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长江证券:比亚迪盈利能力向上趋势明确,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11-10 16:05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Q3实现归母净利润78.2亿元,同比-32.6%,环比+23.1%,毛利率和单车盈 利提升,盈利能力向上趋势明确。技术与规模构建超越行业竞争力,智能化、出海与高端发力迈向新巅 峰。智能化大战略下,智驾转型坚定。超级e平台发布,纯电技术迎来重大革新,持续巩固电动化技术 优势。腾势、仰望与方程豹车型储备丰富,加速布局高端市场。出海持续发力,海外渠道与车型矩阵将 进一步完善。下半年旺季有望提升规模效应,随着出海与高端化放量,下半年开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 升。预计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对应PE 27X,维持"买入"评级。 ...
长城汽车在大连设立新公司,经营范围覆盖零部件研发
巨潮资讯· 2025-11-10 14:27
公司新设研发子公司 - 长城汽车于11月7日全资设立大连长城智科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 [2] - 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涵盖工程和技术研究、汽车零部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销售、软件开发等 [2] - 股权穿透显示长城汽车持有100%股权,实控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魏建军 [2] 公司战略布局分析 - 新公司设立是结合长城汽车自身智能化、新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2] - 布局覆盖从上游技术研发到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旨在实现技术研发与市场销售的紧密联动 [3] - 该模式可形成“技术支撑销售、销售反哺研发”的良性循环,助力公司向综合出行服务商转型 [3] 大连汽车产业基础 - 大连已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体系,拥有3家整车企业和2家专用车或组装企业 [3] - 产业链包括大众一汽发动机、大众变速器、博格华纳等150余家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 [3] - 产业基础雄厚,产品种类齐全,覆盖从数控机床到发动机、变速器、电气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3]
“双料龙头”临工重机:年营收超百亿,仍难掩周期性风险
智通财经· 2025-11-10 13:39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临工重机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兴证国际 [1] - 公司曾于2022年12月向上交所递交申请,后于2024年1月自愿撤回A股申请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矿山设备和高空作业设备企业,专注于矿山、高空作业、物料搬运等领域 [1]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矿山运输设备及挖掘机市场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三,在全球新能源矿山运输设备领域国内排名第一 [1]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高空作业设备市场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五,在亚太区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排名第三 [1] 业务布局与产品结构 - 业务包含三大产品线解决方案:矿山设备、高空作业设备及物料搬运机械 [2] - 销售版图触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等主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6.8%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4% [2] - 核心产品线包括高空作业机械、宽体自卸车、钻机、特种机械等,覆盖矿山、建筑、工业等多个场景 [2] - 公司是工程机械电动化积极推动者,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售出约1600台新能源矿山运输设备,在该领域国内排名第一 [2]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05.29亿元、98.97亿元、120.2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55.31亿元,同比增长18.3% [3]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9.54亿元、9.74亿元、10亿元、6.35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3]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7.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4%,得益于高毛利产品销量增长及原材料价格回落 [3] - 高空作业设备收入从2022年的20亿元降至2024年的8.6亿元,主要受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及国际关税影响 [3]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工程机械设备市场规模2024年达15,372亿元,预计2030年增长至21,319亿元,2024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约5.6% [5] - 全球高空作业设备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626亿元增长至2024年1,3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1.5%,预计2030年进一步扩大至2,0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9% [5] - 全球矿山设备市场规模2024年为7,367亿元,2020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9%,预计2030年达到10,2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 [6] - 全球新能源矿山设备市场规模预计由2024年的309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1,456亿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达29.3% [6] 行业竞争格局 - 工程机械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竞争愈发白热化 [7] - 徐工、三一重工等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2025年徐工海外收入占比达46.61%,高于临工重机的44% [7] - 在高空作业设备领域,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下滑57%,面临浙江鼎力等企业的激烈竞争 [7] - 宽体矿车领域同样面临多家国内厂商的激烈竞争 [7]
燃油车又杀回来了
