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红利

搜索文档
港股热潮正当时,科技、红利一手抓!全市场首只香港大盘30ETF(认购520563)今日荣耀首发!
新浪基金· 2025-09-15 08:39
在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呈现加速之势推动下,港股再度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焦点选择。截至2025 年9月12日,今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合计已达10728.86亿港元,助力港股行情持续向上。截至同日收 盘,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31.55%,恒生国企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28.46%。千亿规模ETF大厂——华 宝基金今日(9.15)火线启动全市场首只香港大盘30ETF(认购520563/上市520560)全网发售,该ETF 跟踪标的指数为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由香港上市内地公司中市值最大的30只个股构成成份股 组合,将为投资者参与把握港股"中国核心资产"投资机遇提供又一创新ETF工具。 特色标的指数:集中度更高、波动率偏低 近年来,高层明确提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从政策扶持到资源调配,将维护香港国际 金融中心地位视作重中之重,全方位给予坚定支撑。港股投资的底层逻辑从"离岸市场化"转向"在岸市 场化",投资风格更多元化,盈利模式从"确定性溢价、价值红利"进一步扩散到"成长溢价",这为港股 行情的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支撑。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成份股集中于头部上市公司,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达 ...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8:05
在郑宇尘看来,市场信心恢复已形成正向循环。"春江水暖鸭先知,资金入场有先后顺序。"他比喻说, 在主力资金入场稳定市场后,风险偏好较高的敏感资金(如两融资金)快速响应,随着银行存款吸引力 逐步下降、大量存款到期,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在不少外资机构眼中,中国资产已成为一类独立资产(Stand Alone Asset)。"郑宇尘表示,"如果中国市 场继续保持赚钱效应,叠加基本面持续好转,会对中国市场形成新一波的资金流入。"他认为,总体来 看,本轮市场上涨表面上是因为资金推动,实则是全球资产配置与居民资产转移形成的共生关系。 在程彧看来,海外资金发生态度转变有多重因素:一是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在人工智能、核 聚变等前沿领域,中国的技术优势毋庸置疑";二是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优势;三是地产等 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港股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9月初,外商独资公募安联基金旗下首只权益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正式成立,由公司研究 部总经理程彧掌舵。这只诞生于市场低点的基金交出了较为亮眼的成绩单:截至9月12日,安联中国精 选混合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75%。 谈及近期港股走势震荡的现象,程彧表示:"如果我 ...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本报记者魏昭宇 2024年9月初,外商独资公募安联基金旗下首只权益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正式成立,由公司研究 部总经理程彧掌舵。这只诞生于市场低点的基金交出了较为亮眼的成绩单:截至9月12日,安联中国精 选混合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75%。 近日,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郑宇尘与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在共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 的采访时表示,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一轮价值重估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在具体布局上, 将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的增长前景。 三重动能驱动价值重估 在程彧看来,其实港股近期的赚钱效应并不差。他分析,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差异主要 体现在定价分母端:"港股市场与美元无风险利率较为匹配,而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中国国债,港 股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 程彧以港股创新药板块为例,他用"里程碑式突破"形容行业现状:"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专利授权 (License Out)的占比持续提升,在双抗、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程彧说,创新药行 业正迎来多重利好共振:强产品周期、商业化放量、现金流转正。"当创新药企业不再依赖'烧钱' ...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港股市场潜力巨大 谈及近期港股走势震荡的现象,程彧表示:"如果我们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去跟 A股的关键指数 比,港股近期的走势确实有些震荡。我觉得这是因为近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相关板块承压,而这些板块 又是港股的绝对权重板块,所以它们的承压反映在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上。" □本报记者 魏昭宇 2024年9月初,外商独资公募安联基金旗下首只权益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正式成立,由公司研究 部总经理程彧掌舵。这只诞生于市场低点的基金交出了较为亮眼的成绩单:截至9月12日,安联中国精 选混合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75%。 近日,安联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郑宇尘与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程彧在共同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 的采访时表示,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一轮价值重估周期,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在具体布局上, 将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的增长前景。 三重动能驱动价值重估 "中国股市已进入一轮大的价值重估周期。"程彧分析,这轮行情背后有三大核心驱动要素:一是中国经 济转型背景下,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二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风险明显缓和;三是强有 力政策组合拳形成的支撑效应。他表示:"这 ...
落袋为安?又有60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08 14:2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8%,深证成指涨0.22%,创业板指涨0.51%,全市场成交额达1.47万亿元 [1] - 军工、银行、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板块领涨,传媒、计算机、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军工ETF单日涨幅达3.65%,房地产ETF涨0.55%,证券ETF涨0.67% [2] ETF资金流向 - 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为3.47万亿元,5月7日资金净流出60亿元 [1] - 16只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科创50ETF、创业板ETF、中证1000ETF分别以6.24亿元、4.94亿元、4.46亿元净流入位列前三 [1][2] - 科创芯片ETF、人工智能ETF、金融科技ETF、港股科技50ETF等资金净流入均超2亿元 [1] - 黄金指数ETF单日净流入达10.4亿元,科创板50、人工智能、半导体、创业板指数ETF净流入均超5.5亿元 [2] - 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CS人工智指数超9亿元,流入港股通科技超8亿元 [2] 头部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达6451.6亿元,单日增加41.6亿元,2025年以来规模增加445.1亿元,资金净流入389.6亿元 [3] - 华夏基金旗下科创50ETF和中证1000ETF分别净流入6.24亿元和1.5亿元,最新规模分别为789.85亿元和372.18亿元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出18.23亿元,华夏上证50ETF净流出17.27亿元,招商A500指数ETF净流出3.72亿元 [4] 行业与板块分析 - 新质生产力仍是政策支持重点,科技成长行情受看好 [4] - 房地产、银发经济、大消费及科技创新领域短期有望表现突出 [5] - AI产业链中基础设施和应用环节是中长期重要主线 [5] - 红利风格仍占优,关注现金流优质且与外需关联度低的板块 [5]
从利率1时代看港股净流入:全民“哑铃”时代开启
金融界· 2025-04-30 13:42
全球资金流向 - 3月27日至4月23日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入680.79亿美元,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入271.4亿美元,其中90%流入中国市场 [1] - 中国股票基金获得246.86亿美元净流入,远超韩国、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 [1] - 外资加仓核心标的聚焦腾讯、阿里等港股科技龙头,$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份额增长超300% [1] 外资投资动向 - 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通过投资iShares中国大盘ETF押注A股,认为中国被超卖太久 [1] - 中国科技股估值不到纳斯达克一半,资金大幅涌入A股 [1] - 近期A股和港股行情分化,科技和红利资产轮动表现 [1] 高股息资产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SH520550)$周净流入实现9连阳,成为利率下行期的避险核心 [3] - 4月超30家中小银行下调定存利率,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跌至2.04%、1.88% [3] - 港股红利低波ETF标的指数股息率7.99%,市盈率6.19倍,成为"类固收"首选 [3] 哑铃策略分析 - "科技+红利"哑铃策略成为资金共识,左手科技成长β,右手红利分红α [5] - 港股科技50ETF权重股涵盖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汽车三大赛道,腾讯、阿里、小米占近35%权重 [5] - 港股红利低波ETF股息率7%,年内最大回撤仅3.2%,波动率不足科技股1/3 [5] - 科技股负责进攻,红利股负责防守,完美把握轮动行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