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厦钨新能20240514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厦钨新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盈利情况** - 2024年磷酸铁锂业务亏损1.3亿元,原因是初期良品率低和碳酸锂价格下跌,销量不足1000吨;若剔除该亏损,2024年表观利润约65亿元,实际利润至少6亿元(基于10万吨出货量)[2][8][9] - 2025年一季度磷酸铁锂出货1500吨,仍亏损几千万元;钴三元材料毛利率与2024年基本持平,山东盈利状况也差不多[15] - 2025年希望磷酸铁锂业务提高产能利用率,相比去年大幅减亏,目标是盈亏平衡或盈利,但取决于铁锂行业大环境[7] 2. **产能与出货目标** - 2025年总产能约10.9万吨,下半年新增3万吨投产计划,全年满产满销目标约12.5万吨,一季度已出货2.4万吨[2][6] - 2024年磷酸铁锂出货量4.6万吨,占国内行业市占率接近50%;三元材料出货量5.14万吨,同比增长30%[6] 3. **产品情况** - **钴酸锂**: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0%,2024年出货量8000多吨;预计2025年需求继续增长,但全年增速不会达40%;产业格局明朗,技术门槛提高使公司取得显著优势;4.53伏高电压产品2025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占比将保持稳定[2][25][26][28][29] - **NL结构产品(ENIGMO)**: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优异,显著优于传统钴酸锂和三元材料,主要应用于高端手机,2025年计划落地两个应用领域;定价比传统材料溢价高,预计收益可能翻倍[2][11][14] - **硫化锂工艺**:已取得显著进展,解决设备腐蚀问题,正在准备扩产并向国内外大厂推广,目标成本每吨30多万元,目前年产能300多公斤,未来扩产根据全固态电池研发进度进行[2][17][18] - **NCM材料**:布置了千吨级产能,在3C消费和低空无人机领域应用,预计2025年落地;与钴酸锂及普通三元材料后端烧结部分可共线,前端形成结构有特殊工序[3][4] 4. **市场与客户情况** - 2025年电池厂使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先掺杂,掺杂比例约百分之二三十,转向纯用磷酸铁锂材料时间取决于电池厂推进进度[5][35] - 消费电子类电池主要与电池厂合作开发新能源,2025年在两个应用领域实际应用并升级改善性能[13] - 固态电池方面,海外日韩企业固态技术积累深,与中国竞争;国内两大客户C和B各有优势,不好评价谁更快采用新产品[21][22] - NL结构产品成熟度高,放量速度会更快;预计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继续增长,钴酸锂需求增长幅度为两位数,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产品性能参数**:NL产品通过其他金属离子支撑结构,克容量接近理论值且结构稳定,可承受更高电压,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且有高发展潜力;产品循环寿命等参数测试已在实验线跑通,下一步应用到电池上进行针刺循环等测试[12][20] 2. **价格传导**:钴价格传导相对顺畅,三元材料面向动力市场传导困难;钴酸锂3月涨价4月兑现,影响报表端售价体现节奏[16] 3. **磷酸铁锂排产与盈利**:单月排产产能利用率高,满足不了下游订单需求;良率达90%以上,目前产能2万吨,今年扩展2万吨产能预计较快,是否继续扩展考量铁锂行业利润情况;目标保持盈亏平衡并赚取一定利润,涨价逻辑不如钴酸锂明确,希望通过差异化路线获优势[33][34] 4. **硫化锂生产相关**:生产设备资本开支未详细测算,主要用气象监测设备和防护服,需解决抗腐蚀涂层问题;生产线用兄弟公司设备并处理抗腐蚀问题;产业布局成本约30多万元加加工费;产能扩展取决于市场需求,谨慎扩产,现阶段可能从百吨级别开始;扩产可放大反应釜或建生产线;设备由兄弟公司自主研发未申请专利;目前只做硫化锂,是否延伸其他材料取决于电子厂商需求;样品测试效果好但有进步空间,准备近期送样[36][37][38][40][41][42][45][46][47]
欧克科技20240514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欧克科技、江西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欧克机器人有限公司、江西安第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兆润无人机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收 4.34 亿元,同比增长 30.75%,净利润 3428.79 万元,同比下降 69.91%,扣非净利润 1091.53 万元,同比下降 71.68%,主因政府补助减少、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及资产减值[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99 亿元,同比增长 58.90%,净利润 4053.36 万元,同比增长 25.61%,扣非净利润 3595.96 万元,同比增长 83.70%,得益于生活用纸和智能装备业务及对外投资合并业绩增加[3] - 2023 - 2024 年境外销售收入成倍增长,2025 年一季度已达 2024 年全年水平,预计 2025 - 2026 年继续显著增长[4][9] 设备和材料领域发展投资模式 - 设备层面:横向拓宽品类,如推出全自动底部抽纸巾生产线;纵向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扩大规模[5] - 材料层面:从生活用纸包装材料拓展至 PI 膜材料设备,实现双盈利;布局四家材料企业和四家设备企业,进行外延式投资并购[5] 基金情况及产业方向布局 - 与九江市政府合作 15 亿规模基金,围绕高端设备智能制造投资,包括横向研发与企业合作、纵向深入产业链合作[6] - 与酒量股份合资 6 亿规模基金(原计划 4 亿),倾向产业趋势上的合作伙伴引进与对外投资[6] 固态电池领域布局 - 控股江西有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 PI 膜产品在固态电池涂层中起关键作用[7] - 交付第一条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积累技术优势,可满足自身需求并对外输出服务[7] 工业机器人布局 - 新设江西欧克机器人有限公司,借生活用品智能装备业务协同优势打开市场,推出码垛机器人产品获认可[8] - 规划丰富工业机器人产品矩阵,包括智能叉车、机械手臂等,为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积累技术基础[8][9] 码垛机器人业务 - 受益于生活用品智能装备订单,一季度公告 3.1 亿元生活用纸订单,与码垛机形成协同效应[4][10] - 计划将其打造成生活用纸增长第二曲线,正在研发减速机技术[4][10] 未来订单展望 - 生活用纸:2025 年一季度公告订单远超 2024 年全年,预计 2025 年不断有新产品与新订单,国内外市场空间广阔[11][13] - 双拉薄膜设备:对市场有信心,将随时切入并研发产品[10] - 瓦楞纸设备:江西安第斯瓦楞纸巾订单自 84 年爆发式增长,若发展良好不排除控股并表[10][12] 