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开发合同 智驾业务再下一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19:2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与北汽新能源签署泊车软件产品开发合同 将为两车型开发产品 待开发完成并获得认可后将协商批量供货[1] - 公司表示合同展现客户对其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 有助于发挥泊车技术优势 拓展泊车及辅助驾驶业务 提升盈利能力[1] - 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核心赛道 作为新型Tier1以智驾为龙头 形成以地图为底座覆盖智云智驾智舱智芯的全栈式解决方案服务能力[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5.18亿元 同比增长12.68%[2] - 智云业务营收22.54亿元 同比增长28.96% 智芯业务营收5.66亿元 同比增长10.92%[2] - 智舱业务收入4.03亿元 同比下降12.87% 智驾业务营收2.71亿元 同比下滑28.08%[2] - 2024年净利润为-10.95亿元 同比减亏超3亿元 亏损幅度正在收窄[2]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实现大幅减亏[2] 业务进展与运营效率 - 2024年初至2025年一季度获得基础行车产品300万套及舱泊产品60万套的新增定点[2] - 近三年来人均效能从78万元/人提升至168万元/人 其中2024年人均效能同比上涨50%以上[2] - 公司正以具备极致性价比的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撬动规模效应[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遇 - 智驾平权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抢夺大众市场的胜负手[3] - 未来中阶辅助驾驶功能有望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将进一步推动技术普及[3] - 对大多数车企来说 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的路径是更务实成本更可控可快速量产突围的更优解[3] - 自主及合资品牌的辅助驾驶市场机遇有望增加[3]
从反“内卷”看智驾平权的快与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6:11
日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智驾平权。在他看来,辅助驾驶的覆盖面更宽,5~10年后再谈智驾平权更合适。因为行 业"内卷"之下车价降得太快,而新技术开发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长此以往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10万元级车型搭载的智驾系统仅仅是"能用",智驾引发的安全问题并不鲜见。广汽平台技术研究院智驾技术部专业总师王代涵表示, 特别是用低成本方案去实现一个"我需要有"这个功能,这在当前来说可能不是最紧迫的。从长远看,现阶段推广的城市(NOA)功能,要把重心放在安全 底线、扩展性等方面。 "能用"到"好用",成熟度决定推广步伐 年初,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在微博上发文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 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 正如余承东所言,智驾平权不能仅靠价格下探,更需技术成熟度支撑"好用且安全"的体验。当行业跨过"能用"的门槛,"好用"的技术竞赛才刚刚开始,这既 是车企的技术实力较量,也是用户建立信任的关键窗口期。 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张抗抗认为,智驾功能的普及程度与技术成熟度紧密相关,其核心在于能否创造足 ...
华龙证券:智驾平权与人形机器人催化 维持乘用车行业“推荐”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2:04
行业表现与评级 - 截至2025H1申万汽车指数上涨8 91% 领先沪深300指数8 88pct 乘用车及汽车零部件板块因智驾平权和人形机器人催化超额收益明显 [1] - 2025年下半年自主乘用车将进入国内格局收敛与出海加速阶段 同时L2&L4智驾放量及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延续 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1] 乘用车市场格局 - 2025H1乘用车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撑下保持增长 新能源及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 15万元以下市场由自主厂商主导 20-30万元区间小米YU7、小鹏G7等新品具备爆款潜力 [1] - 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问界M8/9、尊界S800等供给储备丰富 供应商账期缩短及高息车贷叫停促使竞争焦点回归产品力 建议关注规模效应/成本控制能力强及智驾领先的车企 [1] 自主车企出海 - 2025年1-5月乘用车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插混车型为主要驱动力 自主车企海外产能密集落地 重点布局东南亚(泰国)及拉美(墨西哥、巴西)市场 [2] - 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新势力加速出海 自主车型海外定价优势显著 有望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2] 智驾产业链发展 - L2智驾因芯片国产替代及规模效应降本加速普及 比亚迪等车企推进智驾平权 预计2025年中高阶智驾车型销量达550万辆 渗透率22 9% [3] - L4级Robotaxi因政策放宽及零部件降本加速扩张 Waymo/萝卜快跑单周订单超25万/10万 运营车队规模提升推动平台盈利 [3] 人形机器人产业 - 2025年特斯拉、Figure AI等厂商聚焦工业场景部署 规模化落地将积累实机数据提升通用能力 量产进程有望加速 [4] - 家用场景仍存在认知决策、续航等痛点 建议关注灵巧手、丝杠和传感器等核心增量环节 [4]
