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化
搜索文档
万亿美元豪赌,Open AI创始人: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
凤凰网财经· 2025-10-19 20:48
甲骨文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增长12%至149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收入增长28%至72亿美元,云应用(SaaS)收入增长11%至38亿美元,但软件收入下降1%至57亿美元 [2] - 公司与三家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剩余履约义务(RPO)预计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2] - 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暴涨41%,收盘涨近36%,创历史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增加2440亿美元至9220亿美元 [2] AI行业巨头动态与资本投入 - 英伟达市值约4.4万亿美元,OpenAI估值提升至超过8000亿美元 [3] - 英伟达向英特尔投入约50亿美元,并计划在OpenAI的合作项目中追加约1000亿美元资金 [3] - 近三个月,二级市场AI半导体与基础设施整体走强 [3] AI行业合作模式与潜在风险 - 美国科技巨头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算力与资本合作关系,例如OpenAI采购AMD芯片并获得入股权利,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 [8] - 微软是OpenAI主要股东及CoreWeave主要客户,而CoreWeave是英伟达持股公司,微软贡献了英伟达近20%的年化收入 [8] - 部分交易被质疑为“循环融资”或“供应商融资”,即通过投资客户来人为制造需求,推高营收与估值 [9] AI需求真实性与行业验证 - OpenAI首席执行官承认AI许多领域存在泡沫,但强调OpenAI在模型能力、产品矩阵和商业化方面取得了可验证的进展 [6] - 台积电2025年全年营收增速指引上调至近35%,其董事长称AI客户拉货“全面强劲”,大型语言模型的令牌处理量爆发式上升带动算力需求 [10] - 台积电在产能扩充上保持谨慎,会核对客户订单并查访“客户的客户”以精准推进产能布局 [11] 历史镜鉴与当前AI投资挑战 - 当前AI投资激增与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相呼应,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其更可能不是系统性风险 [12]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实施AI试点项目的公司中高达95%未取得任何投资回报 [12] - 公司面临两难选择:继续加码AI意味着巨额资本支出与盈利压力;若踩刹车则可能错过需求窗口并引发估值下调 [13]
万亿美元豪赌,Open AI创始人: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08:29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财季业绩与市场反应 - 甲骨文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增长12%至149亿美元,其中云计算收入增长28%至72亿美元,云应用(SaaS)收入增长11%至38亿美元,但软件收入下降1%至57亿美元 [1] - 公司与三家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剩余履约义务(RPO)预计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 [1] - 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暴涨41%,收盘涨近36%,创历史最大单日涨幅,市值增加2440亿美元至9220亿美元 [1] AI领域的市场狂热与主要参与者 - 市场正押注加大AI投资的企业,英伟达市值约4.4万亿美元,OpenAI估值提升至超过8000亿美元 [2] - 英伟达向英特尔投入约50亿美元,并计划在OpenAI的合作项目追加约1000亿美元资金 [2] - 近三个月,二级市场AI半导体与基础设施整体走强 [2] 对AI泡沫化的担忧与讨论 -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人工智能热潮可能泡沫化,成为下一个全球经济风险的引爆点 [4] -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承认AI的许多领域确实存在泡沫化,预期投资人会做出错误判断,一些初创公司可能轻易获得大笔资金 [5] - 奥特曼试图将OpenAI与行业泡沫现象区分开来,强调其模型能力、产品矩阵和商业化出现了可验证的进展 [6] 科技巨头间复杂的资本与业务关联 - 美国科技巨头间形成错综复杂的算力与资本合作关系,例如OpenAI采购AMD芯片并获得入股AMD的权利,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共建数据中心 [6] - 微软是OpenAI的主要股东,同时也是英伟达持股公司CoreWeave的主要客户,微软贡献了英伟达近20%的年化收入 [7] - 这些互为客户的关系在短期内推高了多家公司的预期新增收入,有些增量达到公司现有收入的数倍 [7] AI需求的行业验证与供应链动态 - 台积电2025年全年营收增速指引上调至近35%,董事长魏哲家称AI客户拉货"全面强劲",大型语言模型的令牌处理量呈爆发式上升 [8] - 台积电是英伟达、AMD等高端AI芯片的独家代工方,其先进封装能力对AI芯片量产至关重要 [8] - 台积电在产能扩充上维持谨慎节奏,除核对客户订单外,还会查访"客户的客户"以精准推进产能布局 [8] 与互联网泡沫的历史对比与潜在风险 - IMF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当前AI投资激增与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相呼应,但更可能不是系统性风险 [10]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实施AI试点项目的公司中高达95%并未取得任何投资回报 [10] - 即便AI出现估值回调,其基础设施和资产沉淀可能为下一阶段繁盛奠定基础,类似于互联网泡沫后留下的光纤骨干网 [10] AI公司的战略困境与潜在风险领域 - AI公司面临扩产还是观望、自建数据中心还是外包云算力的两难选择 [10] - 继续加码意味着巨额资本支出与盈利压力,若需求兑现放缓将导致资产减值与期限错配放大 [11] - 最严重的AI泡沫风险可能出现在能源领域,一批尚无营收的电力开发商寄望于未来AI公司的需求,一旦需求不及预期将跌得最惨 [11]
