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技术
搜索文档
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将超50%,系统化服务能力成竞争焦点
搜狐网· 2025-10-04 10:33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AI技术发展推动芯片功率和单机柜密度提升,数据中心面临巨大散热需求,液冷作为高效低成本解决方案迎来高速增长[1] - AI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AIGPU机架峰值密度预计从2024年的130kW到2029年突破1MW[2] - 数据中心用电量已占全球总用电量1.5%至2%,相当于整个英国用电量,到2030年该比例预计升至4%[2] - 全球主要地区对数据中心PUE提出严格限制,例如中国要求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整体PUE降至1.5以下,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25以内[2] 液冷技术优势与市场预测 - 与传统风冷相比,液冷系统在降低PUE和减少能耗方面优势突出,全生命周期投资成本更低,在每机架20kW和40kW部署时比传统风冷分别节省10%和14%[3] - 国信证券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1] - 国内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预计在2026年超过50%,2027年市场规模或达200亿元以上,2026年北美市场液冷规模预计达100亿美元,其中英伟达应用可带来超70亿美元规模[6] - 中国信通院测算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液冷市场规模达184亿元,同比增长66.1%,预计2029年将达到约1300亿元[6] 公司技术与案例 - 联想集团"海神"温水水冷系统采用100%全覆盖冷板式液冷设计,功耗比传统风冷直降40%,PUE值可降至1.1以下,允许运行100千瓦以上服务器机架,98%热量转移到水循环[5] - 在吉利"星睿智算HPC集群"升级项目中,使用联想SD650 V3液冷服务器预计可节省45%电力成本,年节电量达300万千瓦时[5] - 联想集团发布"飞鱼"仿生散热设计,最大支持功耗提升20%,可解决下一代600W芯片散热难题,并推出"双循环"相变浸没制冷系统,系统PUE可低至1.035[8] - 联想集团专业团队提供涵盖售前架构、实施交付和应用优化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其方案定制路径已成为汽车行业HPC标准流程[10] 市场竞争与公司表现 - 海外厂商如Vertiv拥有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23.5%份额,是英伟达独家合作伙伴,截至2025年Q2在手订单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 系统集成复杂度和温控稳定性要求成为液冷时期壁垒,国产厂商凭借系统级能力寻求突破[10] - 联想集团与英特尔、英伟达、AMD等国际芯片巨头建立长期合作,通过深度绑定提升服务器性能[13] - 2025年第一季度x86服务器市场,联想集团全球收入同比增长74.8%,市场份额达6.0%排名全球第三,中国市场收入增速达127.2%跻身前三[14] - 具备系统级理解能力的专业厂商和凭借性价比优势的国内厂商有望更受益行业发展,并有机会突破海外市场[1][14]
未来液冷行业放量受益于需求增长与3M退出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01 22:44
市场增长与规模 - 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在2024年达到23.7亿美元,预计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1][2] -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76.7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168.7亿美元 [1][2] - 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约56亿美元 [1][2] - 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2亿美元提升至2029年的48.6亿美元 [3] 技术驱动与优势 - 数据中心机柜功率提升推动液冷技术发展,高密度、高能效趋势使液冷成为散热必然选择 [2] - 相较于传统强迫风冷,液冷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和低总拥有成本等优势 [2] - 液冷技术分为接触式(如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如冷板式)两种 [2] 主流技术与成本效益 - 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对现有设备和基础设施改动较小,是目前主流应用 [3] - 根据分析,液冷模式在数据中心的成本为11818元/千瓦,较风冷模式一年平均可节省费用约183.96万元 [3] 关键材料与供应链 - 浸没式液冷使用的冷却液通常为氟化液,包括全氟化合物和氢氟化合物 [3] - 全球氟化液领先企业3M宣布将在2025年底退出所有PFAS生产,为国内企业带来市场机遇 [3] - 国内多家企业正布局氟化液相关产品,未来放量将受益于需求增长与国际厂商退出 [3]
液冷行业梳理-20250930
