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万辰集团跌2.00%,成交额1.1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01.8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公司股价下跌2.00%,报收175.41元/股,成交金额1.14亿元,换手率0.39%,总市值329.1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01.86万元,特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913.67万元和1031.51万元,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2554.52万元和3138.5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9.78%,近5个交易日上涨0.34%,近20日下跌9.34%,近60日上涨7.94% [1] - 公司今年以来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29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1.70亿元,买入总计4.50亿元,卖出总计2.80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21日,于2021年4月19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鲜品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培育与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零食产品98.95%,食用菌1.05%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食品饮料-休闲食品-零食,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年度强势、百元股、乡村振兴、增持回购、融资融券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923户,较上期增加33.50%,人均流通股19666股,较上期减少25.09%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股东,持股388.79万股,较上期增加206.68万股;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混合为第九大股东,持股208.71万股,较上期减少3.17万股 [3]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8亿元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72亿元,同比增长50358.80% [2]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1014
西部证券· 2025-10-14 09:31
中芯国际 (688981.SH) 核心观点 - 报告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99.24亿元、798.12亿元、925.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7亿元、66.92亿元、81.85亿元 [1][6] - 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大晶圆代工厂,量产覆盖350-7nm工艺节点,等效5nm已有突破,全球市占率从2023年的5.3%上升至2024年的6%,排名从全球第五升至第三 [6] - 公司被给予2025年7.6倍PB估值,对应目标市值11715.97亿元,目标价146.4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6] 中芯国际 行业与增长驱动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在AI推动下,预计从2025年的679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610亿美元,5年复合年增长率达9% [7] -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7nm及以下先进制程需求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48%,其市场空间是成熟制程的近一倍 [7] - 公司未来将重点聚焦7/5/3nm等先进制程,有望在全球晶圆代工厂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7] 卫龙美味 (9985.HK) 核心观点 - 报告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3.35亿元、84.47亿元、94.41亿元,同比增长17%、15%、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2亿元、17.84亿元、20.99亿元,同比增长38%、21%、18% [10] - 