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京东外卖回应试点“骑手帮扔垃圾”功能;快手上线多模态大模型Kwai Keye-VL丨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07:42
京东外卖试点"骑手帮扔垃圾"功能 - 京东外卖正在小范围测试"骑手帮扔垃圾"功能 该服务目前仅处于方案和小范围测试阶段 尚未正式上线 [1] - 服务初衷是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额外便利 全职骑手完全自愿参与 不做强制要求 参与骑手每单可获得补贴 用户也可自发打赏 [1] - 服务需用户明确需求后才会触发 平台为骑手配备一次性手套和消毒液 确保安心配送 后续将根据反馈评估和优化该服务 [1] 快手发布多模态大模型Kwai Keye-VL - 快手发布全新多模态大模型Kwai Keye-VL 该模型在视频理解方面表现优异 能将视频内容转化为高效解决方案 并能智能选择思考模式 [2] - Kwai Keye-VL已正式开源 开源策略有助于吸引更多开发者和研究者参与 加速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 [2] - 该模型为快手在内容创作和推荐领域提供了更强技术支持 [2] 宇树科技期待与海尔等公司合作 - 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 非常期待与海尔等大型集团公司合作 [3] - 宇树科技在机器人领域具有技术优势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方面 [3] - 与海尔合作将有助于宇树科技拓展应用场景 提升技术商业化能力 更好应用于智能家居等领域 [3] 安心鲜生完成2800万元A轮融资 - 陕西安心鲜生连锁超市完成2800万元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深化智能供应链系统建设 加速全国仓储网络升级 [4] - 融资还将用于拓展"超市+驿站"融合门店规模 安心鲜生是一家专注于社区零售的连锁超市 [4] - 融资为其在社区零售领域拓展提供支持 有助于提升市场覆盖范围和品牌影响力 [4] 美团预测服务零售线上化趋势 -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首席执行官王莆中表示 未来5年服务零售会加速线上化 美团要做好服务零售商家线上化小帮手 [5] - 美团将引入最新AI技术 加速线上场景全面升级 预计2030年服务零售线上化率将增至25% 诞生300个千店品牌 [5] - 服务零售加速线上化是行业发展趋势 美团通过提前布局和技术创新 能更好抓住市场机会 提升市场份额 [5]
拼多多有一场硬仗要打
36氪· 2025-06-26 16:08
即时零售行业格局 - 即时零售行业核心竞争要素为配送速度,拼多多宣布入局该领域[1] - 2024年非餐类即时零售市场份额分布:美团闪购45%、饿了么21%、京东到家5%[3] - 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年增长率29%,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5] - 即时零售用户月均复购率为传统电商两倍,"30分钟达"正从生鲜扩展到全品类[5] 拼多多战略动机 - 核心品类(生鲜/快消品/白牌商品)正被美团闪购(日单1800万)和京东秒送(日单2500万)分流[2] - 2025年Q1净利润暴跌47%,活跃用户接近9亿天花板,下沉市场增速仅19%[4] - 多多买菜采用"次日自提"模式,成交额2000亿但毛利<10%,被"小时达"模式压制[4] - Temu海外业务亏损率9%,需即时零售作为新现金流业务[4] 竞争壁垒分析 - 外卖市场存在三大壁垒:90%餐饮商家覆盖率、百万级骑手网络、固化的用户心智[7][8][9] - 美团闪购白牌商品GMV占比已达40%,直接威胁拼多多35%的白牌基本盘[13] - 即时配送成本占订单额30%-40%,需单仓日单3000+才能盈亏平衡[14] - 美团标杆仓日单量达5000单,规模效应显著[14] 拼多多差异化路径 - 复用10万农产品基地和4000万日单的生鲜供应链,成本比美团低15%-20%[11] - 将2600个县市的社区团购网格仓升级为前置仓,节省基建投入[11][17] - 利用50万多多驿站作为末端节点,目标单驿站日单1000+以降低配送成本[18][19] - 采用"前置仓自营+第三方配送"轻资产模式,避免自建骑手团队[15] 行业影响预判 - 对美团形成双重冲击:闪购生鲜客单价或从60元压至40-50元,优选业务空间被压缩[24][25] - 京东高客单价优势(100元+)面临拼多多70%行政村覆盖率的下沉渗透威胁[27] - 阿里存在生态割裂问题,低线城市配送网络弱于拼多多驿站体系[28] - 行业可能催生"平价即时零售"新物种,打破"快和省不可兼得"现状[29][30]
阿里迈出关键一步