天风证券· 2025-09-30 15:4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维持“中性” [3] 报告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机柜功率密度的持续提升是推动液冷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液冷技术凭借其低能耗、高散热效率等优势,成为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散热的必然选择 [4][11] - 液冷技术主要分为接触式(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目前单相冷板式液冷因其技术成熟度高、对现有基础设施改动小,是主流应用方案 [4][5][32] - 中国与全球液冷市场均呈现高双位数增长,其中浸没式液冷虽然当前占比低,但预计将实现超高增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4][36][57] - 3M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退出PFAS(包括电子氟化液)生产,为国内相关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替代机遇 [5][65][66] 液冷技术发展驱动力 - 全球数据中心平均单机柜功率已从2017年的5.6KW提升至2023年的12.8KW,超算、智算中心的单机柜功率需要超过30KW [11] - 当单机柜功率密度≥20KW时,便需要采用液冷技术以满足散热需求 [11] - 采用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消耗的能源比风冷设施减少约30%,其PUE(电能使用效率)可低至1.15,远低于风冷的PUE 1.6 [11] 液冷技术优势与成本 - 相较于传统风冷,液冷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TCO(总拥有成本)等优势 [4][17] - 根据分析,液冷模式在数据中心的成本为11818元/kW,较风冷模式一年平均可以节省电费约183.96万元 [5][17] - 以英伟达GB200NVL72为例,其采用机架式液冷设计,机柜功率约为120kW,高性能芯片如GB300的TDP高达1400W,进一步推动液冷成为“刚需” [17] 液冷技术分类与市场 - 液冷技术分为接触式(浸没式、喷淋式)和非接触式(冷板式) [4][24] - 单相冷板式液冷在当前液冷数据中心的应用占比达90%以上,是主流技术方案 [32] -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7.0%,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8%,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美元 [4][36] - Omdia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约56亿美元,在数据中心冷却市场中的占比将从13%提升至33% [4][36] 主流技术方案:冷板式液冷 - 单相冷板式液冷技术成熟度最高,对通信设备和机房基础设施改动较小,已成为满足芯片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的有效方案 [5][52] - 冷板式液冷系统的二次侧冷却液主要包括水基冷却液(如去离子水、乙二醇/丙二醇水溶液)和非水基冷却液(如氟化液) [48][49] - 两相冷板式液冷散热能力更强,可达300W/cm²以上,但技术成熟度较低,产业链尚待完善 [52] 潜力技术方案:浸没式液冷 - 浸没式液冷具有节能(PUE < 1.13)、紧凑(单柜散热量高达160kW)、高可靠、低噪声等优势 [53] - 报告预测,2024-2029年,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从1.2亿美元提升至4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 [5][56][57] - 浸没式液冷使用的冷却液通常为氟化液,包括全氟化合物和氢氟化合物两大类 [5][60] - 浸没式液冷对器件选型(需使用固态盘、密封光模块等)和维护(复杂度高、耗时长)提出了新的挑战 [53][54] 氟化液市场与国产替代机遇 - 3M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底退出所有PFAS生产,其在全球半导体冷却液市场的占有率曾达90%,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替代空间 [5][65][67]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布局共计2.35万吨不同种类氟化液产品 [66] - 根据预测,我国氟化液需求量将从2023年的约0.57万吨增长至2026年的约3.08万吨 [66] 报告建议关注的公司 - 报告建议关注在氟化液等冷却液产品有布局的公司,包括:巨化股份、永和股份、新宙邦、华谊集团、八亿时空、润禾材料 [5][70]
通信行业点评:数据中心温控已进入“模块化”
民生证券· 2025-09-30 10:4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 [8]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温控已进入“模块化”阶段,行业巨头推出兆瓦级冷却液分配单元以应对AI数据中心液冷需求 [1] - “功率”是当前AI发展的主要矛盾,液冷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技术路线 [3] - 在AI算力需求持续激增的背景下,数据中心热管理已成为制约其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 [3] 产品技术分析 - Johnson Controls推出的Silent-Aire CDU平台专为液冷数据中心设计,具备高可扩展性与灵活部署特性,可满足下一代AI硬件对高效散热的需求 [1] - Silent-Aire CDU冷却容量可从500千瓦灵活扩展至10兆瓦以上 [2] - 采用25%丙二醇作为冷却介质时,单个单元冷却容量达1.05兆瓦,逼近温度约为5.2摄氏度 [2] - 采用水作为冷却介质时,单个单元冷却容量提升至1.4兆瓦,逼近温度降至约3.5摄氏度 [2] - 该产品支持多场景部署,可直接部署在机架行内或发热设备旁,减少冷却液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耗,适用于新建AI数据中心和传统数据中心改造 [2] - 该扩展型CDU技术的推出标志着液冷技术在“从芯片到冷却器”的全链路数据中心冷却升级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3]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建议关注液冷技术相关公司:英维克、高澜股份、科创新源 [3] - 英维克:当前股价79.80元,2024年实际每股收益0.61元,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66元,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0.72元,评级为“推荐” [4] - 高澜股份:当前股价30.78元,2024年实际每股收益-0.16元,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09元,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0.21元,评级为“推荐” [4] - 科创新源:当前股价44.26元,2024年实际每股收益0.14元,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42元,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0.56元,评级为“谨慎推荐” [4]
