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15
记者丨周潇枭,见习记者冉黎黎 编辑丨包芳鸣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关键交汇点,产业升级路径与经济增长 动力备受关注。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现代产 业体系的建设将面临哪些新要求?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又如何避免"内卷化"发展?围 绕这些重大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 作为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群慧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中国制造业与国 有企业改革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及其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 黄群慧表示,从现代化规律而言,一个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 相对于"十六五"时期而言,对经济增速应该有更高要求。"十五五"时期,要以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这个 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方向,加大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催生产业基 础的重大突破。从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看,要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应聚焦装备制造 业、电子信息 ...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发力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但必须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速 [5] - 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是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5] - 传统产业需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9] - 新兴产业需"反内卷",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完善市场监管,扩大内需 [2][13][14] 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夯实基础 [5] - 该时期相对于"十六五"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因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2][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关键融合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 [5] - 建议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 [6] - 建议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6] - 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9]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问题,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9]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 [9]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2][10] - 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发展智能产品 [10]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探索高效投资机制 [2][11] - 围绕产业需求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 [11] - 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11] 新兴产业"反内卷"措施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3]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4] - 全方位扩大内需,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推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4] - 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4]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3:32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关键交汇点,产业升级路径与经济增长 动力备受关注。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现代产 业体系的建设将面临哪些新要求?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又如何避免"内卷化"发展?围 绕这些重大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 作为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群慧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中国制造业与 国有企业改革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及其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 黄群慧表示,从现代化规律而言,一个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 相对于"十六五"时期而言,对经济增速应该有更高要求。"十五五"时期,要以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这个 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方向,加大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催生产业基 础的重大突破。从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看,要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应聚焦装备制造 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8:56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迎来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启航的关键交汇点,产业升级路径与经济增长 动力备受关注。 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如何理解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现代产 业体系的建设将面临哪些新要求?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深度转型,新兴产业又如何避免"内卷化"发展?围 绕这些重大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 作为国家"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黄群慧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中国制造业与 国有企业改革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及其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 黄群慧表示,从现代化规律而言,一个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 相对于"十六五"时期而言,对经济增速应该有更高要求。"十五五"时期,要以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这个 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方向,加大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催生产业基 础的重大突破。从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看,要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应聚焦装备制造 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
服务型制造助力“中国制造”加速升级
国际金融报· 2025-10-16 17:3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方案核心目标为到2028年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以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 [1] - 最终目标是通过典型模式普及、新模式涌现和产业生态优化,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1] 服务型制造定义与发展现状 - 服务型制造被定义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新型产业形态 [2] - 该模式旨在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态,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 [2] - 尽管已有政策推动其取得部分成效,但在关键技术供给、标准体系完善及分行业应用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2] 技术创新驱动 - 方案强调通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编制技术清单来驱动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 [3] -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感知、设计、交付、监测等共性技术攻关,并与工业智能技术联动 [3] - 面向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场景,推动攻关成果的转化应用和迭代升级 [3] 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培育 - 方案提出发展检验检测、中试、技术推广等科技服务业,以及与数智技术结合的工业设计 [3] - 同时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物流服务等,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赋能 [3] 行业应用与推广 - 政策导向为分类推进,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推进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普及 [4] - 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巩固优势,促进钢铁、石化、医药等产业提质增效 [4] 企业主体作用 - 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紧密协作关系,构建“硬件+软件+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 [5] - 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其数字化转型,并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开放平台与中小企业合作 [5] - 计划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支持培育转型方案提供商和公共服务平台 [5] 数字化赋能 - 方案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7] - 强调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7]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在重点场景应用,并提升安全能力 [7] 专项行动 - 方案明确实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三项专项行动 [8] - 共享制造行动包括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实现多工厂协同,以及建设共享工厂满足园区共性制造需求 [8] - 品牌提升行动旨在培育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并通过四条路径塑造中国特色服务型制造品牌形象 [9] - 融合应用场景行动鼓励面向生产、消费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并建立推广平台 [9] 实施保障 - 方案提出健全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如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等活动 [10] - 要壮大人才队伍,加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并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拓展“一带一路”合作 [10]
华安基金:港股红利前期回调较充分,外部扰动下或迎风格切换
新浪基金· 2025-10-14 17:15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代码:513920)简介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旨在反映可通过港股通买卖并且第一大股 东为内地央企的香港上市且拥有高股息的证券的整体表现。随着央企改革持续推进,该产品将有助于投 资者把握央企估值重塑的投资机遇。 华安港股通央企红利ETF(513920)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指数,是全市场首支叠加港股、央 企、红利三重属性的ETF。场外相关产品有: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联接A(020866)/联接 C(020867)。 行情回顾及主要观点: 港股红利板块上周逆势上涨: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全收益指数上涨1.08%,恒生指数下跌3.11%,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48%。恒生一级行业中,公用事业、能源业领涨,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业领跌。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10) 红利风格前期的震荡回调或已较为充分,当前布局性价比较显著,市场高切低下港股红利有望受益。近 期中美关税博弈再度加剧,或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叠加前期成长板块累积了较高涨幅,资金存在获利 了结和高切低的可能;相较于成长板块,港股红利近两个月明显滞涨甚至有所回调,估值的性 ...
