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这届零食,越贵越高端?
投中网· 2025-10-11 17:08
文章核心观点 - 零食行业正经历一场由品牌方主导的“反逻辑”价格热潮,将普通零食包装成“轻奢体验”,导致大众“零食自由”消失 [5] - 这种脱离消费者真实需求、缺乏坚实价值支撑的“高端化”被指为“行业病”,其本质是将“高价”等同于“高端” [5][14] - 市场已出现反噬,以极致性价比为核心的零食集合店迅速崛起,而坚持高价策略的传统品牌面临业绩下滑困境 [10][11] - 行业健康的高端化路径应基于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提升,而非单纯的定价策略和营销包装 [14][16] 零食市场格局演变 - 早期零食市场品牌意识薄弱,消费者选择基于“好吃、划算”,购物篮中品牌混杂 [6] - 2010年前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巨头崛起,通过价格战、精美包装和口味细分快速抢占市场,改变了市场格局 [6] - 品牌竞争初期为消费者带来红利,例如2017年消费者可通过拼团凑满减券,花费约100元购买一箱零食 [7] - 品牌方通过持续营销投入进行消费者教育,使消费者形成“有品牌=有保障”的认知,并愿意为包装和口味支付溢价 [7] 品牌高端化策略与市场反应 - 品牌认知度提升后,零食巨头通过换包装、请明星、堆原料走上高端化道路,相关销售费用大幅增长 [7] - 良品铺子于2019年明确打出“高端零食”定位,提出“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标准,并将价格与“高端”强绑定 [8] - 高端化导致产品价格显著上涨,例如一款190g鸭脖产品价格从2017年的10元左右涨至18元 [8] - 品牌方采用隐蔽的计价单位变化(如将价签单位从“500g”改为“50g”)来模糊消费者的单价感知 [8] - 高端化策略引发市场反噬,2020年后以“平价白牌”为核心的零食集合店(如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迅速兴起 [10] - 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11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809亿元,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0% [10] 传统品牌困境与平价化尝试 - 传统零食品牌业绩出现显著下滑,三只松鼠营收从2019年超百亿元降至2023年的71亿元,良品铺子2023年营收同比减少14亿元 [10] - 传统品牌尝试降价自救,例如良品铺子2023年启动改革,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后降价范围扩大至500种 [11] - 降价举措收效有限,品牌难以扭转“价格虚高”的负面印象,良品铺子2024年正式陷入亏损,三只松鼠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 [11] - 高端化戏码仍在继续,新兴品牌如薛记炒货的坚果类产品价格普遍突破百元/斤,手剥松子售价达268元/斤,蘑菇脆130元/斤 [11] 行业“高端病”与价值回归 - 行业“高端病”本质是集体失策,误将“高价”当“高端”,依靠包装和营销支撑高价,缺乏让消费者感知的价值提升 [14] - 许多品牌试图对工艺成熟、供给充足的“大宗商品”收取“稀缺品”的费用,引发消费者价值质疑 [15] - 消费者完成品牌教育后愈发理性,“价值回归”成为必然趋势,问题的核心在于品牌能否为高价构建坚实、透明且被认同的价值底座 [15] - 健康的高端化应让消费者清晰感知“贵有所值”,例如薛记炒货的“现炒现卖”具差异化,但需明确高定价中原料成本与品牌溢价的合理占比 [15][16] - 零食承载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其根深蒂固的“亲民属性”决定了行业可以走向高端,但绝不能只有高价 [14]
百事第三季度营收超1700亿元,CEO大赞“全球韧性”,中国市场却成了“隐痛”?
