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废料变原料、制造到智造、基础转高端 江南化工的绿色转型“方程式”
镇江日报· 2025-04-19 07:47
文章核心观点 江南化工正进行由传统化工迈向绿色新材料的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循环经济、数字化管理和创新驱动等举措,在绿色化基础上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2][5] 废料变原料 - 公司年产草甘膦5万吨、有机硅30万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位于同行前列 [2] - 首创“氯 - 磷 - 硅三元素循环技术”,将草甘膦合成母液转化为焦磷酸钠,成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2] - 草甘膦副产氯甲烷用于有机硅生产,有机硅副产盐酸用于草甘膦反应,形成闭环系统 [2] - 与德国赢创集团合资的8000吨气相白炭黑项目投产,延展有机硅产业链 [2] - 企业磷、氯、硅资源综合利用率超96%,每年节省原材料采购和处理费用超2亿元 [2] 制造到智造 - 公司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建立四大系统平台,实现生产到物流全流程数字化 [3] - 人员定位系统可对人数超限或轨迹异常报警,系统能自动记录并生成工单,提高管理精度与响应效率 [3] - 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至0.31吨标煤,同比下降38%;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63.7%;产品不良率由8.7%降至1.2% [3] 基础转高端 - 公司启动A3产品试生产,该新型有机硅材料未来在高端领域大有可为,预计年产值达数千万元 [4] - 公司提出“主业突出、多业并举”思路,瞄准草甘膦制剂和有机硅终端化应用发力,筹划相关产品研发和升级 [4] - 2024年公司营收35亿元但利润承压,今年提出利润提升10%、能耗下降10%、效率提高10%的目标 [4] 未来规划 - 公司将依托母公司新安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协同园区资源,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进“磷硫氯一体化”循环园区建设 [5]
全球与中国熔体换网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4-18 16:22
熔体换网器市场概述 - 熔体换网器是一种用于熔体过滤工艺的基本设备,在造粒阶段之前过滤挤出机出来的材料,保证最终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1] - 采用换网器的市场和挤出工艺包括管道和型材、薄膜和片材、复合材料、树脂生产、吹塑、无纺布和特种材料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熔体换网器市场销售额达257.37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377.52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08% [6]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72.01百万美元,占全球27.98%,预计2031年将达到112.28百万美元,全球占比提升至29.74% [6] - 从产品类型看,连续产品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达60.75% [6] - 应用方面,包装领域2024年占比28.65%,未来几年CAGR约6% [6] 生产格局 - 北美和欧洲是重要生产地区,2024年产量分别占24.42%和23.24% [6] - 中国产量增速最快,预计2031年产量份额将达37.04% [6] - 全球前5大生产商收入份额合计59.6%,核心厂商包括Nordson、MAAG、Gneuss、精诚时代和宇丰机械等 [6] 行业驱动因素 - 塑料和化纤行业扩张推动需求增长,特别是在包装、汽车、建筑和纺织领域 [9] - 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需求促使制造商采用更高效过滤设备 [9] - 技术进步带来设备升级,如自动换网系统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效率 [10] - 新型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应用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12] - 环保法规要求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生产工艺,熔体换网器符合环保要求 [13] - 在塑料回收再利用过程中,熔体换网器能提升再生塑料质量 [13]
越副总理:集体经济组织需引领绿色转型
商务部网站· 2025-04-13 00:32