【读财报】9月上市公司定增动态:实际募资总额1447亿元,中国船舶、芯联集成募资额居前
新华财经· 2025-10-14 07:12
2025年9月A股定增实施概况 - 2025年9月A股上市公司共计实施定增15起,同比大幅上升200% [1][2] - 实际募资总额约1447.14亿元,同比显著上升10359%,环比上升695% [1][2] - 实施定增公司中,中国船舶实际募资额居首,达1147.7亿元,用于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4] - 芯联集成实际募资额排名第二,为53.07亿元,用于购买芯联越州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72.33%股权 [4] - 国信证券实际募资额排名第三,为51.92亿元,用于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 [4] - 募资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公司有3家,包括华立科技、安孚科技等 [4] 2025年9月A股定增预案披露概况 - 以首次披露预案日统计,2025年9月A股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共计33起 [1][7] - 拟募资规模合计约326亿元,同比上升37.45%,环比下降8% [1][7] - 披露预案公司中,拓荆科技拟募资规模最大,不超过46亿元,用于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10] - 中材科技预计募资总额位居第二,达44.81亿元,用于低介电纤维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10] 行业分布特征(已实施定增) - 按中证行业分类,工业行业实施5起定增,募资规模合计约1224.38亿元,在数量和金额上均居各行业之首 [6] - 信息技术行业实施4起定增,数量排名第二 [6] - 原材料行业实施2起定增,数量排名第三 [6] 行业分布特征(定增预案) - 按中证行业分类,信息技术行业与工业行业各发布8起定增预案,数量并列第一 [14][15] - 信息技术行业拟募资额合计超过69亿元 [14] - 原材料行业发布7起定增预案,数量排名第二 [14][15] - 医药卫生、通信服务、能源及房地产等行业亦有预案披露 [15]
七部门联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01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目标是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1] - 方案计划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推动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1]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以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1] - 3项专项行动包括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3] 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加快典型模式升级并探索新模式 [1]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和安全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 [2] 重点行业与产业应用 - 加大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 [2] - 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通过服务型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2]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2] 信息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2]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增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 政策保障与金融支持 - 强化政策支持,将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应用纳入技术改造等支持范围 [3] -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按规定享受相关要素价格等支持政策 [3] - 引导商业银行、政府投资基金等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金融服务 [3]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七部门力推服务型制造业价值跃升
券商中国· 2025-10-12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制造业正经历从“卖产品”向“卖方案”的关键转型,并获得国家级政策强力护航 [1] - 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为制造业价值跃升划定清晰时间表与路线图 [2] -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旨在解决传统制造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 [2] 政策目标与现状 - 《方案》提出到2028年的三大核心目标: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2] - 服务型制造在我国已形成初步优势,2018—2023年发展水平持续攀升,浙江、广东等15个省份形成领先格局 [2] - 浙江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73个,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2] 面临的挑战与顶层设计 - 行业面临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典型模式应用不均衡、统计监测难度大等问题 [3] - 《方案》从七大维度部署核心任务,构建完整支撑体系,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 [3][4] - 提出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 [4]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打破发展瓶颈 [4] 重点发展方向与支撑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 [4] - 发展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相结合,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体系化培育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4] - 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深化产融对接合作,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4] -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5] 专项行动与落地路径 - 《方案》提出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政策落地的实操抓手,包括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6] - 共享制造行动旨在建设“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向园区、产业集群打造共享工厂 [6] - 河北融钢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共享供应链平台开展集采集销,帮助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超5% [6] - 品牌提升行动聚焦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6] - 融合应用场景行动着眼需求导向,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大类创新场景 [7]
美元“潮汐”转向下的全球资本新航线
搜狐财经· 2025-10-08 16:12
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IIF数据显示,上月新兴市场投资组合净流入448亿美元,相比之下,7月 净流入额为381亿美元,而去年8月净流入额为282亿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资本增配的重点区域。具体来看,8月中国债券和股票上个月 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中国以外新兴市场债券吸引了132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而中国以外新兴市场股票 在连续三个月净流入后出现74亿美元资金流出。 IIF高级经济学家Jonathan Fortun也表示,"基本格局仍反映出中国在投资组合配置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而从企业端看,美元降息有助于降低海外负债高企企业的融资成本,改善盈利预期,因为发达经济体降 息往往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新兴市场。而类似逻辑也适用于航空、原材料等美元债发行较 多的行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美元周期的每一次转向,都像一场全球资本的"潮汐运动",深刻重塑着全球资产的流向与配置逻辑。当 前,美元流动性正迎来新一轮拐点,国际资本悄然调整航向。 长期以来,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其利率与汇率周期直接牵动着全球资本的神 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一收一放,往往引发新兴市场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