创业邦· 2025-11-10 11:38
燃油车市场表现 - 2024年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100万辆,环比增长10.9%,同比增长6.4%,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 [5] - 2024年1-9月传统燃油车国内累计销量814.1万辆,同比增长1.7%,而2024年全年同比跌幅为17.7% [5] - 2024年1-9月燃油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1704.4万辆的47.76%,仍占据近半壁江山 [5] - 2024年9月月销超万辆车型共72款,其中33款为燃油车 [5] 市场回暖驱动因素 - 燃油车折扣率普遍在30%左右,部分豪华车型现金优惠超过40% [8] - 日产轩逸2026款1.6L CVT省心版指导价11.39万元,经销商裸车价仅6.9万元,现金优惠幅度达39% [8] - 丰田凯美瑞9月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3.27%,环比增长超32% [8] - 多家传统汽车品牌将燃油车价格下探至8万元以下以提升性价比 [10] - 奔驰E260、宝马5系525Li、奥迪A6L等C级轿车裸车价均降至30万元以内 [10] 主要车企燃油车业绩 - 本田2024年9月全球产量31万辆同比增长3.8%,中国市场产量6.3万辆同比大涨25.7% [12] - 东风本田CR-V 9月销量14355台同比增长1.5%,前九个月累计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6.7% [12] - 一汽大众2024年9月实现整车销售146385辆,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14] - 吉利2024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68.4万辆,长安汽车上半年燃油车销量90.5万辆,奇瑞上半年燃油车销量90.1万辆 [14] 燃油车智能化发展 - 广汽丰田4款换代车型全系标配高算力车机芯片、语音交互系统、OTA功能及丰田TSS智能驾驶辅助 [17] - 2026款凯美瑞提供多达26项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17] - 一汽大众在9月正式启动OTA升级,覆盖全新一代迈腾等主力燃油车型 [19] - 一汽奥迪A5L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 [19] - 奇瑞瑞虎9X搭载猎鹰50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城市领航、高速NOA及智慧泊车等功能 [19] 行业战略与前景 - 奇瑞汽车发布"中国新燃油"战略,提出燃油车将实现"油电同智" [14] - 吉利汽车坚持"双线并进"战略,在重仓新能源的同时持续加码燃油车研发 [14][15] - 燃油车正快速弥补智能化短板,在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方面配置显著提升 [17][19] - 市场将进入燃油车与电动车共存的多元格局,车企战略将转向"多条腿走路" [21]
奔驰全新纯电CLA:用“中国配方”追逐年轻流量
经济观察网· 2025-11-10 11:24
品牌营销与定位转型 - 公司借助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代言纯电CLA并与麦当劳进行混搭营销,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吸引年轻流量并推动品牌转型 [2] - 公司在中国市场任命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一把手,并将本土开发团队的年轻人作为发布会主角,明确指向年轻化和新消费主义定位 [3] - 公司在营销中不再保持高冷姿态,而是积极回应市场热点并对竞品进行内涵,以适应内卷的营销环境 [3] 产品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纯电CLA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产品,起售价为24.9万元,比预售价低1万元,定价下探至25万元以内区间 [2][4] - 产品配备800V高压架构、续航达866公里、搭载字节跳动豆包语言大模型,并与Momenta合作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宣称在电动智能化层面与中国自主品牌达到技术平齐 [2] - 产品强调差异化安全竞争力,包括标配11个安全气囊、获得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测评五星认证,并牵头制定了将于2026年转化为新国标的电磁安全国际标准 [3] 市场竞争与挑战 - 纯电CLA的定价与特斯拉Model 3、极氪007、小米SU7等热门车型处于同一区间,意味着公司直接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 [4] - 公司面临在品牌认知、渠道服务、用户运营等方面的本土化挑战 [4] - 通过部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设为选装,公司展现出在平衡品牌溢价与成本控制方面的新考量 [4] 电动化转型路径 - 公司通过加大本土研发、与本土技术供应商深度合作来缩小在电动智能化领域与中国本土品牌的差距 [2] - 公司对全球新能源转型目标的调整使其被视为渐进派代表,其年轻化定位的变现效率是部署转型战略的重要参考 [3] - 公司正尝试通过纯电CLA重塑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价值体系,包括技术实力和溢价能力 [2]
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融合破局 驶向海洋高端装备深蓝区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09:53
蔚蓝海洋,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科技竞逐的新疆域。11月8日,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在2025厦 门产业发展大会暨金圆集团杯·上市公司(港股)金牛奖颁奖典礼上发表了关于"海洋经济与海洋高端装 备制造融合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深入阐述了其以"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低碳化"的"四化"融合 之路,破局海洋经济与高端装备协同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面对这些挑战,刘洪钧认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必须跳出"单点技术突破"的传统思维,以集成化、智能 化、模块化、低碳化"四化"融合为核心,重塑产业发展逻辑。 刘洪钧介绍,目前"四化"理念已在惠生清能三大核心产品上取得显著成效。在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 装置)领域,公司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交付了中国首条全流程自主的FLNG,"刘洪钧表示,"这种长 链条整合能力,让我们在全球新建FLNG平台市场中占据约30%份额。" 在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领域,刘洪钧坦言:"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核心市场仍在海外,中 国企业在品牌认可度和产业链竞争力上仍需努力。" 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 记者了解到,凭借高标准的交付,惠生清能已与意大利石油公司ENI、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来西 亚云顶 ...