文章核心观点 越南2025年国家合作社论坛聚焦绿色生产方式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官员强调绿色转型重要性并提出推动措施,合作社需顺应趋势转型提升竞争力 [1][2] 分组1 - 政府层面观点 -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全球趋势,越南奉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转型是发展关键动力 [1] - 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应完善体制,推动绿色金融,吸引国际投资 [1] - 越南合作社联盟要发挥核心作用,宣传引导、提升基金运作效率并对接绿色金融资源 [1] 分组2 - 合作社现状与转型要求 - 全国有近3.37万个合作社活跃于多领域 [2] - 向绿色生产模式转型并采用现代科技是合作社提升效益关键 [2] - 合作社要突破体制障碍,投入绿色技术与数字化转型 [1] - 合作社要采用全球绿色标准及ESG规范,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1] 分组3 - 论坛相关情况 - 论坛主题为“促进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与会代表探讨发展可持续劳动模式等议题 [2] - 论坛举行开放式对话,助力合作社解决转型难题、拓展市场及加强协作 [2]
益海嘉里金龙鱼守护国民餐桌 践行可持续发展
财经网· 2025-04-01 15:38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粮油行业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升级,健康、营养及个性化需求成为发展方向 [1] - 公司作为行业领跑者,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展示其在循环经济、净零未来、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全能性 [1] - 中国大健康产业2024年总收入规模或达9万亿元,较2021年8万亿元显著增长 [6] 产品创新与健康布局 - 公司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管控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风险可控,并开放透明工厂供消费者监督 [3] - 2002年起引领食用油"营养均衡"革命,推出脂肪酸平衡调和油,后续研发谷维多稻米油、"零反式脂肪酸"系列、6步鲜大米等 [3] - 针对"食养"需求推出MLCT食用油、DAG、低GI米/面制品、植物甾醇等强化功能产品 [6] - 电商渠道表现亮眼:黑青稞苦荞挂面天猫销售额增长超300%,发酵面系列同比提升40%+,十八种谷物产品销量周环比增长130% [6]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 公司探索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精深加工循环经济模式,提升资源利用率 [7] - 水稻循环经济中,稻谷副产品开发可年产230万吨稻米油(占全国小包装油5%),节省1.1亿亩大豆耕地,稻壳发电减少CO2排放 [7] - 2024年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36.3万吨CO2e,累计获103项"绿色工厂"认定(44项国家级) [9] - 发布"2050净零目标及路线图",从能源结构优化等8方面构建全价值链低碳体系 [9] 社会认可与ESG实践 - 2024年标普全球CSA评估中,公司位列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全球前4%,首次入选《可持续发展年鉴2025》并获"行业最佳进步企业"表彰 [10] - 董事长强调企业价值在于利润与社会回馈,提出与产业链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 [14]
致力双赢!上海电气贡献固废治理东方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03-30 16:06
文章核心观点 上海电气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通过战略、技术和零碳行动等多方面举措,为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方案,推动环保治理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装备智慧方案 [2][5][12] 战略先行,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指明绿色转型方向 [3][4] - 上海电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基因,以双引擎推动ESG发展,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5] - 上海电气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能效,推动清洁能源利用,加大生产过程绿色改造 [6] 技术为翼,开启循环经济创新实践 - 上海电气通过绿色技术实现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央研究院入选“无废细胞”典型案例,聚焦废旧能源产品资源化研究 [7] - 研究院开发废旧风电叶片再利用技术,环保集团研发陶瓷纤维滤管一体化干法脱硫脱硝除尘工艺技术 [7] - 循环经济思维延伸至城市治理与乡村振兴领域,上海电气改善垃圾焚烧设备弊端,构建农业综合循环一体化新模式 [8] 零碳行动,谱写新型工业化绿色答卷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试点建立零碳园区和工厂 [9] - 上海电气三年前开始零碳园区尝试,在汕头濠江区风电产业园区打造智慧能源项目 [10] - 上海电气打造多个零碳工厂标杆案例,累计拥有多家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产品系列 [11] - 上海电气联合编制上海市《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估》,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12]