36氪· 2025-06-25 19:30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 旨在加强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 推动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战略升级 [1][17][20] - 即时零售赛道竞争加剧 阿里 美团 京东三大巨头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加速布局 行业进入规模化爆发阶段 [2][4][6] 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 - 饿了么和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保持独立经营和管理 但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1] - 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向蒋凡汇报 飞猪CEO南天向蒋凡汇报 [1] - 此次调整并非淘天收编或合并饿了么/飞猪 而是加速目标协同和资源融合 打破部门墙提高效率 [1]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美团宣布全面拓展即时零售 618期间美团闪购吸引近百万实体店和超1亿顾客 手机成交额翻倍 智能设备增长超6倍 白酒增长超10倍 [2] - 阿里618期间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峰值订单突破6000万单 其中淘宝闪购近4000万单 饿了么超2000万单 [3] - 京东强攻外卖高地 6月1日单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品质餐饮门店入驻超150万家 全职外卖骑手突破12万 [4] - 京东七鲜线上订单同比增长超150% 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同比增长340% [4] 即时零售行业趋势 - 即时零售行业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元 [6] - 2025年618购物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18.7% 增速跑赢综合电商大盘的15.2% [6] - 即时零售从应急购物需求转向确定性消费模式 用户下单手机 白酒 奶粉 家电等非应急类商品越来越多 [6] - 2025年成为即时零售规模化爆发元年 [6] 淘宝与饿了么协同效应 - 淘宝小时达2020年618前夕推出 2024年升级为一级入口淘宝闪购 与饿了么深度合作覆盖多品类 [9] - 4月30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 接入饿了么全量供给 5月5日单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 5月26日联合订单超4000万单 6月23日联合订单超6000万单 [10] - 饿了么全量商家资源对淘宝闪购开放 结合淘天本地商家资源 形成业界最理想供给体系 [12] - 饿了么400万+活跃骑手与成熟仓配网络支撑履约 峰值订单6000万单时准时率高达97% [12] - 淘宝闪购提升平台用户活跃度和远场电商交易量 用户下单闪购时顺便逛逛 [12] 业务表现数据 - 阿里2025财年Q4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61.34亿元 同比增长10% 受饿了么和高德订单快速增长驱动 [14] - 天猫618平台购买用户数双位数增长 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 [14] - 5月饿了么在70多个城市外卖订单量创历史新高 奶茶 冰粉 冷饮 咖啡等消暑品类订单量同比增幅均超100% [14] 大消费战略布局 - 阿里集团CEO吴泳铭表示组织调整是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17] - 飞猪作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唯一开放平台 在年轻客群和旅游商家间具有不可替代性 [18] - 电商实物消费 外卖即配消费 酒旅服务消费具有高度融合性 可创造跨场景消费新范式 [19] - 阿里各生态都有基础能力和资产沉淀 生态资源加速整合将打开新商业格局 [20]
美团成鸡肋?剖析Prosus减持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6-25 15:10
