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治理

搜索文档
中药行业周报: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标的-20250824
湘财证券· 2025-08-24 21:49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08 月 24 日 湘财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 中药行业周报 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标的 核心要点: ❑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上涨 2.86%,涨幅居医药二级子板块之首 根据 wind 数据,上周(2025.08.17-2025.08.23)医药生物报收 9123.74 点,上涨 1.05%;中药Ⅱ报收 6973.18 点,上涨 2.86%;化学制药报收 14586.82 点,上涨 0.29%;生物制品报收 7137.5 点,上涨 2.22%;医药商业报收 5318.71 点,上涨 1.93%;医疗器械报收 7180.07 点,上涨 2.37%;医疗服务报收 6818.58 点,下跌 1.58%。医药二级子板块除医疗服务外,其他板块均上涨,其中,中药涨幅最 大。 从公司表现来看,根据 wind 数据,表现居前的公司有:ST 香雪、仁和药业、 天目药业、方盛制药、万邦德;表现靠后的公司有:维康药业、新光药业、九 芝堂、广誉远、启迪药业。 ❑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 PE(ttm)为 30.11X,PB(lf)为 2.5X 根据 wind 数据,上周中药 PE(ttm)为 30.11X,环比上升 ...
创新价格治理方式护航平台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24 06:16
平台经济政策新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共30条 旨在规范平台价格行为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2] - 新规明确平台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在扩大内需、就业创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 [1] - 文件依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 强调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1] 价格行为规范框架 - 首要保护平台经营者及平台内经营者自主定价权 鼓励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2] - 禁止平台通过限制流量等技术手段干预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 [2] - 要求明码标价标准化 特别规范平台"预估价格标示"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 - 强制公开差别定价与动态定价规则 防止大数据杀熟等算法技术滥用 [3] - 要求公示补贴及促销规则(如满减、红包、限时秒杀) 遏制虚假满减和先涨后降行为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 规范免密支付与自动续费服务 要求以显著方式展示选项并提供便捷取消途径 [3] - 鼓励建立价格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及商品质量承诺担保制度 [3] - 明确免费商业模式若有利于创新及长远福利 可不认定为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 [4] 实施与协同机制 - 新规将为平台经营者设置适应调整期 标志互联网平台价格治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5] - 需政府主导细化配套政策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平台需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治理 [6] - 建议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信用建设形成治理生态 包括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数智化监管网络 [6]
“反内卷”:三重目标下如何去产能、提物价
东吴证券· 2025-07-28 14:02
核心观点 - “反内卷”价格治理有短期治理“价格战”、中期去产能、长期推动PPI回升三个目标,中性假设下PPI回正需11 - 12个月,明年9月达1.9%左右高点[1] 去产能推进 - 去产能分关停限产式和政策引导式,趋势是前者减少后者增加,本轮以引导式为主、关停限产式为辅[1][13][14][15] - 上轮供给侧改革起点与当前相似,7月以来市场启动“去产能交易”,但当前供给侧环境更复杂[8] - 本轮“去产能”政策或有提升行业标准、规范补贴退税、部分上游行业减产量化目标[1] 反内卷方向 - 除去产能,短期治理“价格战”,长期要打通市场出清机制堵点,关键是规范政府行为[1][22][24] 物价影响 - 上轮去产能带动PPI强势回升,本轮预计回升幅度略低于2015 - 16年,给出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假设[3] - 靠“去产能”推动GDP平减指数回升难度大于PPI,需“去产能”和“促消费”双管齐下,后者更重要[3] 风险提示 - “反内卷”政策细节待明确,影响价格因素多且难把控,经济变化或使政策有变[3]
中药行业周报:多地对中成药价格提出治理要求-20250727