36氪· 2025-10-10 17:56
公司整体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至239.4亿美元,超出华尔街预期 [2] - 第三季度归属于百事公司的净利润为26.0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90美元 [4] - 前三季度归属于百事公司的净利润为57.00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4.15美元 [4] - 北美市场零食和饮料销量下滑,而拉美和亚洲市场销量上升 [2]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在财报中未被单独点名表扬,也未披露详细数据,存在感稀薄 [1][2] - 公司首席执行官坦言,全球业绩喜人但消费者依然保持谨慎,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4] - 2024年百事全球饮料业务销量增长1%,但在中国市场的饮料销量出现低个位数下滑 [5] - 近两年公司更强调中国市场的咸味零食业务保持或增加了份额,对饮料业务则避而不谈 [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至2024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从60.6%增至61.11%,而百事则从30.3%降至29.52% [5] - 可口可乐在2024年第四季度已重新实现中国市场销量增长,其旗舰产品市占率扩大 [5] - 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凭借无糖可乐抢占先机,2024年其零度可乐在华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而百事直到2023年才在中国推出无糖生可乐 [10] - 中国饮料市场竞争加剧,新茶饮、功能饮料、本土汽水品牌百花齐放,对百事构成外部压力 [14] 本土化策略与执行 - 公司通过赞助热门综艺、签约流量明星、推出节日定制包装和广告等方式尝试融入本土文化 [8] - 公司开发了中国特色口味的零食和饮料,并收购本土零食品牌“百草味”以布局电商渠道 [8] - 公司推出的佳得乐电解质水、Pure Leaf纯茶饮等新品类未能成为现象级爆款,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仍停留在碳酸饮料 [8] - 公司尝试在线下加码布局三四线城市市场,并与连锁餐饮企业深度绑定以提升产品触达率 [10][11] 渠道挑战 - 公司早期在华自建装瓶厂导致渠道网络零散,后与康师傅控股结盟,将装瓶和分销交由后者负责 [12] - 与康师傅的合作虽扩大了销售网络,但也导致公司对市场一线的敏捷度和控制力下降 [12] - 渠道建设的迟滞直接限制了各项本土化策略的落地效果,渠道深度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 [14] - 公司食品业务在华仍保持增长势头,在薯片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可能试图以零食板块弥补饮料板块的失利 [14]
最近想上市的公司里,“私域”几乎都是重点项
36氪· 2025-10-10 16:47
私域战略地位的提升 - 私域从运营模式升级为企业战略层面的增长引擎,频繁出现在品牌招股书中 [1][2] - 品牌使用会员规模、复购率、GMV贡献度等指标替代投放ROI来讲述增长故事 [2] - 用户资产已成为品牌估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域运营能力与资本市场增长想象力直接关联 [3] 各品牌私域运营成果 - 零食品牌好想来私域会员超1700万人,月活跃会员逾1100万人,会员贡献2025年前8个月约78%的GMV [2][5] - 母婴品牌不同集团私域注册会员从2022年2.44万激增至2024年37.1万以上,私域收入从2022年880万元(占比1.7%)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5630万元(占比7.8%) [2][5] - 自然堂会员社区累计3770万+注册会员,2024年会员复购率达32.4% [6] - 潮玩品牌TOP TOY拥有超1000万注册会员 [6] 私域运营的发展阶段 - 官方定义阶段(约2020年前后):私域流量概念初现,平台开始倡导商家建立自主流量池 [9] - 高增阶段(2021–2023年):部分消费品牌在财报中首次提及私域,瑞幸咖啡、泡泡玛特等通过私域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9][10] - 