洪灝:现在谈AI全面泡沫化为时过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9:43
记者丨易妍君 编辑丨巫燕玲 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跃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轮AI投资热潮,尤其是美股AI公司成为炙手可热的 明星。 不过,近期,部分海外投资者开始担心AI产业泡沫化的问题,美股AI板块波动加大。 "对于投资人来说,当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是资产全面泡沫化。不仅仅是美国AI科技相关的公司,以及中 国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行业,很多人看不懂它们的估值,因为是一种新模式。但不确定性本身孕育着 未来的机会。"9月25日,莲华资产管理首席投资官、管理合伙人洪灝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峰会 上表示。 市场的核心分歧在于,眼前这场史无前例的AI投入,究竟是一次能带来长期回报的合理押注,还是一 场终将破裂的资本狂欢。 责任编辑:王珂 并且,中国的科技公司很明显已经走出来了。不过,因为技术上的"卡脖子",以及起点较低,要走的路 还很长。 在洪灝看来,目前大家谈论的AI泡沫,主要还是在看科技公司的估值。科技公司的估值从年初到现在 是变得便宜了,而不是变得更贵。因为它的盈利增长远远快于股票上涨的速度,导致其估值反而在下 降。这是新旧技术交替时必然出现的现象。因此,现在去说AI已全面泡沫化,还为时过早。 "其实,我希望 ...
洪灝:现在谈AI全面泡沫化为时过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08:10
AI投资热潮与市场分歧 - 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AI投资热潮,美股AI公司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1] - 近期部分海外投资者开始担心AI产业泡沫化问题,美股AI板块波动加大 [1] - 市场核心分歧在于当前史无前例的AI投入是能带来长期回报的合理押注,还是一场终将破裂的资本狂欢 [1] 对AI泡沫化的观点 - 新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加上充沛的流动性,资产全面泡沫化是大概率事件,但其中产生的投资回报和机会值得把握 [1] - 当前谈论的AI泡沫主要关注科技公司估值,但科技公司估值从年初至今变得便宜而非更贵,因其盈利增长远快于股票上涨速度导致估值下降 [3] - 现在判断AI已全面泡沫化为时过早,泡沫化实质是人类对下一个模式的新预期,只是尚不知如何定价 [3] 科技公司财务状况与前景 - 最近几个财报季美国高科技公司盈利增速仍在加快,一些科技巨头现金流非常大,科技企业财务报表的不断改善说明当前投资有效 [3] - 中国科技公司已明显走出,但因技术“卡脖子”及起点较低,未来发展道路仍很长 [3] - 新旧技术交替时期新模式的形成将带来对未来新的预期,例如未来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及AI角色的改变,这种预期改变必然会带来盈利的改变 [3]
台积电2nm遭哄抢,1.4nm披露最新进展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9 11:21
台积电2纳米制程需求与进展 -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表示客户对2纳米的需求"强劲到做梦也想不到",预计下半年在新竹与高雄量产[2] - 2纳米制程预计5年内驱动全球约73兆新台币的终端产品价值,推动台积电年营收上看3兆元[2] - AMD已率先完成2纳米投片,联发科、高通、微软、Meta等大厂跟进,应用于数据中心、超级电脑、手机等高端产品[2] - 苹果作为最大客户将采用2纳米芯片于iPhone 18和MacBook Pro,预计占产能50%[3] 台积电财务与制程发展 - 2024年全年营收达2兆8943亿新台币,较2014年增长2.79倍,毛利率从49.5%提升至56.1%[3] - 2024年上半年营收1兆773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约40%,主要动能来自每两年推进的先进制程[3] - 供应链同步升级,带动材料、设备、厂务/工程、检测、先进封装五大领域技术提升[2] 1.4纳米制程布局规划 - 中科二期园区已启动水保工程并交地台积电,预计2027年底风险试产,2028年下半年量产1.4纳米[5][6] - 初期规划月产能约5万片,将导入2纳米以下制程,总投资金额8000亿至1兆新台币[5][8] - 后续可能推进至A10(1纳米)制程,园区保留5公顷土地供供应链厂商进驻,已有7-8家企业申请[8] 中科园区建设与产业生态 - 中科二期原为高尔夫球场,现展开公共工程,台积电晶圆25厂将建四座1.4纳米厂[5][7] - NVIDIA可能申请设立研发中心或超级电脑中心,厂商进驻审核将于2025年完成[8] - 半导体设备、IC设计、光电、精密机械及生医企业积极争取与台积电相邻布局[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