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收益

搜索文档
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5-14 10:28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 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那么,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到底是什么呢? 业绩比较基准是什么?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公司根据基金类型、投资范围、理念与策略等,为基金设定的一条重要的"基准线",用基金的收益与之对比,可以查看基金相对业绩 比较基准,是否创造了超额收益、以及超额收益的高低和稳定性。 Tips:超额收益,一般指基金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是一个相对收益指标。 业绩比较基准长什么样? 业绩比较基准可以大致分为这几种类型: 指数收益型业绩比较基准示例 1.指数收益型 指数收益型是目前基金最常用的业绩比较基准形式,通常为一种指数或者几种指数收益率的组合,或者指数收益率与其他收益率(比如活期存款收益率)的 组合。 2.市场利率型 形式为市场利率或在市场利率基础上加/减一个固定利率,比如"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这种形式常见于货币基金和一些纯债债券型基 金。 3.绝对数值型 形式为某个具体数值,比如"年化收益率6%",常 ...
未知机构:东财建材周观点央行降准降息百强企业投资回升关注超额收益机会继续推荐三-20250512
未知机构· 2025-05-12 10: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建材行业、房地产行业 - **公司**: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国巨石、塔牌集团、上峰水泥、长海股份、三棵树、东方雨虹、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兔宝宝、坚朗五金、青龙管业、龙泉股份、石英股份、星球石墨、中旗新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 - 央行降准降息,百强企业投资回升,关注建材板块超额收益机会,推荐三条投资主线[1][2][4] - 实物量表现平淡,部分建材品种价格趋弱[1] - 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加速企稳回升[3] - **论据** - 5月9日全国/华东/华南水泥发货率48%/52%/54%,环比-1.5/-0.9/-7.2pct,价格环比-4.5元/吨至387元/吨,较4月初回落15元/吨;5月8日浮法玻璃均价1318元/吨,较上周-14元/吨,库存5817万重箱,较上周+3.4%;5月9日,华东无碱玻纤粗纱均价3650元/吨,较五一节前-50元/吨[1] - 5月7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2019 - 2021年地产开发投资正增长或2024年9月化债力度加大等情况下,建材板块大概率取得超额收益[3] - 截至4月28日,全国一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指数呈现筑底企稳趋势,4月克而瑞重点监测的30家房企单月投资金额达876亿元,同比激增近100%,环比增长6.5%;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楼市支持政策有望加快落实[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投资建议** - 主线一:看好大宗建材供需边际改善,关注阶段性价格弹性及高股息大宗建材,推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5][6] - 主线二:看好头部消费建材企业长期成长空间及投资价值,关注下游高景气消费建材业绩弹性,推荐三棵树、东方雨虹等,关注坚朗五金、青龙管业等[7] - 主线三:看好转型或拓展半导体、AI、机器人等高成长领域建材企业,推荐石英股份、星球石墨,关注中旗新材[8] -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毛利率不及预期,回款不及预期[8]
理财档案|指数增强如何实现超额收益?关注成分股数量和行业
广州日报· 2025-05-08 23:29
指数增强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超七成指数增强基金收益跑赢跟踪的标的指数 [1][2] - 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实现超额收益9.17%,工银中证1000指数增强A实现超额收益8.66% [3] - 鹏华国证2000指数增强A净值增长率为12.80%,超额收益7.22% [3] 指数增强基金特点 - 80%资金投资标的指数成分股,20%资金用于主动管理以增厚收益 [2] - 管理费高于普通指数基金,换手率较高 [3] - 中证1000指数增强型基金平均超额收益高于中证500和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 [4] 超额收益影响因素 - 成分股数量越少、行业区别越小,超额收益越难实现 [1][4] - 银行指数因成分股差异小较难增强,科技指数更易增强 [4] - 波动性较大的指数更容易通过个股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4] 投资方式 - 场内指数增强ETF基金适合短线交易,一手起投约100元 [5] - 场外基金可通过银行、券商等平台购买,1元起投,适合长期资金 [5][6]