碳和科技扎根戈壁——搭建算力流动桥梁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30
公司技术与运营 - 公司采用与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联合研发的服务器冷却油 该液体不导电且能高效带走热量[1] - 公司是新疆首家采用板式液冷散热系统的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总算力在2024年底达到3600 PetaFLOPS[1] - 公司通过液冷技术实现精准控温 大部分芯片运行温度稳定在65摄氏度[1] - 公司液冷数据中心全年平均能耗指标PUE控制在1.1以内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 - 公司数据中心从2023年开始实现零碳排放 并通过余热回收供暖产生碳中和能力 从零碳园区迈向负碳园区[2] - 公司在高效制冷、先进通风、余热回收、智能用能管理四大核心技术上进行攻关[2] - 公司首创将新能源储能系统集成至数据中心备电体系 并自主研发了能源与双碳管理平台[2] - 数据中心已部署12套冷塔设备用于热量管理循环 并计划在未来继续扩充设备规模[3] 行业定位与发展 - 公司利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 结合液冷技术发展绿色算力[1][2] - 公司通过液冷技术打破了数据中心高耗能的惯性认知 为西部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2][3] - 算力被视为数字经济的底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3] - 公司在克拉玛依用东西协同方式搭建起算力流动的桥梁[3]
调研速递|易事特接受朝桦创业等4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项业务关键数据与发展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29 18:14
公司基本情况与投资者交流 - 公司于9月29日在东莞总部会议室接待了朝桦创业、浮昇寰屿等4家机构的特定对象调研 [1] - 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等高管出席会议并与投资者就业务情况展开深入交流 [1]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749.51万元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56.83% 未来随着双碳政策落地 光伏、风能、储能业务占比有望逐步提升 [1]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2025年上半年达到21.26% [1] 核心业务板块与产品 - 新能源业务包括光伏、风能、储能 是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1] - 海外业务主要销售电源产品如UPS、EPS 同时大力拓展逆变器、充电桩、储能等产品 [1] - 充电桩业务客户广泛 涵盖国网、南网等电力企业 中石油、中石化等石化企业 小鹏、长城等整车厂商 三一重工等重卡厂商以及公交集团、城投公司 [2] - 移动充电机器人可在加油站转型及高速服务区拥堵时发挥补充充电作用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拥有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等多种成熟液冷解决方案 应用于充电桩、数据中心和储能系统 [2] - 公司首创浸没式储能技术 在数据中心液冷领域有深化布局 液冷系统已实现跨场景落地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0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6.08% [2] - 公司在多地设立研发中心 拥有超1,0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各系列产品核心模块全栈自研 [2] - 钠电产品已实现长循环型和高功率型钠电芯量产 开发出钠电池UPS电源、汽车启停钠电池等多场景应用产品 [2] - 公司2016年参股东莞南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承担碳化硅应用技术开发 将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持续研发应用 [2] 市场与渠道策略 - 海外业务通过经销商与ODM合作模式 自行销售品牌 业务覆盖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1]
ST易事特(300376) - 2025年9月29日投资者活动调研记录
2025-09-29 17:36