湘财证券· 2025-07-27 18:1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4] 核心观点 - 中药Ⅱ板块上周上涨1.39%,涨幅在医药子板块中靠后,医疗服务板块涨幅最大(6.73%)[3][6] - 中药板块PE(ttm)为28.69X,PB(lf)为2.37X,PE处于2013年以来32.65%分位数,PB处于7.04%分位数 [7] - 中药材价格指数周环比下跌0.8%,呈现3涨9跌态势,动物类药材跌幅居首 [8] - 多省份启动中成药价格治理,针对挂网价格风险品种提出调整要求,但集采降价幅度较化药更温和 [9] 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上周上涨1.9%,中药子板块上涨1.39%,化学制药是唯一下跌子板块(-1.23%)[6] - 个股表现分化:振东制药(+42.89%)、亚宝药业(+11.61%)涨幅居前;万邦德(-9.69%)、维康药业(-7.94%)跌幅较大 [19][21] - 中药板块近12个月绝对收益9%,但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13% [5][6] 估值水平 - 当前中药板块PE较前周上升0.41X,近一年波动区间为22.58X-30.13X [7] - PB环比上升0.03X,近一年波动区间为1.99X-2.65X [7] - 医药子板块横向比较:医疗服务PE最高(37.5X),医药商业最低(20.9X)[25] 上游原材料 - 中药材价格总指数236.19点,周环比下降0.8%,十二大类中仅3类上涨 [8] - 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影响中药材生长,预计价格指数或继续走低 [8] 政策动态 - 宁夏、内蒙古、江苏等7省发布中成药价格治理通知,涉及169个品种 [9] - 治理重点为日均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同品种最低水平的药品 [9] - 中成药集采以地区联盟为主,独家品种价格降幅相对有限 [9] 投资主线 主线一:价格治理 - 关注集采中价格降幅可控、院端份额大的独家品种(如佐力药业半年度净利润预增24.3%-31.06%)[11][12] - 跟踪医保目录调整进度,"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具潜力 [11] 主线二:消费复苏 - 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受益于老龄化及健康意识提升 [12] - 推荐片仔癀、寿仙谷等具配方/品牌优势的企业 [12] 主线三:国企改革 - 中药行业国资控股比例高,改革带来提质增效机会 [12]
与时俱进推进价格法修订 不断提升价格治理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14
价格法修订背景与必要性 - 1998年实施的价格法需结合20多年价格改革深化、市场化程度提升的实践进行修订,以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规定 [2] - 价格运行中新问题需在法律层面明确制度规则,提升治理能力,并将实践中有效做法上升为法律制度 [2] - 修正草案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需求提出具体方案 [2] 政府定价制度修订 - 政府定价范围已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定价程序规范化 [3] - 修正草案吸收成熟实践,将普遍重要规定纳入法律条文,如允许政府定价从具体价格水平转为制定定价机制 [3] - 成本监审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夯实成本监管基础,提高政府定价科学性 [3] 不正当价格行为监管强化 - 修正草案完善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串通、价格歧视等规定,并将部分条款适用范围从商品扩展至服务 [4] - 新增数字经济相关条款,禁止经营者利用数据、算法、技术及规则从事不正当价格行为 [4] - 低价倾销条款修订后覆盖服务领域,适用主体扩展至制定定价规则的第三方,以整治"内卷式"竞争 [5][6] 修订草案总体意义 - 草案遵循"放得活"与"管得住"原则,提出系统化价格法律制度方案 [6] - 修订有利于提升依法治价能力,创造更公平活跃的市场环境,激发创新动力 [6]
显微镜下的中国经济(2025年第26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价格治理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招商证券· 2025-07-14 16:31
财税体制改革 - 增值税占比长期稳定在35 - 40%,2022 - 2024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4%、4.5%和17.0%,2024年在广义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达49.5% [3]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至销售环节,或提高地方政府对消费的重视度 [3] - 财税体制优化可降低地方供给冲动,缓解价格压力 [3] 开工率 - 上周沥青样本企业开工率32.7%,环比升1.0个百分点,同比增32.9% [9] - 全国电炉开工率57.05%,环比降1.92个百分点,同比降6.3% [11] - 主要钢企高炉开工率77.4%,环比降0.5个百分点,同比增3.2% [16] 产能利用率 - 上周钢厂产能利用率87.02%,环比降0.5个百分点,同比降0.7% [43] - 热卷产能利用率82.55%,环比降1.28个百分点,同比增2.5% [46] - 浮法玻璃产能利用率79.06%,环比升0.25个百分点,同比降6.1% [53] 产量 - 6月下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212.9万吨,较中旬降1.9万吨,同比降1.8% [71] - 钢材日均产量225.7万吨,比中旬升13.6万吨,同比降1.2% [73] - 全国建材钢厂螺纹钢产量216.66万吨,环比降4.42万吨,同比降3.0% [77] 价格 - 