突发!宁夏首富将被撤销全国政协委员,旗下宝丰能源负债460亿
搜狐财经· 2025-03-29 08:52
文章核心观点 宝丰能源在党彦宝带领下从个体户发展成煤化工龙头,但商业版图激进扩张使其面临负债高、偿债缺口大、新能源业务遇阻等问题,被撤销政协委员资格或只是风暴开端 [1][3][12] 分组1:党彦宝个人经历与公司发展 - 党彦宝出身贫寒农家,早年贩羊绒、运石油起家,2003年抓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机遇,押注现代煤化工,2005年成立宝丰能源,斥资727亿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打通全产业链 [3] - 2019年宝丰能源登陆A股成国内煤化工龙头,凭借资源和规模优势,营收从2014年34.49亿元升至2024年329.83亿元,党彦宝个人财富从2014年55亿元升至2024年950亿元,十年增长超17倍 [3] - 党彦宝2011年与妻子成立燕宝慈善基金会,承诺每年捐出企业10%利润做公益,2024年以6亿元捐赠额在胡润慈善榜排第三 [4] 分组2:公司财务状况与项目困境 - 2023年宝丰能源宣布投资478亿在内蒙古建设“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及配套绿氢耦合项目”,一期计划投资395亿,项目融资计划受挫,2023年4月百亿定增预案于2024年11月终止 [6][8] - 截至2024年6月项目投入136.7亿元,总投资仍需填补260亿元缺口,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总负债达460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2.65%,有息负债超300亿元 [8] - 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堪忧,账面货币资金40.99亿元,一年内到期负债达48.77亿元,202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70.70亿元连降至56.51亿元,主产品烯烃毛利率从42.77%腰斩至30.25% [8]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24.6%,机构下调盈利预期,若煤价上涨、烯烃需求疲软持续,资金链将面临更大考验 [8] 分组3:公司新能源业务困境 - 面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增速放缓,党彦宝自2019年起布局新能源领域,试图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9] - 2020年宝丰集团整合光伏电站资产,2021年启动上市辅导,同年投资964亿建设储能全产业链项目,2022年投资200亿建设光伏全产业链,2024年在内蒙古项目植入绿氢产能 [10] - 新能源宏大规划未形成实质业绩,宝丰新能源上市进程停滞,宝丰能源需为内蒙古项目填补资金缺口,集团对子公司担保金额超200亿元 [11]
山东海化集团:打造现代海洋化工发展新高地
中国化工报· 2025-03-28 10:29
政府工作报告与公司战略 - 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绿色低碳经济号召,将打造现代海洋化工发展新高地作为行动指南 [1] - 公司优势与潜力集中在海洋化工领域,2023年以来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新能源与新材料"两翼齐飞"战略,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升级 [1] 循环经济创新 - "一水八用"循环模式获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认证,在原"一水六用"基础上新增海卤水淡化和源网荷储标准,构建更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 [2] - 自主研发全球最大纳滤膜装置实现技术突破,日产精制卤水4.5万立方米,年节约原盐100万吨并创效1亿元 [2] - "一水六用"模式通过六道工序实现海卤水全流程利用,涵盖养殖、提溴、制盐、硫酸钾生产等环节 [2] 硝盐项目技术突破 - 年产20万吨硝盐项目为国内最大规模,集成4项专利技术,攻克硝酸钠氯化物含量高的行业难题,产品达熔盐级标准 [3] - 项目年产能包括亚硝酸钠13.5万吨和硝酸钠6.5万吨,通过管道输送热碱液实现节能,年节约标煤9万吨,优等品率100% [3] - 产品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出口欧美日及东南亚市场 [3] 中试基地建设 - 