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牛长牛

搜索文档
存款都往股市挪,外资也加仓!融资2.3万亿,为啥有人说稳有人慌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08
最近不少人盯着股市犯嘀咕:储蓄往股市转,外资也在加仓,可看到两融余额破 2.3 万亿,又忍不住 慌, 这不会像以前那样加杠杆出问题吧? 最近不少老股民聊股市,都有点拿不准现在到底是什么形势。 听说好多人把银行里的存款转去买股票了,连外国资本也下场投钱,看着是挺热闹。 可一听说融资融券都突破了2.3万亿,不少人又开始犯嘀咕。 这数听着太吓人,犹豫的人都担心像以前那样,因为加杠杆出事儿, 但杨德龙却说不用怕,为啥他不 担心这2.3万亿打水漂? 咱们老百姓把存款转去股市,这事儿靠不靠谱?外国资金加仓,又跟咱们投钱有啥关系?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杨德龙也说了,这正说明行情还在前期阶段,不是中后期 , 要是到了中后期,才 会出现单日卖超百亿的情况。 而且现在居民存款利率都跌破 1% 了,大家拿着钱想找更高收益的地方,基金 "日光" 刚好证明储蓄开 始往股市转,这是个开头,不是结束。 杨德龙却觉得不用怕,还说这是慢牛的信号。 为啥他不担心 2.3 万亿的两融规模?储蓄转股市的趋势到底稳不稳?外资加仓又藏着哪些门道?想弄明 白这些,接着往下看就清楚了。 杨德龙说现在 A 股、港股在稳步上升,场外资金还在不断进来,不少人听着觉 ...
杨德龙解读A股回调:是正常的技术性调整,提供了较好的上车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04 18:18
市场调整原因 - 三大指数集体跳水 上证指数跌1.25%至3765.88点 深证成指跌2.83%至12118.7点 创业板指跌4.25%至2776.25点 科创50指数跌超6% [2] - 属于短期技术性回调 前期市场涨势过急 自3200点起步逼近3900点 累计上涨超700点 积累大量获利盘 [4][5] - 日成交量达历史第二高位约3.3万亿元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新高至2.3万亿元 反映投资者情绪亢奋及杠杆风险 [5] 科技板块表现 - 半导体和通信设备板块大幅下跌 属于前期题材炒作过热后的出清 部分个股缺乏业绩支撑 存在"市梦率"炒作现象 [4][8] - 光伏板块逆势上涨 主要受行业"去产能反内卷"政策预期推动 光伏行业协会推动减产30%以缓解产能过剩 [4][10] 市场趋势判断 - 回调幅度预计在10%以内 持续时间较短 属于上涨过程中的正常调整 未改变市场中长期向上趋势 [4][7] - 行情性质为"慢牛""长牛" 有望持续2-3年 急跌为前期踏空资金提供布局机会 [4][7] 投资策略建议 - 持有炒作型科技股且盈利较多者可获利了结 调仓至未上涨估值合理的传统白马股 [9] - 已套牢投资者需等待调整结束后调仓或解套 建议大仓位配置业绩好估值低的白马股以控制风险 [9] - 光伏板块反弹具持续性 因"反内卷"行情刚启动 但需注意大盘整体调整可能带来的短期波动 [10]
沪指3900点关前震荡,业内人士认为—— 本轮牛市处于中期阶段
深圳商报· 2025-08-27 13:55
市场表现 - 沪指跌0.39%报3868.38点 盘中最高3888.60点续创10年新高 深证成指涨0.26%报12473.17点 创业板指跌0.75%报2742.13点 [1] - 沪深北三市成交额27113亿元 成交额已连续10天超2万亿元 [1] - 沪指3600点到3700点用时8天 3700点到3800点用时7天 当前剑指3900点关口 [1] 行情特征 - 本轮行情由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资金稳定入场驱动 呈现"慢牛长牛"特征 [1] - 政策面持续释放利好 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及科技创新浪潮 形成系统性上涨趋势 [1] - 不同于2007年"股改牛"和2015年资金牛市 本轮更强调AI、创新药、新能源设备等产业周期的中长期成长逻辑 [1] 行情阶段判断 - 本轮牛市自去年9月24日启动至今11个多月 从时间维度看处于中期阶段 [2] - A股每一轮牛市持续时间不少于2年:1999-2001年持续25个月 2005-2007年持续28个月 2013-2015年持续24个月 [2] - 随着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和上市公司盈利改善 牛市有望过渡到下半场 [2] 投资策略 - A股估值较其他市场仍有优势 投资者可积极参与 [2] - 建议挑选底部横盘久、涨幅有限的滞涨品种 回避累计涨幅较大板块 [2] - 市场正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 除算力、芯片外 地产、消费、农业等板块均迎来反弹 [2]
股市三点钟丨沪指收涨1.51% 逼近3900点!两市成交额破3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5 16:0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高走 上证综指涨1.51%报3883.56点 深证成指涨2.26%报12441.07点 创业板指涨3%报2762.99点[1] - 板块表现分化 F5G概念/小金属/CPO概念/稀土永磁涨幅居前 智能电视/氦气概念/电子化学品跌幅居前[1] - 个股普涨 3351只股票上涨其中92只涨停 1898只股票下跌其中8只跌停[2] 资金动向 - 两市成交金额突破3万亿元 沪市成交13609.04亿元 深市成交17802.33亿元 合计约3.14万亿元[2] - 五路资金共同推动市场:居民储蓄转移入市/机构资金加仓(险资/公募/私募/社保)/债市资金流入/楼市资金转入/传统行业退出资金[2] 行情研判 - 市场做多热情被激发 外部利好政策推动投资者情绪 大盘突破3800点后直逼3900点大关[2] - 当前行情被定义为"慢牛长牛" 预计将持续2-3年 区别于"疯牛快牛"行情特征[2]
