营资金,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2] - 将加速推动天智航打造以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为核心的生态体系 [2] - 有助于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打造骨科手术全流程产品服务能力 [2] 历史融资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安徽爱视睿曾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毅达铜陵基金、毅达芜湖基金2家投资者 [3] - 当时作价1.2亿元,投资者以2980万元认购248.3334万元注册资本,对应19.89%股权 [3] - 该次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增至1248.33万元 [3]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八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1 18:20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聚焦金融如何赋能科技创新与发展 探讨科技金融面临的痛点和现状 [1] - 与会嘉宾包括政府官员 投资机构代表 科技企业高管等 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产业互联网金融 - 产业互联网金融3 0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通过数字化平台覆盖制造业及十大生产性服务业 [6] - 产业互联网能带来价值叠加 形成多种经济功能中心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6] 政府引导基金改革 - 2024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约35% 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9] - 差距原因包括创新链与资金链断链 早期项目融资占比不足6% 估值认知偏离等 [9] - 政府引导基金应组织协调社会资源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9] 创投行业现状与建议 - 创投行业面临IPO收紧 退出受限困境 但半导体 AI等行业投资仍增长 [12] - 多数2015年后成立基金DPI小于0 5 需营造赚钱效应 [12] - 建议降低税负 引入长期资本 放宽国有基金考核 [12] 香港科技金融举措 - 香港政府投入100亿元推动大学研究商业化 [15] - 通过政策引进科技顶尖人才 [15] - 推动Web3 数字资产等金融科技制度创新 [15]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 - 中国正从追赶型转向领跑型研发 初创企业需长期资本支持 [17] - 需运用AI 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风控能力 创新投融资模式 [17] 数字化风控平台 - 科技企业痛点包括研发不确定性 资信体系不完善等 [20] - 三位一体风控策略:智能化基础设施 数据资产价值重构 知识产权沉淀 [20] 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建议 - 产业互联网可形成跨境体系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21] - 建议发展科技债 AIC公司 建立容错机制 [21] - 重构利益链 如银行与科技企业期权绑定 [21] - 大湾区应协同发展 聚焦优势领域 [21] -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风险预判能力 [21]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5月19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二)
2025-05-21 17:30
2024年经营情况 - 实现营业收入40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6%;归母净利润47.49亿元,同比增长16.02%;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同比增长20.18%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99%,较上年同期提升1.48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2.66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6.16% [2] - 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36.14%,增速达5.30%;工业毛利率65.93%,较上年同期增长1.69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2.2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1.98%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529.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88.32亿元,资产负债率26.55%,货币资金余额108.88亿元 [3] 分红情况 - 2024年年度分红以总股本1,784,262,603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85元(含税) [4] - 2024年11月完成特别分红,每10股派送现金12.13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共计2,164,310,537.44元(含税) [4] - 2024年度每10股累计派送现金23.98元(含税),累计现金红利总额4,278,661,722.00元(含税),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90.09% [4] 药品事业群重点工作 - 以“伤科疼痛全领域管理的‘第一’品牌”为指引,发布伤痛管理新模式,打造产品生态体系 [5][6] - 优化“品质好中药”运营平台,聚焦高潜赛道,丰富产品管线 [6] - 