多机构加快布局指增基金
深圳商报· 2025-04-29 15:12
指数基金市场规模 - 2024年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达3.96万亿元,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3.44万亿元)[1] - 股票型ETF总规模突破2.9万亿元,场内ETF成为指数行业第一轮爆发主力[1] - 场外指数基金投资热度走高,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3200亿元[1] 指数基金发展驱动因素 - 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指数基金管理费率远低于主动基金,长期复利效应下成本优势显著[1] - 指数基金是机构投资者权益投资的重要品种[1] - 中证A500、科创综指等新指数迅速崛起,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指数基金产品[1] 指数增强基金市场动态 - 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突破2300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2] - 今年以来超78%指数增强基金跑赢指数并获取超额收益,中证A500相关指增基金成为市场热门选择[2] - 多家机构加快布局指增基金,头部代销平台业务重点转向指数增强基金[1] 行业未来趋势 - 指数增强基金结合了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的优势,满足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和超额收益的双重需求[2] - 场外个人投资者对指数增强基金的需求潜力较大,是行业未来布局方向[2] - 机构陆续布局"年年增"宽基指增基金,以满足投资者配置需求[1]
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观察|指数时代加速到来:多机构加快布局指增基金,或有望爆发
深圳商报· 2025-04-29 15:04
指数基金市场规模 - 2024年被动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达3.96万亿元 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3.44万亿元 [1] - 股票型ETF总规模突破2.9万亿元 [1] - 机构投资者在指数权益基金中的占比达57% [2] 指数基金发展驱动因素 - 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增加 指数基金管理费率远低于主动基金 [2] - 机构投资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中央汇金等机构通过买入沪深300ETF等宽基产品稳定市场 [2] - 中证A500 科创综指等新指数迅速崛起 覆盖细分龙头 新质生产力等主题 [2] 场外指数基金发展现状 - 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超过3200亿元 [3] - 场外指数投资者平均持仓2000元 累计超1100万人开启指数基金定投 [3] - 2024年投资者平均收益率为4.14% [3] 指数增强基金发展趋势 - 国内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突破2300亿元 [4] - 今年以来超78%指数增强基金跑赢了指数 获取超额收益 [4] - 中证A500相关指数增强基金成为市场热门选择 [4] 指数基金优势 - 长期收益稳定 规避个股风险 投资门槛较低 成本优势明显 [5] - 长期来看指数基金收益率可以跑赢绝大部分大类资产 [5] - 指增基金能否成为市场下一个爆发点关键在于能否跑出α收益 [5]
公募基金持股集中度降低,说明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4-28 08:45
基金持股集中度变化 - 多只此前收益较好的基金一季度持股集中度明显降低 例如鹏华碳中和主题A重仓股持股市值占比从去年末63%降至一季度末44% [1] - 基金降低持股集中度反映两大问题:一是市场缺乏明确主线题材 去年四季度科技主导行情后 一季度芯片和机器人等热门行业涨幅已大 二季度新题材稀缺 超额收益赛道难寻 [2] - 二是外围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对部分上市公司冲击明显 高集中度持仓易受突发利空影响 导致基金净值大幅回撤 [2] 市场环境分析 - 当前市场操作难度加大 热点集中在前期炒作过的芯片 人形机器人等概念 缺乏去年四季度那样的明确主题 [4] - 基金降低持股集中度是为保持净值稳定 开启防御体系 拼收益时代暂告段落 投资者应降低收益率预期 [4] - 部分净值增长过快的基金在避险时期表现激进 违背市场规律 加大投资风险 [4] 基金选择策略 - 现阶段应优先选择运作平稳的基金 规避行情震荡幅度大 回撤幅度大的产品 [5] - 可重点关注指数基金和防御性较好的混合基金 后者通过分散行业投资增强抗风险能力 [6] - 长期获取超额回报仍需依赖持股集中度高的基金 但需承受相应的高波动风险 [6]
