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安利破题“消费端碳中和”,打通绿色低碳“最后一公里”
第一财经· 2025-08-22 15:52
公司碳中和行动 - 旗下纽崔莱本草系列13款产品全线实现碳中和 [1] - 投入1000万元公益金启动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 深化消费端碳管理 [1] - 依托数十万个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社群成员对绿色生态关注度及低碳行为参与度显著高于大众群体近15个百分点 [8] 碳中和路径与目标 - 制定清晰碳中和路线图:2030年建成全球首家零碳工厂 2035年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减少75%(相对基准年) 2038年实现企业全面碳中和 [16] - 湖北咸宁工厂光伏并网年发电量近300万千瓦时 年减碳超1600吨 [16] - 蛋白粉全线产品2023年实现碳中和 本草系列2024年获碳中和认证 [16] 产品全周期减碳实践 - 原料端拥有50多个认证农场 采用有机种植降低农业碳排放 [18] - 研发端应用AI神农系统进行原料筛选和配方设计 减少物料消耗 [18] - 生产端采用清洁能源和工艺革新 包装优先采用可降解材料(6个月降解率达70-80%) 运输使用氢能源物流卡车实现零碳运输 [18] 个人碳管理创新 - 推出微信小程序"安利个人碳账本" 可记录12项低碳生活行为 [11] - 用户21天内累计满80KG减碳量可获得个人碳中和成就证书 同时触发公司配捐200元用于海洋固碳项目 [11] - 海洋固碳项目包括海草床保护、红树林种植和牡蛎礁固碳 海洋固碳能力是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的20倍 [13]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中国2025年一季度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6% 过去12个月累计下降1% 外电报道称中国碳拐点已提前到来 [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碳减排量超过11亿吨 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社会总量的53% [3][6] - 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需与业务结合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协同 消费端减碳是未来重点方向 [6][14]
全球化视角下的手持激光焊接市场格局与技术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22
全球手持激光焊接市场格局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与最大消费市场 在政策支持 成本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下市场持续扩张 中小型企业采购门槛大幅降低[5] - 东南亚地区如越南和印度因制造业转移需求激增 手持激光焊接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加工[5] - 欧美市场以高精度和高功率设备为主要竞争优势 应用聚焦航空 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 但设备成本较高且技术门槛较大 市场扩展速度相对有限[6] - 拉美地区如墨西哥和巴西受汽车产业带动 手持焊需求逐渐释放 车身修复和零部件焊接成为常见应用[9] - 中东与非洲随基建扩张钢结构焊接需求上升 但因电力条件限制低功率设备更具市场适应性[9] 技术发展趋势 - 手持激光焊接技术从单一工具向系统化 智能化解决方案演进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与绿色转型双重驱动下发展[10] - AI视觉系统集成与智能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落地 助力自动化焊接效率提升[6] - 相比传统电弧焊手持激光焊接具备能耗低 热影响区小 无烟尘优势 更契合碳中和战略目标[12]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政策落地 制造企业亟需替代高碳焊接工艺 倒逼设备向绿色节能方向迭代[12] - 未来技术将嵌入智能制造系统 配合机器人协作 MES系统联动和数字孪生仿真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与质量可控 构建高度协同焊接生态[15] 行业应用与影响 - 手持激光焊接技术成为工业4.0时代关键使能技术 重塑汽车制造 航空航天 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装备等传统生产流程[1] - 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 更智能 更绿色方向发展 是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一环[16] - 随着AI算法和光纤激光器突破 技术将进一步渗透至更多行业 可能重新定义全球供应链制造标准[16]
欧盟首任气候官员:中国投巨资,欧洲停滞,就输了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15