学术临床方面,多个产品临床研究取得进展 [6] - 市场营销方面,培育自有运动IP成功,气血康包装升级推动销售增长 [6] - 渠道细分方面,院内渠道扩展,线下OTC渠道保持优势,线上探索有突破 [6] - 生产提效方面,建立线上化业务流程,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6] 健康品事业群渠道建设 - 拥有布局完善的全国性大健康产品销售团队,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国内领先 [7] - 优化全链路渠道,夯实传统线下渠道,开发新兴业态 [8] 省医药有限公司情况 2024年工作 -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6.07亿元,同比增长0.48% [8] - 非药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4%,医药品牌运营服务项目规模同比增长37% [8] - 基层医疗机构销售同比增长12%,OTC板块销售同比增长18%,新特药专业药房销售同比增长29% [8] - 依托数字化底座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8] - 应收账款规模及账期结构良性,实施全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8] 未来规划 - 围绕客户健康需求,整合上下游服务资源,提供价值型医药商业服务 [9] - 清晰服务产品矩阵,多渠道布局,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 [9][10] - 以全供应链协同构建诊疗生态圈闭环,焕新升级价值网络 [10]
年入均超6000亿元!深圳创新“四姐妹”,凭啥成万亿级“顶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4:59
深圳创新"四姐妹"概述 - 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45年,孕育出华为、比亚迪、腾讯和中国平安等市值万亿及以上的科技巨头,被称为深圳创新"四姐妹" [1] - 四家公司市值基本在1万亿元以上,营收均在6000亿元以上,中国平安营收超1万亿元 [1] - 持有有效授权专利数量均超过5万件,华为超过15万件 [1] - 正在构建"产业+科技"复合型创新生态体系 [1] 创新A面:市值与营收表现 市值表现 - 腾讯市值最大,约4.75万亿港元,比亚迪1.35万亿港元,中国平安0.97万亿港元 [4] - 2025年以来腾讯涨25.06%,比亚迪涨66.77%,中国平安涨4.46% [4] - 凯度BrandZ全球品牌价值榜中,腾讯第11名,华为第39名,中国平安第84名 [5] 营收表现 - 2024年腾讯营收6603亿元,增长8%,归母净利润1940.73亿元,增长68% [6] - 比亚迪营收7771.02亿元,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402.54亿元,增长34% [7] - 华为营收8621亿元,增长22.42%,净利润626亿元,减少28% [8] - 中国平安营收10289.25亿元,增长12.6%,归母净利润1266.07亿元,增长47.8% [8] 创新B面:研发投入与专利表现 研发投入 - 华为研发投入1797亿元,占营收20.8%,研发员工11.3万名,占比54.1% [14][16] - 腾讯研发投入706.9亿元,占营收10.7%,科技类人才超4万名,占比73% [15][16] - 比亚迪研发投入542亿元,占营收6.97%,研发人员12.2万名 [14][16] - 中国平安研发投入180亿元,占营收1.76%,科技开发人员2.1万名 [12][16] 专利表现 - 华为全球有效授权专利超15万件,90%为发明专利,PCT申请量6600件 [11] - 腾讯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8.5万件,授权数量超4.5万件,PCT申请量832件 [11] - 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59691件,授权专利35837件 [11] - 中国平安专利申请数累计55080项,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专利数全球领先 [12] 创新C面:复合型创新生态 腾讯 - 从社交平台扩展为游戏、金融科技、云计算等多领域生态系统 [19] - 通过战略性投资布局文娱传媒、游戏、企业服务、电商零售等超20个板块 [19] 华为 - 六大业务线包括ICT基础设施、终端、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芯片与器件 [19] - 2024年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699.03亿元,增长4.9%;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营收263.53亿元,增长474.4% [20] 比亚迪 - 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 [20] - 形成"技术鱼池",掌握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20] 中国平安 - 定位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通过AI科技赋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21]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75个城市,超19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22] -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带来低获客成本、低运营成本、低风险成本、高客户留存 [22]
重构渠道、直面用户,长城魏牌再出发
晚点LatePost· 2025-05-20 21:18
