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红利
搜索文档
潮起香江,决胜港股!一图速览港股投资利器
新浪基金· 2025-10-29 18:27
港股信息技术行业 - 全市场首只重仓港股“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软件”的信息技术ETF(代码159131)于10月27日起发行 [1][2] - 该ETF聚焦于AI“硬”科技领域 [1][2] 港股汽车行业 - 即将发行港股汽车50ETF 该产品重仓港股稀缺龙头车企 [1][2] 港股互联网行业 - 现有港股互联网ETF(代码513770)规模达百亿级 其联接基金代码为A类017125 C类017126 [1][2][3] 港股医药行业 - 港股通创新药ETF(代码520880)定位为100%纯正创新药投资 其联接基金代码为A类025220 C类025221 [1][3] 港股综合策略产品 - 香港大盘30ETF(代码520560)策略为同时覆盖“科技+红利” 其场外指数基金代码为A类501301 C类006355 [1][3] - 港股通红利ETF(代码159220)兼具高股息和低波动双重优势 其联接基金代码为A类022887 C类022888 [1][3] - 香港中小LOF(代码501021)聚焦港股中小盘资产 其C类份额代码为006127 [1][3] - 价值基金LOF(代码501310)投资于具备红利特性的A+H价值股 其C类份额代码为007397 [1][3] 新消费行业 - 华宝中证沪港深新消费指数基金覆盖Z世代新消费浪潮 其份额代码为A类017434 C类017435 [1][3]
港股热潮正当时,科技、红利一手抓!全市场首只香港大盘30ETF(认购520563)今日荣耀首发!
新浪基金· 2025-09-15 08:39
南向资金流入与港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2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达10728.86亿港元,推动港股成为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核心选择 [1]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31.55%,恒生国企指数涨幅28.46% [1] 香港大盘30ETF产品特征 - 华宝基金推出全市场首只跟踪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的ETF(代码认购520563/上市520560),覆盖香港上市内地公司市值最大的30只个股 [1][2] - 指数采用流通市值加权,单只成份股权重上限15%,前五大成份股权重合计不超过60% [2] - 相较恒生国企指数,该指数集中度更高(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4% vs 56%)、波动率更低(27% vs 28%) [3] - 相较恒生指数,该指数流动性更高、龙头属性更强,市盈率9.81倍低于恒指11.35倍 [3] 指数成份股结构 - 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4%,涵盖腾讯控股(16.9%)、阿里巴巴-W(14.53%)、小米集团-W(8.96%)、建设银行(7.59%)等 [4] - 行业分布聚焦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及消费领域,体现"科技+红利"的哑铃策略 [3] 历史表现与估值优势 - 自2000年1月3日基日至2025年8月31日,指数累计涨幅368.5%,超额收益显著高于恒生国企指数(353.6%)和恒生指数(47.85%) [5] - 当前市盈率9.8倍处于历史71%分位,市净率1.0倍处于44%分位,估值吸引力优于恒生国企指数(市盈率10.2倍/86%分位) [7] 华宝基金ETF业务实力 - 权益类ETF资产管理规模达1219.8亿元,同业排名领先 [9] - 旗下百亿规模A股/港股行业主题ETF数量达5只,合计规模968.7亿元,为行业最多之一 [9] - 产品矩阵覆盖硬科技(医疗ETF、金融科技ETF、科技ETF等)、高股息(银行ETF、港股通红利ETF等)、宽基(A50ETF、中证A100ETF等)及周期性赛道(化工ETF、有色龙头ETF等) [10][11] - 2019-2023年四度获上交所"十佳ETF管理人"称号,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金基金·被动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奖" [9]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8:05
核心观点 - 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1][2] - 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 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增长前景 [1][4]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超75% [1] 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三大核心驱动要素: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房地产等风险明显缓和 强力政策组合拳支撑效应 [2] - 市场信心恢复形成正向循环:主力资金入场后风险偏好较高资金快速响应 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2]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因素: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工程师红利成为新优势 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3]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近期震荡主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 [4] - 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 港股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 [4] - 港股创新药板块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全球专利授权占比持续提升 在双抗/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 [4] 投资策略与布局 - 采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 [4] - 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 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4] - 科技领域突破强化市场信心: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推动国际投资者重新估值 [5] 基金运作情况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维持高仓位运作 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4] - 建仓决策基于系统化投资框架: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叠加极低估值 [4]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核心观点 - 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一轮价值重估周期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1]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超75% [1] 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三大核心驱动要素包括中国经济转型下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改善 房地产等风险缓和 强力政策组合拳支撑效应 [2] - 市场信心恢复形成正向循环 主力资金入场后风险偏好较高的敏感资金快速响应 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2]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因素包括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3]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近期震荡主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 但赚钱效应不差 [4] - 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 港股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因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中国国债 [4] - 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中国创新药企全球专利授权占比持续提升 在双抗 