公司魔芋产品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经典口味持续渗透,麻酱新口味销售快速爬坡;魔芋精粉成本压力最大阶段已过,2025-2027年有望进入成本下行周期 [2][10] - 给予目标价16港币,对应2026年20倍市盈率,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10] 卫龙美味 业务分析 - 公司作为辣味零食引领者,品牌影响力覆盖全国,渠道网点覆盖广度和终端掌控力在行业中属于头部水平,有效赋能新品推广 [9] - 调味面制品业务通过下架低毛利产品并聚焦核心系列,后续有望企稳恢复;蔬菜制品方面,风吃海带和清爽酸辣味新品有望成为第三增长曲线 [9][10] 水晶光电 (002273.SZ) 核心观点 - 报告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4.03亿元、87.19亿元、101.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3亿元、14.74亿元、17.27亿元 [4][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7%;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提升至29.46%和16.58% [16] - 公司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其在精密光学薄膜领域的龙头地位以及AR/汽车光电领域的布局 [4][18] 水晶光电 业务进展与行业催化 - 2025年上半年消费电子收入25.43亿元,同比增长13%;汽车电子AR+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79%;AR-HUD产品在国内新能源旗舰车型渗透率显著提升 [17]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60万台,同比增长216%,主要受RayBanMeta增长驱动;Meta在2025年9月发布新款智能眼镜,有望进一步催化消费级AR行业发展 [18] 食品饮料行业观点 - 报告乐观看待板块未来6个月机会,建议关注四类方向:估值绝对值低、高分红(股息高于6%)且业绩平稳的标的;与自身历史估值相比当前水平较低且基本面有改善预期的标的;估值合理且未来三年盈利确定性高增长的标的;短期政策刺激有望带动估值回升的细分方向 [3][13] - 短期看,行业估值处于10-20倍区间,具备反弹空间;企业库存接近低位,部分公司内部有积极变化(如竞争格局改善、现金流改善) [12] 低空经济行业动态(极飞科技) - 极飞科技2024年在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市占率为17.1%,位列第二;在中国市场市占率为20.8%,行业已形成双寡头格局,前两大公司市占率超80% [20][21] - 2023年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显示农业无人飞机运行量最大,占总运行量的98.3%;预计至2029年,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以35.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48亿元 [21][22] - 预计到2029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53.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749亿元;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预计以42.3%的增速增长至200亿元 [22] 北交所市场观察 - 当周(2025年10月9日至10日)北交所全部A股日均成交额190.0亿元,环比下降10.9%;北证50指数当周收跌1.42%,日均换手率2.3% [24] - 个股表现分化,新股奥美森首日涨幅达349.8%;投资策略建议关注半导体等国产替代主线及三季报行情,聚焦具备供应链自主能力、研发投入高的专精特新企业 [24][26] - 2025年10月10日北证A股成交金额188.8亿元,北证50指数下跌1.24%;半导体设备、消费电子等前期热门赛道出现回调,市场机会预计仍聚焦于国产替代和先进制造领域 [29][31]
食品饮料周报(25年第37周):品类基本面延续分化,关注三季报业绩表现-20251013