国内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于2024年12月启用,聚焦盐化工、水处理、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技术研发 [4] - 基地功能涵盖中小企业孵化、科创平台搭建和产业化应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4] - 被院士评价为连接科研与产业化的关键桥梁,将提升中国海洋化工国际影响力 [4] 产学研合作规划 - 公司计划通过中试基地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技术孵化、创新策源和人才聚集平台 [5] - 战略目标为建设"化工+能源"现代化一流企业集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5]
恒邦股份 :2024年营收利润双增长,多元布局开启新篇
证券时报网· 2025-03-27 12:2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8.01亿元,同比增长15.6% [1] - 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4.07%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约1.41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16% [3] 产能与产量 - 具备年产黄金98.33吨、白银1000吨、电解铜25万吨、硫酸130万吨的能力 [1] - 2024年度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黄金95.98吨、白银825.68吨、电解铜19.41万吨、硫酸113.69万吨 [1] - 已完成储量备案的查明金资源储量为150.38吨 [3] 技术与创新 - 拥有27项发明专利和58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黄金冶炼和资源回收技术国际领先 [2] - "高砷复杂金精矿绿色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 - 突破骤冷干法收砷技术,开发出精三氧化二砷-金属砷-高纯砷生产线,创立全球砷治理的恒邦模式 [2] 业务布局与战略 - 以黄金冶炼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为核心,建设3套火法冶金系统生产线 [1] - 多金属协同回收提升资源利用率与利润弹性,优化物料配比与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2] - 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等高纯金属新材料领域,拓展高附加值业务 [3] 研发与合作 - 构建完善科研平台,与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 [2] - 实现有害元素无害化处理,相关项目成为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2] 未来展望 - 依托技术与规模优势,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巩固核心业务并发力高附加值领域 [3] - 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3]
ESG年报解读|宁德时代一年新增6000余项专利,欧盟电池法案下对供应商ESG管理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3-26 16:38
文章核心观点 宁德时代2024年ESG报告披露公司在经营、治理、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的工作,涵盖专利、碳排放、供应链管理等多方面情况,且公司在海外布局、上市进程及评级表现等方面有新进展 [2] 专利情况 - 锂电池行业依赖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呼吁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 [3] - 2024年公司已授权专利累计超1.6万项,同比增长近62%,境内超1.28万项,境外3300余项 [3] - 公司加入WIPO GREEN,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知识产权许可合作 [3] - 公司形成成熟知识产权工作治理结构,有专利管理委员会、部门专利委员会和知识产权管理部 [3] - 近年来公司与中创新航知识产权纠纷升温,2025年1月公司起诉中创新航,索赔2.6亿元 [4] - 2024年公司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案两起一审胜诉,获赔近亿元,中创新航将上诉 [4] - 公司还有针对中创新航侵害技术秘密、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创新航也起诉公司索赔10.07亿元 [5] 碳排放数据 - 2024年报告首次给出集团并表层面碳排放和价值链碳排放数据,集团运营碳排放595.19万吨,范围三价值链排放1.12亿吨 [6] - 2024年电池生产基地运营碳排放235.38万吨,同比升5%,排放强度降超20%,关键组件生产排放强度均下降 [6] - 