产能布局 - 内部扩招技术人员、增加生产设备;通过投资并购扩展产能,购买生产设备;寻求外部合伙人合作[14] 无人机业务 - 500 万初始投入获良好反馈,已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一季度达内部规划[14] - 全年销售收入规划 6000 万,预计在政策驱动下快速增长[14] 未来业绩和布局 - 底部出车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将占据生活用纸行业 60%市场份额;干法、湿法隔膜及包装膜等设备今年推向市场[17] - 工业机器人领域增加人形机器人并进行产业链并购;材料端增速预计较去年倍数增长[17][18] - 利用上市资本优势与政府基金合作,计划进一步投资合伙企业[18][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 9 月公告 1.96 亿元生活用纸订单,交付截止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2025 年一季度公告 1.2 亿元订单,交付截止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已交付约 7000 万元,后续按计划推进[16] - 市县两级政府成立的智能装备基金围绕欧克进行企业投资并购,一期马上进入投资阶段[14][16]
琥崧集团多款产品即将亮相 赋能干法电极智能制造!
起点锂电· 2025-05-14 20:08
展会信息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将于2025年5月15-1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琥崧集团将参展并展示全新产品,展位位于3号馆3T059 [1] 干法电极工艺 - 干法电极工艺是一种无溶剂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制造技术,通过物理混合、纤维化粘结剂和高压成型等步骤直接制备电极膜,颠覆传统湿法工艺的溶剂依赖模式 [4] - 该工艺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并提升电池性能,被视为下一代电池制造尤其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 [4] - 干法电极工艺特别适配固态电池技术,尤其在硫化物电解质等对有机溶剂敏感的材料中优势显著 [4] - 琥崧集团于2021年初开启干法电极工艺研究,2024年推出干法电极全工艺段设备“琥崧新干线3 0”,涵盖3D纤维化混合机、全向成膜机等核心环节 [4] 核心产品与技术 - **HS-3DFM-01纤维化混合机**:利用三维运动和高速剪切力实现高效均匀混合,具备精准控温、包覆和造粒功能,解决材料分层问题 [5][6] - **HS-4RCC-350L四辊成膜压延复合一体机**:专用于电极膜片制备与复合,最大速度达20M min,出片速度15M min,辊面最大宽度350mm [6][11] - **HS-LDPLC低露点实验舱**:专为固态电池实验设计,露点≤-60℃,配备干燥舱和设备舱,支持低露点环境需求 [7][9] - **全向成膜机**:创新上料设计和辊压工艺,提升膜片一致性与全向韧性,解决传统成膜工艺的堆积高度控制难题 [10][12][15] 产业化布局 - 琥崧集团推出“琥崧固态电池新干线”中试生产服务平台,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车间露点≤-60℃,支持从原料到电芯的全流程生产验证 [13] - 2024年2月,琥崧集团与中科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市场开发,深化固态电池产业化参与 [13] - 行业预计2027年为固态电池量产关键年份,琥崧集团持续推动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融合,提供高效节能解决方案 [13]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下游需求迎来增量,价格体系有望修复-20250514
国元证券· 2025-05-14 18: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游需求迎来增量,价格体系有望修复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整体行情回顾(2025.04.28 - 05.09) - 上证综指上涨 1.42%,深证成指上涨 2.12%,创业板指上涨 3.32% [2][12] - 申万电力设备上涨 3.46%,较沪深 300 跑赢 1.9pcts [2][12] - 申万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池/电网设备分别涨 2.8%/3.85%/4.39%/1.73% [2][12] 一周个股涨跌幅 - A 股电力设备相关个股中,中超控股周涨幅最大(+32.28%),沐邦高科周跌幅最大(-30.80%) [17] 行业重要周度新闻(2025.04.28 - 05.09) - 三星银基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能量密度达 900Wh/L,计划 2027 年前量产 [20] - 南漳龙蟒年产 20 万吨磷酸铁项目落户湖北,总投资 110 亿元 [21] - 山西厚生 16 条锂电池隔膜产线全线投产,年产能达 20 亿㎡,总投资超 46 亿元 [21][22] - 2025 年 Q1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达 221.8GWh,同比增长 38.8%,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领先 [22] - 山东出台首份 136 号文省级承接文件,存量机制电价 0.3949 元/度 [22] 周度重要公司公告(2025.04.28 - 05.09) - 圣泉集团 2025 年员工持股计划,拟持股不超 3,318.6489 万股,占比 3.92% [23] - 佛塑科技拟 50.8 亿元购买金力股份 100%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 10 亿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25] - 上汽集团 4 月整车销量 37.7 万辆,同比增长 4.6%,1 - 4 月累计批售 132.1 万辆,同比增长 10.7% [26] - 中天科技 4 月回购股份 51.34 万股,占比 0.0150%,截至 4 月 30 日累计回购 1,577.12 万股,占比 0.4621% [27] 产业链价格数据 - 硅料价格:块状料加速下行,颗粒硅成交重心下移至 34 - 36 元/公斤,较上月同期降幅超 8%,进口硅料均价 19 美元/公斤 [28] - 硅片价格:N 型硅片价格下探,N 型 G10L 跌破 1 元/片,N 型 G12R 降至 1.15 元/片,P 型硅片退出主流报价体系 [28][29] - 电池片价格:国内光伏电池片市场下行,P 型 182 电池片均价 0.29 元/W,N 型产品承压 [32] - 组件价格:五一节后光伏组件市场量价双弱,TOPCon 组件新签订单价格中枢下探至 0.65 - 0.66 元/W [34] 投资建议 - 光伏:关注协鑫科技、钧达股份、晶科能源、阳光电源 [4] - 风电:整机关注金风科技、明阳智能,海缆关注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管桩关注大金重工,零部件细分关注盘古智能 [4] - 新能源车:优先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及结构件环节企业,其次关注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领军企业 [5]