腾讯大股东Prosus业绩及减持美团计划 - Prosus在2025财年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有意减持或清仓美团股份,转投其他业务[2] - 减持原因包括美团国际扩张战略信心下降、与Prosus生态系统协同性不足、iFood等自有业务增长潜力更优[3][4] - Prosus当前持有美团2.575亿股(占4.21%),按130港元股价计算市值约43亿美元[10] 美团业务现状与竞争环境 - 美团2025财年收入同比增长20.41%至3508.73亿元人民币(488.86亿美元),经调整EBITDA增长107.7%至533.51亿元人民币(74.33亿美元)[8] - 新业务亏损收窄推动利润增长,但经调整EBITDA利润率15.21%低于iFood的27%[8][7] - 国内面临京东、阿里系本地生活服务竞争,国际扩张在巴西与iFood直接冲突[3][5][9] Prosus外卖业务表现 - 外卖业务成为Prosus第二大利润来源,2025财年经调整EBITDA增长96.83%至2.48亿美元,EBIT增长225.37%至2.18亿美元[7] - iFood单量增长29%、收入增长30%,EBIT增长178%至2.26亿美元,EBIT利润率达27%[7] - Prosus持有iFood 95.66%股权,未上市外卖业务估值64亿美元高于美团持仓[4][12] 战略调整逻辑 - ProsusCEO强调投资需强化生态系统,认为美团国际扩张过度延伸(中东、印度、拉美)[3] - 减持资金可能用于支持拉美市场iFood等业务,与CEO巴西背景及iFood出身相关[4][12] - 美团规模优势明显但增长潜力受限,iFood处于利润增长初期更具配置吸引力[8][7][13]
2025年第25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25 00:14
食品饮料行业动态 - "精酿+茶"创新酒饮模式兴起,新中式茶啤成为细分亮点,2011-2021年国内精酿市场规模从33亿增至428亿,预计2030年突破2000亿 [2] - 中式养生水赛道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8年1000万元增至2023年4.5亿元,预计2028年突破百亿,康师傅、统一、元气森林等23个品牌推出59款产品 [4][5] - 玉米茶在无糖茶市场崭露头角,韩国KWANG DONG V-line年销量达1.5亿瓶,中国"纤茶"连续两年增长300% [12] 乳制品与饮料 - 水牛奶龙头企业百菲乳业IPO申请获受理,2022-2024年营收从7.8亿增至14.23亿,净利润复合增速61.14% [14] - 庄园牧场向东南亚出口100吨纯牛奶,依托河西走廊"黄金牧场"奶源优势 [15] - 达能投资5000万元扩建哈萨克斯坦乳品厂,中国列为潜在出口目的地,可能重返中国酸奶市场 [17] -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158.4亿元,净利润33.3亿元,核心产品"东鹏特饮"主导市场 [13] 预制菜与休闲食品 - 预制菜行业竞争格局分化,安井食品、双汇发展等第一梯队企业年营收超百亿,广州酒家毛利率领先 [8] - 量贩零食冲击传统零食企业,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转型布局便利店、仓储会员店等新渠道 [6] - 休闲食品行业头部企业多位于东部沿海,三只松鼠营收增长迅速但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 [7] 茶饮与创新饮品 - 养生茶饮市场预计2028年规模破千亿,产品价格多在3.9-9.9元区间,以中药材为主要成分 [11] - 果子熟了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增长至4亿瓶,通过"中国花+中国茶"组合解决苦涩问题 [20][21] - 小罐茶推出高香无糖茶系列,采用"功夫茶萃取工艺"进军瓶装茶市场 [19] 餐饮与零售 - 京东外卖推行0佣金政策,带动餐厅营收增长50%,计划扩招全职骑手 [9] - 老乡鸡与钉钉合作打造智能化餐厅,应用AI技术于智慧养殖和门店运营 [22] - 麦当劳无锡公司计划三年新开90余家餐厅,总数将超200家,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26] 供应链与区域发展 - 菜鸟与不凡帝范梅勒合作建立西安智慧糖果仓,覆盖西北五省构建"3日达"时效圈 [24][25] - 山东省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计划建设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百亿级园区 [10]
股东变对手!腾讯大股东Naspers考虑减持美团,全力支持旗下明星资产iFood
华尔街见闻· 2025-06-24 20:44
