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5000亿“准财政”工具要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1:4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述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规模达5000亿元,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1]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参与其中 [1] - 该工具定位为"准财政"工具,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央政府层面释放信号将加大稳投资力度,国务院会议要求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 - 该工具旨在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项目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 [6] 地方项目储备情况 - 湖北省咸宁市从"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中筛选项目,重点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含量项目 [4]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短板谋划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5]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总投资133.69亿元,资金需求21.86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绿色低碳领域 [5]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储备项目12个,总投资42亿元,申报基金3.9亿元;民营企业项目18个,总投资149.6亿元,申报基金约15亿元 [6] 工具特点与运作模式 - 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本次工具使用范围更广泛,更侧重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 [2] - 运作模式为股东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给项目注资,坚持财务投资人定位 [10] - 预计将与专项债配合,新型工具注重前端补资本金,专项债主攻项目后端建设 [10] 经济背景与政策必要性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1-7月增速回落至1.6%,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11] -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优化供给结构 [11] - 政策初衷是通过率先投资重点行业带动民间资本跟进,资金投向以"收益"为核心,规避公益性强的低回报项目 [11]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山东钢铁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21:42
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2.5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同比增长88.31% [1] - 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延续一季度良好发展态势 [1] 成本控制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元 [1] - 严控各类费用支出,大力削减固定成本及期间费用 [1] - 实施"战略采购+公开招标"采购策略,持续降低采购成本 [1] 生产运营 - 济南钢城基地高炉稳定向好,型钢、优特钢等产线满负荷生产,优势产能全面释放 [1] - 高炉焦比、燃料比持续降低,界面效率大幅提升,各产线日产和月度产量连创新高 [1] - 日照基地优化调整高炉中修时间,实施低铁耗冶炼,极致节铁增钢 [1] 市场与产品结构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2] - 钢材出口量达64.26万吨,同比增长3.71% [2] - 累计开发47个新产品,推广量34.4万吨,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2]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不断加强,"超大宽厚比薄规格中厚钢板炉卷轧线核心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多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 [2] 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 - 环保绩效维持A级,济南钢城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日照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 [2] - 组建AI数智部,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提升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 [2] - 加速AI+钢铁场景应用落地,重点推进在建/在研项目15项,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 [2] 行业展望 - 行业供给端收缩与成本端优化将形成中期边际利好,有效稳定钢材价格并释放盈利空间 [3] - "反内卷"深入推进与减产措施落地为行业带来机遇 [3]
