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
搜索文档
大连电瓷:上半年实现营收5.81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15: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81亿元 归母净利润4658.07万元 [1] 国内市场进展 - 实施陕北-安徽 阿坝-成都东 平圩电厂等线路供货 [1] - 中标甘肃-浙江 烟威送出 大同-天津南等重大线路工程 [1] - 上半年国内累计中标金额达6.58亿元 [1] 海外市场拓展 - 在沙特市场取得直流产品认证 [1] - 在韩国 泰国 意大利等市场实现产品批量交付 [1] - 新签海外订单创历史同期新高 市场渗透率显著提升 [1] 产能建设与升级 - 大连工厂完成自动化改造升级 重建多座抽屉窑 新建阴干室并新增自主研发设备 [1] - 江西工厂二期建设顺利完成并陆续投产 [1] - 预计年底完成产能爬坡 标准设计产能提升2万吨/年 [1] 生产协同管理 - 充分发挥大连 福建 江西三地产业协同优势 [2] - 通过精细化管理及成本控制实现产能优化配置 [2]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 持续推进数字化价值链流程再造及流程体系建设 [2] - 江西工厂获评省级先进智能工厂 [2] - 大连工厂数智化改造加速推进 [2] 绿色能源转型 - 大连工厂建成分布式光伏系统并实现并网 光伏自发自用比例达70% [2] - 江西工厂集成光伏系统 储能设施和智能充电桩 构建智慧微电网体系 [2] - 绿电自给率提升至80%以上 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循环利用 [2]
从 “燃油轰鸣” 到 “电动静音”,句容台泥矿山打造传统矿业绿色转型 “样板间”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15:29
核心观点 - 句容台泥水泥有限公司通过无人电动矿车、光伏发电和粉磨系统升级实现矿山零碳转型 显著降低能耗和排放 同时供电公司提供定制化电力保障支持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1][2][4][5] 企业绿色转型举措 - 矿区配备14台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 构建全流程数字化作业体系 年运输石灰石473万吨 仅消耗电能146万千瓦时 [2] - 电动矿车每年减少柴油消耗800吨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00余吨 相当于15万棵树年吸碳量 [2] - 建设1200平方米分布式光伏电站 容量1107kW 年均发电量110万千瓦时 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吨 [4] - 投资1.2亿元升级原料粉磨系统 用辊压机替代传统立磨机 改造后单台原料磨循环风机年节电140万度 全厂年节电量超2400万度 [4] - 颗粒物排放浓度降至5毫克/立方米 仅为改造前十分之一 [4] 电力保障体系 - 供电公司投资新建42基铁塔 架设2条110千伏线路 定制双电源供电方案 确保无缝切换 [3] -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光伏运行状态 优化光伏板安装角度 设计安全并网方案 [4] - 为企业新增1.6万千伏安变压器 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接入流程 [4] - 建立一户一册专属档案 一对一匹配客户经理 每月上门跟踪企业总负荷和关键设备运行状况 [5] 企业基础概况 - 矿区占地面积4516亩 石灰石储量3.2亿吨 年产水泥420万吨 [1] - 石灰石通过16.4公里皮带输送长廊直抵厂区堆场 [1] - 近三年稳居句容市水泥行业纳税头牌 生产全链条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 [3] - 停电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数百万元经济损失 [3]
全球化及绿色转型双轮驱动,信凯科技2025上半年营收双增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14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中国稳居全球有机颜料生产龙头地位 产量规模与出口份额连续多年领跑全球[1] - 全球有机颜料市场规模2024-2029年将增长1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5%[4] - 欧盟REACH法规新增12项限制物质 美国《生物技术法案》强化供应链审查 倒逼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9亿元 同比上升4.91%[1] - 归母净利润5456.51万元 同比上升18.47%[1] - 扣非净利润6131.66万元 同比上升37.96%[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网络 设立7家子公司覆盖欧美亚核心市场[2] - 构建本地化仓储与销售体系 实现客户需求快速响应[2] - 完成89项有机颜料及相关物质REACH注册 成为国内行业合规标杆[2]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势 - 拥有49项授权专利 掌握有机颜料表面处理/检测/负面物质控制三大核心技术[3] - 产品耐光性耐热性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成功打入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高端领域[2][3] - 采用连续化生产和硝化连续反应技术 实现永固紫颜料全流程密闭化生产[3]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以ETAD正式会员身份参与全球行业峰会 深度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讨论[3] - 在国际展会展示创新技术 通过定制化色彩解决方案巩固全球合作伙伴形象[2] - 重点拓展杂环颜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线 满足汽车涂料/建筑涂料高端需求[3]
王军:全球ESG持续分化下的中国企业和投资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8-27 12:46