国信证券· 2025-10-13 23:08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 [1][5] 核心观点 - 看多食品饮料板块,板块呈现“低基数、低持仓、低预期”特点,任何供需变化均可能催化股价上行 [3] - 内需弹性板块或率先回暖,推荐三季报预期业绩高增板块,如零食、饮料、速冻食品等 [3] - 品类基本面延续分化,饮料>食品>酒类 [2] - 中秋国庆双节白酒动销符合节前弱预期,预计动销量同比下滑15-20% [10] - 饮料行业2025H1收入同比增长18%,行业景气延续 [15] 细分板块观点与推荐 酒类 白酒 - 景气度及基本面仍处于磨底阶段,关注秋糖呈现的行业变化 [2][10] - 旺季政商务场景占比下降,大众场景成为需求主力;渠道变革及分化加速;高端单品批价性价比凸显 [10] - 推荐泸州老窖(战略复利优势、产品增长抓手较多、渠道改革领先) [2][10] - 推荐贵州茅台(飞天动销改善、流动性改善价值重估空间打开) [2][10] - 推荐山西汾酒(基本面稳健、产品结构升级、具备全国化放量利器) [2][10] 啤酒 - 行业库存良性,静待需求回暖 [2][11] - 8月以来相关条例影响逐渐褪去,后续餐饮场景复苏将带动啤酒销量、产品结构双线边际改善 [11] - 主要龙头估值回落至25倍PE以下,风险已完成出清 [11] - 推荐燕京啤酒(大单品快速增长、内部改革持续深化、业绩成长性强) [2][11] - 推荐华润啤酒(啤酒业务竞争优势突出、估值逐步修复) [2][11] 饮料 乳制品 - 需求平稳复苏,供给渐进出清,布局2025年供需改善带来的向上弹性 [2][14] - 2025H2伊利、新乳业等液奶环比改善明显,中秋国庆备货及动销有所改善 [14] - 板块性推荐乳制品,重点推荐具备估值安全边际的龙头乳企伊利 [2][14] 饮料 - 行业景气延续,龙头明显跑赢 [2][15] - 无糖茶、能量饮料、大包装的增长红利依然存在,成本端白砂糖、PET红利明显 [15] - 推荐农夫山泉(经营加速)、东鹏饮料(加速全国化和平台化) [2][15] 食品 零食 - 优选确定性强的alpha型个股,重点关注魔芋零食品类红利的渗透 [3][12] - 行业从渠道驱动为主变为品类驱动为主、渠道为辅的增长模式 [12] - 魔芋零食品类红利突出,推荐卫龙美味、盐津铺子(竞争优势突出,成长确定性强) [3][12] 餐饮供应链 - 餐饮需求平稳,企业经营磨底,进入旺季观察阶段 [3][13] - 调味品行业需求保持平稳,龙头公司边际改善,但整体仍处于产能与渠道出清阶段 [13] - 速冻食品领域预制菜标准逐步完善,行业工业化趋势持续,“食材预制化”和“餐饮零食化”双轮协同 [13] - 推荐颐海国际(复调板块龙头)、海天味业(基础调味品龙头)、安井食品(产能及渠道布局全国化) [3][13] 行情回顾与数据跟踪 - 本周食品饮料(A股和H股)累计下跌0.16%,其中A股食品饮料下跌0.20%,跑赢沪深300约0.31pct;H股食品饮料上涨0.42%,跑赢恒生指数1.44pct [1] - 本周食品饮料板块涨幅前五:庄园牧场(21.07%)、养元饮品(16.80%)、光明肉业(6.48%)、有友食品(5.27%)和麦趣尔(4.44%) [1] - 本周投资组合平均上涨0.78%,跑赢食品饮料(申万)指数0.98pct [1] - 本周箱装飞天茅台、散装飞天茅台、普五、国窖批价均上涨 [33] 重点公司推荐组合 - 本周推荐组合为巴比食品、东鹏饮料、卫龙美味、泸州老窖 [3][16] - 巴比食品:内生门店运营良性,店型迭代支撑单店收入提高;区域拓展双轮驱动;积极拓展新渠道 [16] - 东鹏饮料:东鹏特饮2025H1收入同比增长22%;第二曲线新品(如果之茶)表现亮眼;渠道数字化及超强营销能力 [16] - 泸州老窖:高度国窖价格领先战略,大众价位产品布局具备放量势能;38度国窖优势突出;数字化营销改革 [17] - 卫龙美味:魔芋品类快速成长;有序培育新增长极 [17]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双节白酒动销符合预期,关注景气度较高的子行业龙头-20251013
华龙证券· 2025-10-13 1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并予以维持 [2] 报告核心观点 -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白酒动销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但整体出现下滑 [5][27][28] - 10月份进入三季度报告披露期,预计白酒行业整体报表端仍将承压 [5][28] - 大众消费品板块中,软饮料和零食子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建议关注成长性较好且估值回调后的板块龙头 [5][29] - 维持对食品饮料行业的“推荐”评级 [5][27] 一周市场行情总结 - 上周(2025年10月9日-10月10日)申万食品饮料指数下跌0.29%,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跑输上证指数(+0.37%)0.66个百分点 [5][14][27] - 子行业表现分化,乳品(+1.13%)、调味品(+0.74%)、肉制品(+0.60%)涨幅居前;其他酒类(-0.85%)跌幅居前 [5][14][27] - 个股方面,庄园牧场(+21.07%)、养元饮品(+16.80%)、光明肉业(+6.48%)涨幅居前 [14] 周内价格波动总结 - **白酒批价**:飞天茅台(散瓶)批价从1760元/瓶上涨5元至1765元/瓶;飞天茅台(原装)批价从1780元/瓶上涨15元至1795元/瓶;普五(八代)52度及国窖1573批价均维持在840元/瓶 [5][19] - **主要成本价格**:生鲜乳价格为3.04元/公斤,同比持平;大麦进口均价为269.59美元/吨;白糖经销价为5816.67元/吨;大豆价格为4291.40元/吨;瓦楞纸出厂均价为3590元/吨;聚酯瓶片现货价为5730元/吨 [5][21] 行业要闻与公司公告总结 - **行业要闻**:双节期间白酒动销整体下滑20%-30%,区域分化显著,河南、山东、江苏等传统消费大省表现相对稳健,广东、安徽等地下滑幅度普遍超20%;头部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汾酒表现相对较好 [5][24] - **重点公司公告**:东鹏饮料更新H股发行申请;广州酒家自有品牌月饼销量1398万盒,同比增长1.75%;金徽酒认为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五粮液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7.33万股,金额约8.00亿元 [25][26] 细分行业观点与重点公司 - **白酒行业**:建议关注两类公司,一是稳健的高端白酒如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二是具备韧性的区域龙头如山西汾酒、古井贡酒 [5][28] - **大众品行业**:软饮料为日常刚需,零食头部企业在新渠道、新品类有增长空间,建议关注东鹏饮料、盐津铺子、百润股份、海天味业、西麦食品 [5][29] - **重点公司预测**:报告列出了包括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东鹏饮料等在内的多家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指标 [7][30]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Q3业绩期临近,关注景气赛道估值切换-20251012
招商证券· 2025-10-12 21:3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状态 [4] 报告核心观点 - 随着Q3业绩期临近,建议关注饮料、零食、宠物等景气赛道的估值切换机会 [1][13] - 外部环境上,特朗普威胁加码对华关税可能加剧盘面波动,消费板块此前表现相对疲软,低估值下配置资金有望流入 [1][13] - 白酒板块方面,双节后市场反馈同比下滑约20%,与节前预期基本一致,后续需重点关注秋糖反馈及报表侧出清情况;五粮液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完成彰显信心,预期明朗后板块防御属性有望凸显 [1][13] - 大众品板块部分公司显现积极信号:卫龙9月整体增速20%以上,魔芋产品增长良好;西麦食品9月动销优于7-8月;农夫山泉双节期间实现同比双位数以上增长;东鹏特饮9月动销环比略有提速 [1][13] 核心公司跟踪总结 - **山西汾酒**:玻汾系列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未来将重点拓展清香型消费氛围较弱的区域市场,并积极布局电商与即时零售渠道以应对“双十一”消费季;公司近期全球首发“清香25”新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2][10] - **老白干酒**:公司在聚焦湖南本土市场的同时,有序拓展省外市场,目前已在国内十余省市设立销售网点;9月以来市场明显回暖,双节期间动销良好 [2][10] - **重庆啤酒**:嘉士伯集团25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份额为9%,较2017年的6%有所提升,但仍低于主要竞争对手,未来具备增长空间;公司将继续拓展城市布局,并通过多品牌组合、包装创新(如1L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2][11] - **五粮液**:控股股东五粮液集团自2025年4月9日至9月30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627.3万股(占总股本0.2%),累计增持金额达8.0亿元;增持完成后,五粮液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1.4亿股,占总股本比例55.1% [3][11] - **华润啤酒**:公司公告人事变动,自2025年10月10日起,金汉权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总裁,同时出任华润酒业总经理 [3][12] - **洽洽食品**:7月动销同比持平,8月同比下降,9月及双节期间动销有所改善;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中个位数左右,毛利率环比有所改善,但同比仍承压;即将进入新一轮原料采购季,第四季度采购量约占全年60%-70%,预计新采购季原料价格将有所下降 [3][12] 投资建议总结 - **具体标的推荐**: - 零食板块:推荐成长标的西麦食品,建议关注卫龙美味 [3][14] - 港股细分龙头:继续推荐农夫山泉、H&H国际控股,建议关注海天味业(H股) [3][14] - 新消费领域:首推中宠股份、乖宝宠物、百润股份,建议关注源飞宠物、佩蒂股份 [3][14] - 传统消费:白酒板块进入配置区间,聚焦龙头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以及率先出清/有增量贡献的珍酒李渡、迎驾贡酒;大众品板块关注需求恢复,推荐业绩稳健、餐饮端逐步复苏的海天味业(A股),关注股息有支撑的龙头伊利股份 [3][14] 行业规模与指数表现 - 行业涵盖股票143只,总市值4876.1十亿元,占市场总市值4.7%;流通市值4635.8十亿元,占市场流通市值4.9% [4] - 行业指数近1个月绝对表现为-4.6%,近6个月为9.0%,近12个月为19.8%;相对市场基准(沪深300)的表现分别为-8.4%、-14.6%和4.4% [6]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行业继续筑底,关注高股息品种-2025101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2 19:13
