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60%!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05-28 17:07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7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均超15%,其中恒生指数区间最高涨幅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最高超48%,领涨全球市场 [1] - 港股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巴西成为年内全球市场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3] 港股相关基金表现 - 权益类基金业绩前100名中,一半产品港股仓位在20%以上,三成以上产品港股仓位超过30%,部分重仓港股的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50% [3] - 年内净值涨幅超50%的7只权益基金全部持有港股仓位,其中5只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在25%以上 [4]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累计净值增长率为63.43%,港股持仓占比31.55%,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据半数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净值涨幅63.2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超过86%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净值涨幅58.17%,一季度末港股持仓35.20%,前十大重仓股中一半为港股 [5] 港股投资价值 - 港股通指数市盈率TTM为10.6,市净率为0.9,市净率分位数位于过往十年的32.9%,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8] - 港股中的AI、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板块与政策引导方向、新产业趋势及新消费浪潮相符,投资机会或将不断涌现 [8] - 港股消费板块兼具"低估值+高成长"特性,港股通消费指数市盈率仅21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消费指数 [8] - 港股通消费指数汇聚了A股较为稀缺、新消费含量高的差异化标的公司,在消费复苏阶段或具有更大弹性 [9] 相关ETF表现 - 恒生医药ETF(159892)近五日涨跌3.91%,最新份额为65.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入2528.0万元 [13]
市场观望,恒指料区间波动
国都香港· 2025-05-28 10:11
核心观点 - 市场观望,恒指料在23000至23500区间波动,港股短期整体审慎乐观,但全球贸易存在不确定性 [3][8]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42343.65,幅度1.78;标普500指数收市5921.54,幅度2.0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市19199.16,幅度2.47;英国富时100指数收市8778.05,幅度0.69;德国DAX指数收市24226.49,幅度0.83;日经225指数收市37724.11,幅度0.51;台湾加权指数收市21336.54,幅度 -0.93 [2] 内地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收市3340.69,幅度 -0.18;深证成指收市10029.11,幅度 -0.61 [2] 香港股市表现 - 恒生指数收市23381.99,幅度0.43;国企指数收市8469.97,幅度0.38;红筹指数收市3964.33,幅度0.62;恒生科技指数收市5182.6,幅度0.48;AH股溢价指数收市132.38,幅度 -0.41;恒生期货(05月)收市23328,幅度0.21;恒生期货(06月)收市23221,幅度0.19 [2] 宏观&行业动态 - 内地首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2万亿元,按年增长1.4%,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下降4.4%,股份制企业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私营企业增长4.3% [6] - 首4个月采矿业利润总额下降26.8%,制造业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2%,营业成本增长3.4%,营业收入利润率下降0.09个百分点 [6] - 瑞银投资银行香港策略师重申恒指今年24500点预测目标,对港股短期整体审慎乐观,支持因素有大量北水南下、盈利动力正面和新股上市,全球贸易有不确定性,港股估值接近历史均值 [8] 上市公司要闻 - 领展截至3月底止全年可分派总额70.25亿元,按年增长4.57%,每基金单位末期分派137.45仙,按年增3.68%,年内每基金单位分派272.34仙,升3.69% [10] - 领展收益142.23亿元,按年增长4.75%,物业收入净额106.19亿元,增长5.45%,投资物业组合估值2204.13亿元,按年减少6.6% [10] - 香港物业组合总收益及物业收入净额分别按年增长1.5%及2.8%,零售物业组合租用率97.8%,续租租金调整率 -2.2%;内地物业组合总收益及物业收入净额分别按年增长29.7%及28.9%,零售物业组合租用率95.9%,租金调整率 -0.7% [11] - 美团联合百大餐饮、零售品牌,于今日至6月18日开启618大促销活动,发放618元券包,外卖发满减券,闪购打造商品低价,热门商品有额外优惠 [13]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低开0.4% 名创优品(09896)跌近15%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09:4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4%,恒生科技指数跌0.32% [1] - 名创优品第一季度期内利润为4.