贝特瑞发布贝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低空飞行器与人形机器人电动场景革新
鑫椤锂电· 2025-05-14 14:34
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旨在提供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技术支撑 [1] - 创新材料包括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高镍正极等,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商用化阶段 [1][2]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中,高镍正极电阻降低6%,硅基负极克容量达2300mAh/g,搭配后实现更高容量与安全性 [2] - 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电解质,零下10℃时电芯内阻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2] - 公司自2017年布局固态电解质,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产品 [2]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和富锂锰正极,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三维骨架锂碳复合负极,具备低膨胀、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特性 [2]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正极、负极、电解质全链条技术 [3][4] - 计划在CIBF2025展会上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闭环方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市场前景与客户合作 - 行业预测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50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30% [4] - 主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等,公司凭借正极/负极/电解质量产能力构建技术壁垒 [4]
星源材质:隔膜产销同比高增,全球布局开花结果-20250514
东方证券· 2025-05-14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值至0.34、0.54元,新增2027年预测值0.80元,给予公司2025年34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1.56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17.52%;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36.87%;扣非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48.17% [10]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24.44%;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56.39%;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64.66% [10] 隔膜产销与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隔膜产销量40.5/39.9亿平,同比增长56.3%/57.6% [10] - 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9.1%和10.3%,同比下降15.3pct和8.9pct;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5.5%,环比微降0.4pct;净利率5.3%,环比提升3.8pct [10] - 干法基膜价格截至4月底较年初上涨6%,盈利有望修复;湿法膜价格下跌,短期内盈利预计继续承压 [10] 产能与市场布局情况 - 稳步推进海外基地建设,马来西亚、瑞典基地投产有望提升本土化配套供应能力 [10] - 与三星SDI签订战略备忘录,与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签订定点协议,深化与国际客户合作关系 [10]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情况 - 率先量产新型涂层隔膜产品,持续开发更新纳米纤维涂覆隔膜等新产品 [10] - 与大曹化工等开展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膜产品;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氧化物电解质达量产阶段,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小批量供应 [10]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 恩捷股份、宁德时代等可比公司2024 - 2027年市盈率有不同表现,调整后平均市盈率2024 - 2027年分别为38.93、33.69、22.35、16.29 [11]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情况 - 资产负债表方面,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项目在2023 - 2027年有不同变化趋势 [12] - 利润表方面,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在2023 - 2027年有不同变化趋势 [12] - 现金流量表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在2023 - 2027年有不同变化趋势 [12]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2023 - 2027年有不同表现 [12]
星源材质(300568):隔膜产销同比高增,全球布局开花结果