全球ESG持续分化 - 2025年一季度全球可持续基金资金净流出86亿美元 总规模为3.16万亿美元[1][2] - 美国连续10个季度净流出61亿美元 欧洲出现2018年以来首次流出12亿美元[2] - 欧洲推进强制性信息披露框架 美国在特朗普2.0时代呈现政策分裂[2][8] 欧洲ESG监管体系 - 形成三大法律支柱:《欧盟分类目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可持续金融披露规则》[3] - 2024年7月全面推行CSRD 要求超过5万家企业披露双重重要性数据[4] - 2025年6月通过CSDDD指令 要求大型企业对供应链人权和环境风险进行尽职调查[4][6] 美国ESG发展态势 - 联邦政策出现倒退 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并废除清洁能源法规[8] - 24个民主党州坚持气候披露 共和党州通过立法限制ESG标准应用[8] - ESG股东提案数量下降34% 但反ESG提案支持率不足5%[9] 中国ESG特色路径 - 采用实用主义结合战略发展方式 聚焦能源独立与供应链韧性[10][11] - 2025年光伏累计装机10.8亿千瓦 占全球40%以上[11] - 2025年1-5月新能源车销售560.8万辆 全球占比68.3%[11] 中国企业ESG实践 - A股ESG报告披露率达46.1% 较上年增长18%[14] - 沪深300成分股披露率97.7% 金融行业披露率91%领先[16] - 头部企业探索实践创新 如潍柴动力研发热效率53.09%柴油机[19] 中国ESG监管进展 - 2024年5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 对标ISSB框架[13] - 三大交易所要求部分上市公司2026年前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13] - 上交所推出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13] ESG投资产品表现 - ESG公募基金规模降至5045.89亿元 较2024年减少680亿元[22] - 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规模下降最快 减少近900亿元[24] - 被动型ESG股票指数基金半数跑赢大盘 债券指数80%表现稳健[38][39] 产品业绩分析 - ESG公募基金近三年收益率-20.2% 逊于公募市场均值[36] - 公司治理主题基金长期表现最佳 成立以来收益率132.01%[36] - 华证ESG领先指数近三年表现优于中证800基准[43]
新疆准东惊现3900亿吨巨矿,够中国用百年为何还买外国煤?
搜狐财经· 2025-08-27 11:48
资源储备与进口现状 - 新疆准东煤田探明储量达3900亿吨 占全国预测储量近10% 可满足中国当前能源消费需求近百年 [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煤炭进口量达3.89亿吨 同比增长11.9% 全年进口量预计创历史新高 [1] 新疆煤炭开发瓶颈 - 新疆煤炭预测总储量2.19万亿吨 占全国39.3% 但距东部工业核心区超3000公里导致陆运成本每吨超400元 [3] - 印尼煤海运至广东成本仅30美元/吨(约217元) 较新疆煤差价近半 [3] - 兰新铁路扩能后年运力达1.1亿吨 但2023年疆煤外运仅6023万吨 不足产能55% [3] 进口煤炭战略价值 - 国内炼焦煤占比不足30% 2024年1-10月进口炼焦煤9924万吨 其中澳大利亚优质焦煤占42% 用于高端特种钢生产 [5] - 江苏电厂混烧印尼煤(含硫量0.8%)与山西高硫煤 使硫化物排放下降37% 年减污成本节省2.6亿元 [5] - 2023年地缘冲突致国际煤价波动超60% 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印尼42%/俄罗斯12%/蒙古11%)建立四国供应链缓冲池 [5] 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 准东能源基地投用无人装车系统 装煤效率提升300% 成本降至110元/吨 推动疆煤入关竞争力逼近进口煤 [7] - 煤制烯烃项目使1吨煤转化后增值8倍 2024年工业硅/多晶硅产能分别达42万吨/57万吨 替代进口高端材料 [7] - 2023年秦皇岛港存煤峰值达950万吨 其中进口煤占35% 有效平抑保供季价格波动 [7] 能源战略转型方向 - 进口煤支撑电力需求同时 新疆煤化工基地加速氢能耦合项目 预计2030年绿氢替代率超30% [7] - 煤炭进口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的能源战略 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化工原料转型 [7][9]
CNOOC(00883)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7 10: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95亿元,同比下降12.8%,主要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 [7][18] - 油气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17亿元,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比下降15.1% [7][19] - 公司总资产达到人民币11190亿元,较期初增加人民币62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4%,财务状况健康 [20][21] - 上半年资本支出为人民币576亿元,主要用于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建设,执行情况符合计划 [21] - 全成本为每桶26.94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7.75美元下降2.9%,成本控制有效 [7][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油气净产量达到3.846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6.1%,创历史同期新高 [2][6][11]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主要受益于上海一号二期和渤中区域项目的贡献 [2][6][11] - 勘探方面取得5个新发现,成功评价18个油气构造,资源基础得到巩固 [2][6] - 