全球与中国汽车座舱舒适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11-10 09:43
汽车座舱舒适系统是一套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专为提升车内乘员的舒适性、健康性和整体驾乘体验而设 计。它不仅包括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可调节腰部支撑、空调座椅等功能,还可能结合智能传感器、座椅位 置记忆、多区温控和人体工学优化设计,实现乘员个性化舒适体验。 此外,现代座舱舒适系统越来越多地通过数据反馈和智能控制自动调节座椅温度、支撑力度和按摩模式,从而 减轻长时间驾驶造成的疲劳,提高驾驶安全性。 舒适系统已不再是单一功能模块,而是与车载传感器、智能座舱控制平台深度集成。通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 感器及 AI 控制算法,系统可实现智能调节,如自动加热/通风、个性化腰托支撑、情境化按摩模式,从而提升 用户体验。 总体而言,汽车座舱舒适系统是智能化、个性化和人体工学设计的集合体,通过软硬件的协同作用,实现驾乘 体验的全面升级,满足现代汽车对舒适、安全与科技感的综合要求。 汽车座舱舒适系统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随着汽车消费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变,用户对驾乘体验的舒适性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基础舒适 功能(如座椅加热、通风)已逐渐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而按摩、智能腰托、多区空调等高端舒适系统正逐 ...
江苏省两年发放超千亿贷款 惠及五千多家企业
搜狐财经· 2025-11-10 08:55
政策总体规模与成效 - 自2024年起江苏构建财政贴息支持体系,截至今年9月30日已发放贷款1434.05亿元,拨付贴息资金超10亿元,惠及5212家企业(项目)[1] - 政策通过“免申即享”等机制提升效率,贴息资金实行先预拨后结算,旨在实现“政策红利”向“发展实效”转化[6] 制造业领域支持 - 制造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两年已发放贷款1015.29亿元,占整体发放规模约70%[1] - 自2024年6月制造业贷款贴息政策落地,已拨付贴息资金4.5亿元,惠及2027个企业(项目)[2] - 政策重点支撑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以及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2] - 例如中材锂膜公司获得8.8亿元贷款支持其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1] 城市更新领域支持 - “城新贷”产品已发放贷款179.13亿元,规模位居第二,拨付贴息资金3.29亿元,惠及183家企业(项目)[3] - 该产品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等重点项目[3] - 例如南京全民健身中心改造项目通过“城新贷”获得5000多万元贷款,贴息后实际利率仅1.4%,预计2025年可节约利息42.75万元[3] 小微企业与质量导向支持 - “苏质贷”发放贷款131.92亿元,规模位居第三,但惠及企业数量达2203个,位居第一[3] - 该产品已拨付贴息资金1.27亿元,通过将企业质量荣誉等“软实力”纳入授信维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痛点[4][5] - 例如江苏某特种阀门公司凭借其质量认证等获得“苏质贷”800万元授信,快速完成设备购入[4] 其他重点领域支持 - “交运贷”已发放贷款73.9亿元,拨付贴息1.78亿元,惠及116个企业(项目)[5] - “科技创新企业首贷”已发放贷款31.19亿元,拨付贴息0.42亿元,惠及731个企业(项目)[5] - “环基贷”已发放贷款20.53亿元,拨付贴息0.4亿元,惠及18个企业(项目)[5] - 不同贴息产品根据领域特点差异化发力,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政策支持矩阵[5] 政策战略定位与未来方向 - 政策是对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城市更新等战略的“创新承接”,并结合江苏省情将专精特新企业全面纳入支持范围[6] - 旨在应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阶段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迭代滞后等瓶颈,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关键领域[6][7] - 未来将聚焦细分领域需求精准施策,并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督,以增强政策工具的针对性、普惠性与可持续性[7]
武汉商用车展探馆!东风/中集包场 解放推新能源 江淮秀无人车 谁最有看点?| 头条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1-10 07:26