成熟阶段(2024年至今):私域战略频繁写入招股书,成为投资人衡量新消费品牌价值的核心指标之一 [10] 未来营销与运营趋势 - 趋势一:全域运营与线上线下融合,品牌强调跨场景一体化体验以实现流量沉淀、关系经营、复购增长的闭环 [11][12] - 趋势二:组织与机制变革,企业内部向扁平化、网络型组织架构调整,以数据中台支撑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13] - 趋势三:会员分层经营精细化,品牌通过等级体系、差异化权益强化用户身份感和长期留存 [14][15] - 趋势四:全链路数字化赋能,供应链、渠道、会员系统等一体化打通,实现以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经营 [16][17]
招商证券:双节期间餐饮链环比改善 继续推荐高景气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1:45
整体消费与出行数据 - 双节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 [2][2] - 整个假期间日均人员流动量达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略好于预期 [2][2] - 消费出行表现相对平稳,餐饮景气度有所提升 [1][2] 各板块景气度排序 - 板块整体景气度排序为:零食 > 饮料 > 餐饮链(调味品、啤酒、速冻)> 乳制品 > 白酒 [2][2] - 零食和饮料板块保持较高景气度 [1][4] - 调味品、速冻等板块实际动销有所改善,啤酒表现平淡,乳制品动销仍承压 [1][2] 白酒板块 - 双节期间白酒总体销售同比下滑约20%,与节前预期基本一致 [2][3] - 高端酒与宴席场景表现较好于此前预期 [1][2][3] - 后续需关注供给侧收缩信号及需求边际修复速率 [3] 调味品板块 - 7-8月受餐饮需求弱复苏拖累,板块表现较弱 [1][3] - 9月及双节期间随着餐饮逐步复苏,动销迎来改善,同比去年有所提升 [2][3] - 双节动销略好于预期,餐饮需求复苏对板块有所拉动 [2][3] 乳制品板块 - 双节期间动销仍承压,头部企业常温液奶有所下滑 [1][2] - 7-8月伊利液奶下滑低个位数,9月预计仍下滑低个位数 [3] - 渠道平稳备货,库存保持相对健康,但实际动销相比去年有所下滑 [3] 饮料板块 - 行业逐步进入淡季,但强势品牌延续景气度 [3][4] - 外卖大战对餐饮型饮品产生冲击但整体可控,农夫山泉、无糖茶保持较好增长 [3] - 包装水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东鹏饮料扩张态势良好 [3] 啤酒板块 - 三季度及双节需求延续偏弱态势,尤其是在现饮、餐饮渠道 [4] - 各企业加大在即时零售渠道投入以抓住渠道红利 [4] - 前期强势单品及处于成长周期的产品表现相对较好 [4] 零食板块 - 板块延续高景气,部分公司受益于双节礼赠场景表现较好 [2][4] - 传统流通渠道9月增速平稳,量贩渠道双节期间进店客流量较好 [2][4] 速冻板块 - 双节期间需求环比略有改善,但改善幅度有限 [4][5] - B端需求(火锅料、面点类)有所改善,C端需求相对平淡 [4][5] - 菜肴类9月受舆论影响动销平淡,双节期间略有改善 [5]
Meltwater融文:2025年零食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09 20:47
全球零食行业社交媒体讨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零食相关话题讨论声量达2770万次,较2024年下半年上升50%,但互动量下降2%至1.28亿次 [1] - 中国和日本是声量最高的两大市场:中国讨论声量上升110%至24.4万次,互动量上升43%至175万次;日本声量上升170%至1370万次,互动量上升132%至1400万次 [1] - 美国讨论声量下降8%,英国下降13%,印度声量下降2%但互动量上升62%,显示区域市场在声量与参与度上存在差距 [1][22] 消费者核心消费动机:身心满足 - 消费者优先选择方便购买、价格实惠的零食,商店自营品牌零食提及量上升31%,“平替文化”兴起 [2] - 情感联结与便利性是关键,如奥利奥、童子军饼干等零售店常见产品及怀旧零食受青睐 [2][26] - 食品标签与安全法规等议题关注度提升,日益成为热门话题并影响消费决策 [2][26] 消费者核心消费动机:探索尝试 - 口味和口感是核心关注点,占相关讨论量的33.8%,远超包装(21.3%)和价格等属性 [2][41] - 