山东钢铁:上半年扭亏为盈 “变革求生”成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21:42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68.06亿元 归母净利润1252.58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增利9.81亿元[1] - 利润总额2.92亿元 同比增利13.53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21亿元 同比增长88.31%[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694.07万元 环比增利4135.55万元 毛利率提升至6.02% 增加4.15个百分点[1] 成本与效率优化 - 吨钢可比成本同比下降65.90元 严控费用支出并重塑采购体系降低采购成本[2] - 济南基地高炉稳定运行 型钢及优特钢产线满负荷生产 日照基地实施低铁耗冶炼提升效益[2] - 有息负债规模120.63亿元 较上年末下降11.32亿元 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总额55.59亿元 下降1.88亿元[1] 市场与产品战略 - 近地化销售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 终端直供比例提高8.6个百分点 物流成本显著降低[3] - 钢材出口量64.26万吨 同比增长3.71% 开发47个新产品 推广量34.4万吨[3] - 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升至8.4% 完成12项二方认证 首次向长城汽车及奇瑞商用车供货[3] 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 - 济南基地吨钢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2千克标煤 日照基地同比降低21.9千克标煤[3] - 组建AI数智部 推进15项在建/在研项目 其中3个AI+钢铁项目已上线投运[3] - 环保绩效维持A级 济南钢城基地信息化项目进入现场测试阶段[3] 行业环境与展望 - 行业供需压力犹存 市场行情整体下行[1] - 反内卷政策与减产措施推动供给端收缩 成本端优化形成中期边际利好[4] - 钢材价格趋于稳定 盈利空间逐步释放[4]
5000亿“准财政”工具将出,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0:3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与投向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规模为5000亿元 [1] -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础设施等 [1] - 区别于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本次工具使用范围更广泛 更侧重于提振消费和新兴产业领域 [2] 地方项目储备进展 - 湖北省咸宁市从市"十五五"规划储备项目库、重点工业企业项目、高技术含量新项目中筛选项目 [3] - 广东省梅州市高新区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及企业发展需求谋划优质项目 [3] -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储备11个项目 总投资133.69亿元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需求21.86亿元 其中交通物流、城市更新、绿色低碳转型领域项目较多 已筛选4个项目 资金需求1.49亿元 [3] - 南京浦口区新增国有平台入库储备项目12个 总投资42亿元 申报基金金额3.9亿元 另推动18个民营企业项目入库 总投资149.6亿元 申报基金约15亿元 [4] 政策背景与推进时间线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指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5] - 5月以来河南、四川、浙江、江苏、湖南、广东、山东、北京等多地召开宣讲会或项目储备会 [5] - 8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表示要加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重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 [1]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1] 工具运作机制与特点 - 定位为"准财政"工具 由发改部门筛选项目清单 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融资提供项目资本金 财政部提供贴息支持 [2] - 主要通过股东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给项目注资 坚持财务投资人定位 要求项目有经营性收益 [8] - 预计与专项债配合 新型工具注重前端补资本金 专项债主攻项目后端建设 [8] - 项目筛选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形成备选项目清单并推荐给政策性银行 银行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 [7] 经济背景与政策必要性 - 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 1-7月增速回落至1.6% 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8] - 工具对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降低融资门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升级有积极意义 [6] - 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 尤其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投资 有助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和优化供给结构 [8] 历史工具对比与规模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7400亿元 [7] - 2022年工具重点投向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其他专项债投资项目 [7]
中油工程: 中油工程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9:1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287亿元同比增长1218%但净利润470亿元同比下降108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33亿元同比改善5520亿元新签合同额73401亿元同比减少310%在手合同额约1700亿元[6][7][2] -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巩固传统油气工程优势大力发展LNG海洋工程环境工程等成长性业务加速拓展新能源高端新材料工程等新兴业务积极进军可控核聚变工程等未来产业[3] - 公司实施四大攻坚工程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研成果124项新增授权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科技贡献合同额156亿元[9][10]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6287亿元同比增长1218%主要系在建项目收入增加[2][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亿元同比下降1087%[2] - 