欧洲气候政策转向 - 欧盟气候政策重心从绿色转型转向安全与竞争力 导致绿色进程逆转 [1] - 欧盟委员会绿色新政面临各国政府要求放宽减排目标和行业游说施压 [2] - 过去四十年气候灾难给欧洲造成近5000亿欧元损失 [1] 企业气候行动倒退 - 英国石油公司BP放弃2050年碳中和愿景 重新聚焦化石燃料业务 [2] - BP退出澳洲大型绿色氢气生产设施项目 专注于化石燃料 [2] - 大众汽车在柴油门丑闻后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被质疑存在漂绿行为 [5] 中国气候技术发展 - 中国投入数十亿美元发展气候友好型技术 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全球领先 [5][7] - 2024年中国国内安装的太阳能板和风机数量超过中国之外全球总和 [7] - 中国2024年出口的清洁能源产品预计使全球排放量减少1% [7] 气候合作与产业竞争 - 中欧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加强气候变化合作 将巴黎协定作为基本遵循 [7] - 欧盟气候官员警告欧洲可能因犹豫不决而失去未来产业 [1][5] -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年预算近600亿欧元 占欧盟年度预算三分之一以上 [5] 极端气候影响 - 欧洲遭遇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规模增加 包括野火、洪灾和破纪录高温 [1] - 气候灾难导致医院人满为患 驯鹿涌入城市寻找阴凉处等异常现象 [1] - 极端天气造成民众对决策者信任崩塌 可能加剧社会两极分化 [1]
蓝晓科技涨2.00%,成交额4663.3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74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22 13:4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53.93元/股 成交额4663.33万元 换手率0.28% 总市值273.7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74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92%和2.8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8.24%和9.9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4.09% 近5日涨5.54% 近20日跌1.34% 近60日涨18.89%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较上期减少9.84%至1.90万户 人均流通股增加10.92%至16,100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02.71万股至5004.49万股 稳居第一大流通股东 [3] -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持股1000万股不变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6.61万股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减持9.4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7亿元 同比减少3.64%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增长10.01% [2] 公司基本概况 - 主营业务为吸附分离材料及系统装置 吸附材料收入占比80.71% 系统装置占比14.70%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塑料-合成树脂 概念板块涵盖盐湖提锂/锂电池/碳中和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6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8.66亿元 [3]
天岳先进(02631)与东芝电子元件达成合作协议 加速业务拓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12:50
合作内容 - 天岳先进与东芝电子就SiC功率半导体用衬底达成基本协议 包括技术协作与商业合作 [1] - 技术协作针对SiC功率半导体特性提升与品质改善 [1] - 商业合作旨在扩大高品质稳定衬底供应 [1] 行业背景 - 功率半导体承担电力供应与控制功能 是实现电气设备节能化及碳中和不可或缺的半导体元件 [3] - 在设备电力使用效率提升等需求背景下 预计未来功率半导体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3] - SiC衬底功率半导体应用于电动汽车 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高效电力转换场景 [3] - 电力效率之外 可靠性与品质稳定性成为重要课题 [3] 东芝电子战略 - 以铁路用SiC功率半导体的开发 制造及供应实绩为基础 加速推进服务器电源用 车载用等SiC器件开发 [3] - 未来致力于进一步降低SiC功率半导体损耗 开发高可靠性 高效率产品 [3] - 除自主研发外 与SiC衬底技术改良的紧密协作至关重要 [3] - 与天岳先进合作有望为各应用场景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加速业务拓展 [3] 天岳先进技术实力 - 公司自2010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单晶SiC衬底的开发生产 [4] - 将品质与技术研发作为核心经营理念 碳化硅衬底领域相关专利数量全球前五 [4] - 2022年作为中国首家SiC概念企业上市 实现全球化业务拓展与市场份额垂直增长 [4] - 2024年率先发布全球首款12英寸SiC衬底 [4] - 2025年实现n型 半绝缘型及p型全系产品12英寸衬底布局 [4] - 通过合作将把SiC功率半导体产品需求转化为衬底品质与可靠性提升 [4]
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穿越周期,创新协同引领高质量发展 横店东磁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大增77.83%