消费者乐于尝试限量版、地域特色零食,例如迪拜风味巧克力声量上升105%、互动量上升341% [2][44][45] - 红人营销对趋势推动作用显著,品牌可借限量、文化元素及社交化内容提升高端化潜力 [2][42][53] 消费者核心消费动机:保持健康 - 健康与营养话题参与度最高,功能性与适配生活方式的零食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 [2] - 特定营养素讨论声量显著增长:蛋白质声量上升15%,铁上升69% [2] - 健身相关零食讨论声量增长17%,运动前后营养需求受关注,为高端健康零食提供市场机会 [2] 行业营销建议 - 品牌需结合自身定位与区域市场特点,利用红人营销扩大影响力,筛选契合品牌形象的合作者 [3][53] - 应关注线上社区热门话题,通过精准内容传递产品价值,如强调健康属性、探索体验或情感价值 [3] - 利用限量版、地域特色及社交化内容可有效提升品牌高端化潜力和话题热度 [2][52]
盐津铺子欲借联名补短板
北京商报· 2025-10-09 19:43
公司最新动态 - 盐津铺子与韩国食品巨头农心联名推出辣白菜薯片,合作结合农心的辣白菜发酵风味研究成果与盐津铺子的焙烤工艺 [1] - 此次联名是公司继与六必居、三养食品、周黑鸭、妙可蓝多等品牌成功合作后,再次打出“联名牌” [1][5] - 公司选择将烘焙薯类作为联名载体,旨在借助联名的品牌影响力与风味优势为该品类注入新活力 [1][4]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7% [3] - 辣卤零食、果干果冻、深海零食和蛋类零食四大品类分别同比增长47.05%、9.01%、11.93%、29.57% [3] - 辣卤零食细分下的休闲魔芋制品实现营收7.9亿元,同比大增155.1% [3] - 作为公司第二大品类的烘焙薯类营收同比下降18.42%至4.59亿元 [3] 品类发展历史与战略 - 烘焙薯类(含薯片)曾是公司重要增长引擎,2019年实现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90.26%,并超过豆制品成为第一增长极 [4] - 2020至2024年间,该品类增速从66%逐步回落至17.31%,并于2025年上半年出现下滑 [4] - 公司在烘焙薯类中推行联名策略,既源于该品类当前的增长压力,也基于已被验证成功的联名经验 [4] 联名策略成效与行业观点 - 在高速增长的休闲魔芋制品板块,公司与六必居联名推出麻酱味魔芋素毛肚,与三养食品联名推出火鸡酱风味魔芋 [5] - 在深海零食业务中,公司与妙可蓝多联名推出爆浆鳕鱼肠,与周黑鸭联名推出虎皮鳕鱼豆腐 [5] - 市场对联名产品反响积极,大魔王麻酱素毛肚2024年全国销量第一,并于今年3月实现单月销售额破亿;虎皮鳕鱼豆腐曾登上天猫鱼豆腐类目销量榜第一 [5] - 行业专家认为公司的风味联名策略深入产品本身,利用合作方风味优势增强产品力,并能借助对方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5] - 专家指出烘焙薯类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如乐事、品客和国内品牌如上好佳、可比克已占据先机,且辣白菜口味薯片市场常见,联名产品能否扭转局势存在不确定性 [6]
好丽友携手特奥助力女性特奥运动员领导力发展
中国食品网· 2025-10-09 15:17
作为特奥的长期合作伙伴,好丽友第七次携手特奥,受邀参与"合作伙伴关系"对谈,与来自国际组织、特教学校 的专家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跨界合作支持心智障碍女性发展,为特奥女性运动员赋能,共同推动社会融合 与性别平等。好丽友还为与会嘉宾准备了当季新品咸蛋黄流心派以及巧克力莓果味Q蒂蛋糕等美味零食作为三天 活动的茶歇。 本次活动为女性特奥运动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工作人员从性别平等、 融合教育、包容性健康、融合就业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可贵的实践经验。好丽友始终致力于与社会各界携手,为构 建平等、包容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也将继续与特奥并肩同行,通过更多元化的活动,支持特奥运动员的成长, 让温暖与希望延续。 9月底,女性特奥运动员领导力发展启动活动在成都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特奥委员会、国际组织、公益机构、特教 学校以及特奥合作伙伴的30余名嘉宾与50余名女性特奥运动员、导师及家长共同参与了本次启动活动。 ...