报告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行业基本面仍需耐心等待,白酒板块正经历筑底和磨底过程,食品公司需自下而上寻找结构性机会 [3][7] - 头部企业从分红和股息角度已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包括高端白酒、伊利股份、青岛啤酒股份等大众品头部公司 [3][7] - 白酒行业已进入去库存阶段,但量价平衡和库存消化仍需较长时间,预计三季报仍有压力;股价调整带来长期买点 [3][7][8] - 大众品板块成本红利托底盈利,新品和新渠道共振孕育成长,推荐估值处于低位的高股息个股,并关注悦己、健康、方便等新消费理念驱动的机会 [3][7][9] 按目录总结 食品饮料本周观点 - 上周食品饮料板块下跌0.15%,跑输上证综指0.52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8;白酒子板块下跌1.17% [6] - 板块估值方面,食品饮料板块2025年动态PE为19.52倍,溢价率20%,环比下降1.24个百分点;白酒动态PE为17.99倍,溢价率11%,环比下降2.16个百分点 [17] 白酒板块 - 主要高端白酒批价普遍下行:茅台散瓶批价1765元,较节前下降35元;整箱批价1795元,较节前下降35元;五粮液批价约830元,较节前下降10元;国窖1573批价约840元,环比稳定 [8][14] - 预计2025年中秋国庆白酒行业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30%,库存增加10%-20%(基于全年任务量),批价全面下行 [8] - 消费场景中宴席和礼品需求下降,政商务场景环比改善但同比仍有缺口;预计2026年春节动销仍面临较大压力 [8] - 报表端压力预计从2025年第三季度全面释放,并可能持续至2026年第一季度;渠道出清速度有望快于报表出清速度,股价拐点将先于基本面拐点出现 [8] 大众品板块 - 乳业受益于成本下行、供需改善及政策助力,推荐伊利股份、新乳业,并关注牧业去产能情况 [9] - 啤酒行业格局稳定,业绩确定,推荐燕京啤酒、青岛啤酒股份港股 [9] - 零食、饮料、低度酒水等细分赛道有结构性亮点,推荐统一企业中国、卫龙美味、盐津铺子 [9] - 需关注需求复苏缓慢可能引发的竞争加剧,以及餐饮业在政策支持下的筑底复苏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 [9] 市场表现 - 报告期内食品饮料行业跑赢申万A指0.27个百分点;子行业表现依次为饮料乳品(跑赢3.16个百分点)、啤酒(跑赢1.66个百分点)、调味品(跑赢1.66个百分点)等,白酒子板块跑输0.75个百分点 [32] 成本与价格数据 - 生鲜乳主产区平均价为3.04元/公斤,同比下降3.2%,环比持平;生猪价格13.29元/公斤,同比下降29.42%,环比下降3.06% [15][28] - 大宗农产品中,玉米现货价2304.12元/吨,环比下降2.72%;小麦现货价2446.50元/吨,环比上升0.31% [30] 重点公司动态 - 东鹏饮料推进H股发行上市 [12] - 西部牧业2025年9月自产生鲜乳产量2681.85吨,环比增长5.57%,同比下降7.64% [12] - 承德露露累计回购股份300万股,占总股本0.29%,回购金额2582.89万元 [12] - 千味央厨、天味食品等公司披露股份回购进展 [13] - 伊利股份子公司担保责任余额15.98亿元 [14]
乐事品牌更新Logo与包装,启动去除人工成分计划
经济观察报· 2025-10-12 18:10
(原标题:乐事品牌更新Logo与包装,启动去除人工成分计划) 乐事薯片,作为百事可乐旗下的经典品牌之一,最近宣布了其近百年来最大的品牌重塑,标志着这一老 牌零食在视觉形象和产品配方上的双重革新。这一举措紧随Domino's宣布重新品牌化的步伐,预示着乐 事在全球食品行业中的崭新定位。乐事不仅更新了品牌的外观设计,更在配方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去除 人工成分,确保产品符合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通过这场全面的品牌重塑,乐事为自己在竞争激烈 的零食市场中争取到了更多的关注与信任。 乐事的此次品牌重塑被许多业内专家视为"历史性"的改变。商业与品牌战略师Laura Burkemper称这一革 新为"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品牌更新",并称其在包装设计和配方改进上均做出了卓越的努力。Burkemper 还表示,乐事通过去除人工成分,传递出品牌在拥抱健康和透明度方面的决心,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可 信度。 此外,乐事的包装采用了哑光材质和定制字体,品牌名字被大胆展示,视觉风格简洁而现代。这一切的 设计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视觉故事讲述"的效果,让乐事品牌在市场上更加独具一格。 配方改革:去除人工成分,走向健康零食 除了品牌形象的刷新,乐事 ...