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 行业呈现强产品周期 商业化放量 现金流转正多重利好共振 [4]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 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增长前景 [1] - 运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 [4] - 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 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但需高频跟踪技术路径和行业格局不确定性 [4] - 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将强化市场信心并推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重新估值 [5] 基金运作与市场观点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成立时基于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和极低估值前瞻布局 当前仍维持高仓位运作因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4] - 中国资产已成为外资机构眼中一类独立资产 若市场保持赚钱效应叠加基本面好转将形成新一波资金流入 [2] - 中国经济正走向增长更稳定阶段 为后市持续走强奠定基础 [5]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表现 - 安联基金旗下首只权益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正式成立,由研究部总经理程彧掌舵,该基金诞生于市场低点,截至9月12日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75% [1] 中国股市价值重估的核心驱动要素 - 中国股市已进入一轮大的价值重估周期,背后有三大核心驱动要素: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风险明显缓和、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形成的支撑效应,这些要素非常稳定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发挥作用 [1] - 市场信心恢复已形成正向循环,在主力资金入场稳定市场后,风险偏好较高的敏感资金快速响应,随着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及大量存款到期,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1]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在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前沿领域技术优势毋庸置疑;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优势;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2] 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观点 - 中国资产已成为一类独立资产,如果中国市场保持赚钱效应并叠加基本面持续好转,会形成新一波资金流入,本轮市场上涨表面是资金推动,实则是全球资产配置与居民资产转移形成的共生关系 [2] - 随着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科技壁垒突破将强化市场信心,并推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重新估值 [3] 港股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 港股近期走势震荡主要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但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价分母端,港股市场与美元无风险利率较为匹配,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中国国债,因此港股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 [2] - 以港股创新药板块为例,行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专利授权的占比持续提升,在双抗、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行业正迎来强产品周期、商业化放量、现金流转正等多重利好共振 [2] 安联基金投资策略与布局 - 公司将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的增长前景 [1] - 投资操作上采用系统化投资框架,模型显示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叠加极低估值时果断快速建仓,当前仍维持高仓位运作,因大类资产配置模型清晰显示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2] - 未来布局将坚持“规则化主动管理”,运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投资科技股需高频跟踪应对技术路径、行业格局等不确定性 [2]
落袋为安?又有60亿,“跑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08 14:2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8%,深证成指涨0.22%,创业板指涨0.51%,全市场成交额达1.47万亿元 [1] - 军工、银行、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板块领涨,传媒、计算机、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军工ETF单日涨幅达3.65%,房地产ETF涨0.55%,证券ETF涨0.67% [2] ETF资金流向 - 全市场股票ETF总规模为3.47万亿元,5月7日资金净流出60亿元 [1] - 16只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科创50ETF、创业板ETF、中证1000ETF分别以6.24亿元、4.94亿元、4.46亿元净流入位列前三 [1][2] - 科创芯片ETF、人工智能ETF、金融科技ETF、港股科技50ETF等资金净流入均超2亿元 [1] - 黄金指数ETF单日净流入达10.4亿元,科创板50、人工智能、半导体、创业板指数ETF净流入均超5.5亿元 [2] - 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CS人工智指数超9亿元,流入港股通科技超8亿元 [2] 头部基金公司动态 - 易方达基金ETF规模达6451.6亿元,单日增加41.6亿元,2025年以来规模增加445.1亿元,资金净流入389.6亿元 [3] - 华夏基金旗下科创50ETF和中证1000ETF分别净流入6.24亿元和1.5亿元,最新规模分别为789.85亿元和372.18亿元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出18.23亿元,华夏上证50ETF净流出17.27亿元,招商A500指数ETF净流出3.72亿元 [4] 行业与板块分析 - 新质生产力仍是政策支持重点,科技成长行情受看好 [4] - 房地产、银发经济、大消费及科技创新领域短期有望表现突出 [5] - AI产业链中基础设施和应用环节是中长期重要主线 [5] - 红利风格仍占优,关注现金流优质且与外需关联度低的板块 [5]
从利率1时代看港股净流入:全民“哑铃”时代开启
金融界· 2025-04-30 13:42
全球资金流向 - 3月27日至4月23日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入680.79亿美元,新兴市场基金净流入271.4亿美元,其中90%流入中国市场 [1] - 中国股票基金获得246.86亿美元净流入,远超韩国、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 [1] - 外资加仓核心标的聚焦腾讯、阿里等港股科技龙头,$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份额增长超300% [1] 外资投资动向 - 香橼创始人安德鲁·莱福特通过投资iShares中国大盘ETF押注A股,认为中国被超卖太久 [1] - 中国科技股估值不到纳斯达克一半,资金大幅涌入A股 [1] - 近期A股和港股行情分化,科技和红利资产轮动表现 [1] 高股息资产表现 - $港股红利低波ETF(SH520550)$周净流入实现9连阳,成为利率下行期的避险核心 [3] - 4月超30家中小银行下调定存利率,3年期、5年期利率分别跌至2.04%、1.88% [3] - 港股红利低波ETF标的指数股息率7.99%,市盈率6.19倍,成为"类固收"首选 [3] 哑铃策略分析 - "科技+红利"哑铃策略成为资金共识,左手科技成长β,右手红利分红α [5] - 港股科技50ETF权重股涵盖互联网、半导体、智能汽车三大赛道,腾讯、阿里、小米占近35%权重 [5] - 港股红利低波ETF股息率7%,年内最大回撤仅3.2%,波动率不足科技股1/3 [5] - 科技股负责进攻,红利股负责防守,完美把握轮动行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