美团进军南美市场 - 美团计划投资10亿美元进军巴西市场 推出外卖服务平台"Keeta" 未来五年在巴西建立并拓展业务 [2] - 此举使美团与Naspers旗下iFood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iFood是拉美地区最大外卖平台之一 [1][2] - 美团此前已进军香港和中东市场 现正尝试第二次中东扩张和印度市场 [1] Naspers对美团战略的回应 - Naspers持有美团4%股份 价值40亿美元 对美团国际扩张策略表示"失望" 认为失败风险增加 [1][3] - Naspers可能出售部分美团股份 将资金重新投资到以iFood为核心的拉美业务 [1][3] - NaspersCEO明确质疑美团国际扩张能力 认为其在国际市场获胜概率较低 [1][2] iFood业务表现 - iFood在2024年末首次突破月均1亿单 2025年3月增长至超1.2亿单 已在巴西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4] - 截至2025年3月财年 iFood商品总值同比增长32% 订单量增长29% 营收增长30% [4] - 核心外卖业务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71%至3.06亿美元 利润率提升至27% [4] - 整体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2.26亿美元 同比激增178% [4] iFood未来战略 - iFood未来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在线旅游等新业务 这是其护城河 [5] - 公司为潜在竞争准备了资金 预计将保持良好的利润率 [5] - Naspers于2022年以15亿欧元全资收购iFood 现已成为其除腾讯外最具价值的资产 [3][4]
京东“0佣金”进军酒旅,天下苦携程垄断久矣
商业洞察· 2025-06-24 17:26
京东进军酒旅行业 - 京东于6月18日以"最高三年0佣金"政策正式进军酒旅行业,挑战携程垄断地位 [3][5] - 此举是京东从电商向本地生活服务的延伸,旨在颠覆酒旅行业传统霸权 [4][24] - 京东通过"无捆绑机票"和补贴策略实现价格优势,部分房型价格低于竞品30% [34] 酒旅行业现状 - 携程是酒旅行业绝对龙头,市场占有率超56%,2024年净利率达32% [9][16] - 2024年中国OTA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17.8%达2.07万亿元,携程净营收533亿元同比增长20% [12][13] - 酒旅行业毛利率长期维持70%以上,但酒店普遍亏损,头部连锁酒店2024年出现营收或净利润下滑 [12][15] 行业痛点与垄断问题 - OTA平台佣金率高达20%-30%,部分商家佣金支出超过利润 [20][21] - 携程通过"调价助手"系统自动干预酒店定价,强制实现全网最低价 [28] - 独家合作商家佣金15%-20%,非独家商家佣金超30%,涉嫌价格歧视 [42] 京东的竞争策略 - 采用"三毛五理论",目标让品牌商获得2/3利润,零售商拿1/3 [32] - 初期依赖分销携程商户,长期规划自建供应链替代分销模式 [35] - 可能联合其他平台投诉携程垄断,借助6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新规推动行业改革 [41][42] 市场挑战与前景 - 携程系占据压倒性市场份额,京东需突破"流量-供给-价格"闭环控制 [37][38] - 高星酒店资源多被携程锁定,商家对京东入驻持观望态度 [39] - 供应链建设周期长,需持续投入且面临现金流考验 [44][45]
腹背受敌,饿了么被动防守外卖战场,会师淘天加码即时零售尚存挑战
证券之星· 2025-06-24 14:09
组织架构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但在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2] - 此次调整是对饿了么原CEO韩鎏涉嫌职务犯罪事件的回应,旨在加强信息透明度和制度统一性,提高对高管的监管力度 [3] - 韩鎏在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饿了么CEO、即时零售业务负责人、蜂鸟即配总裁等,但在担任CEO不足一年后卸任 [2][3] 市场竞争格局 - 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日单量维持在9000万以上,市占率约70%,并构建了完整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 [5] - 京东大举进攻外卖市场,凭借自营物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对饿了么造成明显压力 [5] - 饿了么在美团的持续压制和京东的强势切入下处境艰难,被迫推出百亿补贴计划和商家扶持项目以应对竞争 [1][4] 业务战略与挑战 - 饿了么加速布局即时零售业务,与淘宝闪购合作打造"电商低价+即时送达"的服务模式,但非标品在即时零售场景的空间仍有待验证 [8] - 饿了么在运力储备、履约效率、供应链覆盖等方面尚需提升,其活跃骑手数量为400万,远低于美团的745万 [9] - 淘宝闪购主要依托天猫品牌门店作为前置仓,覆盖区域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整体配送效率不如美团 [10] 财务表现 - 饿了么所属的本地生活集团业务仍未实现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至161.34亿元,但经调整后的EBITA亏损23.16亿元 [6] - 在阿里最新财报中,本地生活集团的亏损同比收窄28%,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7] 高管变动 - 饿了么原CEO韩鎏因涉嫌供应链利益输送被警方带走调查,公司表示对触碰红线行为绝不姑息 [2] - 韩鎏在2024年3月升任饿了么CEO,成为阿里体系内最年轻的85后高管之一,但在2025年2月卸任CEO职务 [3]