全景网· 2025-08-22 10: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9.36亿元同比增长24.75% 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58.94% 扣非净利润10.71亿元同比增长77.83% [1] - 现金分红金额6.09亿元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0元 [1] 磁性材料业务 - 磁性材料与器件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39亿元和4.32亿元 同比增长4.51%和9.81% [2] - 磁材出货量达10.73万吨 拥有年产29万吨生产能力 产品覆盖22大类上万种规格 [2] - 铁氧体磁性材料出货量位列行业首位 铜片电感已供应服务器和GPU领域 EMC滤波器件切入新能源汽车和AI领域 [2] - 全球磁性材料市场规模达820亿美元 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6.8% [1] 光伏业务 - 光伏产品实现营业收入80.54亿元 同比增长36.58% 出货量达13.4GW同比增幅超65% 位居行业前十 [4] - 电池量产转换效率提升至26.85% 研发效率达27.25% 第三方认证效率达26.51% [5] - 6款产品入选国家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录 成为中国首批获得DIBt建筑应用认证的组件制造商 [5] 锂电业务 - 锂电业务实现收入12.86亿元 出货量超3亿支同比增长12.25% 位居国内圆柱小动力电池行业前三 [6] - 推出多款高容量E型和P型新产品 完成全极耳产品技术储备 毛利率进一步回升 [6] 技术研发实力 - 拥有30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 构建磁材/光伏/锂电研究中心与中试平台 配备两个国家级CNAS检测中心 [2] - 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74项 拥有有效专利1846件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16件 [9] - 铁氧体永磁元件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软磁材料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3] 国际化布局 - 实现海外营收57.58亿元 同比增长37.36% 产品远销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 [7] - 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基地或仓储中心 在中欧日韩等近20个国家建立战略供应链 [7] - 海外产能实现满产高效释放 践行"Local for Local"本地化策略 [7] 产业协同与智能制造 - 建成2个省级5G工厂和5个国家级5G工厂 覆盖磁性材料/太阳能/锂电池核心产业 [10] - 连云港基地获行业首张ISO14068组织碳中和证书 三个基地获得温室气体核查声明 [10] - 通过"光伏+储能""光伏+制氢"等创新项目改善行业供需失衡局面 [4] 行业地位与认证 - 获评Bosch亚太区最佳供应商 Midea战略供应商 多次被Panasonic/Nidec授予最佳供应商称号 [3] - Infinity RT组件稳居TaiyangNews全球组件榜单前十 [5] - 磁性材料生产企业数量超千家 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明显 [8]
机构风向标 | 申昊科技(300853)2025年二季度已披露持仓机构仅3家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10
机构持股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21日共有3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申昊科技A股股份327.93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2.23% [1] - 机构投资者包括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 BARCLAYS BANK PLC 杭州城霖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 - 机构持股比例较上一季度上升0.31个百分点 [1] 公募基金持仓变化 -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在本期未再披露持仓申昊科技 [1] 外资机构动向 - 本期新披露2家外资机构分别为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和BARCLAYS BANK PLC [1]
大越期货沪铝早报-20250822
大越期货· 2025-08-22 10: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铝基本面因碳中和控制产能扩张但下游需求不强劲、房地产延续疲软且宏观短期情绪多变呈中性;基差显示升水期货为中性;上期所铝库存较上周增加为中性;盘面收盘价在20均线上但20均线向下运行呈中性;主力净持仓多且多减偏多;碳中和催发铝行业变革长期利多铝价,美再扩大钢铝关税使多空交织,铝价震荡运行[2] - 铝市场存在降息和需求疲软博弈,利多因素有碳中和控制产能扩张、俄乌地缘政治扰动影响俄铝供应、降息;利空因素有全球经济不乐观高铝价压制下游消费、铝材出口退税取消[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每日汇总 - 上海现货中间价70770,较昨日跌375;南储现货中间价70690,较昨日跌450;长江今日上海现货中间价70870,较昨日跌400[4] - 仓单库存总量70798吨,较昨日增699吨;LME库存(日)74750吨,较昨日减425吨;SHFE库存(周)136300吨,较上周增29728吨[4] 供需平衡 |时间|产量(万吨)|净进口量(万吨)|表观消费量(万吨)|实际消费(万吨)|供需平衡(万吨)| | ---- | ---- | ---- | ---- | ---- | ---- | |2018|3609|7.03|3615.03|3662.63|-47.61| |2019|3542.48|-0.64|3541.84|3610.44|-68.61| |2020|3712.44|105.78|3818.22|3816.92|1.3| |2021|3849.2|150.33|3994.63|4008.83|-14.2| |2022|4007.33|46.55|4053.88|4083.86|-29.98| |2023|4151.3|139.24|4290.51|4294.81|-4.31| |2024|4312.27|196.16|4502.5|4487.5|15|[22]