2025武汉车展行业趋势总览 - 车展作为商用车行业"风向标",反映出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新一代商用车的核心看点 [1][83] - 各家车企争相布局,大马力、大电量、无人驾驶成为市场热点 [83] - 专用车和零部件企业参展数量明显增加,显示市场变革正渗透入每一个领域 [83] 一汽解放参展亮点 - 展出五款新能源卡车产品,全部为新能源车型,针对不同细分市场 [3] - 具体车型包括J6L纯电动饲料运输车、J6L纯电动搅拌车、J6L电驱桥纯电牵引车等 [3][4][5] - 每款展车旁设有梯形装置以增强观众互动体验,体现产品自信 [6] 东风商用车参展亮点 - 作为东道主企业占据整个B3馆,展出六款重磅新车 [7][8] - 技术路线多元,关键词包括大电量、大马力、超充和增混 [7][12] - 展出龙擎动力两款新技术发动机:醇柴发动机和氨柴发动机 [12][13] 陕汽重卡参展亮点 - 展出四款重卡整车,涵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产品 [16][20] - 与西安康明斯同台展出五款发动机产品,核心看点为大马力、节油/节气、高效 [16] - 与中集车辆联手展示一体化设计的新能源重卡,并举行第30000辆交付仪式 [20] 福田汽车参展亮点 - 全品牌出击,欧曼、欧马可、奥铃、时代、图雅诺等均有明星产品展出 [23] 东风柳汽乘龙参展亮点 - 产品线齐全,涵盖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 [31] - 牵引车三款,柴油、燃气和电动三种技术路线俱全 [31] - 载货车和自卸车各1款,主打新能源,新能源化、智能化特征明显 [31][34] 东风轻型车参展亮点 - 将发布全新高端轻卡品牌,两款新车待揭幕 [33] - 展出四款新能源车:睿立达新一代VAN车、多利卡D5E、多利卡D6E和途逸T9E [33][35][37][39] 江淮汽车参展亮点 - 坤鹏ET9全新轻卡即将发布,处于展台正中心 [39][44] - 卡拉无人配送车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适配厂区、园区及终端配送 [39] 中集车辆参展亮点 - 以"唯有星链"为主题,三大展台联袂登场 [43] - 将发布"唯有星链"半挂车2026年度车型等系列新产品 [43] 比亚迪商用车参展亮点 - 展出四款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包括全新轿卡T4、混动轻卡T5等 [48][51][52] - 设置1400平方米动态体验区展示纯电轿卡T4性能 [48] 南京依维柯参展亮点 - 携欧霸·山海、聚星、得意三大明星产品矩阵亮相 [53][54] - 聚星系列展出多款车型,包括纯电动车、升顶房车和纯电动客车 [54][55][57][59] 玉柴机器参展亮点 - 燃料电池系统和16升燃气机占C位 [60][63] - 展出YCK09L系列柴油发动机、YCS07柴油发动机等多款动力产品 [61][65] 其他参展商亮点 - 载合卡车、海珀特两家卡车新势力亮相 [73] - 载合展出远洋舰氢能车,海珀特展出H49车型 [75][76][77]
惠生清能董事长刘洪钧: 融合破局 驶向海洋高端装备深蓝区
中国证券报· 2025-11-10 06:51
行业宏观背景 - 海洋经济已成为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并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制造业产值为3万亿元人民币 [2] - 行业呈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并具有鲜明的“深远海化”特征 [2] - 政策持续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四五”期间中国海工装备在制造业增加值、出口额及新承接订单方面稳居世界第一 [2]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核心技术垄断尚未完全解决、产业“大而散”格局制约发展效率等挑战 [2] - 深远海开发需应对极端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2] - 在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领域,中国企业虽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在品牌认可度和产业链竞争力上仍需努力,核心市场仍在海外 [3] 公司发展战略与实践 - 公司提出以“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低碳化”的“四化”融合之路,重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逻辑 [1][2] - 在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交付中国首条全流程自主的FLNG,使其在全球新建FLNG平台市场中占据约30%份额 [3] - 公司已与意大利ENI、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能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从单个项目参与者成长为国际能源生态共建者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企业不能满足于单纯制造,必须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即加强前端设计与基础研发,提升后端品牌价值与服务水平 [3] - 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跃升,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成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利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