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 [1] 港股投资吸引力 - 港股仓位成为A股基金经理获取业绩排名的关键,今年以来港股展现强劲上涨趋势 [1] - 新技术、新消费与医药赛道是港股三大核心主线 [1] - 港股资金渠道以南向资金为主,外资对港股市场稍有迟疑 [1] - 港股市场未来有望继续获得更多海外资金覆盖 [1] 行业配置价值 - 港股白马低估值行业具有很高的左侧布局价值 [1] - 影视院线、调味发酵品以及非白酒食品等具有不错的操作价值 [1] - 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行业值得持续重视 [1] 投资机会 -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企业进入利润释放期、估值偏低有望重估的港股科技互联网和消费板块值得关注 [2] - 新消费领域包括美容护理、宠物食品、新零售以及受益AI技术驱动的子行业是市场重点挖掘的核心机会 [2] - 港股在今年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科技市场,有过硬的基本面和较低的估值 [2] - 南下资金成为此轮主力买入的资金来源,全球长线资金仍在观望 [2] 港股IPO市场 - 2025年是港股IPO市场的大复苏之年,香港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募集外资的重要窗口 [2] - 香港仍然是国际金融中心,将在我国未来资本市场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 - 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 [3] - 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会活跃对应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南移 [3] 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出台多项港股支持政策,包括下调印花税、优化交易机制等 [3] - 红利类资产凭借高回报、低波动优势,在ETF互联互通制度推动下配置渠道持续拓宽 [3] - 红利税改革预期叠加国际流动性改善,进一步增强红利策略吸引力 [3] - 港股红利类指数以其抗压性与稳定性,有望成为中长期资金青睐的配置方向 [3]
基金业绩排名生变!港股基金罕见登顶
券商中国· 2025-05-26 07:23
港股主题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反超北交所主题基金和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暂夺全市场公募基金业绩榜榜首 [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多只重仓港股的基金业绩位居市场前列 [1] - 年内业绩排名前110只基金中,半数都重仓持有港股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年内收益均超过60% [4] - 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60%的5只基金中,港股主题基金占据3个重要席位 [4] - 年内业绩涨幅超30%的港股主题基金数量达到61只,而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30%的基金数量仅有110只 [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5月内分别上涨6.7%、6.29%、5.3% [3]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三大指数年内均实现超17%的正收益 [3] - 超1100只持有港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超20%的基金年内收益翻红 [4] - 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年内涨幅高达10.2%,而中证红利指数今年下跌2.09%,国证红利指数年内上涨1.79% [6] 个股表现 - 宁德时代、比亚迪、招商银行等公司近期H股价格超过A股 [2] - 药明康德、赤峰黄金、美的集团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AH股价差在不断缩小 [2] - 老铺黄金、三生制药和泡泡玛特今年涨幅分别高达245.63%、229.77%和145.18% [5] - 中国东方教育年内涨幅高达124.54%,中国生物制药实现30.62%涨幅 [6]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共计净买入港股市场6228.67亿港元,为历年第三高 [7] - 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 [7] - 近500只基金一季度港股仓位提升超10个百分点,最高增长超40个百分点 [7] 基金策略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一季度末的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仅有32%,但港股持仓贡献显著 [4] - 杨珂管理的信澳优享生活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从去年年末的14.9%提升至一季度末的34.7% [5]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华安大中华升级、前海开源公共卫生主题精选等一季度均大幅提升港股仓位 [7] 行业板块 - 科技板块关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与新材料和半导体等 [9] - 消费板块关注新兴消费和服务型消费,以及传统消费品牌国际化 [9] - 生物医药板块涵盖制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等多个细分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9] - 港股银行、能源等板块股息率普遍超7%,较A股更具吸引力 [10] - 港股央企兼具高股息与改革红利,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现金流改善及回购增持预期 [10] 市场趋势 - 港股强势表现吸引全球各类资本纷纷涌入,部分个股产生比A股更高的估值溢价 [2] - 富兰克林国海港股通核心增益、嘉实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指数基金等多只港股主题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 [8] - 香港为港股IPO创造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条件,包括简化审批流程、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等 [9]
5月22日【港股Podcast】恆指、百度、周大福、阿里、阿里健康、小鵬汽車
格隆汇· 2025-05-22 18:10