东方证券· 2025-05-14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值至0.34、0.54元,新增2027年预测值0.80元,给予公司2025年34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1.56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17.52%;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36.87%;扣非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下降48.17% [10]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24.44%;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56.39%;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64.66% [10] 隔膜产销与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隔膜产销量40.5/39.9亿平,同比增长56.3%/57.6% [10] - 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29.1%和10.3%,同比下降15.3pct和8.9pct;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25.5%,环比微降0.4pct;净利率5.3%,环比提升3.8pct [10] - 干法基膜价格截至4月底较年初上涨6%,盈利有望修复;湿法膜价格下跌,短期内盈利预计继续承压 [10] 产能与市场布局情况 - 稳步推进海外基地建设,未来马来西亚、瑞典基地投产有望提升本土化配套供应能力 [10] - 与三星SDI签订战略备忘录,与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签订定点协议,与国际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深化 [10]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情况 - 率先量产新型涂层隔膜产品,纳米纤维涂覆隔膜等新产品持续开发更新 [10] - 与大曹化工等开展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膜产品;参股公司深圳新源邦氧化物电解质达量产阶段,硫化物和聚合物电解质处于小批量供应阶段 [10] 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 给出恩捷股份、宁德时代等可比公司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数据,并计算出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调整后平均 [11]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情况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 [12] - 给出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主要财务比率数据 [12]
中伟股份10亿元回购进展,已累计回购近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14 10:24
中伟股份回购进展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达7万股,约占公司现有总股本的1.74%,累计成交总金额达5.76亿元,回购均价为36.45元/股 [1] - 回购计划始于2024年11月,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上限57元/股,回购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 - 公司回购进展表现亮眼,以近6亿元的回购总金额排名在A股市场前2%的行列 [2] A股市场回购热潮 - 2024年11月至今共有超千家企业发布回购公告,包括贵州茅台、徐工机械、宁德时代、中国建筑、美的集团等行业巨头 [1] - 贵州茅台期间回购金额达303,885.08万元,徐工机械达221,501.53万元,牧原股份达208,673.09万元,中远海控达207,028.60万元 [2] - 中伟股份以57,568.54万元的回购金额位列第22名 [2]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2024年度公司预计现金分红总额为5.9亿元(含2024年度中期分红金额2.6亿元),年度分红比例达40.24% [3] - 高分红政策旨在将经营成果与股东共享,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是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镍、钴、磷、钠系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消费电子、低空等下游终端领域 [3] - 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正稳步推进相关布局,现有材料体系采用多元化路线,涵盖已产业化的材料及潜在的新兴材料 [3][4] 回购及分红的意义 - 回购及分红行动体现了经营管理层对新能源行业及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信心 [4] - 回购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者对公司股票长期价值的预期,构建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结构 [4] -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后,有望提升管理层及核心骨干成员的积极性、归属感和团队向心力 [4] - 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产业布局及发展信心将增强其全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 [4]
固态电池离量产还有多远
经济日报· 2025-05-14 05:51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近期密集出台固态电池鼓励政策 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支持储能用固态电池发展 提出加快长寿命 高安全性固态电池技术攻关 推动锂电池和钠电池固态化发展 [1] - 4月份工信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 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1] - 北京 上海等地将固态电池纳入当地产业规划 凸显其在新能源汽车 储能 消费电子 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1] 全球竞争格局与技术进展 - 日本丰田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测试 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 [1] - 韩国三星SDI预计2027年启动量产 [1] - 美国多家初创公司聚焦能量密度 充放电速度等核心性能的突破性提升 加速推进技术专利布局与量产工艺验证 [1] 技术挑战与成本问题 - 多数正负极材料在嵌脱锂过程中会出现体积膨胀和收缩 可能引发固态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分离 导致电池寿命下降 [2] - 全固态电池仅材料成本就高达2元/瓦时 是常规液态锂离子电池的3倍至5倍 [2] - 固态电解质 锂金属负极等关键材料尚未形成规模化供应 部分技术专利壁垒制约了产业发展 [2] 产业发展路径与市场预测 - 国内企业大多选择半固态电池技术作为过渡 宁德时代 蜂巢能源 冠盛股份等企业的半固态电池产线已陆续投产 [2] - 未来动力电池市场将呈现常规液态 半固态 全固态电池"三足鼎立"格局 [2] - 预计2027年前半固态电池将在高端电动汽车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处于技术突破和小规模上车验证阶段 [2] - 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有望开始批量装车 初期多应用于高端电动汽车 航空航天 家庭储能等对性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2] - 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30年前后迎来产业化拐点 此后其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增长 [2] 产业发展策略 -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AI与大模型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的应用 加速材料筛选 模拟锂枝晶抑制策略 缩短固态电解质材料 固—固界面优化 锂金属负极等技术环节研发周期 [3] - 完善产业链配套 鼓励车企与电池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推动"材料—电芯—系统"垂直整合 针对固态电解质涂布机等核心装备国产化给予扶持 [3] - 拓展应用场景 在新能源汽车 电网储能 航空航天等领域启动"揭榜挂帅"示范 优先采购固态电池产品 探索eVTOL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通过规模化应用摊薄成本 [3] - 构建标准与回收体系 加快制定全固态电池性能 安全性及循环寿命认证标准 提前布局固态电池回收技术 建立关键材料闭环利用网络 [3] - 建立"基础研究—工程化—商业应用"金融支持链条 设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 器件集成等技术研发专项基金 加大对初创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固态电池从技术开发到商业应用各阶段的风险补偿机制 [4]
贝特瑞(835185)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13 22:5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地点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贝特瑞新材料科技园 [3] - 参会投资者合计46人,来自博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友元等 [3] 新品发布会情况 - 发布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5]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体系中,高镍正极材料电阻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降低6%,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零下10℃条件下,电芯内阻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5]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体系推出超高镍型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开发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5] 投资者问题及回复 量产时间 - 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用于数码、动力领域,实际量产需匹配下游验证周期与需求节奏,2024年半固态体系有产品出货等,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行业普遍将2027年作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节点 [6] 独特优势 - 在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体系过渡上,各企业在全固态领域几乎同一起跑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正负极材料供应商,凭借深厚研发底蕴向电解质材料领域拓展有显著优势,具备工程能力,擅长无机类粉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可追溯到2017年以前,在半固态材料体系上已与合作伙伴解决部分终端装载材料问题 [7][8] 硅基材料情况 - 第三代硅基材料沉积硅碳已量产,成本与同行业相当,公司正努力降低成本 [9] - 开发的与硅适配的专用石墨成本与常规石墨相当,但性能显著提升 [10] 负极材料选择 - 半固态电池体系中,气相沉积硅基材料通常与石墨复合使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锂碳复合材料是较优选择且具大规模产业化前景,纯硅材料因充放电体积膨胀有技术难题,公司暂未将其作为重点方向 [13][14] 公司增长与业务规划 - 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强化主业,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发展为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未来应用场景投资,正负极等主营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改变 [15] - 正极材料业务总体稳健,战略性剥离磷酸铁锂业务,聚焦三元材料领域,注重海外业务发展,技术路线上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打造全生命周期材料回收闭环体系 [16] 负极盈利与价格 - 负极盈利能力报表与单位盈利角度有差异,原因包括市场价格下行、产业链成本传递、产能改造投入、前瞻性布局研发投入等 [18] - 负极价格受技术突破和产能过剩影响,目前尚未见底 [18] 市场与产品布局 - 同等重视国内、海外市场,海外依托本地化供应网络,国内强化本土产业链协同,已进入大部分大客户供应链,未来聚焦提升份额,国内市场挑战是成本,快充产品需平衡多维度性能,公司对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有信心 [19] 硅基负极问题 - 通过表面处理和掺杂处理等提升材料稳定性,已找到高电压下获更高比容量技术突破口,产业化成本还需时间实现 [20] - 从综合性能和商业化成本看,更倾向于生物质类,半固态体系里硅基材料多孔载体暂未对外 [21]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有客户使用,硅基产品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不大,生物质负极材料方向确定,优势明显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