上汽集团 | 6月:销量表现亮眼 自主+出口驱动增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7-05 15:37
销量表现 - 2025年6月上汽集团批发销量36.5万辆,同比+21.6%,2025上半年累计批发销量205.3万辆,同比+12.4%,终端交付量220.7万辆,高于批发销量,库存水平较低 [1][2] - 分品牌看:上汽大众2025上半年销量49.2万辆,同比-3.9%,上汽通用24.5万辆,同比+8.6%,上汽乘用车36.8万辆,同比+9.8%,上汽通用五菱75.3万辆,同比+32.2% [1] - 新能源2025上半年销量64.6万辆,同比+40.2%,海外销量49.4万辆,同比+1.3%,其中欧洲终端交付超15万台 [1][2] - 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63.5%,同比+4.6pct,结构优化显著 [2] 战略合作 - 上汽与华为合作成立智能汽车品牌"尚界",首款SUV定位15-25万元中高端市场,搭载华为ADS3.0无图智驾和鸿蒙OS4.0座舱,计划2025年9月底上市 [3] - 华为通过"智选车模式"向下渗透大众市场,完善全价格带覆盖生态,上汽有望借助华为技术及渠道提振销量 [3] 管理变革 - 公司2024年进行管理层年轻化调整,新总裁强调资源整合与协同,上海市政府要求聚焦国内市场和新能源发展推进系统性改革 [4] - 国企改革加速智电转型,新管理层推动有望带来经营效率提升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6,878亿元、7,221亿元、7,762亿元,归母净利润122.7亿元、140.7亿元、167.0亿元,对应EPS 1.06元、1.22元、1.44元 [5][7] - 2025年7月3日股价对应PE为15/13/11倍,PB为0.6倍 [5][7]
数字化成为激光雷达重要升级方向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2:26
激光雷达市场概况 - 2024年1至5月中国市场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量达78.92万颗 同比增长83.45% [1] - 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华为份额从2023年6%升至2024年19% 乘用车领域从8%跃升至24% [2] - 激光雷达需求增长源于智驾平权推动下沉和L3自动驾驶落地带动配置升级 形成"技术降本—规模放量—盈利兑现"良性循环 [3][5] 华为市场表现与战略 - 华为激光雷达出货量跃居中国市场首位 主要受益于问界、智界、阿维塔等爆款车型带动 [1][2] - 已与赛力斯、奇瑞、奥迪等十余家车企合作 多款车型搭载华为ADS系统并配置激光雷达 如问界M9配备4颗激光雷达 [2] - 发布乾崑ADS 4.0系统及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产品线覆盖基础版至旗舰版 其中三款方案配备激光雷达 [3] 头部企业动态 - 速腾聚创全球首家达成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交付 获30家车企超100款车型定点 12家客户38款车型已量产 [4][6] - 禾赛一季度交付量19.58万台 同比增长231.3% 净亏损收窄84% 与比亚迪、理想等22家车企达成120款车型合作 [4] - 禾赛第四代SoC芯片功耗与成本双降 ATX雷达价格降至200美元 速腾聚创推出千线级EM4和192线EMX激光雷达 [5][6] 技术趋势与新兴应用 - 数字化架构成为升级方向 高线数(如192线)和精度感知提升驾驶安全性 速腾聚创EM4实现600米测距能力 [5][6] - 激光雷达跨界至机器人领域 速腾聚创与库犸科技合作交付120万台用于割草机器人 覆盖90%无人配送头部客户 [7] - L3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推动高性能激光雷达需求 冗余设计和故障备援要求提升产品重要性 [5]
政策托底、淡季不淡,去伪存真投龙头
华泰证券· 2025-06-30 19:25
报告核心观点 2025H2 自主进击、出海兑现、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向好 乘用车 Q3 或淡季不淡 推荐吉利、小鹏等 摩托和两轮关注龙头 零部件推荐核心平台与供应商 机器人关注国产链与新技术方向 [1] 乘用车 回顾 25H1 - 以旧换新促进行业景气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自主品牌份额增加 新势力增速优秀 合资和外资品牌受燃油需求影响产能利用率低 [20][24] - 价格结构上 中低端市场增速高 新能源份额提升 不同价格带竞争格局有差异 [38] - 车型结构上 大六座 SUV 和 MPV 增长 纯电市场因新车和充电设施发展良好 [62][70] - 财务表现上 汽车产值突破 零部件利润占比提升 三电和底盘发动机系统利润率高 [72] - 出口方面 新能源出口高增 西欧和新兴市场发力 自主品牌出口领衔 [80][84][85] 展望 25H2 - 国内 Q3 新车上市或淡季不淡 关注大六座和泛越野市场 预计新能源渗透率提升 销量增长 燃油车下滑 [94][95] - 海外市场拓展提速 看好自主品牌全球扩张 拉美、西欧和东南亚有望成海外“中国市场” [124][128] 摩托和两轮 摩托 - 25H2 自主出海是主线 欧洲进入高增期 拉美出口均价上升 东南亚有突破机会 [2] - 玩乐类市场扩容 中大排量销量高增 小排竞争激烈 合资份额下滑 大排量内销头部格局未稳 [155][157][160] - 中国品牌在欧洲突围 产品力和性价比高 踏板品类有望贡献增量 拉美有品牌力和产能扩张机会 东南亚有望重新突破 [174][181][190] 电动两轮车 - 25H2 补贴托底 销量有望增长 中高端需求上升 