沪指收涨1.51%,逼近3900点!两市成交额破3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5 15:5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大幅上涨 上证综指涨1.51%报3883.56点 深证成指涨2.26%报12441.07点 创业板指涨3%报2762.99点[1] - 两市合计成交金额约3.14万亿元 沪市成交13609.04亿元 深市成交17802.33亿元[2] - 个股表现强劲 3351只股票上涨(92只涨停) 1898只股票下跌(8只跌停)[2] 板块动向 - F5G概念、小金属、CPO概念、稀土永磁等板块涨幅居前[1] - 智能电视、氦气概念、电子化学品等板块跌幅居前[1] 资金流向 - 五路资金共同推动牛市:居民储蓄转移入市、机构资金(险资/公募/私募/社保)加仓、债市资金流出转入股市、楼市资金流入、传统行业退出资金转入[2] - 市场突破3800点后直逼3900点 做多热情被外部利好政策激发[2] 行情特征 - 本轮行情被定义为"慢牛长牛" 预计持续2-3年 区别于"疯牛快牛"行情[2]
股市三点钟丨沪指收涨1.51%,逼近3900点!两市成交额破3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5 15:3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高走 上证综指收涨1.51%报3883.56点 深证成指收涨2.26%报12441.07点 创业板指收涨3%报2762.99点[1] - 沪市成交金额13609.04亿元 深市成交金额17802.33亿元 两市合计成交金额约3.14万亿元[2] - 个股方面3351股上涨 其中92股涨停 1898股下跌 其中8股跌停[2] 板块表现 - F5G概念 小金属 CPO概念 稀土永磁等板块涨幅居前[1] - 智能电视 氦气概念 电子化学品等板块跌幅居前[1] 资金动向分析 - 居民储蓄从银行存款转移至股市 通过购买股票或基金入市[2] - 险资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加仓提升市场资金量[2] - 债市资金流出进入股市 楼市资金流入股市寻找机会[2] - 产能过剩行业和传统行业资金退出并进入股市[2] 市场趋势判断 - 大盘突破3800点后直逼3900点大关 市场做多热情被激发[2] - 外部利好政策极大推动投资者情绪[2] - 当前行情被判断为持续2-3年的"慢牛长牛"行情[2]
本轮行情确立慢牛长牛趋势
深圳商报· 2025-08-25 15:08
市场成交与资金动向 - 沪深北三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打破A股历史纪录 [1] - A股近期连续成为净买入最多市场 买入倍数达1.1倍 [2] 指数表现与市场热度 - 约10%的上证综指成份股和8%的深证成指成份股创52周新高 [2] - 沪指目标位看至3950点至4000点 [1] 资金结构分析 - 市场由五路资金推动:债市资金、楼市资金、外资流入资金、居民存款搬家资金、产能过剩行业资金 [1] - 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仅22%配置于基金和股票 潜在资金流入规模超10万亿元 [2] 板块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赛道低位股值得关注 重点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电子、通信 [1] - 新质生产力板块上涨持续性较强 包括算力算法、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 [1] - 中小盘股具备显著上涨空间 中证1000和中证500指数值得重点关注 [2] 投资策略取向 - 应回避累计涨幅较大板块 挑选底部横盘久涨幅有限的滞涨品种 [1] - 避免追高买入爆炒的高位题材股 牛市行情中所有板块均会轮涨 [1]
险资今年举牌30次,成A股慢牛推手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59
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动作已达30次 创近年新高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1][4] - 举牌包括6次A股市场举牌和25次H股市场举牌 涉及23家上市公司 [5] - 银行板块最受青睐 7家银行共计被举牌14次 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 [5] 险资投资偏好与逻辑 - 主要偏好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红、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 [8] - 银行股因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特点持续受青睐 H股银行股息率更高 [7] - 通过设立私募基金投资可降低权益配置的业绩波动影响 [11]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三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 [1][10] - 前两批试点机构已设立7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 [1][10] - 第三批试点中邮保险正筹建私募基金子公司 首期计划募集100亿元 [10] A股市场表现与险资影响 - 8月18日A股公司市值总和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 [1][12] -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31.69点 创近10年新高 北证50创历史新高 [1][12] - 险资为代表机构资金在本轮行情中话语权逐步提升 [13] 险资权益配置规模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 [14] - 股票余额为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 同比增幅达47.57% [15] - 股票配置余额较一季度末环比增长8.92% [15] 政策环境与监管支持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15]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上调5% 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15] - 财政部调整考核机制为多周期组合 推动长周期考核 [15] 市场机构观点 - 多家券商指出市场已具备典型"慢牛长牛"特征 [2][13] - 长期资金入市将优化投资者结构 促进资产价值重估 [3][16] - 长期资金作为逆周期稳定器有效降低市场波动率 [16]