百度(9888) - 全日收报82.65元 技术信号总结为"强力卖出" 日线图显示股价跌穿保利加通道底部支持位 周线图显示股价跌回中线下方 走势不理想 [2] - 进一步下跌可能下探78.8元 若继续下跌则可能测试周线图底部76.4元 [2] 恒生指数 - 全日收报23544点 多空分歧明显 看多投资者认为低于23500点可小注搏反弹 看空投资者认为可能下探23000点支持位 [3] - 走势维持横盘格局 整体变化不大 技术信号转为"买入"但未达"强力买入" 支持位和阻力位分别参考22815点和24000点 [3] 周大福(1929) - 全日收报11.46元 自2月初从7元一路上行 走势理想 技术信号为"强力买入" [5] - 第一阻力位参考保利加通道顶部11.64元 突破后可能测试11.9元阻力位 两组阻力位均低于12元 [5] 阿里巴巴(9988) - 全日收报119.1元 股价跌至中线下方 走势相对较弱 技术信号总结为"卖出" [7] - 下方支持位关注112.4元 若跌破则可能测试111.4元 窝轮市场投资者等待更低位置才有值博空间 [7] 阿里健康(00241) - 全日收报4.52元 走势弱于阿里巴巴 收市价接近日线图保利加通道底部 技术信号为"强力卖出" [10] - 下方支持位参考4.36元 第二支持位在3.99元 [10] 小鹏汽车(9868) - 全日收报82.05元 近期在中线附近震荡 今日接近通道顶部 技术信号为"强力买入" 走势维持上行趋势 [13] - 第一阻力位参考88.8元 需先观察能否突破保利加通道顶部83.4元 窝轮市场有投资者在80元以下部署牛证产品 [13][14]
港股投资热度不减!近一周港股通基金扎堆上报
北京商报· 2025-05-21 19:52
港股通基金市场动态 - 近一周有7只港股通基金新增报会并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材料,包括富兰克林国海港股通核心增益混合、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型发起式等 [1][2] - 同期还有8只已报会的港股通基金获受理,如汇添富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永赢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 [2] - 基金管理人密集上报港股通基金,反映持续看好港股市场表现,旨在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并带来增量流动性 [1][2][3]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5月21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18.78%和19.57% [3] - 港股通基金表现亮眼,239只名称含"港股通"的基金中九成年内正收益,167只涨超10%,78只涨超20%,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式A/C涨幅高达46.37%和46.14% [3] - 港股估值修复得益于过去几年深度调整后的低估状态以及优质资产入驻,如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带动流动性提升 [3][4] 港股市场吸引力 - 港股通机制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为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提供重要渠道 [3]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创2023年全球最大IPO纪录,绿鞋后发行规模达52.9亿美元,进一步盘活市场流动性 [4] - 外资对港股态度乐观,因估值仍处全球低位,但后续走势可能受美元指数及国际政策环境影响 [4]
公募基金频频调研北交所公司;公募行业首现“退休潮”丨天赐良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7:17
北交所基金限购 - 近八成北交所主题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过30% [1] - 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自5月19日起限购额度设定为3000元 [1] - 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自5月13日起申购限额下调至5万元 [1] - 富国北证50成份指数、西藏东财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等基金也已限购 [1] 港股主题基金密集上报 - 5月19日有4只港股主题基金集中上报 [2] - 5月份以来已有19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 [2] - 投资范围覆盖港股科技、红利、汽车、医药等领域 [2] - 汇添富基金上报5只港股主题基金 嘉实基金上报3只 [2] 公募参与定增 - 年内21家公募机构参与31家A股公司定增 合计获配金额97.85亿元 [3] - 昊华科技最受公募青睐 3家公募合计获配16.28亿元 [3] - 国联民生等6股定增获配金额均超过5亿元 [3] 公募基金调研北交所公司 - 北交所股票热度持续 机构调研频次提升 [4] - 武汉蓝电5月19日~5月20日接受30多家机构投资者调研 [4] - 一致魔芋5月15日~5月19日接受多家公募基金及海外机构调研 [4] 公募行业退休潮 - 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10位公募高层、投研人员因退休/临近退休离任 [5] - 吴显玲3月20日离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董事长 [6] - 吴若曼3月29日不再担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6] - 吴越4月23日因退休离任先锋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 [6] 基金经理加仓 - 刘格菘、吴远怡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首次现身荣信文化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70.75万股 [7] - 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科技基金首次现身荣信文化前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81.62万股 [7] ETF行情复盘 - 5月21日沪指涨0.21% 深成指涨0.44% 创业板指涨0.83% [8]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17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7.8亿元 [8] - 黄金股ETF全线走强 最高涨4.85% [9] - 标普消费ETF领跌2.29% 多只半导体相关ETF进入跌幅榜前列 [10]