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阿里、美团、京东“混战”即时零售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4 11:25
公司战略调整 -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和飞猪正式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饿了么董事长兼CEO范禹和飞猪CEO南天均向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汇报[1] - 调整前饿了么隶属于本地生活集团,飞猪属于"N"类业务,二者长期独立运营[1] - 此次调整是公司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旨在将电商、本地生活服务和旅行消费场景三大核心资源深度融合[1] - 电商事业群成立于去年11月,整合了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业务[1] - 公司CEO吴泳铭表示这是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未来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业务模式[1] 业务协同效应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动将远场与近场电商结合,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量超4000万单[2] - 淘宝闪购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拓展,非茶饮占比达75%,非餐品类订单增长远超预期,准时率达97%[2] - 淘宝闪购带动平台用户活跃度,天猫"618"期间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创新高,购买用户数实现双位数增长[2] - 接入即时零售后平台服饰品牌退货率下降18%,剔除退款后的GMV同比增长10%[2] - 飞猪加入电商事业群后可借助淘天用户基础和电商运营经验,将酒店景区资源接入淘宝旅行闪购[2] 行业趋势 - 当前单一电商平台已难以满足用户全方位的生活消费需求[1] - 淘宝闪购协同各方展现出的业务潜力坚定了公司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决心[1] - 公司通过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丰富优质的生活消费体验,打造大消费平台[1]
一场外卖电动车事故,车轮下的困局人人都是受害者
36氪· 2025-06-24 08:53
行业现状 - 全国约有1.7亿人以电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 外卖骑手是典型用户群体 [1] - 外卖骑手工作模式导致电动车事故风险频发 紧迫的派送时间和超时压力是主因 [1] - 2025年5月上海数据显示 外卖平台交通违法总数达万起 饿了么以8255起居首 美团7710起次之 [17] - 外卖快递配送人员在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维权群体中占比显著 [16] 事故处理机制 - 维权流程通常包括伤情鉴定、证据收集、责任认定、保险理赔或起诉等环节 [10][15] - 典型案件获赔19.6万元 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涉及骑手、第三方公司、平台等五个被告 [13] - 保险赔付通常覆盖80%-90%损失 剩余部分需向骑手追讨 但执行困难 [6][9] - 工伤鉴定是赔偿关键环节 十级伤残赔偿金可达十万出头 [12][13] 平台运营模式 - 平台用工模式模糊化 骑手多属第三方劳务派遣 增加维权复杂性 [17] - 平台算法和限时机制导致骑手被迫违规行驶 形成系统性风险 [18][20] - 骑手每日被扣除保险费用 但多数不了解具体条款和免责范围 [15] - 平台承诺的保险成为骑手主要保障 但实际覆盖范围有限 [18] 行业问题 - 维权周期长是普遍现象 部分案例维权成本超过赔偿金额 [8][9] - 赔偿责任在平台、第三方公司、保险公司之间推诿 形成维权迷宫 [15][17] - 现有制度缺乏源头管控 无法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 [18][19] - 骑手和受害者均成为平台效率至上规则的牺牲品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