综合毛利率801%同比基本持平综合毛利2906亿元同比增加041亿元[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33亿元同比增加5520亿元主要因结算清收加快项目预收款和收款增加[6][1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8456亿元同比增加5752亿元[6] 市场与业务 - 新签合同额73401亿元同比减少310%其中国内市场50219亿元占比6842%同比减少727%国际市场23182亿元占比3158%同比增长986%[7] - 新兴业务和未来产业新签合同额20596亿元占比2806%同比增长1656%成功签约34个合同额亿元以上项目[8] - 执行项目9560项完工2109项其中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部分标段深圳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站接收站工程等国内重点项目顺利完工海外土库曼斯坦A区麦捷让和亚希尔杰佩气田增压及配套水处理工程阿联酋阿布扎比米尔法氮气管道等项目建成投产[9] 科技创新 - 形成科研成果124项同比增加30项新增授权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58件[10] - 开发工艺包28个实现23项科研成果首次工业化应用55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科技贡献合同额156亿元[10] - 发布30个可推广数字化转型场景编制AI+工程建设顶层设计涵盖7大类3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10] 公司治理与改革 - 取消监事会设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调整为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完成公司章程及配套法人治理制度修订[11] - 印发实施ESG管理办法优化ESG治理架构获得万得ESGAA评级[11] - 整合项目管理资源出资设立中石油北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央企业科改行动专项考核中获标杆称号[11] 行业环境 - 国内政策强化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加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CCUS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重要突破[4] - 国际石油价格中高位震荡中东中亚非洲等主要能源出口国深化资源开发与产业链整合中东拉美等区域炼化一体化项目招标活跃度提升新能源领域投资向光伏风电等基础设施倾斜[5] - 全球经济复苏分化海外部分地区政局动荡叠加关税战引发的成本上升供应链重构等风险对海外市场拓展带来挑战[5]
“水泥灰”变身“环保绿” 新材料与特种水泥引领行业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7:16
行业转型方向 - 绿色低碳、新材料、特种水泥成为推动水泥行业变革的高频词 [1] - 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工厂运营高效无人化绿色化 大幅提升园区环境质量并有效规避人工安全风险 [2] - 水泥企业主动承担城市清道夫角色 协助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 [4] 环保技术应用 - 水泥厂将高炉矿渣、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转化为胶凝材料 用于矿坑回填 [4] - 胶凝材料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强 应用于道路桥梁养护、海洋工程等领域 生产成本低于传统水泥 [4] - 胶凝材料年消除百万吨级城市固废 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每处理一吨固废补贴10-20元人民币 [4] 特种水泥发展 - 特种水泥应用于核工业、军工和大型基建 逐步进入民用领域需求定制化生产 [5] - 高贝利特水泥强度高密度大渗水率低 可提升住宅保温防水防潮性能 [5] - 特种水泥施工周期较长 开发商需承担更高时间与人工成本 高层建筑应用仍需政策支持 [5] 传统水泥市场 - 传统水泥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建材地位不可替代 [5] - 公司依托毗邻唐山港区位优势 将传统水泥市场拓展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5] - 8月15日载有2.5万吨传统水泥货船从唐山发往非洲加蓬 未来还将进入欧盟和俄罗斯市场 [5]
神农集团何祖训:创新与绿色是畜牧业发展的永恒航标
新浪财经· 2025-08-21 15:37
行业动态 - 第七届中西南畜牧业展览会于8月20日至21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绿色生态 智慧畜牧" [3] - 展会由云南省畜牧业协会 云南省家禽业协会与广州中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3] - 展会吸引包括神农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与 [3] 区域畜牧业发展 - 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畜牧业基础雄厚 特色鲜明 互补性强 [3] - 云南畜牧业具有高原特色 丰富种质资源及突出区位优势 [3] - 云南畜牧业在"绿色生态 智慧创新"双引擎驱动下加速崛起 [3] 云南畜牧业成就 - 云南在高原特色畜种资源保护与开发 标准化规模养殖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3] - "云系"优质畜产品以更安全 更绿色的形象走向市场 [3]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被视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满足优质安全动物蛋白需求的关键 [3] - 绿色发展被认定为行业必由之路 [3] - 行业需紧握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两大主线 加快生物育种等领域的突破 [3]
智能化全产业链引领世界品质
消费日报网· 2025-08-21 10:38