龙头企业份额或提升 [2][194] - 新国标执行后需求或强于预期 首批国标车更换高峰可对冲补贴退坡 行业份额将集中 [205][212] - 高端市场竞争加剧 中低端市场龙头仍有提份额空间 [215][224] 零部件 关税影响 - 25H1 美国关税对国内出口影响有限 加速企业全球化布局 墨西哥和东南亚是布局重点 [3][228][238] 账期优化 - 车企承诺缩短账期至 60 天内 促进产业链生态改善 零部件企业资金充裕 [243][244] 智能化 Robo X - 2025 年投资机遇兴起 下半年机会延续 Robotaxi 商业化加速 中国方案有输出潜力 Robovan 商业模式跑通 2025 年迎爆发元年 Robosweeper 和 Robotruck 商业化提速 无人机物流崭露头角 [4][246][247] 辅助驾驶 - 新势力引领 AI 迭代 中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 VLA/世界模型待上车 智驾平权拉动销量 [4][266][272] 智能座舱 - 小鹏用图灵芯片打造 AI Agent 引领座舱创新 行业缺乏深层次创新 处于向“智能”跃迁节点 [284] 机器人 - 产业技术突破 落地场景增加 投资范式转向去伪存真 关注国产链和新技术变化 [5]
比亚迪叫停“价格战”!7月1日起,全国范围取消限时“一口价”政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8 17:16
限时"一口价"政策调整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1日起取消当前所有报价方案和政策,并执行新的销售政策 [1] - 限时"一口价"政策自5月23日至6月30日实施,涉及王朝网和海洋网共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 [3] - 7月新政策将保留"以旧换新"但取消银行"高息高返"贷款政策,国补标准不变但厂家政策可能调整 [4] 车型价格调整详情 - 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一口价"起售价5.58万元,海豹07DM-i智驾版降价幅度最大达5.3万元至10.28万元 [4] - 王朝网12款智驾版限时补贴起售价降至6.38万元,夏车型降价额度最高为3.2万元至21.78万元 [4] - 海洋网价格包含国家和比亚迪置换补贴,王朝网限时补贴含"618"现金及比亚迪置换补贴但不含国补 [4] 2025年促销活动回顾 - 2月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并上市21款车型,非智驾车型最低价下探至7万元级别 [5] - 3月底对部分非智驾车型推出限时"一口价",秦L DM-i非智驾版降价1万元至8.98万元,宋L DM-i非智驾版降价1.6万元至11.98万元 [5] - 5月增加智驾版车型置换补贴标准,汉EV智驾版等综合补贴3.5万元起(厂家1.5万元+国家2万元) [5] 销量目标与进展 - 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76.34万辆,同比增长38.7%,完成全年550万辆目标的32% [6] - 公司对全国经销商实施单辆车返利666元的补贴政策 [6] - 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销量530-550万辆,公司海外销量目标为80万辆 [5]
四维图新:美对华芯片管制让车企成本压力日益增长
巨潮资讯· 2025-06-25 10:54
行业趋势 -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升级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促使车企强化成本管控,并倒逼本土企业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和国产芯片认证上车进程 [2] - 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处于智能化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2] - 智驾平权成为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差异化竞争的"增值服务"转变为大众市场"胜负手",技术下沉将使其成为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车企策略 - 除少数全栈自研头部OEM外,多数车企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路径,以掌握核心技术并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 [2] - 自主及合资品牌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增加,车企需加快智能化节奏以应对竞争 [2] 公司业务与盈利 - 智驾订单盈利水平取决于开发成本、软硬件占比、采购成本及出货量等因素,需按车厂个案分析 [3] - 主机厂倾向生态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公司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 [3] - 近3年人效从78万/人提升至168万/人,研发投入和期间费用有效控制对盈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3]
【私募调研记录】深圳领峰资产调研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6-25 08:10