AI重塑零售业
经济观察网· 2025-10-11 18:44
AI在零售行业的应用现状 - 逾九成零售企业认为生成式AI将提升企业生产力[4] - AI技术贯穿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路[4] - AI对零售业态的财富创造效应正与日俱增[3] AI解决的核心业务挑战 - 应对脉冲式爆发的业务流量,例如粒上皇促销期间单日业务量可达100万单[3] - 将食材库存响应速度从按天计算压缩至按分钟计算[3] - 企业决策从事后总结转向事中干预甚至事前预测[3][8]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重构 - 数字化转型是从业务、技术、数据等多维度深度重构业务链条[6] - 传统IT架构存在数据延迟、系统割裂、资源冗余等问题,难以支撑实时决策[4] - 技术架构需平衡业务稳健运营、成本可控及流量峰值支撑三大要求[8] AI赋能的具体业务场景 - 海底捞使用AI优化食材库存调配、员工排班及菜品质量管理[9] - 粒上皇借助AI摄像头技术掌握门店销售行为以保障食品安全新鲜[9] - AI应用主要集中在解决重复劳动力与提升业务数据分析准确性[9] 数据底座系统的关键作用 - 稳定高效且支持AI应用的数据底座是零售企业的制胜关键[4] - 数据底座助力实现交易与数据分析融合,增强企业实时精准决策能力[10] - 帮助企业简化数据架构,降低系统运维成本[10] AI投入产出比的评估维度 - 评估标准包括客户满意度与人工成本节约等显性指标[11][12] - 隐性指标包括通过AI建设知识库提升整体管理效率与市场反应能力[12] - 企业考虑借助第三方AI技术平台以降低成本并快速落地AI能力[12] 头部零售企业的技术采纳 - OceanBase旗下云数据库OBCloud过去两年已服务逾200家头部零售企业[10] - 覆盖鞋服、餐饮、快消、商超、DTC新经济等全零售业态[10] - 企业拥抱AI技术旨在提供千人千面智能推荐以提升客户满意度[10]
“土豆+番茄”的经典王炸组合:乐事如何用联名玩转零食新体验?
中国食品网· 2025-10-11 18:26
总有一些"天作之合"能瞬间点燃消费者的味蕾与热情。 近日,乐事隆重推出限定产品——乐事亨氏番茄酱味薯片和薯条。这不仅是口味创新,更是乐事与亨氏的"双向奔赴"。 想象一下,当消费者看到这款联名产品,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土豆配番茄"的经典搭配味道。那种根植于日常的味觉记忆,瞬间被唤醒和激 活。而乐事所做的,正是将这一餐桌默契,封装进一包即食的薯片里。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联名不止于产品,更融入了年轻化的沟通语言,以"碰在一起好上头"为核心主张,精准捕捉年轻人的兴趣点。 那么,乐事究竟是如何通过这次"天生一对"的联名,进一步强化品牌差异性的?又是如何持续打造出令消费者忍不住直呼"上头"的爆款体验? 这场零食界的"王炸"组合,究竟做对了什么? 番茄口味,谁不爱? 番茄口味,堪称零食界的"人气王"。那种微酸带甜、鲜爽开胃的独特风味,使其拥有极广的受众基础和食材兼容性。新零售ecdataway数据显 示,市场上番茄风味食品饮料新品数量增长了37%,印证了其强劲的市场吸引力。而从产业端来看,中国番茄加工产值每年以10%-15%的速度 增长——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对于番茄味食品有巨大的"胃口"。 正是洞察到这一趋势,乐事选择携 ...