魏牌品牌定位与战略调整 - 魏牌定位为"真正懂用户的品牌",核心策略是"为用户而改变",强调用户触达与服务保障[3][5] - 2016年成立时肩负长城汽车高端化使命,初期VV系列累计销量超20万辆(2017-2018年),但2022年销量跌至3.64万辆[3] - 2023年通过蓝山等新产品实现销量回升至5.47万辆,并启动全面直营化转型[5][6] 渠道体系重构 - 计划2024年底建成超600家用户中心,覆盖200+城市,最终目标超1000家渠道点位[8] - 采用特斯拉式直营模式,包含零售/交付/用户中心三种形态,当前已建成430家覆盖110城[6][8] - 直营体系核心目标解决高端用户断联问题,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全链路用户触点管理[8][10]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全球首款兼容五种动力形式的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插混/纯电/氢燃料/燃油/混动)[18] - Hi4技术序列包含两档/四档机电耦合单元及越野Hi4-T架构,获世界十佳混动系统奖项[18] - 2023年研发投入达80.54亿元,技术人员占比27.5%行业领先(比亚迪12.2%/广汽19.1%)[14][16] 安全与技术投入 - 投资5亿建成亚洲最大碰撞试验室,配备34个Thor假人(单价超千万元)[21][22] - 车辆A柱强度超国标30%,徐水试验场含13模块100+特征路面,总投资10亿元[22][23] - 建立覆盖-40℃至60℃的风洞实验室,模拟极端环境测试整车系统可靠性[22] 用户运营创新 - 基于60万家庭用户数据开发新车型颜色(暮夜黑/晨光白/薄雾青),并推送OTA智能驾驶升级[12] - 为2017年VV7首任车主提供每台8万元置换补贴,强化老用户维系[5] - 在西藏/新疆/青海14条旅游路线建立西部服务线,提供自驾保障[5] 行业竞争策略 - 通过森林生态体系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包括蜂巢能源/芯动半导体等子公司[16][19] - 坚持"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理念,OKR机制将产品迭代与用户满意度直接挂钩[10][22] - 差异化强调安全底线,2020年VV7高架坠落事故中乘员仅轻伤引发行业关注[23][24]
直击贵州茅台股东大会丨如何穿越行业周期,茅台这样规划“路线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23:12
公司业绩与目标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营业收入1708.99亿元,同比增长15.71%),同比增长15.66% [4] - 2024年利润总额1196.39亿元,同比增长15.41%,归母净利润862.28亿元,同比增长15.38% [4] - 2025年营业总收入增长目标定为9% [1][9] 行业周期与公司战略 - 白酒行业处于"三期叠加"调整期: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理性消费时代到来、行业自身周期性调整 [6] - 公司提出"三个基本支撑"作为信心来源:中国经济向好发展、品牌价值认同、产品稀缺性独特性 [6] - 公司渠道体系分为"直营体系+社会体系"两大体系,细化为"4+6"协同渠道 [6] 近期发展举措 - 2025年重点抓好五项工作:筑牢主业根基、构建ESG生态、驱动改革创新、塑强品牌文化、守牢发展底线 [9] - 近期聚焦"三个转型":客群转型、场景转型、服务转型,解决供需不适配问题 [9] - 2024年"三个转型"已取得明显效果,2025年将进一步强化产品适配、渠道触达和服务升级 [9] 中长期发展战略 - 中期战略聚焦国际化"三步走":从产品出口到文化出海,最终成为国际化价值创造公司 [10] - 年轻化战略强调活力、创新和包容,通过组织变革、科技创新和场景创新实现 [10] - 长期致力于构建韧性生态系统,包括完善市值管理体系、打造共生共赢供应链 [10]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被比喻为"大树",具备向上生长的动能(品牌与质量)和向下扎根的韧性(渠道与消费者需求) [7] - 品牌价值体现在社交、收藏等多重属性,各属性间存在周期性调整规律 [6] - 公司拥有70余年穿越周期的经验积累,形成品质与品牌的长期坚守 [6]
60吨广东荔枝启程北美!中荔集团与10地市达成出口基地项目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22:51
行业动态 - 广东荔枝出口首发仪式举行,首批60吨荔枝启程北美市场 [1] - 全球每10颗荔枝有7颗来自中国,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广东 [1] - 公司与广东十个地市产业代表启动出口基地合作项目,构建从种植到出口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1] - 十个地市在荔枝种植上各具特色,涵盖早中晚熟不同品种,为全年供应提供支撑 [1] - 项目将整合各基地种植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1] 公司战略 - 公司强调荔枝从枝头到舌尖的严苛品控保障 [1] - 公司发布多款创新品种,包括"火山岩荔枝"、"广荔红荔枝"和专利品种"迟美人" [3] - "迟美人"以其晚熟特性延长了荔枝供应期 [3] - 推出融合传统戏曲元素与岭南荔枝文化的"中荔花旦"IP形象,提升文化附加值 [3] 技术支持 -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从品种选育、冷链保鲜、数字物流等方面剖析产业发展 [1] - 为荔枝走向海外提供技术支持 [1]
怀柔“永不落幕的音乐节”将上新20场演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8 17:59
首场演出邀请到了国内知名乐团,曲目以四大名著中的民族音乐为主。演出以《云宫迅音》开场,并先 后推出《敢问路在何方》《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等,以及《铁血丹心》《梁祝》等 名曲,国风唢呐名作《百鸟朝凤》则压轴登场。 现场还设置了怀柔礼物、非遗体验、农产品展卖、周边文创、餐饮美食等多业态市集和露天电影放映, 丰富观众体验感。设计了机械生命体互动、即兴车库乐队、黑胶盲盒电台、摇摆快闪编年史等多种互动 体验项目。 据了解,今年怀柔区"永不落幕的音乐节"进行了全新升级,在去年分散式布局的基础上,采用了"单点 位、多场次、多主题"的形式。 "今年的活动融合古典、民族、摇滚等多元音乐类型,联动电影、非遗、美食等跨界元素,构建'演艺 +消费'生态体系。"怀柔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年持续性的音乐活动也将助推培育城市文化IP, 推动消费升级,打造可持续的特色文旅品牌。 今年,怀柔区还将依托博纳影业集影院、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业态,推出14场专题演出,通过演艺 空间创新与内容迭代,形成文化体验与商业消费的协同发展,同时推出系列传统节日专场演出和"彩 蛋"演出,为区域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