开发方面有10个新项目成功投产,数量显著超过往年同期 [6][12] - 新能源业务按计划发展,预计2025年发电量目标为5-10亿千瓦时 [5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国内天然气市场表现稳定,拥有独特的销售机制确保供应和价格稳定 [63][64] - 海外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在哈萨克斯坦签署久约伊区块新石油合同并担任作业者,伊拉克7区块合同于2月正式生效 [10] - 南美洲继续作为公司最重要的海外油气增长来源,巴西Buzios和Mero项目投产提升产量 [13] - 海外天然气主要生产区为圭亚那,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探索新生产设施或区域 [2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油气主业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加速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3]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运营能力提升,广泛应用先进地球物理技术和智能化注水技术,自然递减率降至9.5% [14] - 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上海一号智能气田被评为国家优秀智能工厂 [14] - 系统推进新能源培育,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安平15-1平台投运,文昌97油田建成全球首台5兆瓦海上高温烟气ORC发电装置 [15] - 低成本战略是长期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改进、精益管理、增产提效和投资结构优化实现成本控制 [34][35][36][37][3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国际油价受地缘政治、气候、政策等多因素影响,预测难度增大,但机构共识认为2025年油价将在65-70美元/桶区间 [39][40][41][42] - 公司不依赖高油价,注重夯实基础,通过增产和控制成本应对油价波动,确保在任何油价环境下都能生存和发展 [43][44][45][46][47][48] - 天然气中长期国际价格预计逐步下降,与国内价格趋于收敛,但公司凭借独特销售机制和长协模式保持价格和现金流稳定 [28][29][30][63] - 行业未来能源替代是长期过程,传统油气不会突然退出,公司将逐步发展新能源作为第二增长曲线,但不会盲目追求规模 [49][52][53][54][55][56][5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决定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派息比率45.5%,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股息总额约316亿港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历史第二高 [3][7][22][31][32] - 自由现金流强劲,达到人民币570亿元,为股东回报提供稳定支撑 [20] - HSE表现稳定,可记录职业伤害事故率和损失工时事故率保持在低位 [16] - 合资公司和联营公司出现投资损失13亿元,主要与阿根廷BCA公司有关,系按会计准则根据其经审计业绩确认,非长期性损失 [59][60] - 台风影响已预算提供30-40万吨产量损失,实际影响约25万吨,不会影响全年产量目标 [75][8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天然气产量环比增长及价格优于同行的原因,以及对202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展望 - 天然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上海一号二期和渤中区域等项目贡献,海外主要生产区为圭亚那,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探索 [26][28] - 天然气业务具有周期长、成本低、长协为主的特点,价格相对稳定,公司拥有稳定销售体系和寻价机制确保合理市场价格 [26][29][30] - 中长期国际天然气价格预计逐步下降,与国内价格趋于收敛,但受地缘政治和气候等多因素影响,预测存在不确定性 [26][30][63] 问题: 中期派息比率提升5个百分点,全年是否会维持50%的派息比率 - 中期派息比率45.5%,股息总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油价下跌15.1%背景下实属不易,为历史第二高 [31][32] - 公司已制定未来三年股息政策,无论油价如何变化,回报股东的原则不会改变,下半年派息将综合考虑生产、经营、财务状况、投资机会及同业对比等因素后确定 [32] 问题: 下半年油价走势及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进一步空间 - 油价受多重因素影响难以精准预测,机构共识预计2025年在65-70美元/桶,公司注重通过增产和控制成本应对油价波动 [39][42][43] - 成本控制通过技术改进、精益管理、增产提效和投资优化实现,不是无限压缩成本,而是坚持低成本战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34][35][36][37][38] 问题: 新能源业务发展计划及措施 - 2025年新能源发电量目标5-10亿千瓦时,正在开发海南海上风电、陆丰清洁能源等项目,明年将开始发电 [50] - 新能源发展注重与现有油气业务协同,实现绿色生产替代,但必须达到内部投资门槛,不会盲目追求规模 [52][53][54][55] - 长期看新能源是第二增长曲线,但油气仍是核心主业,新能源不会影响油气业务发展 [56][57] 问题: 投资损失13亿元是否与阿根廷合资公司有关及原因 - 投资损失主要来自阿根廷BCA公司(持股50%),系按会计准则根据其经审计业绩确认,反映实际经营结果和市场环境,非长期性损失 [59][60] 问题: 天然气未来增长趋势及下游市场发展策略 - 天然气增长来自南海、渤海区域项目及海外圭亚那项目,沿海销售强劲,公司拥有独特销售机制和寻价能力确保市场稳定 [61][63][64] - 天然气采收率通常高于原油(国内50%以上,海外可达80%),经济性虽不如原油,但开发周期长且稳定 [65] 问题: 资本支出及油气产量指引的具体方向 - 资本支出存在波动,上半年同比降低系偶发因素(如近航道作业需更多安全论证),下半年预计高于上半年,但波动正常 [67][68][69] - 国内需维持油产量3亿吨、气产量100亿方/年的产能建设,投资机会捕捉存在不确定性 [70][71] 问题: 海外业务拓展的区域和规模要求、台风影响及应对措施、渤中项目3年投产的经验是否可复制 - 海外发展定向明确,但“十五五”规划细节暂不便披露 [72][73] - 台风影响已通过远程关停平台等措施减少损失50%,今年预算提供30-40万吨产量损失,实际25万吨,不影响全年目标 [74][75][80] - 渤中项目快速投产通过标准化设计、提前采购和生产准备实现,可缩短工期8个月,但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达到,公司正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持续提升效率 [76][77][78][79]