溜溜果园去年负债总额高达10.53亿 还遭遇北京红杉退股索要2.6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0-05 18:46
来源:运营商财经网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周颖/文 近日,中国证监会要求溜溜果园补充上市备案材料,溜溜果园上市进展再次引发关注。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 | --- | --- |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 | | (人民幣千元) | | | 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浮額 | 202.298 | 126,903 | 84.374 | | 投资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 | (94,742) | (80.634) | (110.117) | | 融資活動(所用)/所得現金流量浮額 | (84,728) | (53,328) | 36.398 |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減少)淨額 | 22,828 | (7.059) | 10.655 | | 年初現金及現金等慣物 | 51,623 | 74.451 | 67.392 | | 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 74,451 | 61, 192 | 78,647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溜溜果园业绩逐年增长,但其核心业务梅干零食毛利率逐年下滑。招股书显示,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梅干零食营收占比均超 ...
薛记炒货的“高价困局”
虎嗅APP· 2025-10-01 17:16
公司核心观点与现状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和战略调整,从高品质定位转向追求性价比 [21][27] - 公司大规模注销直营门店运营公司,并大举开放加盟以收缩战线和平衡资金 [24][25] - 公司创始人亲自下场抓电商业务,线上选品与线下门店货盘不同,以开辟新增长点 [27] 公司定价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公司产品定价高昂,坚果类动辄上百元一斤,网红产品普遍五六十元一斤 [8] - 消费者反映店员售卖技巧强,存在通过多装货品提升销售额的现象,部分品类有提成 [6][8] - 在高价策略下,消费者采取明确金额购买的方式应对,如指定“要20元这个、10元那个” [10] 公司融资与扩张历程 - 公司在2022年9月完成6亿元A轮融资,由启承资本和美团龙珠投资,为当时零食赛道最大融资之一 [16] - 融资后门店拓展未达预期,2022年底开至736家,2023年底达920家,2024年突破1000家 [19] - 2023年消费行业一级市场融资额仅300亿元,为2022年的一半,公司获取新融资困难 [19]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2030年突破1.8万亿元 [10] - 行业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特征,市场门槛低、参与者众、细分品类多,单一企业难以全品类领先 [30] - 传统零食巨头通过布局量贩渠道获得增长,如某公司与头部量贩店合作,单月销售额达近5000万元 [33] 公司面临的挑战 - 公司网红产品如奶枣等被大量模仿,竞争对手以更低价格提供类似产品,削弱其差异化优势 [33] - 门店过度密集导致内部竞争,例如某区域2公里内有多家店铺,单店日均订单约50单,客单价约50元 [33] - 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理性回归,情感溢价消费萎缩,公司主要客群(30-40岁宝妈)的购买行为趋于谨慎 [34] 行业结构性变化 - 消费降级促使行业洗牌,渠道多元化变革加深,行业增长转为微增市场 [29] - 单纯依靠高价策略和概念营销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性价比与质价比兼有成为发展方向 [29][36] - 现制炒货赛道存在规模化天花板,门店密度与品牌效应、盈利能力之间需寻找平衡 [39][41]
正味集团发布18个月业绩,净亏损1.09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9-30 21:52
业绩表现 - 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18个月内取得收入9.38亿元 [1] - 公司在同期录得净亏损1.09亿元 [1] - 公司在同期录得每股亏损0.11元 [1] 未来战略与营销计划 - 公司计划继续加大营销力度并拓展销售渠道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1] - 公司计划扩大在中国东南地区(尤其是福建省)的超市销售网络及促销专柜网络 [1] - 公司计划与连锁超市客户合作以加强营销及推广工作 [1] - 公司计划通过电视、商业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投放广告 [1]