2025年中国谷氨酸行业PEST分析、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进出口贸易、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呈现“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格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2 09:35
行业概述 -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具有鲜味特性 在生物体蛋白质代谢中占重要地位[2] - 行业采用中糖发酵和一次等电点提取工艺 发酵周期50小时 糖酸转化率达60% 谷氨酸提取率达93%[3] - 下游应用涵盖食品 饲料和医药领域 其中食品领域需求占比超60%[9][11]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3年谷氨酸需求量达262.36万吨 市场规模236.67亿元 2024年受宏观经济影响需求下滑至256.53万吨 市场规模降至202.97亿元[1][11] - 味精作为主要应用形式 2024年总产能达356万吨 产量达301.48万吨[9] - 食品工业中作为增味剂持续存在需求 饲料领域作为动物营养添加剂需求与日俱增 医药领域应用不断拓展[1][1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玉米 淀粉等原材料 醋酸 液体石蜡等辅助材料 菌种 酶制剂等生物制剂以及生产设备供应商[6] - 中游为谷氨酸生产环节[6] - 下游应用市场覆盖食品 饲料和医药等领域[6] 进出口贸易 - 2024年谷氨酸出口数量83666.3吨 出口额9292.5万美元 出口均价0.11万美元/吨[13] - 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印度尼西亚(3521.38万美元) 中国台湾(2845.80万美元) 越南(2063.76万美元) 泰国(187.46万美元)等[13] 竞争格局 - 行业形成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格局 CR3占比超80% 市场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15] - 主要企业包括阜丰集团 梅花生物和伊品生物 凭借先进发酵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巩固市场地位[15] 代表企业分析 - 阜丰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 毛利润50.57亿元 毛利率18.22% 产品涵盖味精 黄原胶 氨基酸等50多种系列[18] - 梅花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250.7亿元 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 食品味觉优化产品占比31.69% 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20] 发展趋势 - 高纯度 低钠等新型谷氨酸产品将更受市场欢迎 L-谷氨酸在食品调味领域应用扩大 聚谷氨酸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规模增长[22] - 在碳中和背景下 行业将注重可持续生产 完善生物发酵技术 减少能耗和废弃物排放 加强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22]
网红城市不再出现,可能因为大家都忙着造机器人
虎嗅· 2025-08-22 09:13
文旅需求变化 - 旅游需求从流量导向和单一爆款模式转向更个性化及更具文化内核的深度体验 [4] -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2025年旅游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有望全面创历史新高 [3] - 苏超联赛成功将地域认同感转化为线下消费热潮 体现新需求趋势 [2][4] 政府角色与策略调整 - 文旅部门积极参与协调 通过免费开放景点和公交等措施提升游客体验 [5][6] - 政府行为趋于克制 不再高调站台或承接流量 如菏泽南站停止文娱活动 [7][8][9] - 网红城市打造需要强大组织能力 包括交通便利性 物资供应和居民动员力 [36][37] 宏观经济与产业转型背景 - 地产经济模式不可持续 土地财政依赖减弱 地方政府资源转向新赛道 [12][21][41] - 绿色经济崛起导致工业用地需求下降 传统产业面临碳汇等新挑战 [23][24][25] - 新质生产力成为战略重点 政府引导基金集中投向硬科技领域 [42][44] 资本与资源分配转移 - 政府创投基金明确要求投早 投小 投长期和投硬科技 [42] - 2024年VC/PE市场投向电子信息领域资金总额是大消费与文娱传媒领域总和的8.3倍 [42] - 资本从文旅等消费领域抽离 系统性地涌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硬科技战场 [43][47] 文旅产业定位变化 - 文旅从主角降为配角 成为服务于整体经济升级的融合组件 [44][52] - 文旅产业本质是现金流业务 但缺乏资本重投入特性 难以承接持续流量 [39][52] - 农业县或文化城市可能继续押注文旅 但难以再现全国现象级奇迹 [52][53][54] 地方发展模式选择 - 地方政府需评估财政健康状况 债务高企城市难以承受AI产业长期投入 [51] - 发展模式从遍地开花转向重点突破 资源分配呈现零和博弈特征 [41][46] - 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热潮兴起 如武汉光谷10万平方米园区和南京30亿元引导基金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