华东地区水泥均价436元/吨,环比跌8元/吨,西南地区461元/吨,环比跌13元/吨 [94] - 螺纹钢价格指数环比涨26.6元/吨至3257.6元/吨 [102] - 热卷价格指数环比涨24.6元/吨至3319.4元/吨 [107] 库存 - 上周水泥库容比61.82%,环比降0.94个百分点 [131] - 港口铁矿石库存环比降139.01万吨至14346.89万吨 [140] - 纯碱库存环比升1.53万吨至186.34万吨,同比增106.4% [148] 房地产市场 - 上周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137.27万平方米,环比降127.25万平方米,同比降19.6% [161] - 土地成交面积1441.15万平方米,环比降355.37万平方米 [164] - 成交土地溢价率4.88%,环比降2.83个百分点 [168] 出行与物流 - 上周地铁客运量42150.69万人次,环比升195.87万人次,同比增0.8% [178] - SCFI为1733.29,环比跌1.7%,CCFI为1313.7,环比跌2.2%,NCFI为1218.03,环比跌3.2% [180] - 铁路货运量7845.2万吨,环比降3.18% [188]
中药行业周报:时临中报季,关注中药板块业绩表现-20250713
湘财证券· 2025-07-13 19: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医药生物各子板块延续普涨态势,医疗服务涨幅最大,中药涨幅居中;中药 PE 和 PB 环比上升;中药材市场处于淡季,价格指数小幅走低;进入中报季,建议关注中药板块中报业绩及库存、应收账款消化情况 [2][3][4][5] - 建议关注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大主线,并给出相应投资标的建议 [6][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板块及个股表现 - 上周(2025.07.06 - 2025.07.12)医药生物报收 8096.68 点,上涨 1.82%;中药Ⅱ报收 6451.72 点,上涨 1.08%;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也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医疗服务涨幅最大为 6.46% [2][17]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启迪药业、九芝堂、贵州三力、沃华医药、恩威医药;表现靠后的公司有贵州百灵、康惠制药、羚锐制药、珍宝岛、太极集团 [2] 行业估值 - 上周中药 PE(ttm)为 27.86X,环比上升 0.29X,近一年 PE 最大值为 30.13X,最小值为 22.58X;PB(lf)为 2.31X,环比上升 0.03X,近一年 PB 最大值为 2.65X,最小值为 1.99X;PE 处于 2013 年以来 30.33%分位数,PB 处于 2013 年以来 5.93%分位数 [3] 重点中药材数据跟踪 - 中药材周价格(2025.07.01 - 2025.07.07)总指数为 237.02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前一周下跌 0.4%;十二大类中药材呈现 5 涨 7 跌态势,植物果种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 [4]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620
湘财证券· 2025-06-20 10:58
核心观点 维持中药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大投资主线,推荐佐力药业、片仔癀、寿仙谷 [9][11] 市场表现 - 上周(2025.06.08 - 2025.06.14)医药生物报收7895.79点,上涨1.4%;中药Ⅱ报收6410.24点,下跌0.32%;化学制药报收12686.19点,上涨3.53%;生物制品报收6212.51点,上涨0.33%;医药商业报收5099.4点,下跌0.83%;医疗器械报收6147.18点,下跌0.52%;医疗服务报收5403.37点,上涨2.42%,化学制药表现最好,中药表现相对较弱 [3] - 表现居前的公司有康惠制药、恩威医药、康缘药业、众生药业、振东制药;表现靠后的公司有万邦德、龙津退、生物谷、广誉远、九芝堂 [4] 估值 - 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7.68X,环比下降0.1X,近一年PE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9X,环比下降0.01X,近一年PB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 [5] - PE处于2013年以来29.83%分位数,PB处于2013年以来5.56%分位数 [6] 上游中药材 - 中药材周价格(2025.06.03 - 2025.06.09)总指数为241.57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上一周下跌0.7%;十二大类呈现5涨7跌态势,植物叶类药材价格指数跌幅居首;部分药材上新量增加,市场存在下行压力 [7] 集采情况 - 第三批全国中成药集采于2025年4月起在各省陆续落地执行,至少19省市自治区发布中选结果落地安排,涉及20个产品组、95个产品,共174个药品中选,后续有8个产品复活拟中选,134个非报价代表品拟中选,规则有一定优化,体现集采引导中成药价格回归合理的效果 [8] - 2025年国家医保局计划在地方层面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高值耗材等全国联盟采购;受医疗机构提高对临床用药的控制等因素影响,中成药集采接续完成率相对不足,各地集采中选规则有待进一步优化 [8] 投资建议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9] - 主线一价格治理:集采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关注2025年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重点关注“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以价换量 [9] - 主线二消费复苏: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长期驱动力,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10][11] - 主线三国企改革: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11] - 投资标的建议关注: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独家品种较多的企业;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企业;“医保 + 非基药 + 独家”品种;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推荐佐力药业、片仔癀、寿仙谷 [11]
深挖一季报,中药板块表现如何?中药ETF(560080)能否走出箱体震荡?机构:把握国企改革等三大关键点
搜狐财经· 2025-05-08 15:49
市场表现 - 5月8日A股主要指数飘红,中药ETF(560080)收涨0.19%,全天成交额超2600万元,近5日净流入超1400万元 [1] - 中药ETF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众生药业涨超4%,东阿阿胶、华润三九等微涨,葫芦娃跌超4%,云南白药、片仔癀微跌 [3] - 中证中药指数最新市盈率25.77,近十年分位点25.9%,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8] 一季度业绩 - 中药ETF标的指数49只成分股中24只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占比49% [3] - 吉林敖东归母净利润同比+260%(5.2亿元),嘉应制药+197%(0.2亿元),步长制药+170%(3.1亿元) [3][4] - 营业收入增长显著的企业:广誉远+21.5%(4.2亿元),佐力药业+22.5%(8.2亿元),东阿阿胶+18.2%(17.2亿元) [4] 行业驱动因素 - 基本面:2024年7月中下旬中药材价格持续回落,2025年毛利率压力有望缓解,终端动销回暖 [5] - 政策面:2025年3月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优化集采政策实现优质优价 [5] - 价格治理+消费复苏+国企改革三线并进:集采政策分化行业竞争格局,消费复苏带动销量,国企改革带来业绩增量 [6][7] 机构观点 - 开源证券:2024年中药企业面临高基数、渠道库存消化压力,2025年宏观因素缓和后行业有望健康发展 [3] - 湘财证券: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长期驱动力,"防—治—养"特点将充分体现 [6] 投资建议 - 关注全市场规模领先的中药ETF(560080)及其联接基金(A:501011;C:501012) [10]
中药行业周报:基层中医药覆盖面持续扩展,看好基层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20250319
湘财证券· 2025-02-20 10:28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看好基层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2][8][10] 核心观点 - 中药行业2025年将呈现价格治理与消费复苏并行的局面,压力与机会并存 [10] - 基层中医药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展,2015-2024年中医馆数量从3000余个增至4.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覆盖率99.6% [8] - 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上周为255.65点,环比下跌0.2%,全草类跌幅居首,节后供给增加或致价格继续走低 [7] 市场表现 - 上周中药Ⅱ上涨0.8%,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2.71%,医疗服务子板块领涨(6.51%) [4][14] - 近12个月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累计收益为-17%,绝对收益-4% [4] - 个股表现分化:长药控股(+11.29%)、昆药集团(+10.97%)涨幅居前;*ST吉药(-8.85%)、万邦德(-4.24%)跌幅较大 [5][17][19] 估值水平 - 当前中药板块PE(ttm)26.87X,PB(lf)2.32X,分别处于近十年27.58%和6.11%分位数 [6] - 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10.86%,近一年PE区间22.58X-30.13X,PB区间1.99X-2.65X [6][31] 投资主线 价格治理 - 集采关注独家品种及院端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医保谈判聚焦新增入目录品种 [10] - 基药目录调整预期下,"医保+非基药+独家"组合具潜力 [10] 消费复苏 - 老龄化与健康意识提升驱动消费类中药,品牌龙头(配方/原材料优势)及产业链延伸企业受青睐 [10] 国企改革 - 中药行业国企占比高于医药整体,改革深化带来提质增效机会 [11] 重点公司筛选逻辑 - 研发实力强且布局大品类独家的企业 [11] - 市场份额高的头部企业及品牌中药龙头 [11] - 探索新业态(如消费中药)的转型企业 [11] 上游数据跟踪 - 中药材十二大类价格指数呈6涨6跌,植物根茎类/茎木类/皮类等细分品类价格走势分化 [33][35][37][45][51][57][61][65][67][72][76][78][80][82][8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