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是绝对收益的时间积分形态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4-18 13:16
投资理念与收益机制 - 资本市场存在"风险、收益、可持续性"的不确定性三角:高绝对收益伴随隐性尾部风险(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案例),可持续性可能牺牲收益锐度(如固定收益产品),超额收益面临均值回归(主动管理基金持续跑赢市场者稀少)[3] - 超额收益与绝对收益本质统一:可持续超额收益是绝对收益的时间积分形态,例如组合每年跑赢标普500指数2%,30年累计超额收益达81.1%[3] - 长期主义下微小超额收益可产生复利效应:沪深300指数年化8.8%基准下,叠加5%超额收益十年累计收益可达200%,较基准130%涨幅实现接近翻倍[6] 超额收益的局限性 - 超额收益具有寄生性:在长期低迷市场(如1990-2020年日本股市)中仅能减少亏损,无法创造正绝对收益[5] - 存在虚幻性:1999-2013年标普500年化1.65%收益下,跑赢基准5%的策略实际收益(年化1.93%)仍低于2.47%的通胀率,未实现购买力增长[5] - 短期波动吞噬Alpha:季度或年度周期内超额收益可能被市场波动抵消,需拉长时间至10-20年才能转化为绝对收益[5] 实现可持续超额收益的挑战 - 市场环境复杂性:沪深300指数十年间经历2015年股灾(最大回撤40%)、2018年贸易战、2020年疫情等系统性风险,连续十年稳定超额收益难度极高[8] - 复利悖论效应:50%亏损需100%收益回本,避免亏损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真正Alpha需经多重检验(市场中90%Alpha实为Beta伪装)[8] - 长期稳健优于短期高收益:年化7%收益持续10年终值接近翻倍,超越多数短线交易结果[8] 管理人筛选标准 - 收益来源分析:需区分可解释Alpha(选股能力、套利)与风险暴露(行业集中、杠杆)[10] - 长期有效性验证:策略需跨越不同市场周期并通过样本外测试,警惕选择性展示业绩行为[10] - 风险调整后评估:采用夏普比率、索提诺比率、最大回撤等指标衡量单位风险收益[10] 长期投资哲学 - 资本市场核心在于时间规律把握:将超额收益积累转化为绝对收益,类比尼罗河周期性泛滥滋养文明[10] - 投资本质是为未来定价:长期主义者以复利效应将超额收益涓流汇聚成绝对收益江河[10]
基金经理请回答 | 对话李玉刚:如何用量化走一条人少的路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4-11 14:05
量化投资与人类决策对比 - 量化投资近年来快速发展并受到人工智能加持 但不同基金经理对量化工具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 [2] - 投资属于不确定性领域的游戏 更应关注决策过程而非短期结果 长期收益来源于高质量的决策过程而非短期收益简单累积 [3][4][5] - 优秀决策过程包含三个维度: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结果怎么得来 AI在"是什么"方面有数据优势 但人类在"为什么"和"结果推导"方面更具创造性 [6] - 人类能够提出突破性假设(如伽利略摩擦力假说) 这种推翻共识的创造性是AI基于统计归纳无法实现的 [7] 超额收益来源 - 超额收益本质来源于挑战市场共识 与市场普遍一致的投资只能获得平均收益 [8][9] - 上市公司股票长期超额收益的根本来源是其经营积累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而非量化信号捕捉 [10] - 价值判断具有先验性 不能仅通过数据回测证实 回测更多用于发现策略问题而非验证结论 [11][12][13] 量化技术应用实践 - 异常数据处理需根据目标进行调整(如对万亿市值公司取对数处理) 结果异常可能揭示策略偏差 [14] - 同一量化策略在不同指数(沪深300/中证500)中增强效果差异源于成分股结构和权重分布不同 [16][17] - 量化在指增策略中主要作为跟踪误差控制工具 用于约束组合权重而非创造超额收益 [10][21] 投资方法论建议 - 个人投资者应聚焦能力圈 深入理解企业超额经营优势的可持续性 [18] - 选择基金经理需经得住业绩波动考验 能在其跑输市场时保持信心才是真正理解其策略 [19] - 对无力研究个股的投资者 持有指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是理性选择 权益长期收益应高于存款利率 [20]
股息率因子表现出色,中证500增强组合年内超额1.81% 【国信金工】
量化藏经阁· 2025-03-02 13:23