险资今年举牌30次,成A股慢牛推手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52
险资举牌活动 - 2025年险资举牌次数达30次 超过2024年20次和2020年26次 仅次于2015年62次[1][3][4] - 举牌涉及23家上市公司和10个Wind二级行业 银行板块最受青睐共被举牌14次[4] - 具体案例包括平安人寿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弘康人寿三度举牌郑州银行[4] 险资投资偏好 - 偏好低波动/高股息/低估值标的 银行股股息率优于长债收益率[6] - H股银行股息率更具吸引力 估值波动可计入OCI账户平滑业绩影响[6] - 通过设立私募基金投资可降低权益配置波动性 以长期股权投资形式入表[9]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 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 前两批机构已设立7家险资系私募基金公司[1][8] - 第三批试点中邮保险启动100亿元私募基金筹建 由保险公司全额认购[8] - 试点模式通过持股比例乘以基金损益计入利润表 减缓公允价值波动影响[9] 险资配置数据 - 2025年二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14] - 股票配置余额达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6406亿元同比增幅47.57%[14]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入A股 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上调5%[14] 市场表现与影响 - A股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 上证指数创3731.69点近10年新高[1][11] - 北证50指数上涨6.79% 创业板指涨2.84% 超4000只个股上涨[2][11] -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加速入市 与公募基金共同推动市场话语权提升[12][15] 政策支持导向 - 六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完善险资长周期考核机制[14][15] - 考核权重调整为年度30%+三年50%+五年20% 引导长期稳健投资[15] - 长期资金作为逆周期稳定器降低市场波动率 优化投资者结构[15]
险资今年举牌30次助力牛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7:09
险资举牌活动显著增加 - 2025年险资举牌次数达30次 创近年新高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 超过2024年20次和2020年26次 [1][2] - 涉及23家上市公司 涵盖10个Wind二级行业 包括6次A股举牌和25次H股举牌 [3] - 银行板块最受青睐 7家银行被举牌14次 包括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信银行和郑州银行 [3] - 金融板块出现同业举牌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人寿H股和中国太保H股触发举牌线 为2019年7月以来首次 [3] 险资投资偏好与策略 - 偏好低估值 高股息 高分红 业绩确定性强的标的 [4] - 银行股因低波动 高股息 低估值特点受青睐 H股银行股息率更具优势 [3] - 通过新会计准则入账方式降低权益投资收益波动 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4] - 举牌有助于险企兼顾长期收益与当期利润 [4]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推进 - 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 前两批机构设立的7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已全部落地 [1][6] - 第三批试点中邮保险启动私募基金子公司筹建 首期募集100亿元由中邮保险全额认购 [6] - 试点模式通过基金投资降低权益配置业绩波动 以长期股权投资形式计入资产负债表 [7] -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 太保寿险等大型险企及多家中小险企 [6] 险资权益配置大幅增长 - 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 [10] - 股票配置余额3.07万亿元 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元 同比增幅达47.57% 环比增长8.92% [10]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10]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上调5% 进一步拓宽投资空间 [10] 市场影响与表现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31.69点 创近10年新高 [1][8] - 北证50创历史新高 全日超4000只个股上涨 [8][9] - 市场呈现典型"慢牛长牛"特征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核心力量入市步伐加快 [1][9][11] - 长期资金入市降低市场波动率 改善投资者结构 促进价值重估 [11] 政策支持与考核机制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机制 采用30%年度指标+50%三年周期指标+20%五年周期指标 [11] - 监管层系列政策为险资入市创造宽松环境 包括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 [10][11] - 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导向有望引导更多养老 保险等稳健型资金进入市场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