这届零食,越贵越高端?
投中网· 2025-10-11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零食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品牌方主导的“反逻辑”价格热潮,将普通零食包装成“轻奢体验”,导致大众“零食自由”消失 [5] - 这种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缺乏坚实价值支撑的“高端化”被指为“行业病”,其本质是将“高价”等同于“高端” [5][14] - 市场已出现反噬,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的零食集合店迅速崛起,而坚持高价策略的传统品牌面临业绩下滑困境 [10][11] - 行业健康的高端化路径应基于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提升,而非单纯的定价策略和营销包装 [14][16] 零食市场格局演变 - 早期零食市场品牌意识薄弱,消费者选择基于“好吃、划算”,购物篮中品牌混杂 [6] - 2010年前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巨头崛起,通过价格战、精美包装和口味细分快速抢占市场,改变了市场格局 [6] - 品牌竞争初期为消费者带来红利,例如2017年消费者可通过拼团凑满减券,花费约100元购买一箱零食 [7] - 品牌方通过持续营销投入进行消费者教育,使消费者形成“有品牌=有保障”的认知,并愿意为包装和口味支付溢价 [7] 品牌高端化策略与市场反应 - 品牌认知度提升后,零食巨头通过换包装、请明星、堆原料走上高端化道路,相关销售费用大幅增长 [7] - 良品铺子于2019年明确打出“高端零食”定位,提出“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标准,并将价格与“高端”强绑定 [8] - 高端化导致产品价格显著上涨,例如一款190g鸭脖产品价格从2017年的10元左右涨至18元 [8] - 品牌方采用隐蔽的计价单位变化(如将价签单位从“500g”改为“50g”)来模糊消费者的单价感知 [8] - 高端化策略引发市场反噬,2020年后以“平价白牌”为核心的零食集合店(如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迅速兴起 [10] - 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11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809亿元,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0% [10] 传统品牌困境与平价化尝试 - 传统零食品牌业绩出现显著下滑,三只松鼠营收从2019年超百亿元降至2023年的71亿元,良品铺子2023年营收同比减少14亿元 [10] - 传统品牌尝试降价自救,例如良品铺子2023年启动改革,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后降价范围扩大至500种 [11] - 降价举措收效有限,品牌难以扭转“价格虚高”的负面印象,良品铺子2024年正式陷入亏损,三只松鼠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 [11] - 高端化戏码仍在继续,新兴品牌如薛记炒货的坚果类产品价格普遍突破百元/斤,手剥松子售价达268元/斤,蘑菇脆130元/斤 [11] 行业“高端病”与价值回归 - 行业“高端病”本质是集体失策,误将“高价”当“高端”,依靠包装和营销支撑高价,缺乏让消费者感知的价值提升 [14] - 许多品牌试图对工艺成熟、供给充足的“大宗商品”收取“稀缺品”的费用,引发消费者价值质疑 [15] - 消费者完成品牌教育后愈发理性,“价值回归”成为必然趋势,问题的核心在于品牌能否为高价构建坚实、透明且被认同的价值底座 [15] - 健康的高端化应让消费者清晰感知“贵有所值”,例如薛记炒货的“现炒现卖”具差异化,但需明确高定价中原料成本与品牌溢价的合理占比 [15][16] - 零食承载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其根深蒂固的“亲民属性”决定了行业可以走向高端,但绝不能只有高价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