行业质量与标准 - 中国奶业核心指标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 包括蛋白质 脂肪 体细胞和菌落总数等 [1] - 公司原奶菌落总数远优于欧盟标准 [1] 牧场运营与智能化 - 牧场采用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包括自动饲喂 无人挤奶和机器人清粪 [2] - 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牛舍温湿度并自动调节环境 [2] - 牧场面积1600亩 位于北纬40°黄金奶源带 [2] - 粪污经智能化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2] - 引入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供暖 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2] - 牧场融合科普教育 休闲娱乐和智慧牧场创新体验等功能 [4] 生产制造与效率 - 预处理环节设备节约至少20%运行成本 [5] - 灌装机每小时完成4万包牛奶无菌灌装 [5] - 奶粉生产线产能从0.5吨/小时提升至10吨/小时 效率提升20倍 [5] - 听装生产线达120听/分钟 年产能6万吨 [5] - 液态奶工厂日处理鲜奶能力7000吨 规划32条生产线 [5] - 采用热能回收 纯奶一步法工艺和雨水再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 [6]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10多位院士和100余名高级行业专家 [8] - 研发团队包括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和5000多名全产业链研发人员 [8] - 在乳铁蛋白提取和益生菌包埋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8] - 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8] - 中心二期工程聚焦奶牛育种 乳品深加工和AI与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 [8] 行业发展成就 - 中国奶业用二十年时间跨越了与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差距 [9] - 行业构建完整 绿色 可持续的全产业链体系 [9]
巩固“双水源”优质供水新格局!东莞芦花坑水厂试运行供水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10:37
项目概况 - 芦花坑水厂位于东莞市虎门镇芦花坑水库北侧 占地面积约138.4亩 [2] - 设计总规模达50万立方米/天 总投资12.8亿元 [2] - 采用西江为主、五点梅水库为辅的双水源保障体系 [1][2] 技术特点 - 构建三级水质监测体系 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安全消毒全流程制水工艺 [3] - 配备应急投加系统应对突发水源污染事件 [3] - 通过数据模型驱动和自动化程序控制建立智慧水务系统 [3] - 配套高效能水力发电与屋顶光伏项目 发电规模达3.8兆瓦 [3] 战略意义 - 标志着东莞市进入东江、西江双水源优质供水新格局 [1][2] - 是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彻底改变东莞以往单一供水水源格局 [2] - 为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2] 运营优势 - 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制水全流程、设备全周期、安防全领域动态管控 [3] - 关键生产指标实行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3] - 生产尾水处理回用工艺显著降低水资源消耗 [3] - 绿色低碳设计融合下叠式结构和海绵城市理念 [3]
大渡口由锈变绿
金融时报· 2025-08-21 10:34
大渡口区产业转型升级 - 重庆大渡口区因重庆钢铁厂设立 是重庆老工业基地 [1] - 2011年重钢生产流程迁离后 产业转型升级 集聚优质企业 绿色低碳成为新名片 [1] 国际复材绿色制造技术 - 公司是云天化集团旗下玻纤新材料支柱企业 专注高性能新材料生产 2017年获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认证 玻纤行业首家绿色工厂 [2] - 新建大型玻纤窑炉采用新型干法陶瓷滤管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技术 相比传统湿法脱硫技术不再产生废水 减少处理成本及环境影响 [2] - 通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和梯级重复利用 源头减少污水产生量 生产废水降幅达50% [2] - 长寿厂区和大渡口厂区新建两座具备深度处理回用功能污水处理站 实现进站污水总量70%回用 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国际复材产品应用与创新 - 玻纤产品应用于风力发电叶片和节能门窗等绿色领域 [3] - 风电实验室研发满足百米级大型叶片轻量化设计需求的玻纤材料 突破全球叶片回收利用技术难题 [3] - 开发适用于多体系配方、高速稳定连续拉挤、多维横向增强、高耐候涂装工艺门窗型材的玻璃纤维 提升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确保极低导热性能 [3] - 采用玻纤增强门窗的建筑综合能耗较传统门窗降低20%至30% [3] - 全国新建建筑全面采用高性能节能门窗 预计每年节约数千万吨标准煤 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3] 三峰环境垃圾焚烧业务规模 - 公司提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EPC总承包、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全产业链服务 [4] - 2000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实现垃圾焚烧发电核心装备国产化 打破国外垄断 [4] - 在全国16个省市投资57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每天处理垃圾6.1万吨 [4] - 技术及装备应用于全球10个国家、260个项目、419条焚烧线 每天处理垃圾量超23万吨 [4]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处理垃圾超1.24亿吨 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336万吨 为地球新栽树木14.8亿棵 累计提供绿色电力445亿度 [4] 三峰环境环保技术与业务拓展 - 采用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和严格标准 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11座垃圾焚烧厂获国家最高等级AAA级认证 [4] - 三峰御临项目采用烟气净化新技术 排放指标控制在欧盟2010标准限值10%内 实现超低排放 代表全球领先技术水平 [4] - 围绕固废产业链延伸 开拓垃圾焚烧供热供能、餐厨厨余、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协同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矿业废水处理、焚烧飞灰和炉渣资源化利用等上下游业务 [5] - 2014年建成渗滤液膜系统制造基地 生产水处理业务核心技术装备 拥有独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和核心产品 取得国家发明专利集装箱式运行系统 [5] - 提供一体化垃圾处理解决方案 设备在24个省市和5个国家和地区应用 [5] - 生产直饮水设备和餐厨处理设备 服务学校、小区和酒店等人口密度较大场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