“新三样”圈粉 中国出口“含新量”更足
央广网· 2025-08-27 10:30
出口结构优化 - 2024年"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 [1] - 出口产品从拼量拼价转向竞智逐新 体现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特点 [1][2] - 外贸核心竞争力增强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2] 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2] -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链支撑行业发展 [2] 文化产品出口拓展 - 文化"新三样"(网文、网剧、网游)在海外受众中形成中国风潮 [2] - 《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及LABUBU文创产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2] - 带动电影、游戏等服务贸易出口 [2] 产业发展支撑因素 - 精准对接消费者对高品质新体验的需求 [3] - 成熟供应链和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3] -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拦截183万件假LABUBU产品 [3] 海关监管作用 - 海关在进出境口岸为创新创造提供保障 [3] - 知识产权保护对内对外一视同仁 维护国内外企业合法权益 [3] - 阻止境外侵权产品流入和打击国内侵权产品流出 [3]
一束光照亮一座城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电力先行护航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27 10:08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 220千伏深圳能源东部电厂二期送出线路工程投产,新增23公里输电线路和76座铁塔,为深圳东部提供134万千瓦绿色电力容量 [1] - 深圳电网变电站总数在"十四五"期间突破370座,成为全国第五个最高负荷突破2000万千瓦的城市电网 [11] - 面向"20+8"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新建变电站18座,完成519个重大项目送电,送电容量平均增速超15% [11] 电力供需与负荷增长 - 深圳最高用电负荷从2020年1913.62万千瓦增至2025年2401.12万千瓦,负荷密度达1.18万千瓦/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6] - 2024年深圳用电量达1214.9亿千瓦时,支撑3.68万亿元GDP,最大日供电量4.92亿千瓦时,超过1979-1982年四年用电量总和 [6] - 深圳成为全国第五个供用电量双双突破1000亿千瓦时的城市电网 [11] 清洁能源与绿色转型 - 推动藏粤直流和粤东红海湾海风落点深圳,实现"两个1000万千瓦"清洁电力输入,藏粤直流工程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200亿度西藏清洁水电和光伏电力 [11] - 深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升至90.0%,光明燃机和东部电厂二期相继并网 [15] - 全国率先上线"绿车充绿电"服务,首批11座示范站实现100%绿电供应,新能源车主累计充1000度可领取专属绿证 [1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 - 自主研发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在国内大型活动电力保障中首次大规模实战部署,实现从220伏插座到500千伏高压设备的全程监测 [12] - 国内首条10千伏三相同轴高温交流超导电缆稳定运行,输电损耗仅为常规电缆五分之一,关键装备100%国产化 [12] - 建成深圳超大城市数字电网,实现85%故障停电用户在1分钟内自动复电,数智化程度全国最高、世界领先 [13] - 电力行业首个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落地深圳,首批292个"数字员工"岗位图谱和75项成果正式上岗 [12]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充电站数量从530座跃升至830座,充电桩从1.3万支增至2.1万支 [15] - 建成南方电网首个全液冷超充站(会展中心超充站)、深圳首个高速服务区超充站(长圳超充站)和全国首个"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电力鸿蒙"示范站(莲花山超充站) [15] -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双超"城市,超充站和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和加油枪 [15] 虚拟电厂与能源管理 - 国内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在深投入运行,实时可调负荷超100万千瓦,最快响应速度达毫秒级,达国际领先水平 [16] - 从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模式转变,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充电桩、光伏、储能等分散负荷资源 [16] 供电服务质量提升 - 2024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7.5分钟,优于伦敦和纽约,11个高品质供电引领区停电时间小于2.5分钟 [17] - 深圳"获得电力"指标自2019年以来始终保持全国第一,供电服务连续14年位居全市40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第一 [17] - 完成2172个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超30亿元;185个城中村用电安全整治,人均供电容量提升65% [17] 绿电交易与服务创新 - 全国首家获政府授权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深圳成立,累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超1200家重点企业,撮合绿电绿证交易总量超680亿千瓦时 [15] - 推出"信用办电"服务,使用《企业信福分报告》作为替代报装用电产权资料凭证,解决高压用户报装难题 [17] - 启动"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行动",推出27条举措围绕9个方面,同步发布"快用电、用好电、用绿电"三大用电营商品牌 [18]
重庆机电创新驱动再创佳绩,首次中期派息,AIDC柴发需求火爆
新浪财经· 2025-08-27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6.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2% [1] - 股东应占利润4.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53.8% [1] - 首次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01元人民币 全年分红有望创近年新高 [1]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气体压缩机业务参与国家"成渝氢走廊"项目 与中石化合作建设首个1000公斤级加氢站 [2] - 水力发电设备新增订单超7700万元人民币 创历史新高 [2] - 清洁能源装备板块营收增长11.3%至37.38亿元人民币 [2] - 该板块盈利达1.53亿元人民币 同比跃升241.1% [2] 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 数控机床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智能装备系统集成与中铁隧道、国能集团等重点客户深化合作 [3] - 合营企业重庆康明斯柴油发动机供不应求 受益于海外及国内AIDC配电领域强劲需求 [3] 技术创新进展 - 加快Q60发动机和Q50发电用发动机研发 推出甲醇发动机样机 [3] - 协作机器人自动化搬运平台进入工序调试阶段 [5] - 开发新能源车用磨齿机、人形机器人用滚齿机及精密减速机用内齿轮车珩复合机床 [5] 全球化市场拓展 - 工业泵业务获得河北钢铝融合产业隔膜泵二期项目 订单金额超1.27亿元人民币 [4] - 在南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拓展经销商网络 [4] - 电线电缆业务通过多元化商业模式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4] 战略发展方向 - 经营范围正式纳入工业机器人与公共服务机器人设计制造维护 [5] -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方针 布局新能源车及人形机器人等创新赛道 [5][6] -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国际市场拓展 应对智能制造和绿色转型趋势 [5][6]
中国光热技术点亮绿色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27 09:52
中国光热发电技术发展 - 新疆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采用塔式聚光集热技术 通过14500多面定日镜将阳光反射至吸热塔 使熔盐升温至565摄氏度并驱动发电机组[2][4] - 该电站年发电量达1.98亿千瓦时 可满足24万人全年用电需求 每年节约标准煤6.19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5.48万吨[6] - 熔盐储热技术实现24小时持续供电 在夜间及特殊天气条件下仍能稳定输出电能[4] 中国清洁能源装机进展 - 截至2024年7月底 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06亿千瓦 较2020年底增长2.25倍 提前6年实现2030年目标[7] - 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超50%来自中国 英国能源智库报告显示中国主导全球清洁能源增长[7]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 占全球总投资比重三分之一[19] 中非绿色能源合作项目 - 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是非洲首个百兆瓦级光热项目 由中国企业承建 配备超4万面定日镜[8][12] - 该项目年发电量约480吉瓦时 可满足2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有效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状况[10] - 项目为南非创造1800个就业岗位 其中85%为本地用工 注入建设投资约75亿兰特[12] 全球清洁能源技术输出 - 中国在智利投运超2000辆电动公交车 在斐济援助4300套LED路灯及2000套家用太阳能系统 惠及近3万民众[15] - 中国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 与40多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 - 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45%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借鉴方案[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