公司调研纪要 - 四维图新介绍智驾平权成为行业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 智驾业务成为龙头业务 [1] - 数据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 AI增强的数据闭环有助于车企实现算法快速迭代与优化 [1] - 世界模型用于行为预测 轨迹生成等关键模块 并面向OEM及Tier1进行产品化输出 [1] - 智驾订单需达到一定销量以获得规模效应 内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对盈利改善有积极影响 [1] - 政策强化监管框架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宣传与明确功能边界有助于行业整合 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有助于公司经营现金快速回笼 [1] 杰发科技业务进展 - 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 SoC和MCU产品线通过车规认证并稳定量产 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已发布 [1] - 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过12% 2024年至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 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大幅减亏 [1] - 两轮车新国标实施 给杰发科技SoC座舱产品带来新的市场与需求 配合头部车企出海需求也有利于SoC产品矩阵分层次有效落地 [1] - 车规级MCU芯片AC7870成功点亮并发布 支持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标准 适用于域控 区域控制 动力底盘等多个场景 [1] - 杰发科技推进车规级SoC和MCU两条产品线全链条国产化 已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 封测和晶圆制造 [1] 产品应用场景 - SoC集成度和系统复杂度更高 偏向综合处理和系统预算 MCU着重于实时领域的控制任务 通常用于成本 功耗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 [1] - SoC应用于舱驾一体 智能座舱和仪表三大场景 MCU应用于数字钥匙 车灯 组合开关等10大核心场景 [1] - 与不同云厂商合作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发挥各自相对优势 为基础云平台提供支持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领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 基金业协会备案号P1003610 [2] - 公司由多名证券公司 公募基金 其他私募基金的高端人才担任基金经理 主要的投资管理和研究人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投资研究经验 [2] - 公司具备扎实系统的投资研究经验和强大的规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 [2]
四维图新(002405) - 002405四维图新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4
2025-06-24 18:07
行业趋势 - 智驾平权是行业发展重要趋势,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增值服务”变为“胜负手”,正下沉至中低端车型,未来中阶辅助驾驶有望成10万元级车型标配 [2] - 多数车企选择全栈可控+生态合作路径,自主及合资品牌辅助驾驶市场机遇增加 [2] - 芯片行业受美国出口限制和国际贸易环境影响,车企成本压力增大,倒逼本土企业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布局和国产芯片上车进程 [2] 业务情况 合规业务 - 2024年智云板块营收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主要得益于数据合规板块收入提升 [3] - 随着智驾发展,数据量将爆发式增长,合规是大势,公司深化与云服务商合作 [3] 智驾业务 - 世界模型相关能力已在四维体系内闭环应用,未来将升级为智能驾驶的数据与模型基础设施提供者 [4] - 盈利取决于智驾订单构成,公司以“极致性价比”舱驾方案发力“量产主力市场”,近3年人效从78万/人提升到168万/人,有助于盈利改善 [5] 芯片业务 - 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超10年,客户覆盖国内超95%整车厂,SoC芯片出货量达9000万套片,MCU芯片出货量突破7000万颗 [8] - 重点布局多个系列产品,第五代SoC产品AC8025AE近期发布,MCU芯片打造了完整产品矩阵 [8] - 两轮车新国标实施和配合车企出海为杰发科技SoC产品带来新市场与需求 [12] - 2025年4月发布车规级MCU芯片AC7870,适用于多个场景 [14][15] - 坚定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已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封测和晶圆制造 [15] 云合作业务 - 与阿里云、华为云和火山云等合作,覆盖多个关键领域,为智云业务增长提供支持 [15] 公司业绩与展望 - 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12%,2024 - 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 [11] - 2024年人效比约168万营收每人,同比上涨50%以上,提升人效比是长期战略 [10] - 公司希望通过降本增效,在2025年实现大幅减亏 [11] 政策影响 - 政策强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呈现“监管强化”与“应用创新”双轨并行态势 [6] - 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有助于公司经营现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率 [7] 投资者活动 - 2025年6月24日,21家机构和14名个人投资者参与公司现场交流活动 [2] - 活动地点为深圳市前海鸿荣源中心A座,公司接待人员为高级副总裁兼董秘孟庆昕和杰发科技副总经理熊险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