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6,749.51万元,其中高端电源装备占比42.72%(71,240.65万元),新能源业务占比56.83%(94,754.24万元)[1][2]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1.26%,产品以UPS、EPS为主,逆变器/充电桩/储能等新兴业务正在拓展[3] 技术研发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0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08%[7] - 拥有超1,0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核心模块全栈自研[7] - 液冷技术覆盖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方案,应用于充电桩/数据中心/储能系统[6] - 钠电池产品包括UPS电源系列(48V/192V/384V)及50kW/120kWh储能柜,替代铅酸/锂电池[8][9] 客户与市场 - 充电桩客户涵盖电网企业(国网/南网)、石化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整车厂商(小鹏/长城等)及重卡制造商(三一/徐工)[4] - 移动充电机器人用于油电一体化补能站和高速服务区高峰补能场景[4] - 海外市场覆盖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采用ODM与自有品牌并行模式[3] 战略布局 - 碳化硅领域通过参股公司开展应用技术研发,重点推进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替代升级[10] - 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后申请撤销ST风险警示[11]
达实智能:公司已承接多个大型数据及算力中心项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17:09
公司技术研发投入 - 公司基于AIoT物联网平台自主研发液冷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系统、基于AI调优的数据中心能效管控系统及数据中心精准能效控制及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额外投入超过2000万元用于液冷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系统等数据中心相关控制系统的研发 [1] 技术应用与项目实践 - 液冷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系统已在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城大数据中心成功应用于冷板式液冷系统运行管控 [1] - 公司承接项目包括国能商贸云计算中心、前海信息枢纽、光明生命科学城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大型数据及算力中心项目 [1] 业务现状与发展因素 - 液冷全局优化节能控制系统当前收入占公司整体业务较少 [1] - 业务推广受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液冷等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业务实践积极探索 [1]
飞龙股份(002536.SZ):在液冷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产品
格隆汇· 2025-09-29 16:11
公司产品布局 - 公司在液冷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泵和温控阀系列产品 [1] - 未来产品将逐步拓展至集成模块产品 [1] 技术研发方向 - 当前技术方案以冷板式液冷为主 [1] - 公司正积极推进浸没式液冷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
国信证券: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重点推荐英维克
智通财经· 2025-09-29 16:05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AI时代算力芯片功率持续提升,设备功率密度触及传统风冷降温方式极限,液冷技术相比风冷具有温度传递快、带走热量多、噪音低和节能、节省空间的优势[2] - 全球各地区PUE考核均有趋严趋势,液冷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2] - 液冷正在成为智算中心主流散热技术,例如英伟达最新商用B系列GPU采用100%全液冷架构,覆盖CPU、GPU、内存等核心部件[2] 市场规模预测 - 预测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投入建设液冷的市场规模(二次侧)有望达100亿美元[3] - 北美市场冷板式液冷单位价值量约1040美元/kW,2026年CSP云厂自研ASIC芯片带动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30亿美元,英伟达GPU需求旺盛,乐观预测2026年其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超70亿美元[3] - 国内市场冷板式液冷单位价值量约5000元/kW,预测2026/2027年我国液冷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113亿元/238亿元,国内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有望于2025年进入加速期[3] 技术路径与产业链 - 液冷通用架构可分为机房侧(包括一次侧和二次侧设备)以及ICT设备侧(如冷板模组等)[2] - 当前阶段液冷应用主要采用冷板式技术,浸没式方案是长期发展方向[2] - 产业链上游包括液冷零部件,中游是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集成商,下游客户为AIDC服务商、运营商、互联网等[3] 竞争格局与厂商机遇 - 系统集成商以综合能力为关键,系统集成复杂、设计能力要求高,老牌传统头部温控厂商有优势,如海外的Vertiv、国内的英维克等[3] - 传统海外散热企业有早期先发优势,但国产厂商凭借高性价比、高响应速度、定制化服务、产业化能力等优势,有望受益AI发展并突破海外市场[1][3] - 零部件制造环节有一定技术和客户壁垒,台资热管理厂商拥有先发优势,但随着CSP云厂追求更高性价比的解耦方案,国产供应商有望迎来发展机遇[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液冷全产业链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英维克(002837.SZ)[1] - 具备系统级理解能力的专业温控厂商有望更受益行业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