指数增强组合表现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44%,本年超额收益0.80% [1][2]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44%,本年超额收益1.81% [1][2]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本周超额收益-0.13%,本年超额收益0.50% [1][2] 选股因子表现跟踪 - 沪深300成分股中三个月换手、股息率、一个月换手等因子表现较好 [1][5] - 中证500成分股中高管薪酬、预期净利润环比、股息率等因子表现较好 [1][7] - 中证1000成分股中预期PEG、SPTTM、一个月波动等因子表现较好 [1][10] - 公募基金重仓股中股息率、预期EPTTM、EPTTM等因子表现较好 [1][12] 公募基金指数增强产品表现 - 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1.67%,最低-2.70%,中位数0.11% [1][16] -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1.55%,最低-0.45%,中位数0.38% [1][17][19] -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本周超额收益最高1.59%,最低-0.87%,中位数0.30% [1][21] 公募基金指数增强产品规模 - 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66只,总规模813亿元 [15] - 中证5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68只,总规模493亿元 [15] - 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共有46只,总规模169亿元 [15] 因子MFE组合构建方式 - 采用组合优化模型构建最大化单因子暴露组合,控制行业暴露、风格暴露等约束 [20][22][23] - 设置个股相对于基准指数中权重的偏离幅度为0.5%-1% [23] - 每月末构建单因子MFE组合,回测期内按双边0.3%扣除交易费用 [26] 公募重仓指数构建方式 - 选取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剔除规模小于五千万且上市不足半年的基金 [24] - 通过基金定期报告获取持股信息,构建公募基金平均持仓 [25] - 选取累计权重达到90%的股票作为成分股构建公募基金重仓指数 [27]
成长稳健组合年内排名主动股基前1/4
量化藏经阁· 2025-03-01 15:38
国信金工主动量化策略表现 - 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本周绝对收益-3.35%,本年绝对收益2.06%,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超额收益分别为-0.24%和-2.39%,在主动股基中排名60.77%分位点(2108/3469)[1][7] - 超预期精选组合本周绝对收益-1.97%,本年绝对收益6.75%,相对超额收益分别为1.14%和2.30%,在主动股基中排名27.36%分位点(949/3469)[1][6][8] -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本周绝对收益-2.03%,本年绝对收益4.12%,相对超额收益分别为1.09%和-0.33%,在主动股基中排名43.96%分位点(1525/3469)[1][12][10] - 成长稳健组合本周绝对收益-2.32%,本年绝对收益7.11%,相对超额收益分别为0.79%和2.66%,在主动股基中排名25.48%分位点(884/3469)[1][11][13][14] 市场整体表现 - 本周股票收益中位数-1.92%,31%股票上涨,主动股基收益中位数-2.80%,10%基金上涨 [1][18] - 本年股票收益中位数2.79%,61%股票上涨,主动股基收益中位数3.41%,76%基金上涨 [1][16] 优秀基金业绩增强组合策略 - 策略从对标宽基指数转变为对标主动股基,借鉴优秀基金持仓并采用量化方法增强 [1][19] - 采用业绩分层中性化处理优选基金,年化跟踪误差4.68%,2012-2024年组合年化收益20.50%,相对超额12.36% [19][20][21] - 2024年组合收益8.84%,相对中证500超额3.38%,在主动股基中排名29.62%分位点 [22] 超预期精选组合策略 - 以研报标题超预期与分析师上调净利润为筛选条件,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精选股票 [1][23] - 2010-2024年满仓年化收益32.78%,相对中证500超额31.07%,考虑仓位后年化超额23.02% [24][25] - 2024年组合收益27.69%,相对中证500超额22.22%,在主动股基中排名3.13%分位点 [25] 券商金股业绩增强组合策略 - 以券商金股股票池为基准,控制个股和风格偏离,反映公募基金前瞻性判断 [1][26] - 2018-2024年组合年化收益19.01%,相对超额14.87%,各年均排名前30% [27][28] - 2024年组合收益20.79%,相对中证500超额15.33%,在主动股基中排名6.80%分位点 [28] 成长稳健组合策略 - 采用"先时序、后截面"的二维评价体系,聚焦财报披露前的超额收益释放期 [1][29] - 2012-2024年满仓年化收益38.71%,相对中证500超额33.94%,考虑仓位后年化超额26.43% [30] - 引入弱平衡机制、跃迁机制等多重风控措施构建组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