公司提出2025年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价值链碳中和目标,实施六大专项 [6] - 2024年末9座工厂获零碳工厂认证,核心运营板块零碳电力比例提至74.51%,整体占比达53.54% [7] - 2024年公司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量12.87万吨,再生锂盐1.71万吨,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3.8% [7] 供应链管理 - 公司海外收入回落仍加速出海,欧盟新电池法案生效对其提出严苛监管要求 [8] - 2024年公司直接材料供应商799家,97%来自中国大陆,新增9家淘汰83家 [8] - 公司结合欧盟法案开启供应链尽职调查,降低前端碳足迹 [8] - 公司对新进供应商进行环境、社会标准筛选,采购合同覆盖100%供应商 [9] - 公司将欧盟法规风险纳入矿产供应链尽职调查,保存报告记录10年,74家供应商开展审核 [9] - 公司对核心原材料供应商设定零碳电力目标、提供技术支持,评估碳排放表现 [9] - 2024年正负极供应商零碳电力比例57%,正负极材料碳足迹降18.62%,铝制品供应商比例45%,结构件碳足迹降10.35% [9] - 公司探索绿电直供降低电力碳排因子影响,常州和盐城工厂入选直连供电试点,东营零碳产业园采用绿电直供模式 [9][10] 上市与评级 - 深交所规定部分样本公司2025年起强制披露ESG报告,公司自2022年提升报告规范性,2024年参照深交所指引编制 [11] - 公司启动赴港上市进程,2月申请,3月获证监会备案书,募资用于海外扩产等 [11] - 港交所新规生效,公司H股上市后需满足更高量化数据披露要求 [11] - 公司在多个国际权威机构ESG评级中表现优异,MSCI评级AA,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公司中位列前15% [11] - MSCI评估显示公司在部分议题上表现优或达平均标准,无重要议题落后 [12] 财务与市场份额 - 2024年公司营收3620.13亿元,同比降10%,归母净利润507.45亿元,同比增15% [14] - 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国内市占率45.1%,储能电池出货量110GWh,同比增48.6%,全球第一 [14]
2025年肥料行业趋势与政策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3-25 18:51
价格趋势 - 复合肥价格受氮磷钾单质肥价格联动影响或小幅上涨 但全球钾肥新增产能可能缓解成本压力[6] - 复合肥因环保节能减排改造可能推高价格 预计年涨幅3%-5%[6] - 尿素价格受能源价格主导 若欧洲天然气维持高位则国际价格可能走高[6] - 尿素区域性分化明显 印度招标和东南亚需求增长拉高国际价格 中国因产能过剩国内价格稳定[6] - 有机肥因政府补贴抑制涨价 中国每亩补贴50-100元抵消成本上升 高品质产品溢价显著[6] - 生物肥技术降本空间大但短期需求激增可能导致价格上涨10%-15%[6] 产能变化 - 尿素产能中国2025年前淘汰300-500万吨落后产能 转向煤基尿素高端化如车用尿素[7] - 尿素海外扩产加速 中东和非洲新增产能达1000万吨[7] - 复合肥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国CR10或超60% 龙头企业向特种肥如水溶肥缓释肥转型[12] - 复合肥东南亚产能崛起 越南印尼新建复合肥厂抢占东盟市场[12] - 有机肥中国产能区域性爆发 2025年产能或超2亿吨 但中小厂商技术落后可能引发产能过剩[12] - 生物肥全球产能2025年或突破500万吨 2023年约300万吨 菌种研发和发酵工艺限制短期爆发[12] 发展趋势 - 技术驱动尿素增效 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提升氮利用率至50%以上[12] - 技术驱动生物肥智能化 AI筛选菌种如固氮菌GS-89缩短研发周期 物联网监控提升稳定性[12] - 应用场景精准农业适配 复合肥定制化配方如大豆专用高钾肥占比升至30%[12] - 应用场景有机无机协同 欧美市场有机无机复混肥OMF年增速或达12%[12] - 绿色转型碳足迹认证 欧盟碳边境税倒逼企业披露碳排放如尿素生产吨CO₂排放1.5-2吨[12] - 绿色转型循环经济模式 城市污泥制有机肥和秸秆炭基肥技术商业化加速[12] 政策影响 - 中国化肥零增长深化 2025年化肥利用率达43% 有机肥替代率目标15%[12] - 中国拟出台微生物肥料菌种目录限制无序竞争[12] - 欧盟Farm to Fork战略2030年化肥减量20% 推动生物刺激素市场CAGR 11%[12] - 欧盟或对合成氮肥征收50欧元/吨环境税[12] - 印度PM-PRANAM计划补贴推广纳米尿素 IFFCO产能达4.4亿瓶/年 传统尿素需求或降10%[12] - 美国气候智能农业法案对碳封存型肥料如生物炭基肥提供30%税收抵免[12] 风险与机遇 - 风险包括地缘冲突如红海航运导致钾肥供应链中断[12] - 风险包括生物肥菌种知识产权纠纷如巴斯夫与中国厂商[12] - 机遇包括非洲肥料市场缺口 2025年需求3000万吨 自给率不足40%[12] - 机遇包括模块化小型有机肥厂处理畜禽粪便10吨/日下沉县域经济[12] 行业总结 - 2025年肥料行业呈现传统产品高端化、有机生物高速化、政策驱动全球化特征[11] - 企业需聚焦增效技术研发如包膜尿素和微生物-纳米材料复合肥[11] - 企业需关注欧盟碳关税和印度补贴政策等外生变量[11] - 产能布局优先考虑东南亚和非洲等增量市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