港股主题基金密集上报;年内公募豪掷近100亿元参与定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15:11
今日基金新闻速览 -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实施限购,易方达北证50成份指数限购额度设定为3000元,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申购限额下调至5万元,富国北证50成份指数、西藏东财北证50成份指数发起等也已限购 [1] - 5月19日有4只港股主题基金集中上报,5月以来共有19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涵盖创新药、云计算、消费、汽车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年内公募机构参与定增活跃,21家公募机构参与31家A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97.85亿元 [1] 知名基金经理动态 - 刘格菘、吴远怡管理的广发创新升级混合基金首次现身荣信文化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170.75万股 [1] - 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科技基金首次现身荣信文化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持股81.62万股 [1] ETF行情复盘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沪指涨0.21%,深成指涨0.44%,创业板指涨0.83%,沪深两市成交额1.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7.8亿元 [2] - 黄金概念股表现活跃,黄金股ETF全线走强,最高涨4.85% [2][3] - 标普消费ETF领跌2.29%,多只半导体相关ETF进入跌幅榜前列 [4] ETF主题机会 - 金价持续上行背景下,黄金产品保值属性凸显,投资金条等产品销售增长,高性价比品牌或受益 [5] - 产品设计能力和品牌力价值放大,渠道驱动作用减弱,差异化定位、强研发设计能力的品牌或持续走出独立行情 [5] - 长期看,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黄金工艺改进及国潮崛起背景下,国货黄金珠宝行业增长动力十足,技术领先、品牌力强的品牌值得关注 [5]
密集上报新品 公募发力港股细分赛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5-21 03:22
港股市场关注度升温 - 5月以来已有19只港股主题基金上报,涵盖创新药、云计算、消费、汽车等多个细分领域 [1] - 5月19日单日有4只港股主题基金集中上报,包括嘉实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基金、汇添富港股通科技精选混合基金等 [1] - 部分基金公司上报多只产品,如汇添富基金上报5只,嘉实基金上报3只 [1] 港股主题基金发行动态 - 多只港股主题基金正在或即将发行,包括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联接基金、华安港股通恒生ETF等 [1] - 5月以来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达6.48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均超3亿元 [2] -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从去年底的221.9亿元增至469.15亿元,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30ETF规模从76.78亿元增至218.35亿元 [2]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情况 - 一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港股市值约4655亿元,仓位达13.3%,环比提升2.7个百分点 [2] - 腾讯控股超越宁德时代成为主动偏股型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公募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占3只 [2] 港股投资价值分析 - 港股科技板块在本轮行情中显著占优,涵盖AI应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方向 [3] - 港股高股息资产凭借低估值、高现金流确定性及防御特性,具备较高风险收益比 [3] - 当前港股市场看好三类资产:互联网科技板块、消费板块、低估值高股息金融板块 [3]
为什么这几年业绩好的主观多头都主做港股?
雪球· 2025-05-18 12:33
主观多头私募转向港股的原因 - 19-21年A股核心资产牛期间主观多头私募收益显著,如消费类涨近300%[3],新能源类涨近5倍[5],但21年后普遍回撤或腰斩[7] - A股22年后产业趋势消失,行业轮动加剧,风格切换频繁,选股难度增大[8] - 港股21-23年恒生指数跌37.39%,跌幅远超上证指数(-12.78%),估值处于近十年36.85%分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沪深300为43.33%,标普500为61.61%)[9] - 港股修复能力强于A股,价格与价值有效性更高,逆向策略胜率更优[11] 港股当前投资逻辑 - **估值洼地**:港股PE横向对比全球最低,如中海油A股PE8.81 vs 港股5.48[9] - **资金面改善**:南向资金21年至今累计买入超万亿,24年前4月已买入超6000亿(去年全年8000亿),内资持续定价权争夺[12][24] - **优质资产扩容**:新经济公司(泡泡玛特、小米)基本面改善,传统巨头(腾讯、阿里)业绩提升,叠加中概股回归预期[13][23] 典型港股私募策略案例 - **ZY(价值派)**:24年收益42%,持仓有色金属/医药/地产,PE低于行业均值,专注低估烟蒂股修复[15][16] - **DS(均衡派)**:40%红利(能源)+30%成长(互联网)+30%防御(地产),多策略并行实现低波高胜[17][19][20] - **HA HX(高进攻派)**:24年收益56%,集中持仓冷门行业(汽车占40%),远离市场热点[21][22] 港股配置时机判断 - 恒生指数PE9.94(近十年39.67%分位),估值仍处低位[22]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趋势未改,重新定价进程延续[24] - 中概股回归2.0及新经济公司增长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